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修,,字永叔,。幼敏悟過人,,及冠,,嶷然有聲。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慶歷三年,,知諫院。時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選中。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奉使河東。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饋餉,。修曰:“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由是州得存,。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場屋之習,從是遂變,。修在兵府,,與曾公亮考天下兵數(shù)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遠近,,更為圖籍,。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于世,。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洵)取《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圣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觀于其外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當然者,。然猶未敢自出其言也。時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已而再三讀之,,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然猶未敢以為是也,。近所為《洪范論》《史論》凡七篇,,執(zhí)事觀其如何?嘻,!區(qū)區(qū)而自言,,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知己也,。惟執(zhí)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節(jié)選自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注】)
【注】本文創(chuàng)作于嘉佑元年(1056年),,歐陽內翰即歐陽修。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
B. 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
C. 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
D. 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河東,古指黃河以東地區(qū),。黃河自北而南流經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內黃河以東為河東。
B. 場屋,,又稱“科場”,,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場所,引申指科舉考試,。
C. 布衣,,古代平民穿布制的衣服,不能穿精美鮮艷的絲制品,,故常用布衣借指平民,。
D. 執(zhí)事,古人對自己的謙稱,。常用于對話或書信中,,如“敢以煩執(zhí)事”等。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歐陽修穎悟超群,,文章冠天下。歐陽修幼年聰敏過人,,剛成年時就享有極高聲譽,;參加科舉榮登甲科,與梅堯臣作詩酬答,,文章天下聞名,。
B. 歐陽修才能卓異,,受朝廷器重,。仁宗任用天下名士時,歐陽修首先入選,;他樞密院任職時,,與曾公亮重新編制軍事地圖和士兵名冊。
C. 歐陽修獎掖后進,,慧眼識人才,。歐陽修賞識舉薦的后進大多成為名士;曾鞏,、王安石和蘇父子不為人知時,,歐陽修廣為游說,,他們才名聞于世。
D. 蘇洵博觀慎書,,希望遇伯樂,。蘇洵苦讀文章,歷經從惶然到胸中有言而書之的過程,;后寫成《洪范論》等文章呈給歐陽修,,期望能被了解。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
(2)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當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