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翻譯篇一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親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lǐng)起: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 (李白) 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由此引出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里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 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當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 “來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風見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平生壯志而悵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墜” 的內(nèi)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見,,聲可聞,情可觸,,李白枯槁慘淡之狀,,歷歷在目,令人潸然淚下,!
“冠蓋” 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quán)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 “將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 這哪里有“天網(wǎng)恢恢”之事?鮮明的對比,深情的斥責,,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對惡勢力的強烈憤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詩才盡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慘,“身后” 寂寞無知,,又有何用呢!詩人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飽含著自己坎坷零落的無限心事,。
此詩與前詩相呼應(yīng),。前詩以 “死別” 發(fā)端,,此詩以 “身后” 作結(jié),,渾然一體,。前詩寫初夢,此詩寫頻夢; 前詩寫疑幻疑真,,此詩寫形象清晰; 前詩重在對李白當時處境的關(guān)注,此詩則表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詩憂懼之情獨為李白而發(fā),,此詩不平之意兼含詩人的感慨。同為夢李白,,題材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足見詩人高超的詩藝,,同時又表達了人間之至真至誠之至情,。
天上浮云終日飛來飄去,,遠游的故人為何久久不至,。
夜晚我總是頻頻夢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還總說相見多不容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才華蓋世你卻是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shè)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wǎng)恢恢:《老子》有“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wǎng)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wǎng)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這首組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寫。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5年(天寶四載)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杜甫流寓秦州,消息隔絕,,只聽聞李白被流放,,卻不知其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于是寫成這兩首詩。而本詩是組詩中的第二首,。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翻譯篇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你說江湖風波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誰說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楫:船槳,、船斯人:指李白局促:勿促不安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樱窃娂冶扰d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cè)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guān)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quán)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wǎng)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jié),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jié)構(gòu),;兩篇之間,,又處處關(guān)聯(lián)呼應(yīng),,“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wǎng)”與“孰云網(wǎng)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guān)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瑑墒子泬粼娛欠止ざ趾献?,相關(guān)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