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chuàng)作的紙本水墨畫,,于1350年繪制完成,,后幾經(jīng)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為____,,后半卷為《無用師卷》,。
A.《有用師卷》
B.《剩山圖》
C.《丹崖圖》
D.《石壁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chuàng)作的紙本水墨畫,,于1350年繪制完成,,后幾經(jīng)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為____,,后半卷為《無用師卷》,。
A.《有用師卷》
B.《剩山圖》
C.《丹崖圖》
D.《石壁圖》
《剩山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1350年創(chuàng)作的水墨畫,原畫畫在6張紙上,,接裱而成一幅約7米的長卷,,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前半卷:剩山圖,,現(xiàn)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幅畫本來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chū)所繪,。鄭樗是個道士,無用師指的就是他,。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題跋上面寫道,,“至正七年,仆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于南樓援筆寫成此卷”。
后幾經(jīng)轉(zhuǎn)手,,中間曾有沈周,、董其昌等書畫名家收藏過,。清朝順治年間,傳到了吳洪裕手中,。吳洪裕對這幅畫愛如珍寶,,要求“焚畫殉葬”。吳死后,,家人燒畫為吳殉葬,。就在這件國寶將要付之一炬的千鈞一發(fā)之際,侄子吳靜庵沖上前去,,搶出了這幅畫,。但畫已經(jīng)燒出了好幾個洞,并斷為大小兩段,。前段畫幅小,,但比較完整,被后人命名為“剩山圖”,。后段畫幅長,,但損壞嚴(yán)重,修補較多,,被稱為“無用師卷”,。
后,《無用師卷》被乾隆收藏,。1956年,,《剩山圖》也從私人手中來到浙江博物館,成為“鎮(zhèn)館之寶”,。不幸的是,,這幅畫斷為兩段,險遭焚毀,,差點兒完全消失在歷史煙塵里,。幸運的是,它輾轉(zhuǎn)世間六百年,,歷經(jīng)無數(shù)劫難,,終究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也實屬一大幸事,。2011年,兩幅畫曾在臺北合璧展出,,成為一大盛事,。
題庫中還有另一道題:“《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ー。這幅畫的作者是(黃公望),。”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