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一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佇,,長時間站立,。危樓,高樓,。黯黯,,心情沮喪,無精打采,。會,,理解。疏狂,,狂放不羈,。
翻譯
久久地倚靠著高樓欄桿,在微風習習中極目遠望,,一縷春愁從天邊黯然升起,。殘陽中蒼茫大地云靄繚繞,有誰能理解我憑欄遠望意思呢,?
想要放縱身心一醉方休,,以酒當歌排潛心中愁苦,怎奈強作歡顏終究索然無味,。那么就讓我無怨無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賞析
《蝶戀花》又作《鳳棲梧》,,是同一詞調不同名稱,。這一詞調經常用來表達“男女相思”主題。
上闋情,、景交融,,寫作者登高望遠,觸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遠而懷遠。下闋抒發(fā)情感,,寫作者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澆愁,,而結果相思未解更覺無趣,于是索性任自己思緒飛揚,,發(fā)出為了思念中情人甘愿消瘦憔悴感慨,。
“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弊髡呔镁玫卣玖⒃诟邩侵?,輕輕吹拂著他面頰春風勾起了他對遠方情人相思之情,于是在目力所及天際,,一股愁緒黯然升起并迅速蔓延開來,。讓愁緒生于天際,是為了讓這愁緒由遠而近,、由小而大,,這樣既使人感受到作者相思是那樣博大、那樣久長,,也給無形相思賦予了一種如云似霧形象,,使人們仿佛看到了愁緒翻涌、思念流動,。另外,,魂牽夢繞情人遠在他鄉(xiāng),人們不由得會產生這樣聯想——那生于天際愁緒或許就是她“放飛”,!雖然天各一方,,無法相見,但思念愁緒將兩人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這樣意境,,這樣表現手法,巧妙,、渾厚而又浪漫天成,。
“草色煙光殘照里”,既是作者眼前實景,,也是他內心愁苦寫照,。草色青青、暮靄氤氳,,黃昏落日將一抹斜陽潑灑在蒼茫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樣空曠寂寥。然而,,更加寂寥是內心,,思念已經使他內心如眼前大地般荒蕪。一個“殘”字,,道出了作者無奈和凄涼,。是,除了思念,他還能做什么呢,?他只能默默“無言”,,獨倚高樓,極目遠方,,遙寄相思,。此時無聲勝有聲,這里“無言”,,勝過萬語千言,包含萬千思緒,,囊括萬千風情,。可是,,有誰能理解這種無言憑闌念遠相思之意呢,?遠方情人,你能理解嗎,?很少有人沒有嘗過相思之苦,,然而苦到讓人無法“會”意、不能理解,,當是苦到了極致,。
下闋,作者似乎豁然開朗,,想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場,,“對酒當歌”,強作歡顏,,借此放縱身心,,把苦澀愁緒拋到九霄云外。然而,,思念是根植于心,,用酒來麻醉自己和強迫自己開心,簡直就是自欺欺人,,到頭來不僅沒有排遣愁苦,,反而使自己越發(fā)地感到無聊、無趣,、無味,。不過作者并不是以此來說明“借酒澆愁愁更愁”這一盡人皆知道理,而是進一步反襯自己對遠方情人感情是多么真摯和強烈,,更重要是,,為下一句起到轉承作用。
結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是全詞之睛,、通篇之警策,。既然“對酒當歌”也無法排遣心中愁苦,那么就索性任由自己愁緒漫天飛舞,,讓相思來得更猛烈些吧,!相思是一種折磨,但這種折磨苦中含蜜,,為了心愛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老去也在所不惜,!一個“終”字,,使得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至死靡他才子詞人形象躍然紙上,。對“消得”解釋稍有爭議,,胡云翼先生《宋詞選》里注釋為“值得”,可謂深得其解,。這兩句把天下有情人彼此思念真摯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蕩氣回腸,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名句,。
《古詩十九首》里有“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詩句,以上結穴或許是從這兩句演化而來,,但古詩顯然表現得較為含蓄,、平和,與之相比,,柳永表達更直白,,感情更濃烈,態(tài)度更決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此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蓖鯂S借用柳永這兩句詞來說明成大事業(yè)、做大學問人所必須具備忘我,、堅韌,、鍥而不舍精神,雖然和詞原意不合,,但足見他對這兩句詞非常欣賞。
柳永簡介
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內排行第七,,俗稱柳七,當時他和兄長三復,、三接被世人譽為“柳氏三絕”,。
柳永在宋詞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如果說李煜是宋詞婉約派開門人,,那么柳永就是將婉約風格推向了鼎盛,。在形式上,他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短令發(fā)展成為能夠容納更多內容長調慢詞,;在內容上,,他擺脫了官詞束縛,大膽地描寫市井百姓情調和情緒,;在語言上,,創(chuàng)造性地大量使用民間俚語,使詞通俗化,、口語化,。正因為如此,他詞不僅風格浪漫多情,、委婉凄美,,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當時廣為流傳,,以至于“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三變作新樂府,,天下詠之”,。樂工每譜得新曲,必找他填詞,,而歌妓只要唱了他填詞歌曲,,就會“聲價十倍”。這是宋代任何詞人都無法相比,。
在中國浩如煙海文學大家中,,死后形成節(jié)日祭悼民俗只有兩人,一位是屈原,,另一位就是柳永,。自北宋仁宗到南宋高宗上百年間,為了祭奠這位詞人,,清明節(jié)風行“吊柳七”民俗,,也叫“上風流冢”,。據說仁宗皇帝聽說了這件“奇事”,,不太相信,就派了一名大臣前往柳永葬地樂游原上探看虛實,,結果大臣回來后,,不僅證實確有其事,還抄錄了一首在民間廣為流傳詩:“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比首诳春螅唤麨樽约郝駴]了人才而臉紅,。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二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花褪殘紅:褪,,脫去,?。好咀鳌白印?。
子:毛本誤作“小”?!帮w”,,《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p>
繞:元本注“一作曉?!?/p>
柳”:即柳絮,。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
多情:這里代指墻外的行人,。無情:這里代指墻內的佳人。
本詞是傷春之作,。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贊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墒菂s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忘情于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于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皻埣t”,,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疤煅摹币痪洌Z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xiāng),,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墻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zhèn)鞒?,原來是名女子在蕩秋千。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是家,,墻外是路;墻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币苍S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傊?,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xiāng)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但依據《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于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三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夢中進入了煙雨迷離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人兒相遇,。夢境里離情消魂無處訴說,,夢醒來更覺惆悵,消魂離情將人誤,。
想要寫一封書信向你訴說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就算寫成也無法寄去,。緩緩彈箏抒發(fā)心中的離情別緒,移遍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消魂:魂魄消滅,。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消魂:一作“佳期”,。
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素:白絹,。古人為書,,多寫于白絹上。
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
終了:縱了,,即使寫成。無憑據: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猶云移盡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術語,。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
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边@首詞開頭三句是說,夢中走向了煙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
這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的特征,,使夢境顯得更優(yōu)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鄙掀髢删涫钦f,,夢境里黯然銷魂何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跋辍倍郑彩乔昂笾丿B,;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層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也不多見,。晏幾道詞喜用這種句法。
上片寫夢中無法找到離人,,下片改變念頭,,想到寫信。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毕缕叭涫钦f,,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寄出,。
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樂來排遣,。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蹦﹥删涫钦f,,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fā)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jié)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fā)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只用“緩弦”,、“移柱”來表達難寫的幽懷,行動的描寫比言辭的表白更為鮮明有力,。
這首詞語言清疏明暢,,寫情從做夢到寄信,到彈箏,,節(jié)節(jié)遞進,,節(jié)節(jié)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更有一股郁積,、盤旋的力量。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四
滿地霜華濃似雪,。人語西風,,瘦馬嘶殘月。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滿地凝結著寒霜,,濃得像覆上一層白雪。人們立在西風中話別,,瘦馬也向著殘月不斷悲鳴,。送別時,《陽關》一曲猶未奏完,,離人就已出發(fā)了,。咿軋的車聲仿佛應和著歌聲,在痛苦地嗚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顏色已換作枯黃,,可是,陌頭上深深的車轍依舊是我來時的模樣,。三句為前人未道之語,。靜安于是年春跟隨羅振玉入京,數月后即奔喪回里,。來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無常,。這虛浮無定的人生,,還有什么可說呢,?在人間最令傷心的事莫過于離別了。
霜華:此指嚴霜,。因其每呈結晶狀,,故云。張祜《旅次上饒溪》詩:“秋竹靜霜華,?!?/p>
陽關:指《陽關三疊》曲。為古代送別的曲調,。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來譜入樂府,,即以詩中“渭城”或“陽關”名曲,。
浮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崩锨f學說認為人生世事虛幻無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戀;也有停留,、拖延,、延誤的含義。
詞的第一句作者上來就點明了時間,,大雪飄零,,萬物冰凍,首先在時間上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瘦馬,,殘月,都是一組凄涼的意象,,作者在這里用他們渲染氣氛,。陽關自古就是人們分別的地方,作者在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離別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來說分別的時候,車輪嗚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對分別的傷痛,。
下句作者重點以情馭景,,他開始感嘆時間還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開始回憶起自己以前與人相處的美好時光,想到這里,,作者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發(fā)現自己什么也說不出,只能感慨的說一句:離別,。
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靜安曾奔父喪南歸故里。這期間所寫的詩詞充滿著悲涼的情調,。本詞寫離別時的情景,,殘月出門,西風瘦馬,,詞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憂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虛幻了,。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五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鸚哥,錯報韋郎到,。壓鬢釵梁金鳳小,,低頭只是閑煩惱。
花發(fā)江南年正少,,紅袖高樓,,爭抵還鄉(xiāng)好?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愿化車前草,。
深院寂靜,室內也是悄然無聲,。愛人遠行,,少人來往,烏云般的頭發(fā)上插著精美的頭釵,,一位紅顏女子獨自幽居,。女子忽然聽見自己的鸚鵡在呱呱人語。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鸚鵡突然開口說話令人驚喜,,她急忙開門,,誤以為鸚鵡告訴她是她的情郎來了,結果大失所望,。她在內心埋怨鸚鵡,,嫌它錯報郎歸,,讓她空自整妝等候,無端地引起她的無限煩惱,。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喚情郎早日歸來。
她的這位“韋郎”正是青春年少,,遠行他方,,本已經令人不安,何況又是去風景如畫的江南,。那里歌樓妓館很多,,到處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擔心情郎久居他鄉(xiāng),,難免拈花惹草,。盡管那里到處充滿了誘惑,但她還是很自信家鄉(xiāng)的舊人更好,。因此,,她溫情相勸,希望對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規(guī)勸無用,,情郎難免還要遠行,為了能夠阻攔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夠留住他,遮擋住情郎前去的腳步,,即使自己被碾壓也在所不辭,。
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靜,;悄悄,,悄然無聲。
鸚哥:即鸚鵡,。
韋郎:古代女子對男子的愛稱,,這里借指情郎。
釵:頭釵,。
金鳳:古代婦女的頭飾,。
閑:嫌棄。
紅袖:代指美貌女子,。
爭抵:怎么比得上,。
遮斷:猶言遮擋,攔住。
車前草:草名,,又名當道,。
譚獻同治六年(1867)考中舉人。二十五六歲后,,他潛心經學,,傾向今文學派,重微言大義,。他曾經為福建學使徐樹藩的幕僚,,晚年去官歸隱,銳意著述,。譚獻晚年受張之洞的邀請,,主講經心書院。他的駢文,,規(guī)仿六朝,,高出時人;詩亦“優(yōu)柔善人,,側然動人”,;詞與詞論的成就最為突出。
這是思婦之詞,,上半沉思語,,殊覺哀而不傷,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潛通,,頓挫沈郁,,可以泣鬼神。
通過女子所居環(huán)境氛圍的描寫,,烘托出女子內心深處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歐陽修那闋《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兩首詞在某些地方格調頗相似,,情感相通,。二、三兩句更是妙趣橫生,,刻畫閨中少女的情態(tài)栩栩如生,,與敦煌詞《鵲踏枝》中“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春日遲遲,,鸚哥報道他來到的叫聲,,使她空喜歡一場,,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難以平息的感情波瀾,?!皦呼W”二句,是女主人公“閑煩惱”的特寫鏡頭,。鸚鵡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結果,。女主人公思念所愛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復調教于鸚鵡,以此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當然也希望鸚鵡能及時地報告他的歸來,。不想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煩惱。前后強烈對比,,寓意深刻,。
“低頭只是閑煩惱”則寫女子心態(tài)之沉重煩悶,這種精神上的煩惱不是金玉滿堂的物質生活所能消解,、抵償的,。“只是”兩字下得很妙,,將女子無法排遣的傷離怨別之思以直陳的方式表出,,具有強調的作用?!伴e煩惱”也可見女子的相思之苦觸處即是,,同時為過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筆。
下闋從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著筆,詞的內容也由上闋深閨人的相思煩惱變而為下片感于江南春而產生的盼歸的惆悵,。
江南的春天群芳爭艷,,青山滴翠,自己與情郎都正是青春年華,,縱然高樓紅袖迷人,,也抵不上回鄉(xiāng)與鐘愛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設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況。而她最擔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會不會對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艱辛,。她設想他在“紅袖高樓”行樂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愿化車前草”的心聲,。主人公明知無力阻止愛人出行,但也甘愿為此犧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誠摯溫厚之中深深地蘊含著堅貞不渝的品質。
主人公幻想愛人所禁受的艱辛,,好象在同愛人一起禁受,,因而身體消瘦,精神困頓,。黃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時候,,因而主人公幾乎害怕黃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滿相處時的情景,,那時候主人公與愛人還開著離別的玩笑,;不料這玩笑竟驟成事實,這更使主人公更加難過,。盡管這樣,末兩句說寧愿化身為車前草,,擋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轉意,早日歸來,。借用“車前草”的字面意義作文章,,雖非首創(chuàng),以之結尾表白癡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襯托主人公癡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詞委婉細膩,清新雅麗,,昭示了一種為美好理想而始終不渝甚至甘愿獻身的品格,。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六
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杳
一別家山音信杳,百種相思,,腸斷何時了,。燕子不來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兒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當初,莫要相逢好,。好夢欲成還又覺,,綠窗但覺鶯啼曉。
這首詞是《水滸傳》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計出樂和》中,,浪子燕青在李師師處為宋徽宗皇帝所唱的一詞作。
這首詞的上片五句,,描述的是一位遠離家鄉(xiāng),,天涯飄泊、淪落風塵的女子,。她自從離開家以后,,便從此與家里的親戚友人斷了聯系,這種種的相思涌上心頭令人傷心腸斷,。因為春天逝去而傷感,,看見花而凋謝不禁落淚。又過了一個春天,,她越發(fā)的顯得憔悴瘦損了,。
詞下片五句,同樣也是描述了一位女子,。她所遇到的又是一個負心的郎君,,輕易地就將她拋棄,給她留下的是無窮,、無盡的悔恨,,后悔當初不該與他相識相愛?!昂脡粲蛇€又覺,,綠窗但覺鶯啼曉”,,結句曲折含蓄,余韻悠長,。
自從離別家鄉(xiāng)音信無蹤,,千百種相思,令人斷腸傷情,。燕子不飛來花又凋零,,一春瘦得衣帶寬松。
負心的郎君何日回程,,回想起當初,,不如不相逢。剛要做成好夢又被驚醒,,紗窗外傳來鶯啼聲聲,。
蝶戀花:《水滸傳》:“燕青頓開喉咽,手拿象板,,唱漁家傲一曲,。”但根據該詞的音律,,其詞牌應為蝶戀花,,書中所標詞牌有誤。
薄幸:薄情,、負心,。杜牧《遣懷》詩:“十年—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p>
覺:睡醒。
綠窗:綠紗窗,。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七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xù)連珠弄,。
漱玉詞: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詞集。
花漏:鏤花的銅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戶的縫隙。
桐花鳳:鳥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連珠弄:古曲名,。
這是《衍波詞》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詞人被稱做“王桐花”。細繹詞意,,此詞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與其早歲《秋柳》詩一樣,,表現出對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詞為和李清照《蝶戀花》詞。李作如下:“暖雨和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痹偃吨平K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滴鯐r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chuàng)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八
: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這里的清澈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眼見著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墻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著秋千,,她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圍墻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慢慢的,墻里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蝶戀花·春景”,,元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按壕啊保哼@是一首寫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寫傷春:觸目紅花紛謝,柳綿日少,,青杏初結,,普天芳草,充滿了繁華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寫傷情:借“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意象,寓有對朝廷一片癡心卻被貶官遠謫的惆悵,,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仕途坎坷,、飄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詞作于何時已不可考,。曹樹銘《蘇東坡詞》以為作于蘇軾密州時期:“細玩此詞上片之意境,,與本集《滿江紅》(東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詞下片之意 境,,復與本集《蝶戀花》(簾外東風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詞,具作于熙寧九年丙辰密州任內,。宋人筆記載此本事,,均是蘇軾貶官惠州事,如《冷齋夜話》云:‘東坡《蝶戀花》詞云:‘花褪殘紅青杏小……’東坡渡海(案,,此處有誤,。朝云死于惠州,,東坡渡海時已不在人世?!,!瘧獮椤畮X’之訛)惟朝云王氏隨行,日誦‘枝上柳棉’二句,,為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東坡作《西江月》悼之,。’(《叢書集成》本《冷齋夜話》無此條,,見《歷代詩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詞談》亦云:‘子瞻在惠州,,與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炝T,。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ㄒ姟冬構钟洝肪碇小ⅰ肚嗄嗌徎ㄓ洝肪硪幌?、《詞林紀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記載,,則此詞當作于貶官惠州期間。又詞中‘天涯何處無芳草’之‘天涯’,,是蘇軾貶官嶺南時詩文中慣用詞語,。另如紹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詩云:‘只知吳楚為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B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韻惠循二守相會》詩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萬里心?!时驹~中之‘天涯’,,亦非泛言,當指地處偏遠的惠州,?;谏显V分析,姑將此詞編于紹圣二年春,,以俟詳考,。”“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白印保菊`作“小”,?!帮w”,《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繞”,,元本注“一作曉,。”“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薄昂翁師o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峨x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墻里秋千”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墻里佳人之笑,,本出于無心情,,而墻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薄皡s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贊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墒菂s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忘情于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于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皻埣t”,,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轉向不遠處更加開闊的地方,。只見燕子掠著水面低飛,綠水環(huán)繞著人家的墻院,。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春意未盡的鄉(xiāng)村圖景。飛動的燕子為畫面增添了動態(tài)之美,;“綠水人家”則帶來了生活的氣息,,并為后文“墻里佳人”的出現作好了鋪墊?!熬G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疤煅摹币痪?,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xiāng),,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p>
墻里有人蕩秋千,,墻外有條小道。墻外小道上走著行人,,墻里飄來佳人清脆的歡笑,。
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與讀者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是家,,墻外是路,;墻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我們已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傊讶说男β暆u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
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xiāng)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
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讀者去回味,去想象,。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九
晏幾道
笑艷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紅臉青腰:寫荷的紅花綠莖,。
自許:自我期許。
這是一首描寫秋蓮的詞,??赡茉⒑撤N寄托,比如說懷念那位名叫“蓮”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沒什么寓意,,只是描寫秋天的蓮花。我們不能穿鑿附會,,根據“文本”所提供的內容進行分析,,是最妥當的。上片的描寫,,是把蓮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臉以花朵,以腰肢比莖干,,以“照影弄妝”比喻蓮花的迎風臨水,。這樣描寫,既有形,,更有神,,把蓮花寫活了??偟恼f,,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實到具體的詞章上,則有一番切入展開,、承接轉換的手段,,更能體現作者的藝術匠心。頭一句是從紅花和綠葉切入,,“笑艷秋蓮生綠浦”,,“笑”寫花之神情,,“艷”寫花之色澤,“綠浦”則將荷葉鋪滿了池塘,。接著展開描寫,,“紅臉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蓮花疊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紅花是她的臉,,青梗是她的腰,美艷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現出來,?;ㄅc人的結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類的聯想,,故而說“舊識凌波女”,把這種聯想的范圍沿著“舊識”所指示的時間軌道更進一步地拓展開來,。寫到“弄妝嬌欲語”,,已是神情畢見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筆鋒陡然一轉,,落到了“西風豈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風”二字與首句的“秋蓮”相呼應,,亦屬點題,,而繁華無主則是感嘆秋蓮之終將凋謝。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十
蝶戀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清代: 周濟
柳絮年年三月暮,,斷送鶯花,,十里湖邊路。萬轉千回無落處,,隨儂只恁低低去,。
滿眼頹垣欹病樹,縱有余英,,不值風姨妒,。煙里黃沙遮不住,河流日夜東南注,。
恁:如此。
欹:斜,,傾倒,。
風姨:風神,泛指風,。
此詞寫暮春景色,,抒惜春情懷,。暮春三月,柳絮紛飛,,萬轉千回,,落向何處?眼前春老花殘,,頹垣病樹,,時光如流水,“日夜東南注”,。全詞構思精巧,,含蘊頗深。語言美,,意境亦美,。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十一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天際升起,。碧綠草色,,飄忽繚繞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xiāng)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寫登樓佇望情景。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著相思離愁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上片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tài),,筆意婉約,。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寫詞人情深志堅,。“擬把”,、“強樂”三句辭意頓折,,寫詞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后揭明詞人對待“春愁”果決態(tài)度:“終不悔”?!盀橐痢?,方始畫龍點晴地道破春愁難遣,為春愁憔悴無悔隱秘: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著市民式激情,真是蕩氣回腸,。全詞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形象,,描寫心理充分細膩,尤其是詞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精神境界,被王國維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皝幸形秋L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皝幸小?,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按撼睢?,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fā),。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慨嘆,?!盁o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敖K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堅毅性格與執(zhí)著態(tài)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xiāng)》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十二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我佇立在高樓上,,細細春風迎面吹來,,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彌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蒙蒙,,誰能理解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
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⑴佇(zhù)倚危樓: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佇,,久立,。危樓,高樓,。
⑵望極:極目遠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喪憂愁。生天際: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⑷煙光: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
⑸會:理解。闌:同“欄”,。
⑹擬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羈。
⑺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當:與"對"意同。
⑻強(qiǎng)樂:勉強歡笑,。強,,勉強。
⑼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⑽消得:值得,。
蝶戀花背景:無
“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帮L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按撼睢保贮c明了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么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連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安萆珶煿狻睂懘禾炀吧珮O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無言誰會憑欄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俺睢?,自然是痛苦的,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fā)他的愁懷,。但結果卻是“強樂還無味”,,他并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的纏綿執(zhí)著,。
至此,,作者才透露這種“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jié)u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盀橐料萌算俱病辈乓徽Z破的: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十三
昨夜秋風來萬里,。
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
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
新書報我添憔悴,。
昨夜的秋風好似從千里之外吹來,。皎潔的月光爬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著被子心中愁苦難以入睡,。哪里還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
我這個旅居外地的游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夢里醒來凄絕傷神,枕上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松,,不為別的什么。只為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屏:屏風,。幃(wéi):床帳,。
衣袂(mèi):衣袖。
衾(qīn):被子,。
玉漏:古代計時器,。長如歲:度夜如年。
羈(jī)舍:寄居之處,。歸計:指回朝廷當官,,一說指回歸故里。
衣帶漸寬:指人因憂愁而消瘦,。
新書:新寫的信,。
此詞寫的是一個“愁”字。
為何而愁,?乍看是秋風冷月觸動了離人的鄉(xiāng)愁,。秋風、明月是容易觸發(fā)鄉(xiāng)愁的,,不過讀完全詞才知道幾乎被詞人瞞過,,原來激發(fā)詞客鄉(xiāng)愁的,并非秋風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 ,。“羈舍留連”,、“夢斷魂銷”,、“衣帶漸寬”,都是寫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敝小伴L如歲”三字又生動地表現出詞人對與妻子相見的期盼,怨時間過得太慢,。
“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边@里用“相思淚”來抒寫思妻之情,。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贝司溆葹槭銓懥肆b旅思妻的感傷情懷,,為相思而憔悴消瘦?!靶聲鴪笪姨磴俱病?,妻子近日來信,說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說月能“冷透人衣袂”,,說“玉漏長如歲”,是無理的,,但卻合情,。另有龍注引簡文帝詩,僅出“衣帶寬”意,,沒有聯系兩句詞的上下文意箋釋,。按此處詞意當從柳永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中脫化而出,,況且,,“衣帶漸寬”、“憔悴”等字面也有關連,。
月冷,、夜長,用今天美學術語來解釋,,是一種移情作用,。文學大家其風格是多樣化的。蘇軾寫豪放詞,,亦間寫婉約詞,,此詞風格即屬于后者。
蝶戀花原詩 蝶戀花 全詩篇十四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眼前的美好風光是留不住的,,在一片溫暖和芳香里,,他叉上馬去遠行。想要請柳絲拂動起來遮擋他前進的路,,但楊柳樹不是相思樹,,怎會懂得我的傷心。
為我們的天涯相隔而倍感痛苦惆悵,,這東風為什么留不住這繁華舊夢,。身邊還留有當年他所寫的信,但他的馬已經走遠,,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①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②和暖和香:伴著溫暖,,帶著芳香,。
③雕鞍:馬鞍的美稱。
④倩:請,。
煙絲:煙霧籠罩的楊柳,。
⑤相思樹:據晉干寶《搜神記》記載,戰(zhàn)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何氏,。康王得知后,,想要霸占其妻,。韓憑不允,康王于是將他囚禁起來,。韓憑氣憤自殺。他的妻子何氏暗暗地擁著他的衣物,,與康王一起登臺,。何氏到了臺上,縱身跳下,,康王的侍從想要拉住她,,卻為時已晚。何氏墜死,,留下一封遺書,,愿以尸骨賜憑合葬。康王看后大怒,,讓人將何氏的墳冢與韓憑的墳冢相望而建,。晝夜之間,兩冢之端生出大梓木,,旬日便“呈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樹上又有一對鴛鴦棲息,晨夕不去,,交頸悲鳴,,嗚聲動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后人以此故事用于男女相愛,生死不渝之情,。
⑥玉顏:指亡妻美麗的容貌,。
閑阻,阻隔,,此處引申為將來無法相見,。
⑦斷帶,斷掉的衣帶,,此處借用李商隱《柳枝詞序》中的典故:商隱族弟李讓山偶遇洛中里女子柳枝,,誦商隱《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讓山謂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κ謹嚅L帶,,結讓山為贈叔,乞詩,?!?/p>
乞句:請求(對方)寫的詩句。
⑧斑騅:身上長著花斑紋的馬,。
一系:將馬拴在樹下,。
此詞寫的是兩戀人依依別離的場景,寫出了情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及內心的傷感,、惆悵,。
上片寫外出游玩之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從“和暖和香”,、“煙絲”、“垂楊”,、“東風”這些意象可知,,此時正是春意盎然之時。納蘭并沒有把和伊人離別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從而顯現出在這春光大好時離別的難堪之情,以及自己內心的悲苦,?!把鄣罪L光留不住”套用辛棄疾的“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櫓”,,而一個“又”字,,則表明分別已經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個時候,,“眼底風光”并不是指風暖花香、楊柳依依,,而是指即將遠行的征人,。面對騎馬離去的征人,女主角無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被煙霧籠罩的楊柳上,,請它們遮住征路,以便將征人留住,,但垂柳并不是相思樹,,它是無情的,自然也不會滿足女主角的愿望,。
下片轉換角度,,寫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寫征人的傷別之情,。伊人舍不得征人,,征人更不愿離開伊人,但是圣命難違,,征人只能離家遠行,,以至“玉顏成閑阻”,。此時,,征人的心中備感痛苦惆悵,于是開始埋怨東風為什么留不住繁華舊夢,其隱喻的意思就是:為什么幸福不能永駐呢,?東風“不作繁華主”正是納蘭無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轉換了角度,寫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當年她求征人寫的詩句,,可如今征人遠行,與自己相隔萬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騎現在系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