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jié)初中放假嗎篇一
端午節(jié)這天,,我們一大早就會跟著大人去割艾葉,收菖蒲,,摘葦葉,,回來后把它插在門的兩邊,聽奶奶說,,這些東西能辟邪驅(qū)鬼,,保四季平安。而這一切做好后,,就是包那讓人垂涎欲滴的粽子了,。
包粽子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先要選好上等的糯米,,然后放到清水里泡上半天,,等到米被泡得白白胖胖的,,再用煮過的葦葉包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粽子。粽子的餡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也是各有不同,,牛肉的,、豬肉的,、紅棗的、蓮子的,、赤豆的……想吃什么就包什么,。而每當(dāng)此時,大人們總要給我們小孩子包一種特殊形狀的豬蹄粽子,,那形狀與豬蹄絕無兩樣,,看著滿籃翠綠欲滴,形狀萬千的粽子,,會禁不住咽幾口口水,。
等到煮粽子的時候,我總會鉆進(jìn)灶膛,,依靠在奶奶身邊,,幫助奶奶添幾把柴火。這時候奶奶就會教我煮粽子的方法:開始要大火猛燒,,等到鍋里的水咕咚咕咚地響起來,,熱氣從鍋沿周圍冒出來,就要改用小火燒,。這時,,那濃濃的葦葉香味就在小村的空氣中蔓延開了。
“粽子熟了,!
”爺爺揭開鍋一看,,盡管葦葉的顏色沒有剛包時的鮮亮翠綠,但感覺中透出一種別樣的溫和,。吃粽子了,,可不能太粗魯,先要小心翼翼地解開捆粽子的繩子,,然后輕輕地剝開葦葉,。要小心地像欣賞一件精妙絕倫的工藝品一樣,輕輕剝開一個,,糯米的香味,,葦葉的香味撲鼻而來。然后慢慢品嘗,,細(xì)細(xì)地咀嚼,。那粽子的香味,,我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只有親自去品嘗,,才能感受得到。爺爺是我們家吃粽子最詩意的,,他總是把粽子放在白糖里面蘸一下,,吃一口再喝一口小酒,還怡然自得地唱著:“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小酒一杯暖洋洋,,神仙的日子我來享,。”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又是一年粽子飄香,。年年粽子飄香時,我的家鄉(xiāng)總會在粽子的香氣中陶醉,,在端陽民謠中陶醉,。
端午節(jié)初中放假嗎篇二
窗外湛藍(lán)的天空時不時傳來幾聲鳥鳴,我的心情格外舒暢,。因為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要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呢。
包粽子的材料奶奶早就準(zhǔn)備好了,。只見一盆用水浸泡過的粽葉,,已經(jīng)伸展開來;半盆泡好的糯米,,雪白雪白的,;一邊放著幾十顆飽滿的紅棗,一堆晶瑩的紅小豆,。那邊還有腌制好的臘肉和冰糖,,以及用來捆扎粽子的棕繩。一看見這些,,我的心就禁不住跳躍起來,,嗬,真的要包粽子啦!
“咱們開始吧,?”“好嘞,!”奶奶話音剛落,我們圍坐在一起,。只見奶奶拿起一片粽子葉,,在中間一對折就卷成了三角形的小漏斗,然后挖進(jìn)一勺白米,,再放入一顆紅棗和冰糖,,再挖一勺米,用勺子把它抹平,,最后,,像變戲法似的把粽子卷成一個立體的三棱錐,,熟練地用棕繩捆了三圈,,最后系了一個結(jié),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我也躍躍欲試。我直看得目瞪口呆:包粽子簡直是一門藝術(shù)??!
于是,我也從水盆里挑了一片大粽葉,,模仿奶奶的樣子,,一折,三角形出來了,,再挖兩勺米進(jìn)去,,放顆紅棗,填平,,最后一卷,。呀!一個粽子就已經(jīng)成形了,。瞧,,就這么簡單!我正得意,,麻煩就來了,。因為最后捆扎的步驟太難了,我根本無從下手,。我試圖騰出一只手來,,結(jié)果粽子差點散架了。于是我改為邊用一只手拉繩,,邊用嘴幫忙,,結(jié)果根本使不上勁道,!無奈之下我只得請求奶奶的幫助。只見奶奶三下兩下就又幾秒鐘的時間把這爛尾粽子給包好了,!我心服口服,,既佩服奶奶靈巧的手藝,更佩服老祖宗們傳下來的這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遺產(chǎn),!
收斂起心神,,我跟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學(xué)習(xí),奶奶手把手地教著,,最后我總算包了四五個像樣的粽子,。
煮粽子的時候,我搬個凳子在旁邊等著,,我多想親眼瞧瞧我的勞動成果,。不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就飄滿了整個屋子,,四十分鐘后,,粽子寶寶們就爭先恐后地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挑了一個貌似我包的粽子,,手忙腳亂地解開粽葉,,挖起一勺,軟軟的,,甜甜的,,太好吃了!
一家人圍著圓桌,,拉著家常,,吃著剛出鍋的粽子。那糯米的濃香,,大棗的甜味,、粽葉的清爽與家人的歡聲笑語完美結(jié)合……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味道吧,!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