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共同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各類基礎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學習潛能,,增加對世界各地地理知識的認識,,讓學生們養(yǎng)成互助、合作,、共同進步的良好精神狀態(tài),。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nèi)容是了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并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區(qū)
本章主要內(nèi)容是學習并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jīng)濟等,。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第三章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jīng)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nóng)業(yè)帶的分布,。
三,、重點、難點:
1,、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能簡單分析人—地內(nèi)在關系;
3、初步學會國家和地區(qū)的分析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wǎng)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nèi)容課時安排周次
第六章第一節(jié)自然環(huán)境21
第二節(jié)人文環(huán)境22
第七章第一節(jié)日本23
第二節(jié)東南亞34-5
第三節(jié)印度36
第四節(jié)俄羅斯37-8
第八章第一節(jié)中東28-9
第二節(jié)歐洲西部29-10
期中考試11
第三節(ji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12
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213
第九章第一節(jié)美國314-15
第二節(jié)巴西215-16
第十章極地地區(qū)217
期末復習418-19
期末考試20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確印度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加強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讀圖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運用文字、數(shù)據(jù),、地圖等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fā)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人口觀;
3.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nóng)業(yè)。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成因。
2.工業(yè)的發(fā)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1.多媒體課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電影,,并提問:該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們就學習我們的鄰邦——印度,。
2.設問方式引入:《西游記》同學們都看過,唐僧要去西天取經(jīng),,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印度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今天咱們也去取一回經(jīng),。
3.課件展示:圖7.34“印度的地形”,,明確印度的方位、鄰國,,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的特點,。
4.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課件展示P34的閱讀材料:世界文明古國——印度),。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為三大地形區(qū):北部為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5.課件展示:圖7.35“印度人口的增長”,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經(jīng)超過多少億?
②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多少倍?
③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凈增人口數(shù)的變化趨勢如何?
6.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目前印度總人口已經(jīng)超過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3倍,,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長數(shù)是越來越多,。讀圖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增長速度過快。
7.學生朗讀P36頁的一段文字資料,并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說說你對印度未來人口趨勢的看法,。
②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壓力。
8.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①從文字資料中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由于印度廣大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紀中葉,,印度總人口將會超過中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②課件展示:圖表7.1“印度部分資源,、產(chǎn)品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從表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印度的資源總量和產(chǎn)品總量都相當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chǎn)量和鋼產(chǎn)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huán)境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9.課件展示:圖6.10“亞洲的氣候”和圖7.38“孟買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其氣候特點是什么?
10.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印度大部分地區(qū)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以孟買為例,可以看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特別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為什么印度的降水會有旱季、雨季的差別呢?
11.課件展示:圖7.39“南亞1月風向”和圖7.40“南亞7月風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風向有何差別?
②西南風的幾種變化情況,并填表,。
12.學生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所產(chǎn)生的晝夜更替與時間的差異現(xiàn)象。
2,、能夠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3,、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說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其所產(chǎn)生的季節(jié)變化與熱量差異現(xiàn)象。
4,、能夠結合當?shù)丶竟?jié)變化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線,,并能夠舉例說明各帶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帶的名稱和界限
3,、公轉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4、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
難點:
1,、自轉產(chǎn)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帶的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一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活動
【活動】演示地球轉
教師用手輕輕轉動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
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地球繞著什么在旋轉?(地球繞地軸旋轉)
再提問:地球自轉是什么方向?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又是怎樣的,北逆南順)
注意:在這里先讓學生明白“東”,、“西”的含義,。
學生上講臺演示
演示講述:
地球轉一圈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自轉的周期是多長呢?先來看這個演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時時刻刻都在太陽的照射下,。同學們想想陽光照射下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為什么只有半邊是白天呢?(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由此可知形成晝夜現(xiàn)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轉時,轉一圈要經(jīng)過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也就是說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多長(一天或約24小時),。
學生讀P11圖1.14晝與夜
晝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圍(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晝半球),。提醒學生注意晝、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經(jīng)過南,、北兩極點。
注意觀察晨昏線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
提問:剛才演示時同學們看地球自轉了嗎?如果地球自轉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呢?
活動
【活動】演示地球自轉,,說明自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用手電筒照射自轉的地球儀,,在地球儀的球面上選取2個點(北京、紐約),。
轉動地球儀,,當太陽照射北京,紐約是白天還是夜晚?轉動180度,。再看,哪個是白天?哪個是夜晚?連續(xù)轉動,,北京和紐約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晝夜更替)
也就是說晝夜更替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轉)
在轉動中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見到日出。當北京是正午時,烏魯木齊也是正午嗎?
指導學生看書P13圖1.17并請學生解釋:
1,、北京的暢暢和美國的姨媽在同一時刻電話問候,,為什么時間不同?
2,、半夜時分,,中國球迷觀看NBA球賽
總結:由于地球自轉,,東西位置也就是經(jīng)度不同的地方,時間是不同的,。
活動
【講授】總結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請同學們結合活動演示,,總結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教師補充,,地球自轉產(chǎn)生了三種地理現(xiàn)象,。分別是: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2,、晝夜更替3、時間的差異,。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篇4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提高使教學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同時,,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半年地理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nèi)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了解地區(qū)》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四、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
五,、總體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guī)地理課堂教學。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努力講好每一節(jié)課;保障每節(jié)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chuàng)優(yōu)秀課件。
2,、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3、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
4,、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chuàng)優(yōu)秀教案,。
5,、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fā)現(xiàn)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篇5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里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七年級地理下冊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了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著較為詳盡的知識掌握,。
三、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宏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shù)據(jù)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后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如:辯論賽,、課堂小討論,、知識趣味競猜等),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nèi)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了解地區(qū)》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五,、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
六、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shù)據(jù)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后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適當?shù)倪\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七,、教研工作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A、課前準備好課,,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邏輯,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考慮教法,。B,、組織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情感,。
2,、搞好課后輔導,針對不同的學生現(xiàn)狀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
3,、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博采眾長,,提高水平。
4,、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不斷拓寬知識面,,開展課件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