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篇一
五個裁判員給一名體操運動員評分,,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平均分是9.58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平均分是9.66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平均分是9.46分。這個運動員的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多少,?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最高分和最低分怎么求呢,?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爸爸打電話來了,,我對他說了這到題,,他說先求出去掉最高分總分是多少,減去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總分,。算式:9.46x4-9.58x3=9.1(分),。再求出去掉最低分的總分,減去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總分,。算式:9.66x4-9.58x3=9.9(分)最后用9.9-9.1=0.8(分)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zhì)因數(shù)驗算了這道題,結(jié)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nèi)ヌ角蟆?/p>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篇二
數(shù)學不是靠死記硬背的,,而是要靠理解。
在學習了十二冊形體應(yīng)用題時,,許多同學現(xiàn)在對應(yīng)用題結(jié)果除不盡的最后保留到整數(shù)怎么保留,?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或是“四舍五入法”,,常束手無策,。據(jù)我分析理解:通常是在做水桶時要用多少鐵皮,這樣就要用到“進一法”,。因為做東西時,,一定要把余下的一點都算進去,就是說3.01平方米,,也要把0.01往上進,,保留4平方米,不然鐵皮不夠就做不好了,,做出來的是次品,,還不如不做,。
“去尾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余下的都去掉。比如說一個水桶能裝2.9升的水,,這樣就要保留2升,,如果保留3升的話,水就會滿出來,。如果裝的.是油的話,,還會弄得滿地都是,要清理衛(wèi)生就很麻煩了,,而且又浪費,。
再比如有一堆沙子,結(jié)果要保留整數(shù),,那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一堆沙子重9.4噸的話,那樣就得保留9噸,;如果說一堆沙子重9.9噸,,最后就要保留到10噸。所以用四舍五入法才會顯得更加精確些,。
當然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保留整數(shù)也有如:一般在買東西時,,都會用到分,可是現(xiàn)在人們又沒有一分錢,、二分錢,,賣東西的人只好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就是尾數(shù)1到4去掉,,5到9向前進“1”,,比方說一斤青菜要5角4分,這樣一斤青菜就只能賣5角錢,,因為是4分,,所以要舍去;如果一斤青菜賣5角5分的話,,那么一斤青菜就能賣6角錢,,因為是5分,所以要進“1”,。
這樣一來,,同學們就不會為“保留”這兩個字發(fā)愁了。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篇三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在平時上課時,,幾乎都會有人出現(xiàn)錯誤,,而出現(xiàn)錯誤的這些同學有時還會被同學嘲笑。不過,,大家知道么,?往往一堂課上,,就是因為這些小差錯,,才使一堂普通的課變得精彩起來,。
那是一節(jié)數(shù)學課,我們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一幅地圖上有著甲乙連兩個城市中間有著連接兩城的火車道路,,問怎么樣測量兩地的距離,。這個問題一出,同學們就紛紛踴躍思考,,舉手說著自己的方法,,我想得是用尺子先測量兩地圖上距離,再按比例尺算,,這一觀點是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
不過,這是王詩雅說:“應(yīng)該用一條繩子測出火車線路的距離,,把繩子再伸長,,看看繩子有多長,再計算,?!边@種方法也有不少人同意了。
現(xiàn)在這道題出現(xiàn)了兩種答案,,究竟誰的對呢,?我們大家都討論了起來,各自說著自己的觀點,。有的說“火車路線就是兩地的.距離!”“不對不對!應(yīng)該是兩地的直線距離!”
最后,,有一個同學終于說出了其中的道理,原來:火車的路線是兩地的路程,,而直線距離才是兩地的真正距離,,也就是這正確的答案!
我們大家聽了后,都恍然大悟,,知道了這兩個方法的區(qū)別和不同的意思,。
看來,如果沒有王詩雅和一些同學作錯了這道題,,也不會有我們之后的討論和知道其中的道理,,犯錯誤并不是壞事,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知識和道理,。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 數(shù)學周記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篇四
今天我在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一道題有點難,我想了好長時間才想出來,。題目是這樣子的——
小明一家和小東一起去郊游,,返程時遇到一座小橋,。由于天已經(jīng)黑了,所以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過橋,。幸好他們帶了一只還能用來照明的燈,。
現(xiàn)在已知小明過橋要1秒(難道小明是超人),小利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東要12秒,。并且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個人,,而過橋的速度是根據(jù)過橋最慢者而定的,并且燈在點燃30秒后就會熄滅,。
他們?nèi)绾尾拍茼樌倪^橋呢,?
小朋友們,當我們遇到這種題時,,可以這樣來解答:
第一步,,小明和小利過橋,然后小明回來,,耗時4秒,;第二步,小明和爸爸過橋,,小利回來,,耗時9秒;第三步,,小明的媽媽和小東過橋,,小明回來,耗時13秒,;最后,,小明和小利過橋,耗時4秒,,總共耗時4+9+13+4=30(秒),。
這樣,這道題就成功的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