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一
扁舟岸側(cè),,楓葉荻花秋索索。細(xì)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離人的懷抱甚是傷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會因離別而衰老;它有時如輕絲般纖細(xì)卻纏綿悠遠(yuǎn),有時又如波濤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涌上心頭,。
湖邊一葉扁舟??吭诎哆叄瑮魅~,、蘆花在秋風(fēng)里瑟瑟發(fā)抖,,將前歡與現(xiàn)實形成對照,相聚時的歡樂是一去不復(fù)返了,,除非相逢于夢中,。
傷懷:傷心。
渺:茫茫然,,看不清楚,。
扁舟:小船。
楓葉: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地下莖蔓延,,葉子長形,紫色花穗,,生長在水邊,。莖可以編席箔。
須著人問比夢間:全句是說過去的事縱然真實,,由于時過境遷,。也形同夢寐,須用夢間的事來比況過去人間發(fā)生的事,。
是詞寫離愁,。前闋議論抒情。首句“傷懷離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傷感是離別的情緒。詩人李賀曾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抒發(fā)對國家興亡的悲涼痛苦情感,,兩者比對。這種離愁“細(xì)似輕絲渺似波”,,細(xì)軟得像輕絲那樣纏繞不清,,縹渺得像微波那樣延續(xù)不斷。后闋回憶離別,。一葉輕舟靠在岸邊,,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蘆花,金風(fēng)蕭蕭,,行人告別遠(yuǎn)去,。“細(xì)想前歡”,,慢慢地回憶起以前相聚的歡樂,,卻不能失而復(fù)得?!绊氈碎g比夢間”,,必須要讓人世間改變成夢間。
全詞纏綿悱惻,,婉轉(zhuǎn)細(xì)膩且真情灼然,,可以想見,,作者與文中女子的感情一定非同一般。上闋用了李賀詩的名句,,表達(dá)出內(nèi)心無限的深情,,又以設(shè)問的形式問道:你能知道這番深意是怎樣的嗎?告訴你,,就如同細(xì)絲一般扯也扯不斷,,像水波一樣前波剛?cè)ズ蟛ㄓ謥恚肋h(yuǎn)不可能斷絕,。下闋寫到具體的場景,,把人送走后,作者還獨自站立在岸邊,,目送著白帆遠(yuǎn)去后,,才發(fā)現(xiàn)這里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詩中“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蕭疏,。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歡”,,那是多么令人魂飛魄散的極致享受,與眼前的孤獨索寞形成的對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間和美夢中的情景一樣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強(qiáng)烈的對比,,更加大了作者心理上的落差,,正是這種落差,,令人感到了他的情意是何等真摯,。
詞作編年未詳,當(dāng)是天圣末少年時期所作,。這首詞可能是作者青年時期的作品,寫的是與女子別離的凄切之情,。這位女子究竟是什么樣的身份,與作者究竟是什么關(guān)系,,現(xiàn)已很難厘定,。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二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
不聞機(jī)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jī jī〕── 此處為織布機(jī)操作時聲響,。有人譯作嘆息聲,大謬。
當(dāng)戶織 ── 當(dāng):正值,正在,。 戶:自家門戶,,家中,;有人將在此具體譯作“門”或“窗”,均謬,。此兩句,,乃詩之引式,,表明:正值木蘭在家中織布。
機(jī)杼〔jī zhù 〕── 織布機(jī)上的梭子。此句指木蘭因心中有事,,停下手中操作,,連連發(fā)出嘆息。
何所 ── 因為什么而…… 此句強(qiáng)調(diào)的是問,,何人而問,,不重要,為詩中“略句”手法,。
軍帖 ── 發(fā)下來的征兵通知帖,。
可汗(hán) ──又稱大汗,亦可簡稱為汗,,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統(tǒng)治政權(quán)首領(lǐng),,即指皇帝,。古代北亞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回紇、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tǒng)治者皆稱可汗。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里一般部眾對首領(lǐng)的尊稱,,鮮卑語稱“可寒”,原意是“神靈”,、“上天”之意,。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于 402年柔然首領(lǐng)社崘統(tǒng)一漠北自稱丘豆伐可汗,。唐杜佑謂:其“猶言皇帝”.
爺 ── 古代北方民族對父親的稱謂,。
市鞍馬 ── 市,此為動詞,指“買”“購置”,下句“市”為名詞,。
鞍韉〔ān jiān〕 ── 意同“鞍韂”,指馬鞍子和馬鞍子下面的墊背,。
轡頭 ── 指馬籠頭。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轡頭,,即嚼子和籠頭的合稱。
赴戎機(jī) ── 赴,,趕赴,。戎機(jī),指軍情,、戰(zhàn)機(jī),、緊急軍情。
關(guān)山 ── 指邊塞關(guān)隘、關(guān)隘山川。另指家鄉(xiāng),。
朔氣 ── 朔氣,,北方之寒氣,。
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夜間報更用器。一說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金柝夜擊,,和門晝扃,。”李善注:“金,,謂刁斗也,。衛(wèi)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p>
寒光照鐵衣 ── 寒光,,指寒冷的月光。鐵衣,,此指鐵甲衣,。
策勛 ── 對建功將士冊封勛官。古代凡有軍功的,,授以勛官,。勛官最高一階稱為“上柱國”,正二品,需要經(jīng)“十二轉(zhuǎn)”才能達(dá)到,?!赌咎m辭》里“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的“十二轉(zhuǎn)”就是說:花木蘭立了最大的軍功。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三
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園里池塘泛著碧波,微風(fēng)送著輕暖,;曾記得在這里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會,。宴席上她唱著前后闋重疊的歌詞,歌聲如鳴玉一般,。隨后,,她隨著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動腰肢,,紅裙飛旋,,使人應(yīng)接不暇。
如今在這白玉簾鉤和柵門下面,,散發(fā)著落花余香的臺階旁邊,,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日已西斜,,天色漸晚,。當(dāng)時和我一起欣賞美人歌舞的人們,如今詳查,,大多數(shù)早已離世。
玉真:仙人,,借指美麗的女子,。重(chóng)
頭:詞的上下片聲韻節(jié)拍完全相同的稱重頭。琤琮(chēng cóng):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時所發(fā)出的聲音,。
入破:唐代大曲最精彩的部分。各種樂器合作,,曲調(diào)由緩轉(zhuǎn)急,,舞者進(jìn)場而舞,,節(jié)奏逐漸加快,,因繁弦急響喻為破碎,,故名入破,。
亂旋:謂舞蹈節(jié)奏加快,。
玉鉤:簾鉤的美稱。
香階:飄有花香的臺階,。
共我賞花人:和自己一同觀看玉真歌舞的人,。
點檢:查驗。
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追憶早年初見美人時的喜悅與歡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對比中抒發(fā)好景不長的人生感慨。詞中以往昔“歌韻琤琮”,、“舞腰亂旋” 的歡樂場面與今日“點檢無一半”的凄清境況對比,,抒發(fā)了強(qiáng)烈的人生無常的傷感之情。詞中所寫景物:池塘,、綠水,、闌干、香階,,均兼關(guān)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時暮,,遂使詞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夢之感。全詞以極優(yōu)美的文辭來流露出詞人關(guān)于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覺,,不是痛苦,而是惆悵的情緒,;最令人傷感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爱?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古典的詩意世界,,已經(jīng)遠(yuǎn)離現(xiàn)實的生活,。只希望那些夢里飄飛的花瓣,洋洋灑灑地永遠(yuǎn)飄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沉湎在回憶中,,感覺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沒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著歲月慢慢遠(yuǎn)去,。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卻已隨風(fēng)而去,了無痕跡,,最后,,還剩下些許淡淡的憂傷和回憶。
此詞以往日之“歌韻琤琮”,、“舞腰亂旋”的熱烈場面,,對照當(dāng)日之孤獨寂寞,上下片對比強(qiáng)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全詞采用前后互見的手法,有明寫,,有暗示,,有詳筆,有略筆,,寫得跌宕有致,,音調(diào)諧婉,意韻深長,。
首句“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中的“水綠”,、“風(fēng)暖”兩個細(xì)節(jié)暗示出時令為春天,好風(fēng)輕吹,,池水碧綠,。這一句是通過眼觀身受,暗示詞人當(dāng)時正漫步園中,,這眼前景又仿佛過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記得”以下的敘寫,。此句將“風(fēng)”與“水”聯(lián)一起,又隱隱形成風(fēng)吹水動的迷人畫面,,同時又由池水的波動暗示著情緒的波動,,可謂蘊(yùn)含豐富。
“記得”以下詞人寫了一個回憶中春日賞花宴會上歌舞作樂的片斷,。首先以詳筆突出了當(dāng)時宴樂中最生動最關(guān)情的場面:“記得玉真初見面?!薄坝裾妗奔唇^色女子之代稱,。緊接著“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睂戇@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這是此詞中膾炙人口的工麗俊語,。上下句式音韻完全相同名“重頭”,,“重頭”講究回環(huán)與復(fù)疊,故“歌韻”尤為動人心弦,。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稱“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時,,歌舞并作,,以舞為主,節(jié)拍急促,,故有“舞腰紅亂旋”的描寫,。以“響琤琮”寫聽覺感受,以“紅亂旋”寫視覺感受,,這一聯(lián)寫歌舞情態(tài),,雖未著一字評語,卻贊美之意頓出,。
下片第一句“玉鉤闌下香階畔”,,點明一個處所,大約是當(dāng)時歌舞宴樂之地,。故此句與上片若斷實聯(lián),。“醉后不知斜日晚”,,作樂竟日,,畢竟到了宴散的時候,這句仍寫當(dāng)筵情事,。同時,,黃昏斜日又象征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關(guān)當(dāng)時及往昔,,這樣就為最后抒發(fā)感慨作了鋪墊,。
張宗橚《詞林紀(jì)事》中說:“東坡詩:‘樽前點檢幾人非’,與此詞結(jié)句同意,。往事關(guān)心,,人生如夢,,每讀一遍,,不禁惘然?!钡拇_,,此詞結(jié)句“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留給讀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長的,。
據(jù)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興軍(今陜西長安)任職,張先隨其為通判,。故晏殊所寫這位歌舞妓,,當(dāng)為張先《醉垂鞭》所寫的“初相見”的那位女子,。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四
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zhuǎn)清商,。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炎涼,。等閑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應(yīng)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
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被風(fēng)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螀。
盼望著銀河的出現(xiàn),,入夜的時候卻偏偏下起了悲凄的秋雨,。剎那間,,園里的蝴蝶和蜜蜂紛紛飛起,,匆匆躲避。是暖是寒,。入秋夜雨本是等閑之事,,但今晚那絲絲點點的雨聲卻令人攪斷柔腸。應(yīng)該是因為此時正是別離送友的時刻,,所以這秋雨才這樣讓人斷腸吧,。
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風(fēng)上畫出的水墨畫,。能否請求高高的梧桐樹和燒殘的燈燭細(xì)做掂量,,不要在此時再添人的愁緒池塘里,荷葉已經(jīng)被秋風(fēng)吹殘,,那今夜誰來代替荷葉為鴛鴦們遮風(fēng)擋雨呢,?你將上路遠(yuǎn)行,從此旅途勞頓,,夢醒之時,,唯有悲切的寒蟬聲相伴。
迢遞(:高遠(yuǎn)貌,。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即商音,其調(diào)悲涼凄切,。此處借指入夜后的秋雨之聲,。
西園:本為園林名,后亦泛指園林。
麝粉:香粉,,代指蝴蝶翅膀,。
蜂黃:本指婦女涂額之黃色妝飾,此處代指蜜蜂,。
疑將:仿佛,、類似。將,,助詞,。
炎涼:是暖是寒。
炎:熱,。
涼:冷,。
水墨:淺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煙云,。
疏窗: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窗戶,。
瀟湘:本指湘江,或指瀟水,、湘水,,此處代指竹子。
倩:倚近,、靠近,。
商量:斟酌、思考之意,。
荷裳:用荷葉做衣服,,這里指荷葉。
羈愁:旅人的愁思,。萬疊,,形容愁情的深厚濃重。
螿:即寒蟬,,蟬的一種,,比較小,墨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秋天出來鳴叫。
詞的上片,,詞人開門見山地表述了他與好友聚少離多的現(xiàn)實,,所以分別的時候二人愈加地難分難舍?!芭毋y河迢遞,,驚入夜,,轉(zhuǎn)清商?!币粋€“盼”字,,寫出了容若與友人的期待。只可恨“天有不測風(fēng)云”,, “驚入夜,,轉(zhuǎn)清商”,一場突如其來的秋雨隨風(fēng)而至,,一個“驚”字,,語意突轉(zhuǎn),盡顯出乎預(yù)料之意,?!芭巍迸c“驚”形成鮮明的對比,詞的感情也由美好的期盼陡然直降,,成了失落,。“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這場雨來得真的是太突然了,連院子里的蝴蝶都沒有準(zhǔn)備好,,嚇得四處翻飛,撲棱著翅膀,鱗粉也飄落下來,。一不小心,,又驚到了無辜的小蜜蜂,。這樣一來,園中蜂飛蝶舞,一片慌亂景象,。這個氣候真是變化無常,,明明之前還是晴朗溫暖,一瞬間就變得風(fēng)雨交加,、陣陣涼寒。這雨浙漸瀝瀝的,,連綿不絕下個不停,而且點點滴滴,,敲打著心房,,纏綿著柔腸?!吧踅z絲,、點點攪柔腸”,,夜雨愁人,上天看到世間的悲苦,,流下眼淚,,化作雨水,,灑落在人間。如果說之前容若還在隱忍著離別的傷心,,這一句開始感情便出現(xiàn)了波瀾。“應(yīng)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笔撬陀堰h(yuǎn)行,,再一次嘗到了離別的滋味,,再一次忍受相思之苦。一個“重”字真是盡顯無奈與怨恨,。
到了下片,,詞人筆鋒一轉(zhuǎn),,開始囑咐好友要努力加餐飯,,在桂花飄香的時節(jié)要如約歸來,。“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意境很是空淡疏緲,。瀟湘和下片開頭“疑將”連在一起看,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風(fēng)上畫出的瀟湘夜雨圖,。“瀟湘”二字本就是離愁別恨的代名詞,,在這里無非是納蘭心事的一種寄托,。“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這句子納蘭說得婉轉(zhuǎn),,窗外夜雨梧桐,、屋內(nèi)泣淚殘燭,怎不讓人傷神,。因此納蘭說,,能否請梧桐和燈燭細(xì)做掂量,莫要此時再添人愁緒,?!昂缮岩槐伙L(fēng)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已至秋天,,荷塘自然也是一片蕭索,,此情此景,像極了李商隱那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里的句子:“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到了“從此羈愁萬迭,夢回分付啼螢”,納蘭終于將“送別”二字明寫在了詞面上,“雨夜”“寒蟬”渲染了離別的氣氛,,離別后,,愁惰萬疊,只恨造化弄人,。詞人把這樣的話放在詞末,,惜別離愁之意溢于言表。
全篇都圍繞著“立秋”和“夜雨”展開,,從景物著手,,用景物烘托,營造離別的氛圍,,悲涼凄切之情更為細(xì)密深透,。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天,梁汾以母喪南歸,,納蘭在他還鄉(xiāng)奔喪時寫下這首《木蘭花慢》為他送別,。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五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 通: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貼 通:帖;驚惶 一作:忙;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織布機(jī)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dāng)門在織布,??棛C(jī)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姑娘并沒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沒有回憶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guī)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dá)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guān)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fēng)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dāng)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非常驚訝: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六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ānjiān),,南市買轡頭(pitu),,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jīntu),,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zhu)我舊時裳,,當(dāng)窗理云鬢(bn),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的織布聲,木蘭在對著門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
問木蘭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蘭說)我沒有想什么,,也沒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規(guī)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出征。
木蘭到集市各處買了駿馬,,鞍墊子,,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和長鞭。(東,、西,、南、北市只是一種名叫互文的修辭手法并不是去東,、西,、南、北市,。)早晨辭別父母上路,,傍晚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木蘭早晨辭別黃河上路,傍晚到達(dá)燕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馬的馬叫聲。
木蘭不遠(yuǎn)萬里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guān),,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戰(zhàn)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zhǔn)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了原來的房間,,打開各個房間的門,,坐一會兒各個房間的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以前的舊衣裙,,對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頭發(fā)貼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姑娘。
據(jù)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只眼睛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希望通過這篇翻譯,,同學(xué)們能夠?qū)ξ恼掠懈由钊氲睦斫?,能夠深切的體會到木蘭替父從軍的精神。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七
《木蘭花慢·別西湖兩詩僧》
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
鴻飛,。煙水氵彌氵彌,?;厥滋?,只君知,。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云起,是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后約,為余先寄梅枝,。
心期:心靈契合的歡快之情。
三生:佛家語,,指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傳為釋圓觀轉(zhuǎn)世后與故友李源相會處(袁郊《甘澤謠》)。
彌彌:茫茫,。
吳江鷺憶:彭傳師于吳江筑亭,,
有句云:“猛拍欄桿呼鷗鷺”句。此指祖皋之去處,。
孤山鶴怨:林和靖養(yǎng)鶴孤山,,以此自娛。此指詩僧的居所,。
①心期:心靈契合的歡快之情,。
②三生:佛家語,指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傳為釋圓觀轉(zhuǎn)世后與故友李源相會處(袁郊《甘澤謠》),。
③彌彌:茫茫,。
④吳江鷺憶:彭傳師于吳江筑亭,有句云:“猛拍欄桿呼鷗鷺”句。此指祖皋之去處。
⑤孤山鶴怨:林和靖養(yǎng)鶴孤山,,以此自娛,。此指詩僧的居所。
詞的上半闋寫主客晤對的清歡。一起三句將詩酒清游的勝概寫出,,便有一種籠罩全篇的力量,?!澳酆呖丸保徽f自己起了游興,,而說是好天氣催動了我的作客之舟,。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風(fēng)日之美,,有一種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澳酆?,已被人格化,一個“嫩”字給瑟瑟的輕寒賦予一種令人愛賞的色彩,,是通感技法的又一佳例,。
“紅葉”兩句,復(fù)筆寫景,。山上是滿林紅葉,,石間有潺潺清泉,繪聲繪色,,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漱石”一句,不只是寫出了水漱石根的清幽景色,,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向往山林的歸隱心曲,。盧祖皋在此用典,就將一種脫落簪紱,,息影山林的心愿訴諸其中了,?!岸嗌傩钠凇?,即多么快慰的意思,。<
當(dāng)讀者正隨著詞人的妙筆徜徉于林泉清美的意境中時,作者卻將我們帶入了這樣一個神奇的世界,,即天竺寺后有三生石,與冷泉亭、合澗橋相距不遠(yuǎn),,是有名的景觀,。然而詞中所述,,不限于景物的鋪陳,,而是一種兩面關(guān)合的用典,。作者寫帶有佛家輪回色彩的傳說,除了符合杭州實景而外,,還切合對方的和尚身份,,好像這眼前的景物與兩位詩僧,,都是前生所熟知的,都是具有宿緣的,。盧祖皋在此強(qiáng)調(diào)了他對這種山林清致的向往和依戀,。“依薜蘿猶惹翠云衣”,,個“惹”字尤能將無情草木化為有情,。作者這樣運(yùn)筆,不但使文氣跌宕,,富有變化,,而且還能喚起人們綿綿無盡的離情別緒來。歇拍兩句,,再將筆勢收攏,,點出今番之帝城醉夢,不如溪山之云水徜徉,?!安凰啤币饧础安蝗纭薄倪@里我們可以想見作者那顆高尚的心靈在追求著一種清遠(yuǎn),,超脫,,然而現(xiàn)實的黑暗齷齪,使他轉(zhuǎn)向山林,,轉(zhuǎn)向自然,,去尋求人性的復(fù)歸。
下片設(shè)想離別后的思念,,文筆活潑,,妙喻聯(lián)翩,意思是說:鴻鳥已飛向煙水茫茫的遠(yuǎn)方,,只有你們才知道它留下的痕跡,。這是以鴻鳥比喻自己漂泊無定的行蹤。接下去,,作者以錯綜之筆就自己與詩僧兩面關(guān)鎖寫來,,脈絡(luò)清晰?!皡墙槕洝?,指作者的去處,?!肮律晋Q怨”,指二僧掛搭之地,。林和靖梅妻鶴子隱于孤山,,與二僧相近,,故移以指二僧。這樣寫來便覺清超,,也顯示了詞人高超的功力,。
“高峰”句妙在奇思,高峰云起,,并不稀奇,,一經(jīng)“夢醒”二字點染,便成了奇筆,。把朝云出岫比作高峰睡醒,,詞人以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山河,?!笆菀鳌本涫菍憣υ娚膽浤睿涤美畎住稇蛸浂鸥Α贰敖鑶杽e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瘦”字又形象地表達(dá)了相思的苦懷,。歇拍二句,,自相問答,饒有趣味,。什么時候再相聚會呢,?那就請你寄來報春的梅花吧。這樣的結(jié)尾,,更顯得雅致,,有韻味。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八
減字木蘭花·花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里,。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fēng),。
溫香熟美,。醉慢云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xì)的手里。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fēng)來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fēng)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fā)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這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運(yùn)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間反復(fù)掂掇,,造成情意綿綿的意境,,構(gòu)思新穎纖巧,獨具藝術(shù)風(fēng)采,形象的寫出了玉人之美,。
詞的一開頭就來贊美花:開頭兩句寫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從正面以文彩艷麗的筆法描繪了花妖艷迷人的姿色,“黃金蕊綻紅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稱號,,可見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結(jié)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細(xì)的手里,?!敖稹被ㄅc“玉”人相映成趣,柔花與纖手,,“宜”字貫串,,構(gòu)成了睡女側(cè)睡拈花圖,美麗極了。
“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fēng),。”特寫美女的朦朧美,?!暗隆北臼恰半鼥V”的,它好像柔紗,,罩在美女的肌體上,,更是玲瓏剔透的。加仁輕輕的微風(fēng),,拂弄著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個“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霸隆迸c“風(fēng)”給予美女的情愛多么深,。靜動結(jié)合,,美上加美。通過對環(huán)境的襯托,帶給人一種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襯映,,月亮將人和花照得潔白無瑕,,花偎依著人的手,享受著微風(fēng),,烘云托月的寫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場景,。
下片,,寫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寫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氣中,,美女不知不覺地如同醉漢進(jìn)人夢鄉(xiāng),,很熟很香,。那高聳的發(fā)髻慢慢地垂到兩耳之下了?!皽叵恪迸c“熟美”兩個偏正詞組的結(jié)合,,恰好生動描繪了睡美人的嫵媚神態(tài)。那個“醉”也選用精當(dāng),。除“醉”睡外,,再也不會有別的熟睡的情態(tài)呈現(xiàn)。
最后一句,,“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弊詈髢删潼c明本詞的題旨“不是花紅是玉紅”,。這位朦朧的白中透紅肌體的美女,,不是花紅勝過花紅,還是得“多謝春工’,。沒有造化萬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風(fēng),、造美境,,哪會有“溫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個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婉約柔美,春風(fēng)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調(diào)詞》所做,,但是刻畫之高法卻不比李白差,首詠人,,次詠花,,借的美麗襯托出人的美麗,。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九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月圓之夜,大型宮廷歌舞酒宴,。出場前先是畫妝。因是晚妝,,為了適合舞場與燭光,,畫眉點唇,,都不妨色澤濃艷,。宮娥們剛畫完妝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妝畢,,春殿上美女如云,她們隊列整齊,,魚貫而入,,雖是層層嬌娘的行列,望之也頓生軍旅的浩蕩之感,。
歌罷宴散,,月色更明。當(dāng)即吩咐隨從滅盡紅燭,純?nèi)蔚玫民R蹄,,踏著一路月色歸去,,方見得歌舞雖散,而余興未盡,!
曉妝:一作“晚妝”,。《全唐詩》中作“曉妝”,。曉妝初了,,曉妝剛結(jié)束。初了,,剛剛結(jié)束,。
明肌雪:形容肌膚明潔細(xì)膩,潔白如雪,。
春殿:即御殿,。以其豪華、盛大而稱“春殿”,。
嬪娥:這里泛指宮中女子,。
魚貫列:像游魚一樣一個挨一個地依次排列,這里指嬪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樣子,。
笙簫,,笙和簫,泛指管樂器,。吹斷,,吹盡。水云間:水和云相接之處,,謂極遠(yuǎn),。
重按霓裳歌遍徹:重按,一再按奏,。按,,彈奏。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簡稱,。
歌遍徹: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說明其歌曲長,、久,,音調(diào)高亢急促。遍,,大遍,,又稱大曲,,即整套的舞曲。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諸曲,,其長者可有數(shù)遍之多,。
臨春:《詞綜》、《歷代詩余》,、《古今詞統(tǒng)》,、《全唐詩》等本中均作“臨風(fēng)”。
香屑:香粉,。
飄香屑:相傳后主宮中的主香宮女,,拿著香粉的粉屑散布于各處。
醉:心醉,、陶醉,。
拍:拍打,這里兼有為樂曲擊出拍節(jié)之意,。
闌干:即欄桿,。
切:懇切,真摯而迫切的心情,。
歸:回。
休放:《詞綜》,、《詞譜》,、《歷代詩余》、《全唐詩》等本中同此,。蕭本二主詞,、呂本二主詞、吳本二主詞,、《詞林紀(jì)事》,、《類編草堂詩余》等本中均作“休照”。燭光紅,,指明亮的燭光,。
待踏:《詞綜》、《歷代詩余》,、《詞譜》,、《全唐詩》等本中同此。
踏馬蹄:策馬緩慢而行,,有踏月之意,。有本作“放馬蹄”,意為讓馬隨意而行。
此詞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代表作,。詞的上片主要寫春夜宴樂的盛大場面,。首句突出描繪“晚妝初了”的嬪娥們的盛妝和美艷,由此寫出作者對這些明艷麗人的一片飛揚(yáng)的意興,,同時從開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華豪麗,。繼之兩句宴樂開始,歌舞登場,,作者極寫音樂的悠揚(yáng)和器物的華美,。比如,笙簫二字可以給人一種精美,、奢麗的感覺,,與詞中所描寫的奢靡之享樂生活、情調(diào)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斷”,,“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見作者的放任與耽于奢逸,,而且十分傳神地賦予音樂以強(qiáng)烈的感情色彩,。據(jù)馬令《南唐書》載:“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典,,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后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大周)后輒變易訛謬,頗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崩铎吓c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愛又篤深,更何況《霓裳羽衣》本為唐玄宗時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經(jīng)過李煜和周后的發(fā)現(xiàn)和親自整理,此時于宮中演奏起來,,自然歡愉無比,。所以不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徹”,由此也可想見作者之耽享縱逸之情,。
詞的下片是描寫曲終人散、踏月醉歸的情景,?!芭R春”一句明是寫香,暗是寫風(fēng),,暗香隨風(fēng)飄散,,詞人興致闌珊,,由“誰更”二字而出,,更顯得活潑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寫醉態(tài),,寫盡興盡歡妥貼至極。到這里,,作者有目見的欣賞,有耳聽的享受,,有聞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飲而生的意態(tài),,正是極色,、聲、香,、味之娛于一處,,心曠神馳,興奮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無以自拔。結(jié)尾二句,,寫酒闌歌罷卻寫得意味盎然,,余興未盡,,所以向來為人所稱譽(yù)?!稄m州山人詞評》中贊其為“致語也”,。今人葉嘉瑩曾詳評此句:“后主真是一個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馬蹄’三字寫得極為傳神,,一則,,‘踏’字無論在聲音或意義上都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馬蹄得得的聲音;再則,,不曰‘馬蹄踏’而曰‘踏馬蹄’,,則可以予讀者以雙重之感受,是不僅用馬蹄去踏,,而且踏在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聞有得得之聲入耳矣。這種純真任縱的抒寫,,帶給了讀者極其真切的感受,。”讀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癡醉心情,,也可視清靜朗潔的月夜美景,更可見作者身上充盈著的文人騷客的雅致逸興,。
全詞筆法自然奔放,,意興流暢揮灑,語言明麗直快,,情境描繪動人,。作者從個人宮廷生活場面出發(fā),雖然帶有較為濃郁的富貴脂粉氣,,未能表現(xiàn)出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歡宴的情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藝術(shù)描繪生動逼真,,情景刻畫細(xì)膩動人,,由喻象中見情思,于淺白處見悠遠(yuǎn),,充分顯示了作者高妙的藝術(shù)功力,,是“寫得極為俊逸神飛的一首小詞”。
這首詞寫李煜前期帝王生活中夜晚宮廷歌舞宴樂的盛況,,是作者于南唐全盛時所作,。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十
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
過吳興,李公擇生子三日,,會客,, 作此詞戲之,。
維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
占卜好夢是個熊,,吉兆是生男,釋氏道君都說是神佛抱送,。小兒志氣橫亙秋空,,未滿三日,氣勢能食牛,。
洗兒錢,,洗兒果,喜錢平分,,賓客滿座,。多謝無功受賞,生兒之事如何依靠儂,。
李公擇:李常,,字公擇,建昌(今江西南城)人,,時任湖州太守,。吳興在今浙江吳興縣,屬湖州管轄,。
維熊佳夢:此甩來指李公擇得好夢生子。
釋氏:佛,。釋迦牟尼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后稱佛姓釋迦氏,簡稱釋氏,。
老君:指老子,道家創(chuàng)始人,。民間有生子為神佛抱送的說法,,這里是沿用。
犀錢玉果:此指為洗兒錢,、洗兒果,。宋時育子滿月的習(xí)俗,。
利市:歡慶節(jié)日的喜錢,此指喜兒錢,。
儂:江蘇浙江方言稱你為“儂”,。
熙寧七年(1074)九月,蘇軾離開杭州赴密州任,,與楊元素,、張子野、陳令舉等同至湖州,,適逢湖州太守李公擇生子,,三日大宴賓客,此詞當(dāng)應(yīng)人請求而作,。
這首詞是作者與老友應(yīng)酬之作,,有戲謔之意,但也能見出作者性格中開朗而詼諧的一面,。
起首兩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yīng)吉夢相追隨,??鬃俞屖嫌H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的詩句,,但把杜詩“吉夢”字面的來歷“維熊佳夢”四字,,以“夢”字葉“送”字。這樣原本爛熟的典故,,卻也錘煉得別有一番風(fēng)味,。三、四兩句,,以夸誕大言,,善頌善禱?!皻鈾M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氣橫秋”,,結(jié)合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詩的“子雖軀干小,老氣橫九州”,,而改用一“壯”字,,切合小兒特點。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但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從杜詩中借來,但一經(jīng)作者熔鑄,,語言更覺矯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兩句“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寫的是古時“三朝洗兒”的熱鬧場面,。三朝洗兒,古時習(xí)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會賓客,作湯餅之宴,。席上散發(fā)喜錢喜果,,叫作“利市”。喜錢用之于湯餅宴上者俗稱“洗兒錢”,。據(jù)說唐明皇曾賜給楊貴妃洗兒錢,,又見于唐王建的《宮詞》,可見這個習(xí)俗,,由來已久了,。三、四兩句才轉(zhuǎn)入調(diào)笑戲謔,。題下作者自注引秘閣《笑林》說:“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殷羨謝曰:”臣等無功受賞,。‘帝曰:“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作者把這個笑話,,隱括成為“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把晉元帝,、殷羨兩人的對話變成自己的獨白,,把第二人稱的“卿”字換成第一人稱的“儂”(我)字,意思是多謝,,多謝,,我是無功受賞了,這件事情,怎么可以該著我有功呢,?語言幽默風(fēng)趣,謔而不虐,,結(jié)果此語一出“舉坐皆絕倒”,,確實不是作者在自我吹擂。在這篇作品中,,雖然沒有什么思想內(nèi)容可言,,但如果把眼光放在另外一個角度,看作者語言吐屬的典雅得體,,看他隱括前人詩句的技巧,,是那么嫻熟,老練,,再看文字中所洋溢的歡樂氣氛和作者自身開朗而詼諧的.性格,,豈不是一種精神享受。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十一
送歸云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yuǎn)樹織離憂,。只有樓前流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hù)衣篝,?今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游!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只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
白云歸雁都已經(jīng)遠(yuǎn)去,給我留下的只是這嫩寒時節(jié)的滿天秋色,。解佩分釵,臨別互贈信物,鸞鳥銅鏡也一人一半,。凝情遙望去路,,只見遠(yuǎn)樹含煙,織成一片離憂,。自己滴不盡的眼淚,只有樓前的溪水與之相伴長流。
秋深夜?jié)猓德?,衾被不耐?yán)寒,有誰替我整理衣篝,。回到同住的舊館,,想起你還沒離開的時候,,落花不掃,只是在院子里嬉戲游玩,。如今只知心情煩憂時以酒澆愁,,卻不知這酒百折回腸,不能醉人反而讓人多添幾分惆悵,。整天默默無語,,只希望能化為鳧鳥飛去與你相聚。
佩解:分別時解佩相贈,。
釵孤:指分釵留別,。釵,兩股笄并為一起,,是首飾的一種,。
鸞鑒:飾有鸞鳥圖案的梳妝鏡,。
衾裯:寢時覆體之具。衾,,大被,。裯,帳,。
衣篝:薰衣用的竹薰籠,,篝,竹籠,。
爭見:怎見,。
殢酒:病酒,困酒,。這里指借酒消愁,。殢,困倦,。
竟日:整日。
雙鶩:雙飛的野鴨,。
南州:泛指南方州郡,。
上闋開篇以秋景寄托離情。那在云中歸去的大雁,,就如同離別的李氏已經(jīng)遠(yuǎn)去,,此時佇立在溪樓上的詞人,望著滿眼秋色,,感覺到了淡淡的寒意,,這寒意既是真實的初秋感覺,也是因離別而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后三句追憶惜別,,解佩分釵,相戀的兩個人互贈信物,,依依惜別。其中“鸞鑒分收”四字化用南朝徐德言和其妻破鏡各留一半的情景,,暗示破鏡難再圓的悲劇結(jié)局,。
“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yuǎn)樹織離憂”兩句寫詞人在情人離開后所見所想,。他靜默地站立在原地,,遠(yuǎn)望著吞沒了情人背影的長路,被淡淡疏煙,、樹影籠罩。詞人用“織”字形容煙影交錯的景象,,靜態(tài)中表述出一種動態(tài),,離憂仿佛詞人的內(nèi)心一般綿軟,,讓人不忍觸碰,。無法挽留情人的詞人,只能看著那樓前默默長流的水,,獨品傷悲,,靜靜地流淚,?!鞍槿饲鍦I長流”一句,把流水寫得善解人意,,這種移情入景的手法,,表面寫水多情,實際上是在影射詞人為情所苦,。
在此后,,詞人開始預(yù)想沒了戀人陪伴的生活。以往秋深霧濃時,,總有伊人為他打理衣服被衾,,可如今再也不會有人記起這些了?!澳罘垧^重來”,,詞人舊地重游,昔日二人嬉鬧的地方,,如今塵埃滿院,,只剩下他一個人在她殘留的香氣中尋找記憶了。這里詞人欲寫苦情反寫蜜事,,以今日的“無”來反襯往昔的“有”,,離別對比,用筆曲折,,相思的苦痛如娓娓道來,。
“情知”兩句為詞人以己之情揣度昔日戀人此時的心理,想象著她也和自己一樣正被別愁深深困擾,,只能借酒來澆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酒喝得愈多,思念愈是干回百轉(zhuǎn),,折磨詞人,。戀人所去之地浮山在江北,而張孝祥所居之地在東南,,二人雖然彼此牽掛,,卻遙遙相隔不能在一起。所以詞人“脈脈無言競?cè)铡?,看著雙宿雙飛的鳧鳥黯然銷魂,,遙想“南州”(暗指李氏居住的地方)。
整首詞有景有情,,有現(xiàn)實有回憶,,也有預(yù)想,筆觸柔情細(xì)膩,,直敘中亦有傷懷,,平常而不流于呆板,婉轉(zhuǎn)搖曳,,情深款款,。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十二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dāng)窗理云鬂,,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織布機(jī)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dāng)門在織布,。織機(jī)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guī)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dá)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guān)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fēng)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有的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dāng)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shù)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唧唧(jījī):紡織機(jī)的聲音
當(dāng)戶(dānghù):對著門。
機(jī)杼(zhù)聲:織布機(jī)發(fā)出的聲音,。機(jī):指織布機(jī),。杼:織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憶:思念,,惦記
軍帖(tiě):征兵的文書,。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區(qū)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zhuǎn)”,、“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愿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濺(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但聞:只聽見
胡騎(jì):胡人的戰(zhàn)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
啾啾(jiūjiū):馬叫的聲音,。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萬里赴戎機(jī):不遠(yuǎn)萬里,,奔赴戰(zhàn)場。戎機(jī):指戰(zhàn)爭。
關(guān)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guān),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策勛十二轉(zhuǎn)(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zhuǎn),,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zhuǎn),,十二轉(zhuǎn)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zhuǎn):不是確數(shù),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shù)量多,。強(qiáng),,有余,。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jī)關(guān)。
愿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郭:外城。
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霍霍(huò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著(zhuó):通假字通“著”,,穿。
云鬢(bìn):像云那樣的鬢發(fā),,形容好看的頭發(fā),。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通”貼“,?;S,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jù)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rèn)。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后意譯為同行的人。
行:讀háng。
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并排跑。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fù)唧唧“的織機(jī)聲開篇,展現(xiàn)”木蘭當(dāng)戶織“的情景,。然后寫木蘭停機(jī)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于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zhǔn)備出征和奔赴戰(zhàn)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zhàn)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夸張地表現(xiàn)了木蘭行進(jìn)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zhàn)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zhàn)生活,?!比f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nèi)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zhàn)馬,萬里迢迢,,奔往戰(zhàn)場,,飛越一道道關(guān)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睂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zhàn),,歷經(jīng)一次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zhàn)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后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蹦咎m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xiāng)“,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xiāng)與親人團(tuán)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xiàn)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tài),,表現(xiàn)她歸來后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后作為故事的結(jié)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fù)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伙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jié)。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fā)現(xiàn)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dāng),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zhàn)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nèi)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jié)構(gòu)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jī)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gòu)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zhàn)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tài),,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xì)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tài),,神氣躍然;以風(fēng)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十三
減字木蘭花·冬至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
早晨云霧散去,在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從此以后,,白天漸長。也望這日給長輩“拜冬”,,進(jìn)獻(xiàn)履襪的習(xí)俗代代相傳,。
冬至以后,天氣轉(zhuǎn)暖,,寒意漸少,。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慢慢變短,。從今天開始,,夜間秉燭賞游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
寒影初回:從冬至日起,,太陽從南回歸線北移,,日影漸短,故稱“初回”,。
長日至:指白天開始漸長,。
羅襪新成:冬至日晚輩要給長輩“拜冬”,進(jìn)獻(xiàn)履襪,。稱“履長之賀”,。
添一線:添加量日影的線長。
秉燭:拿著點著的蠟燭(用來照明),。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兩句,描寫早晨云霧散去,,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這一天是一年當(dāng)中影子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我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jié)”,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后開始逐漸變?yōu)闀冮L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征?!傲_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兩句主要描寫冬至的習(xí)俗?!傲_襪新成”,,三國魏曹植有《冬至獻(xiàn)襪履表》開頭便是“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xiàn)履貢襪?!?南朝宋沈約《宋書》亦記:“冬至朝賀,,皆如元旦之儀,又進(jìn)履襪,?!焙笪捍藓啤杜畠x》載:“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jìn)履于舅姑,。”冬至日,,從日照角度看,,自是從此以后,白天漸長,,光照漸多,。然從實際感受言,則冬至之后進(jìn)入數(shù)九寒天,,這是因為大地萬物皆已冷透,,雖日照漸長,此時依然最冷,,正如夜間涼在半夜后,,午間熱在正午后的道理一樣。冬至對長輩進(jìn)履襪,,保暖祈福,,是節(jié)日祝福又有實際用處。
下片進(jìn)一步寫冬至日前后的天氣變化,?!熬_意寒淺”,冬至以后,,天氣漸漸轉(zhuǎn)暖,,寒意漸漸減少?!氨M道朝來添一線”,,據(jù)《歲時記》載:“魏晉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長一線”,,按氣候變化規(guī)律,冬至后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應(yīng)該慢慢變短才恰當(dāng),?!氨鼱T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從今天開始,,黑夜變短,夜間秉燭賞游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表現(xiàn)出作者對白日漸長的欣喜,,對冬日寒意漸去的雀躍。
這首詞雖然是變現(xiàn)節(jié)氣時令規(guī)律變化的作品,,語言平實而不平淡,。“曉”,、“瑞”,、“綺”等形容詞以及“回”、“淺”,、“添”,、“減”等字眼有效消減了寒日的凜冽之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此外,,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xiàn)手法嫻熟老道,,善于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十四
減字木蘭花·寓意
云鬟傾倒,,醉倚闌干風(fēng)月好,。憑仗相扶,誤入仙家碧玉壺,。
連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
酒醉后頭發(fā)散亂,依靠著欄桿發(fā)現(xiàn)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別人攙扶我,,進(jìn)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無際的枯草,,我從水路取道蘇州,,就隨著范蠡退隱江湖離開仕途么?
云鬟:古代通稱婦女的頭發(fā),。此處特指蘇軾自己的頭發(fā),,這與古代成年男子束發(fā)的習(xí)俗有關(guān),。
傾倒:有散亂的意思。
姑蘇:指蘇州,。
鴟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消滅吳國之后,,主動退隱江湖,,改姓更名,到齊國時稱為鴟夷子皮,。
上片寫醉后所見的美景以及醉態(tài)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傾倒”,直接描寫酒醉后頭發(fā)散亂的狀態(tài),。次句“醉倚闌干風(fēng)月好”緊承前句,,當(dāng)蘇軾醉后倚欄而望時,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美的境界:“風(fēng)月好”,。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在醉酒后擁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與自然美景相遇,,這種“酒中趣”就顯得不俗了,?!皯{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個“醉”字,,仍寫醉意朦朧的狀態(tài),。就在這時,蘇軾突發(fā)奇想,,“誤人仙家碧玉壺,?!碧K軾從年輕時起就博覽群籍,不免于“雜學(xué)旁搜”,,神仙方術(shù)之類書籍也莫不畢覽,由該詞所寫可見一斑,。這里 “仙家碧玉壺”的神話傳說,不僅緊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蘇軾童真與詼諧的個性,。
下片寫赴杭州途中所見的景物,,以及途經(jīng)蘇州時的懷古之思?!斑B天衰草”句,,顯示了江南仲冬時的季節(jié)特征,展現(xiàn)了蘇軾在曠野中行進(jìn)時一片蒼涼,、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蘇軾在宦游中某種疲乏,、棲遑(huáng)的心態(tài),,為下文引發(fā)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預(yù)伏一筆。接著“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敘事,,暗寫當(dāng)前赴杭任之事?!昂弊帧爱?dāng)指太湖”,,并與蘇軾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歷相印證,以確定本篇的寫作時間,,是頗為精當(dāng)?shù)摹?“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兩句,寫經(jīng)過姑蘇時,,引起對當(dāng)年歸隱江湖的越國功臣范蠡的聯(lián)想,,以及對蘇軾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盡管蘇軾的這種思考是偶發(fā)的,,并不符合蘇軾的“奮厲有當(dāng)世志”(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的人生理想,。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蘇軾赴杭州通判任途中經(jīng)過蘇州,,該詞是蘇軾在蘇州即景遣興之作,。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注釋篇十五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fēng)。國破山河落照紅,。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dāng)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眼前東風(fēng)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zhàn)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
重院:深院,。
謝家:指歌伎居處,。
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兩句說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后落淚傷心,。杜甫《春望》
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斑@句說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后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dāng)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悶,。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后,故起筆便自嘆“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里暗用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再游玄都觀》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句,。劉郎與桃花的關(guān)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hù)《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边@是桃花與笑的關(guān)系,。作者截去“春風(fēng)”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jìn)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桃花”用在此處,,一方面與“劉郎”有關(guān),,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庇捎诮鹑塑惫膭拥貋?,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桃花”沒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南宋統(tǒng)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fēng),、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dá)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說:“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又一次表現(xiàn)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家,即謝秋娘家,。謝秋娘,,唐代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妓家,,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家,。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家”。溫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家池閣,?!倍伎烧f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曲終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fā)展的關(guān)鍵處,。在這關(guān)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zhuǎn):“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zhuǎn),,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fā)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敝於厝鍨槭裁础岸嗨茲£柦蠝I”,?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fēng),國破山河落照紅,?!痹瓉碇於厝甯械窖矍皷|風(fēng)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權(quán)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fù)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yuǎn)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yùn)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jīng)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zhuǎn)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