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師:哪些同學知道3/103的計算結果?
(絕大多數學生舉起了手,,部分同學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答案:9/10,。)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我從書上看到,,分數與整數相乘時,,只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變,。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結果就是9/10。
(舉手的學生都點頭表示同意生1的發(fā)言,,有個別學生表示是從課外數學班的學習中了解到的,。)
師:老師也同意用這個方法進行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對于這個內容,,大家還有什么疑問,?
生2: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師:多好的問題?。ㄟ@個問題正是理解算理的關鍵。)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幾分鐘以后,許多同學舉起了手,。)
生3:我是這么想的:3/10表示3個1/10相加,,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所以分母不變,只計算分子3+3+3,,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師:你能抓住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從而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真好,!
生4:3/10里面有3個1/10,3/10的3倍就是有9個1/10,,也就是9/10,。
師:你對分數的計算單位以及分數單位的個數理解得很透徹,!
生5:如果將3/10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結果還是3/10,,而不是3個3/10。
師:生5從反面給我們講明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的道理,,謝謝你,。
生6:我認為3/10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9/10,。所以,3/103等于9/10,。
生7: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說明3/103等于9,。老師拿來10支粉筆,每天用去3/10,,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這些粉筆的9/10,。
師: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理解數學,,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分數乘整數”在練習中,,50%的學生喜歡用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來做分數乘法,。學生利用式題,不但總結出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而且知道了算理(也就是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真正做到了算理與算法相結合。
基于這兩者天壤之別,,筆者有了深深的感觸,,上述兩個案例讓我想到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我們常說的備課之先“備學生”到底備到什么程度,?對于學生的知識前測,,教師心中有多大的把握?沒有對學情準確的偵察”,便絕對不會”打贏”有效教學乃至高效教學這一勝仗,。很多教師在備學生的時候,,是借用別人的眼光來估計自己的學生,看教參上是怎么說的,。教參說這時的學生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知識經驗,教師便堅信自己的學生也定是如此了,。沒有或者很少考慮到雖然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但還有諸多不同的因素:也許你的學生是后進的,他的基礎沒你想象的那么牢固;也許他是絕頂聰明的,學習進度已經超過好多課業(yè)了,。
如上述案例中,關注學生轉化的思想就是本課時教學的重中之重.數學知識有著本身固有的結構體系,,往往是新知孕伏于舊知,舊知識點是新知識點的生長點,,數學教學如何讓知識體系由點到線,,線到面,使知識結構“見木又見林”是十分必要的,。案例1從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想法是可取的,但整數乘法的意義在二上年級就已經出現,,而且教材中沒有出現整數乘法的抽象表達方式(即整數乘法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對于五下年級的學生來說,遺忘程度可想而知,。而案例2中,,以五上年級的分數加法為基礎,讓學生自由探索,,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轉化是需要條件的,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學生才會去嘗試。
今天這節(jié)課的算理看似簡單,其實理解還是有困難的.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在遇到一個陌生的問題,如”1/5×3=?”時,學生對算法的興趣遠遠勝于算理.因為算法可以直接得到結果,。一旦知道算法,,多數學生會對算理失去興趣。甚至為了考試成績去死記硬背算理,,算法與算理完全脫離,。那么我們實際上不是教數學,而是在教一門計算程序:不是在培養(yǎng)研究者,而是在訓練操作工,。這與”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相違背的,。
數學思想方法內容十分豐富,學生一接觸到數學知識,,就聯系上許多數學思想方法,。寓理于算的思想就是小學數學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學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小學是打基礎的教育,有了算理的支撐,,算法才會多樣化,,課堂才會更開放。
課標中,,原來講“雙基”,,現在變成“四基”,,多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筆者認為,,只有具備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才能在思維上促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發(fā)展。不但教給學生一個表層的知識,,更要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與思想,。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于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堂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我對這些內容進了一定的復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系,,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涂圖形的過程,。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復習幾個相同分數和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感知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分數和的簡便運算。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從加法的角度聯想到分數乘整數的方法,,這種順向遷移,,對學生的學習作用很大。在學生研究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和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容易。教師運用新知與舊識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認知的最近發(fā)展領域自由學習并有所收獲,,學生的學習是積極有效的。
二,、讓學生感受,,學生才會感悟
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方法沒有難度。但是形成先約分后計算的計算習慣確實在教學中的難點,。來自學生的困惑:為什么一定要先約分,,不約分也可以計算出結果。只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約分的優(yōu)勢,,以及不約分計算的弊端,,學生才會自發(fā)的先約分后計算。先設計簡單的數據,,學生既可以先約分再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再約分,。因為數據簡單,,所以無論哪一種學生都可以得到正確答案。再設計7/22×33這道題,,學生先計算后數據比較大,,看不出公因數沒有辦法約分。所以學生中出現兩種答案,。這時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感受先約分數據小容易,先計算數據大很難約分,。只有經歷過這種錯誤的學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約分再計算,,計算更方便。
三,、掌握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在這節(jié)課上,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但是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體現的不多,。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計算能力能夠有所提高,這樣一節(jié)計算課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分數乘整數》是分數乘法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而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與整數相乘的意義相同,,這節(jié)課在引入課題時,,葛文娟老師設計了下面的兩道習題:
(1)做一朵綢花要30厘米綢帶,小麗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綢帶,?
(2)做一朵綢花要0.3米綢帶,小紅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多少米綢帶,?
通過讓學生列式并追問為什么都用乘法計算,,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整數乘法意義的認識。然后再通過改題呈現例1:做一朵綢花要米綢帶,,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學生順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過我追問這題為什么也用乘法計算,?學生自然地將整數乘法的意義遷移到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中,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在學習本課之前,,其實已經有許多學生大概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呈現問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保瑥亩ヌ骄康呐d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恰當的教學形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教學時×3的算法時,,小葛老師問:你知道怎么乘嗎,,你認為整數3與分數的什么相乘呢?重點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乘,。抓住這一質疑點,,提出:“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由質疑開始的探索是學生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探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迫不及待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解決疑問,。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fā)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jié)課中,,葛老師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計算分數單位的個數來理解,;有的學生講清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只能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把這次公開課選為《分數乘整數》這一內容,是因為上學年聽了冬梅老師講了若干遍《分數乘分數》,,并一舉在市名列前茅,。我選了《分數乘分數》的前一信息窗,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對此類課的教學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覺有信心上好這節(jié)課。
課堂上,,我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進行著,。結果第一環(huán)節(jié)提出數學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列出算式就出了問題,,我提出:“‘求做一個風箏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條,?’其實就是求什么?”,。一下子把孩子問在那里了,。周折了一小會兒才開始列式計算了。緊接著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列式計算,,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算式的意義還好,。很順利地進行到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計算方法。大部分學生都用分母不變,,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的方法計算的,。我不失時機地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呢?比比看誰的理由最充分,。這時學生們都陷入了思考,,帶著“為什么”去探索。在課堂上迫不及待。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在理清算理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總結出法則,。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自己還比較滿意。到了第四環(huán)節(jié),,通過法則指導計算,,并學會簡便方法約分時,又出問題了,,學生不理解為什么約分后的分子相乘分數的大小還不變,,一直在那里糾結,足足耽誤了將近十分鐘的練習時間,。
通過評課,,同行們給我找明了問題的關鍵:
1、教師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提問繞圈子了,,不要問學生“要求這個問題就是求什么,?”直接讓學生列式解答即可。在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fā)現6個相加可以寫成×6的形式,,從而明白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應當與算理相融合,,一位同學探究說出算理和算法以后,應該結合課件再多找?guī)讉€學生強化一下,,這樣落實面才會更廣一些,。
3、當學生提出對于約分環(huán)節(jié)的不理解時,,教師不要急于解釋,,可讓其在練習的基礎上驗證一下,或告知其下課后繼續(xù)研究,,一定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與個別學生糾結一些價值不大的問題,。教師要有主觀能控力。
4,、分數的書寫順序要注意標準,。
聽了大家伙的建議,自己感覺很有道理,,不再去鄰班講一次真對不住朋友們提出的這些大好建議,。感謝教研組的評課,各路高手就像是一位位神醫(yī),,幫我查找到這節(jié)課的各種病癥,,只不過要想醫(yī)治成功還需要“患者”的努力,。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本單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又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及百分數知識的重要基礎。于是,,我教學時就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開頭依據知識的遷移,,進行很必要的鋪墊,利用知識間的聯系,,精心設置復習題,,為教學重點服務,使學生順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同時復習相同分數加法,,為推導計算方法進行鋪墊。
在第一次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后,,其實班里已經有許多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呈現問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恰當的教學形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教學時,我故意將分數乘整數的結論“灌輸”給學生,,省去了獲取結論的研究過程,,意在讓學生問“為什么”。這時學生抓住這一質疑點,,提出:“為什么只把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將例1進一步作為驗證計算方法的題材,。由質疑開始的探索是學生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主動探索,,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迫不及待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解決疑問,。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fā)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計算分數單位的個數來理解,;有的學生講清了分母不能與整數相乘,只能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也有的學生通過生動的數學實例進行了分析,。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或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得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約分時,,只能將分母與整數約分。我還沒有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方法,,沒時間多練,。對學生還是不放心,老師講得太多,,強調的主題太多,,一些注意事項沒有變成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去發(fā)現,,去解決,,從而記憶不是很深刻。我覺得補充的內容較多,,各種題型的練習,,讓課堂顯得時間太緊張,,其實我太注重題海戰(zhàn)術,沒有讓學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顧及到了成績好的學生,從這一點,,我深深體會到什么是“備教材”,,“備學生”。課前要把知識點吃透把握住重點,、難點,,哪些要補充,哪些地方要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學生以一個什么樣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師哪些地方該講不該講,都需要我們深思熟慮,。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一,、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
在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前,,其實班里已經有不少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么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于是在教學時,我提出:“為什么結果是9/10?為什么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著“為什么”去探索,。
二、實現教學學習的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fā)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jié)課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在老師給的練習紙上涂色來得到結果;有的學生講清了為什么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三、對教材進行重組,。
本節(jié)課時一節(jié)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因此我利用烏龜和兔子進行智力比賽的方式來刺激學生求知解題的欲望,讓孩子們在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氛圍下,,不知不覺地完成書本上的基本練習,。當然我也對教材的聯系題目進行了重組和改編。如練一練第一題,,我就把4個改成了3個,,這樣就使得這題避免約分,先解決不用約分的計算方法,,再進行約分的教學,。使整節(jié)課自然分成兩部分來進行。
四,、存在的一些問題,。
本節(jié)課總體來說比較成功,課堂上的內容都比較順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讓學生體會先約分比較簡單時,,出現了些問題。在做完例題第二個問題之后,,依然有不少學生依然覺得先計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題目,其中最后一題數據較大,,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我現在覺得,如果在例題教學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個8/11×99,,這樣就更加直接了,,學生立刻就能體會到先約分的好處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進行約分的題目就方便了,。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博客 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八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學過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我感觸頗多:
1,、導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涂色表示3個米,,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求3個米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并為引導學生探索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進行了知識結構上的鋪墊。
2,、通過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歸納和類推,,×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在解決例1的第(2)題時,,我在處理算法多樣化與算法優(yōu)化時設計了88×8/11 =?的練習,,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加強過程體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后,,體會到過程約分比結果約分更簡便且不易錯,形成一種內在需求,,優(yōu)化算法,。
存在不足:本課算理強調還不夠,特別是練一練第1題,,在學生獨立完成后,,我在組織交流時不夠充分,只交流了學生的計算方法和結果,,忽視了學生是如何涂出4個3/16的,,后來我發(fā)現學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實通過學生涂色寫算式,,可以溝通分數乘法和分數加法間的聯系,,進一步體會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體會“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算理,,我沒有很好地把握教材這一練習設計的意圖,,沒有敏銳地把握教學資源,很好地鞏固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