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案
ABC
解 析
中國共產覺之所以要在全黨范圍內開展整風運動,,是因為①絕大多數(shù)出身農民及其他小資產階級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②老黨員要適應新形勢,,也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③黨內存在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還沒來得及從思想上認真清理。因此正確選項為ABC,。干擾選項分析:
D選項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在遵義會議中得到了解決,,因此D選項錯誤。
擴展知識
毛澤東之所以要發(fā)動延安整風,,是有著深刻歷史背景的,,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歷程有關。
第一,,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嚴重危害必須從思想路線上徹底解決,。
延安整風之前,中國共產黨曾先后發(fā)生過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傾錯誤,其中在1931年1月召開的六屆四中全會上臺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是理論形態(tài)最完備、持續(xù)時間最長,、影響最深,、危害最大的一次。它在軍事上實行冒險主義,,在政治上實行關門主義,。這一系列“左”傾錯誤直接導致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失敗,南方各根據(jù)地相繼喪失,,全國紅軍從30萬人減少到3萬人,,黨員從30萬人減少到4萬人,白區(qū)的黨組織也幾乎損失殆盡,。
盡管在遵義會議上博古“左”傾中央的統(tǒng)治宣告結束,,但由于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當時只是解決了最為迫切的軍事和組織問題,,而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問題并未做出正確的結論。此后,,毛澤東在1940年12月政治局會議上曾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徹底否定六屆四中全會以來形成的“左”傾政治路線。但是由于教條主義在黨內的思想基礎仍然根深蒂固,,他的努力沒有獲得完全成功,。這讓毛澤東逐漸認識到,必須在全黨范圍開展一次整風運動,,才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思想路線問題,。
第二,抗戰(zhàn)初期王明的右傾錯誤一度引起黨內思想混亂,,必須予以肅清,。
1937年11月,王明從莫斯科回國,。這一次,,他又教條地搬用共產國際指示,,提出“一切服從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切經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右傾口號,主張對國民黨讓步,。在1937年12月政治局會議和1938年3月政治局會議上,,他還一再反對洛川會議以來黨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獨立自主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不點名批評了毛澤東。當時,毛澤東雖然贊成與國民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但他認為共產黨不能過分相信國民黨,,必須時刻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從后來的事實來看,,毛澤東的這種主張無疑是正確的,,但在當時卻受到王明的批評。由于王明手握共產國際指示這道圣旨,,而共產國際當時在中共黨內有著很高的威信,,因此他的這種右傾思想一度占了上風,這就給全黨帶來了很大的思想混亂,,給黨在抗戰(zhàn)初期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而要糾正這種右傾錯誤,就必須通過開展整風,,肅清教條主義的影響,。
第三,皖南事變的發(fā)生,,促使毛澤東思考如何盡快改變與共產國際的關系,,這是延安整風運動的導火線。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fā)生,,新四軍遭到慘重損失。而在事變前,,毛澤東就對國民黨存有戒心,,曾制定過一個先發(fā)制人的計劃,打算派15萬精兵打到國民黨后方去,,但這個計劃最終被共產國際否定了,。這件事深刻反映了中共與共產國際的重大意見分歧,同時也讓毛澤東的警惕性進一步增強,。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決心盡快改變與共產國際的關系,從實質上擺脫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干預,。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開展一次全黨的整風運動,從思想根源上破除將共產國際指示神圣化和教條化的氛圍,。
總之,,在延安整風前,中國共產黨在處理中國革命問題時還不夠成熟,,時常犯“左”傾或右傾錯誤,。而無論是“左”還是右,,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照搬照抄共產國際指示的結果,都是教條主義的表現(xiàn),。這就說明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因此,如何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而延安整風,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