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導游詞 冉莊地道戰(zhàn)導游圖冊篇一
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人民抗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處重要戰(zhàn)爭遺址,。冉莊地道戰(zhàn)是冉莊人民與日寇艱苦卓絕斗爭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
冉莊地道一般寬0.7至0.8米,,高約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順沿東、西,、南,、北大街挖成4條干線地道,,再由干線延伸出20多條支線,直通村外和周邊幾個村,,最后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四通八達,、上下呼應,,長達16公里的地道網(wǎng)。
在斗爭實踐中,,冉莊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艱苦的勞動,,把地道網(wǎng)建設得十分完備。地道分為作戰(zhàn)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內有指揮部,、休息室,、儲糧室,,設有路牌和油燈,還有地下兵工廠,、翻眼,、陷井等多處秘密設施。同時,,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墻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鍋臺,、衣柜等不易發(fā)現(xiàn)處,巧妙的構筑地道口,,并加以偽裝,,使敵人難以發(fā)現(xiàn)。為了便于監(jiān)視,、射擊敵人,,還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構筑工事多處,,并與地道相通。同時,,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將引線引入地道。這樣,,冉莊地上地下各種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個立體火力網(wǎng),成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
冉莊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時,,傳說楊業(yè)之子楊延昭部將在村北河畔荒原筑營戍守,冉莊因此而一度繁榮,,初具小鎮(zhèn)規(guī)模,,故冉莊素有唐村宋鎮(zhèn)之說。街上兩棵老槐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抗戰(zhàn)時期,,冉莊人民飽嘗了日寇的血腥屠殺,,經(jīng)受了血與火考驗的冉莊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不畏強暴,,奮起抗日,,利用地道優(yōu)勢配合武工隊、野戰(zhàn)軍對敵作戰(zhàn)157次,,殲敵2100余名,,其中較大的戰(zhàn)役5次,榮獲了“地道戰(zhàn)模范村”的光榮稱號,。
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保護區(qū)20萬平方米,,現(xiàn)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huán)境風貌,。地下保留著當年的地道3000米,,展廳內珍藏著寶貴的革命文物500多件。
許多影視片如《地道戰(zhàn)》,、《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平原游擊隊》,、《劉關張傳奇》,、《擎天柱》、《模范邊區(qū)晉察冀》,、《平原詩篇》,、《滹沱河風云》等都曾在此拍攝,。尤其是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河北省委宣傳部,、北京洋溢視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拍攝的電視劇《地道戰(zhàn)》于2009年在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內取景拍攝并于近期在全國熱播,,對于展示清苑形象、提高冉莊知名度,,弘揚地道戰(zhàn)精神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每年來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參觀的游客都達到60萬以上人次。其中,,學生及企事業(yè)單位以集體參觀形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占參觀總量的60%,,并先后有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等80多所大中專院校成為紀念館的共建單位,,將紀念館定為定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由于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特有的教育資源,,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
1959年建館,,遺址于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省軍區(qū)確定為首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全國國防辦命名為全國首批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共青團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命名為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同時又被評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之
一,、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qū)”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
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導游詞 冉莊地道戰(zhàn)導游圖冊篇二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身處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境內,。眼前這是一座華北平原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莊,名字叫冉莊,,但是就在這個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村莊的農民創(chuàng)造出神出鬼沒,、舉世震驚的地道戰(zhàn),,打得日本侵略者膽戰(zhàn)心驚,狼狽不堪,。
在進入地道實體之前,,我們先來參觀一下地道戰(zhàn)紀念館,,這里將詳細地告訴大家地道戰(zhàn)產(chǎn)生的背景和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戰(zhàn)爭故事。
第一部分日寇侵華全民抗戰(zhàn)
七七事變華北淪陷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我東北三?。?937年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者對我華北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全面武裝侵略,,致使我神圣國土狼煙四起,生靈涂炭,,滿目瘡痍,。
其實日本軍國主義政權妄圖滅亡中國,吞并亞洲的野心蓄謀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了軍政要員參加的“東方會議”時,,就秘密擬定了“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對策”,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的對外擴張思想,。田中義一還將“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對策”密奏日本皇室,,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疤镏凶嗾邸背嗦懵愕谋砻髁巳毡镜蹏髁x獨吞我中國,,稱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當中日兩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時,,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致使東北在4個月零18天時間內淪陷于日寇鐵蹄之下,。日本侵略軍動用100萬軍隊,,在我神圣國土上進行了野蠻的、瘋狂的,、慘絕人寰的大破壞,、大屠殺,他們制造的慘案達2272次件,,他們用細菌戰(zhàn),、制造“萬人坑”、“無人區(qū)”無所不用其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達30萬人之眾。日軍僅在河北制造的慘案就達310次之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日本侵略軍殘殺我軍民達2100萬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1000億美元。日本侵略者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中共領導全民抗戰(zhàn)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政府的名義,,發(fā)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八一宣言》,,提出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11月28日發(fā)表了《抗日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對日作戰(zhàn)”。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等赴西安與蔣介石談判,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以國共兩黨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弼時、鄧小平等率八路軍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為挽救華北戰(zhàn)局的危急,1937年8月22日,,115師由陜西三原地區(qū)出發(fā),東渡黃河,,日夜兼程,,開赴晉察冀,當年10月,,成立了晉察冀軍區(qū),,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
1937年冬,,129師進入晉冀豫區(qū),。政委鄧小平在冀南大力開展平原游擊戰(zhàn)爭,加緊根據(jù)地建設,。9月,,八路軍總部與賀龍率領的120師從涇陽縣出發(fā),,挺進華北冀中。人民的期望激勵了軍隊,,軍隊的抗日行動鼓舞了人民,,共產(chǎn)黨八路軍和人民心心相印,共同抗日,,河北的抗日根據(jù)地和抗日武裝迅猛發(fā)展,,形成了燎原之勢。
1940年8至12月,,八路軍出動105個團,,約40萬兵力,對華北日寇進行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zhàn)”,。共對敵作戰(zhàn)1800余次,,斃傷日偽軍25000余人,獲各種槍支5800余支,。八路軍副總司令員彭德懷在前線指揮作戰(zhàn),。
第二部分人民的創(chuàng)造冀中地道戰(zhàn)
日本侵略者為摧毀抗日武裝,撲滅抗日烽火,,多次集結兵力,,在河北各地進行“掃蕩”、“清剿”,、“強化治安”,,實行空前殘酷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對無辜百姓血腥屠殺。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開展游擊戰(zhàn)爭,,靈活運用各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出其不意,,克敵制勝,,抓住有利時機,巧妙地打擊敵人,。地道戰(zhàn)是平原地區(qū)廣大群眾在戰(zhàn)爭中的杰出創(chuàng)造,,在冀中廣泛開展,變無險可守的平原為堅不可摧的要塞,,成為打擊日寇,、保存自己的堅不可摧的地下堡壘。
日寇掃蕩制造血腥慘案
1937年10月8日,日軍占領正定縣城,,在城內及鄰近13個村莊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1499名無辜百姓罹難。
1937年10月12至15日,,日軍在藁城縣梅花鎮(zhèn)制造了殘殺1547人的血腥慘案,。
對于冉莊來說,最難忘的日子是1939年農歷6月15日(公歷7月23日),。這天凌晨日軍包圍了冉莊村,,他們手中的刀槍寒光閃閃,把村民趕到南大橋三官廟前集中訓話,。妄圖抓捕抗日干部,,摧毀抗日政權。集合的群眾稍一怠慢,,就遭到敵寇的刀砍槍殺,。這一天,日本兵殺害冉莊村民13人,,打傷致殘11人,,抓走11人,燒毀民房700多間,,燒死大牲畜17頭,,燒毀生產(chǎn)生活用具不計其數(shù),搶走財物上百車,,煙霧遮天蔽日,,火光沖天,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冉莊這塊家鄉(xiāng)熱土上的無辜百姓,,慘遭大難,,蒼天垂淚,大地含悲,。冀中軍區(qū)司令員呂正操聞訊策馬飛奔冉莊,,目睹慘狀,掉下了眼淚,。隨后,,他帶來大批救濟糧款,召開群眾大會,,號召冉莊群眾重建家園,抗戰(zhàn)到底,。日本侵略者在冉莊殘殺無辜群眾,,在河北各地的獸行舉不勝舉。數(shù)不盡的河北骨肉同胞慘死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之下,他們的血淚浸潤了河北大地,,冉莊人民更是世世代代忘不掉他們的先輩遭受異邦侵略者的凌辱,、殘殺。
全民皆兵進行人民戰(zhàn)爭
河北兒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引導下,,憤怒地站起來了,,步入了抗日行列。中國共產(chǎn)黨派干部到廣大農村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發(fā)動群眾,,組織人民進行敵后抗日斗爭。
1937年底,,定縣唐家莊,、楊家橋等村聯(lián)合成立回民便衣隊,刻苦練兵,,奮勇殺敵,。
1939年阜平青年踴躍報名參軍,爭上前線,。邊區(qū)的婦女也組織起來,,她們發(fā)展生產(chǎn),支援前線,。廣大少年兒童也不甘示弱,,組成兒童團,站崗放哨,,查路條,,送情報。子弟兵的母親敲響黎明的鐘聲,,鼓舞人民打擊日寇,,保衛(wèi)家園。
戰(zhàn)略相持創(chuàng)造游擊戰(zhàn)術
1938年5月,,毛澤東在陜北窯洞里,,寫下光輝著作《論持久戰(zhàn)》,號召全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持久的艱苦斗爭,。在廣泛開展的人民戰(zhàn)爭中,,河北軍民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對付敵人的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使敵人草木皆兵,,坐臥不安,。
冀中平原地道村村相連
在對敵斗爭中,地道戰(zhàn)是平原地區(qū)廣泛使用的一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地道戰(zhàn)首創(chuàng)于冀中平原,,軍民配合挖地道,,構筑地下防御工事??谷諔?zhàn)爭期間全冀中挖地道達125萬公里,,稱得上是冀中的“地下長城”,成為打擊日寇的地下屏障,。
鬼子進村了,,民兵們轉入地道伺機殺敵。乘敵不備,,民兵們已經(jīng)從地下來到房上,,居高臨下,向敵射擊,。敵人占領了高房,,民兵又進入了地道,從屋內瞄準房上敵人射擊,。民兵從偽裝的地道出來,,利用隱蔽的射擊孔打擊敵人。
守衛(wèi)在地道口的民兵,,手握導火索,,準備引爆地雷。我們的八路軍醫(yī)護人員,,在地道里設置臨時戰(zhàn)地醫(yī)院,,護理傷員。平原地道戰(zhàn),,在戰(zhàn)爭年代,,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冉莊地道戰(zhàn)痛殲日寇敵喪膽
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冉莊人民把對日寇的深仇大恨化作抗戰(zhàn)到底的堅強決心和無窮力量,拿起锨鎬,,群策群力,,構筑地下長城,以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為屏障和特有優(yōu)勢給侵略者以致命的打擊,。
冉莊地道經(jīng)過不斷改進,,構造形式逐漸完善。形成洞洞相連,,戶戶相接,,內外聯(lián)防,互相配合,,進可攻,,防可守的戰(zhàn)斗型地道體系,,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建黨建政開展抗日斗爭
1938年,,黨派干部來到冉莊,深入群眾宣傳抗日,,先后吸收了張森林等7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于1938年冬建立起黨小組,繼而建立起黨支部,,張森林同志首任黨支部書記,,組織起農、工,、青,、婦會及人民武裝委員會。
1938年秋,,呂正操司令員來到冉莊,,在抗日村公所談判收編清苑縣西片聯(lián)莊會,把清苑縣5000余人雜牌武裝,,改編成人民自衛(wèi)軍,,擴大了抗日武裝。冉莊青年,,積極參軍參戰(zhàn),,踴躍支前,僅1939年至1940年間,,冉莊就有85名青年參軍,,走上抗日前線。冉莊抗日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站崗放哨,,除奸反特,傳遞情報,,堅壁清野,,扒鐵路,炸橋梁,,割電線,,毀公路,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構筑地道眾志成城
1937年開始,,日寇的鐵蹄踏進華北,把美麗富饒的冀中平原,,變成了“抬頭見崗樓,,到處是狼煙,,無村不戴孝,處處聞哭聲”的人間地獄,。敵人火燒冉莊,,殘殺我骨肉同胞的野蠻行徑,激起冉莊人民的深仇大恨,,決心團結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周圍,,抗戰(zhàn)到底。冉莊人民寧死不屈,,同敵人進行堅決的斗爭,,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藏,。夏秋季節(jié),,利用“青紗帳”和敵人周旋,秋后“青紗帳”一倒,,人們在村內村外挖了單口隱蔽洞,,用來藏人藏物。張森林于1938年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數(shù)個隱蔽洞,。有的洞被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生命和財產(chǎn)受到損失,因此,,群眾又把單口洞改修成雙口洞,、多口洞,這樣,,一旦一個洞口被敵人發(fā)現(xiàn),,大家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洞口出去,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有了一定的保障,。清苑縣人民武裝委員會來到冉莊,,組織群眾,在原有的單口洞,、雙口洞和原有地道的基礎上,,群策群力,構筑地下長城,??h武委會搬到冉莊,親臨指揮,。全村老少齊動員,,根據(jù)戰(zhàn)爭的需要,邊戰(zhàn)邊挖,,最后終于構筑成了戶通戶,、村連村,,全長16公里的地道網(wǎng)。冉莊人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構思精巧的地道口,。冉莊全部地道由東西南北4條干線組成,,并筑有東西支線11條,南北支線13條,。還有兩條連村地道,,一條通村東北3里的姜莊,一條通村西5里的東孫莊,。加有兩條突圍線,一條通清水河岸,,一條通村東南的隋家墳,。地道分軍用、民用地道兩種,,民用地道藏物藏身,,有若干水井相連,排水,、取水,、通風;軍用地道,,則用于調兵遣將,,利用設在屋內的墻根壁地道口、地面,、牲口槽,、風箱底、面柜,、炕面,、鍋臺等處地道口與敵周旋。利用高房工事,、地堡,、廟宇、碾子,、柜臺,、燒餅爐等工事及多處暗槍眼,巧妙制敵,,形成一個縱深立體火力交叉的堅固堡壘,,并具有三通(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堵(堵街口,、堵門口、堵窗口),、三交叉(明槍眼和暗槍眼,、高房和地堡、地堡和墻壁火力交叉)和五防(防水,、防火,、防煙、防鉆,、防破壞)的多功能,,地道里設有指路牌、照明燈,、休息室,、儲糧室、地下兵工廠,、囚籠,、陷阱等。敵人從哪里來,,我們就把它消滅在哪里,,整個冉莊成為一座堅不可摧的戰(zhàn)斗堡壘。
地道戰(zhàn)術日寇膽寒
冉莊民兵利用地道優(yōu)勢開展地道戰(zhàn),、麻雀戰(zhàn),,并利用交通溝等地利條件,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戰(zhàn)斗,,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打擊敵人,。
為解決彈藥不足,,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于1939年冬在梁連恒家設立土兵工廠,,有7名技術人員,。土兵工廠有地上秘密工作室和地下工作間,還設有連通地道的地下秘密彈藥庫,,可隨時將彈藥運送到各戰(zhàn)斗工事內,,以應急需。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9年至1948年冉莊兵工廠共制地雷1200個,、手榴彈2500多個、翻火子彈5000余發(fā)、土炮彈400余發(fā),、掃帚炮2門,、榆木炮1門、決槍百余支及一些其他自制武器,。
在戰(zhàn)爭年代的艱苦歲月里,,冉莊民兵和人民,每到傍晚或戰(zhàn)爭之前,,在敵人可能經(jīng)過的巷道口,,可攀之墻,可隱蔽之所,,可取之物遍設地雷,,利用地道戰(zhàn)和地雷戰(zhàn)相結合的打法,重創(chuàng)敵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冉莊女民兵,,精神抖擻,颯爽英姿,。除她們之外,冉莊婦救會的婦女們,,種棉花,、紡線、織布,、縫制軍衣,、做軍鞋、做慰問袋,,身背公糧袋沖破京漢鐵路敵人的封鎖線,,把軍糧送到太行山區(qū)的人民子弟兵手中,她們丟下吃奶的孩子,,丟開年邁的父母,,長途跋涉,腳上血泡流的血,,身上流淌的汗水,,浸潤了華北山川。
冉莊民兵的另一種打法,,是誘敵深入,,把敵人引進村來,充分利用地道優(yōu)勢,,殺傷敵人,。失敗的敵人逃出村去,又遭到埋伏在村外民兵的阻擊,,形成內外夾攻之勢,,使敵人處于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境地,。
冉莊人民在抗日政權的領導下,1939年至1940年兩年內,,就扒京漢鐵路2次,,毀張保公路18次,割斷張保公路及王胡莊至西孫莊公路兩旁電線8次,。此外,,挖成交通溝總長達15公里,還挖了護村溝7.5公里,。英勇的冉莊民兵,,還先后到林水、陳吳莊,、耿莊,、李莊、蔣莊等村進行伏擊戰(zhàn),、追擊戰(zhàn),;拆毀黑風口炮樓、拔碉堡,、拿據(jù)點,,共計出村作戰(zhàn)85次。
1945年春,,冉莊民兵在雙廟工事痛殲日寇,,擊斃敵偽團長。數(shù)十次地道戰(zhàn)積累了戰(zhàn)斗經(jīng)驗,,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麻雀戰(zhàn)有機地結合,,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整個冉莊成了一個神秘的村莊。窮途末路的侵略者,,不甘在冉莊的失敗,,1945年春夏交接時,駐保定的日軍協(xié)同一個團偽軍的兵力,,包圍了冉莊,。當時,我民兵早已嚴陣以待,,敵人進村后,,地雷四處爆炸,他們只得破墻而過,在老母廟觀察情況的兩個民兵,,發(fā)現(xiàn)一個揮舞指揮刀的日本軍官,,指使20多個偽軍搶拆小廟工事,工事里的民兵滿腔怒火,,一槍結果了這個侵略者指揮官的命,。敵人幾次瘋狂還擊搶尸,但都遭到更加嚴厲的懲罰,,敵人急紅了眼,,重新組織火力,猛攻小廟工事,,我民兵乘機轉入地道,,轉到敵后,拉響了敵群中的連環(huán)雷,,炸得敵人鬼哭狼嚎,,拖著十幾具尸體,狼狽逃竄,。緊接著,,敵人又以兩個團的兵力,分3路向冉莊襲來,,民兵早已做好戰(zhàn)斗準備,。敵偽團長身挎洋刀指揮敵人從東村口摸進村來,被雙廟地堡工事里的民兵首先發(fā)現(xiàn),。等到相距十幾米遠,工事里的民兵高興地說:“好小子,,你來得正好!”民兵班長李明貴,,瞄準敵團長的腦門,只一槍便結果了他的性命,。敵人象沒頭的蒼蠅,,亂竄亂跳,冉莊村里各戰(zhàn)斗工事一起開火,,敵人傷亡慘重,,再也不敢前進一步,敵陣大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從此,敵人留下了一句口頭禪:“寧繞黑風口,,不從冉莊走”,。戰(zhàn)斗結束后,縣武委會指導員喬軍同志召開全村各民兵干部和魏莊高小全體師生大會,總結歷次地道戰(zhàn)的經(jīng)驗和取得的輝煌戰(zhàn)績,,號召冉莊民兵戒驕戒躁,,再接再厲,抗擊日暮窮途的日軍,。獎勵錦旗一面,、步槍和手槍數(shù)支、地雷1000個,、子彈300發(fā),。號召全區(qū)民兵發(fā)揮機智勇敢的戰(zhàn)斗精神,配合國際國內大好形勢,,準備迎接反攻日寇的最后勝利,。
抗日先烈永垂青史
冉莊地道戰(zhàn)的輝煌戰(zhàn)績,是冉莊人民和民兵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取得的,。特別是埋葬在村側墓地的30多名冉莊烈士的忠骨,,是冉莊人民的驕傲,是冉莊的魂,,冉莊人民將世世代代永遠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抗日烈士張森林1909年出生于冉莊,1938年張森林同志任清苑縣冉莊抗日政權秘書,,寫下一首《從戎賦》:
東來魑魅踐山河,,神州烽煙血淚多。
且將毫墨拋書案,,怒持劍戟戰(zhàn)群倭
1938年,,區(qū)委吸收張森林同志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冉莊第一名共產(chǎn)黨員,,第一任村支部書記,。1940年,張森林同志調任區(qū)委書記,,兼清苑縣大隊政委,。當時張森林及干部們,常在白天藏在洞內看批示,,寫報告,,分析情況,計劃工作,,夜晚出來進行抗日活動,。張森林任職期間,組織領導農,、青,、婦,、工會及人民武裝,展開了頑強的抗日斗爭,。張森林為保衛(wèi)家鄉(xiāng),,為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1943年農歷三月初五夜間,,張森林與縣委宣傳部朱信等同志在耿莊南場一老鄉(xiāng)家組織秘密會議,會后朱信連夜轉移到李莊,。由于漢奸告密,,耿莊、義和莊,、段莊3個炮樓的敵人把張森林和區(qū)委宣傳委,。
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導游詞 冉莊地道戰(zhàn)導游圖冊篇三
游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
“五一”前夕,學校為了加強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組織我們去參觀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同學們在車上有說有笑,一個個精神飽滿,。天空是那樣明凈的藍,,路旁的小樹不停地向我們招手問好,春天的種子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里發(fā)芽,。經(jīng)過汽車上的一陣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進了大門,,導游阿姨首先把我們帶進了博物館,。進博物館之前,我仍在唧唧喳喳地說個不停,,一點也沒有想到,,這間房子里裝滿了日本人的罪行和中國人民的堅強與智慧。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發(fā)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進行全面侵華。日本人走到哪里,,就把血腥和殘忍帶到哪里,。僅在南京就殺死了我國30萬無辜的百姓。據(jù)說,,這樣的慘案不計其數(shù),。
時的中國既貧窮又落后,,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聰明的抗日軍民想到了地下,。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開鑿出無數(shù)條四通八達的地道,,他們?yōu)榱瞬蛔寯橙税l(fā)現(xiàn),竟把地道的出口設在了鍋臺,、井口,、馬槽、碾子,。我不禁贊嘆起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不屈不撓,。
第一任黨支書記張森林同志在為冉莊人民開會,討論如何抗擊日本鬼子的侵略時,。李林銳——這個喪盡天良的日本人的走狗,,向日本人告了密。日本人把張森林逮走了,。張森林同志在日本人的強壓下,,絲毫沒有動搖報效祖國的決心。終于,,日本人把張森林同志殺害了,。當時張森林同志年僅34歲。
接著,,在導游阿姨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地道。里面有燈為我們照明,,可我們還是覺得黑漆漆很嚇人,。導游說,八路軍和民兵的情況很艱苦,,他們用僅有的煤油點燃馬燈和煤油燈或是火把,,用這微弱的光芒在地下兵工廠工作。
地下兵工廠總工有6個車間,,說是車間,,實際上只有幾個錘子、鐵片什么的,,非常簡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八路軍發(fā)明了榆木大炮,,射程將近200米,,還有讓敵人害怕的連環(huán)雷。
地道里很冷,,我穿著校服還覺得很涼,。那時的八路軍和民兵呢,?他們不論什么情況下,差不多都只穿著一件單衣,,他們不冷嗎,?
走在地道中,有很多貧口,。聽導游說,,地道四通八達,有405個道口,,總共
4.5萬米長,。不少地道的墻上有凹進去的部分,這是我軍為了組織敵人進攻設的關口,。我軍會讓一名士兵守在里面,,如果有敵人進入,他一定不會過了這道門檻,。就算敵人運氣好,,沒有遭殃,那這地道的岔口也會讓他不知身在何處,,只能等著八路軍為他收尸,。
當我們重新回到車上,踏上歸途時,,來時的歡聲笑語少了,。我頓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