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zé)妍影于鏡也,。
人足所履,不過數(shù)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為其旁無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余地也,。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yù)顯而然諾虧,,不知后之矛戟,毀前之干櫓也,!人之虛實真?zhèn)卧诤跣?,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dāng)于爾時,,自以巧密,,后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后居喪,哀毀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嘗于苫塊①之中,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xué),,疑彼制作,,多非機(jī)杼,遂設(shè)燕③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韻,,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果如所量,。”
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令,,頗自勉篤,,公事經(jīng)懷,每加撫恤,,以求聲譽(yù),。民庶稱之。及遷為泗州別駕,,此費(fèi)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涂⑤難繼,,功績遂損敗矣。
選自《顏氏家訓(xùn)》(有刪節(jié))
【注】①苫塊:古人父母居喪之時,,以草墊為席,,土塊為枕。②童豎: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觸涂:處處,。
【1】下列加點(diǎn)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至潔之行,物或致疑 物:他人
B. 哀毀逾制 制:常禮
C. 雅自矜持 雅:儒雅
D. 遂無覺者 覺:發(fā)覺
【2】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君子高潔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為其言行高潔,名聲廣播,,沒有給自己留下一點(diǎn)余地,。
B. 作者認(rèn)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實的,往往清名播揚(yáng)但金錢暗入,,信譽(yù)昭著但許諾有虧,。
C. 東萊王懷疑某一士族不過徒有虛名,于是設(shè)宴敘談,,并以作詩試探,,結(jié)果驗證了他的想法。
D. 鄴下少年當(dāng)初為了虛名,,故意對百姓體恤,,升官后,本性暴露,,不再體恤百姓,,于是功績被毀。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足所履,,不過數(shù)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于崖岸
(2)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
【4】作者認(rèn)為,,伯石,、王莽、“大貴”三人的共同點(diǎn)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