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一
天氣越來越熱了,,暑假里的一天,我突然很想吃西瓜,,于是我和媽媽在學游泳回家的路上,,決定去水果店買西瓜。
水果店的西瓜好多呀,,一個個又大又圓,。選哪一個好呢?
這時,,剛好有一位客人買了半個西瓜,,媽媽就和阿姨說:“請給我剩下瓜的一半吧?!卑⒁陶f:“好的.,,11元?!钡任覀兏读丝?,回家的路上,媽媽問我:“寶寶,,你知道我們剛才買了一個瓜的多少么,?”我想了想:應該是4分之一吧?”媽媽說:“對了,。那你能根據(jù)這4分之一個西瓜的價錢,,來猜一下,如果我們買整個瓜,,大概要多少錢呢,?”我繼續(xù)想:4分之一個瓜11元,那整個瓜大概需要4×11=44(元),。我大聲的告訴媽媽:“大概要44元,。”媽媽笑著點了點頭,。
你瞧,,買西瓜,原來也藏著很多數(shù)學知識呢,,今天的買瓜之旅真有趣!
我開開心心的回家了,。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二
今天在數(shù)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shù)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jié)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jié)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jié)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么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么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爸爸:“1噸水能夠發(fā)多少度的電,?”爸爸說:“1噸水能發(fā)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fā)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fā)揮這么多的作用??!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節(jié)約所有的水,不要浪費掉一滴滴的水了,,我們要養(yǎng)成節(jié)約這個好習慣,,不能再浪費了。
“叮鈴鈴”,,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我們快馬加鞭地沖進教室,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因為這節(jié)課要進行數(shù)學考試,,教室里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
“開始答題,?!崩蠋熞宦暳钕拢淌依镱D時安靜了下來,,連平時有名的說話大王何龍也閉上了嘴,,瞧,他正認真地伏案疾書呢,!教室里響起了一片寫字的沙沙聲,,就像戰(zhàn)場上的沖鋒號,。就這樣,一場激烈的紙上戰(zhàn)爭開始了,。進攻一,,第一大題,填空,。哈哈,,太簡單了,我三下五除二把這道題攻下了,。二題,,三題,很順利嘛,,看來這次我一定會得高分了,。第四題,糟糕,,卡殼了,,一分鐘,兩分鐘過去了,,我的腦門滲出了汗珠,,握著筆的手不停地抖著,我絞盡腦汁苦苦思索,,仔細地回憶老師的講解,。唉,誰讓我上課沒好好聽呢,?真是報應?。“?,還是做下一題吧,。
試卷交上去了,看到有些同學興奮得臉上都泛起了紅暈,,可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不過,“忘羊補牢,,為時不晚,。”下次考試,,我一定能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三
今天在數(shù)學課上,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它能拼出美麗的圖形,。下午最好一節(jié)課時,老師打開電腦讓我們欣賞了用各種各樣的平面圖形拼成的圖案可好看了,。使我們看得目不轉(zhuǎn)睛,,知道了我們學過的圖形可以拼出這么美麗的圖形啊。我們學過的平形四邊形也用上了,,拼出的圖案太美了,。我們都很喜歡這美麗的圖形。我們還欣賞了有各種圖形拼成的服飾和手提包啊,。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當設計師。
我學習了混合運算,。以前我只學會用單獨加,、減、乘,、除,,現(xiàn)在又學了混合運算,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哪一個在前就先算哪一個,,如果那一個算式有乘又有除,那么哪一個在前就先算哪一個,。學了混合運算比較方便,,我們以后做題目比如:有20元錢,買了3包餅干,,每包4元,,應找回多少元?我們就用分布式計算:3×4=12元,,20—12=8元,。那我們學了混和運算后就可以用20—3×4=8元。
我覺得學了混合運算,,算起來就更方便了,。
一天,我靜靜的在家里寫作業(yè),,過了一會兒,,我把作業(yè)寫完了。我就去看電視,,我看見電視上那些五彩繽紛的泡泡真美麗,。我就關掉了電視,去找了4個小伙伴,,我們用自己的肥皂水做成了泡泡水,,我們在一起吹大大的,,美麗的泡泡,我說:“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我們一共吹了多少個吧,。在用我們一起吹的'泡泡除以5,,看看等于幾。
我吹了11個,,小紅吹了10個,,小明吹了15個,小軍吹了14個,。我們就用,;11+10+15+14=50個。在用,;50除以5=10(個),。我們一起同時說;哈哈,。等于10個,。;看著這些美麗的大泡泡,,我們都被它給深深的吸引住了,,似乎我們大家都忘記了回家。
周六,,我擺弄著手中的魔方,。意外的發(fā)現(xiàn)魔方有六個面。老師剛講過:正方形的四個邊相等我用米尺一量魔方的邊長是6cm,,媽媽讓我算一下一個面的周長,?我想了一下,明白了,。應該是6×4=24(cm)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魔方有24個角,。列式為:6×4=24(個)。
更有趣的是:魔方的一個面有9個小正方形,,跟它相對的另一個面也有9個小正方形,,正方體的表面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形?6×9=54(個),。這個魔方一共有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3×9=27(個)。
魔方在手,,快樂無窮,。
今天舅舅教了我一個小游戲。我對爸爸說:“爸爸,你能和我玩?zhèn)€游戲嗎,?”他很爽快的答應了,。爸爸說:“怎么玩?”我說:“這里有25顆瓜子,,每次最多拿3顆,,最少拿1顆,誰拿到最后一顆就輸了,。”爸爸說:“行,,我先拿,。”這正是我想要的,。我們玩了好幾次,,都是我贏了。爸爸很納悶,,我就把“贏不輸方法”告訴了爸爸,。25顆最后1顆誰拿到誰輸。所以只要拿到24顆就可以了,。兩個人每次拿的和是4顆,,讓別人先拿,后拿的就一定會贏,。爸爸恍然大悟,。連連夸我是個聰明的孩子,我開心的笑了,。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四
我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數(shù)學沒考好,只獲得了86分,。放學后,,我腦子里蹦出一個想法,要加強數(shù)學這門功課的學習,。
怎么努力呢,?對,每天晚上做幾題舉一反三的奧數(shù)題,。好主意,,我要把這個想法跟媽媽說。
回到家,,我把書包一放——嘩啦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可是我來不及整理,我把我腦子里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
媽媽聽完后,,高興地一下子從地上跳起說:好!好,!但是你要把每天的作業(yè)完成以后,,才能做奧數(shù)題,還要做得快,,這樣才有時間做題目,。
好的。我大聲回應了媽媽一聲,。
這天晚飯后,,寫完家庭作業(yè),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一起做舉一反三的練習題,。我們商量好,誰先做好,,誰就能得到禮物獎勵,。
哈哈,媽媽經(jīng)常一個禮物都沒得到,,說明媽媽沒有做對一題,。而我和爸爸腦子較聰明,經(jīng)常能做對三道題,,得到三個禮物,,說明我們有進步。
又一次考數(shù)學了,,我取得了90多分的好成績,,我告訴媽媽:媽媽,這都是因為我們天天練習做奧數(shù)??!媽媽高興地點點頭。從那以后,,我做奧數(shù)的勁頭就更足了,!
我想:不僅平時練習時要認真做好題目,而且考試的時候也要認真,,這樣才會在考試中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每天晚上做點奧數(shù)題目,積累做題經(jīng)驗,,這就是我學習數(shù)學的金鑰匙,。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五
不久前,,我們學了軸對稱圖形,我發(fā)現(xiàn)好神奇哦!在一次考試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比如這個圖形,開始我只看出了一條對稱軸,。當時我不小心把試卷弄到了地上,,我俯下身子去撿,卻意外地看出了另外一條對稱軸,。我欣喜萬分!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圖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三條對稱軸!我知道了,一個圖形,,只要換一個角度,,就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就像這個圖形,,最終發(fā)現(xiàn)了幾條對稱軸。這真是一個好辦法!這與《畫楊桃》的故事所包含的意義是一樣的,。
別讓“驗算”溜走,。
據(jù)我的經(jīng)驗得出,口算題的驗算是用得數(shù)加/減/乘/除其中一個數(shù),,看所得的數(shù)是不是另一個數(shù);填空題一般是公式,,概念,只要讀一讀,,背一背,,正確的答案也就出來了;方程驗算,把得數(shù)代入原式里,,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最難的,、最麻煩的是應用題,首先要保證式子符合題意,,如果不肯定,,可以先在草稿紙上寫一寫、算一算,,然后用逆算的方法驗算,。
好了,朋友們,,驗算是一種奇特的東西,,你努力,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你懶惰,,它會讓你難受,。朋友們,千萬別讓驗算溜走,,因為它寂寞,,你也會寂寞。
最后,,祝你們擁有驗算,,取得好成績。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六
1月18號那天,,我陪媽媽上街買年貨,。來到超市里,我們便開始采購,。
買完之后來到收銀臺,,那兒早已排起了長龍,我跑到前面看看情況,,原來前面在舉辦活動:凡是購買超過200元的顧客可以只付總價的70%,。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讓我算算我們一共要付多少錢,,我算完后的結(jié)果是283,。5元。媽媽問我:“如果照這樣算,,我們實際需要付多少錢?”我想:283.5乘70%等于198.45元,。便回答媽媽:“我們實際要付198.45元,對嗎?”媽媽想了一會兒,,就對我說:“對了!真聰明,,媽媽請你吃肯德基獎勵你!”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七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訴一個占的面積和另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這怎么求嗎?坐在椅子上的母親看了一眼,,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連這道題都不會做,,呵呵,。"。
我知道母親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母親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并沒灰心,繼續(xù)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jù)圖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紅三角形占了矩形的一半,,一個黃三角形和一個綠三角形又占矩形的一半,,而綠色的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的15%那么黃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積的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厘米),。
原來這么簡單,,多虧了母親的激將法啊,!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八
1785年,,8歲的小高斯在德國農(nóng)村的一所小學里念一年級。
數(shù)學老師是城里來的,。他有一個偏見,,總覺得農(nóng)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聰明。不過,,他對孩子們的學習,,還是嚴格要求的。他最討厭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愛做小動作的學生,常常用鞭子敲打他們,。孩子們到愛聽他的課,,因為他經(jīng)常講一些非常有趣的東西。
有一天,,他出了一道算術題,。他說:你們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誰算不出來,,就不準回家吃飯。 說完,,他就坐在椅子上,,用目光巡視著趴在桌上演算的學生。
不到一分鐘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來,,手里舉著小石板,說:老師,,我算出來了......
沒等小高斯說完,,老師就不耐煩的說:不對!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檢查了一遍,,高聲說:老師,沒錯!說著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師面前,。
老師低頭一看,只見上面端端正正的寫著5050,,不禁大吃一驚,。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樣復雜的數(shù)學題,,一個8歲的孩子,,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算出了正確的得數(shù)。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個多小時,,算了三遍才把這道題算對的。他懷疑以前別人讓小高斯算過這道題,。就問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小高斯回答說: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個一個往上加的,。老師,,你看,一頭一尾的兩個數(shù)的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時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數(shù)相加,一共有50個101,,101乘50,,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師感到吃驚,。因為他還是第一次知道有這種算法,。他驚喜的看著小高斯,好像剛剛才認識這個穿著破爛不堪的,,砌轉(zhuǎn)工人的兒子,。
不久,老師專門買了一本數(shù)學書送給小高斯,,鼓勵他繼續(xù)努力,,還把小高斯推薦給當?shù)亟逃郑顾玫矫赓M教育的待遇,。后來,,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數(shù)學家。 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他的這種計算方法稱為高斯定理,。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九
1251年,,史天澤駐守真定,他興教育,,勸農(nóng)桑,,廣納賢士。在秋高氣爽的暮色中,,一位59歲的儒士在學子們的簇擁下踏上了真定路欒城縣的故土,,他就是金元之際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李冶。
一
李冶家學深厚,,博覽群書,,兼修文學、史學,、數(shù)學,、經(jīng)學。時人稱贊他“經(jīng)為通儒,,文為名家”,。
李冶(1192~1279),字仁卿,,號敬齋,,元代真定路欒城縣(今石家莊市欒城區(qū))人。他出生的年代,,正是金朝由盛而衰的歷史時期,。李冶父親李?是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在大興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母親姓王,。
泰和八年(1208年),蒙古成吉思汗的軍隊開始向金朝進攻,。李?的上司胡沙虎是金朝臭名昭著的大權(quán)奸,“聲勢炎炎,,人莫敢仰視”,,動輒打罵同僚,甚至“虐殺不辜”,。李?常據(jù)理力爭,,置個人生死禍福于度外。但行走于虎狼之室,,不得不小心,。他為防不測,把妻兒送回故鄉(xiāng)欒城,。少年李冶,,就到欒城鄰縣元氏封龍書院求學,。
至寧元年(1213年)胡沙虎篡權(quán)亂政,李?被迫辭職,,隱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從此不再過問政事。吟詩作畫,,頗有名聲,。父親的正直為人及好學精神對李冶深有影響。
李冶兒時本名李治,,為什么改名李冶?后世有兩種解讀,。一說李冶成年后熟讀史書,感慨唐高宗李治助長武則天專權(quán),,導致大唐淪為武周,,恥與李治同名,故改名李冶,。一說金朝曾推崇儒學,,禁止平民和古代帝王同名,李冶就把李治減去一點,,改名叫李冶,。
李冶自幼聰敏,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對文學、史學,、數(shù)學,、經(jīng)學都很感興趣?!对际侣浴分姓f:“公(指李冶)幼讀書,,手不釋卷,性穎悟,,有成人之風,。”李冶常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又說:“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余?!彼贻p時曾與好友元好問一起外出求學,,拜文學家趙秉文、楊文獻為師,。
正大七年(1230年),,李冶赴洛陽應試,被錄取為詞賦科進士,,一舉成名,,時人稱贊他“經(jīng)為通儒,文為名家”,。
二
國破家亡的命運,,使李冶決絕了仕途,潛心研究學問,。
李冶得中進士,,本是走向成功的標志,同年踏進仕途,,被授予高陵(今陜西高陵)主簿,,但此時金王朝已日薄西山,而崛起于草原的蒙古汗國已日漸強大,,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即位后,,出兵攻入陜西,李冶任職屬地被蒙古軍隊占領,,所以,,他被調(diào)往鈞州(今河南禹縣)任知事。公元1232年正月,蒙古軍繞過軍事重鎮(zhèn)潼關(今陜西潼關縣北),東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在三峰山大戰(zhàn),,金軍大敗,不幾日,,蒙古軍攻破鈞州城,,李冶不愿投降,就換上平民服裝,,北渡黃河進入山西,,這是他一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仕途的悲涼,,國土的淪喪,使得李冶從此走上了流亡之路,。
李冶輾轉(zhuǎn)到了山西的忻縣,、崞縣(今山西寧武、原平)之間,,過著“饑寒不能自存”的生活,。
公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完顏守緒傳位于完顏承麟后自縊而死。末帝完顏承麟也被亂兵所害,,金朝滅亡,。
國破家亡的命運,使李冶決絕了仕途,,只能潛心研究學問,。年過四十歲的李冶經(jīng)過顛沛流離后,定居崞縣桐川,。他雖生活艱苦,,但有充足的時間研究學問。漫漫人生路,,何處是歸途?李冶就在各種學問中充實自己,,涉及數(shù)學、文學,、歷史,、天文、哲學,、醫(yī)學等,。李冶不僅有先進的哲學思想,而且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做學問,。他在桐川的居室十分狹小,,常常不得溫飽,要為衣食奔波,。但他卻以著書為樂,,潛心學問。他的學生焦養(yǎng)直說他“雖饑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離頓挫”中“亦未嘗一日廢其業(yè)”,“手不停披,,口不絕誦,,如是者幾五十年”。
同時代的學者硯堅評價李冶,,只要目睹世間之書,,無不熟讀,從不遺漏,。
三
數(shù)學雖被古人排在六藝之末,,但李冶認為,數(shù)學是最有用的學問,于是他致力于數(shù)學研究,。
1248年,,李冶寫成了中國古代數(shù)學名著《測圓海鏡》,這是中國古代代數(shù)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是用“立天元一為某某”(即當代數(shù)學設x為某某)解析高次方程的數(shù)學專著,。后世學者們研究認為,李冶這部代數(shù)學著作,,比歐洲代數(shù)高次方程理論要早300多年,,是13世紀世界最先進的代數(shù)學理論專著。
金元之際,,正是天元術啟蒙的時代,。天元術是用數(shù)學符號列方程的方法。中國列方程的思想可追溯到東漢的《九章算術》,。其中第8章《方程》,,用文字敘述方法建立二次方程,但沒有明確的未知數(shù),。唐代王孝通《緝古算術》已能列出三次方程,,但完全用幾何方法推導方程,難度很大,,不易被一般人掌握,。
宋代以前的方程理論一直受幾何思維束縛,方程次數(shù)不高于三次,,高于三次方程就難以用幾何解析了,。宋仁宗時任左班殿直賈憲寫成《黃帝九章算經(jīng)細草》9卷、《算法?鹿偶??卷,,改進了傳統(tǒng)開方法,,創(chuàng)造了開方作法本源和增乘開方法,對古代數(shù)學理論做出了杰出貢獻,。在歐洲,,法國數(shù)學家帕斯卡在17世紀初創(chuàng)造了類似的代數(shù)學,但是比賈憲晚了600年左右,。
李冶治學,,不泥古,不唯書,,既善于借鑒前人的成就,,又勤于思考。有人問學于李冶,,李冶回答:“學有三:積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堅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思考,。
由于李冶擺脫了幾何思維的束縛,在方程解析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利用天元術熟練地列出六次方程,,并完整解決了分式方程問題,用純代數(shù)方法降低方程次數(shù),,他還發(fā)明了負號和一套相當簡明的小數(shù)記法,。在國外,直到16世紀末,,小數(shù)才有了更好的記法,。由于李冶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數(shù)字符號及性質(zhì)符號,他的方程已能用符號表示,,改變了用文字描述方程的舊面貌,,可稱為“半符號代數(shù)”。大約300年后,,類似的半符號代數(shù)才在歐洲產(chǎn)生,。
李冶的《測圓海鏡》共12卷,收入170多個問題,,都是已知直角三角形中各線段,、利用天元術求內(nèi)切圓和旁切圓的直徑問題。第一卷開頭,,李冶列出了一幅“圓城圖式”,,提出了170個與“圓城圖式”有關的問題,根據(jù)已知條件,,分別計算出15個直角三角形各邊之長,,繪出各三角形的容圓公式,計算出勾股和,、勾股差,,然后計算出勾弦和、勾弦差等,。其中19題列出三次方程,,13題列出四次方程,還有些題列出六次方程,,還成功地用代數(shù)方法降低方程次數(shù),?!稖y圓海鏡》的成書標志著天元術的成熟,李冶也正是因其在天元術方面的貢獻,,被后人譽為“宋元數(shù)學四大家”,。
元代數(shù)學家朱世杰說:“以天元演之,明源活法,,省功數(shù)倍,。”清代阮元說:“立天元者,,自古算家之秘術;而《海鏡》者,,中土數(shù)學之寶書也?!?/p>
四
李冶既是一代鴻儒,,又有實用數(shù)學的杰出成就。他曾在封龍書院講學,,學子紛至沓來,,以聆聽李冶教誨為樂事。
李冶寫成《測圓海鏡》后,,到太原住了一個時期,,藩府的官員曾請他出仕為官,他堅決謝絕了,。后來,,他到了山西平定,在那里,,李冶與一代詞人元好問受到當?shù)厝说木囱?。平定侯?也很尊重李冶和元好問,他經(jīng)常把他們接到自己府邸做客,。時人常常將二人并稱“元李”,。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州創(chuàng)建“四賢堂”,,以祭祀金元時期文壇領袖,,“四賢”就是指楊云翼、趙秉文,、元好問和李冶,,可見李冶在當時名聲之高、影響之大,。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十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業(yè)閑著沒事,我的媽媽就給我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2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點嗎,?”我一聽,,一下子就回答了出來:他們都是雙數(shù),。“那它們有什么特點呢,?”我的媽媽又問,。“它們的個位上都是0,、2,、4、6,、8?!蔽业膵寢屨f:“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數(shù)懂得特點嗎?”這下可把我難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數(shù),發(fā)現(xiàn)他們的個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這個規(guī)律告訴了我的'媽媽??晌业膵寢岆S口說了一個數(shù),,就推翻了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媽媽讓我繼續(xù)觀察,,可我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出來,。我的媽媽就給我一個提醒:你看看這些數(shù)的最后兩位。我根據(jù)我的媽媽給我的提示,,右這些數(shù)觀察了一番,,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4的倍數(shù)的特點是:一個數(shù)的最后兩位是4的倍數(shù),,這個數(shù)就是4的倍數(shù)。然后,,我找了一些數(shù)來試了試,,例如:437,37除以4=9……1,,照規(guī)律來說437就不是4的倍數(shù),,我隨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這個特點。我又找了一個數(shù)1024,,24除以4=6,,找規(guī)律1024就是4的倍數(shù)我又用除法驗證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數(shù),。我高興地把這個發(fā)現(xiàn)告訴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的發(fā)現(xiàn),,同學們不妨也去試一試,。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十一
今天,講了一節(jié)有趣的課,,題目叫做:認識圓形,,當然,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形狀,,例如:車輪,、方向盤、園鐘,、碗這些都是最常見的,。
討論了許久,一位同學提出的法子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方法如下:
1,、將一條鞋帶(或繩子)一端固定在某一個點。
2,、再將另一端捆上一根筆,。
3、拉直鞋帶,,用帶筆一端畫一周(中心不能動),。
這樣一個完美的圓就畫好了,這個方法比其他一些方法畫的更標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調(diào)節(jié)圓的大小,所以我們都十分贊同,。
但,,有了圓規(guī)這樣的方便工具,我們就不用非常費力的畫圓了,,那方便的圓規(guī)該如何使用呢,?方法如下:1、右手握住手柄,。
2,、將圓規(guī)的兩個腳分開到指定圓的半徑長度,。
3、針尖對準位置用帶筆一端圍繞中心畫一周,。
對,,這十分簡便,畫得也標準,。那么圓心,,半徑,直徑是什么呢,?我們都很好奇,,老師耐心地說:聽著,圓規(guī)畫圓時,,針尖對準的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連接圓心與圓上的任意一點叫半徑,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要說直徑有幾條呢?那就是無數(shù)條,,半徑的道理也是同樣,。而且圓還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把圓沿任何一條直徑對折,,兩邊都可以重合,。圓還真是個有趣的看似簡單的圖形!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十二
有這么一道測驗題: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其中梨的重量為20噸,,蘋果的重量比梨多1/6,請問這是把()看作單位“1”,。
學生寫道“梨”
一老師批閱“×”
學生疑惑不解,,問老師“老師,我為什么錯了”,?“應該填梨的重量”而不是“梨”,。學生明白了,可心里很委屈:老師,,您上課時不都是講把“梨”啊,、“雞”啊什么的看作單位“1”嗎。當然他沒有敢說出聲,。
回家后,,小學生向媽媽訴苦“老師講課,,就是這么講的嘛。現(xiàn)在又說人家錯了,,明明是她自己講錯了嘛”,。
這個故事不是我杜襈出來的,小學生是我的兒子,。
無獨有偶,,過了幾天,我的學生也向我提出了類似的抗議,。
那是一節(jié)關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應用”的習題課,。有一道判斷題為“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大部分學生都回答“正確”,,我當時很納悶,也很生氣“這么簡單的題,,怎么有這么多人出現(xiàn)錯誤,?。上課沒認真聽啊,?!薄袄蠋煟闵瞎?jié)課就是這么講的啊,?!薄鞍??對啊,,就是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強呀,,但是本題上有這個前提條件嗎?”一個大膽的男生站起來“老師,,你上課時沒講前提條件,。”“什么,?,。”我瞠目結(jié)舌了,,“真該死,,怎么就沒講呢。”幸好,,還來得及補救………,。
回到辦公室,想起兒子試卷上的“×”號,,想起教室里學生的抗議,,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雌饋硪淮涡⌒〉氖韬?,一點點話語的遺漏,竟造成了學生知識上錯誤,。曾經(jīng)看到過“1%的錯誤會帶來100%的失敗”的說法,,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現(xiàn)在我是真切體會到了,。那么自己以前曾經(jīng)有過多少類似的情景,?記不得了。其他教師有過多少類似的情景,?不知道,。但那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shù)字。
通過這兩件事情,,讓我感受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汪中求先生曾說過“細節(jié)決定成敗”,,老師們,就讓我們從細節(jié)做起吧,。因為教育需要細節(jié),。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十三
寫心得體會,學生在學數(shù)學,、上數(shù)學課后或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體會、有什么啟發(fā),、有什么發(fā)現(xiàn)等,,都可以在日記中寫上通常會記錄下學生在上課時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聽講情況,、合作情況,、思維情況、創(chuàng)新情況,、應用情況,。例如:
我們今天學習了“三角形”,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等,。這節(jié)課,我學得最好的地方是三角形的特征,,還有一個地方我還不理解:為什么鈍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鈍角,,不能三個角都是鈍角呢?我問了其他幾個同學,他們也不會,,明天我得再請老師給我講一講,。你看,有問題就是好,,它能讓我想得多,,把所學知識理解得透徹。
要記錄學生上課,、作業(yè),、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況,。例如:今天,,我又沒有認真聽講,所以上交作業(yè)做得那么慢,。不會的題,,我就去問同位同學,他有點不想講,,這我知道,,是因為這幾天我一個勁的問他題,把他問煩的緣故,,我不怨他,。唉!今后一定得認真聽講。于是我就去問劉曉萍,,她給我講得非常細,。交上作業(yè),老師夸我做得好,,我非常高興,。其實,老師應該夸那位同學,,至于是哪一位同學,,我想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
主要用來記錄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感興趣、并有親身體驗的有關數(shù)學的情景,,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例如:今天中午,媽媽讓我買1元5角錢的白糖和打2千克醬油,,給了我一張10元的錢,。我買了之后,售貨員找給我6元3角錢,?;丶业穆飞希宜懔怂悖?千克醬油1元6角錢,,2千克就是3元2角錢,,再加上買白糖的1元5角錢,一共花了4元7角錢,,10元-4元7角:5元3角,,應該找給我5元3角錢,他多找給我1元錢,。我又回去找售貨員,,他邊把多找的錢收回去邊說:“你真誠實,是個好學生!”啊!我用數(shù)學啦,,數(shù)學的作用好大呀,!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發(fā)展變化的情況。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shù)學考試前的應試情況,,考試中的做題情況和考試后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情況,。例如:今天,我們考試完了,,成績也下來了,,我估計能考90分以上,誰知才考了87分,。我都是馬虎做錯的,。如:“一個整數(shù)的末尾添上兩個0,,原來的數(shù)就擴大100倍,。”這個判斷題是錯的,,因為在0的末尾添上兩個0就不成數(shù)了,,我疏忽了這一點。以后一定要仔細分析,,全面考慮問題,。
主要記錄學生有關數(shù)學的自主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實踐創(chuàng)新的過程,。例如:
54321—12345=41976,,65432—23456=41976,76543—34567=41976……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幾個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組成一個整數(shù),,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組成的數(shù)減去這幾個數(shù)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組成的數(shù),,如果組數(shù)的數(shù)字的個數(shù)一定,所得到的差就相等,。你說數(shù)學奇妙不奇妙?通過研究,,我知道了:只要你樂于探索,你就會有很多奇妙的發(fā)現(xiàn),,這時,,你也就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是多么的有趣。
主要記錄學生身邊發(fā)生的或聽到的一些數(shù)學小故事,。例如:
今天我在家里,,給爸爸出了一道題:10+10等于多少?爸爸說:“20”,我說:“錯!”爸爸說:“得多少?”我說:“得18,,10和10壘起來,,不就是18嗎?”說完,我們都笑了,。
主要記錄學生對老師的態(tài)度,、情感、建議等內(nèi)容,。寫疑難問題,。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做數(shù)學題時碰到疑難問題不能解決時,,可以把這些難題寫在日記中,,請求老師幫助解決。在上數(shù)學課時,,對老師講解的例題,,總是聽不明白,疑惑不解,、又不敢發(fā)問,,也可以寫在日記中,請求老師課余給予個別輔導等等,。學生對數(shù)學老師的上課,、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課外輔導,、考試評價等方面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以寫在日記上,;對數(shù)學老師另有看法,或者有什么心里話要對老師說,,也可以寫在日記上,。有位學生在日記中寫著:“老師:今天不知為什么,您講的數(shù)學例題,,我總是聽不進去,,所以今天的數(shù)學作業(yè)有好幾題做不來。為了完成您布置的學習任務,,我只好到同學那里抄了幾個答案,。實在對不起。您如果有時間能不能再給我輔導一下,?!痹偃纾?/p>
老師這節(jié)課表揚了我三次。一次是孫佩同學不會移動小數(shù)點,,我站起來對他說:“只要擴大就向右移,,只要縮小就向左移。這樣對應起來就好記了,?!崩蠋熆湮铱偨Y(jié)得好。第二次是做既擴大又縮小的題,,我有我的好方法:是先綜合,,確定是最后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再移動小數(shù)點,。老師夸我方法新穎,、有特色。第三次是我一直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夸我學習勁頭足,。我這節(jié)課上得可高興了。老師,,我想對你說:“以后上課,,您就多表揚表揚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要表揚,,這樣,,我敢保證我們班上每一節(jié)課都會樂開了花。
主要記錄學生在學習中進步情況及存在問題和改正問題的過程,。例如:今天上課,,我的精力總是不集中,,老是想這想那,,成績也在下降,,好像是掉進了陷阱(精力不集中),又無力向上爬,。我想,,我一定要用最大的力氣,爬上這可惡的陷阱!也希望同樣掉進這陷井里的同學,,盡快爬上來,。
主要記錄自己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經(jīng)驗、心得,、體會及每一個成功之處,、優(yōu)秀之點。例如:經(jīng)過積累,,我已經(jīng)寫了三十多篇數(shù)學日記了,。我們組的同學都夸我寫得好,我總結(jié)了一下,,有一點經(jīng)驗:寫今天發(fā)生的有關數(shù)學事件的過程,;寫我自己學數(shù)學的想法;寫數(shù)學的用途……只要抓住前面的內(nèi)容仔細寫,,就可以寫一篇好日記,。班級對我的月評價是:你被評為數(shù)學日記小名人,祝賀你!我們相信按照你寫日記的方法,,全班同學都能寫出一篇又一篇好日記,。每天學的數(shù)學要點,做到的好的題目和不懂的問題等等,。我一般是讓他們寫些關于最近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在日常生活里對觀察。如:爸爸媽媽的工作很辛苦,,請用24時計時法記錄一下你父母一天的工作時間,,再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十四
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我去書店買書,。媽媽大約開了10公里就到書店了。書店里的書排得整整齊齊的`,,我們乘著電梯到了3樓,,三樓的書真多呀!有故事書。漫畫書,。找不同,。走迷宮。兒童文學書,。教學書,。工具書等等,。
我精心挑選了5本,它們分別是,;口算天天練,。小學生應用題特訓。組詞造句詞典,。語文生字卡片,。還有一本冒險小虎隊。然后,,我們走到收銀臺,,阿姨算了算,一共要45元,。媽媽拿出100元,,找回55元,我也算了算100-45=55元,,"對的"我說,。我和媽媽高興地回家了。
四年級數(shù)學的日記篇十五
買書這段時間,,我們班同學喜歡看科學漫畫書,,其中我看過《無人島探險記》、《極地冰河歷險記》,、《亞馬遜叢林歷險記》,,還有一本《撒哈拉沙漠歷險記》沒有看過,于是我問媽媽:“媽媽,,能不能給我買一本書,?”媽媽說:“可以?!蔽覀冏咴谌W生書店的路上時,,媽媽問:“一本書25元,如果買四本的話,,共多少元,?”我說:“簡單,當然是100元啦,!”媽媽又問:“那如果23元一本的'話,,4本要多少元?”我算了算說:“25—23=2(元),,一本少2元,,四本就少8元,那四本書是100—8=92(元),?!眿寢屨f:“對了,,獎你一本《撒哈拉沙漠歷險記》吧!”“耶,!太好了!”買到書時,,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了起來,,“哇!”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