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 部編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一
1.體會樟樹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樹拒蟲的可貴之處。
2.感受宋慶齡的品質與樟樹的相似之處,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
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
一、通讀課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據不同的要求讀文題。
(1)通過朗讀體現:這是哪兒的樟樹?(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2)通過朗讀體現:這是宋慶齡故居的什么?(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學生讀后,,教師小結:不同的朗讀所要強調的意思不一樣,。請同學們再根據要求讀一讀:本文寫了宋慶齡故居的什么?(生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師強調:對,本文所寫的就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根據不同的要求讀文題,,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本文的重點是寫樟樹,,是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2.師:宋慶齡的故居在周恩來同志的眼里小了點,,他勸宋慶齡同志搬個家,,宋慶齡卻不肯,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快速瀏覽課文,,說說理由,。(宋慶齡舍不得庭院里的兩棵樟樹)
3.宋慶齡舍不得這兩棵樟樹的什么呢?請通讀課文,說說理由,。(生命旺盛,、品質高貴)
二、細讀品悟,,全面體會“舍不得”之含義,。
(一)感知樟樹“生命旺盛”。
1.自讀第4自然段,,說說哪一個詞語最能表現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
2.樟樹給人的整體感覺是“蓬蓬勃勃”,,請細讀第4自然段,說說你仿佛看到了樟樹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態(tài),。
3.組織交流,、討論
枝干:粗壯、多(伸向四面八方),、長(伸得遠遠的),。(引導體會:枝干越粗越壯,越多越長,,就越能體現樟樹的生命旺盛,。)
樹葉:稠密、綠得發(fā)亮,。(引導體會:樹葉越密,,綠得越亮,就越能體現樟樹的生命旺盛,。)
文學是用“形象”說話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為生動的形象,,并在這種轉換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4.體會“四季常青”的特點,。
樟樹一年四季要經歷多少磨難,,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嗎?請學生想象不同的情境,進行口頭表達,。出示
無論是,,還是,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學生口頭填寫內容后,,再請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自己所填的內容。)
學生填寫,、朗讀的過程,,就是語言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合理想象樟樹一年四季經受各種磨難之后仍然蓬蓬勃勃的過程,。
5.不管周圍的環(huán)境多么惡劣,,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頑強的樟樹,,同學們好好讀一讀,,將樟樹的形象留在腦海中。
(二)體會樟樹“品質高貴”,。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描寫樟樹可貴的句子。
2.組織交流
(1)圍繞“樟樹本身卻有一種香氣,,而且這種香氣能永久保持,。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作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展開交流,。
a.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聞到過香氣,這種香氣會發(fā)生變化嗎?
b.小結:這就是樟樹,,它活著的時候,,香氣不變,死了的時候,,仍然有香氣,,且這種香氣不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可貴,。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樟樹的香氣與生活中其它的香氣是不同的,,即生活中的不少香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這樣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樟樹香氣能長久保持是了不起的;這樣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的過程,。
(2)抓住“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師: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生:就怕它一天。)
師: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年——(生:蟲類就怕它一年,。)
師:只要這木質存在一百年——(生:蟲類就怕它一百年,。)
師: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千年——(生:蟲類就怕它一千年。)
師:樟樹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在哪里呢?(樟樹的香氣能長久保持,,樟樹的香氣能永遠拒絕蟲類的侵害。)
這種反復,、遞進式的朗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樟樹“香氣拒蟲、香氣長久”特點的認識,,也使學生對樟樹的情感隨著一遍遍的朗讀得以深化,。
3.這一自然段,不僅寫了樟樹,,還寫了別的樹木,,如石榴。課文為什么要寫石榴呢?
(組織討論,,使學生認識到這是一種“比較”的寫法,。這樣的寫法更加突出了樟樹的與眾不同,,可貴。)
4.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樟樹的可貴之處以及寫法的精妙,。
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情與理,同時也要使學生明白文章是怎樣表達的,。而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引導學生認識了“比較”的寫法,還讓學生體會到了這一寫法的好處,。
三,、適度拓展,深刻理解“人與樹”之相似,。
1.這是兩棵蓬蓬勃勃的樟樹,,這是兩棵香氣永存的樟樹,這是兩棵讓蟲子害怕的樟樹,,這是兩棵讓宋慶齡舍不得離開的樟樹!那宋慶齡是怎樣的人呢?
2.請學生結合課前的資料收集,,談談對宋慶齡這一人物的印象和認識。
3.出示中外人士對宋慶齡的評價,,學生朗讀
(1)美國記者安娜說:“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溫柔,,雅的女性?!?/p>
(2)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你認為我們卓越的宋慶齡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麗鮮花嗎?不,不,,她是一頭要沖破天羅地網的雄師,。”
(3)美國作家,、社會活動家海倫·福斯特·斯諾說:“多虧我結識了宋慶齡,,她的堅貞不屈,勇敢忠誠和她的精神美,,是活的中國最卓越的象征,。”
(4)毛澤東主席1936年在致宋慶齡的信中這樣寫道:“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繼承孫中山先生革命救國之精神的,,只有先生與我們的同志們?!?毛主席稱宋慶齡為先生)
4.師:樟樹的香氣讓蟲子離得遠遠的,,而宋慶齡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樣令人敬佩!學到這兒,我們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女性?
相機板書:精神蓬勃,、正氣凜然,、高貴典雅……
5.請學生說說“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交流后教師小結:宋慶齡美好的品質,就像她故居樟樹的枝干一樣伸向四面八方,,就像她故居樟樹的綠葉一樣蓬蓬勃勃,,就像她故居樟樹的香氣一樣永久保持、拒絕害蟲的侵蝕,。
6.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通過課前學生的資料收集,課上的簡要表達,,輔之以中外名人對宋慶齡的評價,,學生對宋慶齡這一人物形象有了較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她與樟樹進行比較,,就容易了。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 部編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二
1,、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悟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
2,、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感情,。
(一)說說“沙漠”,、“綠洲”
1、教師:“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綠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可以用詞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來描繪你腦海中的“沙漠”和“綠洲”,,可以用上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
2,、自己讀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教師相機板書:惡劣、不毛之地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結環(huán)境十分惡劣。
(2)看圖,,進一步感受環(huán)境的惡劣,。教師:阿聯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
(3)指導讀好句子
a,、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4、交流說說“綠洲”教師相機板書:綠樹成陰鮮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出示圖片,,看圖進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讀第三自然段。
1,、教師: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建設成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設綠洲的呢?
2,、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線劃出他們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讀讀這兩段文字,,你有什么體會?引導學生體會:困難是巨大的;建設綠洲的代價是巨大的,,但阿聯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決心是堅定的,。板書:花大代價培植
5,、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精讀4,、5、6自然段,。
1,、自己讀4、5,、6自然段,,談談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引導學生理解“侍弄”?
3、再讀課文,,你從哪里體會到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花草樹木,。圈圈畫畫詞,、句。
4,、交流句子,,指導讀好句子。
(四)總結課文,。
1,、教師:阿聯酋人民為什么那樣愛護花草樹木?那么,在阿聯酋,,僅僅只有迪拜這樣一個城市綠洲嗎?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羅棋布)
2,、教師: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創(chuàng)造了奇跡!所以,后來,,20xx年開始,,聯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
用來獎勵在改善居住環(huán)境做出杰出貢獻的范例,。(中國的廣州、周莊也獲得了此獎項)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 部編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十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卡片,、掛圖、錄音、多媒體課件,。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幫助學生正音:a讀生字新詞,,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其余學生認真聽好,,聽他們讀得怎樣?c評價,、糾正。
3,、默讀課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它們分別講了什么,,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4,、交流:板書:兩棵樟樹,外形,、特點,、高貴之處。
5,、根據這三個內容,,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內容,。(1—3)宋慶齡故居的庭院里有兩棵樟樹,。(4—5)樟樹的外形,生長特點及它永久保持拒蟲香氣的高貴之處,。
6,、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紀念。
7,、師總結初步感知的課文內容,。
(二)寫字指導
1,、“搬,、榴、繁,、瞻,、衍”筆畫較多且容易寫錯,,進行筆順和間架的具體指導,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2、“樟,、稠,、拒”左窄右寬。
3,、“勸”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紅(書上)
(三)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么?段與段是怎樣連起來的?2指導歸納段意第一段寫了周總理,還寫了宋慶齡,,主要寫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學生歸納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宋慶齡不肯搬家,是因為她舍不得兩棵樟樹,。3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和眷戀的語氣“這是兩棵樟樹”中的“樟樹”要重讀)。
2,、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學習第4自然段a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b默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段從哪幾個方面寫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的?并畫出有關的詞語,。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榮旺盛,。c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現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樹葉:稠密,綠得發(fā)亮,,四季常青,。看圖理解有關句子,。(板書:四季常青)d指導用“稠密”造句e指導朗讀,,表現樟樹特點的詞語要讀重音。f指導背誦要求學生先理解清敘述順序,弄清與句之間的聯系,,再練習背誦,。
(2)學習第5自然段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2學習第1—3句a指名讀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學習第4—8句a自由讀課文,。b理解“可貴,、仍然、木質,、高貴”等詞,。c理解句子。課件出示: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為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更可貴的是,這種拒蟲的香氣能永久保持,。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能表示樟樹和別的樹不一樣,。
4、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征意義,。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么地方。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已第5自然段的體會,。
5,、指導朗讀在讀中品味樟樹的高貴,讀出對樟樹的贊美之情,。
6,、指導背誦a師引讀課文別的樹怎樣?而樟樹怎樣?更可貴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它的香氣能永久保持?因為樟樹香氣能永久保持,所以說—b男女生分層讀課文,。c練習背誦,。
7、指導歸納段意,。第4自然段寫樟樹的樣子第5自然段寫樟樹的高貴之處把兩句合為一句話就是第二段的段意,。指名用自已的話說說第二段的意思。
(四)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人們?yōu)槭裁磹墼谒螒c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為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為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yōu)榱吮磉_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作業(yè)
1,、寫字簿第二課生字詞寫完,。
2、抄寫詞語,。
3,、讀課文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