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一
在丹東市光榮院,,一件掛滿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掛在孫景坤老人的床頭,,這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
1948年參軍入伍的孫景坤曾參加了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等多次重大戰(zhàn)役,,并立下赫赫戰(zhàn)功。1950年,,孫景坤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曾因激戰(zhàn)負傷回國治療,,傷剛好又再次奔赴前線,。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嶺戰(zhàn)役的一場戰(zhàn)斗中,,身為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當時,161高地三面處于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彈藥上去要沖過十幾條封鎖線,。
沖上陣地的孫景坤和所剩無幾的戰(zhàn)士們投入到激烈的戰(zhàn)斗中,他們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孫景坤一人就擊斃了21人,。
從中午一直到半夜,,孫景坤和戰(zhàn)友們浴血奮戰(zhàn),最終守住了高地,。因為作戰(zhàn)英勇,,孫景坤榮立一等功。1953年,,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而在回到家鄉(xiāng)后的幾十年里,,他卻從未提起這些榮耀,。
1955年,孫景坤復員,,他放棄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回鄉(xiāng)務農。在辦理黨組織關系時,,他“隱藏”了自己的戰(zhàn)功和榮譽,,回鄉(xiāng)第三天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后來作為生產隊長的孫景坤帶領鄉(xiāng)親們大力發(fā)展糧菜生產,,用幾年的時間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并帶領村民一同修建水壩改造耕地。
村民有困難,,孫景坤想方設法解決,,而他自己的孩子卻沾不上一點光。在家務農的大女兒孫美麗今年已經快70歲了,,因為小兒麻痹她從小右腿落下殘疾,。她告訴我們,16歲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卻在父親的堅持下讓給了生活更困難的家庭,。
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征集文物,。孫景坤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英雄,。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二
今年63歲的張桂梅是云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校長,。20__年,她用從各方籌集到的資金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qū)的女孩,。12年來,已經有1800多名女生從這所學校走出,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每天清晨剛過5時,,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生們的一天都是從校長張桂梅的喇叭聲中開始的,。
5時30分開始,讀書聲就會陸續(xù)在學校各個角落響起,。這里的女孩都來自貧困山區(qū),,基礎差、中考分數低,,要想考上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請從大理來到華坪縣教書,,沒多久就查出身患腫瘤,讓她沒想到的是,,華坪縣婦聯為了救她發(fā)起了募捐,。
張桂梅在山區(qū)家訪時發(fā)現很多女孩早早就輟學在家、嫁人生子,,延續(xù)著貧困,,她想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能夠繼續(xù)讀書,、考大學,、改變命運。20__年,,張桂梅在縣里財政和各方支持下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她也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薄叭珖鴥?yōu)秀共產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現在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多種疾病讓她每時每刻都在咬牙堅持,,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麗江市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籌集資金將用于支持華坪女子高中發(fā)展,、補助貧困學生,。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三
遼寧省丹東市96歲高齡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孫景坤,歷經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洗禮,榮立一等功,。復員回鄉(xiāng)后,,他帶領鄉(xiāng)親們改變貧困面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1948年,,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參軍,,194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四平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到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孫景坤隨40軍119師357團從北打到南。
孫景坤:打錦州負的傷,,打黑山阻擊戰(zhàn)負傷,,打唐山也負傷,渡江也負過傷,。
1950年,,孫景坤隨部隊奔赴朝鮮。1952年10月,,身為副排長的他接到了增援上甘嶺161高地的命令,,此時,161高地被敵人三面圍攻,,已經有8批戰(zhàn)友犧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孫景坤和戰(zhàn)友奮力反擊,。從中午12點堅守到半夜12點,,共打退了敵人6次進攻,孫景坤一人就擊斃了21人,。
孫景坤:二百五六十發(fā)吧,,離我1米多遠的地方,崩死敵人20多個,,和我一塊兒下來的就剩4個人,。
從解放戰(zhàn)爭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孫景坤先后榮立一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zhàn)士榮譽勛章,。1955年復員后,,他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xiāng)當了20多年生產隊隊長,組織村民成立致富小組,,種植板栗,、修路治河。
遼寧省丹東市山城村村民劉玉慧:夏季遭水災的時候,,土地就被淹沒了,,他就帶領著村民開始修這條壩,肩抗人推在這里頭吃住了好幾個月,,村民就說了你回家休息,,他說不行,,我得把壩修完我才能回去,,我現在回去我可不放心。
戰(zhàn)場歸來的孫景坤一直把群眾放在最前面,。大女兒孫美麗因小兒麻痹右腿落下殘疾,,16歲時曾有一次招工的機會,但在孫景坤的堅持下讓給了更困難的家庭,。
孫美麗:電話局要電話員,,俺爸知道了,說什么也不要我去,。
一生舍己為人的孫景坤將自己的功勛封存起來,,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征集文物,他才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面對眾人的詢問,,孫景坤只有一句話:“黨員,不能一切都為了自己著想,,要多為群眾,,也為國家?!?/p>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四
“哎喲——”張桂梅異常痛苦地哼了一聲,,嚴重的類風濕病等疾病磨著她的身體。每次坐在稍矮一點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學生和家長的攙扶下緩慢站起,。
“張老師,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學生家長心疼地問,。
“沒時間了,我還要去好幾個學生家,?!睆埞鹈沸πφf,,揮了揮貼滿膏藥的手。
在同事和鄉(xiāng)村干部的攙扶下,,張桂梅走下鄉(xiāng)村公路,,沿著山間小路艱難地走到學生家里。告別時,,她又在學生及家長的攙扶下走上公路,,拖著疼痛的雙腿上車……
這是今年國慶期間,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到學生家里家訪時的場景,。今年,張桂梅先后被評為云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后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托,,肋骨斷了兩次,。后來縣里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里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斑^去張老師能風風火火地走路,后來病越來越重,,有些難走的路段需要攙扶,。今年需要攙扶的時候就更多了?!币恢备S張桂梅家訪的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說,。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張桂梅在6天里走遍華坪縣榮將鎮(zhèn),、石龍壩鎮(zhèn),、興泉鎮(zhèn)、船房鄉(xiāng)的37個村小組,,走訪了39個農村學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家庭,。最遠的家訪路是去高三學生羅青青(化名)的家。乘車40多公里到達船房鄉(xiāng)華榮村后,,張桂梅還要走半個多小時的上山小路到羅青青家,。在同事和羅青青的攙扶下,張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幾分鐘就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路過一條淺淺的小溪時,她已無法抬腿跨過,,只能拖曳著雙腳劃過水面,。
自20__年創(chuàng)辦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始,12年來,,每屆高三,、每個農村學生,張桂梅都要利用假期盡量家訪一遍,。她不是麗江人,,卻已走遍麗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跡覆蓋約1552名學生的家庭,,行程11萬余公里。
張桂梅把1804個貧困山區(qū)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她創(chuàng)辦的女子高中歷屆高中畢業(yè)生升學率100%,今年高考又創(chuàng)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張桂梅仍不甘心,,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她仍舊拖著病體去家訪,她要去了解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去解除每個學生的后顧之憂,,讓學生再加把勁,明年高考打個漂亮仗,。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五
有人說:“只會唱歌跳舞的并不值得全民敬仰,,舍已為人的戰(zhàn)士才是我們的全民偶像?!庇腥苏f:“不贊網紅不贊星,,只贊橙衣英雄?!边€有人說:“在這和平年代,,橙衣英雄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3月31日,,四川發(fā)生森林大火災,,大火鋪天蓋地地蔓延,30名消防員孤身入林,,與肆虐的大火斗爭,。就在這時,突然發(fā)生了林火爆燃,,原本就勢頭很大的火焰形成了火海,,把30名消防員包圍了,使他們與外界失聯……4月1日,,確認30名消防員的遺骸全部找到,,這也預示著,30名消防員全部都壯烈犧牲,。
其中中隊長張浩29歲,,而且剛結婚不久,婚后他還來不及享受幸福,,就奔赴各個災區(qū),,撲滅了一場大火,再去撲滅下一場大火;救了這一座山的村民,,再去救下一座山的百姓,。張浩生前一直奔赴前線,因為,,這是他的使命,,而在烈日下,嗮得最多的,,正是他的軍裝,,他的任務和他的使命。
4月2日夜里,,從高速公路口一直到西昌市殯儀館,,站滿了人,當載著30名消防員的遺骸的車隊駛過時,,成百上千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喊到“英雄英雄!一路走好!”
為什么他們會這樣奮不顧身地救火了,,為什么他們救火時即使把生命獻出也不在乎?為什么他們生命的最后時刻也要救人,救火?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要保衛(wèi)人民,,保衛(wèi)地區(qū),保衛(wèi)祖國!
祖國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這樣的英雄,,有錢凌云,、劉杰,、趙萬昆……其中楊科璋在轉移一位一歲小女孩時,不慎踩空,,從五樓墜落,。在那生命的最后時刻,楊科璋緊緊地把她抱在懷里,。小女孩毫發(fā)無傷而他卻傷重不治,。他原本可以把小女孩當墊子而存活下來的,可他沒有這么做,,而是把她緊緊地抱著,,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小女孩。正是有成千上萬這樣的舍己救人的英雄,,才有了我們現在安逸的生活,。
英雄們!感謝你們的舍己救人;感謝你們如守護神一樣保護著我們;感謝你們維護祖國的和諧安定,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仰,。謝謝你們,,穿著橙色戰(zhàn)衣的英雄們!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六
20__年4月1日18時30分,四川涼山省的30名在撲火中遇難人員的遺體已經全部找到,,他們的家人徹夜不眠,,熬紅了眼,卻還是沒有等到他們回家,。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痛徹心扉的噩耗,。這三十人中,,絕大多數都是九零后的少年,,甚至有很多人還是共青團團員,他們正是綻放的年紀,,卻被一場大火永遠地奪去了生命,。
但是他們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依然勇敢前行,。
不僅僅是他們三十個人,,我們的身邊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為我們付出的消防戰(zhàn)士們。
消防員,,正值大年初一,,醫(yī)院住院樓大火。他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搭建了一條臨時逃生通道,,英勇救出13名嬰兒和20余名產婦;消防員田斌,原本休假的他帶著兒子出去玩,,偶遇火災,,他將不滿兩歲的孩子托付給陌生路人照看,,拿著滅火器,不顧個人安危,,沖向樓頂滅火,。他說:“我是消防員,不論任何時候,,無論身上是否有軍裝!”;消防員玄龍海,,拼死沖進火海濃煙中,解開戰(zhàn)斗服,,將幾近昏厥的6歲男孩裹在懷里抱出火場,,孩子出來時,臉上戴著屬于他的空氣呼吸器面罩……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有這些消防員,,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如何得到保障,。
這就是消防員們,,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發(fā)生火災的一座座崇山峻嶺,,哪里有危險,,哪里有他們,他們不求任何人的回報,,默默付出,,為人民服務。這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他們無數次地見到萬家燈火,,卻有家不能回,有時候甚至吃不上一口年夜飯,。他們可能是妻子摯愛的丈夫,,是父母寶貝的孩子,是兒女依賴的父親,,可是他們卻常常辜負了最親的人,。
他們把自己獻給了國家,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而僅僅想著,,如何多救出一個年幼的孩子,如何多撲救一場無情的火災,。
在消防員們拼盡全力撲救的一場場火災之中,,有的火災是天降災禍,無可避免,可是有的屬于人為因素,,而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減輕人為火災發(fā)生的幾率,。
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可能不顧一切地親身沖向火場救火,,但是我們可以遵守法律法規(guī),,學習如何避免火災,在學有余力之時,,也要提醒身邊的人,,讓他們一起共同創(chuàng)建美好環(huán)境,盡最大努力避免火災的發(fā)生,。
或許這樣做,,能夠減輕消防員們身上重重的擔子,哪怕只有一點,?;蛟S他們就可以多陪剛出生的孩子一天,或許他們就可以多見年邁的父母一面,,或許他們就可以吃上一頓年夜飯,。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他們?yōu)槲覀冐撝厍靶???傆腥藶槲覀兡婊鹎靶校蒙王r血守護人間安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七
華坪縣的教育經費本就緊張,,專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來是太過瘋狂的想法,。從20__年起,,張桂梅就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她帶齊所有的證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辦一所學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
“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干活,還會說普通話,,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籌款之路比張桂梅想象中困難許多,,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時間也才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
就在張桂梅已經不抱希望之際,,天無絕人之路,20__年,,張桂梅當選黨的xx大代表,。到北京開黨代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fā)現張桂梅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她開始好奇張桂梅的故事,。這之后,,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讓張桂梅和她的女高夢在全國傳開,。
來自各方的捐款以及當地政府的出資共同匯聚在華坪,,20__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張桂梅擔任校長,,并吸引來了其他16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學生普遍基礎較差,。盡管如此,,張桂梅還是給老師們下了“硬指標”:好多人家祖祖輩輩第一個高中生在我們這兒。有女學生的爺爺奶奶說,,孫女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識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給我們了,,你們給我教出來最少二本!
又是一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那之后,張桂梅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魔鬼”,,從洗漱,、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
張桂梅說,,她知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方式并非上策,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盡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大山里的學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八
“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葉連平說。
20__年,,葉連平拿出2.1萬元退休金,,連同烏江鎮(zhèn)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了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和資助家庭貧困的孩子,。
基金成立8年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陸續(xù)投入5萬元,。至今共發(fā)放了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42名留守兒童,。
每年葉連平還要自掏腰包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夏令營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學習。安徽省科技館,、安徽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讓學生親眼看看,,比上課講多少遍印象都要深刻!”“老師的工作,絕不止在三尺講臺上,。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主要的!”葉連平說,走出去教育,,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還孕育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每年暑假,,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吸引了從省內外來的大學生支教團,,他們在此開展暑期課外輔導活動,將七彩課堂搬進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豐富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葉連平也自始至終全力為大學生支教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為了讓有限的資金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葉連平省吃儉用,。前兩年,他出行全靠自行車,,每次都要騎車到離家7公里外的鎮(zhèn)上買菜,,因為那里的菜便宜。到南京給孩子們買學習資料,,他就把自行車騎到好幾公里外的公交車站,再乘大巴趕往目的地。之所以這樣做全都是為了節(jié)約開支,,把省下的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葉連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室內擺設陳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穿著也極其樸素,至今仍穿著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感受篇九
張桂梅祖籍遼寧,,從東北來到云南支邊后,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zhèn)第一中學任教,。張桂梅以為那里將會是她余生的歸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害怕觸景傷情,,申請從大理調出,,她來到了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從大理調到華坪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子宮內有一個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給丈夫治病花掉了幾乎所有積蓄,張桂梅決定放棄治療,。后來,,縣里得知了張桂梅的病情,縣長告訴她:“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為此,,縣里開婦代會的時候積極動員大家給張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僅剩的五塊錢路費。
“我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么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著要為他們干些什么?!睆埞鹈坊貞浧鹉嵌瓮?,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園,,張桂梅發(fā)現,,華坪的教育環(huán)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遠。張桂梅任教期間,,民族中學里的女生不僅數量少,,還時不時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
讀著讀著就不來了,,是什么原因?張桂梅跑進大山,,開始找那些退學女生做家訪。和家長們一談,,張桂梅明白了:十幾歲的姑娘,,已經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張桂梅不甘心,,攔不住的,就找到當地的村干部進行溝通;家里太窮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資補貼,。她鐵了心,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女孩子們帶回去讀書,。
20__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身為教師的張桂梅兼任院長,?!皟和摇笔震B(yǎng)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
民族中學和兒童之家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huán),。”張桂梅說,。
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張桂梅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次家訪時,她發(fā)現有戶人家的兒子才讀初二,,便可以進縣城參加補習班,,而他的姐姐已經高三了,,卻要被家長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張桂梅心里覺得,,就算再難,,她辦女高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