
梁衡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shù)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悟九華》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感悟九華》閱讀原文:
①到九華山已是下午,,我們匆匆安頓好住處便乘纜車直上天臺,。
②天臺頂是一平緩的山脊,有巨石,,石間有古松,,當路兩石相擠,中留一縫,,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線天”。側(cè)身從石縫中穿過,,又豁然一平臺,。登臺俯望山下,只見松濤竹海,,風起云涌,。偶有杜鵑花盛開于萬綠叢中如火熾燃。遙望山峰連綿彎成一弧,,如長臂一伸,,將這萬千秀色攬在懷中,。遠處林海間不時閃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黃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廟或者尼姑庵,。我心中默念好一灣山水,,好一灣竹樹。
③第二天一早,我們即去拜謁這山上的名剎祗園寺。一進廟,,見和尚們匆匆奔走,,如有軍情。一隊老僧身披袈裟折入大雄寶殿,,幾個年輕一點的跑前跑后,就像我們地方上在開什么大會或者搞什么慶典。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進入一個客堂,,片刻后又出來,男的油發(fā)革履之間裹一件僧袍,,女的則纏一襲尼衣,,惟露朱唇金墜和高跟皮鞋,僧俗各眾進入大雄寶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數(shù)排,。只見前側(cè)一執(zhí)棒老僧擊木魚數(shù)下,殿內(nèi)便經(jīng)聲四起,,嗡嗡如隱雷,。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兩手合十跟著動嘴唇。大殿兩側(cè)有條凳,,是專為我們這些更俗一些的旁觀游客準備的,。我搬條凳子坐下,同凳還有兩位中年婦女,。一個掩不住地激動,,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著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誦經(jīng),那一位卻掙開她的手不去,。要去的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睜大眼晴掃視一下這神秘、莊嚴又有幾分恐懼的殿堂,,三寶大佛身坐在半空,,雙目微睜,俯瞰人間,。她終于經(jīng)不住這種壓力,,提起寬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誦經(jīng)的行列。我便揶動一下身子,,乘機與留下的這位聊了起來,。我說:“你為什么不去?”她說:“人家是為自己的先人做道場,我去給他念什么經(jīng),。”“這個道場要多少錢?”“少說也得有幾十萬,。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我大吃一驚,做一場佛事竟能收這么多的錢!她說:“便宜一點也行,,出十元寫個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她順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發(fā)現(xiàn)那里有一堆牌位疊成的小山,。我說:“看樣子你是在家的居士吧。”她說才入佛門,,知之不多,。問及身上的尼姑黑袍,她說是在廟上買來的,,三十五元一件,,凡入這個大殿的信徒,必須穿僧衣,,廟上有供應,。我這才明白,剛才那幫俗家弟子為什么到客堂里去,,專門來一次金蟬脫殼,。這有點像學校里統(tǒng)一制作校服,是規(guī)矩但也是一筆可觀的生意,。從祗園寺出來我們拾級而上去看上頂上的百歲宮,,實際上是一個山洞。相傳明代有一無暇和尚來此修行,,積28年刺舌血寫得一部華嚴經(jīng),。我們到時,這里也正在做道場,,問及價目,,約每場20萬元。廟門前空地上幾個石匠正在叮叮當當?shù)乜坦Φ屡啤?/p>
④我們緩緩下山,,走幾步就會碰到扛著木頭或擔著磚瓦的山民,這些苦力不時停下來將木料拄地,擦著汗水,。但是他們不肯靜下來休息,,而是向每一個擦身而過的游客伸出手:“菩薩保佑,行個好,,給個茶水錢,。錢給了修廟人比買了香火還靈。”這種層層的堵截使人大為掃興,。我立即想起在印度訪問時的情景,,回國后憤而寫了一篇《到處都伸出一雙乞討的手》,想不到今天在國內(nèi)的圣地名山又重陷那時的窘境,。
⑤下山后又接著看了地藏王殿,,這是九華山的主供菩薩,殿內(nèi)經(jīng)聲嗡嗡,,木魚聲聲,。門口有一位邊吃飯邊當值的小僧,我問這里可做道場,,他翻我一眼說:“這是地藏王親自住的地方,,怎么會不做?”很怪我的無知。問及價碼,,700元到20萬元不等,。下山時我們從九華街穿過,路過兩間儲蓄所,,見柜上都有和尚在存錢,。中午吃飯時我心里總是不悅。我突然感到昨天在山頂所陶醉的一灣山樹,,一灣翠竹,,竟是一灣欲海。在薄暮時分于茂林修竹間所用心體會的淙淙細泉,,原來都向著這個大海流了過來,。
⑥午飯后我懷著悵然若失的心情下山。車到山口,,閃過一灣翠竹和一棵枝葉如冠遮著半天的大樹,。樹下露出了一座黃墻青瓦的古寺。這也是一座上了九華名剎榜的大廟,,叫甘露寺,,同時也是九華山佛學院。肅穆之象不由我駐車憑吊,。正當中午,,僧人午休,,整座大廟寂然如滅,使人頓生忽入空門之感,。大殿上杳無一人,,惟幾炷香緲緲自燃,幾排坐禪的蒲團靜列成行,。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靜觀大千,。右側(cè)為飯?zhí)?,十?shù)排桌凳,原木原色,,古拙簡樸,。桌上每隔二尺之遠反扣兩個碗,清潔照人,。墻上有許多戒條都是當思一餐不易,,一粒難得之語。飯廳之側(cè)有平臺,,上植花木,,紅花綠葉。我們這樣穿堂入室在大廟中隨意行走,,偶遇一二僧人也目不斜視,,既不怕我們?yōu)橥禐楸I,也不把我們看作上門的財神,,心情比在山上時愉悅多了,。
⑦從廟里出來繼續(xù)下山,車子彎過一彎又一彎,,峰巒疊翠,,竹影綿綿。我想九華也可以說是一本令人參悟的哲學書,。
(選自《梁衡散文選讀》,,有刪節(jié))
《感悟九華》閱讀題目:
4. 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 ? ?)
A. 這篇文章取材平實中見深刻,,別具慧眼,,針砭時弊,引發(fā)讀者共鳴和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B. 這篇文章以“感悟九華”為中心展開,按照游覽的順序來依次寫自己的感悟,,層次明晰,。
C. 作者在文末記敘了自己在甘露寺游覽的見聞,,把甘露寺與前面的游覽經(jīng)歷作對比,表達了自己的感悟:名山名寺應能讓人靜心感受它的自然山水之美,,應保留它原有的肅穆,、莊重和古樸的特點。
D. 本文敘事,、描寫、抒情,、說理融為一體;敘事充滿理性,、冷靜客觀;情感豐富,有感染力;說理精辟,,切中時弊,。
5. 本文意蘊豐富,試分析第⑤段畫線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義,。
6. 梁衡散文的語言獨具特色,,請結(jié)合具體語句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