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一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fēng)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fēng)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fēng)無限,,來自海上。于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fēng),,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春牛:即土牛,古時農(nóng)歷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nóng)耕,并象征春耕開始,。
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zhí),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
丐:乞求。
春工:春風(fēng)吹暖大地,,使生物復(fù)蘇,,是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nóng)作物催生助長的農(nóng)工。
肉紅: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
春幡:春旗,。立春日農(nóng)家戶戶掛春旗,標(biāo)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
春勝: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
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
楊花:即柳絮。
海南島在宋時被目為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詠,,大都是面對異鄉(xiāng)荒涼景色,興起飄零流落的悲感,。蘇軾此詞卻以歡快跳躍的筆觸,,突出了邊陲絢麗的春光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在中國詞史中,,這是對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熱情贊歌。蘇軾與其他逐客不同,,他對異地風(fēng)物不是排斥,、敵視,,而是由衷地認同。他當(dāng)時所作的《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詩中也說“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fēng)”,,寫溪風(fēng)習(xí)習(xí),頓忘身處天涯,,與此詞同旨,。蘇軾一生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或是游宦,,或是貶逐,,但他對所到之地總是懷著第二故鄉(xiāng)的感情,這又反映出他隨遇而安的曠達人生觀,。
《減字木蘭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詞上,、下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xí)俗發(fā)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后漢書·禮儀志上》),。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習(xí)俗后,第二句都是寫“春風(fēng)”:一則曰“無限春風(fēng)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fēng)海上來?!憋L(fēng)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二則曰“一陣春風(fēng)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fā),,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fēng)”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diào),。以后都出以景語: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紅,。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寫楊花句,,卻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作者次年人日有詩云“新巢語燕還窺硯”,,方回《瀛奎律髓》評此詩云:“海南人日,燕已來巢,,亦異事,。”原來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以此知海南物候之異,,楊花,、新燕并早春可見。而早春時節(jié),,中原時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于是發(fā)出“不似天涯”的感嘆了?!@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詞內(nèi)容一是禮贊海南之春,,在中國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二是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中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的兩首詞來對讀,朱的《訴衷情》也寫立春:“青旗彩勝又迎春,,暖律應(yīng)祥云,。金盤內(nèi)家生菜,宮院遍承恩。時節(jié)好,,管弦新,,度升平,?;蒿L(fēng)遲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這里也有“青旗”,、“彩勝”,、“惠風(fēng)”、“柳眼”,、“醉尊”,,但一派宮廷的富貴“升平”氣象,了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讀者自然會對此詞產(chǎn)生遺憾和失望,。比之蘇詞真切的自然風(fēng)光,,遜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說:“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這是寫南越的重陽節(jié),。但所見者為“蠻樹”,、“瘴云”,由景引情者為“山引淚,,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見鳳樓龍闕”的流落異鄉(xiāng)之悲。朱敦儒此詞作于南渡以后,,思鄉(xiāng)之愁含有家國之痛,,其思想和藝術(shù)都有可取之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顏持約詞不減唐人語”條也稱贊此詞“不減唐人語”,。但此類內(nèi)容的詞作在當(dāng)時詞人中不難發(fā)現(xiàn),,與蘇詞相比,又迥異其趣。二詞相較,,對異地風(fēng)物有排斥和認同的差別,,從而更可見出蘇詞的獨特個性。
這首詞在寫作手法上的特點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fù)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xué)書上稱為“類字”。(如果接連使用稱“疊字”,,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清人許昂霄《詞綜偶評》云:“《玉臺新詠》載梁元帝《春日》詩用二十三‘春’字,,鮑泉奉和用三十‘新’字······余謂此體實起于淵明《止酒》詩,當(dāng)名之曰‘止酒詩體’,?!北緛恚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fù),?!段男牡颀垺ぞ氉值谌拧诽岢龅乃捻椌氉忠螅渲兄痪褪恰皺?quán)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來獲得別一種藝術(shù)效果:音調(diào)增加美聽,,主旨得到強調(diào)和渲染,。而其間用法頗多變化,仍有高下之別,。陶淵明的《止酒》詩,,每句用“止”字,共二十個,,可能受了民間歌謠的影響,,畢竟是游戲之作。梁元帝《春日》詩說:“春還春節(jié)美,,春日春風(fēng)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處處春芳動,,日日春禽變。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結(jié),,春結(jié)誰能申,。欲道春園趣,復(fù)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惫彩司渚褂枚齻€“春”字,,再加上“日日”、“處處”,、“不見”等重用兩次,,字法稠疊,頗嫌堆垛,。再如五代時歐陽炯《清平樂》:“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fēng)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干春夢無憑?!边@首詞也寫立春,,為突出傷春之情,一連用了十個“春”字,,句句用“春”,,有兩句用了兩個“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蘇軾此詞卻不然,。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fēng)”),,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卷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其實,,蘇軾在寫作此詞時,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復(fù)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fā),,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樸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后世詞人中也不乏擅長此法的,,南宋周紫芝的《蝶戀花》下片:“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殘紅,不忍抬頭覷,。假使留春春肯住,,喚誰相伴春同處?!鼻昂笥盟膫€“春”字,,強調(diào)“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百計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須去。望君頻向夢中來,,免教腸斷巫山雨”,,共用五個“君”字,突出留君之難,。這都是佳例,。
此詞作于元符二年(1099)。蘇軾在惠州貶所得到責(zé)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的命令,,于紹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離開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貶所,。這首詞為元符二年立春所寫春詞,。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二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zhuǎn)過回闌叩玉釵。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zhuǎn)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芙蓉:又稱為“荷”,、“蓮”,。這里刻畫了一位如荷般美麗、和諧,、恬靜的女子,。
小暈紅潮:謂臉色微微泛起了紅暈。
鬟:總發(fā)也,。
鳳翹:古代女子鳳形的頭飾,。
直為:只是由于……。
凝情:深細而濃烈的感情,。
回闌:曲折的欄干,。闌,同“欄”,。
據(jù)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jié),,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yīng)入宮唪經(jīng),,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yán),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寫人物則是少見,,且是極為困難的。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詞的上片側(cè)重靜態(tài)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cè)重于動態(tài)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復(fù)雜嬌羞的心理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弦,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說,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tài),,恰是人物內(nèi)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jié)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tài)人物素描,。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扇绱朔珠_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緊時間,轉(zhuǎn)過回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溫情的心中又深蘊著萬般無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shù)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么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說,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xiàn)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nèi)心復(fù)雜活動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少女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
其次是環(huán)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里,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回廊里,,他們幽情暗結(jié)。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回廊影里誓生生”,。因此,回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三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訝客神猶寒,,吟窗易曉,春色無柳,。梅梢,。尚留顧藉,滯東風(fēng),、未肯雪輕飄,。知道詩翁欲去,遞香要送蘭橈,。清標(biāo),。會上叢霄。千里阻,、九華遙,。料今朝別后,他時有夢,,應(yīng)夢今朝,。河橋。柳愁未醒,,贈行人,、又恐越魂銷。留取歸來緊馬,,翠長千縷柔條,。
殘月未落,在地上留下昏暗的影子,。在這樣一個元宵剛過的早春時節(jié),,我與客人吟詩酬唱度過了這送別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曉,。春寒料峭,,讓我對即將遠行的詩友無限憐憫,更加上春意未濃,,讓人心緒無聊,。眼前突然出現(xiàn)幾樹早幾樹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數(shù)朵殘梅在迎風(fēng)怒放,。潔白的花兒好像對誰依依不舍似的,,在東風(fēng)中滯留殘存,不肯像雪花一樣隨風(fēng)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遠去,,所以用撲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憂傷的心,。你文采高逸,,一定會像那明月一樣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贊嘆,。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華與我相隔千里之遙,,路途險阻,今后若欲相見,,將會非常困難,。今朝分別的情景,我想一定會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會時時再現(xiàn)于你我今后的夢境里的,。在那河橋兩側(cè),楊柳尚未睜開惺松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給友人,,又恐怕它還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傷感,。暫且留著它吧,,等到將來某一天友人重來,楊柳一定是萬條柔枝披拂,,那時再以綠柳系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馬,定能挽留得住他,。
靄:即靄靄,,形容月光昏暗的樣子。
芳陰:即月影,。“芳”是為了增添詞的色彩而加的修飾,。
乍:此處是正好剛剛的意思,。
顧藉:顧惜。
詩翁:對友人的敬稱,。
蘭橈:代指船,。橈,船槳,。
清標(biāo):指清美脫俗的文采,。
會:定當(dāng),,定要。
柳愁未醒:是對柳樹尚未綻芽吐綠的含蓄說法,。
行人:指即將遠行的友人,。
越魂:指越中送行的詞人自己。
這是一首送別詞,,作于作者的詩友欲赴九華走馬上任之際,。九華:地名,在今安徽省,。
詞的上闋從送別時的天氣,、時節(jié)寫起,借早春的殘梅加以發(fā)揮,,謂梅花不肯輕落,,是有意要等待這位品格清逸的詩翁,為他送行,。下闋借早春的楊柳抒發(fā)自己對友人的挽留惜別之情,。河橋的楊柳尚未綻芽吐綠,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贈別,,徒留傷心,只能等到對方歸來之 時,,長條千縷,,方能留得住他。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訝客袖猶寒,,吟窗易曉,,春色無聊?!遍_頭幾句寫詞人與詩友吟詩至?xí)?,時值送別,既傷感又無緒,。詞人開篇渲染送別時的清冷無緒,,為下文梅的出現(xiàn)作好了鋪墊。
“梅梢,,尚留顧藉,,滯東風(fēng),未肯雪輕飄。知道詩翁欲去,,遞香要送蘭橈,。”這幾句由“春色無聊”驟然而寫到“未肯雪輕飄”的早梅,,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并以梅的等待和相送,贊美了友人品格文采之高邁,。
“清標(biāo),,會上叢霄。千里阻,,九華遙,。料今朝別后,他時有夢,,應(yīng)夢今朝,。”這幾句先承贊頌之意,,然后又抒發(fā)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這幾句直接抒懷,表達對朋友的敬重和對分別的傷感,,對別后的設(shè)想則更細膩地抒發(fā)了自己對友誼的珍惜,。
“河橋,柳愁未醒,,贈行人,,又恐越魂銷。留取歸來系馬,,翠長千縷柔條,。”這幾句借柳抒懷,,表達對友人的惜別挽留之意,。這幾句表意細膩而委婉,,充分利用“柳”和“留”的諧音,,把一腔離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而又耐人尋味。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詞人以梅花頌人,寫殘梅有心;以柳條送客,,寫早柳未發(fā),故無法留住遠行之人。既切合剛過元宵的早春時節(jié),,為送別實見之景,,又巧妙地托物為喻,傳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傮w來說,詞人將一個送別的傳統(tǒng)題材寄托于對梅柳的刻畫中,,可以說是別具一格,,清雅脫俗。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四
送歸云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只有樓前流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衣篝,?今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游,!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只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
白云歸雁都已經(jīng)遠去,,給我留下的只是這嫩寒時節(jié)的滿天秋色,。解佩分釵,臨別互贈信物,,鸞鳥銅鏡也一人一半,。凝情遙望去路,只見遠樹含煙,,織成一片離憂,。自己滴不盡的眼淚,只有樓前的溪水與之相伴長流,。
秋深夜?jié)?,寒霜降落,,衾被不耐?yán)寒,有誰替我整理衣篝,?;氐酵〉呐f館,想起你還沒離開的時候,,落花不掃,,只是在院子里嬉戲游玩。如今只知心情煩憂時以酒澆愁,,卻不知這酒百折回腸,,不能醉人反而讓人多添幾分惆悵。整天默默無語,,只希望能化為鳧鳥飛去與你相聚,。
佩解:分別時解佩相贈。
釵孤:指分釵留別,。釵,,兩股笄并為一起,是首飾的一種,。
鸞鑒:飾有鸞鳥圖案的梳妝鏡,。
衾裯:寢時覆體之具。衾,,大被,。裯,帳,。
衣篝:薰衣用的竹薰籠,,篝,竹籠,。
爭見:怎見,。
殢酒:病酒,困酒,。這里指借酒消愁,。殢,困倦,。
竟日:整日,。
雙鶩:雙飛的野鴨。
南州:泛指南方州郡,。
上闋開篇以秋景寄托離情,。那在云中歸去的大雁,就如同離別的李氏已經(jīng)遠去,,此時佇立在溪樓上的詞人,,望著滿眼秋色,,感覺到了淡淡的寒意,這寒意既是真實的初秋感覺,,也是因離別而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后三句追憶惜別,解佩分釵,,相戀的兩個人互贈信物,依依惜別,。其中“鸞鑒分收”四字化用南朝徐德言和其妻破鏡各留一半的情景,,暗示破鏡難再圓的悲劇結(jié)局。
“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兩句寫詞人在情人離開后所見所想,。他靜默地站立在原地,遠望著吞沒了情人背影的長路,,被淡淡疏煙,、樹影籠罩。詞人用“織”字形容煙影交錯的景象,,靜態(tài)中表述出一種動態(tài),,離憂仿佛詞人的內(nèi)心一般綿軟,讓人不忍觸碰,。無法挽留情人的詞人,,只能看著那樓前默默長流的水,獨品傷悲,,靜靜地流淚,。“伴人清淚長流”一句,,把流水寫得善解人意,,這種移情入景的手法,表面寫水多情,,實際上是在影射詞人為情所苦,。
在此后,詞人開始預(yù)想沒了戀人陪伴的生活,。以往秋深霧濃時,,總有伊人為他打理衣服被衾,可如今再也不會有人記起這些了,?!澳罘垧^重來”,詞人舊地重游,,昔日二人嬉鬧的地方,,如今塵埃滿院,,只剩下他一個人在她殘留的香氣中尋找記憶了。這里詞人欲寫苦情反寫蜜事,,以今日的“無”來反襯往昔的“有”,,離別對比,用筆曲折,,相思的苦痛如娓娓道來,。
“情知”兩句為詞人以己之情揣度昔日戀人此時的心理,想象著她也和自己一樣正被別愁深深困擾,,只能借酒來澆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酒喝得愈多,,思念愈是干回百轉(zhuǎn),,折磨詞人。戀人所去之地浮山在江北,,而張孝祥所居之地在東南,,二人雖然彼此牽掛,卻遙遙相隔不能在一起,。所以詞人“脈脈無言競?cè)铡?,看著雙宿雙飛的鳧鳥黯然銷魂,遙想“南州”(暗指李氏居住的地方),。
整首詞有景有情,,有現(xiàn)實有回憶,也有預(yù)想,,筆觸柔情細膩,,直敘中亦有傷懷,平常而不流于呆板,,婉轉(zhuǎn)搖曳,,情深款款。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五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城上春光明媚鶯啼燕囀,城下碧波蕩漾拍打堤岸,。綠楊芳草幾時才會衰???我淚眼迷蒙愁腸寸斷。
人到晚年漸覺美好情懷在衰消,,面對鸞鏡驚看紅顏已暗換,。想當(dāng)年曾因多病害怕舉杯,而如今卻唯恐酒杯不滿,。
鶯語:黃鶯婉轉(zhuǎn)鳴叫好似低語,。
拍岸:拍打堤岸。
鸞鏡:鏡子,。古有“鸞睹鏡中影則悲”的說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鏡子稱為“鸞鏡”。
朱顏:這里指年輕的時候,。
芳尊:盛滿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城上眺望,,風(fēng)光大好,黃鶯兒的叫聲亂成一片,。城下湖面上煙波浩渺,,春水煙波浩渺,春水不斷地拍打著堤岸,。這令人傷懷的青青楊柳如綿綿芳草啊,,你們什么時候才能變得沒有呢?我眼中充滿淚水,,愁緒襲來,,先就使我肝腸寸斷了。
我覺得自己的情懷漸漸像個老人,,沒有生氣了,。還吃驚的發(fā)現(xiàn)鏡子中昔日紅潤的容顏,在不知不覺中改換了,,已變得如此憔悴蒼老,。往年,我體弱多病,,討厭去碰那美酒金杯,,如今杯兒在前,卻唯恐酒斟得不滿,。
此詞寫得“詞極凄婉”,,處處流露出一種垂暮之感。
詞在上片前兩句寫景,,意思只是說,,城頭上鶯語唧唧,,風(fēng)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線條勾勒春景,對于后面的遣懷抒情反而有好處,,因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賓奪主在毛病,。另外,作者對景物描寫這樣處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這兩句是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描繪春景,,這就給人以動的感覺,。其次,又斟酌字句,,使兩句中的聽覺與視覺形成對比,,看的是風(fēng)光、煙波之類,,顯得抽象朦朧,;聽的是鶯語、濤聲,,顯得具體真切,。這樣的描寫,正能體現(xiàn)出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并非著意賞春,,而是一片春聲在侵?jǐn)_著他,,使他無計避春,從而更觸發(fā)了滿懷愁緒,。況周頤在《惠風(fēng)詞話》中有一段頗有見地的話:“詞過經(jīng)意,,其蔽也斧琢;過不經(jīng)意,,其蔽也褦襶,。不經(jīng)意而經(jīng)意,易,;經(jīng)意而不經(jīng)意,,難。”錢惟演的這兩句正是進入了“經(jīng)意而不經(jīng)意”的境界,。
下面兩句開始抒情,,綠楊芳草年年生發(fā),而我則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用芳草來比喻憂愁的詞作很多,,如“芳草年年與恨長”(馮延巳《南鄉(xiāng)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些句子都比錢惟演的來得深婉,,但同時又都沒有他來得凄婉。從表現(xiàn)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這兩句是由上面兩句對春色的描寫直接引發(fā)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變徵之聲”,把詞推向高潮,,中間的過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兩句仍是抒情,,這比上片更為細膩,,“情懷漸覺成衰晚”,并不是虛寫,,而是有著充實的內(nèi)容,。錢惟演宦海沉浮幾十年,能夠“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見歐陽修《歸田錄》),,靠的就是劉太后,,因此,劉太后的死,,對錢惟演確實是致命的一擊,。一貶漢東,永無出頭之日,,這對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錢惟演來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痛苦,當(dāng)時的情懷可想而知?!胞[鏡朱顏驚暗換”,,亦徐干《室思》詩“郁結(jié)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來,。人不能自見其面,,說是鏡里面而始驚,亦頗入情,。這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來感嘆老之已至,,充滿了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
最后兩句是全詞的精粹,,收得極有分量,,使整首詞境界全出。用酒澆愁是一個用濫了的主題,,但這是運用得卻頗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對“芳尊”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形成強烈對照,,寫得直率,。以全篇結(jié)構(gòu)來看,這也是最精彩的一筆,,使得整首詞由景入情,,由粗及細,層層推進,,最后“點睛”,,形成所謂“警策句”,使整首詞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境,。有人曾經(jīng)把這兩句同宋祁的“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加以比較,,認為宋祁的兩句更為委婉(見楊慎《詩品》),。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這兩首詞所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著意在賞春,盡管也流露出一點“人生易老”的感傷情緒,。但整首詞的基調(diào)還是明快的,。而錢惟演則是在因春傷情,整首詞所抒發(fā)的是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從這點說,,兩者各得其妙。其實,詞寫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關(guān)鍵在于一個“真”字?!罢孀质窃~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風(fēng)詞話》卷一)這是極有見地的議論,。
這首遣懷之作,,在遣詞造句上卻未脫盡粉氣,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等,,頗有幾分像“婦人之語”實際上它只是抒寫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傷而已,,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fēng)一般特征。
詞人晚年情懷,,衰頹困苦,。錢惟演對仕途有濃厚的興趣,一生以未能當(dāng)上宰相而遺憾,。他的阿諛奉上,,效果適得其反。太后聽政時,,錢惟演就因與太后攀親備受輿論攻擊,被趕出朝廷,,宋仁宗親政后更是屢受打擊,。所以詞人晚年心氣很不順暢,這首詞就是他在這樣的心境之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是他仕途挫折時內(nèi)心困苦愁怨的抒發(fā),。
春天來臨之后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攪亂詞人的心緒,、牽引出詞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際,,面對明媚春光,,意氣風(fēng)發(fā),那是一種情景,詞人當(dāng)年在京城高官厚祿時也曾經(jīng)領(lǐng)略過,。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際的春色只能牽引出對往日的回憶與留戀,這也就增加了作者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詞人不禁無理地責(zé)問“綠楊芳草”何時了結(jié),也就是說惱人的春天什么時候才能過去,,這一問也就問出了他內(nèi)心愁苦的深度,。
下片解釋愁苦的緣由。詞人將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歲月的流逝,、容顏的衰老上,。每次照鏡,他都要為此驚嘆,。剩下惟一的解脫方式就是頻頻高舉“芳尊”(“尊”即“樽”),,借酒消愁。然而,,只恐“舉杯澆愁愁更愁”,。依據(jù)詞人眼前的心境,讀者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語盡意未盡,綿綿愁意溢于言外,。詞人雖寫愁苦之意,,但與五代時期的詞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詞中沒有那種絕望哀痛的沒落感與沉重感,,錢惟演只是平常敘述而來,,畢竟詞人生活在一個平和的年代。
這首詞是作者臨死前不久的一首傷春之作,。上闋由景入情,,下闋直抒愁懷?!扒閼褲u覺”,、“衰晚”,一“漸”字,,表達出時間的推移催老世人的歷程,,接著,作者又驚異地發(fā)現(xiàn)鏡中“朱顏”已“暗換”,,進一步表達“衰晚”之感,?!敖袢铡彪m仍有病,可愁比病更強烈,,因而不顧病情而痛飲狂喝,,將全詞愁緒推向高潮。
作者一生仕宦顯達,,晚年被貶外放,,自覺政治生命與人生旅途都到了盡頭,因作此詞,,借悼惜春光抒發(fā)他無限的遲暮之悲,。詞中用清麗的語言描繪了春聲、春色,,首句的“亂”字用得極好,,將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動熱鬧,而群鶯亂啼已是暮春天氣,,這里也暗含春光將盡之意,。作者又用明麗的景色來反襯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對于年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末二句以借酒澆愁來表現(xiàn)他無可奈何的心境,又隱約地顯示了他對生命的留戀,,尤其傳神,。整首詞情調(diào)極其凄婉。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聲形兼?zhèn)洹⒏挥趧痈械孛枥L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fēng)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
上片結(jié)末兩句轉(zhuǎn)而抒情,言綠楊芳草年年生發(fā),,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從表現(xiàn)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zhuǎn),波瀾突起,。
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于曾經(jīng)“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么巨大。結(jié)拍兩句將借酒澆愁這一司空見慣的題材賦予新意,,敏銳而恰切地扣住詞人對“芳尊”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這一細節(jié),,形成強烈反差,由景入情,,畫龍點睛,,傳神地抒發(fā)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二云:“侍兒小名錄云:‘錢思公謫漢東日(指錢惟演晚年謫隨州),,撰《玉樓春》詞曰:“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往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淺?!泵烤脐@歌之,,則泣下。后閣有白發(fā)姬,,乃鄧王歌鬟驚鴻也,。遽言:“先王將薨,預(yù)戒挽鐸中歌《木蘭花》(即《玉樓春》)引紼為送,。今相公亦將亡乎,?!惫坝陔S州?!笨蔀榇嗽~注腳,。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簾聽政的劉太后死,。仁宗隨即親政,,并迅速清除劉太后黨羽。錢惟演是劉太后的姻親,,自然在劫難逃,。九月,他因為擅議宗廟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職,,貶為崇信軍節(jié)度使,,謫居漢東。不久,,其子錢暖被罷官,,姻親郭皇后被廢。該詞就寫于這個時期,,抒發(fā)了作者政治失意的絕望之情,。作品借麗景抒哀情,首句以一“亂”字,,就將暮春之景渲染得有聲有色,,同時也以此反襯自己年華將逝的凄黯心情,從而形成強烈對比,,凄惋動人,。
此為作者暮年遣懷之作。詞中以極其凄婉的筆觸,,抒寫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傷,。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意象無不充滿絕望后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fēng)的藝術(shù)特色,。
黃升《花庵詞選》評此詞為錢惟演“暮年之作,,詞極凄惋”。
此詞是作者晚年謫遷漢東(指隨州,,今湖北隨州)時所作,。公元1033年(宋仁宗明道二年)三月,垂簾聽政的劉太后崩,,仁宗開始親政,,即著力在朝廷廓清劉氏黨羽。與劉氏結(jié)為姻親的錢惟演自然在劫難逃,。這首詞正是作于此時,,離錢惟演去世不到一年。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六
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
過吳興,,李公擇生子三日,,會客, 作此詞戲之,。
維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
占卜好夢是個熊,,吉兆是生男,,釋氏道君都說是神佛抱送。小兒志氣橫亙秋空,,未滿三日,,氣勢能食牛。
洗兒錢,,洗兒果,,喜錢平分,賓客滿座,。多謝無功受賞,,生兒之事如何依靠儂。
李公擇:李常,,字公擇,,建昌(今江西南城)人,時任湖州太守,。吳興在今浙江吳興縣,,屬湖州管轄。
維熊佳夢:此甩來指李公擇得好夢生子,。
釋氏:佛,。釋迦牟尼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后稱佛姓釋迦氏,,簡稱釋氏,。
老君:指老子,,道家創(chuàng)始人。民間有生子為神佛抱送的說法,,這里是沿用,。
犀錢玉果:此指為洗兒錢、洗兒果,。宋時育子滿月的習(xí)俗,。
利市:歡慶節(jié)日的喜錢,此指喜兒錢,。
儂:江蘇浙江方言稱你為“儂”,。
熙寧七年(1074)九月,蘇軾離開杭州赴密州任,,與楊元素,、張子野、陳令舉等同至湖州,,適逢湖州太守李公擇生子,,三日大宴賓客,此詞當(dāng)應(yīng)人請求而作,。
這首詞是作者與老友應(yīng)酬之作,,有戲謔之意,但也能見出作者性格中開朗而詼諧的一面,。
起首兩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yīng)吉夢相追隨,??鬃俞屖嫌H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的詩句,,但把杜詩“吉夢”字面的來歷“維熊佳夢”四字,,以“夢”字葉“送”字。這樣原本爛熟的典故,,卻也錘煉得別有一番風(fēng)味,。三、四兩句,,以夸誕大言,,善頌善禱?!皻鈾M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氣橫秋”,,結(jié)合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詩的“子雖軀干小,老氣橫九州”,而改用一“壯”字,,切合小兒特點,。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但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從杜詩中借來,,但一經(jīng)作者熔鑄,,語言更覺矯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兩句“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寫的是古時“三朝洗兒”的熱鬧場面。三朝洗兒,,古時習(xí)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會賓客,,作湯餅之宴,。席上散發(fā)喜錢喜果,叫作“利市”,。喜錢用之于湯餅宴上者俗稱“洗兒錢”,。據(jù)說唐明皇曾賜給楊貴妃洗兒錢,又見于唐王建的《宮詞》,,可見這個習(xí)俗,,由來已久了。三,、四兩句才轉(zhuǎn)入調(diào)笑戲謔,。題下作者自注引秘閣《笑林》說:“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殷羨謝曰:”臣等無功受賞?!墼唬骸按耸仑M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弊髡甙堰@個笑話,,隱括成為“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把晉元帝,、殷羨兩人的對話變成自己的獨白,,把第二人稱的“卿”字換成第一人稱的“儂”(我)字,意思是多謝,,多謝,,我是無功受賞了,這件事情,,怎么可以該著我有功呢,?語言幽默風(fēng)趣,謔而不虐,,結(jié)果此語一出“舉坐皆絕倒”,,確實不是作者在自我吹擂。在這篇作品中,,雖然沒有什么思想內(nèi)容可言,,但如果把眼光放在另外一個角度,看作者語言吐屬的典雅得體,,看他隱括前人詩句的技巧,,是那么嫻熟,老練,,再看文字中所洋溢的歡樂氣氛和作者自身開朗而詼諧的性格,,豈不是一種精神享受。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七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fēng),。國破山河落照紅,。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dāng)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眼前東風(fēng)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zhàn)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
重院:深院,。
謝家:指歌伎居處。
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斑@兩句說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后落淚傷心,。杜甫《春望》
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斑@句說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后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dāng)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悶,。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后,,故起筆便自嘆“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里暗用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对儆涡加^》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痹娋?。劉郎與桃花的關(guān)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边@是桃花與笑的關(guān)系。作者截去“春風(fēng)”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疤一ā庇迷诖颂?,一方面與“劉郎”有關(guān),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庇捎诮鹑塑惫膭拥貋恚朋@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疤一ā睕]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南宋統(tǒng)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fēng),、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說:“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庇忠淮伪憩F(xiàn)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家,,即謝秋娘家,。謝秋娘,唐代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妓家,,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家。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家”,。溫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家池閣,。”都可說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扒K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fā)展的關(guān)鍵處,。在這關(guān)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zhuǎn):“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zhuǎn),,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fā)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么“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fēng),,國破山河落照紅?!痹瓉碇於厝甯械窖矍皷|風(fēng)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權(quán)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fù)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庇纱丝梢娭於厝迳斫?jīng)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zhuǎn)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八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無論行走還是靜坐,,無論獨自吟詠還是互相唱和,,乃至臥倒床榻,我都獨自一人,;久久的站著凝望讓我倍加傷神,,更無奈這春寒招惹我的愁緒。
這份愁情有誰曾見到,,讓我眼淚滾滾,,把自己原先的粉妝沖洗得一絲不留;愁病交加,,把燈芯挑了又挑,,終究難以入眠。
獨行:一人行路,;獨自行走,。
獨坐:一個人坐著。
獨唱:獨自吟詠,、吟唱,。
獨臥:泛指一人獨眠。
佇立:久立,。
傷神:傷心,。
無奈:謂無可奈何。
輕寒:微寒,。
殘妝:亦作“ 殘妝 ”,。 指女子殘褪的化妝。
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
相仍:依然;仍舊,。
寒燈:寒夜里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凄涼的環(huán)境,。
不成:不行,,不可以。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詩詞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后抑郁寡歡,,故詩詞中“多憂愁怨恨之語”。相傳她出身富貴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樣的人,,其說不一。有的說她“嫁為市井民家妻”,,有的說她的丈夫曾應(yīng)禮部試,,后又官江南,但朱與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種說法可信,,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內(nèi)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guān)系。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兩句,,連用五個“獨”字,充分表現(xiàn)出她的孤獨與寂寞,,似乎“獨”字貫穿在她的一切活動中,。“佇立傷神”等兩句,,緊承上句,,不僅寫她孤獨,而且描繪出她的傷心失神,。特別是“無奈輕寒著摸人”一句,,寫出了女詞人對季節(jié)的敏感?!拜p寒”二字,,正扣題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詞無一語及春,,惟從“輕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爸币辉~,,宋人詩詞中屢見,,有撩撥,、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懷蓬萊閣》詩:“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著莫人,?!睏钊f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詩》詩:“無那春愁著莫人,風(fēng)顛雨急更黃昏”,?!爸奔础爸保焓缯嬖~與楊萬里詩用法完全相同,。輕寒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愛情幸福的女詞人深有體會。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對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滿的朱淑真在“佇立傷神”之際,不禁發(fā)出“無奈輕寒著摸人”的吟詠,,足見兩位女詞人在“輕寒”季節(jié),,有著共同的傷心之處。
下片進一步抒寫女詞人愁怨,?!按饲檎l見”四字,承上啟下,,一語雙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獨傷情,,又兼指下文的“淚洗殘妝無一半”寫出了女詞人以淚洗面的愁苦,。結(jié)穴處的兩句,描繪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zhuǎn),,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nèi)心孤悶難遣而導(dǎo)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tài)的描寫?!皝辛瘛眱删?,轉(zhuǎn)向?qū)戩o態(tài)的感覺,但意脈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
“剔盡寒燈”的落腳點不在“剔”字(剪剔燈心的動作),,而在“盡”字?!氨M”字是體現(xiàn)時間的,。所謂“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玉樓春》),顯然是徹夜無眠,。對于孤凄愁病的閨中人,,只寫這一淚、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況是“此情誰見”,無人見,,無人知,,無人慰藉,無可解脫,!自寫苦情,,情長詞短,其體會之深,,含蘊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擬閨情之詞所能及者。
朱淑真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這首詞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寫,。朱淑真書寫時心中充滿矛盾,但字里行間卻透露著對知音的渴望,,對自我才華的肯定,,對自我實現(xiàn)的期待。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九
《木蘭花慢·別西湖兩詩僧》
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
鴻飛,。煙水氵彌氵彌,?;厥滋帲痪?。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云起,,是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后約,,為余先寄梅枝。
心期:心靈契合的歡快之情,。
三生:佛家語,,指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傳為釋圓觀轉(zhuǎn)世后與故友李源相會處(袁郊《甘澤謠》),。
彌彌:茫茫,。
吳江鷺憶:彭傳師于吳江筑亭,
有句云:“猛拍欄桿呼鷗鷺”句,。此指祖皋之去處,。
孤山鶴怨:林和靖養(yǎng)鶴孤山,以此自娛,。此指詩僧的居所,。
①心期:心靈契合的歡快之情。
②三生:佛家語,,指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傳為釋圓觀轉(zhuǎn)世后與故友李源相會處(袁郊《甘澤謠》),。
③彌彌:茫茫。
④吳江鷺憶:彭傳師于吳江筑亭,,有句云:“猛拍欄桿呼鷗鷺”句,。此指祖皋之去處。
⑤孤山鶴怨:林和靖養(yǎng)鶴孤山,,以此自娛,。此指詩僧的居所。
詞的上半闋寫主客晤對的清歡,。一起三句將詩酒清游的勝概寫出,,便有一種籠罩全篇的力量?!澳酆呖丸?,不說自己起了游興,而說是好天氣催動了我的作客之舟,。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風(fēng)日之美,有一種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澳酆保驯蝗烁窕?,一個“嫩”字給瑟瑟的輕寒賦予一種令人愛賞的色彩,,是通感技法的又一佳例。
“紅葉”兩句,,復(fù)筆寫景,。山上是滿林紅葉,石間有潺潺清泉,,繪聲繪色,,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漱石”一句,,不只是寫出了水漱石根的清幽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向往山林的歸隱心曲。盧祖皋在此用典,,就將一種脫落簪紱,,息影山林的心愿訴諸其中了?!岸嗌傩钠凇?,即多么快慰的意思。<
當(dāng)讀者正隨著詞人的妙筆徜徉于林泉清美的意境中時,,作者卻將我們帶入了這樣一個神奇的世界,,即天竺寺后有三生石,,與冷泉亭、合澗橋相距不遠,,是有名的景觀,。然而詞中所述,不限于景物的鋪陳,,而是一種兩面關(guān)合的用典,。作者寫帶有佛家輪回色彩的傳說,除了符合杭州實景而外,,還切合對方的和尚身份,,好像這眼前的景物與兩位詩僧,,都是前生所熟知的,,都是具有宿緣的。盧祖皋在此強調(diào)了他對這種山林清致的向往和依戀,?!耙擂堤}猶惹翠云衣”,個“惹”字尤能將無情草木化為有情,。作者這樣運筆,,不但使文氣跌宕,富有變化,,而且還能喚起人們綿綿無盡的離情別緒來,。歇拍兩句,再將筆勢收攏,,點出今番之帝城醉夢,,不如溪山之云水徜徉?!安凰啤币饧础安蝗纭?。從這里我們可以想見作者那顆高尚的心靈在追求著一種清遠,超脫,,然而現(xiàn)實的黑暗齷齪,,使他轉(zhuǎn)向山林,轉(zhuǎn)向自然,,去尋求人性的復(fù)歸,。
下片設(shè)想離別后的思念,文筆活潑,,妙喻聯(lián)翩,,意思是說:鴻鳥已飛向煙水茫茫的遠方,只有你們才知道它留下的痕跡,。這是以鴻鳥比喻自己漂泊無定的行蹤,。接下去,,作者以錯綜之筆就自己與詩僧兩面關(guān)鎖寫來,脈絡(luò)清晰,?!皡墙槕洝保缸髡叩娜ヌ??!肮律晋Q怨”,指二僧掛搭之地,。林和靖梅妻鶴子隱于孤山,,與二僧相近,故移以指二僧,。這樣寫來便覺清超,,也顯示了詞人高超的功力。
“高峰”句妙在奇思,,高峰云起,,并不稀奇,一經(jīng)“夢醒”二字點染,,便成了奇筆,。把朝云出岫比作高峰睡醒,詞人以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山河,。“瘦吟”句是寫對詩僧的憶念,,暗用李白《戲贈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笆荨弊钟中蜗蟮乇磉_了相思的苦懷,。歇拍二句,自相問答,,饒有趣味,。什么時候再相聚會呢?那就請你寄來報春的梅花吧,。這樣的結(jié)尾,,更顯得雅致,有韻味,。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十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厥奏l(xiāng)關(guān)歸路難。
長空中,,寒風(fēng)翻卷朝云滾滾而去,。朝行暮宿,千里途程,,大地上,,金兵驅(qū)載婦女迢迢而去。莽莽黃沙,,一片白草,,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
大雁南飛,,卻不能為詞人寄書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國家之創(chuàng)痛,。這種種愁思,郁結(jié)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jīng)不遠了, 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
轆轆:車行聲。
白草黃沙:象征北方凄涼的景色,。
無晝夜:不分晝夜,。
燕山:府名。
這是北宋滅亡之際一位被金人虜去的弱女子寫的詞,,描述被虜北行之經(jīng)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陽武(河南原陽)縣令,,在金兵南侵圍城時,,奮勇抵抗,壯烈殉國,,妻,、子一同遇難,。“其女為賊虜去,,題字于雄州驛中,,敘其本末”(韋居安《梅磵詩話》)。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寫作此詞時揪心泣血的情景,。雄州,,河北省雄縣。
開頭兩句,,寫被金人用車載向北方出發(fā)時的情景,。“朝”,,點明出發(fā)的時間是在早上,;“云”,點明出發(fā)時的環(huán)境氣氛是那么慘淡,,陰云密布,;“橫度”,形容陰云突如其來地漫過來,。首句看似寫景,,渲染自然氣候之惡劣;實是暗喻當(dāng)時政治風(fēng)云的突然變化,,形勢險惡,。一個“橫”字,把作者那種禍從天降的特殊感受強調(diào)了出來,。因此,,次句“轆轆車聲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稗A轆”,,象聲詞,形容車輪聲,。杜牧《阿房宮賦》有“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寫六國宮妃被虜秦宮之后的可悲生活,,這里是寫作者被虜北上,、乘敵囚車、不知所往的慘痛情景,?!叭缢ァ保葘懗霰惶攱D女之眾多,又表達了將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動,,含意深長,道盡了國勢危亡,、一蹶不振,,身為俘虜、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緊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再描寫沿途之所見,。“白草”,,我國西北地區(qū)所產(chǎn)之草,,干枯時成白色,故名,。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黃入天”之句,那是描寫天山一帶苦寒荒涼的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氣氛,。在這慘淡蕭索的背景之下,,只見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沒有一點活氣,。作者描述敵占區(qū)是這樣地衰敗不堪,,凄涼已極,,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虜掠造成的慘象,,更襯托出作者被虜離鄉(xiāng)、身臨異地那種無比悲苦的心境,。上句側(cè)重寫白天之所見,,下句側(cè)重寫夜晚之所見,而又互文見義,,彼此映襯,,合成一幅北國荒寒圖,,作者的滿眼血淚,、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寫開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寫繼續(xù)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側(cè)重寫所見,,以寫景為主,;下片側(cè)重寫所思,,以抒情為主。
“飛鴻過也,,百結(jié)愁腸無晝夜,?!边@是繼續(xù)被押北行途中的一個特寫鏡頭。作者眼看敵占區(qū)荒涼凄冷的景象,,心頭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鴻雁從北往南地飛去,不禁更撩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親人的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敵手,,即使鴻雁能夠傳書,自己又不知道投書給誰,,何況自己身為俘虜,,失去自由,,不僅不能象鴻雁那樣飛向南方故土,,恐怕連投書的自由也沒有。這種種愁思,,郁結(jié)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這種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漸近燕山”,,來到雄州,,離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jīng)不遠了,。這句既照應(yīng)詞題,,又開啟下句“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空見飛鴻南去,,自己身陷異域,,只能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作者強烈的懷國思鄉(xiāng)之情,,深沉的亡國喪家之恨,,無可奈何的身為敵俘之悲,,已經(jīng)絕望的永別家園之痛,在此一齊傾訴出來,,字字飽含著血淚,。全詞“寥寥數(shù)十字,寫出步步留戀,,步步凄惻”(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的家國之恨,,被虜之痛,懷鄉(xiāng)之情,,仔細體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雖然全詞寫的為個人的不幸,,卻反映出當(dāng)時廣大人民的普遍遭遇。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十一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yīng)不到江東??沼悬S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fēng),,禾黍滿關(guān)中。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鐘?;厥谆某切比?,倚欄目送飛鴻。
古老的徐州啊形勢極為險要,,這里曾經(jīng)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遙想身披鐵甲的雙瞳人項羽,身跨烏騅馳騁千里流血流汗,,率眾浴血奮戰(zhàn)營帳如云,;最終四面楚歌八千人風(fēng)云四散烏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東子弟的陰魂而自過江東,。到而今只有黃河如帶蜿蜒于遠方,,紛亂參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龍,。
取得勝利的劉邦陵闕而今也秋風(fēng)蕭瑟,,禾黍離離長滿關(guān)中,。當(dāng)年項羽操演兵馬的戲馬臺已殘破不堪,燕子樓上空留風(fēng)流韻事的傳說,,早已人去樓空,。人生百年如秋風(fēng)中的匆匆過客,,暫且開懷暢飲一飲千盅?;赝﹃栒丈渲鄾龅幕某?,獨自倚立闌干目送著遠去的飛鴻。
形勝:地理形勢優(yōu)越,。
鐵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項羽,。
重瞳:眼中有兩個瞳子?!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
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苖裔邪,?!?/p>
烏騅:項羽所騎戰(zhàn)馬。
汗血:漢朝時得自西域大宛的千里馬,,又稱天馬,。《藝文類聚》卷九十三“獸部上”引《史記》
謂:“神馬當(dāng)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贝私枰孕稳蓓椨鹚T名馬,。
玉帳:指軍中營帳,。
楚歌:指四面楚歌,。
黃河如帶:據(jù)《徐州府志》卷二“山川”:黃河在城東北,自河南虞城縣流入郡界,,經(jīng)碭山,、蕭縣,入銅山界,?!妒酚洝罚骸?/p>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p>
亂山回合:據(jù)《徐州府志》記載,,徐州周圍有許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東南有奎山,、三山,,城東有子房山(一名雞鳴山)、定國山,、圣水山,,城東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荊山,故稱,。因云龍山較著名,,故舉其大者。
云龍:即云龍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云龍山,,宋武微時憩息于此,,有云龍旋繞之,。《舊志》
亦稱:山有云氣蜿蜒如龍,,故名,。
漢家陵闕:本句化用李白《憶秦娥》“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詞句,。
禾黍滿關(guān)中:《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序說,,西周亡后,周大夫過宗廟宮室,,盡為黍離,,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詩,。后用為感慨亡國,、觸景傷情之詞。這里化用其意,。關(guān)中,,指今陜西省一帶?!蛾P(guān)中記》:“東自函谷,,西至隴關(guān),二關(guān)之間,,謂之關(guān)中,。”西漢帝王陵墓,,均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一帶,,故稱。此句是說,,劉邦雖然奪取了政權(quán),,取得了勝利,但如今陵闕照樣為漫山遍野的莊稼所遮掩,。
戲馬臺:在徐州城南部,,與云龍山相對。項羽因山為臺,,以觀戲馬,,故名。宋武帝劉裕為宋公時,,在彭城,,九月九日大會賓僚賦詩于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氈屋于戲馬臺,,以望城中,。見《徐州府志》卷八“古跡”。
畫眉人遠:據(jù)《漢書·張敞傳》記載,,京兆尹張敞擅長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薄皯摗保ㄗxwǔ),嫵媚,。此借“畫眉人”,,指稱與盼盼交好者。薩都剌《彭城雜詠呈廉公亮僉事》(五首之四)
謂:“何處春風(fēng)燕子樓,,斷碑落日古城頭。畫眉人遠繁華歇,,無數(shù)遠山生暮愁,。”可與本句對讀,。
燕子樓:舊址在徐州城北,。
寄:暫居,形容人生短暫,。人生百年寄,,
古詩云:“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碧K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
詩謂:“人生百年寄鬢須,富貴何啻(chì)霞中莩,?!北揪溆纱嘶觥?/p>
目送飛鴻:嵇(jī)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
云:“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李白《鞠歌行》
曰:“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庇郑畎住吨亮觋柹降翘熘觏n侍御見招隱黃山》
謂:“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贝嘶蚧闷湟狻?/p>
這闋詞是薩都刺在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春三月,,從翰林國史院應(yīng)奉文字,,出為江南諸道御史掾史時,路過徐州所作,。
上片主要追憶項羽的歷史事跡,,并感嘆他的失敗。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遍_句似乎平平,,但一句“消磨”頓使歷史變得沉甸甸的讓人難以拾起。
“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睔v史在蒼茫中走來,,詞人用寥寥幾筆刻畫出項羽的英雄形象,并自然地轉(zhuǎn)入他那蒼涼的敗績場面中,,“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yīng)不到江東,?!睔v史大潮浩蕩而過,成者王侯敗者寇似是人間不變的鐵律,,但是誰能阻止歷史的腳步,?
“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云龍”,,本來壯闊的徐州之景,,在這里成為了項羽失落地走過歷史的見證者。
下片,,詞人將對歷史的感慨延伸到更廣闊的領(lǐng)域,。
然而下片仍是從項羽對手劉邦開始,“漢家陵闕起秋風(fēng),,禾黍滿關(guān)中,?!眲铍m在徐州彭城這里戰(zhàn)勝了項羽,但同樣也逃不掉歷史長河的消磨,。
“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边@些都是歷史滄桑的鐵證。
“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鐘?!被仡櫄v史之后,,詞人再將目光投向自身,百年枯骨,,人生寄蜉蝣于天地,,何必懷往古之憂呢?
“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歷史如過眼煙云,,個人得失雖然讓人惆悵,在這流動的歷史大河面前卻渺小至極,,如此一想,,再回首看這荒城、落日,、飛鴻,,看透人世間不過如此,心中百感交集,。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十二
禾蘭抱桿杼嗟借問復(fù)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起顏,。老父求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fù)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fēng)裂入膚,。老父舊贏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dāng)y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xiāng),。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幗理絲黃。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部十年共崎嶇本結(jié)兄弟交死戰(zhàn)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jié)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樂府詩集》卷二十五 唐朝人韋元甫《木蘭詩》)
木蘭抱著織機的梭子嘆著氣,,究竟是為了誰這么愁苦呢?想要聽她說所憂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強顏述說:老父隸屬于兵籍,,必須服兵役,但是他體力已經(jīng)逐日衰減,,怎么經(jīng)得起萬里征程呢,,雖然有兒子但是年紀(jì)尚小(不能夠替父服役),。北地的風(fēng)沙足以淹沒戰(zhàn)馬的馬蹄,,凜冽的北風(fēng)足以撕裂人的皮膚。老父本來就有病了,,身體虛弱,,依賴什么來勉強照顧自己呢?
木蘭決定替代父親去服役,,喂飽了馬后著上戎裝踏上行程,。換掉了華麗的閨閣衣裳,洗凈了鉛華的妝飾,??v馬趕赴軍營,豪壯地提攜著寶劍(注:干將是古劍,,此處借用為寶劍,。)早晨停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邊,。夜晚三更突襲了燕地部族的胡虜,,抓住了于滇的酋長。(注:此二句為互文),。將軍(應(yīng)是木蘭)得勝榮歸,,士卒返回故鄉(xiāng)。
父母看到木蘭歸家,,高興到了極點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蘭能夠承接安慰父母,脫下戎裝整理絲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卻變成了嬌美的處子之容,。親戚們舉著酒杯祝賀木蘭的父母,到現(xiàn)在才知道生女兒原來同生兒子一樣,。門前曾是木蘭的舊部士兵,,十年來一起出生入死。本來結(jié)下了兄弟的情誼,,誓死共同戰(zhàn)斗絕不改變,。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jīng)改變了,。驚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嘆著氣而已。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 氣節(jié)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夠泯滅,?
木蘭詩
【唐】韋元甫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fù)為誰。 欲聞所戚戚,,感激強起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fù)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fēng)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dāng)y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xiāng),。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 卻卸巾鞲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復(fù)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jié)兄弟交,死戰(zhàn)誓不渝,。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jié),,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有子復(fù)尚少”的“尚”是什么意思?
尚且,,還
“易卻紈綺裳”的“易”是什么意思,?
換,
“卻卸巾鞲理絲簧”的“理”是什么意思,?
整理
“十年共崎嶇”的“崎”是什么意思,?
崎嶇,此處指征戰(zhàn)途中的困難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十三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guī)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愿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zhàn),。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zhuǎn)戰(zhàn)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dāng)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shù)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描述了古代的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木蘭巾幗英雄的生動形象和高貴的品質(zhì),。全詩的風(fēng)格明朗生動,質(zhì)樸剛健,,堪稱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詩一開始就使讀者產(chǎn)生了疑問,然后交代了木蘭從軍的原因,作者沒有直接述說,,而是從木蘭的心理活動入手寫,在敘事的同時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畫,,使讀者看到了一個敢于挑重擔(dān),,富有責(zé)任感的果斷勇敢的婦女形象。
詩歌第二部分寫木蘭踏上了征途,,寫木蘭離別了父母奔赴戰(zhàn)場,,也顯出戰(zhàn)事緊迫。雖然木蘭能毅然替父從軍,,但她畢竟還是個女子,,對家鄉(xiāng)、對父母畢竟是有依戀之情的,。這樣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沒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從軍舉動更富有傳奇性,更引人入勝。
接下來寫了木蘭立功歸來后的情景,。先寫木蘭立功回來后見天子,,可是木蘭并不在乎官位和賞賜,她只是想盡快回到故鄉(xiāng)和親人團聚,,可見她歸心似箭,同時也顯示了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愛功名富貴的優(yōu)良品德。
木蘭回到故鄉(xiāng)后,,詩歌使用排比細致寫出了木蘭全家聞訊后的喜悅。隨后又寫木蘭回家的舉動,,描繪了木蘭迫不及待想變回女兒身的激動心情,。
整體來說,木蘭詩表達了木蘭勤勞,,善良,,純真,樸實,,勇敢的性格和她深明大義,,孝敬父母,效忠國家,,不為名利所動的精神,。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十四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luò)其上,順常晝臥其下。時余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fēng)騷然,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fēng)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飐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錢塘西湖旁有一詩僧,,名叫清順,他所居住的藏春塢,,門前有兩棵古松樹,,樹上有凌霄花攀援,清順常常白天躺臥在松樹下,。我為郡守時,,一天屏退隨從去訪他,松風(fēng)騷然,,清順指著落花求我創(chuàng)作,,我于是寫下此詞。
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干,,屈伸偃仰,仿佛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于一片墨綠蒼翠之間,,讓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正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沉睡,。
從湖上吹來的風(fēng),,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只見在微風(fēng)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
藏春塢:清順居處的小庭院,。中間洼,四邊高的地方叫塢,。
凌霄花:一名紫葳,,夏秋開花,莖有氣根,,可攀援棚籬。
為郡:指為杭州知府,。
屏騎從過之:不帶給隨的人馬而獨自去群訪他,。
屏:除去,不用,。
騎從:騎馬跟隨的人,。
過:拜訪;上門訪問,。
之:指代僧清順,。
騷然:騷騷作響。
白甲:松皮如鱗甲,。蒼髯,,深綠的松針。
幽人:幽棲之人,,此指清順,。
爭噪晚:在夕照中爭相嗚叫。
翠飐紅輕:形容雙鵲跳動引起松葉和凌霄花的顫動,。
這首詞的作意,,小序里交待得很清楚。東坡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yīng)和尚的請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禪機,?!半p龍對起”,起筆便有拔地千尋,、突兀凌云之勢,。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前兩句寫古松,,寫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詞人乍一見古松,,即產(chǎn)生龍的聯(lián)想,,而龍是興風(fēng)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見雙龍在風(fēng)雨中翻騰,。當(dāng)時已是傍晚,,濃蔭遮掩的枝干,若隱若現(xiàn),,也容易產(chǎn)生煙雨的錯覺,。接著,詞人從幻景中清醒過來,。眼見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綠蒼翠之間,他仿佛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清閑地小憩呢,。
從湖上吹來的風(fēng),,又清又軟,多么溫柔,,不知是怕吹醒了幽人呢還是憐惜嬌嫩的凌霄花,。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爭吵些什么呢,?但樹自在,花自香,,幽人自夢,。有人說,一對喜鵲爭噪,,將”疏影微香“,、”幽人夢長“的意境攪得稀糟。這是不明白鬧與靜的辯證關(guān)系,。人世的紛爭更能顯出佛門的超脫,,鳥兒的鳴叫更能顯示境界的幽靜。隋王籍不是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的名句嗎,?在微風(fēng)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在濃綠的枝葉之中,,忽然一點金紅,輕飄飄,、慢悠悠地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漸落漸近,,安然無聲。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點金紅,,緩緩而下。如此境界,,令人神清氣爽,思慮頓消,,整個身心都融化在一片無我,、無物、無思,、無慮,,純?nèi)巫匀唬鞕C自運的恬淡之中,。
綜觀全詞,,在對立中求得和諧,,是其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特色。整首詞寫的物象只有兩種: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后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fēng)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tǒng)一陰柔之美中,。從詞的上片看,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tài)成對比,。詞的下片是鬧與靜的對立,,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就是在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shù)境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沒有主觀的評價,,沒有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露,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風(fēng)景畫,。而在這天然的圖畫中,沒有任何人力的作用,,沒有人的絲毫活動,,樹風(fēng)花鳥自由自在,了無交涉,,晝夢的幽人似乎也融化為自然之中了,。這是禪意的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
元祐五年(1090)五月,,蘇軾過訪藏春塢,。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六:”西湖僧清順,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詩話》:”東坡游西湖僧舍,,壁間見小詩云:‘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fēng)自有期,,桃李亂深塢,。’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者,,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霸~當(dāng)作與此時,。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簡寫篇十五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細雨蒙蒙,,珍貴如油,,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看一片嫩綠,,近看卻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jié),,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著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著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著綠色的苔蘚。
初:剛剛,。
解:能,、知道。
語:這里指鶯鳴,,嬌啼婉轉(zhuǎn),,猶如說話。
酥:酥油,。
近卻無:近看什么色彩見不到,。
休辭:不要推托。
顛倒:紛亂,。
紅英:落花,。
整首詞可以這樣理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dāng)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fā)現(xiàn)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jié),?;ㄊ遣唤?jīng)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從詞中“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等語句可以看出,,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jié)是早春(或初春)。這與韓愈原詩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么在花開花落的特征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jù)韓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采用了這一說,并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jié),,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么,,讀者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后悔顛倒,,無所作為,,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減字木蘭花》約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東坡時年28歲,。此時,東坡以覃恩遷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過寶雞,,重游終南山。其弟子由聞之,,寄《聞子瞻重游終南山》詩,,東坡次韻,并作此詞以寄,。
上片,,寫初春美好時光。第一,、二句點明初春的時令:“鶯初解語”,;點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處”。接著三,、四句就寫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蓖ㄟ^初春細雨滋潤草根而轉(zhuǎn)青色而轉(zhuǎn)明麗這一細微變化,,把如畫的春光美景生動地描繪出來。尤其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觀察得極為細致,,描寫得極為逼真。因為遠看剛剛返青的草芽,,呈現(xiàn)青色,;而近看草芽,則仍是黃色的了,。這自然不是東坡的發(fā)現(xiàn),,早在唐代,韓愈就注意到了,,并寫進他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去了。詩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睎|坡點化運用韓詩的傳神之詞句,用進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貴,,而又不露痕跡。
下片,,勸人盡賞春光,?!靶蒉o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是說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絕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著失去了花會給人的青春活力,,意味著時光易逝,人走向衰老,。這是最大的人生誤區(qū),。“人生易老天難老”,。東坡的言辭中同樣也充滿了人生哲理,。東坡曾說“人生何以易此樂,天下誰肯從我歸,?!焙尾桓臑椤叭松我砸状藰罚皶r看花春常歸,?!薄澳夯兀嵉辜t英間綠苔”,,帶有醒世之意的恒言,。不要等到春離開人間吧。否則,,將是“紅英”紛亂地夾雜著“綠苔”而失去春的魅力,。子由《聞子瞻重游終南山》詩一開頭就說得好:“終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緣崖綠似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