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壇公園寫景篇一
天壇,,是一個占地273公頃的古代公園,,主要建筑差不多所有的四分之一。天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明清帝王祭神祈谷的神壇,,距今已經(jīng)有580余年的歷史了。
走進天壇,,就看見一棵百年古柏,,它的一根樹枝直指天空,它那高昂的頭顱,,飄動的衣衫,,指向青天的手臂,好像滿還悲憤的質(zhì)問青天,。所以人們叫它“問天柏”。
走過古柏,,再穿過長廊,,就會看見一座高大的宮殿,這就是祈年殿,,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祈年殿葛座為祈古壇,,壇高5。2米,,分為上中下三層,,祈年殿殿高32米,大殿里有四根龍井柱,,大殿金碧輝煌,,富麗莊重。
再往里走,,就會看見一個神秘的祭壇——圜丘,,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也就是1530年,,它總共分為三層,,還是明清兩朝每年舉行“冬到祭天大禮”的祭壇。
起出圜丘,,就可以看見那七星石,,傳說這是天上隕石。明清靖年間改建大殿時,,道士說東南方空無一物對皇帝壽命十分不利,,建議添建七星石,七星石就誕生了,,清入關(guān)后,,在七星石東北側(cè)又加了一石,表示不忘東北故土,,七星石雖然沒有改了名字,,但確實有八塊石頭。
天壇公園這一處面積廣闊的古老園林,,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白色雕欄,藍色琉璃,,金色寶頂,,真是一個好地方。
天壇公園寫景篇二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游的導(dǎo)游,,我姓蘇,大家可以叫我蘇導(dǎo)!
現(xiàn)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wèi)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涂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游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里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xiàn)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內(nèi)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墻為孤圓形,南圍墻與東西墻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墻”,,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xiàn)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zhuǎn)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游又結(jié)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天壇公園寫景篇三
終于亮了,,在我的催促下,全家人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開往天壇的汽車,。汽車,。汽車飛馳在路上,穿越在高速公路,。此時,,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一會兒就來到了天壇公園,。導(dǎo)游叔叔迎上來接待我們,并跟我們講了天壇公園的來歷,。我這才知道天壇公園是明朝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場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后歷經(jīng)改造,、拆建,,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成。
我們隨著導(dǎo)游慢慢走向回音壁,。路上,,我看到了許多茂盛的花草樹木,聽到了鳥兒美妙的歌聲,。
來到回音壁,,導(dǎo)游告訴我們回音壁是一個具有奇特的聲學效果而被稱為回音壁。我迫不及待地想試一試,,于是跑到圍墻一方說:“啊,。”又跑到另一面墻邊聽,,果然聽到了,。回音壁是多么神奇呀!
接著,,導(dǎo)游帶我們來到了圜丘壇,。我們馬上登上了圜丘壇中心。導(dǎo)游介紹說:你在上面叫一聲,,你就會聽見從地面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回響,,這聲音仿佛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取名叫“天心石,。”聽見導(dǎo)游的介紹,,我們爭先恐后擠進人群,,我對天心石說了一句英語:“hi”??墒遣]有回聲,,原來是人太多了,真是太遺憾了,。
最后,,我們還參觀了美麗無比的祈年殿,還看見了奇特的七星石……
天壇公園寫景篇四
北京的天壇公園是62019年以前的明朝時代的人建造的,,是個保平安,、求豐收的地方,。
天壇的祈年殿很有氣勢,但里面沒有大梁,,只有柱子,。中央一圈有4根柱子,代表一年的4季,,外面一圈有12根柱子,,代表一年12個月和12個時辰(古代1個時辰是現(xiàn)在的2個小時),。
我很喜歡里面的回音壁,弧形的墻會傳話,爸爸在這頭叫我的名字,,我和媽媽在另一頭貼著墻就能聽到他的聲音,,很奇怪吧,。
圜丘最當中的石板叫“天心石”,,外面第一層由9塊石板組成,第二層由二九18塊石板組成,,第三層由三九27塊石板組成,,一共有9層,最外面一層是九九81塊石板,。意味著“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特別響亮,。
北京天壇公園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沒能去,,再長大點,我還要去幾次北京,。
我愛北京,,我愛中國!
天壇公園寫景篇五
我們現(xiàn)在們在天壇的昭亨門,,也就是現(xiàn)在天壇的南大門,。
天壇,位于北京城區(qū)的東南部,,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紫禁城(故宮)同時興建,。耗時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歷史。其占地273公頃,,比故宮大3.7倍,,略小于頤和園。整個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為內(nèi)外壇兩大部分,,各有壇墻圍括。外壇墻總長6416米,,原來僅設(shè)西門,為天壇的正門,,是當年皇帝前來天壇祭祀時進出的大門?,F(xiàn)在的東、南,、北各門,,都是后來開辟的。內(nèi)壇墻總長3292米,,分設(shè)有東,、南、西,、北四大"天門",。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處舉行,,名為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澤壇(地壇)后,,才實行天地分祭,,從此這里專門用于祭天,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壇,。 歷代封建皇帝對祭天活動都極為重視,,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第一次是在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豐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壇稟告五谷業(yè)已豐收,,感謝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國成立后,,天壇回到了真正當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從南門進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門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臺,,它叫作臺。臺上有長桿,,叫望燈桿,,該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桿長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時,,三根燈桿上各吊一只直徑六尺、高八尺的大燈籠,,所用特制,,長四尺,粗一尺,,并鑄有凸龍花紡,。燃點時不滅,不流油,,不剪蠟花,,可燃燒十二個小時,名為“蟠龍通宵寶蠟”,。
此刻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圜丘壇俗稱祭天臺,,這是名副其實的天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欄圍護的三層石造圓臺,通高五米,,明,、清兩代,每年冬至日皇帝親臨的祭天禮儀,,就在此壇舉行,。 圜丘壇在建筑形式上,有著許多神奇有趣的說法,。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設(shè)計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項建筑材料的數(shù)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其中包含"九"的含義與運用深為中外廣大游人所贊嘆與稱奇,。
圜丘壇共分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shè)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桿,。欄桿的數(shù)字均為九或九的倍數(shù),,即上層72根,、中層108根、下層180根,。同時,,各層鋪設(shè)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數(shù),。如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從中心石向外,第一環(huán)為9塊,,第二環(huán)18塊,,到第九環(huán)81塊;中層從第十環(huán)的90塊至十八環(huán)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huán)的171塊至二十七環(huán)的243塊,三層共378個"九",,為3402塊,。 同時,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十五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shù),而且還有"九五"之尊的含義,。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數(shù)來設(shè)計建造祭壇呢?原因是:一,、據(jù)神話傳說,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數(shù)來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體的至高與至大。二,、在我國古代把單數(shù)(奇數(shù))看作陽數(shù),,而將雙數(shù)(偶數(shù))視為陰數(shù)。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shù)進行建筑,。而"九"又被視為"極陽數(shù)",,這是最吉祥的數(shù)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這種設(shè)計規(guī)制,,卻反映出當時工匠們高超的數(shù)學知識和計算才能,實在令人嘆服,。
從南門進入圜丘壇,,在內(nèi)墻南隅有一座用綠琉璃磚砌成的燔爐,是祭天時焚燒松柏木和祭祀后燒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爐旁有一座瘞坎,,祭典結(jié)束,把揚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內(nèi),,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飲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爐前排有8座燎爐,這些是專為祭天時焚燒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壇東,、西門內(nèi)還各有一對,。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徑15.6米。磚木結(jié)構(gòu),,整個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撐,,頂無橫梁,由眾多斗拱層層上疊,,天花板層層收縮,,組成美麗的穹窿圓頂式的藻井。殿內(nèi)正中的石臺寶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寶座前左右的石臺,,是放置皇帝歷代祖先牌位之處。殿外的東西配殿,,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諸神牌位之所?,F(xiàn)按原樣陳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員的蠟像,。
現(xiàn)在是我給大家介紹回音壁,,它是指圍括皇穹宇和東西配殿的高大的圓形圍墻而言。圍墻周長193.2米,,直徑61.5米,,墻高3.72 米,厚0.9米,。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院內(nèi)東西配殿后的墻下,,均面部朝北對墻低聲說話,可像打電話一樣互相對話,,極其奇妙有趣,,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來,。
下面介紹的是迷人的圓心石回音 圜丘壇上層中心有一塊圓心石,是游人最感興趣的又一奇妙之處,。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宏大,有共鳴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環(huán)以外的人,則無此種感覺,。為什么呢?原來,,這也是一種聲學現(xiàn)象:由于壇面十分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夠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jù)聲學專家測驗,從發(fā)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總共僅有零點零七秒鐘,。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封建統(tǒng)治者則把這種聲學現(xiàn)象說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萬民對于朝廷的無限歸心與一致響應(yīng),,同時并賦予"億兆景從石"的美名。
我們從在皇穹宇的西面出在,,在這里有一株古柏,,名為九龍柏,樹干扭結(jié)糾屈,,宛如九條盤旋而上的蟠龍,,故此得名。據(jù)傳這棵古柏生長于建壇之前,,已有近千年歷史,。 天壇境內(nèi)廣植有樹齡悠長、樹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蒼翠的松樹和柏樹。樹海林濤,,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種"海闊天空"的廣漠景象,。
我們現(xiàn)在腳下的路叫做丹陛橋,,這明明是一條筆直坦蕩的大道,,為何又稱"橋"呢?因為在道路下辟有一個券洞,與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體交叉,,故稱為橋,。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石砌臺基大道。全長360米,,寬約30米,,整個橋體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南端高約1米,,北端高達3米左右,。如此設(shè)計建造,,一則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則表示從人間到天上,,具有遙遠的路程。丹陛橋為天壇內(nèi)壇的主軸線,,起著連接南端圜丘壇和北端祈谷壇兩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橋面中心線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兩側(cè)的條石道,,分別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靈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此刻我們腳下的便是進牲門-俗稱"鬼門關(guān)",為什么要叫"鬼門關(guān)"呢?因為于祭日前,,外壇西南隅犧牲所的"所牧"和"所軍",,需從此洞門自西向東趕運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這一活動叫"進牲",。因凡經(jīng)過此門的牲畜,全被宰殺無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門關(guān)"之稱,。
沿著丹陛橋繼續(xù)向北走,現(xiàn)在在我們左邊的是具服臺,,它位設(shè)于丹陛橋北段東側(cè),,為一座凸字形平臺。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禮時,,更換冕服(祭服)的地方,。
天壇公園寫景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壇公園,。我叫做張紫薇,是大家來參觀天壇公園的導(dǎo)游,,大家可以叫我張導(dǎo)?,F(xiàn)在我?guī)Т蠹乙黄饋韰⒂^美麗的天壇公園。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壇,,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筑,。天壇公園土也廣大,古柏參天,,建筑精美,。蒼松翠柏,綠草如茵,,樹干上還掛著木牌子,,記著古樹的年齡。
天壇公園里面有祈年殿,,祈年殿是古代著名的建筑,,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jié)晶。外圍墻北圓南方,,象征著“天圓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整個大殿全部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造型奇特,,結(jié)構(gòu)精巧,全都具有十分高的藝術(shù)價值,。殿內(nèi)金碧輝煌,,殿頂上畫著飛龍鳳舞,形態(tài)逼真,,仰頭望去,,金龍舞鳳,,似乎好像真的騰空躍起,中間的4根紅色的柱子兩個人都合抱不過來,,外面的一圈還有12根盤花籃柱,,它們共同支著彎形的殿。4根紅色的柱子象征著一年四季,。
12根藍柱子像這種12個月和12個時辰,。殿內(nèi)地面上正中間有一塊圓形的龍鳳石,蘊藏著天然形成的龍鳳圖案,。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結(jié)束了,請大家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希望這一次的天壇公園之旅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游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