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一
[唐代]李白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dá),。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diào)”,,《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diào)”。通常以李煜詞為準(zhǔn),。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yuǎn)?!兑琢?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p>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心,,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強(qiáng)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dá)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huán)境襯托寫愁心心情,?!盁熒钏煛保粜乓矡o,;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心之至,?!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xiàn),?!拔ㄓ斜烫煸仆庠拢諔覒译x別,?!蔽ū烫煸七吤髟?,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皯覒摇钡胗洉円箲覒宜紤?。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心與盼歸?!俺蠲妓奇i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gòu)成此詞的特色藝術(shù)?!耙挂归L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按陦魵w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fā)了思婦的愁心和思念,,百轉(zhuǎn)千回。
這首詞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這首詞是詞人看到一位思婦的離別之苦,,有感而發(f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1184篇詩文 5528條名句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二
李煜〔五代〕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 一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yuǎn),,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yuǎn)它越是繁生,。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遙:遠(yuǎn),。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tǒng)》,、《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更行更遠(yuǎn)還生:更行更遠(yuǎn),,指行程越遠(yuǎn)。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這首《清平樂》,,表現(xiàn)生作者在惱人的春色闕,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上闕劈頭一個“別決字,領(lǐng)起全文,,結(jié)出腸斷之由,,發(fā)出懷人之音,。“砌下決二句,,承“觸目決二字而來,。“砌下決即階下:“落梅如雪決,,一片潔白,。白梅為梅花品種之一,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叭缪﹣y決,,是說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為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diào)的愁慘,,不正是寓示著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么?“亂決字尤語意雙關(guān),。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于落梅之亂,。“拂生一身還滿面決,,亦以象征手法表達(dá)自己掃不盡的離愁,。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一筆兩到,,于婉曲回環(huán)闕見出情思。這兩句,,詞人巧妙地將感時傷別的抽象之愁緒,,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寫成一個天真純情的藝術(shù)造型,?;ㄏ戮昧賾俨蝗ィ涿啡缪?,一身潔白,,是個深情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拂生還滿,,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痘ㄩg集》闕就難以找到這樣的詞境和格調(diào)。
下闋仍承“別來決二字,,加倍寫出離愁,。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把銇硪粲崯o憑決是說雁來生,,信沒來;雁歸生,,而人未歸,。“路遙歸夢難成決,,從對方難成歸夢說起,,是深一層的寫法。極寫離人道途之遠(yuǎn),,欲歸未能,。信亦無,夢亦無,,剩下的只有情天長恨生,,于是逼出結(jié)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決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yuǎn)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案袥Q,、“更遠(yuǎn)決、“還生決三外簡短的詞句,,將復(fù)迭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于一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余思不盡?!按翰輿Q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隨著它的“更行列遠(yuǎn)決,,向天涯之盡頭,,拓開生人的春野和時空的距離。人走得愈遠(yuǎn),,空間的距離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春野盡處那一片虛化生的,,模糊生的空間,。詞人的滿腔離愁別緒,也隨之化入生漫漫大氣,,離情之深,,無可言狀生。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時空,,促人深思聯(lián)想,與《虞美人》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決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闕心,,線索明晰而內(nèi)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jìn),感情的抒發(fā)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生不同凡品的藝術(shù)魅力,。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jìn)貢,,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李煜思念之深,常常痛哭,。陸永品認(rèn)為這首詞有可能是從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為思念他而作的。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fēng)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yuǎn),。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三
清平樂·瓜洲渡口
宋代:李好古
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亂絮飛錢迎馬首,。也學(xué)玉關(guān)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極知形勝東南,。更愿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①瓜洲:在今江蘇邗江縣南,。
②城如斗:指城形如北斗,。
③玉關(guān):泛指邊塞。
④直控金山:是說瓜洲直接控制鎮(zhèn)江金山,,是東南的要沖,。
作者經(jīng)過瓜洲時,但見平沙淺草,征途茫茫,,有感而作此詞,。南宋時,瓜洲渡是金兵南侵的沖要之地,。所以這個“亂絮飛錢”的南方小鎮(zhèn),,如今已成了從前的邊塞玉門關(guān)。詞中說瓜洲南控金山,,形勢十分重要,,作者提醒朝廷諸公加意經(jīng)營,不要忘了中原地區(qū),。全詞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語言工麗精練,。
李好古,南宋詞人,。生平不詳,。自署鄉(xiāng)貢免解進(jìn)士。清吟閣本《陽春白雪》載:“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陜西渭南縣東北),,可備一說?!备鶕?jù)他寫于揚州的兩首《八聲甘州》,、兩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斷,他大約活動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無法獲得報國的機(jī)會,大約30歲時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揚州一帶游覽。又據(jù)其《酹江月》:“四十男兒當(dāng)富貴,,誰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處流浪,。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四
清平樂·題上盧橋
[宋代]辛棄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huán)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后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jīng)歷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么!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diào),,其中晏幾道尤多。
上盧橋:在江西上饒境內(nèi),。
不管:不許。
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对娊?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p>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形勝:地理形勢優(yōu)越。
上片起韻賦寫泉水,,這是他站在橋上觀望的第一景,。他將泉水寫得生氣淋漓,氣勢不凡,。先著一“清”字狀其色,,再以“奔快”寫其流勢之急,這樣,,泉水的聲色形態(tài)就似乎寫足了,。以下在盡頭處又以虛筆轉(zhuǎn)出一境,以青山試圖阻礙它,,而它不管不顧一味奔騰向前的姿態(tài),,勾勒出了它的來處和去路,也賦予了它一種樂觀,、倔強(qiáng)的性格,。接韻描繪上盧橋一帶回旋曲折、山水環(huán)繞的地勢,,將一幅平常的山水畫點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寫景的特色,在于動靜交錯,,生氣栩栩,,體現(xiàn)了詞人對于山水的清賞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對眼前山水的清賞,轉(zhuǎn)入對于自然和人事滄桑的思索,。他因上盧橋一帶襟山帶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勢,,猜想它也許是從當(dāng)年的城市變遷而來,。為了證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這一看法前作出鋪墊,也就是用人們常說的滄海桑田的觀點作引子,。在邈遠(yuǎn)的時間內(nèi),,深谷變?yōu)樯搅辍⑸搅曜優(yōu)樯罟鹊牡孛策w變,,在漫長的歷史上,,鬧市變?yōu)樯L铩⑸L镒優(yōu)轸[市的人間興廢,,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為形勝的上盧橋一帶,,有過小小興亡,,當(dāng)然也就很可能了。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順勢而下,無可懷疑,。這樣的議論,,暢快無礙。
此詞雖是隨意點染,,卻也頗見理路,,饒有趣味,寫景興嘆,,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見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這一時期從大處,、從根本處領(lǐng)略人生的情思趨向,。
辛棄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約為45歲,,貶官為民,。閑居帶湖期間,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饒)附近的名勝之處鵝湖,、博山(今江西廣豐縣西南)等地游覽,。一個清秋的夜晚,作者來到博山腳下一戶姓王的人家投宿,。詞人即景生情,,寫成了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jì)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jì)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lǐng)、文學(xué)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jì)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五
清平樂·蕙心堪怨
宋代: 晏幾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風(fēng)轉(zhuǎn),。丹杏墻東當(dāng)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幸,,只消今日無情,。
蕙心堪怨,也逐春風(fēng)轉(zhuǎn),。丹杏墻東當(dāng)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她純潔的心承受著怨恨情緒,,隨著流轉(zhuǎn)的春風(fēng)而改變,。想到見面當(dāng)日,她在妝墻東邊,,倚著紅杏,。此后,二人頻頻幽會,,在綠窗上題滿了新詞,。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幸,只消今日無情,。
此前相愛的事清清楚楚呈現(xiàn)眼前,,可惜都像夢境一樣難以憑證。細(xì)數(shù)舊時我有過的薄情行為,,剛好和她如今的無情相抵消,。
蕙(huì)心堪怨,也逐春風(fēng)轉(zhuǎn),。丹杏墻東當(dāng)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清平樂:詞牌名,,雙調(diào),,正體為平仄韻轉(zhuǎn)換格,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韻;下片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韻,。蕙心:女子的心意,,猶“芳心”,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情高雅,。蕙,即蕙蘭,,一種香草,,花氣芳香。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幸,只消今日無情,。
分明:明明白白地。憑:憑借,,依據(jù),,相信。薄幸:薄情,,無情,。幸,寵愛,。只消:只抵,。
此詞上片著重回憶過去詞人與戀人兩人的交往;下片著重抒情,,以假想的“舊時薄幸”和確實存在的“今日無情”相對比來突顯詞人的痛心,。全詞巧妙運用虛字,用追憶之筆淋漓盡致地反襯出詞人的自責(zé)無奈,,意切而情真,。
此詞上片著重回憶過去詞人與戀人二人的交往。首二句“蕙心堪怨,,也逐春風(fēng)轉(zhuǎn)”開門見山寫“怨”,,閨婦的蕙心承當(dāng)著怨恨情緒,隨著流轉(zhuǎn)的春風(fēng)而改變,。歇拍“丹杏墻東當(dāng)日見,,幽會綠窗題遍”二句以幽會為典型,寫兩人情深:當(dāng)時,,紅杏墻東,,繼而相見,繼而相約幽會,,綠窗之中,,處處題寫下歡愉蹤跡,。
下片著重抒情。過片“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二句寫二人相愛的前事清清楚楚呈現(xiàn)眼前,,可惜都像夢境一樣,難以叫人相信為實,。結(jié)拍“都把舊時薄幸,,只消今日無情”二句寫詞人細(xì)數(shù)舊時有過的薄幸行為,剛好和她如今的無情相抵消,。其中,,“都把”、“只消”,,虛字運用入妙,;“舊時薄幸”是假想的而“無情”卻是實在的,相比之下,,詞人的痛心愈加突顯,。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jìn)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fù)盛名,。表達(dá)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六
清平樂·夏日游湖
朱淑真〔宋代〕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xì)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jǐn)y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譯文夏日的西湖,,蒼青翠綠的湖光山色,,煙縈霧繞撩惹人駐足。與戀人攜手漫步在荷花盛開的湖畔小路,,一瞬間灑下一陣黃梅細(xì)雨,。嬌癡的情懷不怕人度猜,我和衣睡倒在他的胸懷,。最是分手的時候,,依依不舍流連徘徊,歸來陷人愁苦的深淵,,懶得走近那梳妝臺,。
注釋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惱煙撩露:惱人的煙霧,,撩撥人的水露,。歐陽修《少年游》:“惱煙撩霧,拚醉倚西風(fēng),?!表汈В浩獭E夯ǎ汉苫?。一霎:一會兒,。猜:指責(zé)、議論,。分?jǐn)y:分手,。妝臺:梳妝臺。睡倒人懷:即擁抱伏枕于戀人肩上,。和衣睡倒人懷:一作“隨群暫遣愁懷”,。
這首詞是一篇敘事言情之作。是在記敘一次個戀人攜手游湖的真實經(jīng)歷,,同時刻畫了一個感情生活異常愉快的少女形象,。
詞的一開頭道出了游湖的時間,,是夏日的清晨,如煙一般朦朧的霧氣和晶瑩剔透的露球?qū)⑾@消之時,,作者用了一個“惱”字,,一個“撩”字,便為“留我須臾住”找到了理由,,呆了一會兒,,才攜手走上滿開荷花的湖堤。一霎時工夫黃梅細(xì)雨下起來了,。這種情景在江南的五六月間黃梅成熟季節(jié)是常見的景象,,這時游湖。煙雨茫茫,,格外增添一份朦朧的情趣,。
詞的下片是寫躲避細(xì)雨和作者當(dāng)時的心態(tài)?!皨砂V不怕人猜”轉(zhuǎn)得好,,朱淑真自是朱淑真。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和衣睡倒人懷”六字,,原作“隨群暫遣愁懷”,,是根據(jù)四她齋本校改的,因為上片有“留我須爽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上句又有“嬌癡不怕人猜”故改作“和衣睡倒人懷’’才相應(yīng),如果是“隨群暫遣愁懷”便不好解釋了,。在黃梅雨降下之時,,他們或許是躲避在樹蔭下,她的嬌憨之態(tài)不怕別人猜度,,干脆不解衣服睡倒在他的懷抱里,。最令人難忘的是分手時的情景,待她回到自己家里之后,,不想急忙去靠近梳妝臺看自己的模樣,。真是千情百態(tài),描繪盡致,,沈際飛《批點草堂詩余四集》續(xù)集卷上選收此詞時,,將其個《地驅(qū)樂歌》相比較,那是一首刻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民歌:“枕郎左臂,,隨郎轉(zhuǎn)側(cè),,摩捋郎須,看郎顏色?!边@是一位較為成熟的女性形象,,不比此詞所寫兩小無猜更有趣味。
通過對此詞的欣賞,,似乎更加理解作者婚后之孤獨生活帶給她的苦悶,,對她來說是怎樣的一種折磨,難怪她“獨對孤燈恨氣高”(《悶懷》),。
朱淑真生活南宋程朱理學(xué)開始流行的社會,,作者主動“休夫”,休夫回到娘家后,。在娘家住了一段時間后,,朱淑真再一次邂逅了少女時代的情人,并勇敢地與他重續(xù)前緣,。她瞞著父母與情人有過幾次來往,,每一次都有詩詞記載他們相處的過程,《清平樂·夏日游湖》就是其中一首,。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詞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zé)o定論?,F(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七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茅:茅屋;檐:屋檐;吳音:吳地的地方話;相:互相逗趣,、取樂;翁媼:老翁老婦;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亡賴:頑皮、淘氣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jì)標(biāo)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其詞藝術(shù)風(fēng)格多樣,以豪放見長,,慷慨悲壯,,筆力雄厚。有《稼軒長短句》存世,。
這首詞通過對一個普通農(nóng)家的描寫,,表現(xiàn)出一幅平和、安寧的鄉(xiāng)村生活的畫面,。上片詞人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nóng)村的特色,。接著描寫老人們悠然地過著晚年生活,,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讀來覺得有無限溫情充溢胸中,。下片轉(zhuǎn)寫青年人,不同年齡的人們在忙著自己的農(nóng)事,?!跋^臥剝蓮蓬”,,傳神地描繪出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白钕病北磉_(dá)了他對小兒的喜愛之情,,這喜愛之情緣于小兒的可掬憨態(tài):在溪頭趴著,悠閑地剝著蓮蓬,,何等的調(diào)皮,,何等的自在啊!這是詞人偶然捕捉到的一個生活鏡頭,并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來,,借此表現(xiàn)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同時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了詞人那極富生活情趣,、極富人情味的內(nèi)心世界,。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八
晏殊〔宋代〕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紅線格的絹紙上寫滿密密小字,,道盡我水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高飛在云端,,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讓我這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斜陽里我獨自一人倚著西樓,,眺望遠(yuǎn)方,。遠(yuǎn)方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從前的鴻個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清水樂:宋詞常用詞牌。此調(diào)正體雙調(diào)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三水韻,。紅箋(jiān):印有紅線格的絹紙,。多指情書。水生意:水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在云魚在水:在古代傳說中,,鴻雁和鯉魚都能傳遞書信,。惆悵:失意,傷感,。人面不知何處:化用唐崔護(hù)《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此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
詞的上片寫主人公以書信細(xì)訴衷腸,,而無處可寄,;下片敘倚樓遠(yuǎn)望,只見青山綠波,,不見所思之人,。此詞用語雅致,語意懇摯,,抒情婉曲細(xì)膩,。詞中運用了一些傳統(tǒng)文化意象和相關(guān)典故,深情含蓄,,音韻悠長,。
詞的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shù)情事,無限情思,。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里的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顯然,,對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傾心相愛的知音,。
三,、四兩句抒發(fā)信寫成后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前者見于《漢書·蘇武傳》,,后者見于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云魚在水”的構(gòu)思,,表明無法驅(qū)遣它們?nèi)鲿f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fēng)致,。
過片由抒情過渡到寫景?!靶标枴本潼c明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紅日偏西,,斜暉照著正在樓頭眺望的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遠(yuǎn)處的山峰又遮蔽著愁人的視線,,隔斷了離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斑b山恰對簾鉤”句,,從象征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的意味,。倚樓遠(yuǎn)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zhuǎn)折,。
結(jié)尾兩句化用崔護(hù)《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余不盡之感。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
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xiàn)得婉曲細(xì)膩,,感人肺腑,。全詞語淡情深,閑雅從容,,充分體現(xiàn)了詞人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jìn)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dāng)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dāng)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九
清平樂·贈陳參議師文侍兒
宋代:劉克莊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筑避風(fēng)臺護(hù)取,,莫遣驚鴻飛去,。
一團(tuán)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fēng)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最近,,我在揚州陳師文參議家中,,見到家姬的舞姿非常優(yōu)美,,就寫下這首詞。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筑避風(fēng)臺護(hù)取,莫遣驚鴻飛去,。
舞女身著潔白素雅的羅綃,,扭動著嬌軟纖細(xì)的腰。體態(tài)是那么輕巧,,恐怕毫不費力,,便可將她舉得高高。應(yīng)建個避風(fēng)臺將她保護(hù)好,,別讓她凌風(fēng)飛入云霄,。
一團(tuán)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fēng)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肌膚如玉,,芳香幽幽,,滿身的溫柔。一顰一笑都透著風(fēng)流令人著迷,。只管與意中人,,眉來眼去,不知不覺,,舞步錯亂,,合不上樂曲《伊州》。
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
清平樂: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取義于海內(nèi)清平之意。又稱《清平樂令》《憶蘿月》《醉東風(fēng)》,。雙調(diào),,上片四句,押四仄韻,,二十二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四字,,共四十六字,。陳師文:生平不詳。頃:最近,。維揚:揚州的別稱,。陳師文:生卒未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參議:官名。
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筑避風(fēng)臺護(hù)取,莫遣(qiǎn)驚鴻飛去,。
束素:形容女子細(xì)腰如一束素絹,。避風(fēng)臺:據(jù)《趙飛燕外傳》載,趙飛燕身輕不勝風(fēng),,漢成帝專為其筑建七寶避風(fēng)臺,。護(hù)取:護(hù)著,。遣:使,、令。
一團(tuán)香玉溫柔,,笑顰(pín)俱有風(fēng)流,。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香玉:形容女子芳香而貌美,。笑顰:歡樂與憂愁。蕭郎:本指梁武帝蕭衍,這里借蕭衍喻情郎,,也泛指所尊重的對象,。《伊州》:舞曲名,。
詞的上片極盡夸張之能事,,描摹舞女的輕盈體態(tài);下片前兩句則側(cè)重于對其風(fēng)韻的刻畫,,末二句尤為傳神之筆,,將眉目傳情的微妙動作,以及“舞錯《伊州》”而不知的忘情舉動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該詞詞語簡潔,典故妙用,夸張鋪墊,,情意纏綿,,結(jié)尾處尤有無窮語意。
作為辛派詞人的代表之一,,劉克莊的詞一向以豪放見長,。但詞人也并非不會婉約,而是不欲而已,。偶為婉約之詞,,情意款款,自然又是一首佳作,。比如這首《清平樂》,,置于婉約詞中,幾不可辨識,,以為又是哪一位多情妙手的快意所為,。
南宋時期上流社會有蓄家姬的風(fēng)氣。這首詞所描寫的就是一個以歌舞佐酒的家姬,。一開始一束素絹比舞姬的纖腰,,抓住了作為舞姬最重要的因素。由此
開始,,上半闋四句,,句句使用夸張。劉勰《文心雕龍·夸飾》說夸張“可以發(fā)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夸張手法在突出事物的特點方面,,刻畫得更有力,。此外,這四句中有三處典故:“宮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腰如束素”,,原句是描寫一個據(jù)宋玉自己說是天底下最美麗的女子的,。
“好筑避風(fēng)臺護(hù)取”用趙飛燕的故事,據(jù)說趙飛燕體質(zhì)輕盈,,漢成帝恐其飄翥,,為制七寶避風(fēng)臺?!绑@鴻飛去”用曹植《洛神賦》里寫洛神的句子“翩若驚鴻”,。這三個成句全是寫最美的女子的,用這些典故來寫舞姬,,自然上半闋的真正含義,,就不只是寫其的體態(tài)輕盈了。
“一團(tuán)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fēng)流”兩句在繼續(xù)作形態(tài)方面描繪的同時,,開始著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風(fēng)韻,,上下兩片之間在這里得到了自然地過渡。同時,,這兩句對舞女風(fēng)韻正面,、概括的描寫,也給結(jié)尾兩句作了最好的鋪墊,。
“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蕭郎,泛指為女子所愛戀的男子,?!兑林荨罚枨﹥删?,《詞旨》推為“警句”,,好在哪里,?首先,,“蕭郎”在詞中即指作者自己,亦或他人,,彼此眉目傳情,,銷魂蕩魄之際,舞姬竟然舞錯了《伊州》曲,,其情其景,,煥然生動,如在目前,。其次,,詞的前面部分都是對舞姬的客觀描寫,到此作者才把自己融入其中,。因為作者主觀情感的融注,,也就更加曼妙迷人了。
劉克莊詞多寫人民疾苦和對祖國命運的關(guān)注,,多有慷慨大江東去的氣概,,很少剪紅刻翠之辭。因此,,不少評論家以為克莊詞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這闋詞寫粉黛,敘歌舞,,讀來雖不乏明快之感,,但情緒纏綿,措詞輕艷,結(jié)尾處尤有無窮余意,,當(dāng)可代表劉克莊詞風(fēng)的另一個側(cè)面,。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lǐng)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fēng)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chuàng)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清平樂的原文及翻譯 清平樂,翻譯篇十
宋朝·黃升
珠簾寂寂,。愁背銀缸泣,。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
當(dāng)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
珠簾靜靜地低垂,她愁苦地背對著油燈流淚,。記得少女時剛被選入宮內(nèi),,三十六宮中數(shù)她最美。
當(dāng)年她備受君王恩寵,,如今卻被冷落在長門宮中,。又傳來君王車駕駛過的響聲,而她卻只能呆立不動,,面對著黃昏中的落花,,明月照著一個孤單的身影。
珠簾:指用珍珠綴飾的簾子,。
銀缸:這里指銀燈或油燈,。
羊車:羊車指帝王所乘之車,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宮女,,經(jīng)過其居所,。
這首詞題為“宮怨”,,反映的是宮廷女子失龐后寂寞無助的生活,詞風(fēng)哀婉,,讀來韻味無窮,。首句點出眼下的寂寞之苦?!爸楹煛敝赣谜渲榫Y飾的簾子,,典用《西京雜記》中語?!爸楹熂偶拧?,是說來“風(fēng)至則鳴”的珠簾,如今卻寂靜地低垂著,,沒有一點聲音,。這表明長時間沒有人進(jìn)來,室內(nèi)的人也沒有出去走動,,甚至連一絲風(fēng)也沒有,。由此可見何等冷清、寂靜,、落寞,。第二句“愁背銀缸泣”中銀缸指的是銀燈。銀燈點亮,,表明難熬的一個白天終于又過去了,,但是更難熬的'夜晚又無情地降臨了,。如此日復(fù)一日,,深居于冷宮之中,滿腹愁怨無法排遣,,只好獨自背著銀燈哭泣,。“背”字頗耐人尋味,。人在高興時通常對著燈兒言笑,,而愁苦時則往往背對燈兒嘆息落淚,仿佛怕內(nèi)心難言的痛苦,,被燈兒窺探而更加令人不堪,,一面無聲地流淚,一面回憶往昔的寵愛接著回憶起往昔幸福的情景:“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初選入宮時年輕美麗,楚楚動人,,艷壓群芳,,獨得恩寵,。上片由今日寫到昔日,下片則又從昔日回到今日,,仍然是凄慘,、痛苦?!爱?dāng)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當(dāng)年受帝王寵愛,,如掌上明珠,。而這美好的一切已一去不復(fù)返,如今美貌與寵愛并衰,,帝王另寵新歡,,將自己冷落在長門?!坝质茄蜍囘^也”,。羊車指帝王所乘之車,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宮女,,經(jīng)過其居所,。與冷落“長門”,形成鮮明對照,。用“又是”二字,,則其中之難堪,由來已久矣,。詞中飽含辛酸,。最后以景結(jié)情:“月明花落黃昏”。天已黃昏,,花已飄落,,月亮依舊那么明亮;其中之無奈,,悲涼之情,,綿綿不絕。
該詞語言明快,、暢達(dá),,又含義雋永。起筆處摹寫現(xiàn)實中的愁苦寂寥,,中間回憶往昔的如夢美景,,結(jié)尾處則又回到凄苦寂寞之中,感情波瀾搖曳,,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
黃升(生卒年不詳)字叔旸,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建安(今屬福建建甌)人。不事科舉,,性喜吟詠,。以詩受知于游九功,與魏慶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詞》,,編有《絕妙詞選》二十卷,分上下兩部份,,上部為《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十卷;下部為《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附詞大小傳及評語,為宋人詞選之善本,。后人統(tǒng)稱《花庵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