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一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棲身在高樹上餐風飲露,,所以難以果腹,;盡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鳴也罷,,這些都是徒勞的,,終究不能擺脫生活的清貧,難飽的困境,。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幾近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依然是那樣的蒼翠,,并不為蟬的哀鳴而悲傷蕭疏,,顯得是那樣的冷酷,沒有一點一滴地同情,。詩人在各地當幕僚,,是一個官職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沒有地方落腳了。蟬的操守高潔正與我的廉正清貧相應,。煩勞你蟬君最能讓我警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也當堅持操守,,玉潔冰清,,這讓我不免有了歸鄉(xiāng)的念頭。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蟬本來就因棲息于高枝,,難得一飽;它鳴叫不停,,卻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無窮啊?!耙浴?,因。古人誤以為蟬餐風飲露,,所以說“高難飽”,。“費聲”,,指鳴聲頻頻,。
就真實情況而言,蟬并非是因身在高處,,不肯飛下來乞食而“難飽”,;它的鳴叫聲中也沒有什么恨意,這完全是詩人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案摺?,語義雙關,喻指人的品格高潔,。
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jié)果只落得生活困頓,,這不就是“高難飽”嗎,?他曾向令狐绹等當權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可最終還是不被人理會,,依舊無法擺脫仕途坎坷的困境,這難道不是一場“徒勞”嗎,?在這里,,蟬已經(jīng)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所以紀昀說開頭兩句是“意在筆先”,。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蟬徹夜悲鳴,,叫到五更天,,已是聲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斷絕了,??墒悄切淠兀琅f碧綠青翠,,任憑蟬叫得如何凄苦動人,,也是無動于衷,真是無情??!
蟬聲與樹木的碧綠本來是毫不相干的,詩人卻責怪樹木的冷酷無情,。顯然,,這同樣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寫自己的哀告無門,、受人冷落,。曾經(jīng)有過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來是可以幫助李商隱的,可是,,他們不僅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處處排擠打擊他。在這樣的境況下,,詩人怎能不怨恨與激憤,。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這兩句轉(zhuǎn)向詩人自敘:我職卑祿薄,,到處漂泊,,早已丟下的家鄉(xiāng)田園,已是一片荒蕪,。
《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則故事,,桃偶譏笑泥人:“你是用泥土做成的人形,一到發(fā)洪水的時候,,你就完了,。”泥人說:“我是西岸土做的人,,洪水來了,,盡管我會沒了人形,但我還可以被沖回西岸家鄉(xiāng)去,。而你呢,,你是東國桃木做成的人,洪水一來,,你還不知道漂泊到哪里去呢,?”后來就用“梗泛”來比喻漂泊無定的生涯?!肮,!?,樹木枝條?!胺骸?,漂流。李商隱長年輾轉(zhuǎn)于各地為他人做幕僚,,職位卑微,,俸祿微薄,故稱“薄宦”,。
“故園蕪已平”,,從陶淵明《歸去來辭》的“田園將蕪胡不歸”化用而來。陶淵明做官不如意,,想到自己家鄉(xiāng)的田地快要荒蕪了,,就辭官而去,歸隱田園,,自得其樂,。自己也是仕途坎坷,處處碰壁,,何不也像陶淵明那樣早日還鄉(xiāng)呢,?可是,故園荒蕪,,似乎已經(jīng)沒有自己的立身之地,,真是進亦難,退亦難,!
這兩句在四處漂泊、前途黯淡的生活身世傾訴中,,透露出詩人的失意與蒼涼,。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這兩句是作者對蟬說的話:多勞你給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樣清寒,。“君”,,指蟬,。“警”,,警醒,,這里有觸動的意思。蟬在告誡什么呢,?有人說是警告詩人為什么不及早回頭,,早歸故園,;有人則認為是提醒詩人保持高潔的操守。
此聯(lián)前一句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手法寫蟬,。后一句“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結(jié)合起來,,呼應開頭,,首尾圓合。
李商隱是唐代詠物詩的大家,,他的詠物詩大多托物寓慨,。這首詩表面寫蟬,實際上是寫自己,。紀昀說:“前四句寫蟬即自寓,,后四句自寫,仍歸到蟬,。隱顯分合,,章法可玩?!比妼訉由钊?,闡發(fā)主題?!案唠y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憤激卻運思高妙、耐人尋味,。后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足見其感情的強烈,。最后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錢鐘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樹無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fā),,‘我’卻謂其‘相警’,是蟬于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p>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二
朝代:宋朝
作者:王沂孫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珮流空,,玉箏調(diào)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宮人忿然魂斷,滿腔余恨無消處,?;靼Э嗟镍Q蟬,年年棲息在翠陰庭樹。你剛在乍涼的秋枝上幽咽,,一會兒又移到密葉深處,,再把那離愁向人們傾訴。西窗外下過了一陣疏雨,,我奇怪,,為何你的叫聲不再凄苦,反而好似玉佩在空中流響,,又像佳人撫弄著箏柱,。明鏡已變得暗淡無光,你也無心打扮裝束,,而今又是為了誰,,你卻鬢發(fā)尚如此嬌美?金銅仙人離開了國度告別了故鄉(xiāng),,流下的鉛淚如洗,,可嘆她攜盤遠行,再也不能為你貯存清露,,你殘弱的雙翼害怕秋天,,枯槁的形骸閱盡人間的榮枯,還能經(jīng)受得幾次黃昏日暮,?凄咽的殘鳴尤為凄楚,,為何獨自把哀愁的曲調(diào)反復悲吟,一時間變得如此清苦,。你只有徙自追憶那逝去的春風,,吹拂著柔弱的嫩柳千絲萬縷。
①“一襟”句:喻蟬是飲恨而亡的宮女怨魂所化,。
②涼柯:秋天的樹枝,。
③瑤佩:以玉聲喻蟬鳴聲美妙,下“玉箏”同,。
④“鏡暗妝殘”二句:謂不修飾妝扮,,為何還那么嬌美。魏文帝宮女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
⑤枯形:指蟬蛻。
⑥消得:經(jīng)受得住,。
這首詞借詠秋蟬托物寄意,,表達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開始由蟬的形象聯(lián)想到宮女形象,,由宮婦含恨而死,,尸體化為蟬長年攀樹悲鳴的傳說,為全章籠罩悲劇氣氛,?!安∫怼薄ⅰ翱菪巍?,是形容飽嘗苦難的遺民形象,。最后以寒蟬“漫想”二字,一筆將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盡之勢。全詞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詞人哀吟,,宛如寒蟬悲鳴,既貼物寫形,、寫聲,又超物寫意,,不失為一首詠物佳作。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三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雖悲鳴寄恨而無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可是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行蹤飄忽不定,,家園難返,故鄉(xiāng)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舉家清苦,。
以:因。薄宦:指官職卑微,。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于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悲鳴,。費,徒然,。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
碧:綠,。
薄宦:官職卑微,。梗猶泛: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土偶人對桃梗說:“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焙笠怨7罕扔髌床欢ǎ驴酂o依,。梗,,指樹木的枝條。
故園:對往日家園的稱呼,,故鄉(xiāng),。蕪已平:荒草已經(jīng)平齊沒脛,覆蓋田地,。蕪,,荒草。平,,指雜草長得齊平 ,。
君:指蟬。警:提醒,。
亦:也,。舉家清:全家清貧。舉,,全,。清,清貧,,清高,。
本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不詳。李商隱平生曾兩度入官秘書省,,但最終未能得志,,處境每況愈下。該詩就是表達了他雖仕途不順,,卻堅守清高之志,。
蟬本來就因棲息于高枝,難得一飽,;它鳴叫不停,,卻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無窮啊,。“以”,因,。古人誤以為蟬餐風飲露,,所以說“高難飽”?!百M聲”,,指鳴聲頻頻。
就真實情況而言,,蟬并非是因身在高處,,不肯飛下來乞食而“難飽”;它的鳴叫聲中也沒有什么恨意,,這完全是詩人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案摺保Z義雙關,,喻指人的品格高潔,。
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jié)果只落得生活困頓,,這不就是“高難飽”嗎?他曾向令狐绹等當權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可最終還是不被人理會,依舊無法擺脫仕途坎坷的困境,,這難道不是一場“徒勞”嗎,?在這里,蟬已經(jīng)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所以紀昀說開頭兩句是“意在筆先”。
蟬徹夜悲鳴,,叫到五更天,,已是聲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斷絕了,。可是那些樹呢,,依舊碧綠青翠,,任憑蟬叫得如何凄苦動人,也是無動于衷,,真是無情??!
蟬聲與樹木的碧綠本來是毫不相干的,詩人卻責怪樹木的冷酷無情,。顯然,,這同樣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寫自己的哀告無門,、受人冷落,。曾經(jīng)有過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來是可以幫助李商隱的,可是,,他們不僅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處處排擠打擊他。在這樣的境況下,,詩人怎能不怨恨與激憤,。
這兩句轉(zhuǎn)向詩人自敘:我職卑祿薄,到處漂泊,,早已丟下的家鄉(xiāng)田園,,已是一片荒蕪。
《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則故事,,桃偶譏笑泥人:“你是用泥土做成的人形,,一到發(fā)洪水的時候,你就完了,?!蹦嗳苏f:“我是西岸土做的人,洪水來了,,盡管我會沒了人形,,但我還可以被沖回西岸家鄉(xiāng)去。而你呢,,你是東國桃木做成的人,,洪水一來,你還不知道漂泊到哪里去呢,?”后來就用“梗泛”來比喻漂泊無定的生涯,。“?!?,樹木枝條?!胺骸?,漂流。李商隱長年輾轉(zhuǎn)于各地為他人做幕僚,職位卑微,,俸祿微薄,,故稱“薄宦”。
“故園蕪已平”,,從陶淵明《歸去來辭》的“田園將蕪胡不歸”化用而來,。陶淵明做官不如意,想到自己家鄉(xiāng)的田地快要荒蕪了,,就辭官而去,,歸隱田園,自得其樂,。自己也是仕途坎坷,,處處碰壁,何不也像陶淵明那樣早日還鄉(xiāng)呢,?可是,,故園荒蕪,似乎已經(jīng)沒有自己的立身之地,,真是進亦難,,退亦難!
這兩句在四處漂泊,、前途黯淡的生活身世傾訴中,透露出詩人的失意與蒼涼,。
這兩句是作者對蟬說的話:多勞你給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樣清寒?!熬?,指蟬?!熬?,警醒,這里有觸動的意思,。蟬在告誡什么呢,?有人說是警告詩人為什么不及早回頭,早歸故園,;有人則認為是提醒詩人保持高潔的操守,。
此聯(lián)前一句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手法寫蟬,。后一句“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結(jié)合起來,呼應開頭,首尾圓合,。
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后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jié),,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zhuǎn)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tǒng)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笔茁?lián)以蟬的生活習性起興,。“高”以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的“難飽”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卻是徒勞,,并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jié)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看似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因為蟬本來沒有“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看似不真實了,,但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鳖h聯(lián)是說,,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并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于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笆栌麛唷奔仁菍懴s,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托身世遭遇來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頸聯(lián)是說,,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頸聯(lián)來一個轉(zhuǎn)折,拋開詠蟬,,轉(zhuǎn)到自己身上,,這一轉(zhuǎn)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nèi)容,。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jīng)常在各地流轉(zhuǎn),,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xiāng),,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像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lián)系的?!氨』隆蓖案唠y飽”,、“恨費聲”聯(lián)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jīng)過這一轉(zhuǎn)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熬迸c“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jié)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鐘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油然自綠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fā),,‘我’卻謂其‘相警’,是蟬于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卞X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系。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四
朝代:唐代
作者:雍陶
原文:
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
蟬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因為它站得高,,聲音自然傳得遠,,
并不是借了秋風。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jié)下垂的部分,,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②清露:清純的露水,。古人認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響:指連綿不斷的蟬鳴叫的聲音,。
④藉(jiè):憑借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边@里所突出強調(diào)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保ā短圃妱e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边@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zhì)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xiàn)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五
六月三日夜聞蟬
唐代: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荷花散發(fā)陣陣清香,早晨的露珠將要墜入水中,,柳葉隨著風生動飄蕩,。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初三夜晚新月高懸,,聽到了今年的第一聲蟬鳴。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突然聽到這個聲音,,勾起了我這個北方來的客居之人的愁緒,靜靜聽著想起東都洛陽,。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我在洛陽有履道坊宅,,想來此時又有別處的蟬在我家鳴叫,。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不知道我家園子里倒映著月亮的水池中,,是否有人趁著月色劃船呢?
荷香清露墜(zhuì),,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chán)第一聲,。
微月:新月,。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東京:東都洛陽,。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竹林宅:指作者洛陽履道坊宅,。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此詩前四句寫詩人在蘇州看到的景象,;五六句寫詩人觸景生情思念家鄉(xiāng);七八句寫詩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愁苦,;最后兩句寫詩人聯(lián)想自己家鄉(xiāng)的場景,,詩境清幽。詩人由景及情,,渾然一體,,造語清新,自然無拘束,。
蘇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飄香露珠圓潤之時,涼爽的東南風吹動著柳枝,,有節(jié)奏地晃動著,。六月初三的夜晚,詩人聽到了今年的第一聲蟬鳴。剛剛聽到蟬叫時,,詩人這個北方來的客居之人還有些愁,,是它打擾了詩人的睡眠,讓詩人睡不著覺,,它勾起了詩人思鄉(xiāng)的愁緒,。原來詩人“靜聽憶東京”,在安靜的夜里聆聽著蟬鳴不禁想念洛陽的家了,。在詩人洛陽家中,有一片竹林,,想來此次分別后,,里面有蟬又在嗚叫了。但不知道自己家園中的那個小池子內(nèi)有人在月色中劃動著小船前行,。
病中多疑,,病中多思,病中孤獨感特別強烈,,這都是人在病中的常態(tài),,詩人也不例外。詩人因病而特別想念洛陽的家園,,想念那園中的家人,,都是很自然之事。
詩人的聯(lián)想很豐富,,他善于以一物為紐帶,,而展開遙遠的另一空間的想象。月亮是詩人常用的一個聯(lián)想的著筆點,,但此詩不僅有月亮,,還有蟬,用蟬來作聯(lián)想的基礎,,這在歷代詩歌中倒是比較少見的,。但詩人將其放在特定的氣氛中,感覺有些新奇,,但也很親切,。
詩從詠景物引發(fā)情思。開端詠荷,、柳,,伴隨清露、好風,,通過嗅覺,、聽覺的感受來透露夏夜納涼的清爽舒適。詩境清新,近似孟浩然“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的境界,。初三夜是新月始生之時,可見前兩句未涉及視覺的感受是符合實際的,。以下從初聞蟬鳴表達愁思,。聞蟬而動客思,是詩人傳統(tǒng),,白居易此際故園之思落干洛陽之宅,,既有竹林風清與當前境界接近的原因,更含寓早日辭官閑居的心情,。詩由景及情,,渾然一體,自然無拘束,。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六
齊天樂·蟬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薄翦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返照夕陽,,蕭條門巷,地僻城荒,;蟬鳴聲凄清幽怨,,從樹上傳出,,使人秋意頓生。清秋時節(jié),,露冷風寒,,可是她仍然穿著極薄的“綃衣”。呆立枝頭,,獨自忍受著寒冷和空寂的煎熬,。形容枯槁還要去飲風啜露,有誰能堪,?只要尚有殘聲,,不論何時何地,哀痛于心的蟬,,不停地將心中的哀傷傾訴,。悲鳴不能自已,痛苦又何堪,。
齊宮已成過往云煙,但古老的故事仍不時地在人們的腦子里閃現(xiàn),,被人談起,。雨后空山,煙月古柳,,又何處可覓蹤跡,。宋陵已毀,故國不堪回首,,痛徹肺肝,!拂冰箋、拈琴譜只能睹物思故,。深秋時節(jié)霜風凄緊,,紅葉鋪滿地,倩影杳然,,只好尋覓秋蟬亡去前脫下的外殼,,以寄托自己深長的情思。
鬢影:指鬢發(fā)的影子,。
綃:采用桑蠶絲或人造絲,、合成纖維為原料以平紋或變化平紋織成的輕薄透明的絲織物。
謾:欺誑,。
省:反思省悟。
齊女:蟬的別稱,,有齊女化蟬的故事,。
冰箋:供題詩,、寫信等用的(質(zhì)量較高的)小幅紙張。
拈:用手指搓,。
仇遠也是由宋入元時人,。王沂孫曾有同調(diào)同題的詞,影射楊璉真伽盜竊南宋帝后陵寢的暴行,。仇遠這首詞和其風格極為相近,,也是借詠蟬寄寓了深沉的家國之思,身世之痛,。
“夕陽門巷荒城曲”:返照夕陽,,蕭條門巷,地僻城荒,,渲染了悲涼氣氛,。接著把筆觸轉(zhuǎn)向吟詠的主體秋蟬?!扒逡粼瑛Q秋樹”:蟬鳴聲凄清幽怨,,從樹上傳出,使人秋意頓生,?!霸瑛Q”二字意謂有傾訴不盡的愁苦。薄剪綃衣改用擬人手法摹繪其身姿:清秋時節(jié),,露冷風寒,,可是她仍然穿著極薄的“綃衣”。呆立枝頭,,獨自忍受著寒冷和空寂的煎熬,。“涼生鬢影”是示現(xiàn)通體皆寒的形象,。時令的轉(zhuǎn)換和環(huán)境的變遷使其痛苦異常,。這里把秋蟬喻薄命美人,以抒發(fā)自己身世沒落的悲哀,?!蔼氾嬏爝咃L露”寫蟬境況之窘迫?!皼錾W影”形容枯槁還要去飲風啜露,,有誰能堪?處境如此,,誰為之奈何,!天高渺清遠,蟬孤獨窘迫,,詞人把二者映照開來,,構成衣種較為獨特的意境,。或可表示詞人希冀擺脫自己欲念的衣種自我表白吧,。
接著“朝朝暮暮”延伸了時間,,“驀然飛過別枝去”拓展了空間。不論何時何地,,哀痛于心的蟬,,不停地將心中的哀傷傾訴。悲鳴不能自已,,痛苦又何堪,。但只要“尚有殘聲”,她就不會噤而不發(fā),。威勢逼人的風刀霜劍,,怎能使她懾服。這段文字緩急相間,,起落有致,。音韻巧妙,聲音變化,,而又部分重沓,,表達出纏綿悱惻、悠悠不盡的情思,。
上片在寫蟬時,先寫在特定時空中蟬的凄苦憂愁,,后來拓展時空范圍,,大大地加強了寫蟬的廣度和深度。
“齊宮往事謾省”,,引出興亡之感來,。齊女化蟬,古老的故事仍不時地在人們的腦子里閃現(xiàn),,常以它為話題,,談個不休??墒谴藭r連齊女的化身——蟬也已悄然離去,,雨后空山,煙月古柳,,又何處可覓蹤,。清脆的鳴聲、終歸是夢幻而已,。這是因宋陵被侵,,引發(fā)詞人懷舊的情懷,。“齊女”已消失,,宋陵被毀壞了,,故國已不堪回首,痛徹肺肝也,?!胺鞅{”、“拈琴譜”了,?!氨{”和“琴譜”總會令人睹物思故的?!皾M地霜紅”道出:深秋時節(jié)霜風凄緊,,慘紅的葉子飄浮于地,倩影杳然,,令人思念不已,。只好尋覓秋蟬亡去前脫下的外殼,以寄托自己深長的情思,。
這是衣首借蟬詠情之詞,。故國之思,身世之痛和對當朝統(tǒng)治不滿,。都借本來不相及的蟬而詠出來,。融化“齊女化蟬”的古老傳說,巧連“蟬”“人”,。使詞人衣肚子難于訴說的對處境的不滿托蟬而衣股腦地傾吐出來,,可謂意味極為深永。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七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cè)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斜陽落日送走最后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仿佛湘妃在彈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凄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云中,。
銀蟾:月亮,。
瀟湘:瀟水和湘水合稱,均在湖南境內(nèi),。
黃陵廟:即湘妃祠,,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國臺觀名,。
風飐碎:指風吹漁燈,,燈光或明或暗,點點碎碎,。飐,,風吹顫動。
白蘋:水中浮草,。
靈娥:即湘靈,。湘靈即湘妃。
韻清商:音調(diào)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稱。
毛文錫這首《臨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傳說,,但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實是一種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朧感傷,主題與詞題是若即若離,,恰好反映了從唐詞多緣題而賦到后來去題已遠之間的過渡,。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起筆詞境就頗可玩味。時當秋夕,,地則楚湘,。從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時間綿延,,帶有一種迷惘的意昧,,詞一發(fā)端,似已暗逗出一點《楚辭》的幽韻,?!包S陵廟側(cè)水茫?!薄=由蟻磉@一句,,便點染出幽怨迷離之致,。寫黃陵廟,點追求怨慕之意,,而黃陵廟側(cè)八百里洞庭煙水茫茫境界的拓開,,則是此意的進一步誼染?!俺t樹,,煙雨隔高唐”。詞境又從洞庭湖溯長江直推向三峽,。楚江紅樹,,隱然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的意味,。而煙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夢遇巫山神女的傳說: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宋玉《高唐賦》),,襄王夢遇神女,,實則“歡情未接”,以至于“惆悵垂涕”(均見《神女賦》),。這與二妃追舜不及實無二致,。句中下一“隔”字,則詞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連用兩個傳說,可見詞人并非著意一詠某一傳說本身,,而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追求不遇的傷感,。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水上漁火飐碎,。已使人目迷。夜里萍香濃,,愈撩人心亂,。上片寫黃陵茫茫、高臺煙雨,,見得詞人神魂追求之不已,。過片插寫這段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見迫求之難,。變幻的詞境,,層層增添起怨慕的意味?!办`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睔v盡希慕追求,神女這才終于若隱若現(xiàn)出來了,。鼓瑟的靈峨,,自應是黃陵二妃,但又可視為高唐神女,。而且同境既展開于從湖湘至江漢的廣袤楚天,,意境有似《詩·漢廣》中“不可求思”的漢上游女,《楚辭·湘君》中“吹參差兮誰思”的湘夫人,,她們都是楚地傳說中被追求而終不可得的女性,。靈娥鼓清商之樂,韻律清越,,使詞人希慕愈不可止,。雖說朱弦儼然可聞,則神女也應宛然可見,,但云散天碧,。“曲終人不見”,,終歸于虛,,終歸于一分失落感。結(jié)尾寫碧天長,,不僅示意鼓瑟之音裊裊不絕,,而且也意味著詞人之心魂從失落感中上升,意味著希慕追求的無已,。
此詞構思確有新意,。它雜揉黃陵二妃與高唐神女的傳說造境,表現(xiàn)的是一種希冀追求而終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瀟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著詞人希慕追求而終歸于失落的心態(tài),。若隱若現(xiàn),、可遇而不可即的靈娥,不必指實為某一傳說中的神女,而應是詞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女性或人生理想的化身,。題材雖緣取調(diào)名,。但實是發(fā)抒己意。與《花間集》中一些徒事摹寫神女故實的詞相比,,便顯出命意上的個性,,體現(xiàn)了詞的演進。同時,,此詞風格清越,,也有別于《花間集》中他詞之秾艷。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八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雖悲鳴寄恨而無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可是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行蹤飄忽不定,,家園難返,故鄉(xiāng)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舉家清苦,。
以:因。薄宦:指官職卑微,。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于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悲鳴,。費,徒然,。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
碧:綠。
薄宦:官職卑微,。梗猶泛: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土偶人對桃梗說:“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焙笠怨7罕扔髌床欢ǎ驴酂o依,。梗,,指樹木的枝條。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處漂流的木偶,。
故園:對往日家園的稱呼,故鄉(xiāng),。
蕪已平:荒草已經(jīng)平齊沒脛,,覆蓋田地。蕪,,荒草,。平,指雜草長得齊平,。
君:指蟬,。警:提醒。
亦:也,。舉家清:全家清貧,。舉,全,。清,,清貧,清高,。
這是一首哲理詩,,借物喻人,詩中的蟬,,實是作者自己,。以蟬來比喻高潔,,抒發(fā)了位卑寄人籬下的感嘆。
古人有云:“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边@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jié)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案摺敝赶s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jié)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會不會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了呢,?比方蟬,本來沒有什么“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不是不真實了嗎?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接著,從“恨費聲”里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并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于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笆栌麛唷凹仁菍懴s,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來一個轉(zhuǎn)折,拋開詠蟬,,轉(zhuǎn)到自己身上,。這一轉(zhuǎn)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nèi)容,。要是局限在詠蟬上面,,有的話就不好說了,。“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jīng)常在各地流轉(zhuǎn),,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xiāng),。“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lián)系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lián)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jīng)過這一轉(zhuǎn)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末聯(lián)“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熬迸c“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jié)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油然自綠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fā),‘我’卻謂其‘相警’,,是蟬于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卞X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系,,對我們更有啟發(fā),。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周振甫)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九
詠蟬/在獄詠蟬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shù)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fā)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shù);應節(jié)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那堪一作:不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墻外,,是受案聽訟的公堂,那里有數(shù)株古槐樹,。雖然能看出它們的勃勃生機,,與東晉殷仲文所見到的槐樹一樣;但聽訟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樹下斷案一般,。每到傍晚太陽光傾斜,秋蟬鳴唱,,發(fā)出輕幽的聲息,,凄切悲涼超過先前所聞。難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蟲響比以前聽到的更悲,?唉呀,蟬聲足以感動人,,蟬的德行足以象征賢能,。所以,它的清廉儉信,,可說是稟承君子達人的崇高品德,;它蛻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時令而來,,遵循自然規(guī)律;適應季節(jié)變化,,洞察隱居和活動的時機,。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視,;有翼能高飛卻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渾濁而改變自己本質(zhì)。在高樹上臨風吟唱,,那姿態(tài)聲韻真是天賜之美,,飲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潔身自好深怕為人所知,。我的處境困憂,,遭難被囚,即使不哀傷,,也時時自怨,,像樹葉未曾凋零已經(jīng)衰敗。聽到蟬鳴的聲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經(jīng)上報,;但看到螳螂欲捕鳴蟬的影子,,我又擔心自身危險尚未解除。觸景生情,,感受很深,,寫成一詩,贈送給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應鳴蟬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蟬般的飄零境遇,說出來讓大家知道,,憐憫我最后悲鳴的寂寞心情,。這不算為正式文章,只不過聊以解憂而已,。
深秋季節(jié)寒蟬叫個不停,,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么能忍受這秋蟬扇動烏黑雙翅,,對我一頭斑斑白發(fā),,不盡不止地長吟。
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
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曩時:前時,。
將:抑或。
徽纆(mò):捆綁罪犯的繩索,,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蟪(huì)蛄(gū):一種比較小型的蟬。
綴詩:成詩,。
西陸:指秋天,。
南冠:楚冠,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這里比喻自己正當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頭吟:樂府曲名。
露重:秋露濃重。飛難進:是說蟬難以高飛,。
響:指蟬聲,。沉:沉沒,掩蓋,。
高潔:清高潔白,。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是高潔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于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fā)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币馑际牵锾煜s聲不斷,,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詩人的無限愁思,。詩人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感從何而來,,是因聞見了蟬聲。該詩用起興對起開篇,,將蟬聲與愁思對舉,,兩相映照,,下筆自然,工穩(wěn)端莊,。即是詠物,,物必在先。首句詠蟬,,次句寫己,。詠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西陸:指秋天,。《隋書·天文志》載:“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蹦瞎冢撼拿弊樱复舴?。在此指詩人自己,。《左傳·成公九年》載:“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摯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币虺谀戏剑瞎谝辉~,,便由此而生,。后人借來用以指囚犯。首聯(lián)兩句詩銜接自然,,渾然天成。寫蟬時,,抓住兩點:時間是秋,,動作是唱;寫人時,,抓住三點:身份是囚犯,,心理活動是愁思,愁思的程度是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承接首聯(lián),是隔句相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繼續(xù)寫蟬,,第四句承接第二句繼續(xù)寫己。不堪:承受不了,。玄鬢:指蟬,。古代婦女將鬢發(fā)梳為蟬翼之狀,稱之蟬鬢,。這里以玄鬢稱蟬,。白頭吟:樂府曲名。據(jù)《西京雜記》說,,西漢時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對才女卓文君的愛情發(fā)生危機,,卓文君作《白頭吟》詩:“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苯K使司馬相如回心轉(zhuǎn)意,,兩情重歸于好?!安豢靶W影,,來對白頭吟”的字面意思是,蟬凄切的悲聲仿佛是在一遍遍吟唱卓文君的《白頭吟》“凄凄重凄凄”,,這聲音真難以讓人忍受,。深層意思是,蟬啊,,你不該對著我這鬢發(fā)蒼白的牢獄之人唱你凄涼的歌,。你的吟唱正好刺痛了我的內(nèi)傷,正好引起了我的愁思,。駱賓王巧借“白頭吟”用來一語雙關,,加深了原意。首聯(lián)寫聽覺,,由蟬及人,,聞蟬聲而動客思;這一聯(lián)寫視覺,,由己及蟬,,觀玄鬢而自悲傷,。蟬是玄鬢,我卻白頭,;我身陷囹圄,,它來往自由;它倚樹高唱,,我獨自哀愁,。它如今的玄鬢,我過去也曾擁有,,別看我現(xiàn)在白發(fā)滿頭,!它如今的吟唱,我過去也曾練就,,別看現(xiàn)在用鐵鎖鎖緊了我的歌喉,!蟬啊,你就是我的從前,,你就是我的化身,,我何時能脫去囚服像你一樣蛻皮羽化,獲取自由,?這兩句詩沉郁深婉,,感人至深,令人嘆惋,。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句,詩人字字詠蟬,,字字借蟬自況,。“露重”,、“風多”言環(huán)境險惡,;“飛難進”言難以進取,;“響易沉”言聲音難以發(fā)出,。蟬如此,我和它還會有什么兩樣,?這兩句詩至少有兩層意思,。表層意思是在詠蟬,深層意思是在借物抒懷,。在這里,,蟬即我,我即蟬,?!奥吨亍薄ⅰ帮L多”又特指政治環(huán)境險惡,;“飛難進”又特指詩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難以進?。弧绊懸壮痢备刂缸约旱难哉撾y以發(fā)出,。詩人結(jié)合自己的身世和處境,,在選取意象方面十分精當,用露和風兩種自然現(xiàn)象既適用于蟬,,又適用于人,。這里的露和風,一旦入詩,,就不是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而是注入了詩人的情感,由物象轉(zhuǎn)化成了意象,。所以,,“露重”、“風多”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同是詠蟬,,處在不同環(huán)境的人所選的角度和立意皆不相同。初唐虞世南也有一首詩詠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庇菔滥仙砭痈呶唬姷淖掷镄虚g迸發(fā)出的都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難見半縷愁緒。因冤獄而被投入大牢的駱賓王豈可跟虞世南同日而語,。同是寫露,,在虞詩中用來供蟬飲,在駱詩中則因“露重”而“飛難進”,;同是寫風,,在虞詩中不用借,因蟬已身居高位,;在駱詩中則嫌“風多”,,自己的聲音難以發(fā)出。所以二人同詠一物,,題材相同,,時節(jié)相同,,則立意迥異。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jié)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沒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這句詩人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zhàn)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來替詩人雪冤,?!扒漤殤z我我憐卿”,意謂: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好詩,,不但要有詩眼,以放“靈光”,,而且有時須作“龍吟”,,以發(fā)“仙聲”。對照楊炯的《從軍行》與杜甫《蜀相》,,兩詩若無“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的“龍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獻“詩心”,則全篇就木然無光了,。此詩亦然,,尾聯(lián)詩人憤情沖天,勃發(fā)“龍吟”,,噴出蘊蓄許久的真情:“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遂脫去了前三聯(lián)罩裹詩句的“蟬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潔純無瑕的報國誠心,這顆誠心恰如其《序》所說,,乃“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辈灰允浪赘妆?,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正是這裂帛一問,,才使《在獄詠蟬》成為唐詩的卓犖名篇,,超然于初唐諸宮體艷詩之上。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十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天里寒蟬叫個不停,被囚的人思鄉(xiāng)愁情深,。
哪堪忍蟬哀吟白發(fā)人,,霜露重蟬難舉翅高飛。
霜露重蟬難舉翅高飛,,大風起蟬鳴聲被掩沒,。
無人相信蟬居食高潔,又有誰能為我表冰心,。
西陸:指秋天,?!端鍟ぬ煳闹尽罚骸叭昭S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南冠:楚冠,,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傳·成公九年》,楚鐘儀戴著南冠被囚于晉國軍府事,。深:一作“侵”,。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這里比喻自己正當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頭吟:樂府曲名?!稑犯娂方忸}說是鮑照,、張正見、虞世南諸作,,皆自傷清直卻遭誣謗,。兩句意謂,自己正當玄鬢之年,,卻來默誦《白頭吟》那樣哀怨的詩句,。
露重:秋露濃重。飛難進:是說蟬難以高飛,。
響:指蟬聲,。沉:沉沒,掩蓋,。
高潔:清高潔白,。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是高潔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這首詩作于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當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剛升為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聞一多先生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癡心女子打負心漢”(《宮體詩的自贖》),。這些話道出了駱賓王下獄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動刀筆,,于是被當權者以“貪贓”與“觸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獄。此詩是駱賓王身陷囹圄之作,。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十一
蟬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注釋
①垂緌(ruí):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純凈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響:指連續(xù)不斷的蟬鳴聲。
④疏:開闊,、稀疏,。
⑤藉:憑借。
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傲黜憽睜钕s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边@里所突出強調(diào)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边@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zhì)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xiàn)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蟬原文及翻譯全文翻譯篇十二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里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蟬棲身在高樹上餐風飲露,所以難以果腹,;盡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鳴也罷,,這些都是徒勞的,,終究不能擺脫生活的清貧,難飽的困境,。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幾近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依然是那樣的蒼翠,并不為蟬的哀鳴而悲傷蕭疏,,顯得是那樣的冷酷,沒有一點一滴地同情,。詩人在各地當幕僚,,是一個官職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沒有地方落腳了,。蟬的操守高潔正與我的廉正清貧相應。煩勞你蟬君最能讓我警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也當堅持操守,,玉潔冰清,這讓我不免有了歸鄉(xiāng)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