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兩稅法是誰提出的
唐朝的兩稅法是誰提出的
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tǒng)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由于分夏、秋兩季征收,,所以稱為“兩稅法”,,兩稅法是對當(dāng)時賦役制度較全面的改革。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楊炎上奏德宗,請改“租庸調(diào)制”為“兩稅法”,,并取消各種雜稅,;到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詔公布,。
置兩稅使以總之,,量出制入。戶無主,、客,,以居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商賈稅三十之一,,與居者均役,。田稅視大歷十四年墾田之?dāng)?shù)為定,。遣黜陟使按比諸道丁產(chǎn)等級,免鰥寡惸獨不濟者,。”我們可以從中勾勒出兩稅法的大致情形,。
兩稅法的實行主要有以下幾個關(guān)鍵點:
1. 稅收分為地稅和戶稅兩大項,地稅即原來租庸調(diào)制里面的“租”,,也即糧食,;戶稅則是合“庸”、“調(diào)”為一,,折錢征收,,在征收的時候,以資產(chǎn)為宗,,考量貧富差距然后征收,。
2. 征收時間為夏、秋兩個季節(jié),,夏稅不得晚于六月,,秋稅不得晚于十一月,簡化了征收的程序,。
這一改革的推行,意義十分重大:
首先,,兩稅法的改革成為此后各朝提供了借鑒,,多分夏、秋兩季征收,;
其次,,國家財政轉(zhuǎn)向量出制入,強化了國家在財政預(yù)算上的主動權(quán),,保證了財政收入的順利征收,;
再次,戶稅納錢使得百姓的賦稅交納不得不與市場發(fā)聲練習(xí),,促進(jìn)了商品貨幣經(jīng)濟的發(fā)展,;
最后,把貧富作為征收戶稅的標(biāo)準(zhǔn),,按照百姓資產(chǎn)的多寡來確定稅收的多少,,減輕了窮苦百姓的賦稅負(fù)擔(dān),遏制了豪強大族逃避賦稅的空間,。
當(dāng)然,,伴隨著兩稅法的實行,唐前期的均田制無以為繼,,政府不再干預(yù)民間的土地買賣,,土地買賣日益盛行起來,,也是兩稅法實行的影響之一。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