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電子版篇一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具有開放性,。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課本第4頁例1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課本第5頁例2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電子版篇二
1,、能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fā)展,,發(fā)展中提高。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shù)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
2,、數(shù)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shù)學成績。
3,、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shù)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shù)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shù)據,。
(1)收集數(shù)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舉手統(tǒng)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xiàn)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臺桌上,。
師:現(xiàn)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tǒng)計數(shù)?(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tǒng)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tǒng)計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tǒng)計表,,分析數(shù)據。
回答問題:
根據統(tǒng)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shù)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tǒng)計事物數(shù)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tǒng)計表,,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tǒng)計圖,,完成統(tǒng)計表。
2,、根據統(tǒng)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tǒng)計表中你還知道什么?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電子版篇三
1、使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分”及其進率,培養(yǎng)初步的時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鐘面模型)和閱讀課本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床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說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床,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煉,增強體質,。
師: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學習,,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yōu)榱苏莆諘r間,,做時間的主人,,發(fā)明了時鐘。
2,、觀察時鐘,。教師在黑板上掛出一個時鐘(或演示動畫"認識鐘面"),用投影儀出示放大了的鐘面投影圖,,要求學生結合自制的鐘面模型,,觀察、了解鐘面上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要求知道:鐘面上有1~12共十二個數(shù),以及它們各自的位置,。每個數(shù)之間有5格,,一共有60格。鐘面上有兩根指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61頁末段,。理解“時針從一個數(shù)走到下一個數(shù)是一小時,,分針走一格是一分鐘”的結論。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系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