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震教育心得體會字篇一
防震演習程序為:警報響起,、各班自救、組織撤離,、操場整隊,、清點然拉響警報,,班主任聽到警報迅速指揮學生不要慌亂并引導學生有秩序地逃離現(xiàn)場。
防震演習中,,同學們能沉著冷靜,,用書包或者其他能保護頭部的物件遮住腦袋,鉆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墻角,。老師組織學生有序地離開教室,撤離過程中,,所有教師各負其責,,維護秩序,使學生安全跑到操場,。
這次安全防范演習,,全校師生齊動員,教師準時到位,,學生動作迅速,,秩序良好。僅用了三分鐘時間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來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習中學生進行間有講話現(xiàn)象,甚至有嬉笑現(xiàn)象,,不夠嚴肅認真;下樓次序與路徑要進一步監(jiān)管理順,,做到合理、科學,,避免擁擠;個別教師逃離動作慢,。
通過這次演習,我也了解了一些小知識:當?shù)卣饋砼R時,,不能跳樓,,要切斷電源關(guān)掉煤氣,躲到衛(wèi)生間里,,或者躲在桌子下,,因為墻壁倒塌時,桌子能為你承受重量,。盡量避開玻璃,,地震之后要迅速撤離,,以防余震,。如果在操場等室外,要離開教學樓,、高壓電線,、跑到空曠地帶,。不要在加油站附近,因為地震發(fā)生時,,加油站容易引起大火,、爆炸??傊?,當?shù)卣鸢l(fā)生時,我們應該學會根據(jù)當時所處的場所和情境,,采取自救措施,。
我們學校經(jīng)常進行演習,從而讓我們了解了許多自救措施,,設想一下,,如果不學會自救,地震真正到來時,,就會驚慌失措,,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采取科學的方法自救的非常重要的。
地震教育心得體會字篇二
學校是城鄉(xiāng)較大的人員密集場所,,學生是在地震災害中可能受到嚴重傷害的較大群體,。如何加強對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防御地震災害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并進一步規(guī)范和加強學校地震應急演練工作,,在演練中檢驗并不斷完善學校地震應急預案,提高學校地震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過演練逐步增強學生自覺識別地震謠傳和積極防震避震意識,,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學生在遭遇地震等突發(fā)災害事件時能夠鎮(zhèn)定應對,,積極進行自救互救,,盡量減少傷亡。綜合我們學校組織的數(shù)次疏散演練,,得出如下幾點體會,。
一、疏散演練目的要明確
疏散演練并不是讓學生產(chǎn)生恐慌,,認為災難即將來臨,,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真正的地震來臨時減少恐慌,,避免更多損失。經(jīng)常性地演練,,學生才能在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按照曾經(jīng)演練的程序迅速,、有序撤離,避免在地震時真正發(fā)生出現(xiàn)恐慌,、慌亂,。
演練和不演練絕對不一樣。通過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使師生掌握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熟悉緊急疏散的程序和路線,確保在地震來臨時,,應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減少不必要的非震傷害,同時通過演練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聽從指揮,、團結(jié)互助的品德,,提高突發(fā)公共事件下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疏散演練人員責任要明確
平時疏散演練,,急時疏散疏導人員,必須責任到位,,培訓到位;必須保持一貫的警惕性,,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在第一時間履職到位,。
班主任是本班的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的指揮員,,不但要聽清楚學校下達的警報,而且要組織好本班學生按應急預案進行實施,。
疏導員即任課教師,,在演練開始前要到達所負責的崗位。在疏散路線的每個拐彎處,,都要有專人負責,,而且要切實履行職責,嚴防學生踩踏和串線,,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學校應急疏散演練領導小組成員要及時掌握和觀察各個班級疏散情況以及各個樓梯口的情況,做好應急指揮調(diào)整,。三,、疏散演練要求要明確
1,、在疏散過程中不要驚慌,,保持鎮(zhèn)定是首要,,迅速進入是關(guān)鍵。
2,、要嚴肅認真,,要當作是一場實戰(zhàn)來演練。
3,、保持安靜,,動作敏捷、規(guī)范,。要有序地疏散,,在走出教室門和下樓梯時,嚴禁推拉,、沖撞,、擁擠、串線,、跌倒,。
4、疏散過程中,,要雙手護頭,,以防被砸。
5,、各班學生到達集中地后,,學生要蹲下,保護頭部,。緊急清點人數(shù),,預防遺漏,準備二次搶救,。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關(guān)系到一方的穩(wěn)定,一方的平安,,完善各種預案,,建立長效機制,責任到人到位,,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