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土壤學報告總結(五篇)

2023年土壤學報告總結(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1 11:51:48
2023年土壤學報告總結(五篇)
時間:2023-04-01 11:51:48     小編:admin

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土壤學報告總結篇一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寶貴財富的源泉,。“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農(nóng)業(yè)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土壤是農(nóng)業(yè)的基礎,。很明顯,,沒有土壤,也就沒有農(nóng)業(yè),。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必須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改良,??茖W地開發(fā)和利用土壤在國民經(jīng)濟建設,特別是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改善環(huán)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運動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我們農(nóng)業(yè)資源環(huán)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土壤學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發(fā)揮著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土壤學的研究成果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為土壤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土壤學學科教學實習 ,,是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專業(yè)的一項包括地質地貌學,、土壤學和土壤地理學等多門課程實習內容的綜合性實習,。通過實習,一方面可以讓我們走出校門,,到大自然中去,,將所學知識對號入座,消法,、鞏固已學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課程論文寫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并激起學生對土壤學的興趣和熱愛。

基于以上,,我們農(nóng)業(yè)資源于環(huán)境專業(yè)于20__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開展了土壤學學科野外實習,。

一、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概況:

實習時間:20__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導老師:資源環(huán)境學院張楊珠教授,,周衛(wèi)軍,,王翠紅,廖超林,,黃運湘,,尹力初。

小組成員:劉國云(組長),、陳浩,、杜虎、周水亮,、謝嵩,、譚艷玲,、龍毅飛。

實習工具:鐵鍬,、大小鋤頭,、剖面刀、ph指示劑、hcl試劑,、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樣品盒、望遠鏡,、地質羅盤儀、海拔儀,、gps儀,。

實習內容:我們的行程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線:8月22日行程為學校-昭山(107國道)-株洲城區(qū)-醴陵-攸縣(106國道)-茶陵-炎陵縣城(賓館);8月23日由炎陵縣城出發(fā)經(jīng)寧崗,、黃洋界到達井岡山;8月24日由炎陵縣城出發(fā)經(jīng)大院農(nóng)場到達萬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縣城出發(fā)至鹿原鎮(zhèn);8月26日由炎陵縣城回至學校,。在這幾天中,我們對實習地區(qū)主要地質地貌進行了調查,,挖掘了多個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樣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并了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們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在8月26日下午,我們在湖南地質博物館觀看了有關錄像,,在博物館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區(qū)金屬礦物分布圖,,恐龍演變過程及其部分恐龍標本,,還看到各種巖石礦物標和震旦紀至第四紀生物進化過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標本,獲益匪淺,。28日我們在學校實驗室里對采回的土樣進行了綜合評價,。

實習記錄:

第一部分:長沙縣地區(qū)(20____年7月15日)

路線:學校—星沙鎮(zhèn)東—春華—大魚—高橋—金井

觀測點一:星沙鎮(zhèn)東

在該點我們觀測到了紫色頁巖上發(fā)育而成的第四紀紅土紅壤,。下層紫色頁巖為第三紀新生代紫色頁巖,,巖層理清晰,呈細—粗—細分布,,很明顯是由流水搬運時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巖層下部石礫磨圓度不高,可看出搬運的距離不遠,,但中間磨圓度較好,。從剖面上可看出下層巖石顏色變化大,這是沉積過程不同而造成的,。膠結物部分有石灰反應,。上層第四紀紅土紅壤受流水侵蝕形成了明顯的沖溝、襲溝,。該土壤以粘粒為主,,質地粘重,可分為a-ab-b-c層,。植被有大量的蕨類(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觀測點二:春華

在該地區(qū)我們觀測了板巖性狀及其它所發(fā)育的土壤,。該點板巖由距今3億5000萬年古生代頁巖變質而來的,。質地稍軟,由于巖層之間的積壓造成層理傾斜,,巖層間通氣透水性好,。巖層上發(fā)育的土壤肥沃,養(yǎng)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層內含有紅、褐色膠膜,??煞譃閍-ab-c層。a為淋溶層,,顏色暗,,根系多;ab層土層致密為土壤母質混合層;c為母質層。

觀測點三:茶科所

該地區(qū)發(fā)育形成的土壤為第四紀紅土紅壤,其母質沉積深厚,,表土耕作層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觀測到網(wǎng)紋層。ph4.2左右,??偟恼f來,該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這正符合茶葉生長的需要,所以該地的茶葉享有一定的名氣,。

觀測點四:金井花崗巖采石場

在該點我們觀測了中生代地殼運動而形成的花崗巖,。其結構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長石、角閃石,、石英變體。該地花崗巖物理風化強烈,、風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質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層深厚,,可分為a-b-bc-c層,。土壤中k含量和養(yǎng)分多,其上上所生長的植被好,。但土層易流失,、崩塌,破壞后難以恢復,。

第二部分:長沙——井岡山(20____年8月22日-26日)

觀測點一:湘潭昭山107國道旁海拔40m處

時間:20____年8月22日上午

觀測內容:中元古界板溪群變質巖系(p2t2)巖性特征,,中泥盆紀跳馬澗組(d2t)巖性特征,p2t2與d2t之間的不整合接觸,。

基本特點:該點位于長平盆地的邊緣,。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變質巖距今約11億年,由砂質和硅質板頁巖構成,,具明顯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黃色,。上層由它發(fā)育而成的土壤稱板巖紅壤,。中泥盆紀跳馬澗組巖石是紫紅色砂礫巖,、頁巖,距今約3億年,,巖石板狀構造明顯,,疏松,上層發(fā)育而成的土壤為紫色土,。p2t2與d2t之間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

觀測點二:醴陵至攸縣106國道1729公里海拔80m處.

時間:20____年8月22日上午

觀測內容:q2與e地層之間的假整合接觸關系。

基本特點:該地層上層為第四紀紅土紅壤,,距今約100萬年;下層為白堊紀發(fā)育而來的砂頁巖(粉砂泥巖),,距今約1000~7000萬年;中間夾雜一層薄的砂礫層。上下層之間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觸關系,。

觀測點三:茶陵至攸縣106國道旁海拔180m處.

時間:20____年8月22日下午

觀測內容:d與e地層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系,。

基本特點:該地層上層為第四紀紅土紅壤下層為由泥盆紀發(fā)育而來的砂質板巖,屬于中度變質千枚巖,,距今約3億年,。上下層之間呈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

時間:20____年8月23日上午

經(jīng)緯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巖紅壤剖面性狀觀測

基本特點:該點的土壤類型為第四紀紅土紅壤,,土壤層深厚,,通體為紅色,松散,,剖面層次分異明顯,。土層中夾有多量石英砂和礫石,質地粗糙,,漏水漏肥,。該地區(qū)為低山丘陵,光熱資源豐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樹、杉樹,,還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鐵芒萁,。紅壤在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時間:20____年8月23日上午

經(jīng)緯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巖黃紅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巖

基本特點:黃紅壤是紅壤向黃壤過渡的土壤類型,。其成土的熱量條件較紅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對濕度較紅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鋁化較紅壤弱,。粘土礦物以高齡石為主。其淋溶作用較紅壤強。由于其土壤條件和水熱條件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經(jīng)濟林,。

時間:20____年8月23日上午

經(jīng)緯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巖黃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巖

基本特點:黃壤形成于中亞熱帶溫濕的氣候條件下,,于同緯度的紅壤比較,其熱量較低,,降水量和相對濕度較大,,霧日多,光照較少,,干濕交替不明顯,,因此其成土過程表現(xiàn)為輕度富鋁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帶中,,從紅壤到黃壤,,游離鐵含量和鐵的游離度逐漸減少,鐵的活化度逐漸增大;粘粒含量逐漸減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漸增大;這說明黃壤的富鋁化相對較弱,。土體常年保持濕潤狀態(tài),游離氧化鐵水化,,多以針鐵礦,,褐鐵礦存在為主,使土體多呈黃色,,尤以淀積層最明顯,。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強烈,,交換性鹽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強,。

時間:20____年8月23日下午

經(jīng)緯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觀測內容:山地板頁巖黃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板頁巖

基本特點:該點為泥質頁巖黃壤,,具o-ac—c層,缺b層,,土層薄,,中間夾雜巖石碎片,巖礫多,,富鋁化強,。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稱黃泥田。該地區(qū)霧日多,,濕度大,,土體中游離氧化鐵水化,使剖面呈現(xiàn)黃色或蠟黃色。

時間:20____年8月24日上午

經(jīng)緯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巖暗黃棕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巖

基本特點:該土種由花崗巖風化殘積,、坡積物發(fā)育而成,,土體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較厚得有機質層(ao),。該土種質地較輕,養(yǎng)分含量豐富,,土體濕潤,,適合中亞熱帶各種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林木生長,,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時間:20____年8月24日下午

經(jīng)緯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觀測內容:山地花崗巖灌叢草甸土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花崗巖坡殘積物

基本特點:山地灌叢草甸土是在亞熱帶山頂草本植被條件下形成發(fā)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氣溫相對較低,,相對濕度高,風大,,土層淺薄,,樹木難以生長,而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則形成山地灌叢草甸土,有嵩草,、雜類草草甸,。土層雖然多根系,但草根盤結緊密度較小,,地表有薄層凋落物,,腐殖質層較厚。母巖碎片較多,。其成土過程中礦物風化作用弱,,脫硅富鋁化作用不太明顯。

時間:20____年8月25日上午

經(jīng)緯度: n26°22.970’ e113°39.44’

觀測內容:泥盆系石灰?guī)r及其發(fā)育得土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石灰?guī)r

基本特點:石灰?guī)r紅壤土層深厚,,富鋁化作用明顯,,土色棕紅或黃棕色,粘粒礦物以高嶺石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長較差,植被破壞后難以恢復,。水土流失嚴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蝕紅壤。

經(jīng)緯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觀測內容:板頁巖紅壤剖面性狀觀測

成土母質:板巖

基本特點:改土壤質地粘細,,自然肥力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發(fā)展柑桔,、板栗等特產(chǎn)的理想土壤,。該區(qū)植被生長良好。

時間:20____年8月26日上午

經(jīng)緯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觀測內容:板頁巖紫色土剖面觀測

成土母質:板頁巖

基本特點:紫色土是紫色砂頁巖上弱度發(fā)育起來的巖成立,,母巖易受風化,,土壤侵蝕強烈,土作更替頻繁,,常具有一較厚的半風化母巖碎屑層,。紫色土不僅土色與母巖顏色相似,理化性狀也受母巖影響,。紫色土上宜種性廣,。紫色土的結構強度低,易受沖刷,。粘粒的硅鋁率和硅鋁鐵率均較高,,土壤礦物的風化作用較弱。

觀測點十三:炎陵至攸縣106國道旁

時間:20____年8月26日上午

觀測內容:巖層產(chǎn)狀(走向,、傾向,、傾角)的觀測

觀測結果:在該點所觀測的巖層產(chǎn)狀為141°19°。即傾向為141°,,傾角為19°,,走向為51°。

二,、實習內容與分析

我們的實習內容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下面是對實習記錄的歸類和分析,。

1,、實習地區(qū)主要地質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巖、母質特性

1.1萬洋山區(qū)域:炎陵縣在大地構造上隸屬華南褶皺系的酃汝加里東褶皺帶部分,。其巖性主要為淺變質砂巖,、炭質板巖和硅質巖等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紀時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較大規(guī)模的花崗巖活動聯(lián)翩而來,,于是形成了萬洋山花崗巖體,。萬洋山花崗巖體亦叫寧岡花崗巖體,雄居羅霄山脈中段,,是地跨湘贛兩省的巨大鹽基體,,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內,。其主要巖性為黑云母二長花崗巖,,主要巖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狀結構。萬洋山似肇基和承繼與早期花崗巖侵入體所形成的古陸態(tài)勢,,歷經(jīng)滄桑演進,,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來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勢高峻磅礴,,嶺谷交錯起伏的特有形態(tài)組合。

1.2井岡山地區(qū):井岡山屬隆起的山地丘陵區(qū),,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西高東低,蜓蜿曲折,,層巒迭嶂,。其地質條件較為復雜,主要山嶺由前泥盆系地層和花崗巖組成,。前泥盆系地層其巖性多為砂泥質巖石(片巖,、千枚巖、板巖)和砂質巖石(石英巖,、石英泥質砂巖等)組成,,變質程度深淺不一。泥盆系地層是砂巖,。頁巖,、石灰?guī)r互層,由于變質軟硬不一,,受流水侵蝕,,形成深壑的峽谷壑嶂谷。在河流兩側有由泥,、沙,、礫等組成的現(xiàn)代沖積物。在黃洋界一帶,,坡陡緩懸殊,,山坡不對稱現(xiàn)象極為明顯,,發(fā)育為典型的單斜地形。

1.3湘東地區(qū):湘東地區(qū)位于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西緣,,屬于湘東侵蝕構造山丘區(qū),。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嶺壑谷地相間平行斜列而成。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崗巖及古生代以前的變質巖系列如麻巖,、片巖,、千枚巖等組成。在山地之間發(fā)育者與山地方向一致的斷陷谷地,。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長平盆地、株淥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這些盆地分布著白堊紀—第三紀形成的由鐵質,、鈣質壑泥質膠結而成的陸相碎屑沉積巖類,。盆地邊緣多礫巖、砂礫巖,,中心多細砂巖,、粉砂巖、頁巖和泥巖,。

2,、實習地區(qū)土壤分布規(guī)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

在總結所觀測的炎陵縣城至黃洋界海拔為270mm、790mm,、1248mm的三個剖面點和大院農(nóng)場海拔為1455mm,、趙公亭往上海拔為1890mm兩個剖面點時,可以看出隨著海拔的增高,,該地區(qū)土壤依次為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山地黃壤-山地暗黃棕壤-山地灌叢草甸土,。在海拔為200mm-500mm的紅壤區(qū),植被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黃紅壤區(qū),,植被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黃壤區(qū),,植被為常綠闊葉林、毛竹,、針闊葉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黃棕壤區(qū),,植被為灌叢及常綠闊葉林、毛竹,、闊葉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叢草甸土區(qū)域植被以山地灌叢草甸為主,。各區(qū)域土壤性狀在土壤剖面記載表中有記載。

3.2水平地帶性分布

紅壤是實習地區(qū)一種重要的水平地帶性土壤,,它是在中亞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鋁化特征的土壤,。紅壤分布面積較廣,從長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縣,、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氣候,、地形的影響下可形成紅壤、黃紅壤等亞類,。紅壤亞類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區(qū),。實習地區(qū)的紅壤亞類多發(fā)育于第四紀紅色粘土、花崗巖分化物,、石灰?guī)r分化物,、砂巖分化物、板頁巖分化物,,由此可分為第四紀紅土紅壤(校區(qū)),、花崗巖紅壤(炎陵縣城郊,長沙縣金井鎮(zhèn)),、石灰?guī)r紅壤(炎陵縣鹿原鎮(zhèn)),、板巖巖紅壤(長沙縣春華鎮(zhèn)、大魚和炎陵縣鹿原鎮(zhèn)),。實習地區(qū)丘崗地植被大都被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蓋,,林下還有鐵芒萁,、刺芒映山紅等植物。農(nóng)作物主要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態(tài)描述及其樣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們在有代表性的觀察地點都挖掘了剖面來進行觀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則和方法,。

在野外調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斷面進行挖掘。然后對土壤剖面進行認真的,、細致的觀察研究,,就能幫助我們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變化情況,。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盡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于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再者,,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1mm左右,、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于觀察剖面“尾部”呈臺階狀。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對于自然斷面,,需要向內挖進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環(huán)境對剖面產(chǎn)生影響。

3.2剖面形態(tài)觀測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調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類的制圖單元劃分的基礎,,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記載都必須按標準進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鐵鏟把剖面削成垂直狀態(tài)后,,即可進行觀察和記錄,。觀察剖面時,應先從上而下劃分出若干層次(一般以顏色,、質地,、松緊度、結構,、根系分布等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jù))然后按層次觀察土壤的形態(tài),、特征,并作好記錄,。觀察項目主要有:土層厚薄,、干濕度、顏色、質地,、結構,、松緊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酸堿度、石灰反應以及亞鐵反應等等,。

3.3土壤標本采集

為了在實驗室對土壤進行評比,,我們在野外觀測土壤剖面時需要采集土壤樣品。取樣應在剖面層次分好后,,按剖面層次由下往上進行取樣,。并且采樣時要在各土層的典型段上切取,將保持土壤結構體原狀的土塊分格轉入紙盒或塑料盒中,。盒上應注明剖面號碼,、剖面地點、土壤名稱,、各層深度以及取樣的深度,。

三、個人總結與建議

短短的六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加我們對地質地貌學,、土壤學和土壤地理學這幾門課程新的認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土壤學對實際農(nóng)林生產(chǎn)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區(qū)主要地質地貌和所發(fā)育而成的土壤類型。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們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初步掌握了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細節(jié),,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觀測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fā)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xiāng)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和土壤的興趣,。同時,,懂得和小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這次實習我們主要對林地土壤剖面進行了觀察,對于耕地土壤沒有進行全面的觀測,。林地和耕地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基礎,,作為我們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專業(yè)的學生,兩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這樣才會滿足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師能在以后的實習教學中補充這一點,使我們專業(yè)的師弟師妹受益,。

土壤學報告總結篇二

土壤是固態(tài)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huán)境間進行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它既是獨立的歷史自然體,,也是最易受人類活動影響,、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自然資料。土壤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因為人類生存必須發(fā)展農(nóng)業(yè),,以取得食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首先是綠色植物的生產(chǎn),,是以土壤為物質基礎的。各種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過根部從土壤里取得養(yǎng)分和水分,,才能生長繁茂。其次,,人們飼養(yǎng)動物,,也必須以植物為飼料。很明顯,,沒有土壤,,也就沒有農(nóng)業(yè)。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必須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改良。科學地開發(fā)和利用土壤在國民經(jīng)濟建設,,特別是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改善環(huán)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運動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農(nóng)業(yè)科學和資源環(huán)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土壤學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保護以及工程建設中發(fā)揮著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土壤學的研究成果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為土壤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合起來,印證,、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課程論文寫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并激起學生對土壤學的興趣和熱愛,。

基于以上理由,,作為學習土壤學的學生,我們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間,,對珠江三角洲土壤進行了一次詳細地實習考察,。

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工具:鐵鍬、鎬,、ph指示劑,、口盅、瓷塊兩塊,、卷尺,、比色卡、采樣袋兩個,、刀,。

我們的行程為三天,路線是:中山民眾鎮(zhèn)—中山五桂山—中山三鄉(xiāng)鎮(zhèn)—珠海香洲區(qū)—廣州火爐山—廣州茶山—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場,。在這三天中,,我們挖掘了各個地點的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樣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并了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們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第三天下午,我們聽取了李華興院長的關于土壤學發(fā)展現(xiàn)狀和展望的專題講座,,獲益匪淺,。第四天我們在實驗室里制備土壤樣品和精確測定它的ph值。第五天我們將各組的記錄做成報告,,進行了總結交流,。

土壤學報告總結篇三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時間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夠生長植物,、具有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控功能,、處于永恒變化中的礦物質與有機質的疏松混合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也是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自然資源,。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深刻影響著整個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土壤資源,。土壤是植物生長繁育的基地,,是農(nóng)業(yè)的基本生產(chǎn)資料,是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沒有土壤就沒有農(nóng)業(yè),。

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運動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農(nóng)業(yè)科學和資源環(huán)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懊褚允碁樘欤骋酝翞楸?,?!蓖寥揽茖W今后必須為提高糧食產(chǎn)量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服務。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后備土壤資源嚴重不足,,人類生存環(huán)境前景也不容樂觀,土壤科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學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戰(zhàn)略地位也日益增強,。

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合起來,,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實習報告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目的:認識主要的土壤類型,,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進行識別,。了解土壤類型分化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術,。

實習時間: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導老師:***老師,、***老師、***老師

實習人員:****級全體同學

實習記錄:12月2號集體觀看了有關土壤樣本化驗,、土壤農(nóng)化分析的電視節(jié)目,,下午領取了實習工具。3,、4號兩天進行野外實習,。我們的實習路線是:棘洪灘水庫附近-膠東鎮(zhèn)鎮(zhèn)南-大沽河旁-萊陽北坡村-萊陽紅土崖,,在這兩天中,,我們挖掘了各個地點的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測土壤樣品的ph值和石灰反應。采集了一些土壤樣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并了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們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第四天我們將各組的記錄做成報告,,進行了總結交流。

土壤剖面情況見表1-5,。

二,、實習內容

我們的實習內容有八個方面:

1、不同成土條件對土壤性質的影響:

于土壤,,去影響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質,。相反,,它們之間也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以它們的綜合起來的特點去制約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為作用也是影響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謂人為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人類生產(chǎn)活動通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形成方向的改變和對土壤性質的改造,。在各種土地利用方式中,,以農(nóng)業(yè)利用方式對土壤的影響最為深刻。但是,,人為因素與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們之間雖然有密切關系,并且人為作用尚不能在許多方面擺脫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是對影響土壤形成過程來說,,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畢竟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人類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圖,,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參與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著有利于人類發(fā)展生產(chǎn)的方向演變,,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擬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產(chǎn)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就會是不良的和破壞性的。例如,,濫伐森林,、陡坡開荒、過度放牧,,等等,,都會造成土壤水蝕或風蝕。土壤侵蝕的結果,,不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壞了土壤,而且蝕去的泥沙還會淤塞溝渠,、河道,,埋沒農(nóng)田,造成很難補救的不良后果,,這是必須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點的野外選擇原則

(1)要對所要求制圖的地區(qū)在地面景觀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條件比較平穩(wěn),,即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土壤發(fā)育條件,,否則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溝渠附近、積肥坑周圍和墳墓附近等一切人為干擾較大而沒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發(fā)現(xiàn)土層中有炭片,、磚片等人為干擾的侵入體,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應改變剖面點位,,或重新增設剖面。

(4)山地丘陵區(qū)的土壤比較復雜,,應根據(jù)調查目的和精度選擇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時應注意的事項

(1)剖面觀察面應垂直、向陽,、便于觀察和拍照,。

(2)挖掘出來的表土和底土應分別堆放在土坑的兩側,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觀察后再分層回填,。

(3)觀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來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動踩踏,,以免破壞表層結構而影響剖面的觀察結果,。

(4)在壟作的農(nóng)田進行土壤剖面觀察時,,剖面的觀察面應垂直壟溝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時看到壟背、壟溝部位的表土變化和作物根系發(fā)育,。

4,、自然剖面的優(yōu)缺點

這次實習中我們利用了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開礦,、興修水利等工程建設,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斷面,,并被長期保留下來,,成為土壤調查中可以利用的現(xiàn)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優(yōu)點:垂直面往往開挖較深,延伸面較廣,,連續(xù)性較好,。

缺點:不是因土壤調查需要開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勻地分布在各種土壤類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長期露在大氣中,,日曬雨淋,,生物滋生等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使土壤理化性態(tài)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變化,。

5,、土壤剖面形態(tài)的觀察和描述:

錄。觀察項目主要有:土層厚薄,、干濕度,、顏色、質地,、結構,、松緊度、酸堿度,、新生體,、侵入體以及根系情況等等。

6,、采集和制備土壤樣品的技術和方法:

通過對各個地點土壤樣品采集的實踐,,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樣品的技術和方法。

a,、樣品采集的方法,,應根據(jù)研究、分析目的來確定,。如果是為了研究土壤的發(fā)生,、發(fā)育情況,就應按照剖面層次來取樣,。如果是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為若干不同的類型,再在同一類型的土壤地段中,,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塊,,采取混合樣品。如果是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產(chǎn)田,、高產(chǎn)園或低產(chǎn)田低產(chǎn)園,,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礙物質,則在特定的田塊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樣品,。取樣必須在有代表性的地方進行,,如植株生長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溝邊,、土丘較低洼部位或放置過肥料的地方都應避開。

b,、制備樣品步驟:從田間采回的土壤樣品,,應及時進行風干,以免發(fā)霉引起土壤性質的改變,。用木槌壓散土塊,,撿出雜質?;靹蛲寥?,準確稱取300克。將稱好的土壤用木槌壓散(勿將石礫打碎),,通過3毫米孔徑的土篩(不能通過的石礫,,在稱重后可棄去,但要計算其所占的百分比),。從通過3毫米篩的土壤中稱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過1毫米的土篩。不能通過者,,用研缽反復研磨,,使之全部通過。各種樣本制備完畢后,,分別將其放入大中小廣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寫上標簽,其內容有:樣本編號,、土壤名稱,、采樣地點、采樣深度,、通過篩孔大小,、制備實踐及制樣人的姓名和專業(yè)等等,。

三,、個人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收獲挺大的,。一方面,,它讓我們和老師們一起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誼,也加深了同學們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讓我們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對于一個學習農(nóng)業(yè)方向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不僅開拓了我們的眼界,,而且還是我們應用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這次實習,,使我能夠將課堂上講的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這不僅使我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激發(fā)了我對這一門課程的熱愛,。這次實習還使我認識了幾種土壤的類型并知道了它們的性質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使我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

當然,實習過程中也讓我也知道了書本知識的重要性,,自己平時應該更加的努力學習知識,。另外在實習中我還懂得了搞科學要認真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要多動手,,絕對不能偷懶,該做的就要動手去做,,不能憑空想像,。我們還應該好好珍惜實習機會,多學些有用的東西,,為將來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土壤學報告總結篇四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時間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夠生長植物,、具有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控功能,、處于永恒變化中的礦物質與有機質的疏松混合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也是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自然資源,。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深刻影響著整個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土壤資源。土壤是植物生長繁育的基地,,是農(nóng)業(yè)的基本生產(chǎn)資料,,是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沒有土壤就沒有農(nóng)業(yè),。

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運動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農(nóng)業(yè)科學和資源環(huán)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懊褚允碁樘?,食以土為本 ?!蓖寥揽茖W今后必須為提高糧食產(chǎn)量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服務,。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后備土壤資源嚴重不足,,人類生存環(huán)境前景也不容樂觀,,土壤科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學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戰(zhàn)略地位也日益增強,。

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合起來,,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實習報告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目的:認識主要的土壤類型,,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進行識別,。了解土壤類型分化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術,。

實習時間: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導老師:***老師,、***老師,、***老師

實習人員:****級全體同學

實習記錄:12月2號集體觀看了有關土壤樣本化驗、土壤農(nóng)化分析的電視節(jié)目,,下午領取了實習工具,。3,、4號兩天進行野外實習,。我們的實習路線是:棘洪灘水庫附近-膠東鎮(zhèn)鎮(zhèn)南-大沽河旁-萊陽北坡村-萊陽紅土崖,在這兩天中,,我們挖掘了各個地點的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測土壤樣品的ph值和石灰反應,。采集了一些土壤樣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并了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們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第四天我們將各組的記錄做成報告,,進行了總結交流,。

土壤剖面情況見表1-5。

二,、實習內容

我們的實習內容有八個方面:

1,、不同成土條件對土壤性質的影響:

于土壤,去影響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質,。相反,,它們之間也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以它們的綜合起來的特點去制約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為作用也是影響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謂人為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人類生產(chǎn)活動通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形成方向的改變和對土壤性質的改造,。在各種土地利用方式中,,以農(nóng)業(yè)利用方式對土壤的影響最為深刻。但是,,人為因素與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們之間雖然有密切關系,并且人為作用尚不能在許多方面擺脫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是對影響土壤形成過程來說,,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畢竟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人類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圖,,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參與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著有利于人類發(fā)展生產(chǎn)的方向演變,,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擬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產(chǎn)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就會是不良的和破壞性的,。例如,濫伐森林,、陡坡開荒,、過度放牧,等等,,都會造成土壤水蝕或風蝕,。土壤侵蝕的結果,不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壞了土壤,,而且蝕去的泥沙還會淤塞溝渠、河道,,埋沒農(nóng)田,,造成很難補救的不良后果,這是必須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點的野外選擇原則

(1)要對所要求制圖的地區(qū)在地面景觀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條件比較平穩(wěn),,即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土壤發(fā)育條件,,否則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溝渠附近、積肥坑周圍和墳墓附近等一切人為干擾較大而沒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發(fā)現(xiàn)土層中有炭片,、磚片等人為干擾的侵入體,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應改變剖面點位,,或重新增設剖面。

(4)山地丘陵區(qū)的土壤比較復雜,,應根據(jù)調查目的和精度選擇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時應注意的事項

(1)剖面觀察面應垂直,、向陽、便于觀察和拍照,。

(2)挖掘出來的表土和底土應分別堆放在土坑的兩側,,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觀察后再分層回填,。

(3)觀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來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動踩踏,,以免破壞表層結構而影響剖面的觀察結果,。

(4)在壟作的農(nóng)田進行土壤剖面觀察時,剖面的觀察面應垂直壟溝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時看到壟背,、壟溝部位的表土變化和作物根系發(fā)育。

4,、自然剖面的優(yōu)缺點

這次實習中我們利用了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開礦,、興修水利等工程建設,,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斷面,并被長期保留下來,,成為土壤調查中可以利用的現(xiàn)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優(yōu)點:垂直面往往開挖較深,延伸面較廣,,連續(xù)性較好,。

缺點:不是因土壤調查需要開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勻地分布在各種土壤類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長期露在大氣中,,日曬雨淋,,生物滋生等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使土壤理化性態(tài)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變化,。

5,、土壤剖面形態(tài)的觀察和描述:

錄。觀察項目主要有:土層厚薄,、干濕度,、顏色,、質地、結構,、松緊度,、酸堿度、新生體,、侵入體以及根系情況等等,。

6、采集和制備土壤樣品的技術和方法:

通過對各個地點土壤樣品采集的實踐,,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樣品的技術和方法,。

a、樣品采集的方法,,應根據(jù)研究,、分析目的來確定。如果是為了研究土壤的發(fā)生,、發(fā)育情況,,就應按照剖面層次來取樣。如果是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為若干不同的類型,,再在同一類型的土壤地段中,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塊,,采取混合樣品,。如果是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產(chǎn)田,、高產(chǎn)園或低產(chǎn)田低產(chǎn)園,,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礙物質,則在特定的田塊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樣品,。取樣必須在有代表性的地方進行,,如植株生長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溝邊,、土丘較低洼部位或放置過肥料的地方都應避開。

b,、制備樣品步驟:從田間采回的土壤樣品,,應及時進行風干,以免發(fā)霉引起土壤性質的改變,。用木槌壓散土塊,,撿出雜質?;靹蛲寥?,準確稱取300克,。將稱好的土壤用木槌壓散(勿將石礫打碎),通過3毫米孔徑的土篩(不能通過的石礫,,在稱重后可棄去,,但要計算其所占的百分比)。從通過3毫米篩的土壤中稱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過1毫米的土篩,。不能通過者,用研缽反復研磨,,使之全部通過,。各種樣本制備完畢后,分別將其放入大中小廣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寫上標簽,,其內容有:樣本編號、土壤名稱,、采樣地點,、采樣深度,、通過篩孔大小,、制備實踐及制樣人的姓名和專業(yè)等等。

三,、個人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收獲挺大的,。一方面,,它讓我們和老師們一起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誼,,也加深了同學們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讓我們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對于一個學習農(nóng)業(yè)方向的學生來說,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不僅開拓了我們的眼界,,而且還是我們應用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這次實習,,使我能夠將課堂上講的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這不僅使我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激發(fā)了我對這一門課程的熱愛,。這次實習還使我認識了幾種土壤的類型并知道了它們的性質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使我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

當然,,實習過程中也讓我也知道了書本知識的重要性,自己平時應該更加的努力學習知識,。另外在實習中我還懂得了搞科學要認真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要多動手,,絕對不能偷懶,,該做的就要動手去做,不能憑空想像,。我們還應該好好珍惜實習機會,,多學些有用的東西,為將來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土壤學報告總結篇五

土壤是固態(tài)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huán)境間進行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條件下,,能夠產(chǎn)生植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和生態(tài)條件,。土壤與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質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謂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夠經(jīng)常地,,適量地供給并協(xié)調植物產(chǎn)生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溫度,、扎根條件和無毒害物質的能力。水,、肥,、氣、熱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們之間互相作用,,共同決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氣三相物質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現(xiàn)出許多不同的性質,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長,,有的則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長的基地,也是動物,、人類以及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棲息,、繁衍的場所。

通過這學期對《土壤學》的學習了解了土壤科學的發(fā)展史,,與土壤有關的地學基礎知識,,巖石風化和風化產(chǎn)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機質,,土壤孔性、結構性和耕性,,土壤水,、氣、熱狀況,,土壤膠體與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堿性和氧化還原反應,土壤的發(fā)生,、分類與分布,,以及我國主要土壤類型的成土條件、成土過程,、性狀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能分析各種肥力性狀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土類的分布規(guī)律,形成條件,,剖面性質,,基本理化性狀和利用改良;并能夠鑒別出主要的巖石,。土壤學不僅有完整的理論,,而且有一整套實驗的方法,土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除包括系統(tǒng)的講授課時外,,實習實驗也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合起來,,印證,、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課程論文寫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并激起學生對土壤學的興趣和熱愛,。

1.通過實習驗證鞏固該學科的理論知識,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帶性土壤及非地帶性土壤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形成條件,、形成過程,、土壤性狀、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類型及土壤的形成過程和土壤特點,,為水保規(guī)劃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據(jù)。

4.了解全國土壤分布規(guī)律及其主要土壤類型,。

5.熟悉我省土地資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對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態(tài)特征和自然條件的觀察,、描述,、記載方法,學會土壤類型的識別,。

7.通過土壤水分物理性質的測定,,應用這些數(shù)據(jù),學會綜合分析,、評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類土壤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改良技術措施。

8.通過實習進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巖石的性質和提高鑒別技能,。

9.通過實習學會野外母質類型的鑒別和地形地勢的觀察,。

10.通過綜合實習,增強珍惜,、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土地資源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提高貫徹執(zhí)行國策、國法的自覺性,,提高立志振興水保學科和發(fā)展土壤科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11.了解土壤調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調查是為了探明土壤的發(fā)生發(fā)育和分布規(guī)律,,查清土地資源及其生產(chǎn)條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調查是通過實際觀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態(tài),、性狀上的特征,找出影響植物正常長的限制因素和障礙因素,,解決生產(chǎn)管理中存在的具體土壤問題,。土壤調查是研究土壤科學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業(yè)和水?;窘ㄔO和實行科學種樹的前提,,也是實現(xiàn)林業(yè)現(xiàn)代化的一項基礎工作。

1,、 實習時間 :

2,、 實習地點:

3、參加人員 : 指導老師

級別

專業(yè)組別第組

組員

第一天 實習地點:

進行實習前的總動員,,老師給大家講解實習的具體安排,,各項實習操作的方法,實習內容,,時間安排,,參加人員的分組,工具的領取及介紹工具的使用,。要求預習實習相關的內容:三大巖類的識別方法,、土壤剖面形態(tài)特征等。最后特別強調實習期間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12月30日 實習地點:

沿途觀察地質地貌及母巖母質特征等,并取采集巖石標本同時學習觀察,、鑒別巖石標本,。觀察山地紅壤的形成、利用現(xiàn)狀和改良措施,;觀察林場建立的各種休閑娛樂設施及立體養(yǎng)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發(fā)生層的劃分,,土壤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和記載方法。進行土壤原狀樣品的采集,,分析樣品的采集,。

第三天20xx年12月31日 實習地點:校內,實驗室和水保園。

下午在實驗室風干土壤樣品并進行土壤物理性質的測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