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蘇軾原文注釋及翻譯篇一
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①“道字”句:吐字不清,,苦于言不成句。
②綠鬟:古代少女發(fā)式,。綠:黑色,。
③彩索:彩色的秋千繩索。
④趁燕:追趕空中的飛燕,。這里形容秋千上的少女身輕似燕,。
【評解】
此詞描寫春閨少女的“慵困”情態(tài),。作者圍繞“春困”這一側面,著意描寫少女嬌
慵的神情意態(tài),。構思新穎,,不落陳套。全詞輕柔細膩,,情致纏綿,清麗諧婉,,多彩多姿,,
為蘇軾婉約詞的佳作之一。
【集評】
賀裳《皺水軒詞筌》:“彩索”兩句,,“如此風調(diào),,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首詞體現(xiàn)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松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致,,雅麗自然,,表現(xiàn)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tài),。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在表現(xiàn)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么早晨遲遲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xiàn)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蕩秋千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tài),。姑娘白天在秋千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墒?,晚上躺下來以后,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jié),。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tài),,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在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diào)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diào)淺薄之感,。
浣溪沙蘇軾原文注釋及翻譯篇二
[宋]蘇軾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蒨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①旋:匆忙,,迅速。抹紅妝:抹脂粉,。使君:州郡長官的敬稱,,這里是作者自稱。
②棘籬門:柴門,。
③排:推擠,。蒨:同“茜”,紅色,。
④收麥社:指收麥子祭土地神,。
⑤賽神村:指為感謝上天降雨而祭神的村子。
⑥叟:老頭兒。
這組詞以樸素生動的筆觸,,描繪出農(nóng)村的夏日風光,,對受災的農(nóng)民表示同情和關懷。太守下鄉(xiāng),,對當?shù)氐拇迕癜傩諄碚f也是非常新鮮的事,,于是便有了“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的場面,。在這個場面里,可以顯示出農(nóng)村民風的淳樸可愛,,農(nóng)村少女的歡快活躍,、自然真率。這對整日局促于官場的詞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動人的,。這就隱約地與爾虞我詐的`官場形成對比?!袄嫌追鰯y收麥社,,鳥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是詞人所見的農(nóng)村風光,,畫面上洋溢著豐收之后的歡快,一幅百姓安居樂業(yè),、熙熙攘攘的快樂景象,。今年的豐收,當然有詞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勞,。詞人是在賞識自己努力的結果,是在賞識自我的政績,。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還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以這樣的心境和眼光去觀賞農(nóng)村的風光人情,一切就被詩情畫意化了,。
浣溪沙蘇軾原文注釋及翻譯篇三
[宋]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3】散花洲: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shù)厝朔Q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4】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chǎn),。
【5】庇:遮蓋,。
【6】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7】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xiāng)村長卷,?!拔魅健迸渖稀鞍橈w”,“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為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白员右簧砬囿梵?,相隨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靶憋L細雨不須歸”,描繪著“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diào),。下片還是采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diào)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diào),而是屬于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并茂,,富有音樂感,。
浣溪沙蘇軾原文注釋及翻譯篇四
[宋]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1】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2】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
【3】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4】細雨斜風:唐韋莊《題貂黃嶺官軍》:“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xiāng)?!?/p>
【5】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
【6】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7】洛:即洛澗,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8】漫漫:水勢浩大。
【9】“雪沫”句:謂午間喝茶,。
【10】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講茶泡制成白色為貴,所謂“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記司馬光語)。午盞,,指午茶,。
【11】蓼(liǎo)茸:蓼菜嫩芽。一作“蓼芽”,。
【12】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原題: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①泗州:安徽泗縣,。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試春盤:舊俗立春日饋贈親友,,以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謂“春盤”,。因時近立春,,故此云“試”。
這是一首記游小詞,。上片寫山行俯瞰所見,,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
雪沫乳花,蓼茸蒿筍,,山野風味盎然,。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首紀游詞,是神宗元豐七年(1084),,蘇軾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jīng)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
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搖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xiàn),,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處?!叭牖础本浼呐d遙深,,一結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轉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物氣氛和誘人的力量,?!把┠比榛ǎ瑺罴宀钑r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稗と纵锕S”,,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在詞的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