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一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又來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騎馬默默垂鞭徐行,心緒沉沉惝恍迷離,,在無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無邊已了無生趣。大雁遠去關塞遙遠,;
天涯羈旅之苦卻也無妨,,只可恨那西風,吹散吹滅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夢,?明天,,行程還在延續(xù),乍寒的新雨打濕衣衫 ,,更覺凄冷孤單,。
一如納蘭性德大多數(shù)作品,情深意長,,迷惘感傷——但這還不足以使這首詞成為同類作品中的佳構,。細細咂摸,這首詞里最讓人心動,、也最讓人難忘的特質,,是那穿越時空的的思念。在古詩里,,所有的思念,,其實都與時空的隔絕有關。地域遼遠,,路途坎坷,,加上交通不便,遙遠的想念便更讓思客刻骨銘心,;而人生無常,,盛時難再,,加上紅顏易老,,時間的無情便更使離人驚心動魄。時空的阻隔也就催生出許多衰感頑艷,、絕望痛切的相思,。先看首句,“又到綠楊曾折處”,,詩人不直陳痛楚,,而將其深隱于“綠楊”依依之中,這種隱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層,。更重要的是,,一個“又”一個“曾”,,完成了時空上的移位與重疊。故地重游,,綠楊依舊,,一如當初折柳相望、依依不舍之時(因“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時有折柳相送的習俗)——誰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獨漫游。昨天——今天,,兩個既同又異,,亦幻亦真的片斷,彼此交疊,,詩句便多了一層深婉迷離的意趣,。這種不經(jīng)意(這種不經(jīng)意的寫法必定經(jīng)過詩人精妙的提煉才不露斧痕)營造的時空上的錯亂,近乎幻覺,,也接近了思念的極致,。試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么令人如此恍惚,、迷惘,?承接首句,“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鋪而下,其實布局精巧,?!安徽Z”承接首句的惝恍迷離的狀態(tài),而“垂鞭”已將詩人的思緒引回到現(xiàn)實之中,?!按贡蕖币庵冈娙诵木w沉重,縱馬緩行,。馬足所及,,又輕輕勾連“踏遍”一句。從時間上看,,這兩句完成了從“昨”到“今”的交接,,回憶轉瞬即逝,只剩下冰冷的現(xiàn)實,、意念成灰的自己,;而從空間上看,這兩句將思緒由“折柳處”引向了“衰草連天”更為廣褒的空間,。于是詩人在現(xiàn)實中痛感自己的孤單無依,,也不得不面對無邊無際的“清秋”“衰草”,,無力地抵擋著秋意凄涼的侵蝕。意猶未盡,,“雁聲”又將秋意帶到“蕭關”(在古代為西北的一處要塞)更遙遠的地域,;一個“遠”字,令愁情綿延不盡,。下片的“天涯”收結了上文,,也極言“行役”之遙遠之漫長。分明苦不堪言,,偏偏還說“不恨”,,翻出新意,更為后文“只恨西風”伏筆——原來還有可恨之事甚于“天涯行役”之苦,。 “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出語新巧,、奇警,,含意蘊藉、深長,?!按祲簟敝f不是首創(chuàng),較早見于南朝民歌《西洲曲》:“南風吹我意,,吹夢到西洲”,。但兩者各盡其妙,并不雷同,。風吹夢,,本來給人以無限迷朦、無盡悵惘的意味,,由典故中的熏暖的“南風”變?yōu)榭珊薜摹拔黠L”,,卻陡增了幾分凌厲、殘酷的意味,。如果說南風是傳遞愛情的浪漫信使,,為何西風卻要一下子將美夢吹散吹滅?只因詩人所要抒發(fā)是天涯羈旅,、人各一方的怨恨,,而不是《西洲曲》中少年春心萌動,、欲訴相思的閑愁,。把夢吹成了“今古”應屬詩人首創(chuàng),妙就妙在:它在前面對空間極力拓寬的基礎上,,進而完成了對時間的無限延伸——于是,,詩歌的時空結構便變得更加遼闊,、蒼茫了。試想一下,,詩人踟躕于無邊秋色之中,,正夢沉沉地懷想曾有的美好時光,忽然一陣無情的西風將一切剪碎,、摧毀,,記憶中的那個人、那些事隨風而逝,,頓時變遙不可及,;與佇立于西風中的孤單凄然的自己,更是隔著無盡歲月的重重阻隔——就像一個在今日,、一個在古代,,隔著無可逾越的鴻溝。這種無望的相思,,讓人想不起,,又放不下,記不清,,又忘不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痛楚啊,!相比之下,,詩人才說天涯行役的苦又算什么呢?再一細想,,改變我們記憶與人生的,,難道只是西風嗎?詩人用的是移情手法而已,。人世間,,多少海枯石爛,,變成了一回眸的滄海桑田,;多少刻骨銘心,變成了一轉身的珍重再見——誰又找出真正的主犯,?而“西風”只是恰好具有無情,、殘酷的特征,便成了詩人發(fā)泄怨恨的對象,。最后以“明日客程”收結,,“明日”,意味著時間在綿延,,“客程”,,意味著空間還在擴大,,“新寒”更使詩人驚覺時間流逝與生命匆促。一片“雨”色里,,全詩籠罩在朦朧凄冷的情調之中,。總而言之,,在這首短小的詞里,,詩人著意拓展了詩歌的時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無時不懷想,無處不相思,,寫出了思念之極致,。這份穿越時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長”,。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二
窗外綠陰添幾許,。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老盡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
坐看畫梁雙燕乳,。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
當日的雛鶯已經(jīng)長成,它悄悄地飛來,,銜了顆櫻桃又飛去了,。看那窗外的綠樹,,又添了多少濃陰,,只剩下紅艷艷的櫻桃,似乎要把殘春留住,。
獨自坐著,,靜看那畫梁上雙燕在乳雛。燕語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華遲暮,。我自個兒在想念著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唉,,人間總被相思所誤。
朱櫻:深紅色的櫻桃,。古代視為珍果,。左思《蜀都賦》:“朱櫻春熟?!?/p>
鶯雛:幼鶯,。
畫梁:雕花繪畫的梁柱。雙燕乳,,雙燕在哺育幼燕,。
遲暮:比喻衰老。
渠不與:謂心中人不能與共晨夕,。
渠:俗稱他人曰渠,。
思量:相思。
這首《蝶戀花》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全詞抒寫傷春怨別之情,,寄寓對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濃烈,,而細加吟繹,,仍可見它與傳統(tǒng)的傷春怨別詞有所不同。
詞的上片側重描寫傷春情緒,。
“窗外綠陰添幾許”起拍設問,。一開始便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住。因為綠陰增添,,意味著春色衰減,;經(jīng)此一問不能不跟著察看窗外景象的變化。
“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接著回答設問。如此一問一答,,即勾畫出一幅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象圖,。原來詞人關心的不是綠陰添加了多少而是還有幾許春意。這時剩下的只有櫻桃,,抓住春天的裙角,,不肯放春歸去。詞人無一字提及惜春,,但惜春之意已現(xiàn),。
“老盡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倍Y拍又在這圖中添上一筆,,謂春天已是如此凋殘,黃鶯兒還要將此唯一為春天留下標志的櫻桃銜走,,表現(xiàn)出其對于春天的憐惜情狀,。以上所寫,雖為一般自然物象,,看似與社會人生無關,,而自然物象的變化,卻處處牽動人心,。
下片由傷春轉入怨別,,專講社會人生。
“坐看畫梁雙燕乳,。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點出了上片之景全是詞人在室內所見,,窗外已無春意,。詞人將目光移及畫梁雙燕,希望能獲取一些安慰,,卻見畫梁間小燕子,,呢喃細語,像是為人們失去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而小燕子之成雙成對,,相親相愛,同樣也引起了主人公的怨別情緒,。眼中所見乃心中所想,,這一句反襯出詞人的孤寂和凄涼。因為此時的主人公正是獨自一人“坐看畫梁雙燕”,。這是由眼前物景所觸動的無端煩惱,。此時此刻,主人公多么希望能夠像畫梁雙燕那樣,,與自己所思的人在一起,。
“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边@是詞人的感嘆。由此將詞人帶回現(xiàn)實中來,,先前所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鶯鶯燕燕飛來飛去,歡欣鼓舞,是因為他們從不“思量”的緣故,,世間之人之所以有遲暮之感,,有許許多多的煩惱,是被“思量”所誤呀,!這里,,主人公埋怨自己的“思量”不為對方所理解。在現(xiàn)實面前,,經(jīng)過再三“思量”,,終于有所覺悟,,認識到:“思量”是人生痛苦的根源,。這就是全詞所寫惜春怨別情狀所要說明的道理。所謂“思量”,,可以解作相思,,但不僅僅局限于此,還包括對于自然界的變化以及社會人生變化的一種“憂患意識”,。當然,,詞作所寫傷春怨別情緒,都是“思量”的具體內容,。
如果從字面上看,,這首詞所寫傷春怨別情緒,似乎人皆有之,,不見得有何特別之處,,但是,如果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觀及其對于世界的看法,,就可發(fā)現(xiàn)這首詞所寫的情緒,,內容很不一般。王國維對于人生懷有“極深之悲觀主義”,,他認為人生縛于生活之欲,,只是痛苦而已。所謂傷春怨別情緒,,實際上也是生活之欲的體現(xiàn),。他主張文字及美術,應當遺棄一切“關系”與“限制”才能得到解脫,。因此,,這首詞對于“思量”的看法。當與這種在生活之欲中求解脫的思想有關,。這就是說他已經(jīng)認識到,,對于自然物象變化的傷感情緒,對于悲歡離合的怨恨情緒,一切“思量”都將帶來痛苦,,但是這種痛苦又是很難解脫的,。他把這一人生體驗,即人生哲理,,寫到詞中來,,指出“人間總被思量誤”,這卻是前人所未曾道及的,。
此詞為詞人于1907年春作于海寧,。當時詞人剛剛入京,歷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局編譯,、名詞館協(xié)修。詞人懷著哀怨無奈的情緒寫下了這首詞,,這其中也包含了個人的心曲和時代的苦悶,。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三
獨向滄浪亭外路,六曲闌干,,曲曲垂楊樹,。展盡鵝黃千萬縷,月中并作濛濛霧,。
一片流云無覓處,,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閉置小窗真自誤,,人間夜色還如許。
獨自游覽滄浪亭外的景色,,彎曲的欄桿旁,,種滿了垂楊樹。它們展開萬縷枝條,,鵝黃的顏色在月色下像是濛濛的霧氣,。
天上的云彩找不到了,云彩里的疏星,,卻沒有和云彩一起移動,。我平時閉門苦讀,真是辜負了這里的夜色啊,。
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稑氛录贰稄堊右霸~》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滄浪亭:蘇州城南之名勝,。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詩人蘇舜欽流寓吳中,購得園址,,傍水構亭名“滄浪”,,作《滄浪亭記》,自號“滄浪翁”,。
六曲闌干:指彎曲迂回的欄桿,。闌干,即欄桿,。
鵝黃:此處以顏色代指初春的楊柳,。
不共:不和,、不與,。
閉置小窗:即指代閉門讀書。閉置,,有禁閉的意思,,這里是指自我禁閉。
自誤:指自己耽于閉門讀書,,辜負了窗外美好的夜色,。
如許:像這樣,指如此美好,。
《蝶戀花·獨向滄浪亭外路》載于《苕華詞》,,是王國維的早期作品,當作于清德宗三十一年(1905年)春王國維任蘇州師范學堂教習之時,。當時作者自海寧返回蘇州,,在滄浪亭外獨步時即興寫下此詞。
此詞上片寫作者在滄浪亭外散步時所見夜景,。蘇州師范學堂與滄浪亭一路相隔,。滄浪亭秀美的景色是作者早已熟知的,在月色中詩人禁不住又漫步來到這園林勝地,?!蔼毾驕胬送ね饴贰薄獩]有結伴出游的喧嘩,沒有行色匆匆的煩惱,,所謂“無我之境人唯于靜中得之”,,要的就是那份能夠“以物觀物”的從容與安靜,。這時詞人的心態(tài)是安詳平和的,這種心態(tài)最適宜發(fā)現(xiàn)美,?!蔼殹弊謱懗隽俗髡邔胬送び芍缘南矏酆妥约号c眾不同的月夜賞景的審美。王國維在蘇州師范教習期間,,講授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等課程,,并不為時人所重,。這個“獨”字就是詩人當時心境的寫照?!皽胬送ぁ比 皽胬酥遒?,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這高雅的情趣正是和詩人的內心世界是相通的?!傲@干,,曲曲垂楊樹”的柔美就不同于《青玉案》中“西風林下,夕陽水際”的凄美,;“鵝黃”的嬌艷也不同于夕陽的慘淡,。當然“六曲闌干,曲曲垂楊樹”和“展盡鵝黃千萬縷”是從馮延巳《蝶戀花》的“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化來,但接下來的一句“月中并作濛濛霧”就有了一個從薄暮到月出的時間推移,。作者是傍晚來此散步的,,所以看到“展盡鵝黃千萬縷”的柳絲;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夜色已至,,月明星出,,那千萬縷的柳絲就漸漸變成一片濛濛之霧了。這景色就與馮延巳那首詞的景色不同,,而相似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醇美與朦朧,。
詞的下片是寫詞人在滄浪亭外獨步時所見到的天上夜景。月光下,,滄浪亭曲折的回廊石欄包裹在層層楊柳之中,。那千萬枝條正展現(xiàn)出鵝黃嫩綠來,在微微月光的籠罩下,,形成一片朦朧的霧氣,?!耙黄髟茻o覓處,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夜色深沉,,天上曾有的一片流云已飄逝不見,,只有掩映在薄云中的稀稀疏疏的星點,不曾隨流云的飄逝而離去,,反而顯得更加明亮了,。夜空寧靜而澄澈。這里邊也有一個時間的推移:剛才有一片浮云遮住了幾顆星星,,現(xiàn)在再一抬頭,,忽然發(fā)現(xiàn)那片浮云已消散得無影無蹤,而剛才不見了的那幾顆星星又在原來的'位置閃耀,。這景色引人品味,,但它與詩的“比興”是不同的。詩的比興用意一般比較明顯,,意思雖各有不同,,但表達得都很明確。詞的“境界”則不像詩的“比興”那么明確,,它僅僅停留在給讀者一種觸發(fā)而不能落實的狀態(tài),。而其美感也正存在于這種引發(fā)讀者豐富聯(lián)想的言外意蘊之中,。王國維這幾句詞就是如此:讀者可以從“流云”領略到某種無常的變幻,,也可以從“疏星”聯(lián)想到某種高遠的、不變的東西,,還可以從美學想到哲學甚至想到道德倫理,。這是一幅十分美麗的月下柔柳圖,作者此刻的心情也如夜空般“表里俱澄澈”,。作者在感嘆“人間夜色還如許”的同時,,也不由得要責怪自己“閉置小窗”耽擱了多時的良辰美景了?!伴]置小窗”可以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自己過去關起門來讀書,,沒有發(fā)現(xiàn)外邊有這么好的景物可以欣賞;另一層是自己過去鉆進人生問題的牛角尖里自尋苦惱,,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可以陶醉于其中的自然之美的解脫,。就像眼前這樣的景色,當人擺脫了世俗的煩惱和人生問題的考慮,,全身心地投入審美的愉悅,,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世界的夜色也是如此美麗的,。
全詞上下兩片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寫出了夜色的可愛與美麗,,其中也蘊涵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詞中集中選擇了兩個鏡頭,一是月下柳林,,一是天上云星,,景物不多,卻立體地寫出了春夜的美妙可人,,藝術上十分成功,。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四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環(huán)一樣的滿月,,其它時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么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
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而不懂憂愁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我在秋日,,面對你的墳塋,高歌一曲,,然而愁緒絲毫沒有削減,。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雙飛雙宿的蝴蝶那樣在草為里嬉戲啊。
一昔句: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鲍i(jué)玉玦,,半環(huán)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這句是說,,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虧缺的,。
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fā)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卿,,“你”的愛稱?!妒勒f新語?惑溺》謂:“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p>
無那:無奈,,無可奈何。
軟踏句:意思是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
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边@里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為句:認取,注視著,。取,,語助詞。此句意思是說,,花為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雙飛雙宿的蝴蝶,。李商隱《偶題二首》:“春為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p>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zhí)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長如塊”,,開篇三句凄美而清靈,,說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中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環(huán)般的圓滿,,其他的夜晚則都如玉玦般殘缺。在這里,,“辛苦最憐天上月”為倒裝句,。中國古典詩詞中常以月的圓缺來象征著人的悲歡離合,作者在這里說月,,實際上是在說人,,說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職宮禁,或者伴駕出巡,,與盧氏聚少離多,,沒有好好陪伴她,說的是盧氏過早的逝去,,給自己留下終生的痛苦,。
“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納蘭想象著那一輪明月仿佛化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夢想真的能夠實現(xiàn),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為妻子夜夜送去溫暖,,從而彌補心中的遺憾。
然而夢想終究難以實現(xiàn),當一切幻想的破滅后,,納蘭的思緒回到了現(xiàn)實,。“無奈鐘情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而不懂憂愁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敘語。此時的納蘭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敘語想到自己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溫馨的快樂時光,,于是,他的思緒又開始飄散起來,。
尾句“唱罷秋墳愁未歇,,春為認取雙棲蝶”是納蘭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癡心: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縱使唱罷了挽歌,,內心的愁情也絲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與你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在燦爛的花為中雙棲雙飛,,永不分離。
全詞上片開篇三句凄美而清靈,,說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敘語想到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溫馨的快樂時光,;后二句是作者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癡心,。這首詞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著輕靈,通過對明月圓缺的觀察,,燕子呢喃的對語,,蝴蝶雙飛的描寫,反映出了對亡妻刻骨銘心的哀念,。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五
儂是江南游冶子,,烏帽青鞋,行樂東風里,。落盡楊花春滿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蘭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雙蛾翠。萬頃湖光歌扇底,,一聲吹下相思淚,。
我是這江南浪蕩才子,穿著閑居的常服,,在這春風中盡情玩樂,。楊花落盡,芳草萋萋,,勾起了我滿腹愁緒,。
(我)醉眼迷蒙中被人扶上了游船,看到暮色斜陽下,,青山相對,,宛如美女之眉黛;船上的人正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載歌載舞,,一派歡樂景象。山色嫵媚,,歌歡舞美,,面對此情此景,我卻不禁潸然淚下,。
儂:古吳語,,指我。
烏帽青鞋:閑居的常服,。
蘭舟:船之美稱,。
雙蛾:雙眉。以上二句以青山喻眉,,二者相映,,益顯其美。
據(jù)《元史列傳》記載,,趙孟頫雖為宋室貴胄,,但生不逢時,在元出仕為官,。雖說其官居一品,,但作為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的他不僅要飽受故國之思,而且遭到官場同僚的排擠,,因此作者想通過描寫江南游子心境的小詞寄托自己的情感,,抒發(fā)內心愁緒。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六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天際升起,。碧綠草色,,飄忽繚繞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xiāng)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表現(xiàn)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寫登樓佇望情景,。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著相思離愁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上片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tài),,筆意婉約。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寫詞人情深志堅,。“擬把”,、“強樂”三句辭意頓折,,寫詞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后揭明詞人對待“春愁”果決態(tài)度:“終不悔”,?!盀橐痢保绞籍孆堻c晴地道破春愁難遣,,為春愁憔悴無悔隱秘: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著市民式激情,,真是蕩氣回腸,。全詞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形象,描寫心理充分細膩,,尤其是詞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精神境界,,被王國維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皝幸小?,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按撼睢?,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fā),。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慨嘆,?!盁o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敖K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xiàn)了主人公堅毅性格與執(zhí)著態(tài)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xiāng)》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七
張先
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zhèn)€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
從外面移來了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后院,。它在初春二月枝干尚短,也著舞動自己纖細的腰肢,。不像那灞陵邊上的柳樹,,因為人們折柳送別而殘絲亂絮地被人拋棄在東西岸邊。
幾片眉毛一樣的小葉因春寒而皺巴巴的,。不要唱《陽關曲》了,,還沒唱它就因為別離而斷腸了。告訴春天休要細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條都展現(xiàn)出與戀人分別的哀怨,。
蝶戀花:詞牌名,,即《鵲踏枝》。此名取自梁·簡文帝《東飛伯勞歌》:“翻階蛺蝶戀花情”,。
綠楊:綠柳,。
宮腰:即楚腰,纖腰,?!俄n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焙笫兰匆猿褐概拥募氀?/p>
青猶短:指楊柳鵝黃初現(xiàn),,而綠尚不足,。
灞(bà)陵:地名,本作‘‘霸陵”,,漢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附近有霸橋,,為古人折柳送別處,。
殘絲:折斷的柳枝。亂絮:散亂的柳絮,。
小眉:喻楊柳初生的嫩葉,。
陽關:即《陽關三疊》,又稱《渭城曲》,,曲調名,。唐、宋時的送別歌曲,。陽關,,古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分付:付托,。
條條:指柳條。
上片寫從外間移來中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后院,,從此它就脫離中橫遭攀折飄零之苦,言下之意頗為自得,。楊柳垂條輕盈裊娜,,詩詞中常與美人纖腰互為比喻。此處“多舞宮腰”就將楊柳擬人化,開篇便宛然有一個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岸辔琛痹圃疲梢娖淠晟行?,不特“二月青猶短”的形容而然,。這”,移柳之事似乎暗示著一個小歌女脫離風塵,,進中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變:“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卞绷曜詽h唐以來均為折柳送別之地,“殘絲亂絮”拋置之多,,不言自明,。這二句暗示歌女脫離為人隨意作踐的境地,有中一個好心的主人扶持,。
下片詞意忽生轉折,。“寒不展”的葉兒,,是皺眉的”子,看得出是情緒低落,。以楊柳嫩葉比美人之眉,,仍是繼續(xù)前面的擬人,連下句依舊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貌,?!澳蛾栮P》”,這一句點出離愁別緒,,因為《陽關》乃是送別曲,,而自然是與上文中的好心人離別中。主人將外出,,故伊人依依難舍,。“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楊柳枝詞》)可見“真?zhèn)€腸先斷”中的“腸”與“眉”均是借喻柳,。末二句則是更清楚地說明中腸斷的緣由,,兼寄詞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中唐人雍陶《題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的名句,,似乎那柳絲也不是柳絲,,條條盡是離人怨苦之具象中。
此詞將人柳合一,,折粘折脫,,暢而不拘,收放隨心,,末句點明題意,,尤貴于深有寄托。將柳葉,、柳枝比作纖腰,、美目、愁腸,,這在詞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于運用,以此造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藝術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則是獨創(chuàng)。詞先寫佳人于坊間飽受折磨,,移入人家后有所改變,,但仍有不美滿者。詞人將此種曠怨之情融入柳寄離情的比興境界中來表現(xiàn),,確是別有一番風味,。
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八十五歲,,納一位叫“綠楊”的歌妓為妾,,稱她為“六娘子”。綠楊進了張府后,,詞人對其寵愛有加,,便冷落了其他妻妾,其他妻妾們一合計,,乘詞人不在家,,將綠楊趕出了張府。眾怒難犯,,詞人只能默認,,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下這首詞。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八
蝶戀花·和漱玉詞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xù)連珠弄。
花漏:鏤花的銅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窗戶的縫隙。
桐花鳳:鳥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連珠弄:古曲名,。
漱玉詞: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詞集,。
花漏:鏤花的銅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戶的縫隙,。
桐花鳳:鳥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連珠弄:古曲名。
這是《衍波詞》中的名作,?!袄伤仆┗ǎ仆┗P”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詞人被稱做“王桐花”。細繹詞意,,此詞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與其早歲《秋柳》詩一樣,,表現(xiàn)出對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詞為和李清照《蝶戀花》詞。李作如下:“暖雨和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痹偃吨?,似終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九
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新的一年來臨,,正當美好年華的整整等人,爭著從椒盤中取出春幡插上兩鬢,,春風吹拂著她們頭上的幡勝,,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歡春天,,而是那種生活早已成為的遙遠回憶,,往日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雖怨恨。
今年春未到時我就開始探詢花期,,但花期短暫,,開晚了讓人等得不耐煩,開早了又讓人擔心它很快凋謝,。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應可定,可是開春之后風風雨雨尚難預料,,誰知這一年的花開能否如人意,?
戊申: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
元日:正月初一,。
椒盤:盛有椒的盤子,。
彩勝:即旛勝。
整整:人名,,是辛棄疾所寵愛的一位吹笛婢,,詞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輕人,。
韶華:青春年華。
借問:詢問(花期),。
花期:花開的日期,。暗指作者時時盼望的南宋朝廷改變偏安政策,決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無憑準:靠不住,。
這首詞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這一天,剛好是立春,。自然界的節(jié)候推移,,觸發(fā)了他滿腔的憂國之情。這一年辛棄疾已四十九歲,,屈指一算,,他渡江歸宋已經(jīng)整整二十七個年頭了。二十七年來,,辛棄疾無時不盼望恢復大業(yè)成功,,可是無情的現(xiàn)實卻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節(jié)的宴席上揮毫寫下這首小詞,,借春天花期沒定準的自然現(xiàn)象,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國事與人生的憂慮,。這也是辛詞善于以比興之體寄托政治感慨的一個特點,。
這首詞的開篇通過節(jié)日里眾人熱鬧而自己索然無味的對比描寫,表達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感傷情懷,?!罢l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說的是當時民間春節(jié)風俗。正當美好年華的整整等人,,爭著從椒盤中取出春幡,,插上兩鬢,春風吹拂著她們頭上的幡勝,,十分好看。
這里通過描寫節(jié)日里不知憂愁為何物的年輕人們的歡樂,,來反襯自己“憂愁風雨”的老年懷抱,。接下來兩句:“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惫P鋒一轉,,說明自己并非不喜歡春天,不熱愛生活,,而是痛感無憂無慮的生活對于自己早已成為“往日”的遙遠回憶,。并且,其不愛春天熱鬧的原因還有更深的意義,。
在過去的歲月里,,作者歲歲苦盼春來花開,可年復一年,,春天雖來了,,“花”的開落卻無憑準,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沒有春天一來就高興的舊態(tài)了,。顯然這里一個“恨”字,已不是簡單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來,,作者從一個“恨”字出發(fā),著重寫了自己對“花期”的擔憂和不信任,。字里行間,,充滿了怨恨之情。這種恨,,是愛極盼極所生之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弊髡呒鼻信瓮簛恚瓮盎ā遍_,,還在隆冬就探詢“花期”,;但花期總是短暫的,開晚了讓人等得不耐煩,,開早了又讓人擔心它很快凋謝,;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從他平時言行讀者不難了解,,可是開春之后風風雨雨尚難預料,誰知這一年的花開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這里寫的雖是自然界的變化,,實際上是在曲折地表達了對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懷疑、又擔憂,,最終還是熱切盼望的矛盾復雜心情,。作者之所以會有如此纏綿反復、堅凝執(zhí)著的心理呢,?就是因為他心中有抗金復國這一項大事業(yè),!所謂“花期”,即是作者時時盼望的南宋朝廷改變偏安政策,,決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這樣的節(jié)日,人們忙著慶賀這個雙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輕人,,更是天真爛漫,興高采烈,,歡呼新春的到來,。但是,這樣的節(jié)日場景,,對于長期削職閑居,,壯志難酬的辛棄疾來說,無疑是別有一番滋味,,眼看著這一派歌舞升平的氣象,,卻怎么也樂不起來。
就在他寫此詞前兩個月,,太上皇趙構死了,,這對于恢復大業(yè)也許是一個轉機。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決斷,,改變偏安路線,,則抗金的“春天”必將到來??墒卿J氣已衰的孝宗此時已無心于事業(yè),,趙構剛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趙惇“參決國事”,,準備效法他老子傳位于太子,,自己當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來,,“花期”仍無定準,,“風雨”也難預料。上饒離臨安不遠,,作者想必已聽到這一消息,。而他在詞中所感嘆的“花期”無定、“風雨”難料,,也是由此而發(fā),。通篇此詞,作者比興結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達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個人遭遇的愁苦復雜的心情。
當時,,辛棄疾被劾離官閑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騰報辛因病掛冠,此遲到的風雨具見京城大老們的荒唐和對稼軒的忌恨,。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初一,也是立春之日,。辛家的少男少女們歡樂異常,,喜度春節(jié)。但辛棄疾雖罷職閑退,,卻須臾不忘國事,,為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憂心如焚,,因而此詞寫了他當時的一種感受,。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十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
清代:納蘭性德
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塵,抵死遮云壑,。若得尋春終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本想讓萬紫千紅的春天來排解我的寂寞,卻沒料到近來總是風雨蕭索,,反而耽誤了春光,。但我心緒低落并非因為傷春,,而是為那鏡中老去的容顏。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塵,,抵死遮云壑。若得尋春終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到底如何才能夠安心享受春天?凡塵俗事總是縈繞心懷,,讓人不能置身事外,,做回清夢。我還是希望擺脫塵世的牽絆,,去安享春天的美麗,,不辜負春天之神對我的眷顧。
準擬(nǐ)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準擬:打算,、想要。翻:同“反”,。擔閣:耽誤,。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zī)塵,,抵死遮云壑(hè),。若得尋春終遂(suì)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九陌:指漢代長安城中的九條大道,,泛指都城繁華熱闈的街道。緇塵:黑色塵土,,指世俗污垢,。抵死:總是、老是。云壑:云霧遮覆的山谷,,借指僻靜的隱居的地方,。東君:指司春之神。
這首詞在寫法上以辜負春光,、傷春亦不足惜來反襯,,用轉折的手法來襯墊,層層入深地抒寫情懷,,將詞人的內心哀怨表達地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詞人對于自己的扈從生涯的不滿與厭惡,。
納蘭開篇寫道:“準擬春來消寂寞,。”他本來是打算要在這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的,。春光美好,,本該出去游玩,或是懷著愉悅的心情欣賞春日美景,,但納蘭卻偏偏要去消遣寂寞,。
寂寞如影隨形,伴隨納蘭一生,。這種情緒讓納蘭成為傷情的公子哥,,但同時也讓他蹈給后世眾多優(yōu)美的詩詞。寂寞的納蘭本想在春光下消遣,,卻沒想到運氣如此不好,,偏偏趕上了春雨,這不合時宜的雨打擾了納蘭消遣的念頭,,納蘭覺得這是辜負了春光,。故而他寫道:“愁雨愁風,翻把春擔擱,?!?/p>
這首詞表現(xiàn)詞人厭于侍衛(wèi)生涯、蹉跎日老的感慨:本來打算在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無奈愁風愁雨辜負了春光,。情緒不好并不是因為傷春所致,而是因為對鏡顧影自憐,。形容已日漸憔悴,。那繁華的鬧市總是將幽僻的山谷遮蔽,沒人來領略這美好的春光,。
無法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難怪納蘭總是會心情煩愁。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煩悶并非是天氣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外在因素,。故而他會憂傷地在上片結尾處寫道:“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p>
侍衛(wèi)的工作磨平了納蘭的心性,他每日進宮當值,,或者陪同皇帝出游,,在這單調無聊的歲月里,生活如何能夠豐富多彩,。納蘭是有這樣一顆浪漫自由的心的,,但他卻必須要學著壓抑自己的天性,學著要像他的父親那樣,,去當好一個官,,能夠在仕途上越走越遠。
這樣的心情,,如何能夠在這大好的春光里尋覓到快樂,。納蘭只能顧影自憐,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的樣貌,,感慨日益的消瘦,,只能是心境的郁結造成的。寫完自己為何抑郁之后,,納蘭在下片中依然自問:“畢竟春光誰領略,。”看到外面春雨陣陣,,迷蒙了這春的大地,,納蘭不禁想到。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會在這個時候,,想到要去感受春光呢。
納蘭認為繁華的鬧市總是將清幽之地遮蔽,,讓他無法尋覓得一絲安寧,。“若得尋春終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在這首詞的最后,,納蘭無奈而又向往地寫道,,怎樣才能不辜負春的美意,怎樣才能隨了自己的心愿,在這春光中好好地享受片刻安寧呢,。
看似一首嘆春的詞,,其實是納蘭表達內心哀怨的一首詞,詞中的字字句句都是納蘭內心的真實寫照,。他渴望有自由單純的生活,,還希望能夠遠離塵囂,可是世事總是不遂人愿,,讓他在這里借詞抒發(fā)情感,。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十一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誤作“小”,?!帮w”,《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繞:元本注“一作曉,?!?/p>
柳”:即柳絮。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
多情:這里代指墻外的行人。無情:這里代指墻內的佳人,。
本詞是傷春之作,。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贊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忘情于現(xiàn)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于對現(xiàn)實人生的熱愛,。
詞一開篇即呈現(xiàn)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jīng)凋謝,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疤煅摹币痪洌Z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xiāng),,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眽ν馐且粭l道路,行人從路中經(jīng)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zhèn)鞒觯瓉硎敲釉谑幥锴?。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復,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墻內是家,,墻外是路,;墻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币苍S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佳人已經(jīng)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傊讶说男β暆u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xiāng)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lián)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xiàn)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但依據(jù)《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于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十二
千古漣漪清絕地。
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
廣寒宮闕人間世,。
靄靄春和生海市,。
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
寶月圓時多異氣,。
夜光一顆千金貴。
千萬年的漣漪仍蕩漾在這片清凈隔絕的地方,,海岱樓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著天,,天與水合為一體,像是從月亮上的廣寒宮來看下面的人間一樣,。
霧色藹藹中出現(xiàn)一個海市蜃樓,,巨鰲托舉著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隨著月亮一同出來,。月亮圓的像寶珠一樣的時候有很多異樣的氣息,,現(xiàn)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顆夜明珠價值千金,。
漣漪:實指漣水全境,漣水為水鄉(xiāng),,境內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
海岱(dài)樓:在江蘇漣水,。詞人于哲宗紹圣四年(1097)知漣水軍二年。
下瞰(kàn):從高處往下看,,俯視,。秦淮:河名。流經(jīng)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發(fā)現(xiàn)有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以泄王氣﹐故名秦淮,。
廣寒宮:月中仙宮。中國古代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靄靄(ǎi):云霧密集的樣子,。海市:即海市蜃樓。
鰲戴三山:巨鰲在水底頂著三座山,。系我國古代神話,。“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壺,、瀛洲、蓬萊,,巨鰲或大龜藏于山下“舉首而戴(頂)之”,,漂浮的“三山”因而不再移動(詳見《列子·湯問》)。
輪:指代月,。
異氣:指天空出現(xiàn)的特異氣象:祥瑞之象,,或大氣中的蜃景影像。
夜光:月光,。
詞的上片,,首先從海岱樓所處的地理位置入手,。“千古”一句,,總寫漣水全境形勝之處,。漣水為水鄉(xiāng),當時境內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黃河奪淮入海亦經(jīng)此地,,且東瀕大海,,北臨運河,水鄉(xiāng)清絕,,故以“漣漪”稱之,。然后特出一筆,寫海岱樓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以夸張之筆,,極寫此樓之高,。
“水浸”二句承“下瞰”而來,轉寫水中浸沉著的碧天,;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聯(lián)想到“廣寒宮闕”,,接觸到“月”,從而為下片寫月出作好鋪墊,?!皬V寒宮”,非實寫,,是由水中碧天聯(lián)想而來,。上片用筆,皆“人間世”三字上凝結,,“廣寒宮”也是為修飾“人間世”而出現(xiàn)的,。
詞的下片寫“玩月”。但首句卻不去寫月,,而是寫“海市”,。但這首詞中的“海市”乃是虛寫,實際上只是寫海,,從而為月出再次作輔墊,。如此再三鋪墊之后,終至,,“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p>
而最后兩句:”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皠t是真正寫”玩月“”夜光“,,指月亮。夜光又為珠名,故以”一顆千金貴“稱述之,,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贊美圓月之可貴,。這兩句,前句重其”異“,,后句重其”貴“,。因其”異“,始見其”貴“,。古人把月視為群陰之宗,,崇拜備至。這兩句包含著作者對于月的種種幻想與評價,。
這首詞氣魄宏大,,選材造語奔逸絕塵,給人以玲瓏圣潔之惑,。如“鰲戴”兩句尤為沉著飛翥,,有超逸之妙。此詞風格堪稱豪放,,深得蘇軾,、王安石等大家的賞識。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十三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晌,,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huán)正是愁眉樣,。
手執(zhí)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心生惆悵,??帐幨幍姆块g里獨自一人,偏又響起陣陣鶯聲,,好似美女輕唱,。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
夏雨初霽,掠過蘋草的微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脈脈,,紅紅的臉頰上掛著淚珠似得看著人們,。新月彎彎,尤如女郎愁眉,,蹙于烏發(fā)之下,。
捻:用手指輕輕拿起。霜紈:指潔白紈扇,。悵望:惆悵,、怨恨。
秦娥:指年輕貌美女子,。
慵:懶,。一餉:即一響,短暫的時問,。
雙紋翠?。嚎椨谐呻p花紋的翠簟。簟,,竹制涼席,。寒浪:即指簟紋。竹席清涼,,花紋起伏如浪,,故稱“寒浪”。
蘋風:掠過蘋草的微風,。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蕷之末?!?/p>
綠云:指藍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烏發(fā)。此句即“新月斜貼綠云上”,。上,,緩緩爬上。
彎環(huán):彎彎如環(huán)之月亮,。
①霜紈(wán):白色的細絹,。此處指團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圓似明月?!?/p>
②隔葉鶯聲:杜甫《蜀相》:“隔葉黃鸝空好音,。”
③秦娥:古之善歌者,。
④慵(yōng):懶倦,。
⑤寒浪:席紋。
⑥風:輕風,。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之末?!?/p>
⑦淚臉:形容雨后的荷花,。
⑧綠云:此處指荷葉。
⑨“彎環(huán)”句:形容新月彎曲如眉,。李賀《十月》:“長眉對月斗彎環(huán),。”
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閑愁。詞的上片借細節(jié)和襯景構成一幅和諧的閨中閑眠圖,,在這一景境中融入閨中人獨處空閨的閑愁,;下片純以花月狀人,句句辭兼比興,,處處意存雙關,。全詞室內景物、戶外景色交相輝映,,女主人公的容態(tài)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組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優(yōu)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繾綣的閨中女子形象,。她手執(zhí)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悵然懷想,。她也許是在思念遠方的情人,,也許是在傷惋青春的易逝。此處暗用李白《折荷有贈》之“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的意境,?!皳印币鉃橛檬种篙p輕搓轉,表現(xiàn)執(zhí)扇時悵然無緒的情態(tài),,極為傳神,。“初”,、“生”二字,,前后關聯(lián),暗示因節(jié)序變換,,令閨中人頓生新的悵望之情??臻|獨守,,本已寂寞難耐,偏又有“隔葉鶯聲”,,撩人意緒,。“似學秦娥唱”句把鶯聲比似學秦娥之唱,。揚雄《方言》:“娥,,好也。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此言年輕貌美的女子,,其歌聲之美可知,。以鶯聲之歡快,反襯人心之悵恨,,命意與著筆確有含蓄蘊藉之妙,。鶯啼婉囀,是實處著筆,;閨中索寞,,則是虛處命意,運實于虛,,終無一字點破,。“午睡醒來”二句,,深化閨中女郎百無聊賴的孤寂情狀,。她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在床上的雙紋翠席,,尤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這兩句點明睡醒,而由翠簟聯(lián)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戶看花,。
下片轉寫戶外優(yōu)美的自然場景:夏雨初霽,徐徐的和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碧漲”,,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虛喻,“碧漲”是實寫,,前虛而后實,,意脈不斷,運意十分靈活,?!懊}脈”二句,更是傳神入化之筆,。作者賦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風韻和感情,,它含情脈脈,淚珠在臉,,有情有思,。這個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紅相向”三字,,似寫朵朵紅荷,,搖曳相映,實寫荷花帶雨,,向人脈脈欲語,;人帶淚珠,對之黯然神傷,。是花是人,,迷離莫辨,已達到物與人交融,、渾然合一的境地,。結拍二句,時間由午后過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遙寄相思的傳統(tǒng)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別開境界,?!熬G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烏發(fā),?!靶略隆卑贫希热缗沙蠲?,蹙于烏發(fā)之下,。新月彎彎,猶似愁眉,。作者運用雙關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寫懷人之情,;又避開對形象作直露的繪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狀人之愁眉,,通過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與境諧,氣氛濃重,。
此詞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設喻新巧而又雋永傳神,具有獨特的意境,,充分體現(xiàn)了小晏詞“詞情婉麗”,、“曲折深婉”的特色。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十四
春事闌珊芳草歇,??屠镲L光,又過清明節(jié),。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jié),,處處都有令人賞心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這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xiāng),,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墒牵诒榈芈浠〞r偏偏遇到伯勞鳥,。
親人所處之地與這里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心碎呢,?
闌珊:衰敗,、將盡之意。
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離鄉(xiāng)在外期間。
清明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游等習俗或活動,。
落紅:落花。
啼鴂: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凄,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咫尺:形容距離近,。
楚越:春秋戰(zhàn)國時兩個諸侯國名。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消息,。
夢破:夢醒,。
心欲折:形容傷心欲絕。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于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系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jié)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坝帧边^清明,。按習俗,,清明節(jié)是祭掃先人塋墓的節(jié)日,,但是他鄉(xiāng)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是鴂鳥啼鳴,。這是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是“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xù)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fā)的征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這里的“梅花”語意雙關,,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詩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過程加以探索。
此詞當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年暮春,,蘇軾在鎮(zhèn)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
蝶戀花 原文 蝶戀花詩詞翻譯篇十五
豆蔻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紅日三竿簾幕卷,畫樓影里雙飛燕,。
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顫,。獨倚闌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
豆蔻枝頭浮現(xiàn)著淺淺的春意,,閨中少女換上了新做的薄紗衣,,和煦的春風輕拂著她長長的衣袖。紅日高照,,姑娘卷起簾幕,,只見畫樓陰涼處,燕子雙雙飛舞。
見景思情,,不由想起遠方思念的人兒,,于是插上用青玉磨成的步搖,戴上新穎別致的花枝,,花葉上還綴有栩栩如生的蜜蜂,,仿佛在起伏顫動。梳妝罷,,她倚著欄桿凝望遠處,,只見那一片平坦如剪的芳草地上,仍不見他的身影,。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豆蔻(kòu):植物名,,又名草果,。
軟:和暖。
雙飛燕:既表春來,,古詩詞中又常用作男女歡愛成雙的象征或比喻,。
攏鬢(bìn)步搖:古代附在婦女簪釵上的一種首飾,上有垂珠,,行步則搖動,,故名。多以金玉為之,。青玉碾:指步搖上的配飾以青玉細磨而成,。
缺樣:此處指式樣新穎,為普通式樣中所缺少,。
蜂兒:指以制作精巧的蜜蜂為飾物,。
闌干:欄干,。凝望:長時間眺望,。
煙草:指籠罩著如煙薄霧的春草。平如剪:似剪刀剪過一樣平整,。
此詞以委婉含蓄的筆調,,寫女子春日里見春燕雙飛而自悲獨居、油然懷遠的情懷,。全詞感情曲折多變而又深婉不露,,極盡婉約之美。
開篇“豆蔻梢頭春色淺”,巧妙地隱括了杜牧《贈別》詩中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既明寫春色尚淺的初春時節(jié),,又暗指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這句是筆意雙關,合寫初春和少女,。下兩句則分寫,。第二句,寫春天到來,,天氣和暖,,閨中少女起床后換上新做好的薄薄的紗衣。第三句寫和緩的春風徐徐拂動著薄薄紗衣的長袖,,從服飾的描寫中,,使人想見少女楚楚動人的身姿?!凹t日”句開始微微透出春閨中孤寂無聊的氣息,。此句寫紅日高照的時刻,少女才春睡醒來,,穿好衣服,,慵懶地卷起簾幕。上片結尾一句,,寫生機勃勃的春燕樓陰中比翼雙飛,,輕盈自,這情景不由得觸動了少女的情懷,。春風中燕雙飛,,而春閨中人獨居,人不如燕,,雖然不明說“恨”字,,而意中怨恨之情格外深沉。閨中人不及空中燕,,這一反襯,,悲慨之感頓出。
下片寫少女由雙燕齊飛觸發(fā)的懷人情思,。過片三句寫少女梳妝之精心和首飾之精美,。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扒嘤衲搿?,指步搖上的飾物用青玉細細磨成的。極言首飾之華貴精致,。所插花枝的式樣新穎別致,,是通常的式樣中所沒有的。綴以巧妙制作的蜜蜂,,栩栩如生,,花葉上起伏顫動?!蔼氁小本渲械摹蔼殹弊峙c上片的“雙”相呼應,。凝望,全神貫注的長時間地眺望,。結尾一句寫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并沒有出現(xiàn),,視野遠處,只有“一川煙草平如剪”,。以景結情,,余韻裊裊,十分飄逸,。必欲盛妝以后才倚闌眺遠,,可見她是滿懷希望當天能盼到心上人兒歸來的,但見到的還是只有那一平如剪的帶著煙霧的芳草地,。開始時越是滿懷希望,,而此時越是大失所望??梢韵胂蟮贸錾倥畼O度失望的情狀,。此處以景收結,含蓄蘊藉,,余韻深長,。
謝逸的詞,既具花間之濃艷,,復得晏歐之婉柔,,此詞即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