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他是中國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散文家和外交家,。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能言善辯的性格被羅貫中描寫的淋漓盡致,。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寫諸葛亮的初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寫諸葛亮的初中作文1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幼起,,我就從《百家講壇》里聽著名家津津樂道《三國演義》,最出神入化的莫過于大先生——孔明,,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他的才華橫溢,,非同一般,。
相傳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學問家,,他能一眼識破魏將司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計”。他輕輕一搖孔明扇,,便有妙計橫生;他默默焚香撫琴一曲,,便能勝過百萬精兵;他靜靜賞魚半晌,便會閃現(xiàn)絕佳戰(zhàn)略圖,,劉備三顧茅廬,,不禁使劉備心悅“如魚得水”。嘖嘖稱贊聲不絕于耳……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一把鵝毛扇,,一盞孔明燈是諸葛亮的代名詞,,他只身在茅廬中,卻能明察千里之外,,他的神機妙算無不令人稱奇!他一生謹慎,,長于巧思,從不打無備之戰(zhàn)——當馬謖違令,,城內失守時,,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魏兵逼近西,士兵紛紛無心應戰(zhàn),,但孔明根據(jù)對方的實力,,思量片刻之后果斷下令:諸軍各守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高言大語者,,斬首,,孔明攜兩小童焚香彈琴,司馬懿固然上當了,。而現(xiàn)今物質生活優(yōu)越的學子們,,一到關鍵時刻,總或多或少的有臨時走馬觀花,草草復習搪塞老師,、父母,,更缺乏一種責任心,我應時刻提高警惕,,不打無備之戰(zhàn),。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同的'視角概括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jié)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戰(zhàn)術策略,如“巧借東風”,。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他為蜀漢基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天下大計,,竟然一夜白頭。蜀漢興建五年,,他率師北上伐魏,。在出師前還不忘將國家大事——對后主囑咐,,激勵子孫后背,我們都知道他不放心,,但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忠誠。他豪情萬丈,,大筆一揮,,蘸著自己的心血,慷慨激昂的寫下了千古表文:《出師表》,,對于蜀漢而言,,歷史所書寫的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留給后人的是欲語先流淚,,連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圣”杜甫也曾泣不成聲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孔明,,大丈夫獨有的情懷——心系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懷?
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嘔心瀝血的二十幾年中,,他報先帝之恩,。本可以借“扶不起的阿斗”為名,,自己完成霸業(yè),但他為了使國家興旺發(fā)達,,他北上伐魏,,諄諄教誨“阿斗”成為明君。
啊,,諸葛亮,,你才華飛揚,令人稱奇!
啊,,諸葛亮,,你心系國家,堅守使命!
啊,,諸葛亮,,你執(zhí)著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動,,對您所敬仰!
寫諸葛亮的初中作文2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常稱贊“臥龍“諸葛亮“智絕天下,后來人們也把諸葛亮當成智慧的化身,,說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來,,諸葛亮不過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罷,。
先來看看諸葛亮“智“的地方:火燒新野;舌戰(zhàn)群儒,將東吳群雄視作兒戲;七擒孟獲,,使南蠻永不再反;空城計,,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由此看來,,諸葛亮似乎的確是“智“到了極點,這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呢?
然而,,若你睜大眼睛,,將全書再仔細看一遍,就會感到諸葛亮也不過是個平凡的人:
火燒新野,,是因為被敵人逼得走投無路,,沒法子,只好燒了自己的老巢,,撐撐面子;逃到江東,,找別人幫忙,卻還要故作姿態(tài),,若孫權一怒拒之,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
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來“平定”可言;說到空城計則更是他不智的表現(xiàn),,諸葛亮將兵馬全部外派,,卻不知自身系舉國之安危,而敵將司馬懿卻能察其弱點,,攻其要害,,將諸葛亮至于極度危險當中,由此看,,司馬懿的才能豈不是高出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獲等人卻屢受欺騙,,可見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較為聰明的一個。
諸葛亮真正不智之處,,是他不識大體,。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他卻還要六出祁山,攻打實力是自己幾倍的強敵,,憑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荊州”表面看來似乎是關羽過于自負而造成的,,卻不知錯誤的根源在于諸葛亮用人不當,。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將荊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交予一個自負,、目空一切的人呢?諸葛亮一生東征西討,,卻忽略了儲君的教育問題,對于流產(chǎn)后來的懦弱以致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難辭其咎,。
說到底,諸葛亮不過是顆任劉備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話,,劉備“善于將將”,。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揮千軍萬馬打幾場勝仗難多了,。所以,,劉備才是三國時期“智絕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