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木蘭花篇一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稄堊右霸~》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1,、競渡: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表達(dá)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俗,。
2,、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長者茂密楊柳的小州處,,一群龍舟上纖旗高高飄揚,,飛駛而出。
3,、春雷:形容鼓聲想春雷一樣響個不停,。 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條條龍舟,勇往直前沖破寧靜的水面,,形成一片煙霧,,再從遠(yuǎn)處折回。
4,、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5,、金碧樓西:領(lǐng)獎處(也是主席臺)裝飾得金碧輝煌。
6,、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奪得冠軍的船,,把獲得的錦標(biāo)放到那昂首張口的龍嘴里,第一個歸來,。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龍舟競渡,即賽龍船,。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jì)念他,每逢端午節(jié),,常舉行競渡,,象征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dá)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這一活動,,后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當(dāng)?shù)鼐用駵?zhǔn)備輕便快船,,選拔優(yōu)秀船員,,到節(jié)日,在附近江河舉行競賽活動,。男女老幼,,官員百姓,紛紛集聚賽區(qū)觀賞助興,。南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guān)于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jì)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biāo),,輕捷可觀?!饼堉鄹偠蓵r,,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劃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這種萬眾歡騰的場面吸引了歷代的詩詞作者,。黃裳很喜歡寫自然景色,,賽龍舟的場面也吸引了他,他的這首《競渡》,,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biāo)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競賽開始了。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競發(fā)的實況,,賽船上迎風(fēng)招展的紅旗,耀眼奪目,,首先映入眼簾,。由于沙洲上濃密的柳蔭遮蔽視線,賽船就象從柳蔭中飛駛而出,?!颁尽保虚g的小洲,。點出楊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襯托,,也為了表明節(jié)候,。作者這里用“飛出”來形容那急劃而來的賽船,真實地反映了參觀者的感受,。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yuǎn)遠(yuǎn)回”。競渡時,,每艘船上不僅有人高舉紅旗,,還有鼓手擊鼓以統(tǒng)一劃船的.節(jié)奏。一艘賽船里有好多名劃槳手,。他們之間,,全靠鼓點來協(xié)同動作。所以作者說,,賽船上的擊鼓聲,,像春雷一樣震響,它們沖破籠罩著江面的水氣,,遠(yuǎn)遠(yuǎn)地傳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蕩?!爸逼啤倍謱懗隽舜牧鑵柷斑M(jìn)的氣勢,。這樣,就渲染了競賽的緊張氣氛。
下片寫奪標(biāo),。競賽,,以先到達(dá)目的地的獲得錦標(biāo)。競渡的高潮出現(xiàn)在賽船駛近錦標(biāo),,勝負(fù)將見分曉的時刻:“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優(yōu)勝者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喝彩聲,。在這種震耳欲聾的助興聲中,,一馬當(dāng)先的龍舟上的競渡者,正在拼命地劃動船槳,,向終點猛沖,,表現(xiàn)出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決勝精神,。健兒們爭戰(zhàn)奪標(biāo)的英雄氣概(爭戰(zhàn)氣),,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磥?,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個字,,就把競渡中最壯觀的場面連同它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和驚心動魄的聲勢和盤托出來了。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古時的錦標(biāo),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是給予競渡優(yōu)勝者的賞物,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繪的這場競渡中,,“金碧樓西”的岸邊,就是掛錦標(biāo)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這座樓閣的富麗。優(yōu)勝者終于搶先到達(dá)終點,,從那里“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勝利返航。為什么用一個“銜”字呢,?“銜”,,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時的龍舟,船頭上雕有象征性的龍頭裝飾,??磥恚瑑?yōu)勝者奪得錦標(biāo)以后,,就將它懸掛在船頭的“龍頭”上,,活像一條真龍將錦標(biāo)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般暋笔驱堉鄣凝埿紊l(fā)出來的字眼,。用這個“銜”字,饒有情趣,,是傳神之筆,。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biāo)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biāo)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日龍舟競渡,、觀者如云的情景,。詞寫得這樣生動,如果作者沒有親臨現(xiàn)場的實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作者雖有實感,但在藝術(shù)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氣氛的筆力,那么也是難以寫得這樣有聲色,、有層次,、有氣勢,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的,。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jìn)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木蘭花篇二
吳文英
游虎丘,,陪倉幕,時魏益齋已被親擢,,陳芬窟,,李方庵皆將滿秩。
紫騮嘶凍草,,曉云鎖,,岫眉顰。
正蕙雪初消,,松腰玉瘦,,憔悴真真。
輕藜漸穿險磴,,步荒苔,、猶認(rèn)瘞花痕。
千古興亡舊恨,,半丘殘日孤云,。
開尊,重吊吳魂,。
嵐翠冷,,洗微醺。
問幾曾夜宿,,月明起看,,劍水星紋。
登臨總成去客,,更軟紅,、先有探芳人,。
回首滄波故苑,落梅煙雨黃昏,。
這是一首餞別詞,。吳文英曾在蘇州倉幕任職,同僚魏益齋離開蘇州,,前往京城杭州之前,,同事們?yōu)樗T行,同游虎丘,,夢窗寫了這篇記錄游宴,,抒惜別之情的詞,并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和興亡之嘆,。
“紫騮嘶凍草,,曉云鎖,岫眉顰”,。開篇就通過景物描寫點明這次游宴的時令和氣氛,,并暗示分別。天空中陰云密布,,虎丘也好象雙眉緊皺,。“鎖”字點明沒有一點陽光給人以沉甸甸的感覺,。馬嘶,、凍草、云鎖,、岫眉顰幾個意象奠定了全篇凄涼的基調(diào),。“正蕙雪初消,,松腰玉瘦,,憔翠真真”。三句憑吊真娘,。這里用“蕙”來形容雪,并和下面憑吊美人相應(yīng),。
“松腰”二句用憔悴的美人來形容松樹枝干之瘦,,又把它和楚宮細(xì)腰纖細(xì)的名妓真娘聯(lián)系起來,立意頗為新穎,。實際上這二句也是一筆雙寫,,既是描寫虎丘前的松樹,又是憑吊真娘(真娘墓就在進(jìn)山門不遠(yuǎn)外),。并借以寄托對亡妾的懷戀“輕藜漸穿險磴,,步荒苔,,猶認(rèn)瘞花痕”。這是寫登虎丘的過程,?!拜p藜”指很輕的藜杖,意指夢窗等人扶杖而攀登虎丘,。這個“穿”字,,意在表明虎丘道上林木濃密?!隘幓ê邸敝嘎裨崦篮檬挛锏暮圹E,。借指詞人在險磴荒苔之間辨認(rèn)過去的繁華遺跡?!扒Ч排d亡舊恨,,半丘殘日孤云”。這是詞人在辨明了過去美好繁華遺跡后發(fā)出的感慨,。闔閭振興了吳國,,最后在與越國交戰(zhàn)中身亡。其子夫差,,為父報仇,,滅了越國,但最后卻因一念之差放走了越王勾踐,,日夕滋意于酒色,,最終又被臥薪嘗膽的勾踐滅國殺身?!扒Ч排d亡舊恨”一句,,喻意深刻,既有夫差如何勵精圖治,,興邦雪恥,;也有夫差如何被勝利沖昏頭腦,沉溺于享樂而最終導(dǎo)致亡國殺身,?!鞍肭饸埲展略啤笔菍懙豕诺沫h(huán)境,把“興亡舊恨”融入到半丘殘照孤云的蒼桑當(dāng)中,,不僅寫出吊古在詞人心中引起的凄涼之感,,而且這個凄涼的畫面也正是南宋殘山剩水的真實寫照。
過片緊承下片而來,。說“重吊”,,如果“步荒苔”之時只是由于繁華遺跡所觸發(fā)的一時惆悵的話,那末此時便有開尊細(xì)論之意,?!皡腔辍笔前藚堑氐挠⑿勖廊说?,如闔廬、夫差,、伍子胥,、西施等?!皪勾洹奔粗干綅?,山間霧氣因綠樹映襯而呈翠色,而這種翠色往往日暮時分最濃,。此與上“殘日”呼應(yīng),。濕潤的山霧如寒水浸面,使得微有醉意的人們頓然清醒,,所以他們才能“重吊吳魂”,。接下來,是借吊古抒發(fā)自己的懷抱,。傳說闔閭死葬虎丘之時曾以扁諸,、魚腸(均為名劍)三千殉葬,闔閭墓外有一個水池環(huán)繞,,名曰劍池,。古代傳說寶劍沉埋于地下,劍氣可以上沖斗牛之間,,于夜晚可以看到,。因此吊吳魂,必然說到劍池之下的.寶劍,,談到寶劍沉埋,,又必然要說到夜間可以在此看到劍氣上沖的斗牛的奇妙景觀。其中有感嘆自已和同事們久沉下僚不甚得志之意,?!暗桥R總成去客,更軟紅先有探芳人”,。二句寫送別魏益齋,。言登臨之后魏就要離吳進(jìn)京了?!败浖t”喻指繁華的京師,,意思是說魏被親擢,到杭州后一定春風(fēng)得意,,有如先去探花尋芳的使者,這既切合當(dāng)時節(jié)令,,又有祝賀魏進(jìn)京和預(yù)祝即將離開蘇州倉幕的陳芬窟,、李方庵之意,。“回首滄波故苑,,落梅煙雨黃昏”,。二句以寫景總結(jié)了全篇,其表達(dá)的情感是相當(dāng)復(fù)雜的,?!肮试贰奔撮L洲苑,漢吳王林苑,,此處借指蘇州,。亦有吊古意,所以稱“故苑”,。站在虎丘上回望蘇州,,在一片迷茫浩渺的煙雨滄波中,黃昏來臨了,,梅花也已為風(fēng)雨所敗,。但梅花的飄落也正預(yù)示著春天的到來已為時不遠(yuǎn)。這幅畫面所蘊涵的感情是極復(fù)雜的,,既有吊古傷今,、惜別懷人所產(chǎn)生的悵惘情緒,也有因友被拔擢而產(chǎn)生的希望之情,。
這首按時間順序?qū)懙挠浻卧~,,從早晨到虎丘,一直寫到傍晚宴會結(jié)束,。但詞人在選材和結(jié)構(gòu)上頗具匠心,。開篇即干凈利落地點明“游”,并用“紫騮嘶凍草”五個字分別交待了出游,,時氣和離別時的氣氛,。
結(jié)尾處用景語收,溶情入景,,給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通篇讀來,在敘寫中富于變化,,在結(jié)構(gòu)上亦極嚴(yán)謹(jǐn),。
木蘭花篇三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①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淺。
[注]錢惟演(962—1034)字希圣,,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詩人,本詞是作者暮年謫居漢東時遣懷之作,。①鸞鏡:相傳晉罽賓王曾獲一鸞鳥,,多年不鳴,后懸鏡照之,,鸞鳥乃鳴,,故稱梳妝鏡為鸞鏡。②芳尊:酒杯,。
(1)“城上c風(fēng)光鶯語亂”一句的“亂”字用得很貼切,,請作簡要賞析。(3分)
(2)下片最后兩句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3分)“亂”寫出了“鶯”啼叫的熱鬧,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寫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無限的畫面。(1分)而群鶯亂啼已是暮春天氣,,這里也暗含春光將盡之意,,(1分)作者用“亂”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憂慮,表達(dá)了自己對于時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之情,。(1分)
(2)(4分)對比(1分);同樣是“芳尊”,,以前是厭惡,,現(xiàn)在則是喜歡到“惟恐淺”。(1分)寫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狀,,(1分),,抒發(fā)了被貶黜罷官后內(nèi)心痛苦無奈心情。(2分)最多給4分,。
錢惟演(962—1034),,字希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王俶次子,,隨父降宋,真宗朝歷任直秘閣、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等職。仁宗即位,,為樞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頭銜出任許(今河南許昌),、陳(今河南淮陽)等州,。為人好趨炎附勢,多寫歌功頌德的文章獻(xiàn)于朝廷以邀恩寵,,尤善以聯(lián)姻手段巴結(jié)皇室,,攫取權(quán)利,為時論所鄙薄,。初謚“思”,,明確其有過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慶歷年間,,由其子訴請,,改謚“文僖”。
錢惟演人品雖不足稱,,但雅好文辭,,自稱“平生唯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詞,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賞析
詞人晚年情懷,,衰頹困苦。錢惟演對仕途有濃厚的興趣,,一生以未為宰相而遺憾,。他的阿諛奉上,其效果適得其反,。太后聽政時,,錢惟演就因與太后攀親備受輿論攻擊,被趕出朝廷,,仁宗親政后更是屢受打擊,。難怪詞人晚年心氣不順暢。
這首詞就是在這樣心境之下的創(chuàng)作,,是仕途挫折時內(nèi)心困苦愁怨的抒發(fā),。春天來臨之后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攪亂詞人的心緒,、牽引出詞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際,面對明媚春光,,意氣風(fēng)發(fā),,那是一種情景,詞人當(dāng)年在京城高官厚祿時也曾經(jīng)領(lǐng)略過,。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際的春色只能牽引出對往日的回憶與留戀,當(dāng)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詞人不禁無理地責(zé)問“綠楊芳草”何時了結(jié),也就是說惱人春天什么時候才能過去,,這一問也就問出了內(nèi)心愁苦的深度,。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意象無不充滿絕望后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fēng)的藝術(shù)特色,。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聲形兼?zhèn)?、富于動感地描繪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fēng)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上片末兩句轉(zhuǎn)而抒情,言綠楊芳草年年生發(fā),,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
從表現(xiàn)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dá)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zhuǎn),,波瀾空起。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于曾經(jīng)“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么巨大。
下片解釋愁苦的緣由,。詞人將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歲月的流逝,、容顏的衰老上。每次覽鏡,,都要為此驚嘆,。剩下惟一的解脫方式就是頻頻高舉“芳尊”,借酒消愁,。然而,,只恐“舉杯澆愁愁更愁”。依據(jù)詞人眼前的心境,,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語盡意未盡,,綿綿愁意溢于言外,。詞人雖寫愁苦之意,但與五代十國詞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詞中沒有那種絕望哀痛的沒落感與沉重感,,錢惟演只是平常敘述而來,畢竟詞人生活在一個平和的年代,。
木蘭花篇四
歐陽修 北宋
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yuǎn)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①魚沉: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魚沉,,謂無人傳言,。
②秋韻:即秋聲。此謂風(fēng)吹竹聲,。
③攲(qi):倚,、依。
④燼(jin):火燒剩余之物,,此指燈花,。
自從分別之后,不知你已經(jīng)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涼與愁悶,,生出不盡的憂愁!你越走越遠(yuǎn),,最后竟斷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寬闊,魚兒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處去打聽你的消息,? 昨夜里大風(fēng)吹得竹林處處作響,傳遞著深秋的韻律,,每一片葉子的聲響都似乎在訴說著怨惱,。我有心斜倚著單枕,希望夢中能與你相遇,,可惜夢做不成,,無奈燈芯,又在秋風(fēng)中燃燼,。
這是一首別后相思愁緒之詞,。上片描寫思別后的孤凄苦永和對遠(yuǎn)人深切的`懷念之情。下片描寫思婦秋夜寫到夜間之秋聲,,形聲交錯,。其景愈轉(zhuǎn)愈凄涼,其情愈深沉,。這首詞寫閨中思婦深沉凄絕的離愁別恨,,但詞人并沒有一個字述及思婦的外貌形象或體態(tài)服飾,而是著力刻劃,、揭示思婦地內(nèi)心思想感情,,這是歐陽修與以往花間派詞人的不同之處。詞的上片:“別后”二句,,不知行蹤之恨,?!皾u行”二句,音訊杳然之恨,。詞的下片:“夜深”三句,,夜間風(fēng)竹之恨?!耙股铒L(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深夜里大風(fēng)吹得竹林敲擊著涼秋的聲韻,,千萬片竹葉千萬種聲響全是怨恨,。借風(fēng)竹之聲訴離怨別恨,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尤其“敲”字,,極賦神韻,有使此兩句字字敲心,,聲聲動魂的神力,。“故”二句,,夢中難尋之恨。藝術(shù)特色:全詞八句,,突出“恨”字,,層層遞進(jìn),筆觸深沉婉曲,。
木蘭花篇五
本詞寫美景不長,,春去難歸的無奈及人去難留, 只好借酒澆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極,,骨子里卻有深深的隱憂和熾熱的感情。下面和小編一起欣賞這首詩吧!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xì)算浮生千萬緒,。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yīng)有數(shù),。
⑴木蘭花:詞牌名。又名“玉樓春”,。
⑵浮生:謂人生漂浮不定,。
⑶春夢:喻好景不長,。
⑷聞琴:暗指卓文君事。據(jù)《史記》載:文君新寡,,司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與相如私奔。解佩:典故出自劉向《列仙傳》:鄭交甫至漢皋臺下,,遇二仙女佩兩珠,,交甫與她們交談,想得到她們所佩寶珠,,二仙女解佩給他,,但轉(zhuǎn)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見了。
⑸獨醒人:僅有的清醒的人,。
鴻鵠春燕已飛走,,黃鶯隨后也歸去。這些可愛的鳥兒,,一個個與我分離,。仔細(xì)尋思起來,人生漂浮不定,,千頭萬緒,。鶯歌燕舞的春景,像夢幻般沒有幾時,,便如同秋云那樣散去,,再也難以尋覓她的影蹤。
像卓文君那樣聞琴而知音,,像漢水江妃那樣溫柔多情,,遇到鄭交甫解佩相贈,這樣的神仙般的伴侶早已離我而去,,即使挽斷她們綾羅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們的倩影。勸君莫要作舉世昏醉,,唯我獨醒的人,,不如到花間去盡情狂飲,讓酒來麻醉我這顆受傷的心靈,。
這首詞借青春和愛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無常,細(xì)膩含蓄而婉轉(zhuǎn)地表達(dá)了作者的復(fù)雜情感,。這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詞作,,為晏殊詞的另類作品。
起句“燕鴻過后鶯歸去”寫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來,,鴻雁春天往北方飛,,黃鶯逢春而鳴,,這些禽鳥按季節(jié)該來的來了,該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來過又走了,。這里寫的是鶯語燕飛的春歸時候,恰逢鶯燕都稀,,更覺悵惘,。“鶯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繼散去,,美好的年華與美好的愛情都不能長保,,怎不讓人感慨萬千?!凹?xì)算浮生千萬緒”一句從客觀轉(zhuǎn)到主觀,,說對著上述現(xiàn)象,千頭萬緒,,細(xì)細(xì)盤算,,使人不能不正視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暫起,,這兩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兩句:“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边@兩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詞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钡家獠煌?。作者此處寫的是對于整個人生問題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華,、愛情與春夢的短長相比較,,把親愛的人的聚難散易與秋云的.留、逝相對照,,內(nèi)涵廣闊,,感慨深沉。
下片“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兩句寫失去美好愛情的舊事,,是對上片感慨的具體申述,,又是產(chǎn)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這樣使上下片的關(guān)系交互鉤連,自然過渡,?!奥勄佟保笣h代的卓文君,,她聞司馬相如彈琴而愛慕他:“解佩”,,指傳說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贈給情人,。這兩句是說象卓文君,、神女這樣的神仙伴侶要離開,挽斷她們的羅衣也無法留住,。隨后作者激動地呼出:“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yīng)有數(shù)?!币馑际莿袢艘煤没ㄉ虚_的時候,,花間痛飲消愁。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應(yīng),,是對失去美與愛的更大的痛心,。
聯(lián)系晏殊的生平來看,他寫這件事,,應(yīng)該是別有寄托,,非真寫男女訣別。公元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quán),。其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上稳首诓荒芄麛嗝鞑?,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對于賢才相繼離開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們的被貶,,比作“挽斷羅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侶”,。不宜“獨醒”、只宜“爛醉”,,當(dāng)是一種憤慨之聲,。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發(fā)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diào)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作者在抒發(fā)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夸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在古道長亭 ,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 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皹穷^”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 拋人去 ”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zhuǎn)輾反側(cè),,很久之后才悠悠進(jìn)入睡鄉(xiāng),但很快就被五更鐘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皻垑簟焙汀奥浠ā痹谶@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fā)懷人之情,語言工致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zhuǎn)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 一寸 ”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本詞寫閨怨 ,,頗具婉轉(zhuǎn)流利之致 ,,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余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夸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quán),。其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上稳首诓荒芄麛嗝鞑欤致犘欧磳ε傻墓糁?,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此詞即作于這種背景之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jìn)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xué)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xiàn),,世稱晏元獻(xiàn),。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fēng)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xiàn)遺文》,、《類要》殘本,。
木蘭花篇六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五更鐘,、三月雨:皆懷人之時。一寸:指芳心,。千萬縷:千愁萬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