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xué)能力,。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zhì)的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琵琶行并序教案四課時篇一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并背誦詩歌第二段。
2,、欣賞詩中運用描寫音樂的語言,。
3、品味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重難點:
1、教學(xué)重點:賞析詩中的音樂描寫,。
2,、教學(xué)難點:引導(dǎo)學(xué)生抓住主旨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xué)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并背誦詩歌第二段,。
2、品味詩中描寫音樂的語言,。(教學(xué)重難點)
二,、教學(xué)過程:
1、音樂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課前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抒發(fā)人們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并被稱為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
剛剛老師給大家聽的這首曲子大家覺得怎么樣?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曲中的音樂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嗎?可能這對大家來說并非易事,,因為音樂不像高聳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騰不息的河流,,蒼翠蓊郁的森林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飄渺難以捕捉,。
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jié)合的傳統(tǒng),,但是用詩歌來表現(xiàn)音樂的作品卻是不多,,堪稱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謂是描寫音樂的極品,,他究竟是怎樣寫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播放琵琶曲《漢宮秋月》,,要求學(xué)生用心傾聽,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傳說,引入新課——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世上便流傳著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fēng),,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jīng)典樂府《琵琶行》,。
2、猜讀標題,,明確重點:
學(xué)生通過標題來猜想本詩重點是寫什么?表達什么?進而明確詩歌寫了哪幾個方面,。
3、自讀課文,,養(yǎng)成讀書方法:
學(xué)生自讀課文,,強調(diào)圈點勾畫批注的讀書方法,梳理疑難字詞,,理解詩歌大意,,最后交流重點字詞。
4,、聽讀課文,,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聽錄音,思考兩個問題:
(1) 詩前小序有些什么內(nèi)容?對全詩有何作用?
(2) 概括每段內(nèi)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詩的對應(yīng)部分,。
5,、抽讀課文,賞析音樂描寫:
(1)抽學(xué)生朗讀第二段,,插入朗讀指導(dǎo)和評價(學(xué)生互評與師評相結(jié)合),。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描寫音樂的句子進行賞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xué)生暢所欲言的同時要注意及時引導(dǎo)學(xué)生探討下面幾個問題: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寫她的調(diào)弦動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樂的詩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將演出時的心態(tài),,因而從寫琵琶女的調(diào)弦入手,,用“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以來可以說明琵琶女的技藝高超,二來來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樂曲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語”)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diào)。
第二樂段以花底“鶯語”的“間關(guān)”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的輕快流暢;接著如同“冰泉冷澀弦凝絕”,樂曲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
第三樂段一開始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的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高潮時“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又緊張的場面;
第四樂段是樂曲的終止或尾聲?!扒K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琵琶聲終止時的特點,。急速的收尾,,讓人一時還不能走出樂曲,仍然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作結(jié)有什么作用?
(3)歸納總結(jié)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
6,、齊讀第二段,,力爭背誦,。
再次突出方法指導(dǎo):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讀,情調(diào)輕快;間關(guān)兩句速度放慢,,但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稍微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的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二課時
一、教學(xué)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析琵琶女形象,,體會作者情感。
二,、教學(xué)過程:
1,、復(fù)習(xí)導(dǎo)入:
2、朗讀全詩,,入情入境:
抽六名同學(xu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回顧詩歌內(nèi)容,進入情境,。
3,、小組合作,問題研討:
① 用自己的話概括琵琶女這個藝術(shù)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明確: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凄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強烈控訴。
② 從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能夠反映?這種心情又是如何引發(fā)的呢?
明確:作者的心情:孤寂傷感,,凄涼落寞。
“楓葉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詩句可以看出,。
這種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jié)£柦^的蕭瑟景象,,餞別宴上的氣氛,以及琵琶聲的凄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實質(zhì)上還是源自詩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帶來的心靈觸動,。
③ 作者在這樣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④ 詩人為什么說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明確:因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從琵琶曲中聽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fā)出感慨,。具體說來: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
才華出眾:名滿京都女藝人——才華橫溢大詩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諫貶江州
4、總結(jié)歸納,,把握主題:
學(xué)生繼續(xù)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總結(jié)歸納。
琵琶行并序教案四課時篇二
一,、教學(xué)目標
v 理解敘述與抒情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
v 領(lǐng)會天涯淪落的感傷和豐富內(nèi)容;
v 描寫音樂的藝術(shù)
二,、教學(xué)內(nèi)容
1.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境)人,。貞元十五年(798)進士,任翰林學(xué)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diào)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理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shù)上的最高成就。其詩語言通俗易懂,相傳老嫗也能聽懂,。
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盎峦咀源诵拈L別,,世事從今口不開”,創(chuàng)作成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代表作:
《白牡丹》《買花》《暮江吟》《長恨歌》《琵琶行》《觀游魚》《鳥》《賦得古原草送別》《問劉十九》《宮詞》
知識點:“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稱)
“劉白”(劉禹錫和白居易的并稱)
“元輕白俗”-- 蘇軾《祭柳子玉文》: “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二人在詩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詩過于強調(diào)通俗平易,,元詩還流于輕佻淫靡.后人“學(xué)淺切于白居易,學(xué)淫靡于元稹”,,故蘇軾譏之為“元輕白俗”,。
白居易生平與創(chuàng)作:
時期
生活特點
詩歌特點
前期
(從入仕到貶江州司馬以前)
仕途一帆風(fēng)順,始終抱著“為民請命”“兼濟天下”的宗旨,。
以諷喻詩為主,。代表作品為《賣炭翁》《秦中吟》,《新樂府》
后期
(即自貶江州司馬到死)
是他“獨善其身”的時期,,揉和儒家“樂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來作“明哲保身”的法寶,。悔恨“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
以閑適詩和感傷詩為主。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
閑適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2.解題
(1)關(guān)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2)關(guān)于小序:
詩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diào),。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3)《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白居易另外還有一篇非常有名的長篇歌行體叫《長恨歌》。歌,、行,、引,本來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種名稱不同,,其實并沒有嚴格區(qū)別。它們的音節(jié)和格律都比較自由,,所以白居易用這種手法很自如,。
《琵琶行》是中國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詩中雖有較濃重的感傷意味,,但比《長恨歌》更具現(xiàn)實意義,。詩人一方面表達了對“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悲慘命運的同情,,同時也寄托了對自己遭貶的悒郁,、憤懣之情?!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描寫的細致生動,比喻的新穎精妙(如對琵琶聲的描寫),,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琵 琶 行 (原文)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3.寫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諫官,,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chuàng)作出這首傳世名篇《琵琶行》,。
4.疏通字詞
賈(gǔ)人荻(dí)花管弦(xián)六幺(yāo)
鈿(diàn)頭嘔啞(ōuyā)嘲哳(zhāozhā)蝦(há)蟆陵
5.琵琶行并序(原文朗誦錄音)
對照課本
6.課文詳解
(1)小序
思考:詩前小序有些什么內(nèi)容?對全詩有何作用?
答: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diào)。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2)全文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部分:
《琵琶行并序》教案
a: 第一部分:
第一詩段: 作者秋夜江邊送客忽聞琵琶聲,。(詩的引子) :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第一層: 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起因、自然環(huán)境,,全詩一開始就籠罩著悲涼的氣氛,。在遠離京都的潯陽江邊送客,這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悵惜別;霜葉衰草,,秋風(fēng)蕭瑟,更顯出荒涼寥落,。 )主人下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馬登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助興的音樂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第二層: 寫與客人餞別時的凄涼情景,。 沒有音樂助興,,只能對飲悶酒,借酒澆愁,,更反映出失意謫居的冷落寂寞,。一個“慘”字,直抒胸臆,,真實表現(xiàn)了當時的場面氣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間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以上這些描寫,為悲劇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場,,創(chuàng)造了悲涼的氣氛,。)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第三層: 概括寫出主客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的神往,,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琵琶曲強大的吸引力量。這兩句,,從感情上來說,,是由抑郁到驚喜的一個轉(zhuǎn)折;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先聞其聲,,后見其人,。
b: 第二部分:
第二詩段: 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情景,著重表現(xiàn)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琵琶聲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語欲遲(遲疑)。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層: 寫邀請琵琶女的經(jīng)過,。“尋”“問”“移”“添”“回”“開宴”“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忽聞琵琶聲和急欲見到彈奏者的迫切心情,。詩人運用想象“欲語遲”、夸張“千呼萬喚始出來”和行動描寫“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煉而又細膩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此時矛盾復(fù)雜的心情,。這中間有自慚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獻藝卻又拗不過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束縛下的猶疑和顧慮,。準確描繪了琵琶女真切的個性,復(fù)雜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見其態(tài)。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 抑(低沉抑郁)聲聲思(悲),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隨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寫琵琶女的調(diào)弦、音調(diào),、感受,、神態(tài),包含豐富的切身生活體驗,,為下文彈奏有情作鋪墊,,是情的根源。這里略寫,,預(yù)示以后琵琶女自敘身世的一段敘述,。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么》。(寫指法,,即演奏者對各種技法綜合的,、熟練地運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接著寫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對音樂展開大段描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用“急雨”,、“私語”的比喻對比在不同彈法下產(chǎn)生截然相反的音樂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盤的比喻來概括音樂的美。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滑”和“難”比喻聲音的特色,“滑”指流利暢通,,像善于歌唱的黃鶯在花間鳴叫一樣流暢,、悅耳;“難”指滯澀阻塞,就像人低聲哭泣,,氣咽聲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難通,。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形容聲音越來越低沉,,以至停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停止后,,讓聽眾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暫時的寂靜無聲,,比連續(xù)不斷的鏗鏘之聲更能撩撥人們的心弦,,增加一層對比: 有聲無聲。 )銀瓶乍(突然)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奔突而出)刀槍鳴,。(比喻琴聲在沉咽、暫停后忽然又爆發(fā)出激越、雄壯的樂音,,是全曲的最強音,。)
曲終收撥當心(對著琵琶中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樂曲收束時的動作和聲音,。 )
第二層:彈奏琵琶的過程,樂曲旋律的變化:舒緩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全詩描寫重點,,最精彩的地方)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用精煉的筆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扒臒o言” ,說明樂曲引人入勝,,感人肺腑,,它雖然結(jié)束了,但聽眾還是曲意未盡,,仍然沉浸在動人的音樂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癡,。這是一種 間接描寫,,更突出了音樂的魅力, 是畫龍點睛之筆?!扒镌掳住?,把動態(tài)的音樂凝固在靜態(tài)的畫面里,曲終已經(jīng)收撥,,樂聲已經(jīng)消逝,,但人們的欣賞活動仍在繼續(xù)。眼前是江水茫茫,,無邊無際,,四周寥落,萬籟俱寂,,中天一輪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輝。人們憑著詩意的想象,,似乎感到這秋涼的夜色中彌漫著音樂的氣氛,,這粼粼的波光中蕩漾著動人的旋律。這是“以景襯情”的典范,。
第三層: 聽眾的反映,。
c: 第三部分:
第三詩段: 寫琵琶女自敘身世,。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顯出莊重的臉色),。
第一層: 過渡句,,琵琶女由彈奏結(jié)束到準備自敘時的動作和神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借代其他歌女)妒。五陵年少(京城富貴人家子弟)爭纏頭(送給歌女的錦帛),,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鑲著金花的銀釵)擊節(jié)(打拍子)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借代年月)等閑(平常)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容貌衰老),。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地名)買茶去。去來(離去,?!皝怼保~)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縱橫錯亂),。
第二層: 琵琶女自敘身世的話,,敘說前后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
本段運用對比,、手法: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輕美貌,,對比后來的年長色衰;用昔日的紈绔子弟爭相追逐,對比后來的門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歡笑”,,對比后來的滿腹辛酸。
d: 第四部分:
第四詩段:寫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嘆息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寫出了自己與琵琶女之間身世的共同點,。 現(xiàn)成了人們表達同病相憐,,互相慰藉的名句。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溢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嗚,。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ōuyā單調(diào)的樂聲)嘲哳(zhāozhā繁雜的聲音)難為聽,。(著重表現(xiàn)詩人謫居江州后的凄涼生活和郁悶心情,,先說無音樂,再說聽慣了傷感的啼鳴和山歌與村笛之難聽,。一方面突出處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襯琵琶女演奏的優(yōu)美絕倫,。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對琵琶女的贊揚與請求。)
e: 第五部分:
第五詩段: 寫琵琶女重新彈奏,,詩人為之淚下,。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寫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應(yīng),,包含了非常復(fù)雜的感情,有對詩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詩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滿腔激情通過琵琶聲自然流露,。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皆掩泣”比前“悄無言”程度更深,表現(xiàn)大家對兩個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用設(shè)問句表現(xiàn)自己傷感程度之深,,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峰時突然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
結(jié)構(gòu)與主旨歸納:
《琵琶行并序》教案
主旨小結(jié):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頗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傷詩的代表作,。鑒賞詩歌要準確而深入把握藝術(shù)形象。長篇敘事詩多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現(xiàn)主題,。
《琵琶行》主要敘述了詩人與一飄泊江湖的長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聲和凄苦身世感動的故事,。
通過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及淪落天涯的悲慘身世, 表現(xiàn)了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發(fā)了詩人謫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訴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
7.藝術(shù)特色
a寫作特點:
1,、層次分明,故事完整,。這是一篇敘事詩,,從作者江頭送客聞琵琶聲、尋聲邀彈者相見寫起,,接著寫琵琶女演奏,、傾訴身世,最后寫作者觸發(fā)遷謫之感而收束全篇,,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緊密。
2,、敘事與抒情緊密結(jié)合,。強烈的抒情氣氛貫徹始終,詩歌所敘之事本身飽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節(jié)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滲透著感情,,使詩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無間。
3,、刻畫細致,,語言生動。人物的舉止神態(tài),,通過細節(jié)描寫,,把內(nèi)心活動也細致入微地表現(xiàn)了出來,。如詩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話,寫得生動,、形象,、簡潔。
b創(chuàng)作特色
a音樂描寫特色:
這首詩是如何表現(xiàn)樂聲美妙的?
1,、以聲喻聲,,聲中有情,聲中有形,。用一連串比喻(博喻)來描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不僅以讀者熟悉的種.種聲音來形容讀者比較生疏的琵琶聲,,還使讀者在聞其聲的同時能見其形 ,,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直接妙語點睛,,通過對樂聲的描寫評價來揭示樂曲的無窮含蘊。
3,、通過聽者的反應(yīng)間接表現(xiàn)樂聲的美妙,,用景物烘托樂聲的感染力。
高超的音樂描寫:
v 運用比喻
v 寫音樂效果
v 演奏者的動作態(tài)度
v 運用擬聲詞
v 點撥音樂中的感情
描寫音樂的句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柔美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 ——宛轉(zhuǎn)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高亢
鐵騎突出刀槍鳴 ——氣勢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小結(jié):
1,、大量運用比喻;
2,、正面描摹與側(cè)面烘托結(jié)合;
3、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
4,、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b.典型性歸納:
典型樂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次句描寫音樂的詩句堪稱絕唱,。詩人通過通俗新穎,、生動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喚起人們的想象,,而且使讀者對樂聲有了更為具體的感受,可謂形象鮮明,,韻味無窮;且樂聲的富于變化,,使人覺得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們傾訴著滿腔的怨憤和哀愁。
典型境界: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時無聲勝有聲”,,此句道出了“無聲”與“有聲”之間的辨證關(guān)系,道出了音樂上停頓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場合下,,樂曲的暫時休止比連續(xù)不斷的演奏更能觸動人們的心弦,,更易讓人受到感染。創(chuàng)造出了曲止情續(xù),、余意無窮的藝術(shù)境界,。
典型氛圍: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無聲的環(huán)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梁,經(jīng)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悄無言”的寂靜,,實則是充滿了感情的時刻,,聽眾的忘情和如癡如醉的神情,從側(cè)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這個畫面,,有著及其感人的藝術(shù)魅力。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詩人和琵琶女雖然經(jīng)歷、地位不同,,但都有著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艱難處境,,生活都同樣地飄零、凄涼,、失意,。詩人把對琵琶女的深摯同情、對自己被貶的滿腔幽怨以及對冷酷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為這兩句詩揭示出了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廣泛的同情。
c 人物形象分析
1.琵琶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凄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強烈控訴,。
但是詩人筆下的琵琶女沒有認識到昔日賣笑承歡、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一種被摧殘的痛苦生涯,,相反還抱著炫耀,、追戀,、惋惜的態(tài)度。她只是悲嘆紅顏易老,、繁花早逝,,卻沒有從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覺醒。
2.“同是天涯淪落人”,,作者與琵琶女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一個“本是京城女”,,一個“去年辭帝京”,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
一個是名滿京都的名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
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敢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著滿腹的“幽愁暗恨”,,過著冷落凄涼的寂寞生活。
《琵琶行并序》教案
三,、知識點梳理(回顧全文)
1.主題內(nèi)容上:
一個是處于封建社會底層的藝伎,,一個是被壓抑的真正知識分子,雖地位懸隔,,在這風(fēng)清月白的環(huán)境下自然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和交流,,成為知音,可見其對歌伎人格尊重的進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會壓抑人才,、不容賢能的黑暗?!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蘊含著許多能使人從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時代,、階級的局限,,成為后世飽經(jīng)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xué)價值,,現(xiàn)實意義)
2.基礎(chǔ)知識:
a: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話,,名詞)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2,、數(shù):
使快彈數(shù)曲(幾 ,,表不確定的數(shù)目,,數(shù)詞)
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數(shù)量,名詞)
3,、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4,、為:
因為長句(寫,創(chuàng)作,,動詞wéi)
初為《霓裳》后《六幺》(彈奏,,動詞wéi)
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介詞wèi)
5,、輕:
輕攏慢捻(輕輕,形容詞)
商人中立輕別離(輕視,,動詞)
6,、泣:
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座中泣下誰最多(眼淚,,名詞)
b:古今異義詞
因為:古:兩個詞,,于是創(chuàng)作。今:表原因的連詞,。
闌干:古:參差錯雜,,縱橫散亂。今:用木,、石,、鋼材制成的攔擋物。
向前:古:從前,、剛才,。今:介詞和方位名詞構(gòu)成的兩個詞。
老大:古:年齡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顏色:古:神態(tài)、臉色,。今:色彩,。
c.文言句式
歌以贈之(賓語前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賓短語后置;于,,向)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介賓短語后置;于,,在)
本(是)長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謂語)
使(之)快彈數(shù)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感斯(于)人言(省略句,,于,,被)
沉吟放撥插(于)弦中(省略句,于,,在)
四,、探究與思考
討論話題:
1、你喜歡《琵琶行》一詩中的哪些詩句?為什么?
2,、你喜歡白居易其他詩篇中的哪些詩句?為什么?
3,、唐代三大詩人,你更喜歡哪位詩人的詩?為什么?
琵琶行并序教案四課時篇三
教學(xué)目的
1. 指導(dǎo)學(xué)生順暢地誦讀全詩并背誦第二節(jié);
2. 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 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shù)。
教學(xué)設(shè)想
1. 重點與難點:
感受悲劇美,,鑒賞音樂描寫是重點;
通過描寫音樂藝術(shù)溝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詩意的難點。
2. 學(xué)法指導(dǎo):強化預(yù)習(xí),,正音順句,,對照注釋,初解文本;
誦讀入境,,感知詩意;潛心涵泳,,體味情感。
3.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xué)程序
一,、激趣導(dǎo)入
誰能說出一些古代與音樂有關(guān)的故事?《詩經(jīng)》:“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备邼u離易水送別荊軻。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彈奏《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由交接為鴛鴦?!被当唷稄V陵散》,。《西廂記》鶯鶯聽張生彈琴:“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fēng)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窮,,我這里意已通,嬌鸞雛鳳失雌雄,。他曲未終,,我意轉(zhuǎn)濃,爭奈伯勞飛燕各西東,,盡在不言,。”《紅樓夢》第八十六回“寄閑情淑女解琴書”黛玉論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yǎng)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fēng)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所以古人說‘知音難遇’。若無知音,,寧可獨對著那清風(fēng)明月,,蒼松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興趣,,方為不負了這琴?!薄度龂萘x》諸葛亮演空城計時焚香彈琴以示其閑靜而惑亂司馬懿,。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也有劉正風(fēng)與魔教長老琴簫合奏而為知己的故事。馬志遠曾據(jù)《琵琶行》作《江州司馬青衫淚》雜居,。敘述白居易和裴興奴戀愛故事,。
二、誦讀鑒賞:
(一)范讀全詩,,引導(dǎo)學(xué)生進入情境
(二)討論精講,,點撥要點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
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共同點?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巴翘煅臏S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dǎo)學(xué)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guān)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 商婦 怨
2)讀p53注釋②,、序,、第一節(jié)與第四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
京官 謫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lián)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別離情,。
5.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
6.是什么樣的琵琶聲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聞琵琶是什么樣的聲音,不知道,,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diào):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2)一聞琵琶聞聲不見人,,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第二節(jié)是重點精彩詩節(jié),,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dǎo)讀,,達到背誦)
① 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tài)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② 誦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力,。
調(diào)弦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xù)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③ 鑒賞具體描寫樂聲的詩句:
詩人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樂聲的?
借助語言的音韻摹聲,,兼用比喻、通感加強其形象性,。
對照注釋,,結(jié)合作比事物特點,體會比喻所表現(xiàn)的樂聲特點;
依據(jù)樂聲特點體會樂曲的發(fā)展變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試畫曲線圖示樂曲發(fā)展變化)
旋律變化,,心潮起伏。
樂聲造像:琵琶女身懷絕藝,,心懷哀怨,。
3)三聞琵琶,為何 “凄凄不似向前聲”,,詩人“淚濕青衫”?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更加相通,,達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結(jié),,強化感受
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毛澤東《讀注釋唐詩三百首》批語)
讀《琵琶行》有感: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板書設(shè)計
琵 琶 行(并序)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婦——音樂——謫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并序)》教案
[目的意圖]
對本詩的教學(xué),,一般是在學(xué)生朗讀,、背誦的基礎(chǔ)上,先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詳細分析,,然后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音樂描寫的高妙,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jié)構(gòu)特點,,最后歸納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講析內(nèi)容基本照抄教學(xué)參考書,沒有創(chuàng)意,,比較平庸,。本設(shè)計擬突破此模式,設(shè)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激發(fā)學(xué)生學(xué)習(xí)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總體思路]
本設(shè)計是問題式,,由三個問題組成,。即:1、誰解琵琶聲;2,、誰解青衫淚;3,、誰解風(fēng)物意。
[實施步驟]
1,、 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diào)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diào)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睗£柦?,風(fēng)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gòu)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zhuǎn)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貞浀竭@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毙勺兊谩袄錆薄澳^”,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亍_@現(xiàn)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xiàn)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nèi)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diào),,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板書]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說明]這一問使學(xué)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shù)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jīng)超出了藝術(shù)欣賞的范疇,,蘊含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xué)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diào)動學(xué)生的情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2、誰解青衫淚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①傷琵琶女:正如詩中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迸门畱嵓び脑沟那{(diào)本引發(fā)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板書]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說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xué)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cè)面,。
3,、誰解風(fēng)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fēng)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fēng)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fēng)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gòu)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fēng)物有了感應(yīng),。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jié)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jié)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huán)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詩歌中的風(fēng)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書]風(fēng)物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說明]設(shè)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xué)生明確,鑒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fēng)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總體評說]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詩歌,筆者在引導(dǎo)學(xué)生鑒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jié)構(gòu)梳理等,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shè)置問題,,激發(fā)興趣,,使學(xué)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xué)生在獲得情感愉悅的同時,,鑒賞力也確有明顯的提高。
附板書設(shè)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fēng)物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