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資料征集啟事篇一
一,、征集范圍
凡籍人士(包括居住在xx區(qū)域以外的xx人)于19xx—20xx年時限內符合下列條件的均在征集之列。
1,、黨政軍界人士要求副處(副團)級以上或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
2,、學術界人士要求副高職稱以上或獲得碩士以上學位者,,以及文學藝術類國家級協(xié)會會員、體育運動類國家隊隊員和省級以上冠軍獲得者;
3,、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或獲得國家級榮譽獎勵的專家學者;
4,、國家級榮譽稱號獲得者,包括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其他英模人物;
5,、對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大貢獻的工商界人士,,包括回鄉(xiāng)投資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
6、對公益事業(yè)有突出貢獻的國內外社會各界知名人士;
x,、獲得國家相關部門授予稱號或予以認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優(yōu)秀科技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杰出工匠等,。
(凡符合上述之一條件者,,無論當事人現(xiàn)今是否健在,其資料信息均屬征集范圍)
二,、資料基本要求
人物資料基本要素包括姓名,、性別、民族,、籍貫屬地(要求具體到鎮(zhèn)場村墟),、出生地與現(xiàn)居住地、出生年月(已故者要注明逝世時間),、學歷與學位,、最高行政職務與技術職稱(現(xiàn)任或曾任)、軍銜或警銜(退役者要注明時間),,以及主要經(jīng)歷,、學術成果,、典型事跡、獲獎項目的具體名稱及頒獎單位和時間等,。
政界人士須提供所在單位出具的銜級任職證明(要求原件),,學歷與學位證書、技術職稱證書須提供證書照片及復印件,,獲得榮譽獎勵或授予稱號者須提供相關證書照片及復印件,。
三、資料報送方式與時間要求
關于《xx市志》人物資料征集事宜,,市政府已于日前向各鎮(zhèn)(場)發(fā)出通知開展工作,。熱忱歡迎國內外籍(裔)各界人士將您或您的家庭成員和其他親屬的有關材料于xx年1月5日前提供給您原籍所在鎮(zhèn)政府或場部,鎮(zhèn)(場)將資料集中后再送來我辦,。
凡要求提供任職證明,、證書照件及復印件的一律采用紙質版以特快專遞或掛號信函形式郵寄,其他的可采用紙質信函郵寄,,亦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傳送,。務請廣大鄉(xiāng)親積極配合,盡量避免志書出版之后有遺珠之憾,。若因漏報而致資料空缺,,成書后則恕不再補。
《xx市志》編輯部聯(lián)系電話:
(兼?zhèn)髡?
xx市地方志辦公室
20xx年11月16日
人物資料征集啟事篇二
目前,,《合志》編纂工作正有序推進,,其中,《人物卷》(包括人物傳記,、人物簡介,、人物表)資料也正在陸續(xù)匯集,人物線索主要由全鎮(zhèn)各單位(部門)等提供,。為確保人物資料的完整性和豐富性,,xx鎮(zhèn)特向各界人士征集相關資料。
一,、征集范圍
凡在-xx年時限內,,已故及在世的本籍人士(即籍貫、出生地在,、)或在()工作時,,對()作出重大貢獻的客籍人士,,符合下列條件的,,均在征集之列。對征集到的人物資料,,將按照志書編纂要求,,有所取舍后納入編纂范圍,,其中部分人物報送區(qū)志辦,列入《嘉定區(qū)志·人物卷》,。
(一)《人物傳記》收入的為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期間逝世,、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
(1)()籍革命烈士;
(2)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正高職稱獲得者;
(3)副局(區(qū))級,、副師級及以上黨政軍領導;
(4)本籍離休干部;
(5)全國勞模、五一獎章獲得者;
(6)全國黨代表大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
(7)著名科學家、發(fā)明家,、醫(yī)學家,、實業(yè)家、企業(yè)家,、教育家,、科技英模、專家學者(獲省,、市及以上資質部門認可);
(8)著名作家,、詩人、書畫家,、音樂家,、表演藝術家(屬省、市及以上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
(9)特級教師,、特級校長;
(10)獲世界,、國家級獎項或省、市前3名成績的運動員,、教練員;
(11)省,、市及以上權威部門認可的,從事一,、二,、三產業(yè)著名人物、能工巧匠,,如烹飪大師,、園藝專家、養(yǎng)殖能手等;
(12)在上海市,、全國,,乃至世界上具有影響的僑胞、港澳臺同胞和海外()籍人士;
(13)具有省市及以上有關單位頒發(fā)的獎勵證書或經(jīng)省市及以上報刊雜志報道,、刊載的舍己救人,、見義勇為者;
(14)在省市及以上地區(qū)具有影響的其他社會名人;
(15)補充前志(《志—》,、《志—》)遺漏的上述人員。
注:《人物傳記》含()籍人士及其子女在外省市期間達到上述類似條件的人員;不包括駐鎮(zhèn)單位人員(即駐,、xx地區(qū),,非本鎮(zhèn)管轄的企事業(yè)單位人員)。
(二)《人物簡介》收入的為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期間在世,,且符合下列條件者:
(1)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正高職稱獲得者;
(2)副局(區(qū))級,、副師級及以上職務的黨政軍領導;
(3)本籍離休干部;
(4)全國勞模,、五一獎章獲得者;
(5)全國黨代表大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
(6)著名科學家,、發(fā)明家、醫(yī)學家,、實業(yè)家,、企業(yè)家、教育家,、科技英模,、專家學者(獲省、市及以上資質部門認可);
(7)著名作家,、詩人,、書畫家、音樂家,、表演藝術家等(屬省,、市及以上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
(8)特級教師、特級校長;
(9)獲世界,、國家級獎項或省,、直轄市級前3名成績的卓著運動員、教練員;
(10)省市及以上權威部門認可的,,從事一,、二、三產業(yè)的著名人物,、能工巧匠,,如烹飪大師、園藝專家,、養(yǎng)殖能手等;
(11)在上海市,、全國,乃至世界上具有影響的僑胞、港澳臺同胞和海外()籍人士;
(12)具有省市及以上有關單位頒發(fā)的獎勵證書或經(jīng)省市及以上報刊雜志報道,、刊載的舍己救人,、見義勇為者;
(13)在省市及以上地區(qū)具有影響的其他社會名人;
(14)補充前志(《志—》,、《志—》)遺漏的上述人員,。
注:《人物簡介》含()籍人士及其子女在外省市期間達到上述類似條件的人員;不包括駐鎮(zhèn)單位人員。
(三)《人物表》收入的為xx年1月1日至xx年12月31日期間,、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含在世和逝世):
(1)駐鎮(zhèn)單位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正高技術職稱獲得者;
(2)駐鎮(zhèn)單位任職的副局(區(qū))級,、副師級領導干部;
(3)上海市勞模,、五一獎章獲得者、先進工作者,、白玉蘭獎和全國級條線榮譽獲得者(包括工青婦等全國組織或國家各部委等表彰的先進模范人物,,如全國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等);
(4)歷屆上海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
(5)戶口或工作在,、非本籍離休干部;
(6)()籍副處(副團)級及以上干部;
(7)副高及以上技術職稱獲得者(含工作在,、非本籍人士);
(8)()籍部隊三等功及以上獲得者;
(9)()籍港、澳,、臺及僑居海外人士;
(10)補充前志(《xx鄉(xiāng)志—》,、《志x—x》)遺漏的上述人員。
注:《人物表》含()籍人士及其子女在外省市期間達到上述類似條件的人員,。
二,、資料基本要求
(一)《人物傳記》的基本寫作要素:姓名(字、號,、別名,、筆名、藝名),、性別,、民族、生卒年月,、籍貫(本籍和客籍人士寫到省市,、區(qū)縣)、出生地(本籍人士寫到省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村;客籍人士寫到省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最高學歷、最高職稱,、政治面貌(包括何時參加中國共產黨或其他黨派),、工作主要經(jīng)歷(何年何月在何地何單位工作,任何職務等),、主要業(yè)績,、主要學術成果、重要發(fā)明創(chuàng)造以及逝世時間等,。符合《人物傳記》入選標準的需報送-xx字介紹材料(重點介紹其取得的業(yè)績,、成果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項目名稱、獎項,、權威部門的認證以及取得成果時的工作單位,、時間等),并附2寸免冠正面照片1張(照片后寫上姓名),。
(二)《人物簡介》記述基本要素大體與《人物傳記》相同,,《簡介》和《傳記》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傳記》在突出成就基礎上面面俱到,《簡介》主要寫成果,、成就,、業(yè)績,不必詳寫簡歷,,寫明最高學歷,、最高職務、最高職稱的名稱和獲得時的年月,、單位即可,。其中xx年后去世的人物可適當增加篇幅。符合《人物簡介》入選標準的需報送400-500字介紹材料及2寸免冠正面照片1張(照片后寫上姓名),。
(三)符合《人物表》入選標準的需報送5x字介紹材料,,包括姓名、性別,、籍貫(本籍和客籍人士寫到省市,、區(qū)縣)、出生地(本籍人士寫到省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村;客籍人士寫到省市,、區(qū)縣),、出生年月、獲得的獎項、最高職務,、最高職稱,、記功等次的名稱及獲得的時間、其時的工作(服役)單位(部隊)等,。
(四)以上人物報送時,,須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如榮譽,、職稱,、任職等證書或出版物(地方年鑒,、地方志書,、報刊雜志等)的記載材料以及檔案資料,并標明出版物的名稱,,期刊號,、發(fā)行時間,出版社或檔案資料的存檔單位,、卷宗號,,文件標題,發(fā)文單位等,。
三,、同時收集涉及本籍居民的人物傳略、人物介紹,、人物志,、人物照片、家譜,、族譜,,-xx年、-xx年期間活到1xx歲及以上的老人(包括戶籍在,、xx地區(qū)的客籍老人)及五代同堂等方面的資料,。
熱烈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將符合上述條件的人物資料(或者線索)于2x15年x月前提供給我們,以得青史留名,。感謝社會各界大力支持!
聯(lián) 系 人:
通訊地址:xx鎮(zhèn)x路x弄2號樓xx室,、5xx室(《合志》編寫組)
郵政編碼:
聯(lián)系電話:
電子郵箱:
人物資料征集啟事篇三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造歡樂祥和的新春氣氛,,省文明辦,、報業(yè)傳媒集團、學會決定聯(lián)合向全社會征集x年新春聯(lián)?,F(xiàn)公告如下:
一,、組織機構
1、主辦單位:xx省文明辦
報業(yè)傳媒集團
學會
2、主評單位:學會
二,、參評作品內容要求
1,、參評作品要以喜迎xx大,弘揚和踐行“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精神”為主題,用春聯(lián)的形式,,展示我省加強社會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的新人、新事,、新風,,反映全省人民共建幸福、共享和諧的共同心聲,,描繪我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豐碩成果。
2,、參評作品要貼近,、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內容健康、通俗易懂,,含新春氣息,,便于傳播和普及。
3,、參評作品要符合《聯(lián)律通則》,。作品使用新舊聲均可,但同一聯(lián)中新舊聲不得混用,。作品單比不超過11個字,。
4、參評作品必須是原創(chuàng),,不得抄襲,、剽竊他人作品。
5,、每人投稿不超過5副,。
三、評選,、獎勵方式
由主辦單位聘請專家組成評委會評出入選作品,。
設一等獎1名,,獎金20xx元;二等獎5名,各獎1000元;三等獎20名,,各獎500元;優(yōu)秀獎50名,,各獎200元。
四,、參評作品投送要求
1,、本次新春聯(lián)征集時間:x年11月7日至x年12月25日。郵寄作品以當?shù)剜]戳為準,。
2,、投稿作品須在信封左下角注明“x年新春聯(lián)征集活動”字樣。
3,、電子郵件投稿發(fā)至.
寄信投稿至xx市xx區(qū)x村路5號2樓學會征聯(lián)組,。郵編:。
4,、所有入選作品的版權歸主辦單位所有,。因條件有限,,所有投稿作品不予退稿,。
5、投稿者需注明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準確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來稿個人資料不全者不予參評。
xx省文明辦
報業(yè)傳媒集團
學會
x年十一月七日
人物資料征集啟事篇四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首府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動形成全體市民共同的道德規(guī)范和文明約定,xx市文明辦決定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xx市民文明公約》有獎征集活動,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
一,、內容要求
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體現(xiàn)時代要求和特色,,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二,、征集時間
即日起至3月6日,。
三、參與方式
歡迎廣大市民通過發(fā)送信函,、電子郵件,、網(wǎng)上投稿等方式參與征集活動,。
1.紙質稿件郵寄地址:xx市嘉賓路2號市文明辦609室,郵編:;電話:,。
2.電子版投稿郵箱地址:,,并在郵件標題中注明“xx市民文明公約投稿”。
3.微博/微信投稿方式:將投稿內容及作者信息,,以私信形式發(fā)至“@文明”新浪微博賬號;關注“文明”微信訂閱號(),,留言投稿內容及作者信息。
四,、獎項設置
一等獎1名,,獎勵20xx元;二等獎3名,獎勵1000元;三等獎6名,,獎勵500元,。
五、投稿要求
投稿作品請注明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投稿人須保證所投稿件無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
xx市文明辦將對投稿作品進行整理,、遴選、評審,,經(jīng)綜合多方意見后制定出新版的《xx市民文明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