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在育兒假前有“母”,這是過去非常正常的,,現(xiàn)在加了一個“父”,這是不是對網(wǎng)友期待的回應呢,?我覺得這至少是要開始探索實施了,,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所在地是不是在探索范圍之內(nèi)呢?我希望我的這段話能上熱搜,,因為上完熱搜之后探索實施的速度應該會更快一些,。如何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影響重要嗎,?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
前幾天,全國政協(xié)委員白巖松在回答網(wǎng)友提問時提到,,“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中,,有這樣一句話,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
白巖松還說,,希望自己說的這句話可以上熱搜!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松一直特別關(guān)注家庭教育,,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社會各界給家長育兒提供支持,。
同時他也經(jīng)常發(fā)表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犀利評論,,直戳家庭教育痛點,呼吁家長正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起來看看他有哪些觀點和建議,!
中國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長
我總覺得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教育里面,,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長,而不是社會與學校,。
我們生活中有多少的父母還處于進步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夠進步,然后把責任說成是社會問題,、是教育問題,,其實這種抱怨里面相當大的比例還藏著推卸自己責任的部分。
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占51%,,不要總是抱怨別人,得先改變自己。否則熊孩子會越來越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每天同孩子的交流。同樣,,也沒有一個老師可以替代父母,,帶給孩子童年需要的內(nèi)容。
兒子是生命中的主角,,我與他的母親不負責編寫他的劇本,,只想做一個稱職的觀眾和欣賞者。
……
人生不是競技場,,不要爭第一
說說我兒子的故事,。
北京中考成績公布后,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我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于“沒考得太好”。中考前,,我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guān)系。”
我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diào)“不爭第一”,。
“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嘗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于是,,就將永遠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也許,每一個戰(zhàn)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杯!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講道理沒用,言傳身教最管用
外界通常對我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我應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么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么影響孩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的夢想,。比如:我是阿根廷隊的球迷,我和妻子在家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除了看足球比賽我們很少看電視,我從來沒有引導孩子喜歡哪一支球隊,,也沒有說過你要喜歡看書等?,F(xiàn)在我的孩子是阿根廷隊的球迷,他從來不看電子書,,房間里堆滿了紙質(zhì)書,。
比如,我家里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上了頂層后,我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我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么怎么做”的話,。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
孩子的興趣,,不用刻意培養(yǎng)
非常幸運的是,我在童年的時候,,母親沒有阻攔我閱讀各種各樣的書,。那個年代沒有適合我們的讀物,于是大人的書,、小孩的書,,甚至很多奇怪的書我都去讀,我還用母親的兩個閱覽證到處借書看,,于是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這個習慣陪伴我至今。
我的兒子是一個書迷,,快小學畢業(yè)時,,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氣讀完了全集,。之后,,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此外,孩子像我一樣也喜歡上了搖滾樂,,我覺得挺好,,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瞎聽嗎,有什么用,?但是,,他在聽搖滾樂的過程中,每天翻譯一首歌詞,,英語水平上升得很快。
對于孩子的興趣,,我從不刻意培養(yǎng),,甚至,可以說近乎“縱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我同意孩子在頭一天半夜看球,結(jié)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我:“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
我并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么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jié)果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的例子,。課堂上給不了。
擇校不如擇師,,選擇離家近的學校
現(xiàn)在有很多人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小學,,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長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我的孩子上小學是在離小區(qū)只有30米的學校,,也不是什么名校,。我當時選擇小學的理念有兩點:
第一,擇校不如擇師,,“擇師”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不厭倦學習,,是否養(yǎng)成好的習慣,,是否自信,真正的關(guān)鍵,,是你最初遇到了怎樣的一個老師,。
一路上,你所遇到的老師,,從某種角度說,,決定了你的一生。也許是我幸運,,上學時成績雖然起伏巨大,,好時名列前茅,差時名落孫山,,一路上也挨過老師很多批評,,但只要有成績,總得到鼓勵,。自信,,從來未被真正摧毀,,反而在老師一路細心的照看下,有勇氣向前,。
第二是學校一定要離家近些,。這樣孩子才能多睡一會兒,不會因為過早起床而討厭上學,。
精神上富養(yǎng)一點,,物質(zhì)上“餓”一點
在孩子童年的時候,我們在精神上要富養(yǎng)孩子,,但在物質(zhì)上可以清苦一點——經(jīng)常讓孩子“餓”一點兒,,讓他們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質(zhì)東西的時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腳才可以得到,,這樣的得到才是最快樂的。
人生中最好吃的飯是餓的時候吃的,,最能獲得快樂的東西是盼了很久后得到的,。
關(guān)于“拼爹”,唯一能信的是變得更優(yōu)秀
我們是中國第一批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就像長期的沙漠中出現(xiàn)了仙人掌一樣,,被人當作“綠色植物”。隨著時代逐漸正常,,一代又一代人在“排隊”,,70后的前面有60后,當90后殺入職場,,80后已經(jīng)任勞任怨工作很長時間了,。
這種情況下,不管你多努力想加塞都很難,,能彎道超車的只有少數(shù)人,。大家都努力,不管你是70后,、80后,、還是90后,就像每天早上擠地鐵,,你都只有一塊狹小空間,。
有時候別人會說當今社會要“拼爹”如何,生活中當然存在這個現(xiàn)象,,但是信這些沒有用,,唯一能信的就是讓自己更優(yōu)秀,用你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去彎道超車,。
體育,,教會孩子有尊嚴地輸
2012年我參與報道倫敦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的口號叫激勵一代人,。在奧運會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有記者問倫敦奧組委的人,說你們理解的體育是怎樣激勵一代人的,?它激勵了一代人什么,? 倫敦奧組委負責人說,首先體育教會孩子們?nèi)绾卧谝?guī)則的約束下去贏,。接下來他說了第二句話,,對我影響巨大,而且印象深刻,。
他說首先體育教會孩子們,、年輕人如何在規(guī)則的約束下去贏,接下來教會孩子們?nèi)绾误w面并且有尊嚴地輸,。 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教過孩子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呢?如果我們不能教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體面有尊嚴地輸,,并且把體面有尊嚴地輸上升到一種叫“第二種成功”的概念的話,,根本的變化就很難發(fā)生。
不要用標準答案限制孩子
童年時的一個游戲,,曾經(jīng)深深影響了我,。
記得有一個學期,作為數(shù)學老師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個游戲,,他每天給我一個幾何圖形,,他畫完第一條輔助線后,便讓我畫第二條,。
一般情況下,,一道題只要畫出一條輔助線,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滿分了,,但實際上有好幾條輔助線都可以解開這道題。
直到很多年后,,當我被人夸贊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時,,我才意識到是舅舅的游戲改變了我的思維,那就是不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
我們的教育總是告訴孩子一個標準答案就算結(jié)束了,,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殺了,那么,,他們長大以后如何成為創(chuàng)新人才,?數(shù)學需要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的詩歌、作文,、電影,、音樂、美術(shù)等為什么也必須使用一種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動彩排的時候,,我采訪一位“孝心少年”,問他:“你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但是你們姐弟兩個為什么都要學跳國標舞,?”
他說:“一是可以鍛煉節(jié)奏感,二是可以掙錢貼補家里,。”這樣的回答多么樸素真實?。?/p>
但是后來我再問他,,回答就變成了老師所指導的標準答案——“跳舞讓我們感受到藝術(shù)的美”,。
我們不要再以那些所謂正確的答案限制孩子,讓他們從此進入一個封閉的箱體,。孩子們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們要激活他們的好奇,。
幸好舅舅在我童年的時候給了我不只有標準答案的游戲,,讓我知道很多問題在第一個答案就停止了,那是“人云亦云”,;但是你尋找第二個甚至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才更有趣味,,更有創(chuàng)造力。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在小學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個答案,哪怕你錯了,,也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未來的優(yōu)秀與創(chuàng)造,可能就在最初某個轉(zhuǎn)換了角度的錯誤答案中,。
閱讀培養(yǎng),,太重要了!
我在想如果要是沒有18歲,,詩歌讓我知道了自己該說什么樣的話語,;如果沒有18歲,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與愛情有關(guān)的書籍,告訴了我們遠方在哪里,,我覺得我抵抗不住饑餓,。
我覺得我非常感謝閱讀,因為閱讀在我18歲那一年為我的生命種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開花的種子,,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讓我的今天不是我18歲所厭倦和討厭的那一個,,我覺得這太重要了,。
有數(shù)據(jù)顯示:
10歲-19歲之間的青少年讀書最多,可是那些書有相當大的比例不是他們愛讀的書,,而是和當下的考試等有關(guān)系的書。因為讀功利的書,,而沒有養(yǎng)成終生讀書的習慣,。
20歲——29歲,為名利忙,,事業(yè)壓力大,,沒有時間讀書。
40歲——49歲,,進入讀書最少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人生走到這個階段,已經(jīng)定型了,,不再需要讀書,。
到了老年,讀書開始增多,。因為離開事業(yè)一線,,不再為名利權(quán)利奔忙,被動性地靠近生命的真諦,重新?lián)炱饡?,這時閱讀回到了它最大的本質(zhì),,那就是樂趣,無用為有用,,滋補人生,。
這種狀況急需改變,要讓年輕人享受書籍的樂趣,不僅僅為功利目的而讀書,。要在青少年時期把讀書培養(yǎng)成為一生的習慣和最好的生活方式,。
來源丨中國教育報綜合自南方都市報、白巖松在“GES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的演講《教育與更全面的人》,、央視新聞,、中國婦女報、網(wǎng)易談心社,、《白巖松的人生哲學》,、對白,、中國新聞周刊、騰訊教育等
綜上是小編發(fā)布的關(guān)于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的內(nèi)容,。希望每個人都喜歡,,也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guān)資訊,,請繼續(xù)關(guān)注可圈可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