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肺復蘇cab分別代表篇一
心肺復蘇術簡稱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就是當呼吸終止及心跳停頓時,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進行急救的一種技術,。
舉凡溺水,、心臟病、高血壓,、車禍,、觸電、藥物中毒,、氣體中毒,、異物堵塞呼吸道等導致的呼吸終止、心跳停頓,,在醫(yī)生到來前,,均可利用心肺復蘇術維護腦細胞及器官組織不致壞死。
心肺復蘇abc
a步驟
將病人平臥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額上用力向后壓,右手指放在下頜沿,,將頭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
讓病人仰頭,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防止舌頭阻塞氣道口,保持氣道通暢,。
b步驟
口對口吹氣,,也就是人工呼吸。搶救者右手向下壓頜部,,撐開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雙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鐘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氣量,進行搶救,。
一次吹氣后,,搶救者抬頭作一次深呼吸,同時松開左手,。下次吹氣按上一步驟繼續(xù)進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為止。
注意
吹氣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fā)生急性胃擴張。同時觀察病人氣道是否暢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c步驟
胸外心臟按壓,。搶救者在病人的右側,,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兩手的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jié)不彎曲,,用雙肩向下壓而形成壓力,,將胸骨下壓4厘米至5厘米(小兒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
按壓部位不宜過低,,以免損傷肝,、胃等內臟。壓力要適宜,,過輕不足于推動血液循環(huán),;過重會使胸骨骨折,帶來氣胸血胸,。
b,、c步驟應同時進行,按壓30次之后做兩次人工呼吸,,通常一個搶救周期為三輪,,也就是按壓90次、人工呼吸6次,。
經(jīng)過30分鐘的搶救,,若病人瞳孔由大變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復,,紫紺消退等,,可認為復蘇成功。
終止心肺復蘇術的條件:已恢復自主的呼吸和脈搏,;有醫(yī)務人員到場,;心肺復蘇術持續(xù)一小時之后,傷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臟跳動,、呼吸不恢復,表示腦及心臟死亡,。
心肺復蘇cab分別代表篇二
(1)判斷意識,;
(2)如無反應,立即呼救,;
(3)仰臥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4)開放氣道,,清理口腔異物,;
(5)判斷有無呼吸;
(6)如無呼吸,,立即口對口吹氣2次,;
(7)保持頭后仰,另一手檢查頸動脈有無搏動,;
(8)如有脈搏,,可僅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9)如無脈搏,,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10)每按壓15次,口對口吹氣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壓15次,如此反復進行,;
(11)心肺復蘇開始1分鐘,,或者連續(xù)操作四個循環(huán)后,檢查一次呼吸和脈搏,、瞳孔變化,,以后每進行4~5分鐘檢查一次,每次不超過5秒鐘,。
(12)如用擔架搬運病人或者是在救護車上進行心肺復蘇,,應不間斷地進行,,必須間斷時,時間不超過5~10秒,。雙人心肺復蘇步驟
①基本上與單人心肺復蘇術步驟相同,;
②兩人動作必須協(xié)調配合,一人按壓,,一人吹氣,,以5:1比率進行;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者,,負責開放氣道,,觀察瞳孔,觸摸頸動脈搏動,。
③施行心肺復蘇的人可分別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側和右側,,便于交替進行人工呼吸
和心臟按壓。受到條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側。
④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者交換位置,,互換操作,,中斷時間不能超過5秒鐘。
心肺復蘇終止指標
①病人已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確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復蘇進行30分鐘以上,,檢查病人仍無反應,、無呼吸、無脈搏,、瞳孔無回縮,。
心肺復蘇術的要點
①發(fā)現(xiàn)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以挽救生命。
②心肺復蘇術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③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點:頭后仰,打開氣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氣
后,向口腔內吹氣,,每分鐘12~14次,。
④胸外心臟按壓的操作要點: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垂直下壓3~4厘米,每分鐘100次左右,。
⑤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按15:2進行,;雙人心肺復蘇按5:1進行,。
嬰幼兒心肺復蘇手法要點
①判斷意識:叩擊足底部,捏掐合谷處(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地方,。)
②口對口鼻人工呼吸:使嬰幼兒頭部輕輕后仰,,暢通呼吸道,但不可使頭部過度后仰,,吹氣時將嬰兒口鼻包緊,,吹氣頻率每分鐘20次,。
③檢查脈搏的搏動,,判斷有無心跳。嬰兒檢查肱動脈搏動,,肱動脈位于上臂內側,,肘、肩之間,。
④胸外心臟按壓方法:
定位:雙乳連線與胸骨垂直交叉點下方1橫指,。
幼兒:一手手掌下壓。
嬰兒:環(huán)抱法,,雙拇指重疊下壓,;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攏下壓,。
下壓深度:幼兒2.5~3.5厘米,,嬰兒1.5~2.5厘米。
按壓頻率:每分鐘100次,。
(一)判斷患者有無意識與反應 輕拍患者肩部,,并高聲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將患者置于復蘇體位 如患者是俯臥或側臥位,,迅速跪在患者身體一側,一手固定其頸后部,,另一手固體其一側腋部(適用于頸椎損傷)或髖部(適用于胸椎或腰椎損傷),,將患者整體翻動,,成為仰臥位,即頭,、頸,、肩、腰,、髖必須同在一條軸線上,,同時轉動,避免身體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損傷,。患者應仰臥在堅實的平面,,而不應是軟床或沙發(fā),;頭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腦血流灌注減少而影響cpr的效果,。
(三)開放氣道 當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張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張力下降,,導致舌后墜,,造成氣道梗阻。將下頜前推移,,可使舌體離開咽喉部,;同時頭部后伸可使氣道開放。如發(fā)現(xiàn)口腔內有異物,,如食物,、嘔吐物、血塊脫落的牙齒,、泥沙,、假牙等,均應盡快清理,,否則也可造成氣道阻塞。無論選用何種開放氣道的方法,,均應使耳垂與下頜角的連線和患者仰臥的平面垂直,,氣道方可開放。在cpr的全過程中,,應使氣道始終處于開放狀態(tài),。常用開放氣道方法如下:
1、壓額提頦法 如患者無頸椎損傷,,可首選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體一側,,用一手小魚際放在患者前額向下壓迫;同時另一手食,、中指并攏,,放在頦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頦部及下頜向上抬起,、頭部后仰,,氣道即可開放。
2,、雙手拉頜法 如已發(fā)生或懷疑頸椎損傷,,選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頸椎損傷,但不便于口對口吹氣,。站立或跪在患者頭頂端,,肘關節(jié)支撐在患者仰臥的平面上,兩手分別放在患者頭部兩側,,分別用兩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兩側下頜角,小魚際固定住兩側顳部,,拉起兩側下頜角,,使頭部后仰,氣道即可開放,。
3,、壓額托頜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體一側,用一手小魚際放在患者前額向下壓迫,;同時另一手拇指與食,、中指分別放在兩側下頜角處向上托起,使頭部后仰,,氣道即可開放,。在實際操作中,此法優(yōu)于其他方法,,不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會造成或加重頸椎損傷,,而且便于作口對口吹氣,。
(四)判斷有無呼吸 開放氣道后,立即將一側耳部貼近患者的口鼻部,,通過一看,、二聽、三感覺來判斷患者有無呼吸。判斷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并應以看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運動。
二聽 即用耳朵聽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覺 即用面頰感覺患者是否有氣流呼出,。
(五)口對口吹氣 口對口吹氣是一種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氣方法,??諝庵泻鯕?1%,呼出氣體中仍含氧氣約16%,,可以滿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嚴重損傷,不能口對口吹氣時,,可口對鼻吹氣,。
1、確定患者無呼吸后,,立即深吸氣后用自己的嘴嚴密包繞患者的嘴,,同時用食、中指緊捏患者雙側鼻翼,,緩慢向患者肺內吹氣兩次,。
2、每次吹氣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氣持續(xù)2秒鐘,,吹氣時見到患者胸部出現(xiàn)起伏即可,。
3、如果只進行人工通氣,,通氣頻率應為10~12次/分鐘,。吹氣過程中,應始終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運動,。吹氣時如無胸部起伏或感覺阻力增加,,應考慮到氣道未開放或氣道內存在異物阻塞。
4,、專業(yè)人員也可選擇其他通氣方式,,如球囊-面罩、氣管插管等,。
(六)判斷有無頸動脈搏動 非專業(yè)人員在進行cpr時,,不再要求通過檢查頸動脈是否搏動,但對于專業(yè)人員仍要求檢查脈搏,,以確定循環(huán)狀態(tài)。檢查脈搏應用食、中指觸摸頸動脈(位于胸鎖乳突肌內側緣),,而絕不可選擇橈動脈,。檢查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如不能確定循環(huán)是否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七)胸外心臟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是重建循環(huán)的重要方法,正確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約達到正常時的1/4~1/
3,、腦血流量可達到正常時的30%,,這就可以保證機體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壓原理 通過按壓胸骨,,使胸腔內壓力增高,促使心臟排血,。放松時,,胸腔內壓力降低,且低于靜脈壓,,從而使靜脈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臟直接受到直接擠壓也產(chǎn)生排血,。放松時,心腔自然回彈舒張,,使得靜脈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數(shù)學者認為,,胸外心臟按壓能導致人工循環(huán)是這兩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2、胸外心臟按壓的方法
(1)操作時根據(jù)患者身體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體的任何一側均可,。必要時,應將腳下墊高,,以保證按壓時兩臂伸直,、下壓力量垂直。
(2)按壓部位 按壓部位原則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觸摸頸動脈的食,、中指并攏,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側的肋弓下緣,,向上滑動至兩側肋弓交匯處定位,,即胸骨體與劍突連接處。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線上,并觸到定位的食指,。
③然后再將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兩手掌根重疊。
④手掌與手指離開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壓姿勢 兩肩正對患者胸骨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jié)不得彎曲,,肩、肘,、腕關節(jié)成一垂直軸面,;以髖關節(jié)為軸,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胸骨,。
(4)按壓深度 一般要求按壓深度達到4~5cm,約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據(jù)患者體型大小等情況靈活掌握,,按壓時可觸到頸動脈搏動效果最為理想。
(5)按壓頻率 100次/分鐘,,不要<100次/分鐘,。
(6)口對口吹氣與胸外心臟按壓的比例為2:30,即每做2次口對口吹氣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單人操作為2:30,雙人操作為1:15。
3,、胸外心臟按壓的注意事項:
(1)確保正確的按壓部位,,既是保證按壓效果的重要條件,又可避免和減少肋骨骨折的發(fā)生以及心,、肺,、肝臟等重要臟器的損傷。
(2)雙手重疊,,應與胸骨垂直,。如果雙手交叉放置,則使按壓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壓應穩(wěn)定地、有規(guī)律地進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輕忽重,,不要間斷,以免影響心排血量,。
(4)不要沖擊式地猛壓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臟的損傷,。
(5)放松時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彈擴張,,否則會使回心血量減少,。但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壁,以保證按壓位置的準確,。
(6)下壓與放松的時間要相等,,以使心臟能夠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壓用力要垂直向下,,身體不要前后晃動,。正確的身體姿勢既是保證按壓效果的條件之一,又可節(jié)省體力,。
(8)最初做口對口吹氣與胸外心臟按壓4~5個循環(huán)后,,檢查一次生命體征;以后每隔4~5分鐘檢查一次生命體征,,每次檢查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
雙人徒手cpr時,對患者的評估及基本操作與單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人保持氣道通暢及人工通氣,,并檢查頸動脈搏動,,評價按壓效果。按壓頻率100次/分鐘,,按壓/通氣比為15:2,。cpr操作開始的第1分鐘后檢查一次生命體征,以后每4~5分鐘檢查一次,,每次檢查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
由于兒童的解剖、生理及發(fā)育等與成人不同,,兒童與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較大差異,。可將兒童分為出生28天內為新生兒,、0~1歲為嬰兒,、1~
8歲為兒童三個組,。8歲以上兒童與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嬰兒按壓深度 一般要求按壓深度達到1~2cm,,約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據(jù)患者體型大小等情況靈活掌握,按壓時可觸到頸動脈搏動效果最為理想,。緊急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
于某些臨時發(fā)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動或發(fā)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以致不能維持血液循環(huán),,尤其是中樞神經(jīng)的血液供應,,應該立即進行正確、積極的復蘇搶救,,不然病人將在短期內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復蘇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須立即開始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最簡單的人工呼吸是口對口有節(jié)律的吹氣。吹氣時,,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條件,在維持口對口吹氣的同時,,趕緊準備氣管內插管,,接上麻醉機或呼吸機,使能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應急要點心肺復蘇法:
●任何急救開始的同時,均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搶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確保現(xiàn)場安全,,確定病人呼吸,、脈搏確實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
●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臥于堅實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跪于病人肩與腰之間的一側,。
●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口鼻人工呼吸等方法,。采取口對口施救時,,如病人口中有異物,要先清除,,開放氣道,,再以一只手按住病人前額,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將其下頦托起,,使其頭部后仰;壓額手的拇指,、食指捏緊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氣后,用口唇嚴密地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將氣吹入病人口內,不要漏氣,;當看到病人的胸廓擴張時停止吹氣,,離開病人的口唇,松開捏緊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時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再施二次吹氣。每次吹氣時間:成人為2秒鐘,,兒童為1至1.5秒鐘,。
●胸外心臟按壓法:施救者以靠近病人的下肢手(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緣自下而上移動至肋緣交會處(劍突),伸出食指與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置于此兩指旁,,再以定位手疊放于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貼腕蹺指,,手指蹺起勿壓胸肋,以髖關節(jié)為軸用力,,肘關節(jié)伸直向下壓(垂直用力),,手掌下壓深度為3.5至4.5厘米,每分鐘約做100次,?!裥赝庑呐K按壓法與人工呼吸法應交替進行,比例為:單人操作,,心臟按壓15次,,吹氣2次(15:2)。雙人操作按5:1進行,。吹氣時應停止胸外按壓,。
專家提示●心跳驟停時間不長時(3至4分鐘內)可進行心肺復蘇法,。
●實施心肺復蘇法時,應將病人仰臥在平地或硬板上,。
●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只用掌根部,手指不要壓病人胸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有條件時,最好請專業(yè)人員操作,。
●施救者在體力允許條件下,,應連續(xù)對病人實施心肺復蘇法,盡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復呼吸,、脈搏,或有專業(yè)急救人員到達現(xiàn)場,。
心肺復蘇術快速指南1.輕拍患者肩膀或按壓人中,檢查傷患有無意識, 須注意病患有無頸椎受傷,不可劇烈搖晃病患,。
2.大聲呼救 如確定患者意識不清,應立即求救;求救時指示必需明確, 例如:請幫我叫120(院外)、大聲叫喊值班醫(yī)師(院內),。
3.施救位置 跪于患者肩部,,施救者與患者肩部垂直。
4.打開病患口腔,檢查呼吸道中有無異物,。
5.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異物 如口香糖,、假牙等
6.壓額抬顎法,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舌頭因重力下垂阻塞氣道。
7.臉頰靠近病人口鼻,眼睛注視病人胸部,觀察3-5秒,。
8.如無呼吸,打開患者口腔,并將患者鼻子捏著, 以免從口部吹氣時,由鼻腔漏氣,。
9.密罩患者口部, 深吹兩口氣,每次吹氣約1.5-2秒,須注意患者胸部有無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氣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結處,在向外滑至同側氣管與頸部肌肉 所形成的溝中,按壓觀察頸動脈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結處,在向外滑至同側氣管與頸部肌肉 所形成的溝中,按壓觀察頸動脈5-10秒,。如有脈搏,繼續(xù)反復施行人工呼吸, 直到患者恢復自然呼吸為止,成人每分鐘約12-16次,小孩約15-20次,。
12.如無脈搏,準備實施胸外心臟按摩術。
13.沿肋骨下緣向上滑找到劍突頭端起向上兩指幅處, 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注意不可按壓劍突,。
14.兩手交插互扣,指尖翹起,避免接觸肋骨,。
15.施救者兩臂伸直,與患者身體呈垂直, 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壓4-5公分(1.5-2寸)。
16.心臟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鐘約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應加快, 嬰幼兒患者每分鐘約100-120次,口訣:“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臟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鐘約80-對於幼童應酌情施壓,1-8歲左右患者, 可改用單掌施壓,人工呼吸改用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心臟按摩=1:5,。
18.對于嬰幼兒應酌情施壓,一歲以下患者, 可改用兩指施壓,使用中指及無名指,按摩位置為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心臟按摩=1:5,。
19.成人單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臟按摩=2:30, 雙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臟按摩=2:15。
20.在做完四個循環(huán)後吹完兩口氣,需檢查脈搏3-5秒;若無脈搏則繼續(xù)心臟按摩, 以後每四次循環(huán)或3-5分鐘檢查一次,。
21.若有脈搏則檢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將病人置于復蘇姿勢,以避免嘔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無呼吸則繼續(xù)實施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cab分別代表篇三
心肺復蘇術操作步驟
1、環(huán)境安全,,通風良好,;
2、用物準備(紗布,、彎盤,、手電筒、呼吸氣囊)口述:用物準備齊全,,呼吸氣囊完好備用,;
3、對床號,、姓名(病房內患者),;
4、呼喊患者,,雙手拍打患者雙肩,觀察有無反應,;
5,、判斷頸動脈搏動(食指和中指指尖先觸及氣管正中(喉結)部位,向旁移2-3cm(兩指)),,同時觀察呼吸,;口述:數(shù)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斷五秒以上10秒以下,,頸動脈搏動消失,,無呼吸;
6,、緊急呼救,,通知醫(yī)生,記錄時間,;
7,、掀開被子,口述:協(xié)助患者去枕仰臥,,置硬板床,,頭頸軀干平直無彎曲或置于同一軸線,;
8、雙手放于軀干兩側,,松解衣服,、褲帶;
9,、胸外心臟按壓:
a.定位:劍突上兩橫指或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中下1/3),,中指對準乳頭
b.按壓:雙手重疊,手指交叉翹起,,勿脫離胸壁,,雙臂繃直,雙肩處于患者胸骨上方正中
c.利用上半身的重力和臂力,,垂直向下按壓
d.按壓深度至少5cm,,下壓與放松比為1:1
e.按壓30次(不超過18秒,頻率大于100次/分)
f.按壓時觀察患者面色
10,、開放氣道:將頭偏向一側,,口述:清理口鼻分泌物及取下活動性義齒;
11,、判斷患者頸椎有無損傷,,口述:患者頸椎無損傷,采用壓額(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有損傷者用雙手托下頜法開放氣道)
12,、口對口人工呼吸:蓋上紗布,用壓額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患者鼻翼兩側,,另一手托起下頦,,將患者口唇張開,吸一口氣后將雙唇包繞密封患者口周,,均勻吹氣,,時間為1秒,吹氣后觀察胸廓起伏,,松開鼻翼,,吹氣兩次;(呼吸氣囊的使用方法:ec手法,、氧流量8-10l/分,、頻率10-20次/分,潮氣量400-600ml)
13,、進行第2-5個周期的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以吹氣結束;
14、評估有效指征:
a.摸頸動脈搏動,,口述:頸動脈搏動恢復,,自主呼吸恢復
b.看瞳孔變化,口述:瞳孔由大變小
c.口述:口唇,、面色,、甲床紫紺減退,收縮壓大于60mmhg,,有尿,,心電圖波形改變
d.呼喊患者,口述:患者意識恢復
15,、口述:心肺復蘇成功(未恢復繼續(xù)操作)
16,、與患者家屬溝通,口述:xx,,剛剛發(fā)生了一些病情變化,,經(jīng)過我們的一系列搶救之后,現(xiàn)在病情基本平穩(wěn)了,,還將做進一步高級生命支持,,請不要緊張,有什么事隨時呼叫我們
17,、用物分類處理,,洗手,記錄
18,、示意操作完畢
心肺復蘇cab分別代表篇四
心肺復蘇操作流程
用物準備:按壓板,、腳踏櫈、紗布兩塊,。操作開始:巡視病房,發(fā)現(xiàn)心電監(jiān)護有異常,,雙手拍肩,,王強、王強你怎么了,,意識喪失,,觸摸頸動脈(判斷時間不少于十秒)頸動脈搏動消失,無呼吸音,,呼吸心跳停止,,王醫(yī)生搶救病人,計時,,拉隔簾,,去枕平臥,解衣扣,松腰帶,,軟床放按壓板,,放腳踏櫈,劍突上兩橫指處行胸外心臟按壓,,至少100次每分,,1、2,、3,、…….29、30,,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氣道分泌物,,取義齒,,開放氣道,行人工呼吸兩次,,重復五個循環(huán)后再次判斷,,觸摸頸動脈,判斷呼吸,,頸動脈搏動已恢復,,有自主呼吸,紫紺面色,、口唇逐漸轉為紅潤,,雙側瞳孔縮小,復蘇有效,,計時,。安置病人,收腳踏櫈,,去按壓板,,遵醫(yī)囑繼續(xù)給予生命支持,嚴密觀察病情,?;刂委熓遥雌卟较词址ㄏ词?,每部不少于十秒,,清水沖凈擦干,記錄,,操作完畢,。
2015年11月份護理工作計劃
一,、召開護士長例會,對10月護理質量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制定整改措施
二、本月護理質量考核重點內容:優(yōu)質護理服務質量,、住院患者質量管理,、滿意度調查、消毒隔離
三,、護理部對icu,、手術室、產(chǎn)房,、供應室,、門診部的護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1-2次
四、護理部對新聘護理人員,、no護士培訓相關專業(yè)知識,、技能操作1-2次(培訓、考核時間另行通知)
五,、根據(jù)護理計劃,,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操作考核
考核內容:
新聘護士、n0-n1護士:心肺復蘇
n2-n3: 靜脈輸血
六,、選擇合適的病例進行一次護理業(yè)務查房,,有危重病人的科室做好準備并及時通知護理部
護理部
2015年11月2日
心肺復蘇cab分別代表篇五
心肺復蘇術的步驟 首先判斷現(xiàn)場環(huán)境是否安全
1、判斷意識,,檢查呼吸
2,、啟動現(xiàn)場急救程序,呼救,,撥打120
3,、擺正病人的體位,平躺在堅硬的物體上
4,、檢查呼吸和脈搏
5,、松解衣領及褲帶
6、胸外心臟按壓,,30次
7、打開氣道
8,、人工呼吸,,吹2次
9、持續(xù)兩分鐘的高效率的cpr,,30:2,,5個周期
10、判斷復蘇是否有效
11、整理病人,,進一步生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