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地理對于沒有方向干的同學來說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但是不用擔心,!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關于2021高考地理18種大題必背的相關信息,快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
1.七大洲名稱及按面積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世界主要礦產資源:世界重要三礦產,,煤鐵石油是重點,。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國鐵礦儲量大,。亞歐大陸和北美,,煤礦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東,。
3.世界人口超億十國名稱:南極大洋均無他,,人口超億十國家。中美兩印俄兩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亞五國名稱:哈吉塔連我肩,烏茲別克咸海邊,。里海岸邊土庫曼,,中亞五國記心間。
5.中亞知識概括:中亞距海位置遠,,冬冷夏熱降水難,。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庫沙漠居西南,。東和東南地勢高,,天山米爾邊境間。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與圖蘭。河流多數(shù)為內流,,錫爾阿姆水量減。里海最大世著稱,,咸海變化危機現(xiàn),。土庫棉田產量增,功在卡庫運河建,。額爾齊斯外流河,,流經(jīng)三國向北穿。產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國”美名傳,。民族多信伊斯蘭,最大城市塔什干,。
6.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7.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
8. 天體的分類 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9. 天體系統(tǒng)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
10.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11.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12.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13.對流層的特點:a.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b.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c.天氣復雜多變。
14.平流層的特點:a.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b.大氣平穩(wěn),,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
15.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16.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17.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8.方向:一般指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示北方,。做題時要注意指向標箭頭在地圖上的實際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時候指向標是標示其他方向時要特別注意);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9.地球自轉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20.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2
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fā)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xiàn)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日照圖中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點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jīng)線相互垂直,。
(4)各經(jīng)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jīng)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jīng)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jù)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jīng)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jīng)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jīng)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于極圈上及其以內。
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后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后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qū),,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qū)位置:雨區(qū)主要位于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qū)在鋒前,,冷鋒雨區(qū)在鋒后,。
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qū)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jīng)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xiàn)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jīng)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shù)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并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jīng)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jīng)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jīng)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于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shù),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qū)別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lián)系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fā)生,不論在哪里觀測,,震級只能有一個,,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
(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qū)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處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區(qū)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區(qū)烈度大。
判斷巖層的新老關系的四大技巧
1,、根據(jù)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guī)律是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jù)生物進化規(guī)律判斷:由于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
3,、根據(jù)巖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巖漿巖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巖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變質巖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巖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巖的形成晚于與其相鄰的巖漿巖,。
4,、根據(jù)海底巖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qū),,由于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qū)。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qū)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fā)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制冰川發(fā)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qū),,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qū)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qū)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qū),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2021高考地理18種大題必背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網(wǎng)小編整理的全部關于2021年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和2021高考地理18種大題必背的內容,,想了解更多高考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我們可圈可點網(wǎng)哦,,最后,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