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5篇)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9 15:57:48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5篇)
時間:2023-03-09 15:57:48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篇一

民國初年,,無錫人楊翰西于1918年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的開發(fā),,開始建構(gòu)“橫云山莊”。解放后政府將這里原有的園林,、別墅合并為“黿頭渚公園”,。園內(nèi)有十大景區(qū)(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萬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徑,、蘆灣消夏、藕花深處,、犢山晨霧,、三山映碧),,我們所要游覽的是黿渚春濤景區(qū),它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所在,。

今天我們游覽的路線為:黿頭渚門樓——太湖絕佳處牌坊——長春橋——橫云山莊牌坊——藕花深處——凈香水榭——誦芬堂——無錫旅情刻石——燈塔——黿渚春濤刻石——神黿銅像——澄瀾堂

黿頭渚門樓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便是黿頭渚的門樓,,這座門樓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是黿頭渚三個鎦金大字;背面是山輝川媚四字,,點明了黿頭渚風景的特點,門樓的左邊是太湖別墅門樓,。右邊是一顆百年柏樹,,是1978年從梅園水廠移植來的。

太湖佳絕處牌坊我們面前的這座牌坊結(jié)構(gòu)古雅,、斗拱相連,,建於1931年,原是黿頭渚的老大門,,上書“太湖佳絕處”是郭沫若老先生的手跡,。牌坊后面有一照壁,壁間飾以“鳳穿牡丹”的圖案,,它擋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

長春橋是園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所建的,。長春橋是一座拱石橋,,高聳湖面,堤岸遍植櫻花,,擋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間,從平面上開,,增加了變化,,是浩大的湖面產(chǎn)生了大小、虛實,、動靜的對比;從立面上看,,豐富了景色層次,它與涵萬軒,、絳雪軒和東面山坡自成一個空間,,構(gòu)成長春花漪的景色。

前面這塊古樸典雅的牌坊就是橫云山莊牌坊,,橫云山莊這座風景園林原來的名字,。正面寫的是具區(qū)圣境,可能很多的游客對具區(qū)的意思弄不明白,,具區(qū)就是太湖的古稱,,太湖除了被稱做具區(qū),,還被稱為震澤,笠澤,,五湖,,洞庭湖。背面就是橫云山莊四個大字,。由牌坊往前過曲橋,,我們就來到了藕花深處。

藕花深處

藕花深處是黿頭渚最幽靜的地方,。此名出自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中興盡晚舟,,誤入藕花深處”的詞意。藕花深處是黿頭渚最幽靜的地方,。據(jù)說:1931年“藕花深處”這組景建成時,,楊翰西的親朋好友都來祝賀,酒宴之后,,園主便請來賓為這建筑題名,。當時這亭立于小島之上,四周都是荷花,。而且沒有東面的這座小橋,,只有西邊的曲橋相通,有人題名“湖心亭”,,楊翰西覺得太俗,。這時有一個工匠說:“我是否也能題個名字?”楊翰西想,你能題什么好名字呢?但轉(zhuǎn)念一想,,你說說也無妨,,就說:“你說吧?!蹦枪そ痴f:“我讀書時讀過李清照的《如夢令》,,我記得里面有一句是這樣念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這里亭子四周都是荷花,,而且這亭子又最深,題‘藕花深處’怎么樣?”楊翰西覺得這名字題的非常確切,,便將此亭題名為“藕花深處”?,F(xiàn)在我們看見的“藕花深處”額是1981年由田原書寫的,。亭子東面的小橋是_時建造的,雖然避免了走回頭路,但“深處”的意境卻沒有了,,本來“深處”就是到極限了,,沒法再往前了,現(xiàn)在通了,也就不深了,,完全破壞了原來的意境。為什么還留著這座橋呢?主要是考慮到黿頭渚的客流量太大了,。這座小島叫做清芬?guī)Z,,對面的那排房屋,叫凈香水榭,,周圍種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灣,就稱做牡丹灣?,F(xiàn)在我們到了誦芬堂,,原來是楊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禪題堂額“誦芬”請看兩邊監(jiān)聯(lián)寫道:湖闊魚飛躍,,山陰草木香。調(diào)堂后面的亭子為誦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給周圍的景觀增添了不少神韻。

無錫旅情刻石這塊碑是1990年初設的一個景點,,正面刻有“無錫充滿溫情和水”幾個字,,這是無錫對外宣傳的旅游口號。溫情是指無錫人溫文爾雅,,待人熱情,。至于“水”,那是指無錫的旅游資源以水為主,,以水出名,。黿渚燈塔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座燈塔,它是作導航之用,。1924年,,錫湖輪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資建一座燈塔以示祝賀,。1982年,,進行了徹底翻新,底部和中心進行加固,,四周覆以金山石,,高度從原來的12.6

米加高為13.1米,飾以粉紅色,、紫醬色,,顯得更為雅致。

黿渚春濤這塊“黿頭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黿頭渚”三字是光緒年間由無錫舉人秦敦世書寫的,。另一面刻“黿渚春濤”4字,,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寫的。春天的無錫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風,,黿渚濤聲是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風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則輕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jié)奏,。若遇狂風怒號,,濁浪滔天,則轟然而鳴,,猶如萬馬奔騰,,所以黿渚春濤是黿渚濤聲中最神奇的。

神黿銅像剛剛我們已經(jīng)講過黿頭渚的名稱的由來,,那么什么是黿呢?現(xiàn)在大家就隨我去看一下黿到底是什么樣的,。關于“黿”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自然界中的黿,,一種是神話傳說中的黿,。在自然界中黿是一種和鱉相似的動物,有的地方就把它叫做“大鱉”,。在神話傳說中,,黿是龍和鱉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鳳爪鷹尾,,正如我們面前所看到的這只神黿,。它是用青銅制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公斤,這是“中華青銅文化復興公司”在1985年5月無錫首屆“太湖之春藝術(shù)節(jié)”時贈送給黿頭渚公園的,。這“震澤神黿”由著名雕塑家慶寶持創(chuàng)作,,上鐫有朱復戟教授篆刻題名。

澄瀾堂澄瀾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宮殿式樣營建的,面闊5間,,四周游廊,,氣宇不凡,是“黿渚春濤”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靜清澈,,“瀾”則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里可以飽賞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澄瀾堂位處黿頭渚的高處居中面湖,,視野開闊,,但見湖中的72峰猶如朵朵金碧芙蓉,點綴在一泓清波之中,,組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在這里觀看太湖遠眺近覽,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陰晴,風景各異,,晴天,,淡泊寧靜,萬頃金漚,。雨天:煙波浩渺,,巒峰空蒙。風起,,黛浪奔騰,,水天相連。云涌,,輕煙漫舞,,變幻無窮,。我們再看它的楹聯(lián),,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說明了這里的風景可與王勃《滕王閣序》中所描寫的洪都風景相媲美,。

各位游客講到這里,黿頭渚景區(qū)的講解就結(jié)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去看看黿頭渚公園其他幾個景區(qū)或者坐船去游覽一下太湖仙島。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篇二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重頭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們: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chǎn)】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tài)、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王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游客們:太湖的傳說,,發(fā)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chǎn)特別豐富,,水產(chǎn)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jīng)過】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重頭清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充山隱秀—聶耳亭—鹿頂迎暉—舒天閣—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櫻花友誼林—江南蘭苑】

沿著空中列車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區(qū)內(nèi),,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勢,,順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邊的土山是人工堆積的,,種植著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樹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設著一曲一直兩座橋,,直橋名為“跨綠”,曲橋名為“俯青”,。水邊兩層樓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層為“醉方樓”,,下層為“春風人座”,。樓邊的方亭,,名叫“家風”。大家繞過“寥風”小亭,穿過“俯青”曲橋,,便看到山坡上林邊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狀,,十分逼真,。因“個”字形如竹葉,此亭命名為“個亭”,。

各位游客:穿過“荇春”橋亭,,我們到達夏蔭景區(qū),這里有許多名貴的樹木,。其中兩株苦櫧,,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樹齡,,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當年若圃園主陳仲言栽種的。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鹿頂山的“十里芳徑”景點,。它是由茂盛的樹木,、開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連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組成,。每到秋天,,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畫中暢游,。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篇三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重頭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們: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chǎn)】

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橫貫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泊面積為2427.8平方公里,,除去湖中51個島嶼,湖泊實際面積為2338.l平方公里,,號稱“三萬六千頃”,,南北長68公里,湖面海拔3米,,平均水深約2米,。湖邊的山和湖中的島臺稱“72峰”,尤以黿頭渚,、三山,、洞庭東西山最為著名。湖中遺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跡,,是吳越文化的發(fā)源地,。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tài),、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王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游客們:太湖的傳說,發(fā)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chǎn)特別豐富,水產(chǎn)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jīng)過】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重頭清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關于黿頭渚的營建歷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當時,楊翰西在這里購得60畝山地,,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開發(fā),,建造了仿帝王宮苑的“橫云山莊”。20年代起又陸續(xù)興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別墅”,,陳仲言的“若圃”,,鄭明山的“鄭園”,何輯五的別墅和蔡緘的“退廬”,。到建國以后逐漸規(guī)劃建成完整的黿頭渚公園?,F(xiàn)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徑、萬浪卷雪,、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江南蘭苑,、太湖仙島等十多個景觀,,各具風貌。

【充山隱秀—聶耳亭—鹿頂迎暉—舒天閣—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櫻花友誼林—江南蘭苑】

各位游客:進人大門后,,我們正式進入黿頭渚景區(qū),。首先參觀“充山隱秀”景點。充山隱秀位于充山最高處鹿頂山的東南面,,原來是陳家花園的所在地,。陳家花園,也叫“若圃”,是1928年無錫本地民族工商業(yè)者陳仲言所建,。1984年開始建設“充山隱秀”景點,。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分為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區(qū),。面積為13.3公頃,。

沿著空中列車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區(qū)內(nèi),,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勢,順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邊的土山是人工堆積的,,種植著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樹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設著一曲一直兩座橋,直橋名為“跨綠”,,曲橋名為“俯青”,。水邊兩層樓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層為“醉方樓”,,下層為“春風人座”,。樓邊的方亭,名叫“家風”,。大家繞過“寥風”小亭,,穿過“俯青”曲橋,便看到山坡上林邊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狀,,十分逼真。因“個”字形如竹葉,,此亭命名為“個亭”,。

各位游客:穿過“荇春”橋亭,我們到達夏蔭景區(qū),這里有許多名貴的樹木,。其中兩株苦櫧,,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樹齡,,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當年若圃園主陳仲言栽種的。

各位游客:現(xiàn)在看到的建筑是聶耳亭,。這里原來是陳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園,。1934年,22歲的聶耳隨電影《大路》攝制組來無錫時就居住在這里,,并譜寫了著名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兩首插曲,。當年,這里正在修建公路,,聶耳來到筑路工地,,將《大路歌》唱給民工們聽。電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傳開了,。1959年無錫市政府主修了這座小閻,為紀念這位人民的音樂家,,取名“聶耳亭”,。1981年還雕塑了聶耳胸像供游人們瞻仰。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鹿頂山的“十里芳徑”景點,。它是由茂盛的樹木,、開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連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組成,。每到秋天,,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畫中暢游,。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鹿頂山,這里海拔96米,,是黿頭渚景區(qū)的制高點,。鹿頂山還有一個傳說:南極仙翁的天鹿觸犯了無規(guī),被仙翁一掌打下云頭,。仙鹿下凡時,,看中了水草豐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邊化成了美麗的山峰,,永遠守護著太湖,。鹿頂山共有6個山頂,,在無錫“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頂山”,。1984年,,在這里建造了“鹿頂迎暉”景區(qū)。

舒天閣是鹿頂山的最高點,,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臺上,,閣高24米,三層八角四重檐,,黃色琉璃瓦頂,,意為“四時有景,八方入畫”,。登閣北望五里湖波光點點,,南望整個黿頭渚一覽無遺,真有“極目楚天舒,,飽覽黿頭渚”的意境,。

舒天閣東南是“范蠡堂”和“西子池”,相傳,,越國大夫范蠡和西施隱居五里湖時,,經(jīng)常來鹿頂山。范蠡堂的屋頂為歇山式建筑,,莊重大方,。里面有泥塑彩繪的范蠡像,西邊墻上青銅色浮雕分別為《泛舟》,、《養(yǎng)魚》、《制陶》,、《經(jīng)商》,,記敘了范蠡生前的事跡。

向上走,,便是西子池,。池壁上刻“照影”兩字,故叫“照影池”,,據(jù)說西施曾在浣紗溪邊,,以水為鏡,魚兒見她美貌無比,,羞得紛紛潛入池底,,從而有“沉魚之容”的傳說。池邊還有一軒一亭,,分別叫“西子”,、“淡抹”,。整個景致清遠幽靜,別具情趣,。再向上走,金漚亭展現(xiàn)在眼前,亭名取自郭沫若的《游黿頭渚》詩中的“四周騰黛浪,,萬頃泛金漚”,。亭立在峭壁之上,居高臨下,,向東眺望,,遠處五里湖上的寶界橋如長龍臥波;北岸的魚池星羅棋布;南岸山峰綿綿,綠樹成蔭;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此情此景,各位游客想要細細品味,,還可以到旁邊的“環(huán)碧樓”,、“靜觀”茶室坐下來,慢慢體會,。

往前,,是“碑刻影壁”。正面刻有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手書的“鹿頂迎暉”4宇,,是劉大師90高齡時書寫的,,氣勢雄偉,筆力蒼勁,。背面刻沙陸墟撰稿的《鹿頂迎暉建設記》,。最后看到的是“準望亭”,這里原是鹿頂山的最高點,,海拔96.6米的三級測量點就設在這里,。后來用石亭取代了原先的三腳架,所以取名“準望亭”,。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沿著環(huán)山路向面穿過鹿碑,,來到了中日櫻花友誼林。櫻花是日本的國花,。80年代中期,,日本青年友好訪問團來到無錫,為了日中青年友誼長存,,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日青年在鹿頂山上種下櫻花樹,還建筑“中日友誼亭”?,F(xiàn)在,,這些櫻花樹已經(jīng)很深葉茂,,春天盛開的櫻花象征著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萬古長青。

沿林間小路向西,,來到的是“江南蘭苑”,。這是一個小巧精致的建筑,一面開敞的亭子,,面對著一塘池水,,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中,他中蓮葉浮動,,體現(xiàn)著江南園林特有的精致——幽靜,、淡雅。

【黿頭渚門樓—“太湖佳絕處”牌坊—照壁—涵萬軒—絳云軒—長春橋—“具區(qū)勝境”牌坊—菊花深處】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便是黿頭渚門樓,、這座琉璃瓦頂,,飛檐翹角的門樓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黿頭渚”3個餾金大宇;背面“山輝川媚”四字,,點明了黿頭渚風景的特點,。門樓左邊是“太湖別墅”門樓。順小路上山可到達廣福寺,。右邊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樹,樹高7米,,樹冠直徑6米,,重達10噸,是1978年從梅園水廠移植來的,。它姿態(tài)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歡迎各位游客的到來,。

順著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鵑坡。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鵑花漫山遍野,映紅周圍,。右邊則是高大的香樟樹,、楓樹、大山櫻等樹木與花草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美麗的圖畫,。

各位游客: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寫“太湖佳絕處”5個大字,,只見牌坊外形古樸典雅,,斗拱相連,,飛檐翹角。此牌坊是黿頭渚公園的老大門,,于1931年建造,,當時有題額“山輝川媚”,1973年移到“黿頭渚”牌樓處,。1981年,,以郭沫若手跡制作現(xiàn)在的匾額。牌樓右邊門洞兩面分別題有“問津”,、“利涉”,,表明這里原來是游船停靠的碼頭,。1934年以前黿頭渚不通陸路,。游人進入重頭豬,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卻不知道“桃花源”在何處,,所以要“問津”,。

穿過“太湖佳絕處”門洞,是一塊照壁,,起到擋住園中景色的作用,,這是造園藝術(shù)中“障景”的巧妙運用。照壁上裝飾的“鳳戲牡丹”圖案是1981年制作的,。照壁后臨水的小軒名為“涵萬軒”,,上方有朱汝珍書寫的匾額,呈扇形,,取意“亭小,,卻能包涵萬頃波濤”;另~塊匾額是清乾隆御書的“湖山置畫”,原在北京靜明園內(nèi),,1934年園主人從北京天安門外煙袋斜街購得后,,制匾掛在這里。

涵萬軒對面的水軒,,1981年建造,,名叫“綠云軒”,而在絳云軒前依山而建的是“云逗樓”和花神廟,。云逗樓于1931年建造,,呈四方形朱門黃頂,上有蔡元培題額,。樓邊石壁上是1983年刻的“漸入佳境”4宇,。云逗樓上是花神廟,,內(nèi)有白礬石雕塑的“女夷”像,女夷為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花神,。

從右邊走是櫻堤,,堤上的這座石拱橋,名叫“長春橋”,。該橋建于1936年,,橋的前后有湖堤與太湖分隔。橋呈拱形,,太陽照耀時成渾圓形,,像頤和園的玉帶橋。整個長堤種植著日本大山櫻樹,,枝干粗大,,是3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每年4月,,是這里的最美季節(jié),,櫻花盛開,繽紛絢麗,,華麗幽雅,,此景稱為“長春櫻花”。

過櫻堤看到的是“具區(qū)勝境”牌坊,。斗拱飛檐,,一面為何紹基手書“具區(qū)勝境”;另一面書“橫云山莊”?!熬邊^(qū)”是太湖的古稱,,牌坊前的太湖石名“古云石”,系楊斡西家舊物,。

由牌坊繼續(xù)往前過曲橋,,荷塘上的方亭題名為“藕花深處”,取自李清照“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的詞意,。匾額是田原在1981年題寫的。再往前是“清芬?guī)Z”,,四面臨水,,宮殿式建筑,原來是楊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禪題堂額“誦芬”,請看兩邊檻聯(lián)寫道:湖闊魚飛躍,,山陰草木香,。調(diào)堂后面的亭子為;“誦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給周圍景觀增添不少神韻,。清芬?guī)Z對岸坡下,,“凈香水樹”和“山光照檻水繞廊”,臨水而立,,東面的水謝為“牡丹塢”,,棚后山坡上種植著牡丹。整個“藕花深處”建筑疏密錯落,,小中見大,,既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又有古典園林風格,。

【黿頭渚燈塔—“黿渚春濤”刻石—涵虛亭—“包孕吳越”—“震澤神黿”雕塑】

從誦芬堂沿石階而上就來到黿頭,。站在黿頭眺望,對面的“三山仙島”若隱若現(xiàn),,湖水拍打巖石,,不愧為觀賞太湖風景最佳之地。黿頭渚上的燈塔,,建于工924年,,用于夜間導航。1982年進行了翻新,,加固底部和中心,,四周裝飾金山石,并且把塔高從12.56米增加到13.1米,。黿渚燈塔外觀呈粉紅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黿頭渚的標志性建筑,。

游客們:參觀完燈塔,,請大家再來看一下黿頭渚刻石。這塊二米多高的刻石,,正面刻“黿頭渚”3字,,為秦敦世所書。另一面所刻的“黿渚春濤”4字,,原由清代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于1906年書寫,。十年動亂中被毀,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1974年從清代后陀為“花神廟”所書的檢聯(lián)中,,集取四字加以恢復的,。黿頭春濤,是黿頭渚一大特色景觀,在此攝影留念具有紀念意義,。

由石碑向前,,是八角形的“涵虛亭”。亭中懸掛著清光緒年間進士陳蒙龍1919年書寫的匾額,。這里是觀賞大湖山水的最佳地方,。涵虛亭下崖壁上刻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8個字。說的是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居蠡湖,,常到黿頭渚湖灘“濯足”,以“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隱身,知足常樂,。高攀龍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賢,,遭到放逐,歸隱無錫蠡湖,,自號“湖上老人”,,不談時事,以花鳥為伴,,但是魏黨仍不放過他,,逼得高攀龍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盡,。

站在高公濯足處,,涂望對面絕壁上分別刻有“橫云”、“包孕吳越”六字,,這是清末無錫縣令廖綸于1891年所書,。這年的正月初八,廖給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覽,,揮筆題寫這6個字,,后鐫刻在石壁上?!鞍袇窃健毙稳萏馄呛甏?,春秋時吳越兩國在此孕育生息,撫育了吳越兒女,?!皺M云”意思是說從湖中遠處眺望黿頭渚,水天一色,,湖岸好似橫在半空的彩云,,輕輕飄移,。

由涵虛亭前行,是“震澤神黿”青銅雕塑,?!罢饾伞笔翘墓欧Q?!包x”在古代被尊稱為神物。相傳它是龍和龜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古時太湖發(fā)洪水,淹沒了大片土地,。大禹來治水,,劈開犢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邊看到一塊色澤青潤的大石頭,,敲起來聲音悅耳動聽,于是用開山斧鑿了一只石黿,,昂頭而立,,神氣十足。大禹用五色寶石在石黿身上劃出許多花紋,,石黿身上便有了鱗甲,,這只石黿就是“震澤神重”,也叫“鎮(zhèn)妖石”,,鎮(zhèn)住太湖水龍,,從此太湖地區(qū)就風調(diào)雨順。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神黿是用青銅制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寶慶創(chuàng)作,,上面鐫刻朱復戡的“震澤神黿”篆書,。這是上海青銅文化復興公司在1985年5月送給無錫首屆“太湖之春藝術(shù)節(jié)”的禮物。

【澄瀾堂—光明亭—飛云閣—廣福寺—“七十二峰山館”—萬浪橋—蒼鷹渚—“湖山真意”景區(qū)】

順山坡而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座仿宋,、明宮殿式建筑“澄瀾堂”,建于1931年,。面闊5間,,游廊環(huán)抱,寬暢豁達,氣宇不凡,。這里是黿頭渚的高處,,面對太湖,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湖中72峰點綴清波,,猶如出水芙蓉。堂內(nèi)匾額,,原是清末書法家華世奎所書,,因湖水平靜清澈,波浪起伏,,取名“澄瀾”,。同時,在此地可以飽覽太湖四時多變的景色,,為此中堂掛著“天然圖畫”匾,,字由譚瓶齋書寫,現(xiàn)在看到的兩塊匾都是在1974年復制的,。兩邊抱柱上是陳夔龍撰寫的對聯(lián):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

由澄瀾堂而上是“光明亭”,,這座重檐攢尖頂黃色亭子,,于1953年開始建造,蓋到一半時因資金缺乏,,被迫停工,。1954年春,劉伯承元帥來無錫游覽重頭緒,,看到未完工的亭子說:“天上光明,。”后來在劉帥關懷下最終完工,,并在1957年題名“光明亭”,,表達老一輩革命家對太湖的贊美。

站在湖邊“飛云閣”前回望黿頭渚,,只見巨石臥水,,浪花拍岸,紅色燈塔,,直刺青天,。飛云閣建于1931年,,兩層建筑。章浸書寫匾額,。下層為“長生未央館”由楊天驥書寫,。館名中的“長生殿”、“未央宮”是西安唐宮中建筑,,為唐玄宗,、楊貴妃寢宮和召見之處,以此命名,,可見園主人的用意,。

從飛云閣到廣福寺,各位游客還可看到“秋葉澗”,、“慈亭”、“戊辰亭”,、“一勺泉”諸景點,。秋葉洞是山徑中段的一條林蔭深逢的洞峽。洞上用黃石架一個洞口,,原名“秋一洞”,,園主為懷念早逝的長女,在洞上刻石紀念,。1980年改為“秋葉洞”,。憩亭,呈四方形,,原有俞件還題額“云階”,,以及彌勒佛石像一尊。1980年改稱“憩亭”,。1981年又移入《湖山歌》碑石一塊,,這塊碑是1978年在寶界山湖山草堂遺址發(fā)現(xiàn)的。

戊辰亭于1928年初建造,,這一年是成辰年,,便命名為“戊辰亭”。匾額由尉天池題寫,。樓高三層,,琉璃瓦頂,雄偉高大,,登樓觀湖,,盡收眼底。西哈努克親王曾在此品茗觀景,。

在成辰亭東坡巖旁有“一勺泉”,,是以“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而得名。相傳很久以前,,一青年打柴路過此地,,見兩位老者在此下棋。一老者見青年有個水葫蘆,,便向他要水喝,,老者喝過水后,用手杖在地上一揭,,說:“喝你壺水,,送你一勺泉”。說罷,,兩老者拂袖而去,,而老者手杖搗過的地方,一股清泉冒出,。在泉邊崖壁上有明進士王問“源頭一勺”,、“天開峭壁”、“劈了泰華”等題字,。

從一勺泉循臺階而上,,就是廣福寺。1924年,,楊翰西將一畝多地捐給量如和尚,。量如原是北伐時軍人,后削發(fā)為僧,,將后山的廣福庵(又名削巖寺)遷到這里,。據(jù)說,原寺雖小,,卻建于蕭梁,,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1925年建成廣福寺,,取“廣士眾民同登廟地洞天”之意命名,。寺前三拱因門意為“三解脫門”。寺雖小,,卻也香煙綜繞,,信徒眾多。

“72峰館”在黿頭渚后山最高處,,是1927年無錫王心如建造的太湖別墅中的主要建筑物,,它是一個五門敞開中西結(jié)合的廳,具有江南近代建筑風格,。廳后有山泉小池,,坡上是桂花,、龍柏,館前平臺石欄,,面對太湖,,從這里可以遙望三山、馬山,。館背面的這些湖石假山,,細細數(shù)來也合72之數(shù),故稱“72峰山館”?,F(xiàn)在,,山館已辟為王昆侖紀念館。王昆侖是原民革中央主席,,太湖別墅主人王心如的兒子,。

從72峰山館順山路而下,是萬浪橋,。這里是一個天然水灣,。30年代,筑曲堤,,上面建小拱橋。浪打巖石,,如萬馬奔騰,,所以叫“萬浪橋”,又稱“萬浪卷雪”,。萬浪橋還有一奇,,就是晨曦之景。春夏清晨,,晨庵漸露,,薄疾重重,忽然紅日躍起,,遠山近水湖天一色,,相映成趣,使人流連忘返,。

萬浪橋南側(cè)是“蒼鷹渚”,,是太湖著名的“湖東12渚”之一。因勢如雄鷹昂首伸入湖中,,兩岸青山,,如鷹展翅,所以稱“蒼鷹渚”,。1984年,,清上立一塊巨石,,高2.2米,寬1.2米,,厚0.35米,,上刻“蒼鷹渚”三字,為著名文學家周而復所書,。渚上建有“卷雪亭”,,四角攢尖頂,典雅明麗,,這里是觀浪最佳的地方,。

由“卷雪亭”循山路往上,就是“湖山真意”景區(qū),,摩崖上“湖山真意”額為原外交部長姬鵬飛所書,。這里地勢較高,眺望太湖,,美景盡收眼底,。

“湖山真意”主建筑是建于1986年的“天遠樓”,取意于文徵明《太湖》詩中的名句:“天遠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天遠樓是眺望梅梁湖山水真趣的最佳處,。因太湖北端人無錫市內(nèi),,形成一個袋形湖灣——梅梁湖。梅梁湖可稱太湖山水組合最美的一區(qū),,整個湖灣,,東面12淆,西面18灣,。

天遠樓北行,,在石叢中有一個洞口,長有幾十米,,是1931年鄭明山建鄭家花園時的遺物,。出洞口可看到“半亭”和“紅亭”?;壪律?,便到了十字路口。從這里向東過“拒秀橋”,,就可返回黿頭渚大門,。

游客們:素有“太湖之冠”之稱的黿頭渚即將游覽結(jié)束了。在您充分領略黿頭渚那清新迷人的風光后,,想必它的“真山真水”一定給各位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如果說黿頭渚給您帶來的是秀氣,、靈氣的話,那么繼續(xù)游覽太湖三山將賦予您更多的仙氣和福氣,。下面請大家跟我乘上游船,,前去游覽太湖的另一處“人間仙境”——太湖仙島。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篇四

各位游客:

我們現(xiàn)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神龜負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黿頭渚令人神往的意境。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chǎn)】

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橫貫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第一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陽湖,第二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湖泊面積為2428平方公里,,號稱 “三萬六千頃”,南北長68公里,,湖水的最深處4.8米,平均水深約2米,。湖邊的山和湖中的島號稱“72峰”,,湖中51個島嶼,尤以黿頭渚,、三山,、洞庭東西山最為著名。湖中遺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跡,,是吳越文化的發(fā)源地,。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tài)、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太湖的傳說,,發(fā)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淼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chǎn)特別豐富,,水產(chǎn)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jīng)過】

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黿頭渚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關于黿頭渚的營建歷史,可以追述到1920xx年,。當時,,地方紳士楊翰西在這里購得60畝山地,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開發(fā),,建造了仿帝王宮苑的“橫云山莊”,。20xx年代起又陸續(xù)興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別墅”,陳仲言的“若圃”,,鄭明山的“鄭園”,何輯五的別墅和蔡緘的“退廬”,。到建國以后逐漸規(guī)劃建成完整的黿頭渚公園?,F(xiàn)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徑、萬浪卷雪、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江南蘭苑、太湖仙島等十多個景觀,,各具風貌,。

【黿頭渚門樓―“太湖佳絕處”牌坊―照壁―涵萬軒―絳云軒―長春橋―“具區(qū)勝境”牌坊―藕花深處】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便是黿頭渚門樓、這座琉璃瓦頂,,飛檐翹角的門樓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黿頭渚”3個餾金大字;背面“山輝川媚”四字,點明了黿頭渚風景的特點,。門樓左邊是“太湖別墅”門樓,。順小路上山可到達廣福寺。右邊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樹,,樹高7米,樹冠直徑6米,,重達10噸,,是1978年從梅園水廠移植來的。它姿態(tài)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歡迎各位游客的到來。

順著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鵑坡,。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鵑花漫山遍野,,映紅周圍,。右邊則是高大的香樟樹、楓樹,、大山櫻等樹木與花草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美麗的圖畫。

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寫“太湖佳絕處”5個大字,,只見牌坊外形古樸典雅,斗拱相連,,飛檐翹角,。此牌坊是黿頭渚公園的老大門,于1931年建造,,當時有題額“山輝川媚”,,1973年移到“黿頭渚”牌樓處,。1981年,以郭沫若手跡制作現(xiàn)在的匾額,。牌樓右邊門洞兩面分別題有“問津”,、“利涉”,表明這里原來是游船??康拇a頭,。1934年以前黿頭渚不通陸路。游人進入黿頭渚,,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卻不知道“桃花源”在何處,,所以要“問津”。

穿過“太湖佳絕處”門洞,,是一塊照壁,,起到擋住園中景色的作用,這是造園藝術(shù)中“障景”的巧妙運用,。照壁上裝飾的“鳳穿牡丹”圖案是1981年制作的,。照壁后臨水的小軒名為“涵萬軒”,上方有朱汝珍書寫的匾額,,呈扇形,,取意“亭小,卻能包涵萬頃波濤”;另一塊匾額是清乾隆御書的“湖山罨畫”,,原在北京靜明園內(nèi),,1934年園主人從北京天安門外煙袋斜街購得后,制匾掛在這里,。

涵萬軒對面的水軒,,1981年建造,名叫“絳雪軒”,,而在絳雪軒前依山而建的是“云起樓”和花神廟,。云起樓于1931年建造,呈四方形朱門黃頂,,上有蔡元培題額。樓邊石壁上是1983年刻的“漸入佳境”4字,。云起樓上是花神廟,內(nèi)有白礬石雕塑的“女夷”像,女夷為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花神。

從右邊走是櫻堤,,堤上的這座石拱橋,,名叫“長春橋”。該橋建于1936年,,橋的前后有湖堤與太湖分隔,。橋呈拱形,太陽照耀時成渾圓形,,像頤和園的玉帶橋。整個長堤種植著日本著名櫻樹“染井吉野”,,枝干粗大,,是3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每年4月,,是這里的最美季節(jié),櫻花盛開,,繽紛絢麗,,華麗幽雅,此景稱為 “長春櫻堤”,。

過櫻堤看到的是“具區(qū)勝境”牌坊。斗拱飛檐,,一面為何紹基手書“具區(qū)勝境”;另一面書“橫云山莊”?!熬邊^(qū)”是太湖的古稱,,牌坊前的太湖石名“古云石”,,系楊斡西家舊物,。

由牌坊繼續(xù)往前過曲橋,,荷塘上的方亭題名為“藕花深處”,取自李清照“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的詞意,。匾額是田原在1981年題寫的,。再往前是“清芬?guī)Z”,,四面臨水,宮殿式建筑,,原來是楊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禪題堂額“誦芬”,,請看兩邊檻聯(lián)寫道:湖闊魚飛躍,,山陰草木香。調(diào)堂后面的亭子為;“誦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給周圍景觀增添不少神韻,。清芬?guī)Z對岸坡下,,“凈香水樹”和“山光照檻水繞廊”,,臨水而立,,東面的水謝為“牡丹塢”,,棚后山坡上種植著牡丹,。整個“藕花深處”建筑疏密錯落,,小中見大,,既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又有古典園林風格,。

這里有一處石刻,正面寫著“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溫情是說我們無錫的特產(chǎn)惠山泥人,阿福阿喜,,笑容可掬的歡迎來自全國的朋友,水是三點水,,第一就是太湖水,,第二是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在我們無錫段是唯一穿城而過的,,由于京杭大運河路過我們無錫,, 帶動了我們無錫的經(jīng)濟發(fā)展,第三個就是很有名的天下第二泉了,,民間藝術(shù)家華彥鈞創(chuàng)作的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的“二泉映月”就是說的我們無錫的天下第二泉,,背面刻的是《無錫旅情》的中文歌詞。無錫市為了提高知名度,,除了運用各種宣傳方式,還特別注重將文化藝術(shù)與旅游活動結(jié)合起來,。1986年5月,通過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請了日本著名詩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東京abc音樂出版社長山田廣作來無錫旅游,他們回國后很快創(chuàng)作并出版發(fā)行了《無錫旅情》和《清明橋》兩首歌,,由日本紅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別是《無錫旅情》這首歌,,在日本六家電視臺播放半年之久,唱片發(fā)行量突破100萬張,,風靡日本全境,許多日本友人正是從這首歌中了解了無錫,,紛紛慕名前來無錫旅游。

【黿頭渚燈塔―“黿渚春濤”刻石―涵虛亭―“包孕吳越”―“震澤神黿”雕塑】

從誦芬堂沿石階而上就來到黿頭,。站在黿頭眺望,,對面的“三山仙島”若隱若現(xiàn),湖水拍打巖石,,不愧為觀賞太湖風景最佳之地,。黿頭渚上的燈塔,,建于1920xx年,無錫輪船公司首航,地方人士集資建造,,用于夜間導航,。1982年進行了翻新,,加固底部和中心,四周裝飾金山石,,并且把塔高從12.56米增加到13.1米。黿渚燈塔外觀呈粉紅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黿頭渚的標志性建筑,。

在這下面就是黿頭了,大家看下面的石頭像個三角形,,并且這些石頭高高低低,,很不平整,,就像黿的頭部,俗話說,,踏上黿頭,,萬事不愁,,運氣是條狗,來了趕不走,。大家注意安全,,都去走走吧。

參觀完燈塔,,請大家再來看一下黿頭渚刻石。這塊 二米多高的刻石,,正面刻“黿頭渚”3 字,為秦敦世所書,,秦老先生家出了個外孫女很厲害,,叫錢正英,,錢正英是誰,,你們自己去想吧。另一面所刻的“黿渚春濤”4字,,原由清代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于 1920xx年書寫,。劉春霖是慈禧太后欽定的狀元,,慈禧想借狀元的名字給奄奄一息的清王朝沖沖喜,,當時的劉春霖已經(jīng)60多歲,中狀元后按照慈禧的旨意全國巡游,,到我們這里正好是春天,看到黿頭渚的春天特別美,,尤其浪花像是梅花一樣,于是寫下了“黿渚春濤”,,這幾個字里面,,尤其以春子寫的最好。

由石碑向前,,是八角形的“涵虛亭”。涵虛亭下崖壁上刻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8個字,。說的是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居蠡湖,常到黿頭渚湖灘“濯足”,,以“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隱身,知足常樂,。高攀龍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賢,,遭到放逐,歸隱無錫蠡湖,,自號“湖上老人”,不談時事,,以花鳥為伴,但是魏黨仍不放過他,,逼得高攀龍于1620xx年3月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盡,。

站在高公濯足處,遙望對面絕壁上分別刻有“橫云”,、“包孕吳越”六字,這是清末無錫縣令廖倫于1891年所書,。這年的正月初八,廖倫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覽,,揮筆題寫這6個字,后鐫刻在石壁上,。“包孕吳越”形容太湖氣魄宏大,,春秋時吳越兩國在此孕育生息,,撫育了吳越兒女?!皺M云”意思是說從湖中遠處眺望黿頭渚,水天一色,,湖岸好似橫在半空的彩云,,輕輕飄移,。

由涵虛亭前行,,是“震澤神黿”青銅雕塑?!罢饾伞笔翘墓欧Q,。“黿”在古代被尊稱為神物,。相傳它是龍和龜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古時太湖發(fā)洪水,,淹沒了大片土地。大禹來治水,,劈開犢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邊看到一塊色澤青潤的大石頭,,敲起來聲音悅耳動聽,于是用開山斧鑿了一只石黿,,昂頭而立,,神氣十足,。大禹用五色寶石在石黿身上劃出許多花紋,,石黿身上便有了鱗甲,,這只石黿就是“震澤神黿”,也叫“鎮(zhèn)妖石”,,鎮(zhèn)住太湖水龍,從此太湖地區(qū)就風調(diào)雨順?,F(xiàn)在,,大家看到的神黿是用青銅制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寶慶創(chuàng)作,,上面鐫刻朱復戡的 “震澤神黿”篆書。這是上海青銅文化復興公司在1985年5月送給無錫首屆“太湖之春藝術(shù)節(jié)”的禮物,。 這只神黿的身上集中了好幾種吉祥動物,,它是龍的頭,,龍是權(quán)利的象征,,尾巴是魚的,,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吃魚,表示年年有余,,在看它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老鷹可是空中的霸王,非常勇猛,,在看它的背,,像烏龜,,俗話說的好千年王八萬年龜,是長壽的象征,。很多游客喜歡將硬幣拋在烏龜背上,,以祈求長壽。

【澄瀾堂景區(qū)】

順山坡而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座仿宋、明宮殿式建筑“澄瀾堂”,,建于1931年,。面闊5間,,游廊環(huán)抱,,寬暢豁達,,氣宇不凡,。這里是黿頭渚的高處,面對太湖,,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湖中72峰點綴清波,,猶如出水芙蓉,。堂內(nèi)匾額,原是清末書法家華世奎所書,,因湖水平靜清澈,波浪起伏,,取名“澄瀾”,。同時,在此地可以飽覽太湖四時多變的景色,,為此中堂掛著“天然圖畫”匾,字由譚瓶齋書寫,,現(xiàn)在看到的兩塊匾都是在1974年復制的,。兩邊抱柱上是陳夔龍撰寫的對聯(lián):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

素有“太湖之冠”之稱的黿頭渚即將游覽結(jié)束了。在您充分領略黿頭渚那清新迷人的風光后,,想必它的“真山真水”一定給各位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如果說黿頭渚給您帶來的是秀氣,、靈氣的話,那么繼續(xù)游覽太湖三山將賦予您更多的仙氣和福氣,。下面請大家跟我乘上游船,前去游覽太湖的另一處“人間仙境”――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

各位游客,,太湖仙島又名三山,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梅梁湖中,,距黿頭渚2.6 公里,乘船過去只要15分鐘就可以到達,。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32公頃,它實際上由四個山峰組成,,頭尾二山,叫“東鴨”,、“西鴨”,,主山叫 “三峰”,又叫大磯,,高4.98米,1956年開始開發(fā),,1973年建船碼頭,1974年正式開通輪渡,,1995年建太湖仙島,1997年建成對外開放,,太湖仙島是由無錫園林局局長、高級工程師吳傳良設計建造,。

仙島碼頭:

游客們,,仙島以孤見奇,,若翠螺置于玉盤,。全山林木繁茂,,郁郁蔥蔥,,山徑直通瓊樓玉宇,,到處可見縹渺云海之中的太虛幻境。游客們,,我們登上仙島后領略了仙島的景觀以后,,一定會感到太湖仙島是仙氣、香氣,、靈氣三氣合一,并且有一種給游客們也會帶來福氣的感受,,游客們不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在碼頭泵船立柱頂上有一只只鐵鑄的神獸,,這些神獸是用來干什么的呢?這兒共有18尊神獸,,它們的名字叫“辟邪”,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夠驅(qū)鬼避邪的神獸,,這兒的“辟邪” 神獸每尊有一噸重,是生鐵鑄成的,,據(jù)說用金屬造就神獸還有一種好處就是傳說中金能生水,,水是金的兒子,,由此可見,我們游客上下仙島有這些保護神護航保駕還有什么危險可言呢?

仙島牌坊:

游客們,,我們上了仙島后,,首先看到的這組建筑叫仙島牌坊,,是仙島的標志性建筑,,三門五樓式樣,牌坊高九米,,寬六米,頂上蓋的是紅色琉璃瓦,下有八尊麒麟圍護,。牌坊中間的寶珠和脊頂?shù)幕鹧嬖陉柟庀陆鸸忾W閃,,整個牌坊雕刻精美,,高聳堅挺,給人一種連接天上的感覺,,不凡的氣勢,加上牌坊作一種皇宮的建筑風格,,如“雙龍戲珠”石雕圖案,,臺階之上的“丹墀”、“輦道”,,可想而知,,進入仙島后,,那種規(guī)模和氣勢,不是一般人所能自由進出的,,牌坊正面“太湖仙島”四個金色大字是明代才子文征明的字跡,背面刻著的是“蓬萊仙境”的四個篆書大字,。

巡天影壁:

游客們,,在牌坊對面,,我們看到的那白墻紅頂?shù)拇笳毡冢且环鶟h白玉雕刻的“玉帝巡天回鑾圖”寬九米,,高五米,描繪了玉皇大帝巡天回來,,駕著九龍“云車”,,看他的表情好象有些遺憾,可能是和淹沒“三陽城”有關,,太白金星已奉旨將“三陽城”淪為太湖,,由于金口已開,,沒辦法改變而感到惋惜吧,。影壁左上方有二枚印章,,上書“昊天無盡”和“六道有藏”意思說:“廣浩天宇無盡止,,道家精義有經(jīng)藏?在影壁的左面東面的路通往“會仙橋”,右面通往“花果山”,、“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

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前去的洞天福地是那路神仙隱居的地方呢,,我們看到的這座“母子猴”雕塑像基本就清楚了,,我們登上二層平臺,有一道高3米的假山石壁,,中間一道水幕,從上而下水簾洞,,邊上有一塊巨石,上書“花果山”三字,,透過水簾,,可見洞中有一石匾上有“洞天福地”四個字,,洞外山上高處聳立著一桿牙旗,,上書“齊天大圣”,可想而知,,此地是猴王的修仙之地,,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目前島上有猴子二百多只,,由于游客們對它們的喜愛,使它們越來越膽大包天,,在與游人嬉鬧之時,,抓傷游客及搶奪游人的食品,常常使我們游客為此惱火,,哭笑不得,目前水簾洞前有一馴猴表演的演武場,,小猴表演的“小猴投籃”,、 “騎單車”、“山羊小猴走鋼絲”等等節(jié)目,,確實是別有一番精采之處,,令人叫絕,。

會仙橋:

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五孔五亭的廊橋就叫“會仙橋”,,那么為什么會取名叫“會仙橋”呢?兩端橋面分別有兩副對聯(lián)告訴我們:“過此橋是玉虛境,到彼岸非本我,,道是非天非地路 ,果其亦仙亦凡橋”意思說此橋是凡仙相會之處,,過橋后就將漸入仙境,當然從此后我們在此的每一個人就不是凡間原來的我了,。為此,,我導游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時辰返回人間,渡船將所我們帶回凡間,,如過了時辰我們不能返回,沒了渡船我們只能留在仙界,,遙看人間了,,這座會仙橋是在搬遷的“惠山大德橋”的基礎上,按照少數(shù)民族侗族的“風雨橋”式樣建造的,,而“風雨橋”據(jù)侗族的民間傳說,是東海白龍王子為搭救侗族姑娘用身子化成的,,但在我們無錫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相傳明代時無錫人邵寶在此橋上“會仙”,。當時“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在橋上賣湯圓,,三個銅錢可買一只大湯圓,,五個銅錢只能買一只小湯圓,,結(jié)果是誰也不肯花五個銅錢去買小湯圓,,據(jù)說小郡寶看到這種情況認為這個賣湯圓的人將錢搞錯了,這樣下去要虧本的,,它出于同情之心就花了五個銅錢去買了一只小湯圓吃了,,結(jié)果呂洞賓看見小邵寶吃了小湯圓后,就將所有的小湯圓都倒入水中,,嘆了一口氣,拍拍小邵寶,,腳踩祥云升天而去,,原來呂洞賓不安好心,,他為了試試人世間的凡人是不是都是貪心的人,,就假借湯圓來測試人們,,大湯圓是一般的米粉制成的,,而小湯圓則粒粒是“仙丹”,,小邵寶得了“仙丹”后果然仙氣,、靈氣居一身,長大后官至戶部禮部尚書,,再說那倒入水中的小湯圓兒去了呢?據(jù)說當時正好游來一群黃鱔,看見湯圓就搶吃了,,誰知過后,,漁民用吃過湯圓的黃鱔做成的脆鱔特別鮮美可口,一直至今“梁溪脆鱔”在國內(nèi)菜肴中名列前茅,。

月老祠,鴛鴦亭:

游客們,,月老祠門外有一座亭子叫“鴛鴦亭”有明顯的鴛鴦之分,,建筑風格非常別致,一半是方柱歇山瓦頂,,一半是園柱卷棚子瓦頂,,猶如湖邊的一對情侶,,緊緊相連,,融為一體,,和合連理,。

游客們,,當我們走進月老祠的大廳,稍稍觀察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大紅喜字高高掛,具有濃郁民俗氣息的喜堂,,有主婚人唱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進入洞房”喜氣洋洋的氣氛,,喜堂兩邊懸掛的對聯(lián)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這種喜堂在如今的社會特別在城市中是不可見了,,也許在偏僻的農(nóng)村地區(qū)還有所保留,我們?nèi)缃袼姷倪@件月老祠中的物品,,本是清代無錫名醫(yī)汪藝香舊居中的遺物,月老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是“媒人”的代名詞,是傳說中的婚姻之神,,是位媒神,,他有一本“天下人的婚書和裝滿紅繩的布袋,,據(jù)說用紅繩將一對男女之足系住,,不管是天涯海角,,異鄉(xiāng)之地,,仇敵貧富此繩一系,,便完終身,,“千里姻緣一線牽”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相傳唐代有個叫米固的人,,是個孤兒,一次路過宋城,,晚上散步時,,看一老人在月光下翻看一本書,老人坐著地方靠著一個布袋,,當米固得知老人看的是“天下人的婚書”和“姻緣紅繩”時,十分驚奇,,特別是聽到月下老人告訴他店北頭賣菜的瞎眼老太3歲的女兒就是他的未婚妻時,,勃然大怒,命仆人暗中刺殺小女孩,,但仆人由于慌亂,只刺傷了小女孩的眉心,米固帶著仆人連夜逃走了,,10多年后,米固從軍,,勇武異常,刺史很看重他,,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姑娘長得非常漂亮,,只是眉心老愛粘著貼花,,米固問她是怎么回事,,太太說明了原委,米固這才知道此女正是過去所刺幼女,,后來被王刺史收養(yǎng)。米固見天意不可違,,就死心塌地跟這位菜販小姐相親相愛,,幸福無比。游客們,,我提議我們有了眷屬的人莫忘記月老慈祥的祝福,。游客們注意沒有,喜堂中間畫有一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老人,他就是“月老”,,我們的“媒神”。在喜堂的兩側(cè)各有一個小廳,,“貴生”和“慈佑”,分別供奉著“九童戲彌勒”和 “凈瓶觀音”,。傳說喜結(jié)姻緣的男女,如果想生養(yǎng)兒子的話,,就用自己的左手摸摸彌勒身上男童的頭,,回去后就有兒子抱了,如果想生養(yǎng)女兒的話,,就用自己的右手摸摸女童的頭,回去后就有女兒抱了,,不知你們信不信,俗話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天都仙府:

天都仙府是仙島的主體建筑,紅墻碧瓦,,有一種仙山瓊閣的感覺,非凡間所能見的地方,,游客們請看,在仙府的門前,,有二尊吉祥神獸,兩只角的叫“天祿”,,獨角的叫“麒麟”,另外在墻上還有二幅浮雕作品,,描繪的是漢代的門神,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應讀伸舒玉律)傳說笑咪咪的神荼和一臉怒氣的郁壘住在東海度朔山上的一對兄弟,,山上種有仙桃樹。他們兄弟奉皇帝之命把守鬼門,如發(fā)現(xiàn)害人的惡鬼,,立即抓住,捆起來扔到山后去喂老虎,,于是鬼怪們望風披靡,后來人們?yōu)榘簿訕窐I(yè),,就用桃木雕成二神模樣,,春節(jié)時掛門上使惡鬼不得擅入,,保護合家一年平安,。

游客們“天街”的含意,顧名思義“此街只應天上有”,,這條街全長96米,,有鋪面40多間,建筑特色以江南民居的青瓦粉墻為基調(diào),,“天街”的巷門是一座精美華麗的牌坊,金字匾額周圍裝飾著蝙蝠,,蓮花辮,暗八仙等吉祥圖案,。走進巷門,右邊有一方形刻石,,叫“天稱公平”圖案是圓底方眼的一枚銅錢,上方有“公平稱”,,意思是告誡商人要遵守商業(yè)道德,??淌疑辖怯卸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稱心如意”刻石的左下角有二塊篆字印章,分別為“尺不長,,寸不短”和“斗不多升不少”這不長不短,不多不少是買賣公平的最好體現(xiàn),,為此誰不想“稱心如意” 呢!

在天街的中心區(qū)有一個叫“天韻臺”的小戲臺,,上面懸掛著“天地大戲臺,,戲臺小天地”的對聯(lián),以狹小的小戲臺對應聯(lián)想天地的大戲臺很有哲理,。各位游客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在這里品一杯“羽仙”茶,,聽一曲道家樂,,那是不是“客上天街作神仙”了。

太乙天壇:

現(xiàn)在請大家過“朝天闕”門樓,,跟隨導游前往云外天的“太乙天壇”,,這天壇共有三層,,都有丹墀相通,每層圍以玉白石質(zhì)云紋望柱和孤形欄板,,總面積為456平方米,,天壇下有高位水庫與“天一生水”的說法合拍,。

登上天壇,只見中央位置有一青銅寶鼎,,高3.6米,,自寶鼎底部往上看,可以發(fā)現(xiàn)它有三條腿,,四只身,,五層樓,,三重檐,上面是寶葫蘆結(jié)頂,,其中四只耳朵分別是道教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與古人 動物崇拜有關,均被古人視為靈物神物,,道教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護衛(wèi)神以壯威儀,另外在星宿方面的說法,,早在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有“二十八宿” 和“四象”之說,,反映了古人對天象的認識,天壇中間的鼎,,為我們“仙島”的“鎮(zhèn)山之寶”,,鼎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征是權(quán)力,、統(tǒng)一,、團結(jié)的象征,,也是表示和平,,繁榮的吉祥物,,根據(jù)古代傳說,夏禹得九鼎,,象征九州,天下各方諸候?qū)⒍Ψ顬閭鲊畬?,太湖仙島共鑄有九座寶鼎,只要我們留意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

靈霄宮:

我們從“太乙天壇”的側(cè)面進入靈霄宮,,“靈霄宮”是一座通高42米的標志性塔式建筑,這一主體建筑的主要特點是憑借太湖山水的自然之美,,具有“客在不欺主,倚山不壓山”的視覺效果,,這主要的原因是靈霄宮是建在大磯山的大半腰位置,,而不是在山頂?shù)奈恢茫^相地合宜,,我們現(xiàn)在從后宮門入殿,。進入殿堂,我們首先見到的是道教仙界中至高無尚的仙界主宰玉皇大帝,,這整座彩塑雕像高18米,呈頂天立地之勢,,他頭戴珠冠,上面垂掛12串玉串身穿九章法服,,手持象征著權(quán)力的江山星辰玉笏,兩耳垂肩,,一派福德無上的君主形象,,實際上玉皇大帝的形象是道家術(shù)士采用了世間最珍貴的秦漢帝王的打扮??梢哉f他的出現(xiàn)和逐漸定型,是唐宋以后的事,,如今玉皇大帝已成為全民(以漢族為主)崇拜的最高神,。

據(jù)道教《玉皇經(jīng)》記載,在極其遙遠年代的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王和王后寶月光,因膝下無子,,向真圣求祈,,一天晚上王后夢見太上老君懷抱嬰兒從天而降,送于王后,,天明夢醒,不久王后有了身孕,,一年后生下太子,,國王逝世后,,太子繼承王位,,后來太子舍棄了王位,,到山中學道修真,度化群生,,經(jīng)過了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當上了“清凈自然覺王如來”,,相傳又經(jīng)過億劫,才當上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生日被定為農(nóng)歷正月初九,,即所謂“玉皇誕”,那天凡道觀都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道教又以臘月二十五日是玉皇大帝出巡日,那天玉皇大帝要下界巡視,,考究人間善惡,,禍福,這一天道觀要舉辦道場,,迎接玉帝御駕。

永樂宮壁畫:

在靈霄宮中的藝術(shù)品中,,最珍貴要數(shù)描繪在墻上的“永樂宮壁畫”,游客們在金母殿與靈霄宮之間有一石徹水池,,壁上有龍頭吐水,水池的中間有一石缽上有一只花崗巖石球,,正在徐徐滾動不止,。我們各位游客猜想一下,這石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這石球有800公斤重,,是一個實心球,使石球傳動的原理是因為此球受4 公斤水的壓力,,在如此水壓的沖擊下,,使球浮現(xiàn)及滾動。相傳“球”在古時是一種權(quán)力的象征,而我們卻希望我們的生活,、家族能像這球一樣一樣,圓圓滿滿,,轉(zhuǎn)動不止。

金母殿居中端坐的金身像就是仙國第一夫人:王母娘娘,,王母的大名叫“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太太,相傳西王母是一個原始部族的保護神,,在戰(zhàn)國時的《穆天子傳》中說道周穆王西游時見到了西王母,,她是一位女王,,她有不死之藥和吃了能長生不老的仙桃,據(jù)說月中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王母不死藥,,而飛上月亮的,。道教非常推崇王母,,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凡世間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她和玉皇大帝結(jié)為夫妻后,生了七個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賣身葬父的董永結(jié)為夫婦,。我想“天仙配”的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了吧,。另外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也是與人間牛郎結(jié)為夫婦,,結(jié)果天上銀河把他們分開,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那天,,才能鵲橋相會,據(jù)說那一天所有的喜鵲都飛到銀河上去了,,這個傳說我們肯定都聽說過吧,活活拆散這兩對恩愛小夫妻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面對著的王母娘娘,。所以說王母娘娘不大招人喜歡,是因為她專橫無情地拆散了仙女與凡間男子姻緣,。游客們請看在這些女子中,那位身披繡甲的巾幗英豪,,她就是人們所熟悉的“九天玄女”,。在《水滸傳》中說道,,宋江被官兵追趕,,倉惶中逃進還道村玄女廟,,玄女娘娘顯靈,,不僅救了宋江命,,還送他三卷天書,讓他替天行道,。以后宋江歸順了朝廷,,領兵征遼時,被遼軍的“太乙混天象陣”所困,,宋江夜夢中得九天玄女傳授破陣之法,即以此法大敗遼軍,。相傳在遠古時代,,玄女受王母之命來到黃帝那兒,授黃帝戰(zhàn)法,黃帝得了九天玄女傳授的戰(zhàn)法,,在尢大戰(zhàn)時,遂大敗尢,。聽說九天玄女不但是一個救助危難,暗藏韜略的女神,,并且有賜福和賜文的功能。

下面請各位游客跟隨我前往大覺灣:

(在千手千眼觀音像前)各位游客,,請大家看一看,這兒有一石盆,,中間坐著一位小孩,兩手合揖,,在盆兩旁各坐著一位神將,一位手指指著天,,一位手指指著地,,這是什么意思呢?相傳如來佛一生下來就走了7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話語才完,,天上飛來九條金龍,吐水為如來佛沐浴,,游客們請看,如來佛的上方石壁上有九只龍頭,,其中的一只吐水不止,。

(在如來佛大佛像前)各位游客,大家請看,,中間這尊大佛就是佛祖如來佛。據(jù)佛經(jīng)上說,,如來佛是北天竺迦毗羅衛(wèi)國(現(xiàn)尼泊爾境內(nèi))凈坂 王的王子,,他的名字叫喬答摩,,悉答多,,他與我國孔子是同時代人,。那么這位王子為什么要出家創(chuàng)立佛教呢?據(jù)說如來佛成人懂事后,他發(fā)覺每一個人都要衰老,,衰老是轉(zhuǎn)瞬即致,。所擁得榮華富貴也不能長久,有什么辦法才能解脫人們衰老的痛苦呢?每一個人都要生病,,好好的身體竟然成了聚集痛苦的場所,有什么辦法才能脫離生病時的痛苦呢?每一個人都要死亡,,死時身心痛苦,,家人悲傷,有什么辦法才能避免人們死亡時的痛苦呢?生老病死得到解決呢?他為了把人們帶到一個理想的彼岸去,,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他就在29歲那年決然地離開了皇宮,,拋棄了美貌的妻子,,可愛的兒子,來到雪山頂上苦恒修行,,他專心致志地修了六年,,沒有成功,,但他苦恒修行的精神感動了生靈,六年中有猿猴獻果,,花鹿獻乳,,幫助他在雪山頂上渡過了六年,。他下山以后,,據(jù)說在河里洗去結(jié)在身上六年的污垢,喝了牧牛村女送給他的一碗牛奶,,然后來到一棵最大的菩提樹下,鋪上吉祥草,,面對東方,,盤腿而坐,并發(fā)誓說,,如果我這次再不成佛,那怕粉身碎骨,,我也永遠不起來了,就這樣經(jīng)過七天七夜的苦恒修行,,終于在臘月初八的那天晚上,,“夜渡明性成正覺,,大徹大悟成了佛”,。相傳他成了佛后,,一共收了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各位游客請看,,如來佛一旁年紀比較大的,白眉毛的名叫“迦葉”,,一旁年紀比較輕的是如來佛的堂弟,名叫“阿難”,。相傳在如來佛圓寂以后,就是由他們兩人招集500名如來佛的上手弟子把如來佛(釋迦牟尼)生前講的話,,記在了“貝葉”上面,就是世界上流傳下來的第一部佛經(jīng)“貝葉經(jīng)”,。據(jù)說“迦葉”是過目不忘,,“阿難”是聽后永記,都有非凡的功能,。游客們在“迦葉旁的一尊座像名叫“東方琉璃廣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在阿難旁的一尊座像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據(jù)佛教信徒說,,如果我們要消除災難,,延長壽命的話,要求藥師佛的,,如果我們平常常念叨阿彌陀佛,據(jù)說他就會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去享安養(yǎng)之福,,因為他是西方教主,。游客兩旁站立的是佛門四大天王,東面第一尊是南方增長天王,,第二尊是東方持國天王。西面第一尊西方廣目天王,,第二尊是北方多聞天王,。相傳天分三十三層,,最上面那層天叫“非非想天”。據(jù)說俗話“你不要想入非非”就是從佛經(jīng)上得來的,。最下面那層天叫“四天皇天”,。四大天王的職責就是把守東南西北四道天門,,不讓地上的妖魔鬼怪跑到天上去。游客們?nèi)鐏矸鸬拿婷参覀兛纯疵烂矄?我導游為什么對如來佛用美貌二字,,那不是對佛有大不敬嗎?游客們,,這尊如來佛像是根據(jù)唐朝洛陽龍門石窟的原樣復制的,,據(jù)歷史上考證,,當時武則天,利用權(quán)勢,,在塑造龍門大佛時用自己的面相替代了原如來佛的面相,,也就是說現(xiàn)今我們看到的如來佛他的面貌實際上就是武則天的面貌,。另外藥師佛和西方教主的面貌也是武則天寵愛的二名女官的面貌,。游客們那么武則天這樣做了,,為什么我國這么多的佛教徒都能容忍呢?我想總有其道理,。

(在大水車旁)各位游客,大家請看,,這兒有一架水車,,水車上有許多龍頭,車上來的水就是從龍嘴里吐出來的,。相傳這種水車出于唐朝,唐明皇非常寵愛楊貴妃大家都是知道的,。據(jù)說有一年夏天,京都長安(西安)的天非常熱,,唐明皇為了討楊貴妃歡心,就旨令宮廷名匠建造了一架大水車,,直徑18米,車上24只龍頭,,由60名太監(jiān)推動水車,,當水車轉(zhuǎn)動時,24只龍頭將水吐向“沉香殿”進行人工降雨,,減低暑熱。游客們這架水車可以說是古代的一種冷空調(diào),。

(在老子像前)游客們,這尊老子像是按照福建泉州的老子像復制的,,是青銅制作的,。據(jù)道家說老子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這兒有一句題詞“老子天下第一”,,我想在此的先生可能最能理解這一句話,是嗎?

(在睡佛前)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尊彩色睡佛,就是佛祖如來佛,據(jù)說釋迦牟尼(如來佛)活了80歲,,就涅盤而去,他臨去時對眾信徒說:“七億年以后,,新的佛祖就又降世了”。

各位游客,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聽我的講解,歡迎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

黿頭渚導游詞概況篇五

各位游客:

我們現(xiàn)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神龜負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黿頭渚令人神往的意境,。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chǎn)】

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橫貫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第一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陽湖,第二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湖泊面積為2428平方公里,號稱“三萬六千頃”,,南北長68公里,,湖水的最深處4.8米,平均水深約2米,。湖邊的山和湖中的島號稱“72峰”,湖中51個島嶼,,尤以黿頭渚、三山,、洞庭東西山最為著名,。湖中遺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跡,是吳越文化的發(fā)源地,。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tài)、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太湖的傳說,,發(fā)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淼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chǎn)特別豐富,水產(chǎn)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jīng)過】

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黿頭渚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關于黿頭渚的營建歷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當時,,地方紳士楊翰西在這里購得60畝山地,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開發(fā),,建造了仿帝王宮苑的“橫云山莊”,。20年代起又陸續(xù)興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別墅”,陳仲言的“若圃”,,鄭明山的“鄭園”,,何輯五的別墅和蔡緘的“退廬”。到建國以后逐漸規(guī)劃建成完整的黿頭渚公園?,F(xiàn)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徑,、萬浪卷雪、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江南蘭苑,、太湖仙島等十多個景觀,,各具風貌。

【黿頭渚門樓—“太湖佳絕處”牌坊—照壁—涵萬軒—絳云軒—長春橋—“具區(qū)勝境”牌坊—藕花深處】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便是黿頭渚門樓,、這座琉璃瓦頂,,飛檐翹角的門樓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黿頭渚”3個餾金大字;背面“山輝川媚”四字,,點明了黿頭渚風景的特點。門樓左邊是“太湖別墅”門樓,。順小路上山可到達廣福寺。右邊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樹,樹高7米,,樹冠直徑6米,重達10噸,,是1978年從梅園水廠移植來的,。它姿態(tài)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歡迎各位游客的到來,。

順著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鵑坡,。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鵑花漫山遍野,,映紅周圍,。右邊則是高大的香樟樹,、楓樹,、大山櫻等樹木與花草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美麗的圖畫,。

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寫“太湖佳絕處”5個大字,,只見牌坊外形古樸典雅,斗拱相連,,飛檐翹角,。此牌坊是黿頭渚公園的老大門,,于1931年建造,,當時有題額“山輝川媚”,,1973年移到“黿頭渚”牌樓處,。1981年,以郭沫若手跡制作現(xiàn)在的匾額,。牌樓右邊門洞兩面分別題有“問津”,、“利涉”,,表明這里原來是游船??康拇a頭,。1934年以前黿頭渚不通陸路。游人進入黿頭渚,,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卻不知道“桃花源”在何處,,所以要“問津”,。

穿過“太湖佳絕處”門洞,是一塊照壁,,起到擋住園中景色的作用,這是造園藝術(shù)中“障景”的巧妙運用,。照壁上裝飾的“鳳穿牡丹”圖案是1981年制作的。照壁后臨水的小軒名為“涵萬軒”,,上方有朱汝珍書寫的匾額,呈扇形,,取意“亭小,卻能包涵萬頃波濤”;另一塊匾額是清乾隆御書的“湖山罨畫”,,原在北京靜明園內(nèi),1934年園主人從北京天安門外煙袋斜街購得后,,制匾掛在這里。

涵萬軒對面的水軒,,1981年建造,,名叫“絳雪軒”,而在絳雪軒前依山而建的是“云起樓”和花神廟,。云起樓于1931年建造,,呈四方形朱門黃頂,上有蔡元培題額,。樓邊石壁上是1983年刻的“漸入佳境”4字。云起樓上是花神廟,,內(nèi)有白礬石雕塑的“女夷”像,,女夷為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花神,。

從右邊走是櫻堤,堤上的這座石拱橋,,名叫“長春橋”,。該橋建于1936年,,橋的前后有湖堤與太湖分隔,。橋呈拱形,,太陽照耀時成渾圓形,像頤和園的玉帶橋,。整個長堤種植著日本著名櫻樹“染井吉野”,枝干粗大,,是3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每年4月,,是這里的最美季節(jié),,櫻花盛開,繽紛絢麗,,華麗幽雅,,此景稱為“長春櫻堤”,。

過櫻堤看到的是“具區(qū)勝境”牌坊。斗拱飛檐,,一面為何紹基手書“具區(qū)勝境”;另一面書“橫云山莊”?!熬邊^(qū)”是太湖的古稱,,牌坊前的太湖石名“古云石”,系楊斡西家舊物,。

由牌坊繼續(xù)往前過曲橋,荷塘上的方亭題名為“藕花深處”,,取自李清照“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的詞意,。匾額是田原在1981年題寫的,。再往前是“清芬?guī)Z”,,四面臨水,宮殿式建筑,,原來是楊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禪題堂額“誦芬”,,請看兩邊檻聯(lián)寫道:湖闊魚飛躍,,山陰草木香。調(diào)堂后面的亭子為;“誦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給周圍景觀增添不少神韻,。清芬?guī)Z對岸坡下,,“凈香水樹”和“山光照檻水繞廊”,,臨水而立,東面的水謝為“牡丹塢”,,棚后山坡上種植著牡丹,。整個“藕花深處”建筑疏密錯落,小中見大,,既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又有古典園林風格,。

這里有一處石刻,,正面寫著“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溫情是說我們無錫的特產(chǎn)惠山泥人,,阿福阿喜,,笑容可掬的歡迎來自全國的朋友,水是三點水,,第一就是太湖水,,第二是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在我們無錫段是唯一穿城而過的,由于京杭大運河路過我們無錫,,帶動了我們無錫的經(jīng)濟發(fā)展,,第三個就是很有名的天下第二泉了,,民間藝術(shù)家華彥鈞創(chuàng)作的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的“二泉映月”就是說的我們無錫的天下第二泉,背面刻的是《無錫旅情》的中文歌詞,。無錫市為了提高知名度,,除了運用各種宣傳方式,還特別注重將文化藝術(shù)與旅游活動結(jié)合起來,。1986年5月,,通過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請了日本著名詩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東京abc音樂出版社長山田廣作來無錫旅游,,他們回國后很快創(chuàng)作并出版發(fā)行了《無錫旅情》和《清明橋》兩首歌,由日本紅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別是《無錫旅情》這首歌,,在日本六家電視臺播放半年之久,,唱片發(fā)行量突破100萬張,風靡日本全境,,許多日本友人正是從這首歌中了解了無錫,,紛紛慕名前來無錫旅游。

【黿頭渚燈塔—“黿渚春濤”刻石—涵虛亭—“包孕吳越”—“震澤神黿”雕塑】

從誦芬堂沿石階而上就來到黿頭,。站在黿頭眺望,對面的“三山仙島”若隱若現(xiàn),湖水拍打巖石,,不愧為觀賞太湖風景最佳之地。黿頭渚上的燈塔,,建于1924年,,無錫輪船公司首航,地方人士集資建造,,用于夜間導航。1982年進行了翻新,,加固底部和中心,四周裝飾金山石,,并且把塔高從12.56米增加到13.1米。黿渚燈塔外觀呈粉紅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黿頭渚的標志性建筑,。

在這下面就是黿頭了,大家看下面的石頭像個三角形,,并且這些石頭高高低低,,很不平整,,就像黿的頭部,,俗話說,踏上黿頭,,萬事不愁,,運氣是條狗,來了趕不走,。大家注意安全,,都去走走吧,。

參觀完燈塔,,請大家再來看一下黿頭渚刻石。這塊二米多高的刻石,,正面刻“黿頭渚”3字,為秦敦世所書,,秦老先生家出了個外孫女很厲害,叫錢正英,,錢正英是誰,你們自己去想吧,。另一面所刻的“黿渚春濤”4字,原由清代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于1906年書寫,。劉春霖是慈禧太后欽定的狀元,,慈禧想借狀元的名字給奄奄一息的清王朝沖沖喜,當時的劉春霖已經(jīng)60多歲,,中狀元后按照慈禧的旨意全國巡游,到我們這里正好是春天,,看到黿頭渚的春天特別美,,尤其浪花像是梅花一樣,于是寫下了“黿渚春濤”,,這幾個字里面,,尤其以春子寫的最好,。

由石碑向前,,是八角形的“涵虛亭”。涵虛亭下崖壁上刻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8個字,。說的是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隱居蠡湖,常到黿頭渚湖灘“濯足”,,以“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隱身,知足常樂,。高攀龍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賢,,遭到放逐,歸隱無錫蠡湖,,自號“湖上老人”,不談時事,,以花鳥為伴,但是魏黨仍不放過他,,逼得高攀龍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盡。

站在高公濯足處,,遙望對面絕壁上分別刻有“橫云”,、“包孕吳越”六字,,這是清末無錫縣令廖倫于1891年所書,。這年的正月初八,廖倫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覽,,揮筆題寫這6個字,,后鐫刻在石壁上?!鞍袇窃健毙稳萏馄呛甏?,春秋時吳越兩國在此孕育生息,撫育了吳越兒女,。“橫云”意思是說從湖中遠處眺望黿頭渚,,水天一色,,湖岸好似橫在半空的彩云,輕輕飄移,。

由涵虛亭前行,,是“震澤神黿”青銅雕塑?!罢饾伞笔翘墓欧Q?!包x”在古代被尊稱為神物,。相傳它是龍和龜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古時太湖發(fā)洪水,淹沒了大片土地,。大禹來治水,,劈開犢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邊看到一塊色澤青潤的大石頭,敲起來聲音悅耳動聽,,于是用開山斧鑿了一只石黿,昂頭而立,,神氣十足,。大禹用五色寶石在石黿身上劃出許多花紋,石黿身上便有了鱗甲,,這只石黿就是“震澤神黿”,也叫“鎮(zhèn)妖石”,,鎮(zhèn)住太湖水龍,從此太湖地區(qū)就風調(diào)雨順?,F(xiàn)在,,大家看到的神黿是用青銅制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寶慶創(chuàng)作,,上面鐫刻朱復戡的“震澤神黿”篆書。這是上海青銅文化復興公司在1985年5月送給無錫首屆“太湖之春藝術(shù)節(jié)”的禮物,。這只神黿的身上集中了好幾種吉祥動物,它是龍的頭,,龍是權(quán)利的象征,,尾巴是魚的,,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吃魚,表示年年有余,,在看它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老鷹可是空中的霸王,非常勇猛,,在看它的背,,像烏龜,,俗話說的好千年王八萬年龜,是長壽的象征,。很多游客喜歡將硬幣拋在烏龜背上,以祈求長壽,。

【澄瀾堂景區(qū)】

順山坡而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座仿宋,、明宮殿式建筑“澄瀾堂”,建于1931年,。面闊5間,游廊環(huán)抱,,寬暢豁達,,氣宇不凡,。這里是黿頭渚的高處,面對太湖,,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湖中72峰點綴清波,,猶如出水芙蓉,。堂內(nèi)匾額,原是清末書法家華世奎所書,,因湖水平靜清澈,波浪起伏,,取名“澄瀾”。同時,,在此地可以飽覽太湖四時多變的景色,為此中堂掛著“天然圖畫”匾,,字由譚瓶齋書寫,現(xiàn)在看到的兩塊匾都是在1974年復制的,。兩邊抱柱上是陳夔龍撰寫的對聯(lián):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

素有“太湖之冠”之稱的黿頭渚即將游覽結(jié)束了,。在您充分領略黿頭渚那清新迷人的風光后,,想必它的“真山真水”一定給各位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如果說黿頭渚給您帶來的是秀氣,、靈氣的話,那么繼續(xù)游覽太湖三山將賦予您更多的仙氣和福氣,。下面請大家跟我乘上游船,前去游覽太湖的另一處“人間仙境”——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

各位游客,,太湖仙島又名三山,,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梅梁湖中,,距黿頭渚2.6公里,乘船過去只要15分鐘就可以到達,。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32公頃,,它實際上由四個山峰組成,,頭尾二山,,叫“東鴨”,、“西鴨”,,主山叫“三峰”,,又叫大磯,高4.98米,,1956年開始開發(fā),1973年建船碼頭,,1974年正式開通輪渡,1995年建太湖仙島,,1997年建成對外開放,,太湖仙島是由無錫園林局局長,、高級工程師吳傳良設計建造,。

仙島碼頭:

游客們,仙島以孤見奇,,若翠螺置于玉盤。全山林木繁茂,,郁郁蔥蔥,,山徑直通瓊樓玉宇,到處可見縹渺云海之中的太虛幻境,。游客們,我們登上仙島后領略了仙島的景觀以后,,一定會感到太湖仙島是仙氣、香氣,、靈氣三氣合一,,并且有一種給游客們也會帶來福氣的感受,游客們不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在碼頭泵船立柱頂上有一只只鐵鑄的神獸,這些神獸是用來干什么的呢?這兒共有18尊神獸,,它們的名字叫“辟邪”,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夠驅(qū)鬼避邪的神獸,,這兒的“辟邪”神獸每尊有一噸重,是生鐵鑄成的,,據(jù)說用金屬造就神獸還有一種好處就是傳說中金能生水,,水是金的兒子,,由此可見,,我們游客上下仙島有這些保護神護航保駕還有什么危險可言呢?

仙島牌坊:

游客們,,我們上了仙島后,首先看到的這組建筑叫仙島牌坊,,是仙島的標志性建筑,三門五樓式樣,,牌坊高九米,,寬六米,,頂上蓋的是紅色琉璃瓦,下有八尊麒麟圍護。牌坊中間的寶珠和脊頂?shù)幕鹧嬖陉柟庀陆鸸忾W閃,,整個牌坊雕刻精美,高聳堅挺,,給人一種連接天上的感覺,不凡的氣勢,,加上牌坊作一種皇宮的建筑風格,,如“雙龍戲珠”石雕圖案,臺階之上的“丹墀”,、“輦道”,可想而知,,進入仙島后,,那種規(guī)模和氣勢,不是一般人所能自由進出的,,牌坊正面“太湖仙島”四個金色大字是明代才子文征明的字跡,背面刻著的是“蓬萊仙境”的四個篆書大字,。

巡天影壁:

游客們,,在牌坊對面,我們看到的那白墻紅頂?shù)拇笳毡?,是一幅漢白玉雕刻的“玉帝巡天回鑾圖”寬九米,高五米,,描繪了玉皇大帝巡天回來,駕著九龍“云車”,,看他的表情好象有些遺憾,,可能是和淹沒“三陽城”有關,太白金星已奉旨將“三陽城”淪為太湖,,由于金口已開,沒辦法改變而感到惋惜吧,。影壁左上方有二枚印章,,上書“昊天無盡”和“六道有藏”意思說:“廣浩天宇無盡止,道家精義有經(jīng)藏?在影壁的左面東面的路通往“會仙橋”,,右面通往“花果山”、“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

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前去的洞天福地是那路神仙隱居的地方呢,,我們看到的這座“母子猴”雕塑像基本就清楚了,我們登上二層平臺,,有一道高3米的假山石壁,中間一道水幕,,從上而下水簾洞,,邊上有一塊巨石,,上書“花果山”三字,透過水簾,,可見洞中有一石匾上有“洞天福地”四個字,,洞外山上高處聳立著一桿牙旗,上書“齊天大圣”,,可想而知,此地是猴王的修仙之地,,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目前島上有猴子二百多只,由于游客們對它們的喜愛,,使它們越來越膽大包天,在與游人嬉鬧之時,,抓傷游客及搶奪游人的食品,,常常使我們游客為此惱火,哭笑不得,,目前水簾洞前有一馴猴表演的演武場,,小猴表演的“小猴投籃”,、“騎單車”,、“山羊小猴走鋼絲”等等節(jié)目,,確實是別有一番精采之處,令人叫絕,。

會仙橋:

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五孔五亭的廊橋就叫“會仙橋”,,那么為什么會取名叫“會仙橋”呢?兩端橋面分別有兩副對聯(lián)告訴我們:“過此橋是玉虛境,,到彼岸非本我,道是非天非地路,,果其亦仙亦凡橋”意思說此橋是凡仙相會之處,過橋后就將漸入仙境,,當然從此后我們在此的每一個人就不是凡間原來的我了,。為此,我導游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時辰返回人間,渡船將所我們帶回凡間,,如過了時辰我們不能返回,,沒了渡船我們只能留在仙界,,遙看人間了,,這座會仙橋是在搬遷的“惠山大德橋”的基礎上,,按照少數(shù)民族侗族的“風雨橋”式樣建造的,而“風雨橋”據(jù)侗族的民間傳說,,是東海白龍王子為搭救侗族姑娘用身子化成的,但在我們無錫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相傳明代時無錫人邵寶在此橋上“會仙”,。當時“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在橋上賣湯圓,三個銅錢可買一只大湯圓,,五個銅錢只能買一只小湯圓,結(jié)果是誰也不肯花五個銅錢去買小湯圓,,據(jù)說小郡寶看到這種情況認為這個賣湯圓的人將錢搞錯了,,這樣下去要虧本的,它出于同情之心就花了五個銅錢去買了一只小湯圓吃了,,結(jié)果呂洞賓看見小邵寶吃了小湯圓后,就將所有的小湯圓都倒入水中,,嘆了一口氣,,拍拍小邵寶,,腳踩祥云升天而去,原來呂洞賓不安好心,,他為了試試人世間的凡人是不是都是貪心的人,就假借湯圓來測試人們,,大湯圓是一般的米粉制成的,,而小湯圓則粒粒是“仙丹”,小邵寶得了“仙丹”后果然仙氣,、靈氣居一身,,長大后官至戶部禮部尚書,再說那倒入水中的小湯圓兒去了呢?據(jù)說當時正好游來一群黃鱔,,看見湯圓就搶吃了,誰知過后,,漁民用吃過湯圓的黃鱔做成的脆鱔特別鮮美可口,,一直至今“梁溪脆鱔”在國內(nèi)菜肴中名列前茅。

月老祠,,鴛鴦亭:

游客們,月老祠門外有一座亭子叫“鴛鴦亭”有明顯的鴛鴦之分,,建筑風格非常別致,,一半是方柱歇山瓦頂,一半是園柱卷棚子瓦頂,,猶如湖邊的一對情侶,緊緊相連,,融為一體,和合連理,。

游客們,當我們走進月老祠的大廳,,稍稍觀察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大紅喜字高高掛,,具有濃郁民俗氣息的喜堂,有主婚人唱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進入洞房”喜氣洋洋的氣氛,喜堂兩邊懸掛的對聯(lián)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這種喜堂在如今的社會特別在城市中是不可見了,,也許在偏僻的農(nóng)村地區(qū)還有所保留,,我們?nèi)缃袼姷倪@件月老祠中的物品,本是清代無錫名醫(yī)汪藝香舊居中的遺物,,月老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是“媒人”的代名詞,,是傳說中的婚姻之神,是位媒神,,他有一本“天下人的婚書和裝滿紅繩的布袋,,據(jù)說用紅繩將一對男女之足系住,不管是天涯海角,,異鄉(xiāng)之地,仇敵貧富此繩一系,,便完終身,“千里姻緣一線牽”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相傳唐代有個叫米固的人,是個孤兒,,一次路過宋城,晚上散步時,,看一老人在月光下翻看一本書,,老人坐著地方靠著一個布袋,當米固得知老人看的是“天下人的婚書”和“姻緣紅繩”時,,十分驚奇,特別是聽到月下老人告訴他店北頭賣菜的瞎眼老太3歲的女兒就是他的未婚妻時,,勃然大怒,,命仆人暗中刺殺小女孩,但仆人由于慌亂,,只刺傷了小女孩的眉心,米固帶著仆人連夜逃走了,,10多年后,米固從軍,,勇武異常,刺史很看重他,,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姑娘長得非常漂亮,,只是眉心老愛粘著貼花,米固問她是怎么回事,,太太說明了原委,米固這才知道此女正是過去所刺幼女,,后來被王刺史收養(yǎng),。米固見天意不可違,就死心塌地跟這位菜販小姐相親相愛,,幸福無比。游客們,,我提議我們有了眷屬的人莫忘記月老慈祥的祝福,。游客們注意沒有,喜堂中間畫有一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老人,他就是“月老”,,我們的“媒神”。在喜堂的兩側(cè)各有一個小廳,,“貴生”和“慈佑”,,分別供奉著“九童戲彌勒”和“凈瓶觀音”,。傳說喜結(jié)姻緣的男女,,如果想生養(yǎng)兒子的話,,就用自己的左手摸摸彌勒身上男童的頭,回去后就有兒子抱了,,如果想生養(yǎng)女兒的話,,就用自己的右手摸摸女童的頭,回去后就有女兒抱了,,不知你們信不信,,俗話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天都仙府:

天都仙府是仙島的主體建筑,,紅墻碧瓦,有一種仙山瓊閣的感覺,,非凡間所能見的地方,,游客們請看,,在仙府的門前,,有二尊吉祥神獸,,兩只角的叫“天祿”,,獨角的叫“麒麟”,另外在墻上還有二幅浮雕作品,,描繪的是漢代的門神,,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應讀伸舒玉律)傳說笑咪咪的神荼和一臉怒氣的郁壘住在東海度朔山上的一對兄弟,,山上種有仙桃樹,。他們兄弟奉皇帝之命把守鬼門,如發(fā)現(xiàn)害人的惡鬼,,立即抓住,,捆起來扔到山后去喂老虎,,于是鬼怪們望風披靡,后來人們?yōu)榘簿訕窐I(yè),,就用桃木雕成二神模樣,,春節(jié)時掛門上使惡鬼不得擅入,保護合家一年平安,。

游客們“天街”的含意,顧名思義“此街只應天上有”,,這條街全長96米,有鋪面40多間,,建筑特色以江南民居的青瓦粉墻為基調(diào),“天街”的巷門是一座精美華麗的牌坊,,金字匾額周圍裝飾著蝙蝠,,蓮花辮,暗八仙等吉祥圖案,。走進巷門,右邊有一方形刻石,,叫“天稱公平”圖案是圓底方眼的一枚銅錢,上方有“公平稱”,,意思是告誡商人要遵守商業(yè)道德,。刻石右上角有二行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稱心如意”刻石的左下角有二塊篆字印章,,分別為“尺不長,,寸不短”和“斗不多升不少”這不長不短,,不多不少是買賣公平的最好體現(xiàn),,為此誰不想“稱心如意”呢!

在天街的中心區(qū)有一個叫“天韻臺”的小戲臺,,上面懸掛著“天地大戲臺,戲臺小天地”的對聯(lián),,以狹小的小戲臺對應聯(lián)想天地的大戲臺很有哲理。各位游客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在這里品一杯“羽仙”茶,,聽一曲道家樂,那是不是“客上天街作神仙”了,。

太乙天壇:

現(xiàn)在請大家過“朝天闕”門樓,跟隨導游前往云外天的“太乙天壇”,,這天壇共有三層,,都有丹墀相通,每層圍以玉白石質(zhì)云紋望柱和孤形欄板,,總面積為456平方米,天壇下有高位水庫與“天一生水”的說法合拍,。

登上天壇,只見中央位置有一青銅寶鼎,高3.6米,,自寶鼎底部往上看,可以發(fā)現(xiàn)它有三條腿,,四只身,,五層樓,,三重檐,上面是寶葫蘆結(jié)頂,,其中四只耳朵分別是道教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與古人動物崇拜有關,,均被古人視為靈物神物,,道教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護衛(wèi)神以壯威儀,另外在星宿方面的說法,,早在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有“二十八宿”和“四象”之說,,反映了古人對天象的認識,天壇中間的鼎,,為我們“仙島”的“鎮(zhèn)山之寶”,,鼎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征是權(quán)力、統(tǒng)一,、團結(jié)的象征,,也是表示和平,,繁榮的吉祥物,,根據(jù)古代傳說,夏禹得九鼎,,象征九州,,天下各方諸候?qū)⒍Ψ顬閭鲊畬殻蓫u共鑄有九座寶鼎,,只要我們留意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

靈霄宮:

我們從“太乙天壇”的側(cè)面進入靈霄宮,“靈霄宮”是一座通高42米的標志性塔式建筑,,這一主體建筑的主要特點是憑借太湖山水的自然之美,,具有“客在不欺主,倚山不壓山”的視覺效果,,這主要的原因是靈霄宮是建在大磯山的大半腰位置,而不是在山頂?shù)奈恢?,所謂相地合宜,我們現(xiàn)在從后宮門入殿,。進入殿堂,,我們首先見到的是道教仙界中至高無尚的仙界主宰玉皇大帝,這整座彩塑雕像高18米,呈頂天立地之勢,他頭戴珠冠,,上面垂掛12串玉串身穿九章法服,手持象征著權(quán)力的江山星辰玉笏,,兩耳垂肩,一派福德無上的君主形象,,實際上玉皇大帝的形象是道家術(shù)士采用了世間最珍貴的秦漢帝王的打扮??梢哉f他的出現(xiàn)和逐漸定型,是唐宋以后的事,,如今玉皇大帝已成為全民(以漢族為主)崇拜的最高神,。

據(jù)道教《玉皇經(jīng)》記載,在極其遙遠年代的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王和王后寶月光,因膝下無子,,向真圣求祈,一天晚上王后夢見太上老君懷抱嬰兒從天而降,,送于王后,,天明夢醒,不久王后有了身孕,,一年后生下太子,,國王逝世后,,太子繼承王位,后來太子舍棄了王位,,到山中學道修真,,度化群生,經(jīng)過了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當上了“清凈自然覺王如來”,,相傳又經(jīng)過億劫,才當上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生日被定為農(nóng)歷正月初九,,即所謂“玉皇誕”,那天凡道觀都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道教又以臘月二十五日是玉皇大帝出巡日,那天玉皇大帝要下界巡視,,考究人間善惡,,禍福,這一天道觀要舉辦道場,,迎接玉帝御駕。

永樂宮壁畫:

在靈霄宮中的藝術(shù)品中,,最珍貴要數(shù)描繪在墻上的“永樂宮壁畫”,游客們在金母殿與靈霄宮之間有一石徹水池,,壁上有龍頭吐水,水池的中間有一石缽上有一只花崗巖石球,,正在徐徐滾動不止。我們各位游客猜想一下,,這石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這石球有800公斤重,是一個實心球,,使石球傳動的原理是因為此球受4公斤水的壓力,,在如此水壓的沖擊下,,使球浮現(xiàn)及滾動,。相傳“球”在古時是一種權(quán)力的象征,,而我們卻希望我們的生活,、家族能像這球一樣一樣,,圓圓滿滿,,轉(zhuǎn)動不止,。

金母殿居中端坐的金身像就是仙國第一夫人:王母娘娘,,王母的大名叫“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太太,相傳西王母是一個原始部族的保護神,,在戰(zhàn)國時的《穆天子傳》中說道周穆王西游時見到了西王母,她是一位女王,,她有不死之藥和吃了能長生不老的仙桃,據(jù)說月中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王母不死藥,,而飛上月亮的。道教非常推崇王母,,說她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兒,凡世間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她的屬下,,她和玉皇大帝結(jié)為夫妻后,,生了七個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賣身葬父的董永結(jié)為夫婦,。我想“天仙配”的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了吧。另外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也是與人間牛郎結(jié)為夫婦,結(jié)果天上銀河把他們分開,,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那天,,才能鵲橋相會,,據(jù)說那一天所有的喜鵲都飛到銀河上去了,這個傳說我們肯定都聽說過吧,,活活拆散這兩對恩愛小夫妻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面對著的王母娘娘。所以說王母娘娘不大招人喜歡,,是因為她專橫無情地拆散了仙女與凡間男子姻緣。游客們請看在這些女子中,,那位身披繡甲的巾幗英豪,她就是人們所熟悉的“九天玄女”,。在《水滸傳》中說道,宋江被官兵追趕,,倉惶中逃進還道村玄女廟,玄女娘娘顯靈,,不僅救了宋江命,,還送他三卷天書,,讓他替天行道。以后宋江歸順了朝廷,,領兵征遼時,,被遼軍的“太乙混天象陣”所困,,宋江夜夢中得九天玄女傳授破陣之法,即以此法大敗遼軍,。相傳在遠古時代,玄女受王母之命來到黃帝那兒,,授黃帝戰(zhàn)法,黃帝得了九天玄女傳授的戰(zhàn)法,,在尢大戰(zhàn)時,,遂大敗尢。聽說九天玄女不但是一個救助危難,,暗藏韜略的女神,并且有賜福和賜文的功能,。

下面請各位游客跟隨我前往大覺灣:

(在千手千眼觀音像前)各位游客,請大家看一看,,這兒有一石盆,中間坐著一位小孩,,兩手合揖,,在盆兩旁各坐著一位神將,一位手指指著天,,一位手指指著地,,這是什么意思呢?相傳如來佛一生下來就走了7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話語才完,,天上飛來九條金龍,吐水為如來佛沐浴,,游客們請看,如來佛的上方石壁上有九只龍頭,,其中的一只吐水不止。

(在如來佛大佛像前)各位游客,,大家請看,中間這尊大佛就是佛祖如來佛,。據(jù)佛經(jīng)上說,,如來佛是北天竺迦毗羅衛(wèi)國(現(xiàn)尼泊爾境內(nèi))凈坂王的王子,,他的名字叫喬答摩,,悉答多,他與我國孔子是同時代人,。那么這位王子為什么要出家創(chuàng)立佛教呢?據(jù)說如來佛成人懂事后,他發(fā)覺每一個人都要衰老,,衰老是轉(zhuǎn)瞬即致。所擁得榮華富貴也不能長久,,有什么辦法才能解脫人們衰老的痛苦呢?每一個人都要生病,好好的身體竟然成了聚集痛苦的場所,,有什么辦法才能脫離生病時的痛苦呢?每一個人都要死亡,死時身心痛苦,,家人悲傷,,有什么辦法才能避免人們死亡時的痛苦呢?生老病死得到解決呢?他為了把人們帶到一個理想的彼岸去,,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他就在29歲那年決然地離開了皇宮,,拋棄了美貌的妻子,可愛的兒子,,來到雪山頂上苦恒修行,他專心致志地修了六年,,沒有成功,但他苦恒修行的精神感動了生靈,,六年中有猿猴獻果,花鹿獻乳,,幫助他在雪山頂上渡過了六年。他下山以后,,據(jù)說在河里洗去結(jié)在身上六年的污垢,喝了牧牛村女送給他的一碗牛奶,,然后來到一棵最大的菩提樹下,,鋪上吉祥草,,面對東方,,盤腿而坐,并發(fā)誓說,,如果我這次再不成佛,那怕粉身碎骨,,我也永遠不起來了,就這樣經(jīng)過七天七夜的苦恒修行,,終于在臘月初八的那天晚上,,“夜渡明性成正覺,大徹大悟成了佛”,。相傳他成了佛后,一共收了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各位游客請看,如來佛一旁年紀比較大的,,白眉毛的名叫“迦葉”,一旁年紀比較輕的是如來佛的堂弟,,名叫“阿難”。相傳在如來佛圓寂以后,,就是由他們兩人招集500名如來佛的上手弟子把如來佛(釋迦牟尼)生前講的話,記在了“貝葉”上面,,就是世界上流傳下來的第一部佛經(jīng)“貝葉經(jīng)”。據(jù)說“迦葉”是過目不忘,,“阿難”是聽后永記,都有非凡的功能,。游客們在“迦葉旁的一尊座像名叫“東方琉璃廣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在阿難旁的一尊座像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據(jù)佛教信徒說,,如果我們要消除災難,延長壽命的話,,要求藥師佛的,如果我們平常常念叨阿彌陀佛,,據(jù)說他就會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去享安養(yǎng)之福,,因為他是西方教主,。游客兩旁站立的是佛門四大天王,,東面第一尊是南方增長天王,,第二尊是東方持國天王。西面第一尊西方廣目天王,,第二尊是北方多聞天王。相傳天分三十三層,,最上面那層天叫“非非想天”。據(jù)說俗話“你不要想入非非”就是從佛經(jīng)上得來的,。最下面那層天叫“四天皇天”。四大天王的職責就是把守東南西北四道天門,,不讓地上的妖魔鬼怪跑到天上去。游客們?nèi)鐏矸鸬拿婷参覀兛纯疵烂矄?我導游為什么對如來佛用美貌二字,,那不是對佛有大不敬嗎?游客們,,這尊如來佛像是根據(jù)唐朝洛陽龍門石窟的原樣復制的,,據(jù)歷史上考證,當時武則天,,利用權(quán)勢,在塑造龍門大佛時用自己的面相替代了原如來佛的面相,,也就是說現(xiàn)今我們看到的如來佛他的面貌實際上就是武則天的面貌,。另外藥師佛和西方教主的面貌也是武則天寵愛的二名女官的面貌。游客們那么武則天這樣做了,,為什么我國這么多的佛教徒都能容忍呢?我想總有其道理,。

(在大水車旁)各位游客,,大家請看,這兒有一架水車,,水車上有許多龍頭,,車上來的水就是從龍嘴里吐出來的,。相傳這種水車出于唐朝,,唐明皇非常寵愛楊貴妃大家都是知道的。據(jù)說有一年夏天,,京都長安(西安)的天非常熱,唐明皇為了討楊貴妃歡心,,就旨令宮廷名匠建造了一架大水車,直徑18米,,車上24只龍頭,由60名太監(jiān)推動水車,,當水車轉(zhuǎn)動時,24只龍頭將水吐向“沉香殿”進行人工降雨,,減低暑熱。游客們這架水車可以說是古代的一種冷空調(diào),。

(在老子像前)游客們,,這尊老子像是按照福建泉州的老子像復制的,,是青銅制作的。據(jù)道家說老子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這兒有一句題詞“老子天下第一”,我想在此的先生可能最能理解這一句話,,是嗎?

(在睡佛前)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尊彩色睡佛,,就是佛祖如來佛,據(jù)說釋迦牟尼(如來佛)活了80歲,就涅槃而去,,他臨去時對眾信徒說:“七億年以后,新的佛祖就又降世了”,。

各位游客,,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聽我的講解,歡迎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