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容與調和》
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寬容,,做到相互關心,,相互支持,求同存異,,就能形成和諧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總是從一己之利出發(fā),,彼此排斥,,互不相讓,摩擦不斷,,就不利于維護團結,,就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需要每一個人都多一份寬容,。
②寬容,,就是心胸寬闊有氣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計較,。一個具有寬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夠正確對待社會中的矛盾和前進中的困難,,變沖突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使摩擦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論語》中的“寬則得眾”,,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③寬容方能和諧,和諧才能成事,??v觀古往今來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們無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廣闊胸懷,,無不善于在“不同”中謀統(tǒng)一,、在和諧中聚力量。春秋戰(zhàn)國之時,,齊桓公不記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為相,終于得其輔佐,,使齊國成為五霸之首,。廉頗知錯能改、負荊請罪,,藺相如胸懷全局,、寬容大度,換來了難得的“將相和”,,共保了趙國的安寧,。相反,西楚霸王項羽雖武功蓋世,,卻因“自矜功伐”,,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度龂萘x》中的周瑜才智過人,,但心胸狹窄,結果抱憾而終,,壯志難酬。
④當然,,我們講的寬容,,不是無原則的退讓和妥協(xié),更不能以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為代價,。大千世界,,矛盾是普遍的,差別是必然的,。一個人能不能做到寬容,,關鍵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過,。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只有多看自己的短處,,容得下別人的短處,,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處,。人與人之間不應該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或者只盯著別人的短處,而應該多理解,、少指責,,多幫助、少挑剔,,積極營造寬松,、融洽、團結的氛圍,。
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一點錯誤,,不可能不出一點偏差,應當允許人們犯錯誤,,允許人們改正錯誤,。容人之過,不求全責備,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形成團結和諧,、開拓進取的生動局面。
閱讀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第②段作者所說的“這個道理”指的是什么?(限20字以內)(3分)
3.第③段是怎樣論證“寬容方能和諧,,和諧才能成事”的?(3分)
4.閱讀第⑤段和第⑥段,,回答為什么“容人之短”和“容人之過”是做到寬容的關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