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文化導游詞篇一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jīng)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么順口怎么叫吧!
其實旅游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后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蘭州作為西出陽關(guān)中的絲路之重鎮(zhèn),,其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宗教文化構(gòu)成了蘭州旅游的核心內(nèi)容,,而我們今天要去參觀的正是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體的中國最長的室外濱河公園——百里黃河風情線,,他分布在黃河南北兩岸,、市區(qū)的西部也在南北兩山之間,是蘭州的名片和窗口,,同時也被稱為“蘭州的小外灘”,。
黃河風情線是有著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反差之美的綠色長廊,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花草樹木都發(fā)芽了柳絮飄香,,一切都像剛蘇醒的樣子可愛極了;夏天的時候這里又是人們乘涼觀景的好地方;金秋時節(jié)這里有果實累累,落葉紛飛;冬天呀這里就更美了!兩邊的松柏樹跟戰(zhàn)士一樣穿著綠色的軍裝挺立著,,那場面相當壯觀!
黃河風情線呢,,可謂是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fā)旅游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jīng)幾個省區(qū),但在全國大型城鎮(zhèn)中,,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城而過,所以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我們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我就先用這段時間給大家解開一點迷吧!
風情線也是蘭州的咽喉,東西通車,,南北通橋,,為此也是交通長廊,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梁,,俗稱“黃河鐵橋”。到20xx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在很早很早以前,每年冬天,,黃河上都會結(jié)一層厚厚的冰,,河對岸的許多東西都由馬車通過“冰橋”馱運到河的另一邊,但冰橋畢竟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而消融,,當然這種景觀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并不是應為大型的橋梁替代了它,而是現(xiàn)在的黃河冬天不會結(jié)冰,,后來人們有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漂渡工具——羊皮筏子,,顧名思義是用羊皮做的,但這些羊皮必須小心并且不留任何刀口的從羊的身上剝下來,,然后固定在木制的框架之下,,形成筏子。如果我們的風情線游覽完了以后,,時間允許的話大家不妨去體驗一下坐羊皮筏子的刺激感……
再后來啊,,就是1372年了,衛(wèi)國公馮勝將24只大船用鐵鏈排成排并用四根柱子固定,,然后在船上鋪上木板,,就是所謂的“浮橋”。直到1385年楊廉命人將浮橋移到現(xiàn)在中山橋的位置,,然而隨交往的日益頻繁與發(fā)展,,固定的橋梁的修建也應用而生,當然,,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橋建于公元1920xx年,,它是由彭英甲提議,征得甘肅總督府升允的同意,,德國喀佑斯承建,,美國的滿寶本、德國的德羅負責具體施工,,天津劉永起負責功底操作,,經(jīng)過4年的努力,終于建起了黃河上第一座永久性的鐵橋——“天下黃河第一橋”,,1920xx年由于戰(zhàn)火導致中山橋中斷了11個晝夜,,1942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天下黃河第一橋”改名為“中山橋”,1954年由4墩5孔梯形變?yōu)榛⌒?、橋面由木板改成鋼筋鐵皮,20xx年將公路橋改為步行橋,。
接下來呢就是濱河路中斷,、黃河南岸、小西湖北側(cè),,呈現(xiàn)在各位眼前的是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黃河母親”,,她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xiàn)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shù)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她是何鄂女士設計創(chuàng)作的,,北京雕塑廠于1986年雕塑而成的,整個雕塑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由母親,、孩子、基座三部分組成,,母親象征著哺育千千萬萬華夏子孫的黃河;孩子象征華夏子孫;基座象征著甘肅悠久的歷史及彩陶文化,。那么大家都來
說說看,母親懷中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呵呵~其實各位說的都有道理!如果說他是男孩,,則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說她是女孩吧,又顯得我們?nèi)A夏兒女嬌柔可欺,,所以何鄂女士專門將孩子設計成爬著的,,這也正是這尊雕塑的設計精華所在。
當然,,一路上大家還會看到很多雕塑,,也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很有文化色彩的雕塑,我們風情線又被稱為雕塑長廊,。同時,,風情線也是園林長廊,因為有很多的公元可以供人們游玩,,如:老年人晨練的最佳場所體育公園;每當傍晚的時候,,很多情侶們手挽手肩并肩漫步在我們的寓言故事園、水上公園等感受著屬于他們的浪漫;盡管中午相對來說是比較炎熱的,,但是在我們的水車博覽園里仍人有很多的觀光者…… 風情線有這么多別稱,,但是最名副其實的是文化長廊,,眾所周知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而大家現(xiàn)在所看到的“白云觀”正是甘肅省道教協(xié)會所在地,,同時這里也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修煉成仙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中國九大區(qū)管之一的省圖,、國內(nèi)發(fā)行量最大的書刊雜志——讀者編輯部,、敦煌研究院等,這些都是蘭州歷史文化的見證,。
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可以用一副對聯(lián)來說明:蘭州好!景物勝當年,,昔日無風三尺土,,而今萬里碧晴天,爽氣沁心田;蘭州好!好景在濱河,,萬里籠陰遮天路,,長天漣水剪鱗波,兩兩踏青歌!
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馬上就到達目的地,,就先給大家講到這,到達景點再給大家細講,,大家也可自己親臨境地的細細品味蘭州獨有的風韻!
好,,大家準備一下,檢查一下自己隨身的貴重物品,,我們就準備下車!
黃河文化導游詞篇二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zhèn)遠橋,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武摷芄傲?,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20xx年,,鐵橋受戰(zhàn)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后經(jīng)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于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cè),,白塔山下、金池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清光緒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shù)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1954年,,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中山橋位于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nèi)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里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稱為[鎮(zhèn)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xiàn)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wèi)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于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接,。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jié)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shù)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鐵橋承建時,??τ觿趧颖Wo曾保證保固80年。但歷時僅42年,。即1949年,。鐵橋受戰(zhàn)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后經(jīng)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1954年,。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qū)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jié)構(gòu)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實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shù)的畫卷。
黃河文化導游詞篇三
黃河是一條雄渾壯闊的自然之河,,一條潤澤萬物生靈的生命之河,,一條亙古不息奔騰宣泄的文化之河。黃河,,母親河,,中華民族、華夏族裔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搖籃和時代變遷的見證,,是中華民族龍的圖騰,,國之魂,華夏子孫的精神家園!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鄭州黃河游覽區(qū)為您提供了理想場所!
地理位置
景區(qū)位于鄭州西北30公里處。南依巍巍岳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征,、使這里成為融觀光游覽,、科學研究、弘揚華夏文化,、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成為國家旅游專線——黃河之旅的龍頭。
發(fā)展歷史
景區(qū)前身為邙山提灌站,,1970年鄭州市政府為解決城市用水和農(nóng)田灌溉的緊張狀況而修建,,工程歷時2年,1972年建成通水,。在此基礎上,,提灌站的管理者們將“以水養(yǎng)水,以水養(yǎng)旅游”作為指導方針,,綠化荒山,,開發(fā)景區(qū),弘揚黃河文化,,使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1981年3月21日,更名為“鄭州市黃河游覽區(qū)”,。20_年,,黃河游覽區(qū)更名為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qū),,當年先后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20_年12月31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qū)多次被省、市旅游局,、省委宣傳部等有關(guān)部門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佳旅游景區(qū)(點)”、“旅游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景區(qū)景點
在已經(jīng)建成并對外開放的五龍峰,、岳山寺、駱駝嶺景區(qū)近40處景點內(nèi),,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戰(zhàn)馬嘶鳴”,、“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碑林,,《西游記》等古代名著大型磚雕,,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軒,、引鷺軒等亭臺樓閣,,以及低空索道、環(huán)山滑道,、黃河汽墊船等現(xiàn)代化游樂設施,。每年吸引著上百萬中外游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五龍峰是中心景區(qū),。山腳下,“引黃入鄭”的八根巨大鋼鐵提水管道,,如“八龍吸水”,,從黃河直達山腰。半山平臺上,,矗立著高5米,、重12.5噸的乳白色漢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賢美的母親懷抱著甜睡的嬰兒,母容子態(tài),、栩栩如生,,象征看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骨肉之情。
黃河文化導游詞篇四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里突出的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shù)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チ私庖幌掳伞?/p>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shù)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yè)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nèi)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shù)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shù)館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主席,、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shù)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xiàn)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fā)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nèi)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總理的題詞,,體現(xiàn)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nèi)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克服了道道難關(guān),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jié)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chǎn)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漿產(chǎn)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里無法行駛,一般船只在這里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運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征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shù)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xiàn),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220_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zhàn)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