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試卷題目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地球上開始出現(xiàn)人類的時間大約是
A、170萬年前 B,、30億年前 C,、300萬年前 D、70~20萬年前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地區(qū)是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遼河流域
3、在下列選項中,,大量或者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是
A,、元謀人和北京人 B、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元謀人和山頂洞人
4、《禮記》中所說的“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社會現(xiàn)象出現(xiàn)于
A,、山頂洞人時期 B、半坡原始居民時期
C,、黃帝,、炎帝時期 D、堯舜禹時期
5、有一個叫《軒轅伏魔錄》的游戲曾大為流行,。這個游戲講述的是軒轅氏(即黃帝)聯(lián)合炎帝,,打敗了會呼風喚雨、制造迷霧的蚩尤的故事,。故事中被華夏子孫尊奉為人文始祖的是
A,、黃帝 B、炎帝 C,、炎帝和黃帝 D,、蚩尤
6、右圖(鎏金銅面具,、青銅縱目人像)反映了距今5000年到3000年在四川地區(qū)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
A,、殷墟文化 B,、夏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二里頭文化
7,、殷墟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位于中國河南安陽殷都區(qū)小屯村周圍,,橫跨洹河兩岸,。把商朝都城遷到這里的國君是
A、商湯 B,、武丁 C,、盤庚 D、商紂
8,、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看電視劇《哪吒傳奇》,,哪吒幫助武王打敗了紂王。這是一次改朝換代的生死決戰(zhàn),,從此,,歷史由商朝過渡到了周朝。“這次戰(zhàn)爭”指的是
A,、阪泉之戰(zhàn) B,、牧野之戰(zhàn) C、城濮之戰(zhàn) D,、長平之戰(zhàn)
9,、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統(tǒng)治者實行分封制,,后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其中,, 等級 最高的是
A、士 B,、諸侯 C,、天子 D、卿大夫
10,、公元前841年,,鎬京爆發(fā)“國人暴動”的主要原因是
A、紂王推行暴政 B,、幽王“烽火戲諸侯”
C,、周厲王對人民推行壓制政策 D,、犬戎進攻鎬京
1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從此歷史進入 A,、西周時期 B、東周時期
C,、秦朝 D,、西漢
1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是因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確切紀年
C,、有了史書 D,、留下了記載歷史資料的甲骨文
13、我國古代青銅鑄造業(yè)高度發(fā)達,,工藝精湛,。目前,世界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 銅禮 器司母戊鼎鑄造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4,、近日,清華大學公布2016年自主招生簡章,,申請“人文科學實驗班”要求 能背 誦《三字經》《百家姓》等蒙學讀本,。“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 雄出,。”引 自《三字經》,“戰(zhàn)國七雄”是指
A,、齊,、楚、燕,、韓,、趙、魏,、秦 B,、齊、楚,、燕,、宋、趙,、魏,、秦
C、晉,、楚,、燕、韓,、趙,、魏、秦 D,、吳,、楚、燕,、韓,、趙、魏,、秦
15,、成語“退避三舍”與春秋時期晉文公有關。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決定性戰(zhàn)役是
A,、葵丘之戰(zhàn) B,、城濮之戰(zhàn) C、馬陵之戰(zhàn) D,、長平之戰(zhàn)
16,、戰(zhàn)國時期,促進各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利工程的興修 B,、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畜拉犁的推廣
C,、人口的增長 D、各國君主的圣明
17,、工程造福人類,。使“水旱從人”,讓當?shù)孬@得了“天府”美譽的古代水利工 程都 江堰位于今天的
A,、四川 B,、湖北 C、廣西 D,、陜西
18,、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進行改革,下列哪項不屬于這一探究主題
A,、齊國管仲改革 B,、魏國李悝變法 C、楚國吳起變法 D,、秦國商鞅變法
19,、商鞅變法后,秦國農民想獲得爵位最好的途徑是
A,、努力種田織布 B、在戰(zhàn)爭中立功 C,、努力開墾荒地 D,、經商發(fā)財
20、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 安定 時期莫過于漢唐,。”“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
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tǒng)思想 B,、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C,、鐵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現(xiàn)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1、下列人物中,,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關于“仁”的思想的是
A,、孟子 B、墨子 C,、韓非子 D,、莊子
2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 中央 集權國家,,它建立于公元前221年 ,,它的建立者是我國的第一個皇帝
A,、嬴政 B、周武王 C,、胡亥 D,、劉邦
23、毛澤東有詩云:“勸君少罵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項 加強 對地方管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
24,、賈誼的《過秦論》中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 大規(guī) 模的農民起義,。發(fā)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
A,、陳勝、項羽 B,、吳廣,、項羽 C、陳勝,、吳廣 D,、項羽、劉邦
25,、導致秦朝很快滅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秦始皇廣建宮殿陵墓 ②沉重的賦稅和徭役 ③嚴酷的刑罰
④秦二世的黑暗統(tǒng)治 ⑤土地集中嚴重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二、非選題(50分)
26,、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8分)
(1)圖一的“諸侯”是通過什么制度產生的?(2分)西周為什么要實行這種制度?(2分)
(2)圖二反映了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基本形勢,,請寫出這一時期的任意兩位霸主,。(2分)
(3)圖三中并立的七個諸侯國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2分)到戰(zhàn)國后期實力最強的諸侯 國是哪個國家?(2分)
(4)從圖一到圖三,西周的等級制度逐漸瓦解,,其原因是什么?(4分)
(5)學了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后,,高強認為“春秋無義戰(zhàn)”,因為春秋爭霸戰(zhàn)爭是諸侯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人口而進行的掠奪式戰(zhàn)爭,,它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請辨析他的觀點,并闡明你的理由,。(4分)
27,、閱讀下列材料:(18分)
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
文中的“衛(wèi)鞅”指的是誰?(1分)什么時間開始變法的?(1分)
(2)根據(jù)商鞅變法的內容,,請你說說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勞役和免受懲罰,,最好的辦法應該是什么。(2分)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請你任意說出三條商鞅變法的內容。(6分)
(3)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國家不一定只有一種方法,,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你認為這一觀點正確嗎?請闡述你的理由,。(4分)
(4)商鞅變法使秦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經濟富裕,,國力強盛,,軍隊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并最終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那么,,商鞅變法留給你哪些啟示?(4分)
28、認識古代文化名人,,回答相關問題,。(14分)
(1)孔子是哪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2分)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2分)他反對苛政,你能例舉一個夏商周時期因暴政而亡國的君主嗎?(2分)
(2)韓非子創(chuàng)立的哪家思想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2分)
(3)老子是哪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哪本書里?(4分)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各學派著書立說,,互相辯論,,形成的一種學術繁榮局面叫什么?(2分)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試卷參考答案
1-5 CBCDC 6-10 CCBCC 11-15 BDBAB
16-20 BAABB 21-25 AADCD
26、⑴分封制,。為了鞏固對遼闊疆土和殷商遺民的統(tǒng)治,。(4分)
⑵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任意兩位即可)(4分)
⑶戰(zhàn)國七雄,。秦國,。(4分)
⑷諸侯與周王室的血緣關系日益淡薄;(2分)各諸侯國經濟發(fā)展,實力增強,,不再聽從周天子的指揮,。(2分)
⑸他的觀點不完全對。一方面,,春秋爭霸戰(zhàn)為了掠奪土地,、人口,確實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客觀進步的一面, 在爭霸過程中,,逐漸形成局部統(tǒng)一,,各諸侯國為了增強實力,比較重視生產,,積極實施改革,,有利于歷史的進步。
(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給分,,共4分)
27、⑴商鞅,。(1分)前356年,。(1分)
⑵大量生產糧食和布匹。(2分)土地私有可買賣;獎勵耕織;獎勵軍功;編制戶籍;推行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答出一點給2分,,共6分)
⑶正確。因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社會就會落后;只有不斷改革,社會才會向前發(fā)展,。(意思相近即可,,共4分)
⑷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只在改革,,國家才能富強;我們要像商鞅那樣,,順應歷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創(chuàng)新,。(意思相近即可,共4分)
28,、⑴儒家(2分)《論語》(2分)夏桀,、商紂、周幽王(任意一個得2分)
⑵法家(2分)
⑶道家(2分)《道德經》(2分)
⑷百家爭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