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教案的語言要簡明扼要,,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希望這些教案范文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一
通過學唱歌曲《牽牛花當喇叭》,,學生能夠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之情,,并能夠樹立環(huán)保的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xiàn)、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對歌曲進行表演,。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跟隨節(jié)奏運用合理的肢體動作,。
【重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帶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加入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老師展示牽?;ǖ膱D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花?它的形狀像哪一種樂器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牽?;?,喇叭花,像個小喇叭,。
教師總結:哦!同學們都說它像個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聲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牽牛花當喇叭》,,順勢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轉載自 sevw.cn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曲調(diào)活潑歡快的歌曲。
2.復聽歌曲。
并設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fā)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fā)聲;。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音準;。
3.教師帶領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并注意曲譜中的一字多音;,。
4.將歌詞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況下,加入歌詞下方提示的肢體動作;,。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帶領同學做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
(2)學生們分小組自行創(chuàng)編動作;,。
(3)上臺展評,,教師給與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作業(yè),。
最后老師留一個小任務,,回家后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與他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一、學唱歌曲《土撥鼠》,。
二,、綜合訓練:三聲部和唱片段。
三,、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教學目的:
一,、啟發(fā)學生運用柔和,、連貫的歌聲和悠長、平穩(wěn)的氣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愛憐,、親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觸三聲部合唱,,要求保持音準和節(jié)奏整齊。
三,、通過本課歌曲和欣賞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德國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準備:
一,、貝多芬畫像。
二,、《歡樂頌》器樂獨奏,、交響樂中重唱、合唱,、管弦樂合奏錄音帶,。
三、錄音機,。
課時計劃:三節(jié),。(歌曲、綜合訓練二節(jié),,欣賞一節(jié))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綜合訓練(十七頁中)第一、三聲部,。
二,、學唱歌曲《土撥鼠》。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歌曲《轉圓圈》,。
1、用《轉圓圈》樂曲進行二部視唱練習,。
2,、無伴奏合唱,教師指揮,。重點: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3、隨伴奏合唱,。重點: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及表情的調(diào)動。
二,、綜合訓練(十七頁)
1,、內(nèi)容簡述:這是一條三聲部發(fā)聲練習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呈示部主題,。這個主題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為《念故鄉(xiāng)》,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親人、期盼回到故鄉(xiāng)的一首歌曲,。
2,、教師范奏(范唱)第一聲部旋律。
1=bb 4/4
3,、集體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4、哼鳴第一聲部旋律,。
5,、教師范奏(范唱)第三聲部旋律。
1=bb
6,、由學生們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三聲部的二部視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穩(wěn),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聲部的準確,、清晰,,還要注意傾聽另一聲部。
7,、教唱第三聲部旋律,。
8、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可對半分),,進行兩部視唱,。
9、在二部視唱基礎上的二部哼鳴練習,,注意音區(qū)的變化而引起力度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土撥鼠》,。
1、歌曲簡介:這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789——1792年與家鄉(xiāng)波恩創(chuàng)作的許多歌曲之一,。當時人們有隨身帶土撥鼠到處流浪的風俗習慣,,就好比現(xiàn)代人在家中養(yǎng)狗、貓,,并帶他們外出游玩一樣,。這是一首表現(xiàn)流浪漢與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歌曲。
土撥鼠,,旱獺,。
2、初聽演唱錄音。
3,、6/8拍弱起節(jié)奏的練習,。
4、視唱曲譜,。
注意,,帶弱起的樂節(jié)(二小節(jié)為一樂節(jié))、樂句(四小節(jié)為一樂句),,在樂節(jié),、樂句處須用急呼吸換氣。
5,、按樂曲節(jié)奏讀歌詞,,體會樂句與詞的關系,找出并標出換氣位置,。
6,、練唱歌曲。
注意前兩句與后兩句力度上的對比,。
7,、齊唱《土撥鼠》。
四,、作業(yè):
1,、視唱《土撥鼠》樂譜。
2,、用豎笛吹奏這個旋律,。
下課。
課后記:本課三聲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聲部是從屬性質(zhì),,主要以構造和聲背景為目的,讓小學生輕聲哼鳴的同時,,注意傾聽整體音響效果,。另外,當唱“啊”時,,力度自然加強,,不需要有意突出這個力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綜合訓練:(第十七頁)三聲部合唱片斷,。
二、歌曲《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轉圓圈》,。
1、分聲部視唱,。
2,、二部視唱練習。
3,、二部合唱,。
二:綜合訓練(第十七頁)。
1,、按第一課時的聲部劃分,,分聲部練第一、三聲部的視唱,。
2,、第一、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3,、用哼鳴的方法哼唱第一、三聲部的二部合唱。
4、從第三聲部的學生中抽四——六人,,視唱第二聲部,。
5,、第一、二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6、第二,、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7,、三個聲部的三部視唱練習,。
8、三個聲部的三部合唱哼鳴練習,,注意調(diào)整力度和速度,。
9、條件較好的班級,,用豎笛合奏這個三聲部合唱片斷,。
10、欣賞:《故鄉(xiāng)的親人》(第五十七頁},,注意體會想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的那種憂傷心情,。
三:《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1、問答:《自新大陸》中的主題《念故鄉(xiāng)》,、美國歌曲《故鄉(xiāng)的親人》與《土撥鼠》在內(nèi)容和情緒上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現(xiàn)了游子飄零他鄉(xiāng)的孤獨,、凄涼和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學生區(qū)分歌曲的兩個段落,并說出它們在旋律和情緒上的異同,。(前一段旋律平穩(wěn),,感情比較平靜,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緒顯得較激動),。
3、朗誦歌詞,,請學生指出語氣最為強烈的地方,,(啊,土撥鼠),,對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處),,確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討論:應如何運用力度來表現(xiàn)這個高潮部分?(用較強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較強的力度?(應隨旋律的起伏而作強弱的變化)。高潮部分出現(xiàn)了兩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處理?(前一個高潮部分力度較強,,抒發(fā)對土撥鼠十分鐘愛的強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則用較弱的力度來表現(xiàn)無可奈何的心情)。
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試一試,,唱一唱,,讓大家進行比較,再得出結論,。
5,、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6,、用豎笛練習吹奏這首歌,。
四: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練習情況,。
下課,。
課后記:《土撥鼠》這首歌的兩大特點: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從小節(jié)的第六拍弱起,。啟發(fā)學生意識到這兩點,,再去感覺基本節(jié)奏,,自學起來會很方便。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復習,、鞏固前兩課時學習內(nèi)容。
二,、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較具準備:
一,、貝多芬像,。
二、錄音機,。
三,、用電子琴演奏的《歡樂頌》錄音;用童聲合唱的《歡樂頌》錄音;用重唱、合唱,、管弦樂演奏(唱)的交響樂片段錄音,。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第十七頁)三聲部發(fā)聲訓練,,《念故鄉(xiāng)》片段。
(1),、三聲部的視唱練習,。
(2)、豎笛合奏練習,。
2,、抽唱歌曲《土撥鼠》。
3,、抽學生用豎笛吹奏《土撥鼠》,。
小結、過渡:
這是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內(nèi)容更深刻,、規(guī)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關于貝多芬的簡介,,參看課本第二十一頁,。
二:貝多芬經(jīng)典名作片段欣賞。
1,、交響曲:
(1)《命運》(貝五)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田園》(貝六)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奏鳴曲:
(1)《月光》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題主題,。
(2)《熱情》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
(3)《春天》f 大調(diào)小提琴、鋼琴第五奏鳴曲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3、歌曲:
(1)《土撥鼠》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
(2)《歡樂頌》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c、交響樂(貝九)第四樂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賞童聲合唱《念故鄉(xiāng)》,。
三:邊聽邊想
1,、再聽《歡樂頌》片段,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如:興奮,、熱烈,、雄壯、宏偉,、激奮……),。
2、引導學生們將《歡樂頌》與《土撥鼠》從情緒,、力度,、速度、結束音,、色彩等方面進行比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歡樂頌》 《土撥鼠》
情緒 熱情,、歡(明)快 憂傷,、低沉
力度 強 弱
速度 快 慢
結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較法將本節(jié)課所欣賞的八首作品歸納:
(1)《歡樂頌》類:《熱情》,、《春天》,、《田園》及《命運》。
(2)《土撥鼠》類:《月光》,、《念故鄉(xiāng)》,。
4,、齊唱《歡樂頌》、或吹奏,。
簡單小結課堂學習情況,。
下課。后記:通過對比,,讓學生懂得同是貝多芬的作品,,整體上感覺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別是結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這也說明使用某些音或節(jié)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別的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三
(1)情感目標:
b、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聲音,,逐步學會聆聽,,用美的聲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標:
a、唱準歌曲中的(地質(zhì)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記號,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過程與方法:
本課我主要運用的是體驗,、模仿、合作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將具體的在教學過程中做詳細的講解,。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xiàn)音樂的內(nèi)容和思想
1,、歌曲中泉水聲的力度記號
2,、節(jié)奏:地質(zhì)隊叔叔的小鐵錘敲的山谷叮咚叫
本課以音樂學科新課程標準為基石,以唱歌為主線,,于體驗,、感受、演唱為一體的歌曲教學課,。課中通過生動的視覺感官(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在豐富的想象,、感悟中學會用音樂表達情感,,同時把相關知識技能巧妙融合于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演唱中體會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
《山谷靜悄悄》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節(jié)歌,。歌曲一開始用“×0×0×-”的節(jié)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中,,然后節(jié)奏緊縮并運用了切分節(jié)奏,描繪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詞分別描繪了山間的景物,富有動感,,從“煙霧”“花”、直至“溪流”,、“野兔”動感不斷增強,。在四小節(jié)間奏之后,“地質(zhì)隊叔叔”的出現(xiàn),,打破了原來的寂靜安詳,,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錘子擊石的叮咚聲和溪水聲交織成一支美妙的樂曲在山谷中回蕩,。四段歌詞雖都配同樣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變化),,但由于歌詞在形象、意境上有豐富細膩的變化和發(fā)展,,歌曲很能使人們對山谷中的美麗景色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
學生在演唱歡快的歌曲時,在節(jié)奏上一般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對于一些歌曲中音符時值較長的情況,,學生容易唱不夠時值。在歌曲中,,出現(xiàn)了好幾處時值較長的音符,,這應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1,、情景法2,、實踐法3、合作法4,、聽唱法
教具:鋼琴課件沙錘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欣賞山谷美景
師:歡迎進入音樂世界,來到奇妙的山谷。(看課件,,欣賞山谷美景)請仔細看,,認真聽。(加山谷靜悄悄伴奏)
2,、談話
問: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聲
師:在這美麗的山谷里,,老師都忍不住想對山谷喊一聲:喂,,山谷你好嗎?(手勢)
師:這時,,你還會聽到什么,?
生:回聲。
師:你覺得回聲有什么規(guī)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來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強弱的力度變化)
4、回聲的規(guī)律引出f,、p,、mp以及pp的強弱記號
師:那你覺得回聲有什么規(guī)律呢?
(師用不同的力度記號分別來表示回聲不同時段的聲音強弱)
(1)f,、p:
師:在音樂課上,,我們對于給強弱專門一個音樂記號,那就是f和p,,(幻燈片出示)
(2)mp,、pp:
(3)漸強和漸弱:
師:可是我在說話的時候這個力度是從頭到尾都不變的嗎?還是由什么到什么有變化的,?(聽師范唱,,引出漸強和漸弱符號)
師: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現(xiàn)象也是有這些力度變化的?
火車路過的的情景,,用“wu”來哼鳴模仿強弱,,同時做發(fā)聲練習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聲
三,、歌曲教學:
1導入:山谷里的回聲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聲更是美妙,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山谷靜悄悄》你聽,。
2,、初聽錄音范唱。
問:歌曲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3,、復聽歌曲:
幻燈片出示: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
多媒體播放一些畫面:崇山峻嶺中,,淡淡的煙,薄薄的霧,,紫杜鵑和紅梅花,,飛奔而下的溪流,活蹦亂跳的小野兔,。
(2)師用歌聲再次提問,,生回答
(3)師生用歌聲來問答
你能用歌聲來回答我的問題嗎?師生互換
4,、請同學們按節(jié)奏有感情的讀歌詞
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44頁,,跟老師按節(jié)奏讀歌詞
(第一段師帶領,二,、三段讓學生試著自己讀)
5,、學習第一部分:
(1)師:第一段請同學們輕聲跟老師一起來唱(雙簧游戲)
(3)師:第一、二段同學們和老師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老師想聽聽你們自己單獨來演唱第三段,,同學們準備好哦?。皶r糾錯)
5,、學習第二部分:
師:山谷里的景色真實美不勝收,你們聽那“叮咚叮咚”是什么聲音,?
老師范唱第四段
(小鐵錘敲打石頭發(fā)出的聲音)
6,、難點樂句教學
聽難點樂句
(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聲音嗎?
(2)學唱
師:要學會這個“叮咚”聲可不簡單呢,,請你找找這個樂句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
(3)跟師找休止符特點,,學唱
(4)用踏步、拍手解決休止符
(5)p,、pp,、漸弱記號的演唱
仔細的聽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變化,?(越來越輕)
地質(zhì)隊叔叔來了后“叮咚”聲響起,,變的熱鬧,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復了靜悄悄(越走越遠的感覺)
7,、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師:大家學的這么認真,那請你們跟著老師的琴聲來感受地質(zhì)隊叔叔工作的快樂吧,!
8,、生有感情的演唱整曲:
四、歌曲拓展:
(1)我們用美妙的歌聲演唱歌曲,讓原本安靜美麗的山谷又熱鬧起來,,靜悄悄的山谷又產(chǎn)生了什么現(xiàn)象,?(回聲)
你能模仿一下嗎
(2)分小組來模仿回聲,最后一句讓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另一組在空拍時加入回聲。
(3)師:大家做得真棒,!現(xiàn)在請你把這些回聲運用到歌曲中,,加上我們剛才的空拍練習。
(四)小結
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聽音樂出教室
師:同學們在這美麗的山谷里學會并演唱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的保護愛心才會更加的美麗,,讓我們在大家動聽的歌聲里結束這節(jié)課,。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四
1.把音樂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構建創(chuàng)新有趣的音樂課堂,。
2.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協(xié)同表演的能力,;通過唱和動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音樂和動作的協(xié)調(diào)能力、表演能力,。提高參加活動的自信心,。
3.鞏固3、5,、6,、三音的音準及手號,能用3,、5,、6、三音按所給節(jié)奏創(chuàng)作音樂短句,。
這是一首非常受低年級學生喜愛的兒童歌曲,,作者巧用3、5,、6,、三音組成了一首旋律優(yōu)美、活潑,、生動風趣的歌曲,。通過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間的有趣故事,,教育孩子認識到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必須團結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要愛護自己的左右手,,同時,,利用這首歌讓學生掌握xxxx-三種節(jié)奏。通過歌曲《左手和右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創(chuàng)編歌詞,、表演。
多媒體,、電子琴,。
1.猜謎語導入,故事激趣,。
利用大屏幕播放歌曲旋律,,使學生有初步印象。
2.欣賞歌曲:配合歌曲做簡單的動作,,請學生說出歌曲中唱的內(nèi)容,。
3.按歌曲節(jié)奏朗讀歌詞。
xxxxxxxxxxx-,。
這是我的左手哎呀飛走了,。
4.歌曲學習。
聽歌曲,,為歌曲打拍子,。
教師彈琴,學生跟唱,。
跟錄音小聲唱詞,。
生齊唱,。
5.自編自演,。
分小組兩人面對面的表演。在編動作時把左手,、右手,、飛走、不見,、拉住,、找到、拍拍手,、拉拉手表演出來,,編得要生動有趣。(大屏幕出示舞蹈片段,,在欣賞再創(chuàng)編,。),。
6.創(chuàng)編歌詞。
按節(jié)奏說話,。
xxxxxx,。
校園里真美麗。
按節(jié)奏用3,、5,、6、三音唱一唱,。
xxxxxx,。
535665。
在節(jié)奏譜中將節(jié)奏記下來,,跟著同學降級下的譜子唱一唱,。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方法:情景表演與演唱相結合。
3,、情感: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祖國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安穩(wěn)的生活環(huán)境。
教學重難點: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對音樂所蘊含的情感的把握,。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我需要三個四分音符、三個八分音符和一個十六分音符,、一個附點,,哪些同學能給我們扮演一下呢?(把同學們用身體表現(xiàn)的節(jié)奏型寫在黑板上,,給出評價,,并讓同學們試著唱一唱這幾個節(jié)奏的組合。)
師:同學們,,你們說說中國都要哪些節(jié)日呢,?(生自由發(fā)言)
師:那你們知道有哪個節(jié)日是屬于我們小朋友的呢?
生:......
生:高興,。
生:好聽,。
師:既然是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不學會記住,,可就拿不走哦,。下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把這首詩讀一讀吧,。(跟老師朗讀,然后把前兩句歌詞寫在黑板上的節(jié)奏下面讓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并根據(jù)老師在琴上彈奏的音跟節(jié)奏試唱,,剩下的歌詞跟老師的節(jié)奏來念。)
師:今天呢,,也要一群小朋友在過同樣的節(jié)日,,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是怎么過節(jié)的吧。(放錄音)
3,、聆聽范唱,,思考:從音樂中向我們走來了怎樣的孩子?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活潑,、快樂、幸福)
生:......
師:大家說的都要道理,,那你們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生:幸福、快樂
師:下面就讓我們再次聆聽音樂,,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看好多同學都按奈不住想唱歌了,再聽這一遍的時候會唱的同學們可以小聲地跟著哼唱,。再聆聽,,跟著音樂小聲哼唱,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隨樂擊節(jié)奏或律動,。
師:這么美的詞,,這么美的旋律,咱們編幾個動作演一演,。(點學生隨樂編排)
隨樂展示,,評價。
4,、聽曲律動(用手中的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5,、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6,、分男女生演唱歌曲,用手中的樂器伴奏,。
1,、小組討論處理方案。
2,、交流,、討論,、實踐。
3,、綜合討論意見總結,。
4、分組按要求演唱,,并展示,。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結束課程,。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國家的棟梁,,國家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要辜負祖國和人民對我們的希望,。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六
3 學生通過演唱和表演來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從小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情緒來演唱《小青蛙找家》,根據(jù)小青蛙曲調(diào)創(chuàng)編歌詞,。
一 ,、導入
1 、 告訴學生今天有位小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動畫形象及叫聲,,請大家和小青蛙問聲好!
2 ,、 教師邊敲小鼓 邊讀歌謠 ,,請大家說說寫的是哪個小動物。
跳跳呱呱 跳 跳呱呱跳跳 跳呱呱呱跳跳 跳呱呱 呱
3 ,、師:小青蛙找到家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二,,學唱歌曲
1 ,、出示課題《小青蛙找家》
2 、向學生出示節(jié)奏,,學生先練習
跳 跳 呱 呱跳 跳呱 呱
跳 跳跳 呱呱呱 跳 跳跳呱呱呱
請學生模仿讀歌謠,。
3 、聽錄音,,學生跟唱
4 ,、完整演唱歌曲
三 ,、情景模仿
1 、模仿小青蛙放聲演唱
2 ,、模仿小青蛙用高興的心情演唱
四 ,、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
1 、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 ,、師生共同表演
五 ,、編創(chuàng)歌詞
1 、師:這里又有一只動物找不到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不好,。(出示課件)
3 、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并唱一唱,。
六、小結
迷路的小青蛙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找到自己的家,,我們都為小青蛙感到高興。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七
聽音樂進教室:(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
1,、導言:
2、初聽:
(鼓勵學生欣賞樂曲后,,根據(jù)感受發(fā)表自己見解:熱烈,、奔放、歡快,、載歌載舞……)好,,就讓我們一同領略用如此炙熱的音樂語言來傾吐心聲的民族,有著怎樣燦爛的民族文化,,請同學們通過彝族人網(wǎng)查找關于彝族節(jié)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資料,。(學生上網(wǎng)查找資料,,教師播放《快樂的啰嗦》)。
3,、學生分組匯報,,教師總結:
a.、節(jié)日:插花節(jié),、植樹節(jié),、祭龍節(jié)、賞花節(jié),、火把節(jié)……(多媒體播放火把節(jié)盛況)b,、民歌:敘事歌、山歌,、情歌,、兒歌。(學生復習演唱《彝家娃娃真幸?!?c,、舞蹈:阿細跳月、打拽舞,、煙盒舞,。(舞蹈隊學生演示基本舞步)d.樂器:巴烏、嗩吶,、月琴等30余種,。(一學生用琵琶演奏《快樂的啰嗦》)。
4,、復聽:
我們在對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請同學們在來欣賞這首《快樂的啰嗦》,同時分辨一下這首樂曲可分為幾段?(聽的過程中用身體表現(xiàn)音樂,。),。
5、分段聽:
a,、教師出示主旋律,,并請學生分辨其在第一樂段中出現(xiàn)了幾次?b、感受下一樂段,,通過不同方式感受變化,。c、感受三樂段在力度,,速度上的變化,。d、用a.b的形式表現(xiàn)音樂,。
6,、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喜歡的樂段:
同學們,今天的課讓我們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樂文化,,相信那炙熱豪放的音樂語言深深地打動了你、我以及在場的各位領導,、老師,,今后我們還要利用各種機會,更多的探究民族音樂文化的淵源,把民族音樂發(fā)揚光大!
四,、師生再見:(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八
1、欣賞:賽馬(二胡獨奏曲),。
2,、擴展與活動。
1,、認識民族樂器二胡,。
2、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能分辨各樂段表達的音樂情緒,。
3、能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賽馬的情景,、動作,。并能用打擊樂器簡單的表現(xiàn)樂曲。
4,、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分段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了解樂曲結構,,感受音樂情緒,。
課件、二胡,、打擊樂器,、鋼琴。
一,、導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師: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ヒ粋€神秘的地方,,那兒有著遼闊的大草原,,雄鷹在藍天上自由的飛翔,成群的牛羊悠閑的吃著青草,,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神奇的揮舞著鞭子,放聲歌唱:
(播放音樂《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
1,、ppt出示圖片,讓學生對圖片上的人事進行描述?
2,、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3,、介紹那達慕會上的競技項目,并引出課題.
4,、教師演奏二胡曲《賽馬》,。
5、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二胡,。
二,、引導學生用聲勢動作感受賽馬場上歡快的景象,。
1,、欣賞這首樂曲的第一樂段,邊聽音樂邊來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樂段表現(xiàn)了賽馬比賽的什么階段?
a開始b過程c結束,。
(2)音樂的情緒怎樣?
a平靜b熱鬧c悲傷。
2,、聆聽第一樂段,,讓學生感受這一樂段的力度特征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伸出小手,用聲勢動作來感受音樂的力度),。
師:作曲家在第一段運用了強弱相間的力度變化,,描繪了賽馬場上賽手們你追我趕的的情景,以及賽馬手們緊張激動的心情,。
3,、邀請同學們一起來到這那達慕賽馬大會上,做一回勇敢自信的小小賽馬手,。
(全體起立,,師生律動)。
三,、運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及二胡播奏的特點,,體會音樂情感。
1,、請同學們帶上這兩個問題,,仔細認真聆聽第二樂段。
(1)這段音樂旋律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a變得悠揚,、舒緩b變得更激烈。
(2)音樂刻畫了蒙古騎手什么樣的心情?
a緊張,、害怕b樂觀,、自信。
2,、學生跟鋼琴哼唱主題旋律,。
總結:主題旋律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出現(xiàn)是對第一次出現(xiàn)的主題旋律,,進行了兩次的變奏。
4,、節(jié)選主題旋律前四個小節(jié)和變奏一的前四小節(jié),,設計小馬找媽媽的游戲,并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
5,、師生打奏節(jié)奏,并能有打擊樂器變現(xiàn)出來,。
總結:同學們,,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xiàn)和進行第一次變奏時,雖然是同樣的旋律,,但是由于節(jié)奏的變化卻給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這就是音樂藝術的魅力。
6,、觀看視頻,,思考演奏者是通過怎樣的形式把變奏二表現(xiàn)出來的。
總結:在演奏過程中,,不用琴弓去拉琴弦,,而是用手指播動琴弦,這是二胡演奏中的另一種形式,,叫做播奏,。這波播奏出來的聲音,就像馬兒在草原上奔跑的馬蹄聲,,另外,,這一樂句主奏樂器由二胡變?yōu)榱藫P琴。
四,、欣賞音樂,,感受熱烈歡騰的賽馬場景。
1,、欣賞第三樂段,,并思考第三樂段和前面所欣賞的那個樂段更為相似。
總結:這就仿佛讓我們看到了賽馬手們正沖向勝利的終點,,緊張激烈的賽馬比賽結束了,。
五、復聽全曲,,感受傳統(tǒng)音樂的魅力,。
二胡從民間的伴奏樂器,發(fā)展至今,,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了一件變現(xiàn)力豐富的獨奏樂器,,,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著我國二胡演奏家鄧建棟老師的腳步,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去欣賞,,他們震撼世界的表演吧!
六、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我們不僅了解了中國民族樂器二胡,還欣賞了二胡曲《賽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其實,,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著許許多多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更加熱愛民族音樂,。
七:拓展。
課后,,欣賞二胡獨奏曲《戰(zhàn)馬奔騰》,,感受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八,、教學中的突破與新的教學思路,。
本課我引用了聲勢動作、律動,、打擊樂器等方法,,引導學生感知不同的音樂段落,并熟悉主題旋律,,激發(fā)學生參與聽賞活動,,從中體驗到賽馬場上歡快的景象。
根據(jù)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學生為主體性,,快樂學習,輕松體驗,,陶冶情操,,輕松完成教學目標,。
《賽馬》。
十,、作業(yè)要求:欣賞二胡獨奏曲《戰(zhàn)馬奔騰》,。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九
《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diào)短小,、流暢,,并具有節(jié)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特點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節(jié)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地表現(xiàn)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愛形象。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的歡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tài)度,。
二,、指導學生用喜悅的心情、明亮的聲音演唱《洗手絹》,。
三,、能夠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以及“勞動”的主題的編創(chuàng)嘗試,,并表現(xiàn)“勞動”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勞動最光榮〉。
師:小朋友,,讓我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像小喜鵲、小蜜蜂那樣愛勞動,?
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你的畫筆,,把你想到的愛勞動的小動物畫到書本上來。
學生解釋畫面,,教師指導學生唱新創(chuàng)作的動物形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歌曲的開始就欣賞有關勞動的歌曲,,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鼓勵學生都愛勞動),。
三,、律動創(chuàng)新游戲。
師:我來邀請小朋友來玩模仿秀,,愿意的請一起來參加,。
音樂響起,你可以跟著音樂模仿一個小動物勞動的動作,,當音樂停下時,,你馬上擺好造型,,讓教師和小朋友來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
(設計意圖:和學生一做游戲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學生參與,。
四、學唱〈〈洗手絹〉〉,,并表演,。
1、由小動物愛勞動是光榮的引導小朋友,,如果你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我們教室里放了很多勞動工具,,請每組的組長去找一件勞動工具。
生找到掃把,、小桶,、擦布。
2,、請小朋友說說勞動工具的用途,,并有節(jié)奏地用一用。
3,、師問拿水盆,、擦布的同學: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嗎?(搓),。
4,、一起用洗手絹的動作“搓”來和著音樂邊律動邊聽范唱。
5,、小朋友看著自己把一塊臟手絹洗得干干凈凈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確實很高興,,所以我們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著勞動的成果,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一起來把這首歌唱一遍,。
(設計意圖:在勞動中學習歌曲,形式新穎,,學生有種邊玩邊學習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詞創(chuàng)編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絹,,還有哪些勞動的本領,?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厲害,能做那么多家務活,,現(xiàn)在小朋友分組講座一下,,幫家長干什么家務活,然后編排一個節(jié)目,,看哪組小朋友編行最好,,演得最好。
學生創(chuàng)編,,師指導,。
學生表演,教師及時鼓勵,。
(設計意圖: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創(chuàng)編,在編排過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組的形式,,學生在編排中也認識到我們小學生要熱愛勞動),。
課堂小結:略。
評語:
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chuàng)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松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松,,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資料圖片,,為啟發(fā)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力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
一,、學唱歌曲《土撥鼠》,。
二、綜合訓練:三聲部和唱片段,。
三,、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一,、啟發(fā)學生運用柔和、連貫的歌聲和悠長,、平穩(wěn)的氣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愛憐、親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觸三聲部合唱,,要求保持音準和節(jié)奏整齊,。
三、通過本課歌曲和欣賞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德國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生平、作品,。
一,、貝多芬畫像。
二,、《歡樂頌》器樂獨奏,、交響樂中重唱,、合唱、管弦樂合奏錄音帶,。
三,、錄音機。
課時計劃:三節(jié),。(歌曲,、綜合訓練二節(jié),欣賞一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一,、綜合訓練(十七頁中)第一、三聲部,。
二,、學唱歌曲《土撥鼠》。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歌曲《轉圓圈》,。
1、用《轉圓圈》樂曲進行二部視唱練習,。
2,、無伴奏合唱,教師指揮,。重點: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3、隨伴奏合唱,。重點: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及表情的調(diào)動。
二,、綜合訓練(十七頁),。
1、內(nèi)容簡述:這是一條三聲部發(fā)聲練習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呈示部主題,。這個主題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為《念故鄉(xiāng)》,,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親人,、期盼回到故鄉(xiāng)的一首歌曲。
2,、教師范奏(范唱)第一聲部旋律,。
1=bb4/4。
3、集體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4,、哼鳴第一聲部旋律。
5,、教師范奏(范唱)第三聲部旋律,。
1=bb。
6,、由學生們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三聲部的二部視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穩(wěn),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聲部的準確,、清晰,,還要注意傾聽另一聲部。
7,、教唱第三聲部旋律,。
8、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可對半分),,進行兩部視唱,。
9、在二部視唱基礎上的二部哼鳴練習,,注意音區(qū)的變化而引起力度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土撥鼠》,。
1,、歌曲簡介:這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789——1792年與家鄉(xiāng)波恩創(chuàng)作的許多歌曲之一。當時人們有隨身帶土撥鼠到處流浪的風俗習慣,,就好比現(xiàn)代人在家中養(yǎng)狗,、貓,并帶他們外出游玩一樣,。這是一首表現(xiàn)流浪漢與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歌曲,。
土撥鼠,旱獺,。
2、初聽演唱錄音,。
3,、6/8拍弱起節(jié)奏的練習。
4、視唱曲譜,。
注意,,帶弱起的樂節(jié)(二小節(jié)為一樂節(jié))、樂句(四小節(jié)為一樂句),,在樂節(jié),、樂句處須用急呼吸換氣。
5,、按樂曲節(jié)奏讀歌詞,,體會樂句與詞的關系,找出并標出換氣位置,。
6,、練唱歌曲。
注意前兩句與后兩句力度上的對比,。
7,、齊唱《土撥鼠》。
四,、作業(yè):
1,、視唱《土撥鼠》樂譜。
2,、用豎笛吹奏這個旋律,。
下課。
課后記:本課三聲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聲部是從屬性質(zhì),,主要以構造和聲背景為目的,讓小學生輕聲哼鳴的同時,,注意傾聽整體音響效果,。另外,當唱“啊”時,,力度自然加強,,不需要有意突出這個力度。
教學內(nèi)容:
一,、綜合訓練:(第十七頁)三聲部合唱片斷,。
二、歌曲《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轉圓圈》。
1,、分聲部視唱,。
2,、二部視唱練習。
3,、二部合唱,。
二:綜合訓練(第十七頁)。
1,、按第一課時的聲部劃分,,分聲部練第一、三聲部的視唱,。
2,、第一、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3,、用哼鳴的方法哼唱第一、三聲部的二部合唱,。
4,、從第三聲部的學生中抽四——六人,視唱第二聲部,。
5,、第一、二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6,、第二、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7,、三個聲部的三部視唱練習。
8,、三個聲部的三部合唱哼鳴練習,,注意調(diào)整力度和速度。
9,、條件較好的班級,,用豎笛合奏這個三聲部合唱片斷。
10,、欣賞:《故鄉(xiāng)的親人》(第五十七頁},,注意體會想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的那種憂傷心情,。
三:《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1,、問答:《自新大陸》中的主題《念故鄉(xiāng)》,、美國歌曲《故鄉(xiāng)的親人》與《土撥鼠》在內(nèi)容和情緒上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現(xiàn)了游子飄零他鄉(xiāng)的孤獨,、凄涼和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學生區(qū)分歌曲的兩個段落,,并說出它們在旋律和情緒上的異同,。(前一段旋律平穩(wěn),感情比較平靜,,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緒顯得較激動)。
3,、朗誦歌詞,,請學生指出語氣最為強烈的地方,(啊,,土撥鼠),,對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處),確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討論:應如何運用力度來表現(xiàn)這個高潮部分?(用較強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較強的力度?(應隨旋律的起伏而作強弱的變化),。高潮部分出現(xiàn)了兩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處理?(前一個高潮部分力度較強,抒發(fā)對土撥鼠十分鐘愛的強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則用較弱的力度來表現(xiàn)無可奈何的心情),。
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試一試,,唱一唱,讓大家進行比較,,再得出結論,。
5、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6,、用豎笛練習吹奏這首歌。
四: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練習情況,。
下課。
課后記:《土撥鼠》這首歌的兩大特點: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從小節(jié)的第六拍弱起,。啟發(fā)學生意識到這兩點,再去感覺基本節(jié)奏,,自學起來會很方便,。
教學內(nèi)容:
一,、復習、鞏固前兩課時學習內(nèi)容,。
二,、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較具準備:
一,、貝多芬像。
二,、錄音機,。
三、用電子琴演奏的《歡樂頌》錄音;用童聲合唱的《歡樂頌》錄音;用重唱,、合唱,、管弦樂演奏(唱)的交響樂片段錄音。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第十七頁)三聲部發(fā)聲訓練,《念故鄉(xiāng)》片段,。
(1),、三聲部的視唱練習。
(2),、豎笛合奏練習,。
2、抽唱歌曲《土撥鼠》,。
3,、抽學生用豎笛吹奏《土撥鼠》。
小結,、過渡:
這是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內(nèi)容更深刻、規(guī)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關于貝多芬的簡介,,參看課本第二十一頁。
二:貝多芬經(jīng)典名作片段欣賞,。
1,、交響曲:
(1)《命運》(貝五)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田園》(貝六)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奏鳴曲:
(1)《月光》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題主題。
(2)《熱情》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
(3)《春天》f大調(diào)小提琴,、鋼琴第五奏鳴曲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3、歌曲:
(1)《土撥鼠》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
(2)《歡樂頌》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c,、交響樂(貝九)第四樂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賞童聲合唱《念故鄉(xiāng)》,。
三:邊聽邊想。
1,、再聽《歡樂頌》片段,,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如:興奮、熱烈,、雄壯,、宏偉、激奮……),。
2,、引導學生們將《歡樂頌》與《土撥鼠》從情緒、力度,、速度,、結束音、色彩等方面進行比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歡樂頌》《土撥鼠》。
情緒熱情,、歡(明)快憂傷,、低沉。
力度強弱,。
速度快慢,。
結束音16。
色彩明亮暗,。
3,、用以上比較法將本節(jié)課所欣賞的八首作品歸納:
(1)《歡樂頌》類:《熱情》,、《春天》、《田園》及《命運》,。
(2)《土撥鼠》類:《月光》,、《念故鄉(xiāng)》。
4,、齊唱《歡樂頌》,、或吹奏。
簡單小結課堂學習情況,。
下課,。后記:通過對比,讓學生懂得同是貝多芬的作品,,整體上感覺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別是結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這也說明使用某些音或節(jié)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別的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2,、欣賞《天亮了》韓紅。
3,、欣賞《感恩的心》,。
4、欣賞《讓世界充滿愛》,。
1,、通過欣賞學習《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四首歌曲,,使學生深刻感受要懷著干恩的心對待生活,、對待親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讓學生充分明白社會是個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能學會《外婆的澎湖灣》,,并動情演繹《外婆的澎湖灣》,。
1、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以情感人,以達到讓學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灣》歌唱、動情演繹,。教具準備:電子琴,、《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的flash動畫課件(充分利用網(wǎng)上現(xiàn)有資源)。
學生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進教室(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一,、課前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巴瑢W們,,今天老師站在這里,心里呀又激動又胸有成竹,,還有心里揣著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誰知道為什么?”“”師生互動“誰能幫幫我,,別讓我惴惴不安,給想個辦法,,(有什么辦法),。誰能?”“”“你們說得真好,,現(xiàn)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謝謝同學們。好了我們上課,!”
二,、師生問好!
(啦啦歌)15151535133322221232老師老師老師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5151535133322221231‖同學同學同學們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課教授:
導入。(屏幕出現(xiàn)和藹可親的外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我夢見外婆了,外婆沒有變,,一如往日的和諧溫暖親切,,慈愛的看著我。在老家的廚房煮好飯,,默默地等著我,,感覺還是跟以前一樣,一樣的溫情,一樣的依賴,,一樣的笑臉,,一樣的容顏,(哦,,不,,應該說是更加的年輕了,夢見外婆真好,。)同時,,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歌嗎,?想聽嗎?(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灣》flash(2分),。
提問:
a、同學們能說說自己的外婆嗎,?
b,、哪位同學能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外婆的澎湖灣》?
(1)隨琴唱樂譜(師彈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隨琴完整演唱樂譜(1分半)。
(3)加入歌詞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隨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灣》(5分)。
歌曲學完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首歌曲是表現(xiàn)了誰和誰之間的愛,?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qū),,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fā)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這個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歌手韓紅,,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她領養(yǎng)了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并用這個故事創(chuàng)作了《天亮了》這首歌,。大家想不想聽?。?/p>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2分,。
請同學們說一說聽這首歌的感受:
同學說創(chuàng)作背景,。
請欣賞感人肺腑的手語歌曲《感恩的心》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的享受著每個人的關愛,,父母的關愛,、同學的關愛、師生的關愛以及像子灝這樣得到的陌生人的關愛,,讓我們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面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讓我們再欣賞一遍,,請會這首歌的同學一起輕聲唱并一起做手語,。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我們的家人、朋友和他人,?!昂⒆觽儯覀兌际切疫\兒,,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點不如意,,比起潘子灝來又算得了什么?我們要學會感受幸福,,感受愛,更要學會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請欣賞《讓世界充滿愛》(放《讓世界充滿愛》flash音樂動畫),。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和學習了《外婆的澎湖灣》《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讓世界充滿愛》,,我們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請同學們愛你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好了,這節(jié)課就到這兒。下課?。ǚ拧蹲屖澜绯錆M愛》flash音樂動畫)送學生出教室,。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準備:
1、有關“曾侯乙編鐘”的音響資料,。
教學內(nèi)容:
通過老師介紹和視頻資料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教學目標:
了解編鐘的故事,感受我國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調(diào)整情緒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上課。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二,、介紹青銅器(邊看課件邊介紹)。
1,、青銅器的類別,。
2、青銅器的用途,。
a農(nóng)具與工具b兵器c飪食器d酒器e水器f樂器,。
a兵器b禮器。
在等級社會中,,一部分青銅器被用于貴族間各種禮儀活動,。
三、介紹編鐘,。
1,、通過課本圖片了解中國古代樂器—編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將收集到的《國寶檔案——曾侯乙編鐘》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
1,、對編鐘這個中國古代青銅器樂器有初步了解,。
3、通過視頻資料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a曾侯乙編鐘的挖掘,、歷史。
b編鐘的構造,、發(fā)聲,。
c編鐘的復制,、保護。
視頻時間較長,,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據(jù)課上時間靈活安排,。
四、小結,。
帶領學生回顧這一課時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編鐘的內(nèi)容,。
第三單元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六(1)(2)(3)(4)3/24~3/25,。
教學準備:
有關“曾侯乙編鐘”,、“金編鐘”的音響資料。
教學內(nèi)容:
通過老師介紹和視頻資料了解曾侯乙編鐘,、金編鐘的故事,。
教學目標:
了解編鐘的故事,感受我國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調(diào)整情緒,。
用歌聲和老師進行問候。
二,、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老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曾侯乙編鐘的歷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回憶上集的內(nèi)容。
和老師一起觀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構造,、發(fā)聲,。
以及編鐘的復制、保護,。
節(jié)選15分鐘左右,。
三、金編鐘的故事,。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套金編鐘,,它是乾隆80大壽時送的大禮,,關于這套編鐘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編鐘”的故事,。
15分鐘左右,。
四、小結,。
編鐘知識小競賽,。
用競賽的形式檢驗一下自己對編鐘的了解。
第三單元第三課時,。
教學時間:六(1)(2)(3)(4)3/28~3/30,。
教學準備:
1、編鐘的`音響資料,。
2,、銅鼓舞的圖片及音響資料。
教學內(nèi)容:
1,、聽賞樂曲《楚辭》片段,。
2、了解銅鼓舞,。
教學目標:
1,、聽賞編鐘音樂作品片段,感受其音樂特有的聲音效果,,了解我國古代音樂知識,,感受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2,、認識銅鼓舞,,并簡單了解它的歷史。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和老師用歌聲進行問候,。
二.欣賞樂曲《楚辭》。
1,、學生視唱歌譜,。
2、對較難的小節(jié)進行重點練習,。
有相似的樂句,,找一找,再對比唱唱,。
3,、聽聽編鐘與眾不同的音色,。
4、編鐘的演奏特色,。
5,、再欣賞,跟唱旋律,。
慢速視唱歌譜一遍,。
難點小節(jié)大家一起練習解決。
全曲有八行,,每兩行的節(jié)奏,、音都比較相似。
欣賞編鐘的音色,。
它屬于變音打擊樂器,,發(fā)音類似鐘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具有東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譜)。
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節(jié)選一些樂句唱,。
三.欣賞銅鼓舞,。
1、欣賞表現(xiàn)舞蹈主題的青銅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長鼓舞、太平鼓舞和蓮湘舞等都由《奏舞》演變而來,。
a周代青銅壺,。
b戰(zhàn)國青銅圓壺。
是一種與祭祀禮儀有關的舞蹈,,它原來用于祭祀,,后來也用于群眾性的自娛和表演。
四.欣賞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銅鼓的表演欣賞少數(shù)民族的銅鼓舞表演,。
五,、小結。
鼓勵有興趣地學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資料,。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三
1、學會唱《我是小鼓手》,,感受進行曲的特點,,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這種情緒。
2,、簡單了解鼓號隊的樂器,,在活動中享受表演的快樂和喜悅。
1,、用明亮,,歡快,自豪的情緒演唱歌曲,。
2,、6—6—的四拍延長。
3,、歌曲后半部分的“咚咚”處的掌握,。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22331766—6—,。
lu哎,。
3節(jié)奏練習。
6262|6220|3636|3660,。
xxoxxoxxxxxo,。
330|660|3333|60。
二,、導入,。
今天我是以一名小鼓手的身份來和小朋友一起上課,想聽我敲小鼓嗎,?(學生回答),。
老師敲一段。
作為一名小鼓手,,我覺得非常開心,,我還特意選了一首歌,來表達我現(xiàn)在的心情,,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三、歌曲教學,。
1歌曲欣賞,。
2讓學生自由朗讀歌詞。
3齊聲朗讀歌詞,。
4范唱:
(激發(fā)學生聽歌曲的興趣),。
5你們想唱嗎,?
歌曲分為三部分,先看第一部分:1師范唱2學生跟琴唱3唱歌詞,。
第二部分:1先找找有沒有相同的旋律,。
旋律唱一唱唱歌詞。
第三部分:1先聽一聽音樂,,自己唱一唱歌詞,。
(提醒學生要唱的輕聲而富有彈性)。
2理解歌曲,。
教:你覺得演唱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樣?
這首歌曲中哪幾句歌詞是表現(xiàn)出了高興的心情,?
(學生分別找出歌曲中體現(xiàn)高興心情的歌詞,,并解決這幾句歌詞的情緒,用高興的心情唱一唱),。
1找出高興的歌詞:“太陽聽了微微笑,,
2用簡單的動作來做韻律。
教師彈琴,,學生演唱歌曲,。
注意的地方:
1用手勢來解決“哎“字的音高難度。
2解決歌曲后半段“咚咚“處的聲音問題,,防止學生大聲喊唱,,告訴學生”咚咚“處的處理要唱得有單性一點。
7在學生掌握歌曲的同時,,引導學生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來演唱歌曲,。
在“咚咚“處拍手。
8完整唱一遍歌曲,。
四,、知識延伸。
1認識鼓號隊樂器,。
教:小朋友,,今天我們和鼓號隊的小鼓成了好朋友,其實在我們學校的升旗儀式上一直能看到鼓號隊的表演,,那么除了小鼓外,,還有那些樂器呢?(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我把它們都請來了,,想不想聽聽它們的聲音(出示其它幾種樂器,讓學生感受各種樂器的不同音色)。
2欣賞一段鼓號隊的精彩表演,。
教:每個樂器都有著不同的音色,,如果將這些聲音有節(jié)奏的放在一起,我們就會聽到非常美妙的音樂,,下面請欣賞一段鼓號隊的精彩表演。
3小結,。
教:你們覺得鼓號隊的隊員神氣嗎,?你們想不想也成為一名鼓號隊員。(學生回答),。
好,,讓我們時刻準備著,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鼓號隊員,,加油,!
五結束活動。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能與同學協(xié)調(diào)配合,,學會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演唱歌曲《西風的話》,,并感受音樂的和聲美,。
2、在聽賞樂曲《步步高》后,,能哼唱出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奮發(fā)向上進的積極情緒。
3,、能學會演唱《快快活活過春節(jié)》,,并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4,、在聽賞《春節(jié)序曲》后,能哼唱出音樂主題,,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并通過豎笛吹奏的形式參與音樂的表現(xiàn)活動。
教學準備:
鋼琴,、cai課件,。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西風的話》。
2,、能與同學配合進行合奏,、合唱,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合唱二聲部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難點:
二聲部的合唱。
教學準備:
豎笛,、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
1、播放《春節(jié)序曲》,,讓學生隨音樂律動,。
2、導入,。
生:……,。
師:其實不僅你們發(fā)生了變化,連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和你們一樣發(fā)生了變化,。你們聽,,西風唱起來了,請同學們聽完以后說一說西風吹過的地方有些什么變化,。
二,、聽賞《西風的話》。
1,、聽高聲部,。
2、讀歌詞,。
(1)導語:
當西風撫過湖面,,當池塘里的荷花長出一個又一個蓮蓬,當梧桐樹變成了紅色,,我們就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讓我們伴著西風的歌來將《西風的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吧。
(2)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中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3,、聽低聲部。
(1)學生聆聽歌曲低聲部,。
三,、合唱教學,。
(將全班兩組分為兩個聲部)。
1,、唱曲譜,。
(1)視唱低聲部曲譜。
(2)視唱高聲療的曲譜,。
(3)合唱兩聲部曲譜,。
2、唱歌詞,。
(1)唱低聲部的歌詞,。
(cai播放高聲部音樂,高聲部仔細聆聽,,心里跟音樂唱)。
(2)唱高聲部的歌曲,。
(cai播放低聲部的音樂,,低聲部在心里跟音樂唱)。
3,、兩個聲部合唱,。
(1)全曲合唱。
注意:找出自己演唱中和諧與不和諧的地方,,并解決這些問題,。
師:為什么不好?哪里不好,?怎么解決,?
(2)分樂句進行合唱。
(3)交換聲部練習,。
(4)完整地合唱幾遍,。
四、小結,。
師: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等到明年秋天,,西風再來看你們的時候,,希望你們的手中捧滿了你們的收獲。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知識: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方法:情景表演與演唱相結合,。
3,、情感: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祖國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安穩(wěn)的生活環(huán)境。
教學重難點: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對音樂所蘊含的情感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課前五分鐘基礎樂理知識講解(主要學習一拍前附點,、二八節(jié)奏、跳音和連音線),。
師:同學們,,我需要三個四分音符、三個八分音符和一個十六分音符,、一個附點,,哪些同學能給我們扮演一下呢?(把同學們用身體表現(xiàn)的節(jié)奏型寫在黑板上,,給出評價,,并讓同學們試著唱一唱這幾個節(jié)奏的組合。),。
三,、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說說中國都要哪些節(jié)日呢,?(生自由發(fā)言)。
師:那你們知道有哪個節(jié)日是屬于我們小朋友的呢,?
生:......
生:高興,。
生:好聽。
師:既然是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不學會記住,,可就拿不走哦。下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把這首詩讀一讀吧,。(跟老師朗讀,,然后把前兩句歌詞寫在黑板上的節(jié)奏下面讓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并根據(jù)老師在琴上彈奏的音跟節(jié)奏試唱,,剩下的歌詞跟老師的節(jié)奏來念,。)。
師:今天呢,,也要一群小朋友在過同樣的節(jié)日,,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是怎么過節(jié)的吧,。(放錄音)。
3,、聆聽范唱,,思考:從音樂中向我們走來了怎樣的孩子?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活潑,、快樂、幸福),。
生:......
師:大家說的都要道理,,那你們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生:幸福,、快樂,。
師:下面就讓我們再次聆聽音樂,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看好多同學都按奈不住想唱歌了,,再聽這一遍的時候會唱的同學們可以小聲地跟著哼唱。再聆聽,,跟著音樂小聲哼唱,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隨樂擊節(jié)奏或律動,。
師:這么美的詞,,這么美的旋律,咱們編幾個動作演一演,。(點學生隨樂編排),。
隨樂展示,評價,。
4,、聽曲律動(用手中的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5,、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6、分男女生演唱歌曲,,用手中的樂器伴奏,。
四、歌曲藝術處理,。
1,、小組討論處理方案。
2,、交流,、討論,、實踐。
3,、綜合討論意見總結,。
4、分組按要求演唱,,并展示,。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結束課程,。
五、課堂小結,。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國家的棟梁,國家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么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要辜負祖國和人民對我們的希望。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六
《愛的奉獻》這首歌曲在1987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首次演唱,。歌曲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家庭幫助當小保姆的姑娘戰(zhàn)勝病魔的動人故事,,但歌詞并沒有具體地講述情節(jié),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樣的詞句,,發(fā)人深省。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16小節(jié),,音樂是敘述性的,優(yōu)美而深情,;第二樂段10小節(jié),,音樂是呼喚性的,在高的音區(qū)進行,,是激動的傾訴,,這也是歌曲的主題所在,聽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通過欣賞、學唱歌曲《愛的奉獻》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愛心,,懂得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關愛動物,,奉獻愛心懂得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感受音樂對人的情感的表達作用。
2,、學會歌曲《愛的奉獻》并能劃分樂段,,感受兩個不同樂段的不同情緒,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現(xiàn),、演唱歌曲,,簡單認識歌曲的基本結構并體會歌曲表現(xiàn)的情緒、情感,。
引導學生用圓潤連貫的聲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
:引導學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構成的節(jié)奏型。
:多媒體,、網(wǎng)絡資料,、錄音機。
1,、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一組社會奉獻愛心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2,、教師: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身邊充滿了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愛有關的歌曲,名字叫《愛的奉獻》,,出示課題,。
3,、一起欣賞這首歌曲,。
(一)介紹歌曲《愛的奉獻》誕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樂段,。
1,、先觀察歌曲中出現(xiàn)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說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師強調(diào):“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第一樂段,,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唱第一樂段,。
3,、師生齊唱第一樂段,。
(三)學唱歌曲第二樂段。
1,、教師提醒第二樂段有切分音符,,同學們在演唱時要注意唱準切分節(jié)奏。
2,、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第二樂段,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演唱歌曲第二樂段,。
3、讓學生觀察這個樂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學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學生隨伴奏音樂演唱第二樂段,。
(四)學唱尾聲部分。
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尾聲部分,,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唱第二樂段,。
(五)跟伴奏,,學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請學生隨伴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七)跟伴奏音樂填詞演唱《愛的奉獻》,。
(八)為歌曲劃分樂段。
(第一樂段分到“幸福之花處處開遍”,;第二樂段就是剩下的部分),。為什么這樣分呢?(因為第一樂段是充滿深情的,第二樂段是充滿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樂段充滿深情地,,第二樂段充滿激情地),。
1、教師:這首充滿愛的歌曲讓我們感動,,我感到同學們都是快樂的,、幸福的,,在我們幸福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愛,可是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和我們同齡的孩子,,他們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呢?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課件邊遠山區(qū)同齡兒童渴望讀書的圖片:加上旁白(這是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他來自大別山深處,這雙眼睛里閃爍著渴望,,充滿了憂郁,,他看著你,也看著我,,那憂傷的眼神像是在向我們講述著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兒童故事,,一雙雙期待的眼神、一個個令人心酸的鏡頭,,撥動著我們的心弦,,從心靈深處喚起了人們的同情和關心。),。
2,、當你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學生談感受)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學生暢談)。
3,、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為他們祈禱、祝福,,祝福他們將來和我們一樣幸福,、溫馨,讓我們用這首《愛的奉獻》和祝福送給他們,,老師相信,,他們在遙遠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覺到我們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愛的奉獻》。
4,、教師:同學們讓我們用感恩的心感謝那些有愛心,,奉獻愛心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結束這堂課吧,。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七
2.學唱滿族歌曲《歡慶豐收》,、《喜歌》,。
3.滿族音樂游戲賽“威呼”。
1.通過欣賞和學唱滿族歌曲,,初步感受用音節(jié)省,、旋律平穩(wěn)的特點。
2.能夠準確的演唱歌曲,,并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
3.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游戲賽“威呼”,感受滿族的風俗游戲,。
準確的演唱歌曲,,在音樂活動中創(chuàng)造參與賽“威呼”游戲。
課件,、電子琴,、“賽威呼”(滿族兒童游戲)道具。
三年級,。
師:那就讓我家鄉(xiāng)的馬爬犁帶著我們出發(fā),!
2.你們說得很準!讓我們再來聽這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你能記住印象最深的一句,,并哼唱出來嗎?用手劃出它的旋律線,。(生—),。
3.師:走近了,我們才知道,,原來是滿族姑娘們?yōu)榱藨c豐收跳起了空齊舞,,讓我們共同欣賞,你能記住哪個動作,,一起學學,。(第三遍聽一半)。
1.同時聽第一遍音樂,,介紹滿族服飾,。
2.介紹腰鈴,聽第二遍音樂,。
那我們再看這些演員的表演,,他們的腰間多了什么?(腰鈴舞視頻),。
3,、那我們今天就來學一種簡單的伴奏方法——搖擺式。
7.那我們再看這首歌一共用了幾個音吶?(師手指歌片,,帶動學生試唱一下,,然后發(fā)現(xiàn)只有do、re,、mi三個音),。
肖艷老師的這節(jié)課選自人音社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鄉(xiāng)土教材部分,所有內(nèi)容都來自于黑龍江省民間音樂素材,,并進行了重組拓展,。
本節(jié)課的設計從聽音樂入手,以瀏覽式的教學模式,,用慶豐收的情景主線貫穿每一個教學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通過聽、唱,、看,、舞、做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引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表現(xiàn),,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中欣賞《太平年調(diào)》,,唱《歡慶豐收》和游戲三大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聽賞、感悟,、體驗音樂的過程,,在教學中時刻關注了音樂。并以《歡慶豐收》為重點,,學習了解了滿族音樂用音節(jié)省,、旋律平穩(wěn)的特點,也感受了采用五聲音階構成的滿族音樂的風格,,并通過滿族服飾,、游戲、等民俗,、歷史內(nèi)容的接觸,,讓學生較全面的體驗了滿族的文化背景。
鄉(xiāng)土教材的挖掘,、音樂的制作,,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教師為此付滿族鄉(xiāng)采集音樂素材,,征求意見,,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及充分利用鄉(xiāng)土課程資源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貢獻,。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八
隨著清脆的上課鈴聲,,我們的音樂欣賞也即將開始。我是來自泰師附小的一名音樂老師,,我姓季,,大家叫我季老師就可以了。
二,、導入新課,。
從外國人唱《茉莉花》引發(fā)學生自豪感,從而更加認真得去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
過程:
教師導語:季老師教音樂,,也會講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給大家?guī)硪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樓蘭國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公主,,名叫圖蘭多,,但也很殘酷。據(jù)說她給來自各國的求婚者提了個條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個問題,,就可以娶她,并贏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國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劊子手們又在磨刀了(開始播放話劇片斷)。
原來有個韃靼國王子也被圖蘭多的美貌打動,,決心不顧一切要娶到圖蘭多,,對圖蘭多提出的三個問題,對答如流,,終于獲勝,,可圖蘭多仍不甘心。這時,,王子倒慷慨地來幫她,,請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沒有猜中圖蘭多的謎語那樣,,被處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場面)此夜,,全城無人入睡,百姓和僧侶們都在向月神祈禱,,希望圖蘭多誠服,,從此結束殺戮。瞧,,月亮出來了,,僧侶的祈禱樂響起(茉莉花的旋律響起)。
或許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于她良心發(fā)現(xiàn),,從此改邪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
1.歷史簡介。
在中國,,這首歌更是歷史悠久,。誰來把大屏幕中次連貫成一句話介紹給大家。(據(jù)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fā)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diào)》,。),。
2.聽旋律,。
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樂器,認識嗎?(對了)這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們的民族樂器來演奏才能體現(xiàn)它的韻味,。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學生狀態(tài),,“抓住”聽得入神的同學:“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聽得很入神,老師也一樣,,快要被著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們的感受嗎?比如說,,用手來表示聽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師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顯示歌詞),。
先在江蘇地區(qū)廣泛傳唱,清朝時期定名為《茉莉花》,。一起聽一聽,,邊聽邊留意一下歌詞,看看歌詞是怎樣贊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詞,、播放黑鴨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間過門提示學生唱一唱),。
學生回答問題: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真的有這么香嗎,?我們一起來切身體會一下,。(噴灑空氣清新劑)。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真的那么白嗎,?老師這里有幾張照片一起來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仿佛刻玉雕瓊。該花原產(chǎn)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早在宋代傳入我國,。
自明代起,,揚州已有少量茉莉引進種植,但大批種植至少始于清光緒初年,。
4.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現(xiàn)兩首歌的旋律(簡短的一句)。學生對比,,知道的確發(fā)生了變化,。
6.師生互動,說說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實茉莉花并不僅僅可以用來觀賞,你們知道茉莉花還有什么用嗎,?(泡茶,、入藥,、做成工藝品等)。
老師今天帶來了新鮮的茉莉花茶,,我們一起來嘗嘗,。
一邊泡茶,一邊介紹茶道,。
要說這泡茶呀,,可是個非常講究的活兒。茉莉花茶屬于綠茶,,一般是將少量茶葉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開水。水溫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溫度太高,就會傷害茶葉,,影響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講究。水壺要高些,,這樣水會在進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溫度,。水壺在倒時要忽高忽低,這樣的倒法還有個好聽的名字——龍鳳三點頭,。這樣就使茶葉在杯子里翻滾,,讓香味能夠迅速得散發(fā)出來。
請幾位同學來嘗一嘗,。說說著茶的味道如何,。先聞一聞(有股茉莉花的清香)剛進口怎們樣?(有點苦)再喝一口呢,?(還是苦)那么閉上眼睛,,吸一口氣,再感覺一下口中的味道(苦后是一陣清香)是的,,苦后方覺甘甜正是這品茶的精髓,,這里面也蘊藏著人生的哲理——經(jīng)過艱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為珍貴。
7.學唱《茉莉花》,。
總結歌曲內(nèi)涵,。
茉莉花在我國歷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yōu)美,,婉轉流暢,短小精致,,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
小結點題。
(學生總結:感到驕傲自豪),。
教師接:是呀,,老師也想起一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更應該將這首經(jīng)久不衰的佳作永遠創(chuàng)唱下去,。
8.尾聲:宋祖英悉尼放歌(視頻),。
前不久,,我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舉辦了一場世界性的演唱會。就在這場演唱會里,,她深情演繹了《茉莉花》,,將《茉莉花》再度介紹給了全世界,獲得全場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熱烈的掌聲,。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國人。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一邊欣賞一邊也來跟著合唱隊擔任伴唱,,感受那激動人性的場面。(起立),。
四,、下課。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九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做回音游戲。
2,、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fā)》,、河北民歌《放風箏》。
3,、學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認識小節(jié)、小節(jié)線,。
4,、學唱歌曲《郊游》,,表現(xiàn)郊游的情景。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2、欣賞《出發(fā)》《放風箏》,。
3,、聆聽音樂《出發(fā)》、隨著歌曲《郊游》進行表演,。
4,、認識小節(jié)線和小節(jié)。
5,、參與“回音”游戲和多聲部節(jié)奏組合《春天交響曲》活動,。
1、《山谷回音真好聽》 歌曲簡潔,、樸實,,描繪了孩子們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畫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動模仿了聲音在山谷間回蕩的自然現(xiàn)象,。
2、《出發(fā)》 1949年10月,,前蘇聯(lián)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創(chuàng)作了一套兒童交響組曲《冬天的篝火》,,這套樂曲共分八段,以蘇聯(lián)詩人馬爾夏克的詩句作為標題,,在樂曲間通過朗誦來敘述少先隊員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發(fā)》《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行軍》《歸來》等。這是普羅科菲耶夫繼《兒童音樂》和《彼得和狼》之后,,為兒童和青年創(chuàng)作的又一優(yōu)秀作品,。音樂描繪更加具體,更能為兒童所喜愛,。
民歌有山歌,、小調(diào)、勞動號子等,,《放風箏》屬小調(diào),,也稱小曲。這首《放風箏》使用了江南優(yōu)秀曲牌“碼頭調(diào)”的'曲調(diào),,來歌唱當?shù)孛袼咨?,既有南方的秀麗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nèi)柔外剛,、南北交融,,與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樣,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節(jié)拍為2/4,,在節(jié)奏和速度處理上十分多樣,抒情優(yōu)美,,適宜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邊》 這是一首流傳在江西萍鄉(xiāng)一帶的民歌,,屬于民歌體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現(xiàn)了在種田之余兒童在河邊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藍天,、青草,、小河、耕牛,,與小牧童融為一體,。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2,、隨音樂《出發(fā)》或《郊游》進行表演,。
1,、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指導學生不要過分夸張。
2,、學唱
《放牛放到小河邊》歌曲唱名,,做到唱名與音高一致。
3,、聆聽音樂《出發(fā)》或隨著歌曲《郊游》進行表演時,,要做好組織工作。
四課時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二十
(一)通過對作品欣賞,、演唱,、配樂詩朗誦,體現(xiàn)文化藝術多元化的特點,,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沉浸于濃郁的詩情畫意中,。
(二)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把心兒種在春天里》,。
(三)認識還原記號,;學習三拍子的指揮圖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輕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把心兒種在春天里》。
難點: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韻律感,。
教學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等,。
預習要求。
看《把心兒種在春天里》的歌詞,。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校園的早晨》,。
1、學生聽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2,、學生跟隨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反復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二)導入教學,。
比一比,賽一賽:
1,、說出帶有“春”的成語,。
引導:同學們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
師:提到春天,,人們總喜歡用溫暖、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等詞語,,寫它帶給人的美好。
2,、說出古詩詞中關于“春”的詩句,。
3、配樂詩朗誦《推開春的大門》。
聽到鳥叫了,。
在城效,,有幾只報春鳥。
它們不敢進城,。
只在效外歡呼和跳躍,。
它們樸素得像鄉(xiāng)下的農(nóng)民。
讓我萌發(fā)一種親近,。
它們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親人。
它們在尋找不知名的蟲子,。
向同伴發(fā)出親和的聲音,。
在效外,我愛上了鳥的聲音,。
在鳥的爭鳴中,。
我推開了春的大門(音樂《春之歌》a段旋律)。
(三)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
1,、跟琴輕唱a段主旋律。
認識還原記號:表示將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復到原音高,。
2,、初聽樂曲。
問:a,、在聽到主題旋律的時候作出表示,。
b、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
3,、、再次欣賞,。
要求學生用色彩表示聽不同段落時的感受,并說明理由,。
4,、揭題、簡單介紹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
(四)學習歌曲《把心兒種在春天里》,。
1、讓學生描述自己所做過的美好的夢,,談談自己的理想,。
2、聽教師范唱歌曲。
3,、學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歌詞,,感受歌詞抒發(fā)的情感,。
5、再次聽錄音范唱,。
注意第一樂段各樂句的相似之處的區(qū)別,,并唱一唱。
6,、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
7、自學第二段歌詞,。
8,、學習三拍子的指揮圖式。
9,、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劃拍。
(五)表現(xiàn)歌曲,。
1,、討論用什么樣的力度來表現(xiàn)兩個樂段不同的情緒。
2,、采用多種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比如:領唱,合唱,;輪唱,;接口唱等。
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為歌曲伴奏,。節(jié)奏型“0__x”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唱,,一組伴奏,。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是北師大版藝術第七冊第五單元主題二的一首學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都可以發(fā)揮作用,。竹是中國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氣質(zhì)與我們民族的審美情趣相迎合,。學習此歌曲需一課時,在學會唱這首歌的同時也學習了聽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和風格,。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節(jié)奏,、句式及情緒的變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用不同的節(jié)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jié)奏韻律,。
(2)能夠跟唱歌譜,,按照歌曲樂句,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表現(xiàn)歌曲旋律的變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通過感受竹的秀美,,體驗竹帶給人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教學重點:學會演唱歌曲,,體驗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裝飾音、變化音記號的唱法,。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鋼琴)、打擊樂器,、音樂用書。
本節(jié)課的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據(jù)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學生大多數(shù)是外來工子女,,除了學校的音樂課,,平時比較少接觸音樂。
2,、本班學生男多女少,,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
3,、學生學習過簡單的打擊樂器,。
1、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戲激發(fā)興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游戲方式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一)、詩歌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翠竹兒》,。
翠竹兒飄,,翠竹兒飄。
清風吹過竹林梢,;
``````,。
快來吹一曲“直苗苗”
2、欣賞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樂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師:今天,,我們走進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覺,?同學們喜歡竹子嗎,?
3、與竹對話,,表達對竹的感受,。
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竹子的資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帶給我的美好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在聆聽,、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
1、欣賞歌曲《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風味,。
(2)理解歌詞內(nèi)容。
(3)體驗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學唱歌曲。
(1)引導學生討論用不同的節(jié)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jié)奏韻律,。
×××××|×××××|×。
竹葉兒長喲,,竹葉兒青羅,。
×××××|×××××|×。
竹葉兒長喲,,竹葉兒青羅,。
……。
×××××|×―――|×××××|×―――‖,。
×××××××|×××××××‖,。
(3)采用集體、小組,、個別,、齊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設計意圖:欣賞并學唱歌曲,,感受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三),、聯(lián)想討論,。
1、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東西,?有誰知道來說一說。
2,、竹子還能做成什么樂器,?它們的聲音是怎樣的?
師: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物體,,它還可以做成不同的樂器,,奏出很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看看,。
3,、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竹子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觀賞、聆聽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賞竹竿舞,,體驗竹竿舞帶來的樂趣。
1,、欣賞竹竿舞,。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竹鄉(xiāng)娃娃愛竹林》這首好聽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許多用途,,你們一定不知道在少數(shù)民族的地方還有種舞蹈叫竹竿舞,我們一起欣賞吧,。
2,、表演竹竿舞,活動結束,。
設計意圖:體驗舞蹈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愛竹林愛大自然的情感。
開始,。
情境朗讀,。
傾聽。
欣賞,。
講解引題,。
演示竹林圖片。
錄像課件,。
欣賞圖片,。
回答問題。
講解,。
讀一讀,。
演一演。
教唱歌曲,。
聽賞并學唱歌曲,。
回答問題。
欣賞圖片,。
提出問題,。
點評總結。
結束欣賞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