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法。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學習民法典主題班會教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學習民法典主題班會教案
六年級一班
教學目的:
1.了解《民法典》的內(nèi)容,。
2.了解《民法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了解《民法典》實施的意義。
教學重點:了解《民法典》的內(nèi)容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民法典》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民法典》嗎,?這又是一部怎樣的法律呢?它與我們的生活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民法典》,,感受它的魅力。
二,、學習《民法典》
1.背景介紹
2020 年 5 月 28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jīng)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 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民法典,,也將是 2020 年給未成年人的最特別的禮物,。
這部煌煌法典,體例上共設 7 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 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洋洋灑灑 1260 條,,10 萬余字,。 這樣的鴻篇巨制,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可謂絕無僅有。
2.了解《民法典》守護未成年人的各個階段
(1)胎兒階段:“涉及遺產(chǎn)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jié)中,,加入新規(guī),,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y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2)8 周歲:“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用通俗的話說,八周歲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幫家里打醬油了”,。
(3)16 周歲:“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4)18 周歲:“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三,、了解《民法典》頒布的意義
1.《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2.《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特色凝聚,。
3.《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中國立法進程的重大工程,。
四、課堂總結(jié)
《民法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一節(jié)法治課打開一扇關于民法典的窗,。當然還有《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收養(yǎng)法》、《刑法》,、《義務教育法》等等,。
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法治觀念、樹立規(guī)則意識,,懂得尊重規(guī)則,,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文章:
疫情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新學習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
2021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秋季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