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一
空氣里又彌漫了端午節(jié)的氣息,,那個古老的節(jié)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依舊在我的記憶里,。
家鄉(xiāng)在秦嶺一帶,,端午節(jié)風俗既傳承了北方的精華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無論怎樣,,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們這里,端午的前幾天,,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忙著采蓼葉(一種包粽子的草本植物葉),蒸酒米,,盤算著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瓏,,粽肉晶瑩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鄉(xiāng)吃粽子也一定要放點糖,,粽子煮好了,,把蓼葉剝掉,放在碗里,,撒上點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軟軟,,散發(fā)著淡淡的蓼葉的清香,吃到嘴里,,更是潤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節(jié)的那天,,其實家家戶戶都忙著走鄰串友去了。提著幾個粽子到親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吃過早飯才出發(fā)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這家的端午飯食最豐富的,,也算是為了慶祝一家人團聚吧,總會有十幾樣農(nóng)家小菜,。吃飯時,,大人們總喜歡把菜夾過來盛過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顧,,一家人,,還講什么客氣,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飽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親戚,,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其實還有很多風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黃酒……都漸漸近了,,時代在變化,端午的習俗也在悄悄地發(fā)生一些變化,,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漸漸多了,但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終究不會改變……
雨還在下著,清亮,,樹木變得蔥郁,。端午節(jié)快來了,也許,,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不同尋常的……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二
今年的端午節(jié)
有些不一樣,,有點趣味
本是紅紅火火的天氣
今年卻是細雨綿綿
原會在家鄉(xiāng)沐著龍舟水
今年卻在異鄉(xiāng)嘆息人生
剛出爐的粽子
裹著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則是
辛勤勞動的氣息
江河上的龍舟賽
是一幅美麗又扣人心弦的畫
即便人們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還是雨水
但永遠是一年中最激奮,、最具有意義的時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們竟會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還活著
一定不會讓人們這樣做
因為他是反對祭祀的代表
況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傷財
如果海子還活著
他一定會為端午節(jié)的美而感染
給美味的粽子,,宏偉的龍舟賽
譜寫更多的詩句
也許他并沒有想到
人活著才是最具有價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靈
每個人都想在佳節(jié)時
找到一份心靈的歸宿
情感就是一張拼圖
是慢慢拼積起來的
不會因歲月的變換而褪色
不會因距離而散落
如藝術(shù)
之所以能成為人們欣賞的窗口
就是因為它永恒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三
一如往日
只是沒有往日的疲憊
擁有的只是等待的無奈
默默的我問著自己
究竟是我用錯了心
還是我愛錯了你
沒有人知道
就如沒有人知道天空何時會流淚
鳥兒為何會悲鳴
涼如水的夜晚
糾纏而又煩亂的思緒
如果你知道
那么請告訴我究竟是我用錯了心還是愛錯了你?
是誰曾經(jīng)說過,不會放棄,而如今只留下我一個人.現(xiàn)在的你依舊歡言,我卻站在長長的寂寞的海岸線,從什么時候,寂寞,眼淚成了我的朋友.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我們原本就不該彼此相識.今年的端午節(jié)到了,一如認識她之前那樣,在相同的地方,什么都不曾改變什么.而面目全飛!
過去的依舊會過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如過我還剩下些什么.剩下的只有那顆疲憊不堪的心靈,還有那孤獨的靈魂!每當清晨起來,眼角還有殘存的淚痕!原來好多的夢是真的,只是我們都清楚,不愿觸碰內(nèi)心的那顆線,許多這樣的日子,重復了又重復.回首當年,展望未來.你覺得我還有未來嗎?未來是什么樣子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端午節(jié)的今天,,我的手里緊握的只是那根回憶的線!是啊,一段感情的結(jié)束,是否就意味著一段新的感情的開始呢?誰會告訴我!我明白不是每段感情的開始,就意味著美麗的結(jié)局!在乎的人,會傷的比較深,不在乎的會選擇一笑而過,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
回首了一段感情,或許本不該繼續(xù)的感情,我一如繼往,無法釋懷,。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四
端午快到了,社區(qū)有包棕子活動,,下班后去社區(qū)包了幾個棕子帶回家,,興奮得很,因為長這么大來,,這是第一次包棕子,,雖然開始笨手笨腳抓不緊葉子及繩子但總算五花大綁的把棕子捆好了,外相還不錯,,得意了好久,。
早上帶了兩個到公司給同事嘗嘗,不忘了吹噓一下,,這可是姐第一次包的棕子哦,捆得漂亮不,?同事忙著往嘴里噻邊翻了個白眼:“你一個湖北人,,好意思說沒包過棕子?!?/p>
第一次吃棕子應該是鄰居從城里帶回來的,,我記得當時還納悶:為什么用竹葉包糯米飯?還有哪來這么大的竹葉,?,,自稱一個在山里竄來竄去的野孩子,一直沒見過那么大片的竹葉,,也許是這個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包成棕子吧。
老家對端午節(jié)不太重視,,唯一帶有節(jié)日色彩的是,,端午那天,如何男女老少,都會特意出門割一捆艾草或是扯一些薄荷挖點清火解毒的草藥拿回家掛在自家的窗臺上,,聽說當天采摘的最新鮮,,效果最好。哪怕早上看到一片綠得晃眼睛的艾草,,伸手便可得到,,偏不摘,要留到端午那天再收割回來,,拿到小河邊仔細清洗干凈,,然后用麻繩虔誠的捆好掛在窗臺上,聽說可以辟邪,,還能防止小孩長瘡,,長疙瘩。
到了夏天,,在屋外乘涼時,,點上一堆艾葉,濃濃的白煙,,夾雜著艾葉特有的清香,,熏蚊子正好,干艾葉香氣清淡,,招人喜歡少了青葉時的晦澀,。
這幾天冬天有睡前泡腳的習慣,往往都是加艾葉,,便打電話提醒好,,端午快到了,別忘了散步的功夫扯些艾葉回來,,結(jié)果媽告訴我,,現(xiàn)在沒有艾草了,山上,、田埂上都不長了,,連以往成片的地方也是一根也找不到。記得兩三年前,,我也是打電話回去要艾草,,我媽說,路邊到處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一會出去搞一麻袋你記得回來拿。才幾個的功夫,,艾草就從地上消失了,,心痛我們的地球啊,就容不下那些可愛的小精靈了么。
在廣東吃過用艾葉做的粑粑,,甜甜糯糯中帶一點淡淡的苦味,,味道很特別。還聽說艾葉能煲湯,,一直想找機會嘗嘗用苦澀的艾葉煮出來的“黑暗之湯”是什么味道,,還沒來得及試試,那些記憶中一陣風吹過,,綠波翻滾成白浪,、自還濃濃青澀味的艾草,卻只能在藥店里找到了,。
端午吃到了親手包的棕子,,可是沒有艾草了,一想到下次還有什么隨手可得的東西在眼前消逝,,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傷感和失落,,又生出對現(xiàn)在正擁有的多了一份珍惜及感念。
因為,,這世間最珍貴的莫過去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吧,。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五
這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這“端午節(jié)”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xié),,主張聯(lián)齊抗秦,,受到楚國權(quán)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色彩憔悴,披著長發(fā),,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明白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nèi)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xiàn)實調(diào)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jié)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shù)乩习傩远际肿鹁春蛺鄞髑滤氖w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這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思考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樣也不明白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必須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六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要到了,。
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油然想起小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唯一的一次包粽子,、吃粽子的情形,,仿佛昨天的事情。
那時正趕上“文革”時期,,糧食比較緊張,,過節(jié)包粽子對普通家庭來講是很難的事情。每年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總是早早起床,,抱一大捆柴禾,然后,,燒水給我們姐弟三人煮雞蛋,。我排行最小,,還沒上小學,每次吃雞蛋時,,媽媽總是從一眼就能數(shù)出個數(shù)的裝雞蛋的鍋里給我拿出幾個,,說:“你最小,姐姐和哥哥照顧你,,給你四個,,他們每人三個?!比缓?,媽媽和爸爸坐在飯桌前,一邊吃著苞米面餑餑,、喝著糊糊粥,,一邊看著我們姐弟幾個剝雞蛋皮、吃雞蛋,?;叵肫甬敃r的情景,心頭一陣酸楚:那時生活清苦,,爸媽更清苦,!
從我記事時起,每年過端午節(jié),,我都沒看過爸媽吃雞蛋,,而吃雞蛋的就是我們姐弟幾個。過節(jié)吃粽子就更是奢望了,。
我上小學一年級那年過端午節(jié),,是我終生難忘的。過節(jié)頭幾天,,爸爸把我們姐弟三個叫到一塊堆兒,,顯得神秘卻又不失莊重,他故意清了清嗓子,,笑呵呵地大聲宣布說:“今年端午節(jié)——我們不但管夠吃雞蛋,,我們還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好不好?”“好,!”不等爸爸說完,,我們姐弟幾個幾乎異口同聲,。
端午節(jié)的那天早上,,我們?nèi)铱倓訂T,。媽媽還是第一個起床,緊接著是爸爸,,平時好睡懶覺的我們姐弟三個,,早已被過節(jié)吃粽子的興奮勁兒喚醒了,忽地一下子全都起了床,。爸爸把事先浸泡好的粽子葉放到桌旁,;媽媽把準備好的紅棗和糯米端過來;我們幾個洗好手,,坐在桌旁一起學包粽子,。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這可是我們家最熱鬧,、最豐盛的一次端午節(jié)呵,!-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粽子就包好了,。媽媽一邊往鍋里放著包好的粽子,,一邊看著煮雞蛋的鍋。爸爸指揮著我們:哥哥抱柴禾,;姐姐燒鍋水,;我負責擺碗筷、準備白糖,。那喜慶勁兒,!-
不知是我嘴饞還是怎么的,好像過了好長時間,,雞蛋和粽子才出鍋,,媽媽又用涼水浸泡一會兒,這才將煮熟的雞蛋和粽子擺上飯桌,。一切就緒,,全家人圍坐在桌旁,爸媽一邊幫我們剝雞蛋皮和粽子葉,,一邊很是滿足地說:“吃吧,,但不要吃多了,下頓還有,!”我和哥哥互相比著吃著雞蛋和粽子,。看著我們的吃相兒,,姐姐笑著也幫我們倆剝雞蛋皮,、剝粽子葉,“慢點吃,,”姐姐勸著我倆,,透露著對弟弟的關(guān)愛,。吃著香甜的粽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粘粽子的白糖還甜,,甜得就要從心里流出來了!
姐姐看看碗里的雞蛋和粽子,,又看看我和哥哥,,不無感激地沖爸媽微笑著說:“這是爸媽的勞動汗水換來的,也是爸媽領(lǐng)我們勞動取得的成果,?!卑职众s忙接過話頭:“自己勞動的果實,吃起來更香??!”
看著爸媽喜氣洋洋地吃著雞蛋和粽子,我們姐弟三個會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燦爛,,那么充滿自信;感恩的心悄然振飛:爸媽真好,!我們一輩子都要孝敬爸媽,,不辜負爸媽的希望!
長大多年以后,,有一年過端午節(jié),,爸爸才告訴我,我們家那年的端午“盛宴”,,是他用家里每月糧店供應的不多的大米,,到幾里外的農(nóng)村換來的……聽了爸爸的講述,酸苦的淚水霎時盈滿了我的眼眶……
而今,,爸媽兩位老人都已離開了我們,。想起當年爸媽在世時,一家人在一起過節(jié)包粽子的情景,,感慨萬千,。令我更加想念父母,感謝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
端午節(jié),,凝聚親情,承載著不老的親情,。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七
端陽節(jié)遐想
五月的風
拂過來這樣的一個日子
兩千多年以來的延續(xù)
傳誦著
一個偉大的名字
一篇經(jīng)世的絕唱
一個佇立在江邊的身影
一個問天的頭顱
投進悲憤的汨羅江中的剎那
一瞬間
屈原
走向了永恒
人人吃棕子
家家掛菖蒲
歲歲劃龍舟
無一不是在懷念你
憂國憂民而冤死的詩人
汨羅江水千百年來靜靜的
靜靜的流淌
一路飛淚
一路哀傷
憑吊你不死的英靈
年年端陽
又到端陽
幾千年變換沉浮的歷史
改變不了幾千年依然的存在
因為它鏤刻在炎黃子孫的心里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八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__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__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__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qū)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qū)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九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jié),。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guān)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jié),,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jù)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磥戆兆右膊⒉缓唵?。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jié)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十
端午,好像與我沒有什么干系,,我沒有去任何地方,,可是天空的藍有些渾濁,好似我心底油然而生的感傷,。
——題記
一連幾天陰雨不斷,,卻在清明這天放晴了。取之心底的壓抑,,不由得有幾絲感傷,。
前些時候,是木棉花由盛轉(zhuǎn)衰的過渡期,。眼看著木棉花一朵朵飄落,,落在城市的底層,“零落成泥輾作塵”,。儲蓄了一年的力量,,如今卻被踐踏,我想,,這不是它想要的,。
沒由來的,很自然地想到了早已離開塵世的人,。正如木棉花一樣,,在釋放過光彩后,離開所依存的世界,。無論在過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贊揚還是鄙視,,都是未知。
忽然,,好像看見了空中的亡靈,。此時。我能做的,,只是握一握他們虛無的手,。是安慰,也算是祭拜吧,。
驀然醒悟,,原來人生不過如此。既然死后的,,是不能決定的,,那么,就只有像木棉一樣,,綻放畢生的含蓄,。
想著,陽光就透過薄薄的云層釋放出來,,我仿佛看見了光束,,澄明,,純凈,。可此時的天空,,怪誕得出奇——云塊很薄很淡,;天空的顏色模糊且朦朧,些許暗淡,,些許明朗,;陽光刺眼,卻找不到根源,。
此時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復雜、混亂,,唯一感知到的,,是那么點感傷與憂郁。
二
再來,,就是無盡的惆悵,。我突然想起了陳舊的往事——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以孤獨的姿態(tài)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里,,我看到無數(shù)的人群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最終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原來最終留給我溫暖和想望的還是朋友,。每個人都一樣吧。
我想起了郭敬明的話:
習慣了送你上車,,再跑到馬路對面看你在車上安靜地坐下來
習慣了替你買甜品,,看你笑得像孩子
習慣了走在路上替你看車,牽著你的手拉你過馬路
習慣了你突然難過的性格,,我就陪你不說話
習慣了深夜的電話,,窗外淅瀝的雨聲
習慣了手機短信里的笑臉和生氣
習慣了你的記性差,說過的話老忘記
習慣了你對人的依賴盡管我也是個孩子
習慣了你四處跑的性格老找不到人
習慣了對自由的你有無窮的牽掛
習慣了你突然出現(xiàn)在我面前說一起出去玩
習慣了你的眼睛里明亮的光
也習慣了你的眼睛中深深的暗
習慣了在你難過的時候給你寫紙條
習慣了發(fā)短信叫你記著吃飯
我們彼此習慣了 所以不離不棄
只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給彼此最深情的祝福,,叫做不離不棄。
三
由想起了曾經(jīng)發(fā)誓不再想的話——我不想長大,。
因為長大就是一種煉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被洗去了純真,,以及許許多多的美好,。
我是多么不想忘記童年的美好,那些往事如同美麗的水晶球,,那是我們所有孩子曾經(jīng)的夢境,,如同愛麗斯夢游仙境??墒?,長大的愛麗斯丟失了鑰匙,她是該難過地蹲下來哭泣還是該繼續(xù)勇敢地往前走,?
可是,,一個人總是要忘記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記住另外一些事情,。
大人們總是會逼著我們這樣做,。
后記
那個雨夜,風箏飄落,,本以為幸福就此落腳,,可是卻是未然,。
我必須在青春的洗禮中,勇敢地站起來,,去堅強地面對,。
端午節(jié)隨筆200字篇十一
小時候的我,眼里的美好似乎只有春節(jié),,春節(jié)時的無憂無慮,,春節(jié)時的走親訪友,春節(jié)時的那一串小鞭炮,。端午對于我而言,,似乎只是一個舶來詞,因為我家壓根兒就不把它當一回事,,每年它匆匆忙忙地來,,悄無聲息地走。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變得懷舊,,也就開始重拾了散落在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就這樣被悄悄地激活了,。重視端午,,在我的記憶中,也就有了這么幾回,。
端午記憶之一:那套黃黃的虎皮衣
兒子的降生,,我們一家人開始忙碌了許多。尤其到了那年的端午節(jié),,那時的我似乎還很不懂事,,也不知道那些個玩意兒,。記得媽媽回了一趟老家,,拿回來許多東西,什么虎皮衣服,,什么虎皮褲子,。母親瞧見我疑惑的眼神,連忙走到我身邊說:“這些衣服就是給小孩子穿的,,這樣那些蛇蟲八腳不會來咬了,。”我半信半疑地看著母親,,一會兒給兒子洗澡,,一會兒給兒子更衣。說也奇怪,,那套虎皮衣褲穿在兒子的身上是那樣合身,,那樣帥氣!那年夏天,,許是虎皮衣褲的庇護,許是我們的心里作用,,兒子平平安安地度過了第一個炎熱的夏天,。從此,端午在我的心中便與黃黃的虎皮衣褲維系在了一起,。
端午記憶之二:那片長長的菖蒲葉
20__年搬了新家,,底樓的那戶人家非常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節(jié)日都和他家的祖宗提前見面,。我記得那年的端午,,他家早早地在大門的門框上方掛上了艾葉和菖蒲。上樓,、下樓時分,,我總是不自覺地瞄上一眼——哦,端午要來了,。也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端午那天上午我趁送兒子笛子班的時間,來到了吉水菜場門口,,巧遇了賣菖蒲的老人,,于是,那根長長的菖蒲就來到了我家,。我央求了老公半天,,才同意給我在門框上方訂一個小小的釘子。像得到獎品的孩子似的,,我滿心歡喜地拿著菖蒲,,小心翼翼地爬上凳子,把它恭恭敬敬地供奉了起來,,心里自然也默默地祈禱:全家老小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端午記憶之三:那個暖暖的下午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在我的老家,,稍微上點年紀的婦女都會包粽子,,我的母親自然也不例外。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nèi)叶既ムl(xiāng)下,。聽說我們回去過端午,前一天晚上,,母親就開始準備粽葉,、糯米和各種食材。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一片葉子,,將這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些糯米,再在中間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把多余的粽葉包過來,,用線把葉子捆好,。一來二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結(jié)實又漂亮,,活像一個個胖娃娃在睡覺。不多時,,那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不用說,那個暖暖的下午也就在我的心中駐足,。
那身“時尚”的虎皮衣褲,,那根長長的菖蒲艾草,那個香甜可口的粽子,,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共同描摹了一個甜甜的端午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