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之心和堅定信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經(jīng)過實踐的磨練,,怎會有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仰?以下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后感【1】
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十一書”的書寫者們,大都在二三十歲的年紀犧牲,。20來歲,,正經(jīng)歷著人間最美好的愛情,卻為了初心和使命,、為了心中的自由,,犧牲掉生命和愛情,留下一曲凄涼的挽歌,。想到這些,,內(nèi)心不禁一陣唏噓,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真正的模樣,,是他們讓我們擁有了如今燦爛美好的生活,。而他們的愛情,,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歌頌,、吟唱。
這份愛,,“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舒婷曾在《致橡樹》里訴說自己愛情的觀點: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王爾琢與鄭鳳翠的愛情就是如此?;楹笕齻€月,,王爾琢辭別妻子,報考黃埔軍校,,這竟成為二人最后的訣別,。北伐戰(zhàn)爭時,鄭鳳翠帶著3歲的女兒桂芳,,終于找到了丈夫為她們租好的住處,,但是屋內(nèi)卻空無一人。王爾琢曾寫信給自己的父母托孤:“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娘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媳,,見鳳翠如見兒一般,。”后來,,革命未及成功,王爾琢犧牲,,他再也不能回家了,。鄭鳳翠獨自撫養(yǎng)女兒二十多年。兩人的愛情即是如此,,永遠地分離,,終身地相依。任是時空的交錯,,任是兩地的分隔,,任是陰陽的離別,都不曾讓這份愛情有所減淡,。
這份情,,“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愛爾蘭詩人羅伊·克里夫特的一首《愛》訴說著為了愛情,,兩個人最美的樣子即是成為彼此。張朝燮出身官宦之家,,王經(jīng)燕是“首富”之女,,在饑寒交迫的年代,這樣的家世無疑是讓人羨慕的,。夫妻二人先后獻身革命事業(yè),,他們成為了彼此最愛的樣子。夫?qū)ζ拚f:“不要把對于私人的感情的熱烈,,超過對于團體感情的熱烈,,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當努力于我們的公共使命……”妻對夫言:“是否人人都能做到完全把自然的感情立刻消滅?恐怕有的人不能吧!從真正的感情方面來說,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出愛情的真正價值,。”他二人讓世人看到了愛情的真正價值。
這份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所愛之人可能去世,但卻可在愛人心中長相廝守、此愛年年,。陳毅安曾對愛妻__強說過,,“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無字書信,就說明我已經(jīng)離開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即便難過得無法言語,但是陳志強不死心,,她覺得有可能是秘信,,她就讓侄子拿到省城去看,找洗照片的看一下,,最后確實空無一字,。后來彭老總回信:“毅安同志為革命奔走。素功卓絕,,不幸在1930年已陣亡……”__強確認丈夫確已離去,,她保存著丈夫的遺信,終身沒有再嫁,。“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也許他們二人早已知道了今日的結(jié)局,,為革命哪有不犧牲之理,,但這封無字的信,雖是無言,,卻書寫出最最感天動地的愛,。
這份念,,“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作為國民革命軍的團長,,盧德銘如果愿意,,可以丟掉理想、廉恥,,那他會得到高官厚祿,,但他堅持初心和誓言,他寫信給家中:“現(xiàn)因時局轉(zhuǎn)變,,為了不連累家庭,,今后我暫時不寄家書,你們也不要來信,。我沒有錢寄回來,。”對于他的未婚妻,他更是沒有兩全的法子,只留下寫的信和兩張照片,,唯有此寄托相思,。還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出身豪門世家,,不只是自己革命,還鼓動弟弟妹妹同自己一起革命,。夏明翰曾贈予妻子一顆紅珠,,并留詩明志:“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為了主義,,難得兩全,這是夏明翰,。無論是盧德銘,、夏明翰,還是其他一樣的英雄先烈,,他們以自己的犧牲,,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社會,讓人們能夠有收獲愛情,,也擁有了更多的兩全!
《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后感【2】
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lǐng)導(dǎo)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lián)合制作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中,,道不盡的是為信仰而戰(zhàn)的崇高境界,,為人民而死的慷慨悲壯!其中,第九集《趙一曼的“示兒書》中,,以趙一曼烈士寫于1935年作與監(jiān)獄中的一首七律《濱江抒懷》作結(jié),,意義深遠。這首“七律”,,無論從文學(xué)角度,,還是從政治信仰來解讀,都是一首充滿奮斗激情,,飽含愛國情懷的好詩,。讀之誦之,賞之析之,,肺腑之情涌于胸,,凝于筆,瀉于紙,。憤激時,,拍案而起;激昂處,,發(fā)一豪歌。
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首聯(lián)開篇明志,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為“大家”而舍“小家”的情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趙一曼立下“為國”的誓言,,哪怕跋山涉水、遠離故園也無所畏懼,。作為一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弱女子”,,五四時期接受了革命新思想,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國家和人民,。1926年后,,就不停地為革命而奔忙,“走天涯”這三個字形象地道出了年輕的她求學(xué)莫斯科,,輾轉(zhuǎn)宜昌,、南昌、上海,,再到東北領(lǐng)導(dǎo)抗日隊伍的人生旅程,。為了救國,豈管故園一小家!
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頷聯(lián)用兩個對仗的反問,,對世俗中“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發(fā)出了強烈的質(zhì)問。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自己又為何不可同男兒一樣為國出力呢!在此之前,,同為女性的秋瑾烈士就寫過“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豪邁詩句,。在封建社會中,,世俗觀念喜歡以性別論英雄,,那是對女性的極端歧視,。詩人用一個“豈是”指出了“男兒”中也有胸無大志的庸碌之輩;一個“緣何”表明了自己超然的自信和同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她將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認為女子“分外差”的觀點是何等的偏激!
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頸聯(lián)站在抵抗侵略、救亡圖存的高度,,體現(xiàn)了自己為振興國家,,拯救民族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境界。古人常說“肝腦涂地”“赴湯蹈火”,那也是一種“信仰”,,只是那時的“信仰”多數(shù)都是建立在“義氣”基礎(chǔ)上的,。而像趙一曼這樣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信仰”就是救國救民,,因此,,她愿意將自己的滿腔熱血澆灌在中華大地上,換來華夏的春色滿園,。“興故國”“沃中華”,,志向之高遠,心胸之寬闊,,由此可見一斑,,大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邁氣概。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尾聯(lián)分為兩個層次,“白山黑水”一語雙關(guān),,既指東北的自然環(huán)境,,更比喻十分惡劣的斗爭環(huán)境。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除敵寇”的決心不動搖,,表明了自己將繼續(xù)堅持在東北地區(qū)的抗日斗爭,絕不容豺狼來侵犯踐踏的堅定信念,。接著,,詩人用超前的思維和浪漫的筆觸,展望革命勝利后的歡慶場面,。一個“笑”字,,寄予了作者幾多對革命必勝的信心和美好未來的憧憬。用未來的美好來激勵現(xiàn)實的斗志,,為民奮斗的力量源泉,。
趙一曼烈士甘灑熱血、矢志救國的戰(zhàn)斗情懷,,用雄壯奔放的格調(diào)進行描述,,顯得氣勢磅礴,激情洋溢,。從烈士的情懷與經(jīng)歷中回過頭來,,站在時代的前沿思考,那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的理念,。雖說戰(zhàn)爭的硝煙已經(jīng)遠去,,但我們依然行走在新長征的路上,一顆為國為民的“初心”應(yīng)當在時代的洪流中更加堅定,。如此女子真英雄,,無愧巾幗大丈夫。我們,,唯有從烈士的遺作感悟“初心”,,用烈士的精神鼓舞斗志,走進新時代,,奮斗新時代,,才無愧先烈,無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