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一
通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總結出關于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于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fā)現(xiàn)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并說出計算方法,。由于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428×6()×6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課外可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后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fā)現(xiàn)并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并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
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
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學生,、多媒體已構成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三大要素。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松,、愉快,、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過去的課堂教學中,,自己想辦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沒弄好不僅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連最起碼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fā)學生認知,、求知的內驅力少年兒童天性好奇,當他們接觸新事物時,,往往產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激發(fā)他們的求知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起點,,也是發(fā)展智力的起點。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電教形式,,把書本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tài)的圖形,,有利于溝通知識之間,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辯析能力,,從而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學、愛學,。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情境,,不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激起了求知欲,,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表象,降低了學習難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法則,、規(guī)律等,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如果采用課件動態(tài)圖象演示,,在動中引路,動態(tài)地顯示事物演變的過程,,把整個過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地演示出來,,而且其動態(tài)的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在《圖形的運動設計》中,利用計算機生動直觀,,變靜為動,,圖文并茂放大細節(jié),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用計算機演示轉動的風車,,對稱的蝴蝶不停地在揮舞著翅膀,小船平移的運動,,實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化,,由多媒體演示,旋轉后的圖形及平移和旋轉的區(qū)別,,通過風車轉動動態(tài),,清晰地旋轉過程,學生輕輕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轉圖形,,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興起盎然,。
小學生穩(wěn)定性差,,易疲勞,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思想最易溜號,,只有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多媒體技術為實現(xiàn)練習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方便,。在內容上可以設計具有情景的趣味題,便于操作的游戲題,,朗朗上口的兒歌題等,;練習形式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性、娛樂性較強的數學游藝宮,、腦筋轉轉彎,、數學擂臺賽、數學燈謎會,、幸運大抽獎,、看誰中大獎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寓學于樂,,從而由“被動型”學習轉為“主動型”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還可以建立題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實施因材施教,,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適時,、適量、適當的訓練,,實現(xiàn)“尖子生”吃得,,“中下生”吃得了,達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二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于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fā)現(xiàn)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并說出計算方法,。由于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對于與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如:《千克、克,、噸》通過實物讓學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噸有多重,經過觀察---掂---估后,,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課外可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后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fā)現(xiàn)并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并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
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
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三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最讓老師煩心和頭疼的一個問題,。原因較多,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外、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是主要原因,。于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在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學生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于優(yōu)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如高浩杰很聰明,做題速度很快,,但計算太粗心準確率較低,,我先表揚他,然后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勵他與細心交朋友,,做更優(yōu)秀的學生。
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要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學這門學科,。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注重教的方式,,努力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采取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讓課堂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四
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結束,,靜下心來反思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情況,,有苦、也有甜,。日常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過程中,,也有不少的體驗與反思。為使以后的數學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為總結經驗,,以備以后更好的進行數學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發(fā)展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特在此對一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
本學期,,根據課程方案的要求,,數學課每周調整為四節(jié)。如何利用好這四節(jié)數學課,,既讓學生掌握好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又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張揚自己的個性,培養(yǎng)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此,,我在備課方面,認真做到兩點:
1、 認真編寫教學案,。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學案,,力爭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學中始終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大家熟悉的情境,,這樣消除了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讓他們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起他們學數學的欲望,。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
2,、 認真編寫導學案,。為了更好的做到數學教學的前瞻和后延,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認真編寫導學案,做到導學條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做到讓學生根據導學案,就能做到自己能學會的自己學會,,自己學不會的帶到課堂解決,,切實做到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小組長的產生。首先在全班范圍內選出小組長,,小組長是小組管理的核心,,小組長的選拔是小組管理的核心。小組長的人選必須具有:①數學學習優(yōu)秀,。②在班級內有一定的威信,。③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小組組員的分配。把除小組長以外的學生按學習成績,、基本素質等情況分成a,、b、c三等。按照自由組合,、教師調控的方法由小組長和每一等級中的一名學生組成四人小組,。
3,、小組一旦形成,小組一旦形成,具有穩(wěn)定性,,不能隨便調換。假如某一個同學想到其他組去,,必須取得本小組組長的同意和想去的小組組長的同意,,再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調換。如果某一同學由于某種原因,,本小組一致同意不要他了,,這個同學必須自行聯(lián)系其他小組到其他小組中去。這樣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珍惜本小組的榮譽,,為本小組的榮譽做出自己的貢獻,,爭取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
4,、小組學習指導:
① 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小組學習要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之前,,要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把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
② 小組長要做好調控:小組討論、交流時每個成員必須發(fā)言,,讓差生先發(fā)言,,防止小組討論時優(yōu)生發(fā)言,差生無言的局面,。
③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言,。在小組學習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聽別人的意見,,在訓練中讓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fā)言,,既是一種尊重他人的禮貌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能夠從中得到啟發(fā),,并且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自己的觀點,這樣做較好地融洽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強調了合作精神,。
④ 讓小組組員間相互檢查知識的掌握情況,成為一種習慣,。組員利用課余時間,,相互檢查近期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相互當老師的意識和習慣,。讓小組始終處于學習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氛圍中。
1,、課前相互提醒本小組成員做好上課準備,。
2、上課過程中相互提醒并制止本小組成員上課說話,、走神等違規(guī)行為,,保證本小組成員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課堂上。
1,、我們學校采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在課前,老師把導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內容自主預習新課,。課堂上,小組長帶領本小組成員對課前導學案的研究探索情況進行討論交流,,把本小組研究的成果統(tǒng)一認識形成本小組的研究成果,,把本小組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提交到全班研究討論,。
2,、上課過程中遇到的新生成的問題,由小組長帶領全組研究,、討論,,形成本小組的研究成果。小組任何組員的發(fā)言都代表本小組,,是小組共同研究的成果,。
3、由小組長檢查某一部分知識本小組成員的掌握情況,。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豎式的簡便寫法這部分知識,,通過小組研究、交流,、匯報,教師精講點撥后,,是不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呢,,特別是差生也掌握好了呢?這時我安排各小組看書質疑,,相互檢查,。小組長就會根據平時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本小組可能沒有掌握的同學是否學會了,,如果不會,,全小組的同學就合力把他教會。這樣就達到了小組共同提高的目的,。
4,、在自習課上,老師把練習題,、練習卷等放給小組,,讓小組獨立完成后小組合作檢查,有弄不明白的問老師,。這樣老師幫學生解決的都是小組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1、作業(yè)的布置,。我們的課外作業(yè)分兩部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小組布置的作業(yè),。老師根據上課的安排,布置少量的必須的鞏固作業(yè)和預習作業(yè)(例如導學案),。小組作業(yè)是小組長根據本小組組員的學習情況,,和本小組成員共同協(xié)商,自主安排作業(yè),,可以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小組安排的作業(yè)往往是最有效的,。
2,、作業(yè)的檢查。小組對于課外作業(yè)特別是本小組布置的作業(yè),,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對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全組協(xié)商解決。對于檢查出的錯誤,,由小組長負責督促改正,。
3,、實際問題研究。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小組共同研究的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在課余空閑時間,,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研究結束,,根據本小組的研究情況,填寫研究情況匯報表,。
小組長掌握本小組每一個成員的家長聯(lián)系電話,,當本組組員取得成績或出現(xiàn)錯誤時,小組長及時將情況通報給家長,,以便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況,,并對孩子的表現(xiàn)做出及時的反應。當家長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時,,也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詢問小組長,,會得到自己孩子的最真實細致的情況。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評價時應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對學生的評價,,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而產生更高的學習動力,是否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勇敢的改正自己的不足,,是否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為此,我對小組的評價采用了小組點評和定量評價的辦法,。小組點評,,定期舉行小組點評會。
1,、組內點評: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向本組其他成員介紹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績,,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進步。小組的其他成員對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評價,。
2,、小組長點評:由小組長對本小組成員進行點評,點評的主要內容:①本小組在本段時間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績,。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五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于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fā)現(xiàn)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并說出計算方法,。由于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對于與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如:《千克,、克、噸》通過實物讓學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噸有多重,經過觀察---掂---估后,,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課外可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后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fā)現(xiàn)并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并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
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
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六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通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總結出關于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于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fā)現(xiàn)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并說出計算方法,。由于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428×6()×6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課外可布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后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fā)現(xiàn)并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并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
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
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學生,、多媒體已構成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三大要素,。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松、愉快,、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過去的課堂教學中,自己想辦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沒弄好不僅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連最起碼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fā)學生認知、求知的內驅力少年兒童天性好奇,,當他們接觸新事物時,,往往產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激發(fā)他們的求知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起點,也是發(fā)展智力的起點,。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電教形式,把書本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tài)的圖形,,有利于溝通知識之間,,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辯析能力,從而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學,、愛學。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情境,,不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激起了求知欲,,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表象,,降低了學習難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法則,、規(guī)律等,,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如果采用課件動態(tài)圖象演示,在動中引路,,動態(tài)地顯示事物演變的過程,,把整個過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地演示出來,,而且其動態(tài)的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在《圖形的運動設計》中,,利用計算機生動直觀,,變靜為動,圖文并茂放大細節(jié),,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用計算機演示轉動的風車,,對稱的蝴蝶不停地在揮舞著翅膀,,小船平移的運動,實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化,,由多媒體演示,,旋轉后的圖形及平移和旋轉的區(qū)別,通過風車轉動動態(tài),,清晰地旋轉過程,,學生輕輕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轉圖形,,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興起盎然。
小學生穩(wěn)定性差,,易疲勞,,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思想最易溜號,只有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多媒體技術為實現(xiàn)練習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方便,。在內容上可以設計具有情景的趣味題,,便于操作的游戲題,朗朗上口的兒歌題等,;練習形式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性,、娛樂性較強的數學游藝宮、腦筋轉轉彎,、數學擂臺賽,、數學燈謎會,、幸運大抽獎、看誰中大獎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寓學于樂,,從而由“被動型”學習轉為“主動型”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還可以建立題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實施因材施教,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適時,、適量,、適當的訓練,實現(xiàn)“尖子生”吃得,,“中下生”吃得了,,達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上冊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篇七
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結束,靜下心來反思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情況,,有苦,、也有甜。日常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過程中,也有不少的體驗與反思,。為使以后的數學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為總結經驗,以備以后更好的進行數學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發(fā)展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特在此對一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
本學期,,根據課程方案的要求,數學課每周調整為四節(jié),。如何利用好這四節(jié)數學課,,既讓學生掌握好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又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張揚自己的個性,,培養(yǎng)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此,我在備課方面,,認真做到兩點:
1,、 認真編寫教學案。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學案,力爭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學中始終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大家熟悉的情境,這樣消除了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讓他們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起他們學數學的欲望。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
2、 認真編寫導學案,。為了更好的做到數學教學的前瞻和后延,,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認真編寫導學案,,做到導學條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做到讓學生根據導學案,,就能做到自己能學會的自己學會,自己學不會的帶到課堂解決,,切實做到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小組長的產生,。首先在全班范圍內選出小組長,小組長是小組管理的核心,,小組長的選拔是小組管理的核心,。小組長的人選必須具有:①數學學習優(yōu)秀。②在班級內有一定的威信,。③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小組組員的分配,。把除小組長以外的學生按學習成績,、基本素質等情況分成a、b,、c三等,。按照自由組合、教師調控的方法由小組長和每一等級中的一名學生組成四人小組,。
3,、小組一旦形成,小組一旦形成,,具有穩(wěn)定性,,不能隨便調換。假如某一個同學想到其他組去,,必須取得本小組組長的同意和想去的小組組長的同意,,再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調換。如果某一同學由于某種原因,,本小組一致同意不要他了,,這個同學必須自行聯(lián)系其他小組到其他小組中去。這樣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珍惜本小組的榮譽,,為本小組的榮譽做出自己的貢獻,,爭取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
4,、小組學習指導:
① 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小組學習要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之前,要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把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
② 小組長要做好調控:小組討論,、交流時每個成員必須發(fā)言,讓差生先發(fā)言,,防止小組討論時優(yōu)生發(fā)言,,差生無言的局面。
③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言,。在小組學習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聽別人的意見,在訓練中讓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fā)言,,既是一種尊重他人的禮貌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能夠從中得到啟發(fā),,并且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自己的觀點,這樣做較好地融洽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強調了合作精神,。
④ 讓小組組員間相互檢查知識的掌握情況,成為一種習慣,。組員利用課余時間,,相互檢查近期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相互當老師的意識和習慣,。讓小組始終處于學習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氛圍中。
1,、課前相互提醒本小組成員做好上課準備,。
2、上課過程中相互提醒并制止本小組成員上課說話,、走神等違規(guī)行為,,保證本小組成員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課堂上。
1、我們學校采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在課前,,老師把導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內容自主預習新課,。課堂上,,小組長帶領本小組成員對課前導學案的研究探索情況進行討論交流,,把本小組研究的成果統(tǒng)一認識形成本小組的研究成果,,把本小組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提交到全班研究討論,。
2,、上課過程中遇到的新生成的問題,由小組長帶領全組研究,、討論,,形成本小組的研究成果。小組任何組員的發(fā)言都代表本小組,,是小組共同研究的成果,。
3、由小組長檢查某一部分知識本小組成員的掌握情況,。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豎式的簡便寫法這部分知識,通過小組研究,、交流,、匯報,教師精講點撥后,,是不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呢,,特別是差生也掌握好了呢?這時我安排各小組看書質疑,,相互檢查,。小組長就會根據平時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本小組可能沒有掌握的同學是否學會了,,如果不會,,全小組的同學就合力把他教會。這樣就達到了小組共同提高的目的,。
4,、在自習課上,老師把練習題,、練習卷等放給小組,,讓小組獨立完成后小組合作檢查,有弄不明白的問老師。這樣老師幫學生解決的都是小組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1,、作業(yè)的布置。我們的課外作業(yè)分兩部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小組布置的作業(yè),。老師根據上課的安排,,布置少量的必須的鞏固作業(yè)和預習作業(yè)(例如導學案)。小組作業(yè)是小組長根據本小組組員的學習情況,,和本小組成員共同協(xié)商,,自主安排作業(yè),可以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小組安排的作業(yè)往往是最有效的。
2,、作業(yè)的檢查,。小組對于課外作業(yè)特別是本小組布置的作業(yè),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對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全組協(xié)商解決,。對于檢查出的錯誤,由小組長負責督促改正,。
3,、實際問題研究。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小組共同研究的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在課余空閑時間,,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研究結束,,根據本小組的研究情況,填寫研究情況匯報表,。
小組長掌握本小組每一個成員的家長聯(lián)系電話,,當本組組員取得成績或出現(xiàn)錯誤時,小組長及時將情況通報給家長,,以便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況,,并對孩子的表現(xiàn)做出及時的反應。當家長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時,,也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詢問小組長,,會得到自己孩子的最真實細致的情況。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評價時應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對學生的評價,,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而產生更高的學習動力,,是否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勇敢的改正自己的不足,,是否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為此,我對小組的評價采用了小組點評和定量評價的辦法,。小組點評,,定期舉行小組點評會。
1,、組內點評: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向本組其他成員介紹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績,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進步,。小組的其他成員對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評價,。
2、小組長點評:由小組長對本小組成員進行點評,,點評的主要內容:①本小組在本段時間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