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做一篇閱讀理解的時候一定是要以作者的想法,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思考想問題,,這樣的方式就不會那么容易理解錯作者的一些中心思想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做題,,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文本一:
廢墟的召喚
宗璞
冬日的斜陽無力地照在這一片田野上,,剛是下午,,清華氣象臺上邊的天空,已顯出月牙兒的輪廓,。順著近年修的柏油路,,左側是干皺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堅硬,,這里那里,,點綴著斷石殘碑。右側在夏天是一帶荷塘,,現(xiàn)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轉過布滿枯樹的小山,那一大片廢墟呈現(xiàn)在眼底時,,我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歷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臘羅馬時代。
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艘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吧?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
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嗎?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標準境界,,所以以“法”為名。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路旁的大石龜仍然無表情地蹲伏著,本該豎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許很想馱著這碑,,盡自己的責任吧?風在路另側的小樹林中呼嘯,忽高忽低,,如泣如訴,,仿佛從廢墟上飄來了“留——留——”的聲音。
我詫異地回轉身去看了,。暮色四合,,方外觀的石塊白得分明,幾座大石疊在一起,,露出一個空隙,像要對我開口講話,。告訴我這里經(jīng)歷的燭天的巨火嗎?告訴我時間在這里該怎樣衡量嗎?還是告訴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依然發(fā)出“留——留——”的聲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愿永久停泊,。
然而我沒有為這努力過嗎?便在這大龜旁,我們幾個人曾怎樣熱烈地爭辯啊,。那時的我們,,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滿懷熱忱!和人類比較起來,,個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每個人自有理由做出不同的解釋。我只想,,楚國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辭的光輝,不是永遠充塞于天地之間嗎?
空中一陣鴉噪,,抬頭只見寒鴉萬點,,馱著夕陽,掠過枯樹林,,轉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紅色的西天,。在它們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艷麗的時刻,,西山在朦朧中涂抹了一層嬌紅,,輪廓漸漸清楚起來。那嬌紅中又透出一點藍,,顯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氣中摸得著的寒意。
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閉上眼睛,。
“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身旁的年輕人在自言自語,。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輕人辯論了,。我不怪他們,,怎能怪他們呢!我囁嚅著,很不理直氣壯,。“留下來吧!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啊,。”
“匹夫有責。”年輕人是敏銳的,,他清楚地說出我囁嚅著的話,。
我們沒有說話,且看那瞬息萬變的落照,。迤邐行來,,已到水邊。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著綺輝。遠山凹處,,紅日正沉,,只照得天邊山頂一片通紅。岸邊幾株枯樹,,恰為夕陽做了畫框,。框外嬌紅的西山,,這時卻全是黛青色,,鮮嫩潤澤,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樣,,似與這黃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淺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前面高聳的斷橋便是整個圓明園唯一的遺橋了。遠望如一個亂石堆,,近看則橋的格局宛在,。橋背很高,橋面只剩了一小半,,不過橋下水流如線,,過水早不必登橋了。
“我也許可以想一想,,想一想這廢墟的召喚,。”年輕人忽然微笑說,那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間,。
我們?nèi)酝湔?。通紅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遠山顯出一層層深淺不同的紫色。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那不濃不淡處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蘿,這鋪天的霞錦,,需要多少個藤蘿花瓣啊。
仿佛聽說要修復圓明園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遠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斷橋,,也可以的,。
為了什么呢?為了憑吊這一段凝固的歷史,為了記住廢墟的召喚,。
1979年12月
文本二:
散文之妙,,一曰散,二曰文,。散者如行云流水、信手拈來,,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為止。所以寫景,、狀物,、抒懷、發(fā)議皆可獨立成篇,,各有情趣,。文與野相對。見有人為使意義明確,,稱之為美文,。必有美文才有散文,故散文格外要求語言的功夫,。美文不在辭藻,,如美人不在衣飾,而在天真爛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
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象,卻限于體力,,淺嘗輒止者多,。蘇轍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有奇氣。”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統(tǒng)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
——節(jié)選自宗璞《鐵簫人語》
5.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開篇對柏油路兩側的景物展開描寫,,勾勒出一幅蕭條凄冷的畫面,也引出對廢墟的描寫,。
B.文本一以“古希臘羅馬時代”來形容“我”看到廢墟的感受,,并借此呼應了下文長春園的建筑風格。
C.作者看到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空地想到噴泉的水姿之美,,進而感到在歷史面前人類的渺小,。
D.宗璞分別從“散”和“文”闡釋散文之妙,在散文與美文的比較中,,強調(diào)散文對語言的要求更嚴格,。
6.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把圓明園的遺跡和正在覆沒的船只進行類比,,描繪出荒涼的景象,,表達作者迫切改變的心情。
B.文本一以風從廢墟中吹過發(fā)出“留——留——”的聲音,,寫出廢墟對人們的召喚,,同時照應題目。
C.文本一寓情于景,,作者通過對廢墟的描寫,,憑吊歷史變遷,抒發(fā)內(nèi)心渴望做出更新和變革的情感,。
D.文本二引用蘇轍的話,,從自然和社會的角度闡釋了旅行對文風的影響,,強調(diào)了閱歷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
7.文中劃線句子有深刻的意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8.文本二中作者認為,“美文不在辭藻,,而在天真爛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在舒卷自然的行文中體現(xiàn)時間敘述上的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