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600字篇一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里,,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著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經(jīng)心、不刻意之中設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里當然是“無窮高”),神堂屋里掛著的鳥籠和“永遠瞇著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里的草,,并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游戲”,,寫被草磨得發(fā)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里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yǎng)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并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
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里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此鼜亩蠢锇褌€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蛘撸纱嗫此M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著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的神情,,酣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xiàn)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痘▓@》讓我感受到的藝術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文章開頭并沒有講花園,,而是講老宅,,灰青色、褐色與黑色的老宅,,充滿了影子的老宅,。試想,在這種背景下開放的報春花,,深紅,、純白、碧藍,、紫紅,、淺黃等色的報春花,“它不至于被曬得那么多粉”,,更何況,,還有花園,色彩斑斕,,鳥語花香,,能不美嗎?這是對比的美,。講桂花,是這樣寫的:“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的想著甚么”,,這是意境的美,。寫臘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時立在身邊頭上戴著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麗的寫意畫,,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段十分唯美的描寫: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
我真不知道,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寫的,,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有什么聯(lián)系——那是一個舊時女孩閨房的東西啊,,這個女孩是作者的小姑姑又是好朋友。愛素雅的白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拖鞋的女孩,,該是多么圣潔啊,。
當讀到“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經(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上來,,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啊。
這樣的小場景,,在《花園》中比比皆拾:
夜宴,,點一個紗燈送客,燈光照在花上樹上;槐樹上看到的佛院,,關著的那兩扇門,,關在門外的一片田園,悠徐單調的鐘鼓聲,,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水東東的滴回井里;半夜在園子里抽煙的父親和我……一幕幕的小場景溫馨又有點傷感,這種美,,就像清麗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痘▓@》通篇的筆調是清淡委婉、渾樸自然的,。讀這些文字,,就像在聽一個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即興偶感,,娓娓道來,,平淡質樸,如話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讀到會心處,,不覺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這種不事雕琢的風格,,恐怕緣于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而就是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看似閑適恬淡中包孕著一種文化,、一份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園》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恐怕不僅僅是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覺就像《尋找家園》,、《融入野地》這樣的作品一樣,在引領我們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園?或許因為我們就是從泥土里走出來的,,向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當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寧靜,、閑適、恬淡的,。
我想,,《花園》帶給我的,是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雅趣,,讓我體味到含蓄,、空靈、淡遠的藝術風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花園》創(chuàng)造的真境界,、傳達的真感情,,引領著我步入精神世界的凈土。從這個角度來看,,《花園》就是我們不斷尋找的精神家園,。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600字篇二
汪曾祺何許人也?似有耳聞。語文老師推薦的,。理由?文風質樸,,文筆清淡,值得好作空話,、大話的“我”品味,。
借來汪曾祺的散文集,略翻了翻,。文章的確富有生活氣息,,只是,,味道似乎不濃。
……
我只道把汪的文章擱置了下來,。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堪,,我信手拿來汪的散文集,,隨意翻至了《西山客話》,。讀著讀著,眉頭不再緊鎖,嘴里也不再抱怨了,。完全被樸實文字里所描繪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樹,,約有干株,。一千棵杏樹,,都開了花,那可是很壯觀了,。遠望一片淺紅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薄芭獦且粋扔幸豢糜裉m。八大處只此一棵,,據(jù)說是明代所植,,高與樓齊,開花時瓣如玉片,,蕊似黃鵝,一樹光明,?!薄?/p>
原來質樸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繪出如此絢爛的畫面,原來用我們的雙眼可以發(fā)現(xiàn)如此光彩的美景,。
看!汪老這樣寫——“西山多隱士,,絕世遺名,只求執(zhí)守真我,。在八大處山莊怡居或小憩,,做一個閑人,晨起拾級登山,,暮看夕鳥投林,,春花秋月,興衰榮辱,,存乎一心,,然則‘清冷之狀與目謀,,營營之聲與身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淡泊寧靜,心止如泓,,非但拋卻都市繁囂陸離,,更能忘象見性,儼然小隱于野,?!?/p>
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學——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我恍然大悟,,沉靜的心也似那寂靜的夜一般清澈悠遠,。
自那以后,我開始樂于讀汪老的散文,。與老人家一起品味生活,,品味心情。
汪老定是個吃客,,我暗想,,壞笑。你看他那不滯于形的文字竟能讓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shù)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p>
家常菜,家常文章,家常情調,。
汪老用無華的文字回憶著一位位故人,,卻又那么形象而生動地呈現(xiàn)出富有個性的人物??此凇囤w樹理同志二三事》中有這么一段——“趙樹理同志擔任《說說唱唱》的副主編,,不是掛一個名,他每期都親自看稿,,改稿,。常常到了快該發(fā)稿的日期,還沒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經(jīng)過初,、二審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點的,,就丟在一邊,弄得滿室狼藉,。忽然發(fā)現(xiàn)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編輯部發(fā)出,。他把這種編輯方法叫做‘絕處逢生法’,。”
人物形象,,貴在形似又神似,。就在這樣的文字中,我除了喜歡趙樹理先生,,也就更喜歡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散文大多如此風格,以平淡致遠見長,。
我想,,汪老散文中的味道,濃起來了,。
有人會說,,家常文章,,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散文值得我們學習的恰是以下兩點:其一,,文字不求矯揉造作,,文風平易近人,一掃靡艷之風。其二,,無論作文,,還是做人,都要常葆樂觀從容之心態(tài),,能懂得以包容之心話“家常人生”,。
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與他的“家常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