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風俗發(fā)言稿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相傳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據(jù)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喂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xiāng)如皋,,至今也保留著端午節(jié)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從河邊采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干凈,,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準備好之后,,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jù)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著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jié)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柜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里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著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哦,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
端午節(jié)風俗發(fā)言稿篇2
各位同學好,!
我是來自高_班的__,。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端午濃情飄香,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祭龍,。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之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后又有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羅江自盡,,人們也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午節(jié)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也是南北方文化雜糅的產(chǎn)物,。
陸游詩[乙卯重五詩]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其中寫到了端午之兩大習俗——食粽以及掛艾葉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現(xiàn),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家中都會為其打算“筆粽”,,模樣細而長形似毛筆,又諧音“必中”也討了個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莖葉散發(fā)出的神奇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同時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掛艾葉菖蒲是將艾葉于端午時懸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夠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
而如今,,紀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不變的是中華民族兒女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變得多樣,,也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向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不同的花樣,,但是不變的是對于屈原的紀念,。在醫(yī)學技術發(fā)達的當下,也許不再需要艾葉菖蒲來為家中凈化空氣,,吸煙滯塵,,但此舉依舊承載著人們對家里人平安無病的期許。賽龍舟在現(xiàn)如今顯然不可能是為了驅散魚群,,保護屈原的身體,,龍舟的樣式也有所改變,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快,,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價值和意義。對于我們而言,,要由外而內的汲取端午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詩歌是文化最好的載體,誦一曲[離騷]重拾一段不該忘卻的文化記憶,,塑造屬于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責任在每一中華兒女,。
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風俗發(fā)言稿篇3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jié),,聽到這個節(jié)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jié)是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jié)也被稱為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親的尸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為濤神,,后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jié)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劃龍舟,,劃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劃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里了,,端午節(jié)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端午節(jié)風俗發(fā)言稿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許多風俗,,如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等,。在我的記憶里,,每逢端午,奶奶都要包粽子,,煮咸鴨蛋,、蒸大蒜,給我做香襄,,帶五色線,。爺爺把買來的艾葉插在門上驅邪。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個星期六,,爺爺奶奶星期五就把過節(jié)用的東西準備齊了,,等著我們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做好的香襄和五色線給我?guī)?,我聞著艾葉的清香陶醉了。我主動要求學習包粽子,。奶奶說,,包之前問一個問題,,看你知道不知道,。粽子的葉為什么外面是青的,里面是白的的,。我回答不上來,。奶奶說,,寓意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像屈原一樣,。聽完奶奶的解釋,,我感嘆道: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真好,不僅讓我們吃到美食,,還有教育人的作用,。
開始包棕子了,我從蘆葦葉堆里挑出一個又大又綠的葉子,,碧綠似翡翠,,筆直的紋理清晰可見,漂亮極了,。我將葉子卷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卷,,不知怎么回事,調皮的棕葉總是不聽話,,剛卷好,,準備放米的時候,又恢復了原樣,??粗棠趟齻円呀?jīng)包好幾個,我急的“滿頭大汗”,。媽媽看著我的窘相,,笑著說:“包粽子看似簡單,其實想包好是不容易的,,就像你們學習一樣,,勤學苦練,才能學會,?!?/p>
聽了媽媽的話,我靜下心來,,認真的看奶奶她們包,,(原來我錯就錯在把粽葉卷成了類似金字塔的卷)而她們是把葉子卷成的是圓錐形的。
我又一次上了戰(zhàn)場,,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將粽葉卷成了一個類似于圓錐體的樣子,然后抓了一大把米塞到了圓錐體筒里,,誰知米寶寶玩滑滑梯呢——漏了下去,,我又對筒進行了改造,終于好了,這下可不會漏了,。然后我把餡塞了進去,。
開始包了,我迅速將粽子繞成了一個密不露縫的“空間”,,可再看看這個形狀,,簡直是慘不忍睹,算了,,好不容易包成這樣,,算好的了,開始纏線吧,。于是,,我回憶媽媽纏線的過程,將粽子的中間纏幾圈,,再打個結就可以了,。
經(jīng)過努力,一個粽子就包好了,,雖然不好看,,但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還為我的作品驕傲呢,!我還把我包的粽子照了相,,放在QQ上,留作紀念,。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別提有多高興了。我的粽子是天下最好吃粽子,!
端午節(jié)風俗發(fā)言稿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著包粽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粽葉,,然后把粽葉放鍋里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干凈,等到端午節(jié)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
端午節(jié)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皠邮职桑 蹦棠陶f,。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為媽媽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粽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為是初次包粽子,媽媽笑著說:“怎么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里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粽子就來煮粽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然后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著我愛吃的蜜棗粽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真希望每年可以這么開心,。
端午節(jié)風俗發(fā)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