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落日 翻譯篇一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一個晴朗的日子,,斜陽低掛在天邊,一葉孤舟載著友人離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悵,!鳥兒在平曠的原野上遠近地飛翔,好似人隨流水各奔東西。愿白云將自己的思念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輪明月載著我的愁思隨著溪水帶到友人的身邊,。友人貶謫去的苦恨讓人難以言狀,就如那江邊繁茂的春草一樣雜亂而無際,。
①晴川:指在陽光照耀下的江水,。②平蕪:指草木繁茂的原野。③長沙:這里用漢代賈誼謫遷長沙的典故,。④萋萋:草盛貌,。
這首詞又題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六言》,。中唐時代,文人詞處于初興階段,,詞還未從詩的領(lǐng)域中取得明確的獨立地位,,所以這種似詞又可看作詩的作品的出現(xiàn),不足為奇,。據(jù)六言詩題,,這首詞大約是作者被貶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帶)司馬途中,經(jīng)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區(qū)),,在友人的宴集上為酬答遠謫的梁耿的寄贈所作,。劉長卿任鄂岳觀察史期間,遭權(quán)臣吳仲儒誣奏,,貶為潘州南巴尉,,尋除睦州司馬。去國懷鄉(xiāng)之思,,有感而發(fā),。
落日 翻譯篇二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長安路遠,,何事風(fēng)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夕陽照在城墻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勸說您留下,。京城離這里太遠了,,為什么還要穿著破舊的衣服冒著艱辛趕去呢?我擔(dān)心你像蘇秦一樣盤纏用盡,,還會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點歸來,與沙鷗親近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帶著滿身的離愁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祿,,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會罷休吧,?飽讀詩書,應(yīng)該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樣為國事操勞,。不要效仿班超投筆從戎,,即使能夠萬里封侯,也會長期的滯留邊疆,,到老才能回來,。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獨寂寞,,作《登樓賦》那樣思念家鄉(xiāng)的文章,。
敝貂裘:破舊的貂皮衣服
秦樓: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此以羅敷女指代妻室,。
狎沙鷗:與沙鷗相近,,指隱居生涯。
致身:出仕做官
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賢相,。
班超投筆:《后漢書班超傳》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jīng)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yīng)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
詞上片充滿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對友人之遠行表示擔(dān)憂,?!奥淙展懦墙牵丫苿窬??!倍溟_篇點題,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遠行,?!伴L安路遠,何事風(fēng)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蔽寰涠际窃~人為友人感到擔(dān)心,即言前路之艱難,,又怕友人時運不濟,,像當年入秦的蘇秦一樣,最終落魄而歸,,招致親戚朋友的冷落,。用“歸計狎沙鷗”的歸隱山林之路,反襯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上片末句表達的是對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貴的感嘆,。
下片“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保隙擞讶私艹龅牟艑W(xué),,希望友人此行能夠獲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樣成為國之棟梁。同時詞人又說“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勸慰友人不要一味為了功名富貴而像班超一樣,,有家難回。結(jié)尾處“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乃是作者聯(lián)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嘆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鄉(xiāng),落得孤獨寂寞,。
這首詞充滿了一種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對友人求仕的勸解之辭,但實際上卻是對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沒人才,,使友人和自己這樣的有識之士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諷刺與悲憤,。
這首詞約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冬天,,當時辛棄疾正在江東安撫司參議官任上,友人辭別前往臨安,,詞人作此詞送友人,。
落日 翻譯篇三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
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
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
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
落日好像懸掛在卷簾所用的掛鉤上,,憑窗而望,只見溪邊的農(nóng)人正忙碌著春耕,。
沿溪岸的園圃上滿是鮮花綠草,,農(nóng)人們有的在打柴做飯,有的正將小船??吭谙獮┥?。
嘰嘰喳喳的雀鳥在樹枝上跳躍,、爭鬧,,有的掉了下來,;飛蟲也滿院游走,。
是誰釀造出了這濁酒啊,?讓我能一酌消解無數(shù)煩憂,。
簾鉤:卷簾所用的鉤子。
樵爨:打柴做飯,。
啅(zhào):噪聒。
濁醪(láo):濁酒,。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落日 翻譯篇四
朝代:唐代
作者:劉長卿
原文: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一個晴朗的日子,,斜陽低掛在天邊,,一葉孤舟載著友人離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悵!鳥兒在平曠的原野上遠近地飛翔,,好似人隨流水各奔東西,。
愿白云將自己的思念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輪明月載著我的愁思隨著溪水帶到友人的身邊,。友人貶謫去的苦恨讓人難以言狀,,就如那江邊繁茂的春草一樣雜亂而無際。
①晴川:指在陽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蕪: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長沙:這里用漢代賈誼謫遷長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這首詞又題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六言》,。中唐時代,,文人詞處于初興階段,詞還未從詩的領(lǐng)域中取得明確的獨立地位,,所以這種似詞又可看作詩的作品的出現(xiàn),,不足為奇。據(jù)六言詩題,,這首詞大約是作者被貶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帶)司馬途中,,經(jīng)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區(qū)),在友人的宴集上為酬答遠謫的梁耿的寄贈所作,。劉長卿任鄂岳觀察史期間,,遭權(quán)臣吳仲儒誣奏,貶為潘州南巴尉,,尋除睦州司馬,。去國懷鄉(xiāng)之思,有感而發(fā),。
落日 翻譯篇五
滿庭芳·落日旌旗
落日旌旗,,清霜劍戟,塞角聲喚嚴更,。論兵慷慨,,齒頰帶風(fēng)生。坐擁貔貅十萬,,銜枚勇,、云槊交橫。笑談頃,匈奴授首,,千里靜欃槍,。
荊襄,人按堵,,提壺勸酒,,布谷催耕。芝夫蕘子,,歌舞威名,。好是輕裘緩帶,驅(qū)營陣,、絕漠橫行,。功誰紀,風(fēng)神宛轉(zhuǎn),,麟閣畫丹青。
落日時分軍旗搖曳,,刀劍閃著清霜般的寒氣,,塞角聲喚著督夜鼓。岳將軍論兵慷慨激昂,,伶俐的口才帶起風(fēng)來,。坐擁十萬將士,士兵敢勇,,長矛交錯,。談笑之間,金人投降,,千里消去戰(zhàn)爭,。
荊襄地區(qū),人民安居,,提壺鳥勸人飲酒,,布谷鳥勸人耕地。采芝打柴的人,,為岳軍歌舞頌威名,。正是輕暖的皮裘衣帶頗具風(fēng)度,驅(qū)馳營陣,,在大漠奔行,。功名誰來紀,風(fēng)采神情隨意變,,麟閣之中畫上丹青,。
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臺”,,雙調(diào)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劍戟:古代刀劍,,鉤戟之類的武器,。
塞角:邊塞的號角聲。
嚴更:督行夜之鼓,?!褒X頰”
句:喻談鋒犀利,見解過人,。此句化用蘇軾《浣溪沙》“論兵齒頰帶風(fēng)霜”句,。
貔貅:古籍所載的猛獸名,用以喻勇猛的軍士,。
街枚:此指士兵,。
枚:形如著,兩端有帶,,可系頸上,。古代行軍時,常令士兵街于口,,以防喧嘩,。
云槊:長矛,古代的一種兵器,。
笑談頃:談笑之間,。
匈奴:代指金軍兵將。
授首:被殺,,或指投降,。
欃槍:彗星。古人以為現(xiàn)于天則有兵災(zāi),。
荊襄:今湖北一帶,,當時岳飛統(tǒng)兵活動于此。
按堵:同“安諸”,,指安居,、安定。
提壺:鳥名,,即提壺蘆,,身有麻斑,如鶴而小,,嘴彎,,聲清重,初稍緩,已乃大激烈,。
布谷:鳥名,,于播種時鳴叫,故名,。
芝夫蕘子:采芝,、打柴的人。蕪(wú)柴草,。
輕裘緩帶:輕暖的皮裘,,寬松的衣帶,形容風(fēng)度之幽閑從容,。
絕漠:越過沙漠,。
橫行:縱橫馳騁。
麟閣:閣名,,漢宣帝曾畫功臣像于此,。
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岳飛因戰(zhàn)功授鎮(zhèn)寧,、崇信軍節(jié)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扎在現(xiàn)在的武昌。紀律嚴明,,路不拾遺,,秋毫無犯,軍民胥樂,,作者作《滿庭芳》贈之,。
這闋詞在歷史上受到的評價很高,可把它拿來作為岳飛駐扎在武昌的這一段生活歷史來看待,。
首先,,這闋詞在藝術(shù)上很有特色:感情豐富,色彩濃麗,,悲憤不平卻又出之以含蓄,,較好地表達了作者在那種情況下對于岳飛的敬愛和惋惜之情。
詞一開頭選用了三個不同的時間,,從各種角度來描寫岳家軍的氣勢,。這三句,乍讀時似乎是如實的寫景而已,細味來才感到他無不寓有自己的感情,。他是借景色的渲染,,從而巧妙地傳達出自己復(fù)雜的心情的。這里,,他選用了落日的時分來寫軍容之一的旗幟,,讓半天的晚霞作背景,襯托著軍營里飄動的萬首彩旗,,映著落日的余暉,,宛如風(fēng)翻金焰,色彩濃麗,,給人一種溫暖的感受,。這就不僅寫出了軍營的壯麗,也傳達出了這支軍隊在人民心中所擁有的那種溫暖安謐的感覺,。字里行間甚至表露出來作者那興奮的臉色,,也被映得金光熠熠的了。其次,,他用霜晨來突出軍容之一的威儀,;讓煞白的霜空作背景,襯托著交橫如云的刀槍戟槊,;慘淡的朝陽,,在它們上面灑下了萬點寒星,色彩森嚴而肅殺,,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肅穆之感,,不僅寫出了軍營氣象之森嚴,也表達了連作者也感到了不無畏怯的敬佩之情,。最后他選用了無邊的黑夜來作為整座軍營的巨大的背景,,黑色是什么也看不見的,作者巧妙地于靜中寫動,,于無法顯出色彩的黑里,,巧妙地運用畫角之聲和著警夜的更鐸;運用聽覺從而寫出既緊張而又靜謐的氣氛,,表達了作者對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無限信任之情。這一組文字雖少,,卻無不色彩濃麗,,意與境偕,構(gòu)成了藝術(shù)上的比現(xiàn)實更集中,、更突出的和諧之美,。他把數(shù)百里連營表現(xiàn)得這樣有聲有色,。這些看似純客觀的聲色,卻都反映了作者主觀的感受,,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詩的境界,。因此,他無須再加什么感嘆,,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岳飛治軍之巨大才能的欽佩了,。
作者在作了如此絢麗的渲染之后,接著就用工筆來細心地勾勒他心中崇拜的英雄本人了,。
在他的詞中岳飛是一位風(fēng)采翩翩,、雍容豁達的儒將??犊摫?,齒頰生風(fēng),足見文采風(fēng)流,。簡單兩句,,一位文韜武略而又風(fēng)流俊逸的岳武穆便躍然紙上。不僅如此,,通過作者慷慨風(fēng)生的描述,,使讀者同作者一樣,也如坐春風(fēng)之中,,仿佛聽到了岳武穆那慷慨陳辭的忠誠精義,,看到了他那齒頰生風(fēng)的笑謔神態(tài):他笑金兵之無能,譏投降派之可哂,。于是,,岳飛的精神面貌,豐滿地生活在讀者的感情世界之中了,。
僅是慷慨論兵,,盡管齒頰生風(fēng),,那也不一定是岳武穆,。作者接著寫道:“坐擁貔貅十萬,銜枚勇,、云槊縱橫,。”這才是岳家軍的典型,。別看岳飛坐在大帳之中,,談笑風(fēng)生,然而他的四周,,有十萬精兵,,正糾集待命,,一個個銜著枚,平端著長矛,,精神高度集中,,有如引滿的弓,只待一聲令下,,便立刻飛向敵人,。則岳飛的這種談笑風(fēng)生的安祥態(tài)度,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顯示,,一種無畏的懾服力量,。
但是,威嚴則威嚴矣,,而詞中所透露的,,畢竟不過是以無聊的談笑來打發(fā)著祖國分裂、生靈涂炭的日子,。所以作者很自然地產(chǎn)生了以岳飛如此雍容文雅而又武功赫赫的,、不可一世的名將,如果此時放在抗金的前線,,也許他就在這談笑的頃刻之間,,“匈奴授首,千里靜欃槍”的遐想,。這里既表達了作者對于岳飛的崇敬和對于岳家軍的信賴,,同時也表達出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無限的惋惜:岳飛此時畢竟沒有去平定金人,使百戰(zhàn)百勝,、金人聞之喪膽的岳飛閑在這里,,空自慷慨悲歌以打發(fā)他寶貴的時光。一任半壁江山,,淪于金人的鐵蹄,,這是無比可惜而又可痛的事。
下闋,,作者追述了他來武昌時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荊、襄是岳飛的防地,。人作者突出地稱道人民都能在家里安居樂業(yè)這一點,,是因為這樣的和平景象,在其它地方是已很難見到了,。故說“荊襄,,人按堵?!笨此破戒佒睌?,然而言語之間卻流露出了無限的欣羨和感慨,。岳飛愛民,已是朝野盡知,,有口皆碑的了,。所以這在他的防地,當然更為真實可信,。
作者接著用了四句來進一步描寫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景象,。雖是四句,卻按所見所聞來分寫,。他借提壺,、布谷兩種鳥的名字,不僅點明節(jié)令,,而且也寫出了岳家軍與當?shù)鼐用竦乃殛P(guān)系,。一路上見到的是人民提著酒壺要岳家軍飲一杯,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古時候,,人民對于他所敬重的義師,是習(xí)慣用酒來相敬的,,所謂“簟食壺漿,,以迎王師?!边@里著一“勸”字,,非常傳神,它表現(xiàn)了著一個因為紀律的關(guān)系不肯飲老百姓的酒,,而一個因為感激情深,,非要他喝一杯不可這樣拉拉扯扯的動人情景。通過“布谷”的提示,,原來士兵是在幫人民耕作,,無怪乎這軍隊會得到人民熱情的款待,人民要這樣感激他們了,。這當是作者親眼所見的情景,。最妙的是“芝夫”兩句,芝是靈芝,,那么芝夫就是指的藥農(nóng)了,。蕘子就是以砍柴為生的樵夫,。這兩種人,,大都是遠離城市,多數(shù)在深山老林里的,。因此這當是作者在尚未進入武昌境地的山道上,,碰見了從岳飛駐地出來采藥砍柴的人,,于是作者就向他們打聽這一路聽到的岳家軍整肅的情況是否屬實。因為這太難得了,,是以未免使人難以相信,。于是這些采藥的、砍柴的就高興地向作者極力地證實著,,說到高興處,,不禁手舞足蹈起來,并且唱起當?shù)氐拿裰{以為證,。這里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反映,,但這“歌舞”也映出了作者的眼神,是驚喜而亢奮的,。當然這樣的情景在看慣了人民解放軍的人們,,那是不足為奇的,要知道在封建時代,,那就是了不起的政績,。作者在最后感慨地說:要是能讓岳飛去驅(qū)營布陣,他是可以就這樣輕裘緩帶從容不迫地一直打到黃龍府都無人能敵的,。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卻是岳飛被疑,,置而不用。于是作者恨恨地說:像岳飛這樣為國建立了不朽功勛的人,,是應(yīng)該把他的風(fēng)采畫入專門紀念功臣的麒麟閣內(nèi)的,。作者的這闋“句句緣實”之詞,最后的結(jié)尾,,卻是不實的,。岳飛當年不僅沒有入麒麟閣,反而以“莫須有”的罪名屈死在了風(fēng)波亭,。這雖是后話,,但就岳飛此時的境況看,敏感的作者已察覺到了這種不平,,所以才有這虛擬的一筆,。這是作者深刻的地方?!肮φl紀,?”作者在這里直是在質(zhì)問了。雖然這時岳飛尚身居侯位,,但作者從祖國正需要岳飛上前線時,,而高宗卻讓他在這里坐冷板凳的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感覺到岳飛的不妙了,。而事實上,,韓世忠在鎮(zhèn)江,,岳飛在武昌,都是為了“罷其兵權(quán)”,,以便和議得以順利進行,。當時高宗為此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說:“李、郭在唐俱稱名將,,有大功于王室;然光弼負不釋位之釁,,陷于嫌隙,;而子儀聞命就道,以勛名福祿自終,。是則功臣去就趨舍之際,,是非利害之端,豈不較然著明,!”這真是說得再清楚也沒有了,。正是由于高宗的這種卑怯心理,,才使得南宋永遠處于偏安之中,?!帮L(fēng)神宛轉(zhuǎn),,麟閣畫丹青”,表面看來是歌頌朝廷的,,實則含有害怕岳飛去立功的悲憤,。荊襄有幸,卻是整個祖國的不幸,。岳飛是如此的有為,,卻不能為統(tǒng)一祖國而留影于麒麟閣。愛與惜交織在一起,,歌頌與悲憤混同,,這就使得這闋詞有纏綿悱惻,,無限低徊的藝術(shù)魅力,。
落日 翻譯篇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藍,,仿佛碧玉一樣晶瑩鮮艷。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jié)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fēng)雨出現(xiàn),?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fā)蓬松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象熔化的黃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③吹梅笛怨:梅,,指樂曲《梅花落》,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
④次第:這里是接著,轉(zhuǎn)眼的意思,。
⑤香車寶馬:這里指貴族婦女所乘坐的,、雕鏤工致裝飾華美的車駕。
⑥中州:即中土,、中原,。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⑦三五:十五日,。此處指元宵節(jié)。
⑧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雪柳: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詳見《歲時廣記》卷十一),。此二句所列舉約均為北宋元宵節(jié)婦女時髦的妝飾品。
⑨捻金雪柳:元宵節(jié)女子頭上的裝飾,。
⑩簇帶:簇,,聚集之意。妝扮之意,。帶即戴,,加在頭上謂之戴。濟楚:整齊,、漂亮,。簇帶、濟楚均為宋時方言,,意謂頭上所插戴的各種飾物,。
【評解】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后過元宵節(jié)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懷,。
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fā)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
【集評】
張端義《貴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趙明誠之妻,?!督鹗洝芬喙P削其間。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煙輕,,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氣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diào)者難。
王士禎《花草蒙拾》:張南湖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
劉辰翁《須溪詞》《永遇樂·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直參片玉班,,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
【賞析】
李清照的這首《永遇樂》當是作者流寓臨安時所作,。這首詞雖寫元夕,,卻一反常調(diào),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發(fā)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jié)的情景?!奥淙杖劢?,暮云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云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里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人在何處”的嘆息,。這是一個飽經(jīng)喪亂的人在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chǎn)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zhuǎn)筆寫初春之景:在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diào),,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jīng)調(diào)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cè)重于少,?!按阂庵獛自S”,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借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jié)良辰,,應(yīng)該暢快地游樂了,,卻又突作轉(zhuǎn)折,說轉(zhuǎn)眼間難道就沒有風(fēng)雨嗎,?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fēng)雨”的心理狀態(tài),,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詞人的晚景雖然凄涼,,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jīng)憂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tài),。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庇缮掀膶懡褶D(zhuǎn)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里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游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jié),。“鋪翠冠兒,,金撚雪柳,,簇帶爭濟楚?!?/p>
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撚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游樂。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diào)輕松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睔v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yōu)樾稳葶俱?、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cè)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在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眳s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耽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nèi)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在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向往,,但骨子里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xiàn)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在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這首詞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xiàn)力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面語交錯融合,以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寫出了濃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個人身世之悲,。這首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于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落日 翻譯篇七
落日塞垣路,,風(fēng)勁戛貂裘,。翩翩數(shù)騎閑獵,深入黑山頭,。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鐵面駿驊騮,。隱隱望青冢,,特地起閑愁。
漢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顏皓齒,,深鎖三十六宮秋,。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不減翠蛾羞,。戎虜和樂也,圣主永無憂,。
塞外的太陽已經(jīng)落下了,,狂風(fēng)呼嘯地襲卷著人們身著的戰(zhàn)袍。幾位兵士帶著弓箭,,策馬深入黑山頭,。極目遠眺,茫茫千里黃沙,,一望無際,,空曠的天地里只有幾位行獵的好手攜雕弓,佩白羽,,表情嚴肅,,如風(fēng)馳電掣般策馬飛奔。隱隱約約竟仿佛望見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瀾起伏,。
漢家天子正當青春年盛,漢家天下幅員遼闊,,洋洋四百州,,民殷國富,。然而,天子竟不能憑借實力鞏固國防,,靠一位苦命的宮女去“和蕃”,。朝堂上不是沒有經(jīng)天緯地的奇才,邊境上更不缺少鎮(zhèn)守一方的良將,,可“和蕃”一事還是照例進行,,將天下社稷的安危托付于一女子之手,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今邊疆地區(qū)太平,、和睦,皇上也可以高枕無憂了,。
①塞垣:邊防城池,。戛(jiá莢):敲擊。
②翩翩:輕快地來往奔馳,。黑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西北,。
③極目:放眼,一眼望不到邊,。雕弓:古代雕,、雕相通,雕弓,,可以解釋為射雕的弓,,也可以說是雕刻過花紋的弓,這里與白羽并列恐為后者,。白羽:尾部纏有白色羽毛的箭,。鐵面:戰(zhàn)馬所帶鐵制面具,用以保護馬的頭部,。駿(jùn?。簩民R的美稱。驊騮,,周穆王的八駿之一,這里代指強壯快速的駿馬,。
④青冢(zhǒng腫):漢王昭君墓,。冢:隆起的墳?zāi)埂H馇Ю锇咨?,相形之下,,山、水,、草,,顯得特別墨綠,,所以長有青草的王昭君墓稱青冢,山稱黑山,。特地:特別,。
⑤漢天子:指漢元帝,是他遣王昭君嫁給匈奴,。方鼎(dǐng頂)盛:正當富強興盛的時候,。四百州:漢代州的范圍很大,全國才只有十幾個州,。宋代府下設(shè)州,,范圍小得多,最多時全國也不到300個州,,這里作者是用宋代政區(qū)概念來說明漢元帝時領(lǐng)地的廣闊,。
⑥玉顏:美玉一樣的容貌。皓齒:潔白的牙齒,。玉顏皓齒代指美麗的宮女們,。深鎖三十六宮秋:被關(guān)在深宮里度過凄涼的春秋。漢有36所離宮別館,。秋是凄涼冷寞的象征,。
⑦堂:古代宮廷,前為堂,,后為室,。堂即廟堂朝堂,引申為朝廷,。經(jīng)綸:整理絲縷,,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賢相:品德好,、才能強的宰相,。邊:邊防前線??v橫謀將:智勇雙全的將軍,。翠娥:黛眉,指王昭君,。羞:蒙受遠嫁匈奴的恥辱,。
⑧戎:古代對西北方面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稱為戎。這里指匈奴,。虜:對敵人的蔑稱,。圣主:對皇帝美化的稱呼。這兩句是說,王昭君遠嫁匈奴的羞辱,,換來的是敵人的歡樂和皇帝的寬心,。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在邊境前沿外出打獵,,隱隱約約地望見昭君墓,,引發(fā)了他的“閑愁”?!伴e愁”是什么,?就是他在下片中所發(fā)的感慨。詞的重點在下篇,。表面上是議論擁有賢臣良將和廣闊疆上的強大的漢天子,,不應(yīng)當讓王昭君這個弱女子冤家蒙羞。實際上作者是借古諷今,,批評宋朝廷的屈辱求和的對外政策,。
北宋時期,在金國興起之前,,中華大地上長時間是宋,、遼、夏鼎足而立的局面,,可是堂堂大宋卻是懦弱而受屈辱的一方,。公元1005年1月(真宗景德元年末),宋與遼在澶州定理“澶淵之盟”(澶州又名澶淵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市),,宋每年向遼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在黨項族首領(lǐng)攻占西北大片領(lǐng)土的情況下,宋朝反而封他為西平王(這時還沒有建立大夏國),,每年“賜”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公元1042年(仁宗慶歷二年),,遼國揚言要發(fā)大軍南下,仁宗不敢抵抗,,派大臣到遼求和,,答應(yīng)每年再贈給銀10萬兩,絹10萬匹,。公元1044年底(仁宗慶歷四年),宋軍在連續(xù)慘敗后向西夏求和(黨項族首領(lǐng)元昊于公元1038年稱帝,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又每年“賜”銀5萬兩,絹13萬匹,,茶葉2萬斤,,令在各節(jié)日和元昊生日共“賜銀2萬兩,銀器2千兩,,絹,、帛、衣著等2萬3千匹,,茶葉1萬斤”,。宋朝皇帝在強敵壓境,虎視眈眈的形勢下,,不圖富國強兵,,一味地屈膝求和,企圖用金錢來購買和平,。須知乞討來的和平,,用金錢買來的和平都是不能鞏固的。北宋亡于此,,南宋也亡于此,。這是付出了高昂代價的歷史教訓(xùn)。黃庭堅有見于此,,所以他在詞中提出:“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就不應(yīng)當采取這樣的下策,。在詞的結(jié)拍中他說這樣的政策只能使“戎虜和樂”,,而“圣主永無憂”則是反話,因為這種政策不可能產(chǎn)生“永無憂”的結(jié)果,。這樣的“主”也不是“圣主”,。黃庭堅兩次被謫貶,他在詞中借古喻今對國家大事委婉陳詞,,可見其良苦用心,。
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邊地騎兵馳騁射獵的雄壯場面。古人每以“獵”指稱戰(zhàn)事,,“閑獵”實際就是進行軍事操練,。落日、勁風(fēng)渲染出緊張的戰(zhàn)斗氛圍.平沙千里提供了遼闊的習(xí)武場景,,弓箭駿馬烘托出騎士的諷爽英姿,。循此理路當展開對國力軍威的鋪陳,,高揚英雄主義的風(fēng)采。不料“隱隱”以下折人了由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閑愁”,,其實此“愁”不但非“閑”,,相反是對國運的深長憂思。下片即是其所思的內(nèi)容.在堂皇的頌詞下蘊含著辛辣的諷刺,?;实圪F為天子,統(tǒng)有天下,,后官佳麗,,供其享用;廟堂有治國的賢相,,邊疆有善謀的良將:沒想到國家的安定卻要靠小女子的和親換來,。“不減”一句將此前的堂堂國威全部掃卻,,其犀利簡直使大宋君臣無地自容,。結(jié)尾二句又復(fù)歸歌功頌德之詞,極盡椰榆挖苦,,矛頭直指皇帝,。回觀上片所寫的騎射場景,,可知它只是詞人的想象之境,,現(xiàn)實的情況
是君王縱樂、文恬武嬉,,邊備廢弛,,只能以割地賠款來求得茍安于一時。有鑒于此,,詞人才會以下計大段的諷刺感慨系之,,以與上片的理想之境構(gòu)成強烈對比。
值得指出的是,,聯(lián)系山谷所處的時代背景,,他的諷刺矛頭是直接指向變法派的。這‘時期的詩歌中山谷表現(xiàn)出與當政者斷然不合作的態(tài)度,,時露鄙夷譏諷,,其例證彰彰具在,可以參觀,。尤其可堪玩味的是,,王安石有詠陽君的《明好曲》”首,當時和者甚眾,。山谷由昭君這熱門話題而興感作詞,,也在情理之中,。王安釘在詩中稱“人生失意無南北”、“漢恩自淺胡自深”,,在安石可能是要故作驚址駭俗之論,,而這或許也是引發(fā)山谷深思的觸煤之一吧,。
落日 翻譯篇八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jié)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fēng)雨出現(xiàn)?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fā)蓬松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像熔化的黃金,。
②合璧:像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
④次第:接著,,轉(zhuǎn)眼,。
⑤中州: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節(jié),。
⑦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節(jié)女子頭上的裝飾。
⑨簇帶:妝扮之意,。
李清照的這首《永遇樂》當是作者流寓臨安時所作,。這首詞雖寫元夕,卻一反常調(diào),,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發(fā)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后過元宵節(jié)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fā)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
這首詞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xiàn)力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面語交錯融合,,以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寫出了濃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個人身世之悲,。這首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于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劉辰翁《須溪詞》之《永遇樂·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直參片玉班,,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jié)的情景,?!奥淙杖劢穑涸坪翔怠敝γ枥L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云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里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人在何處”的嘆息,。這是一個飽經(jīng)喪亂的人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chǎn)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叭玖鵁煗?,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zhuǎn)筆寫初春之景: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diào),,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jīng)凋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cè)重于少,?!按阂庵獛自S”,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借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jié)良辰,,應(yīng)該暢快地游樂了,,卻又突作轉(zhuǎn)折,說轉(zhuǎn)眼間難道就沒有風(fēng)雨嗎?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fēng)雨”的心理狀態(tài),,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痹~人的晚景雖然凄涼,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jīng)憂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tài),。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寫今轉(zhuǎn)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里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游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jié),?!颁伌涔趦海斫鹧┝?,簇帶爭濟楚,。”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游樂,。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diào)輕松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yōu)樾稳葶俱病⑴铑^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笆⑷铡迸c“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cè)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卻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dān)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nèi)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向往,,但骨子里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xiàn)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落日 翻譯篇九
水調(diào)歌頭·落日古城角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長安路遠,,何事風(fēng)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譯文及注釋
夕陽照在城墻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勸說您留下。京城離這里太遠了,為什么還要穿著破舊的衣服冒著艱辛趕去呢,?我擔(dān)心你像蘇秦一樣盤纏用盡,,還會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點歸來,,與沙鷗親近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帶著滿身的離愁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祿,,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會罷休吧?飽讀書,,應(yīng)該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樣為國事操勞。不要效仿班超投筆從戎,,即使能夠萬里封侯,,也會長期的滯留邊疆,,到老才能回來,。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獨寂寞,,作《登樓賦》那樣思念家鄉(xiāng)的文章,。
(1)敝貂裘:破舊的貂皮衣服
(2)秦樓: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此以羅敷女指代妻室,。
(3)狎沙鷗:與沙鷗相近,,指隱居生涯。
(4)致身:出仕做官
(5)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賢相,。
(6)班超投筆:《后漢書班超傳》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jīng)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yīng)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
1,、毛佩琦.辛棄疾詞:萬卷出版社,20xx年6月1日:第30頁.
賞析
詞上片充滿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對友人之遠行表示擔(dān)憂,。“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二句開篇點題,,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遠行,。“長安路遠,,何事風(fēng)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五句都是詞人為友人感到擔(dān)心,,即言前路之艱難,,又怕友人時運不濟,像當年入秦的蘇秦一樣,,最終落魄而歸,,招致親戚朋友的冷落。用“歸計狎沙鷗”的歸隱山林之路,,反襯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上片末句表達的是對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貴的感嘆。
下片“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學(xué),,希望友人此行能夠獲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樣成為國之棟梁,。同時詞人又說“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保瑒裎坑讶瞬灰晃稙榱斯γ毁F而像班超一樣,,有家難回,。結(jié)尾處“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保耸亲髡呗?lián)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嘆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鄉(xiāng),,落得孤獨寂寞。
這首詞充滿了一種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對友人求仕的勸解之辭,,但實際上卻是對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沒人才,,使友人和自己這樣的有識之士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諷刺與悲憤。
1,、毛佩琦.辛棄疾詞:萬卷出版社,,20xx年6月1日:第30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冬天,當時辛棄疾正在江東安撫司參議官任上,,友人辭別前往臨安,,詞人作此詞送友人。 1,、毛佩琦.辛棄疾詞:萬卷出版社,,20xx年6月1日:第30頁.
落日 翻譯篇十
旅人嗟倦游,結(jié)纜坐春洲,。
日暮江風(fēng)靜,,中川聞棹謳。
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
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
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
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fù)愁,。
頻繁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生厭倦,早早泊船靠岸,,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
暮色黃昏之時,江風(fēng)停息,。一曲悠揚的船歌不知從江中何處傳來,。
舉目遙看,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隨著水波起伏,。
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
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
外仕宦人的心中縱有無限愁緒,,也只有一聲嘆息無可奈何,。
嗟(jiē):嘆息;感嘆,。
結(jié)纜:系舟,,停舟。
謳(ōu):民歌,。
孌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用來表達移情別戀,恩移寵衰,,不再受到寵幸或重用的苦衷,。
妖姬哭蕩舟:“蔡姬蕩舟”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腹虬l(fā)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腹笈?,舉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
何遜的詩在梁代頗有影響,,沈約曾盛譽其作,謂“每讀卿詩,,一日三復(fù),猶不能已”,。此詩的藝術(shù)水準,,也當?shù)闷疬@番贊譽。題中的劉諮議,,即劉孝綽,曾任諮議參軍之職,。他是與何遜齊名的詩人,,當世有“何劉”之稱,二人之間經(jīng)常有唱和之作,。
“旅人嗟倦游,,結(jié)纜坐春洲?!痹姷钠鹗變删浣淮俗髡咧栽谛谐讨幸霸绮础?,并不是春江夕陽的美麗景色激發(fā)了他的觀賞興趣,而是對官事繁復(fù)和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經(jīng)厭倦了,,才寧愿早早泊船岸邊,,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何遜的這種心情,,在其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懸旌”等。詩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作者的憂愁煩惱,為下面的寫景與聯(lián)想做了鋪墊,。
接下來六句描寫了春晚夕陽中的江上景色,。暮色黃昏之時,,江風(fēng)停息,。渙渙春水,猶如一匹長長的白練,,無聲地流動著,,一直流向遠方。江中不知何處,,傳來一曲悠揚的船歌,。這是打魚歸來的船家在搖櫓歌唱。在一片靜謐之中,,這歌聲顯得既清亮而又陶然自得,,使疲于奔波的旅人聞之,更加感慨萬端,。舉目遙看大江兩岸,,但見春草茵茵。這如翠的綠色綿綿不斷,,伸展向前,,直連著天邊。近處的草芽綠得可愛,,遠處的草卻漸漸地映出傍晚天際的清光,,越向遠方,這清光越亮,,草色也越淡,。遙望所及,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水波起伏,,宛如云影飄浮在江面。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寧靜的江流,悠揚的漁歌,天邊的余暉,,綿綿的春草,,構(gòu)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在這畫面中,,有聲,,有光,有色,,有近處的清晰,,有遠方的迷濛,有靜止的水天背景,,有動態(tài)的孤舟輕漾,。一切都呈現(xiàn)出素雅的色調(diào),透出一股憂郁的情思,。
詩的后四句抒發(fā)了作者由江景而生發(fā)的聯(lián)想和感慨?!皩D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戰(zhàn)國策·魏策》記魏王的男寵龍陽君釣魚而泣,,魏王問其故,,龍陽君答曰,前得之魚小,,后得之魚大,,故棄前者而藏后者;因想天下之美人多矣,,王將惑于新人而棄故,。魏王遂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有敢言美人者族?!焙笠源耸掠鹘抑急尉鞯觅t之路,。“妖姬哭蕩舟”,,事見于《左傳·僖公三年》,。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腹虬l(fā)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腹笈?,舉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稱:“蔡女蕩舟,齊師大侵楚,?!币杂鞯溨鹩谖⑿≈g。這兩個典故都與水有關(guān),。何遜關(guān)心國事,,有志向,但因出身寒微,,不善奉迎,,故仕途多蹇,胸中常郁郁,。他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心情格外沉重,。他的憤恨憂慮不可以直接表達,遂由水而生發(fā)聯(lián)想,,借“泣魚”,、“蕩舟”的典故婉轉(zhuǎn)隱晦地表現(xiàn)出來。這應(yīng)當就是“客心自有緒”的內(nèi)涵,?!赌鲜贰ず芜d傳》記載,梁武帝蕭衍因何遜在詩中用曹操故事而頗為不滿,,稱“何遜不遜,,未若吾有朱異”。何遜“自是疏隔,,希復(fù)得見”,。(朱異是梁代以阿諛奉迎皇帝而著稱的近臣,后侯景起兵亂梁,,就借討朱異為名)此事或許能幫助讀者理解何遜用這兩個典故時的心理背景,。
然而,,“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客子行行倦,,年光處處華”(何遜)。大自然既不因人的悒郁不樂而失去其美之魅力,,也不因人之喜悅贊賞而增加其美的色彩,。自然的生命就是這樣健壯、堅強,、蓬勃旺盛,。相比之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短促,、軟弱,,人的作用又是多么微薄、無力,。江水靜靜,,日夜不停;春光流轉(zhuǎn),,年年不息,;太陽落下,第二天照樣升起,;可江邊之人,明日不知身在何處,,憤恨憂慮,,亦復(fù)徒然?!皩Υ丝諒?fù)愁”,,正是詩人對于人生、社會的無可奈何之嘆,。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zhèn))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落日 翻譯篇十一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⑴吹梅笛怨:梅,指樂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聲哀怨。
⑵次第:這里是轉(zhuǎn)眼的意思,。
⑶香車寶馬:這里指貴族婦女所乘坐的,、雕鏤工致裝飾華美的車駕,。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⑸三五:十五日,。此處指元宵節(jié),。
⑹鋪翠冠兒:以翠羽裝飾的帽子。雪柳:雪白如柳葉之頭飾,;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參見《歲時廣記》卷十一),。此二句所列舉約均為北宋元宵節(jié)婦女時髦的妝飾品。
⑺簇帶:簇,,聚集之意,。帶即戴,加在頭上謂之戴,。濟楚:美好,、端整、漂亮,。簇帶,、濟楚均為宋時方言,意謂頭上所插戴的各種飾物,。[2-3]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藍,,仿佛碧玉一樣晶瑩鮮艷,。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jié)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fēng)雨出現(xiàn),?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fā)蓬松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時而傷今追昔之作。寫作地點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時間約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jié)的情景?!奥淙杖劢?,暮云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云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里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人在何處”的嘆息,。這是一個飽經(jīng)喪亂的人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chǎn)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叭玖鵁煗?,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zhuǎn)筆寫初春之景: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diào),,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jīng)凋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cè)重于少?!按阂庵獛自S”,,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借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jié)良辰,,應(yīng)該暢快地游樂了,,卻又突作轉(zhuǎn)折,說轉(zhuǎn)眼間難道就沒有風(fēng)雨嗎,?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fēng)雨”的心理狀態(tài),,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詞人的晚景雖然凄涼,,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jīng)憂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tài),。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庇缮掀膶懡褶D(zhuǎn)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里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游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jié),。“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边@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游樂。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diào)輕松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睔v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yōu)樾稳葶俱?、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cè)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眳s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dān)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nèi)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向往,但骨子里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xiàn)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
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除了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xiàn)力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面語交錯融合,,造成一種雅俗相濟、俗中見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語言風(fēng)格,。這首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于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落日 翻譯篇十二
落日悵望
朝代:唐代
作者: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版本一)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版本二)
晚云孤飛于天際,歸鳥投宿于林間,,憑著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里之也片時可達。思考為何停留在這里,,離家很久還沒有回去,。夕陽從近處的樹梢往下沉落,余暉返照秋山,,一片火紅,,像野火在遠遠的秋山上燃燒,漸漸地隱沒在山后,。徘徊水邊卻不敢臨流照影,,害怕因為自己的容顏不復(fù)平昔而心驚。
沈德潛評此詩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軒鶴立雞群矣,。”(《唐詩別裁》)這里所說的“意”,,是指詩的思想感情,,全詩以鄉(xiāng)愁為主題,曲折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坎坷不遇,,而不顯得衰颯,;所謂“格”,主要地是指謀篇布局方面的藝術(shù)技巧,。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說就是:情景分寫。情與景,,是抒情詩的主要內(nèi)涵,;情景交融,是許多優(yōu)秀詩作的重要藝術(shù)手段,。然而此詩用情景分寫之法,,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開頭二句寫詩人在黃昏日落之時,,滿懷惆悵地遙望鄉(xiāng)關(guān),,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仰視所見的景物:“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蓖碓乒嘛w于天際,,歸鳥投宿于林間,憑著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里之遠也片時可達,。詩以“千里”與“片時”作強烈比照,寫出云,、鳥的自由無礙和飛行之速,;但是,這絕不是純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詩人“悵望”所見,,而且這種景物又是觸發(fā)詩人情思的契機和媒介:“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痹瓉恚娙司每彤惖?,他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積在胸中了,。因此,頷聯(lián)由外界景物的描繪自然地轉(zhuǎn)入內(nèi)心情感的直接抒發(fā),,不言惆悵而滿紙生愁,,不言歸心似箭而實際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寫情之后,,頸聯(lián)又變換筆墨寫景,,景物描寫不但切合詩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遠,,層次分明,。夕陽從近處的樹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暉返照秋山,,一片火紅,,像野火在遠遠的秋山上燃燒,漸漸地隱沒在山的后面,?!叭搿弊謱懗鱿φ盏闹饾u暗淡,也表明了詩人佇望之久,,憶念之殷,。不僅如此,這種夕陽西下余暉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詩人的鄉(xiāng)愁,,而且更深一層地觸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客中久滯,,漸老歲華,;日暮登臨,益添愁思,,徘徊水邊,,不敢臨流照影,恐怕照見自己顏貌非復(fù)平昔而心驚,。其實詩人何嘗不知自己容顏漸老,其所以“臨水不敢照”者,,怕一見一生悲,,又增悵悶耳?!芭R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尾聯(lián)充溢著一種惆悵落寞的心緒,,以此收束,,留下了裊裊余音。
情景分寫確是此詩謀篇布局上的一個特點,。這種寫法,,對于這首詩來說,有特殊的藝術(shù)效果,。細細玩味,,可以發(fā)現(xiàn)此詩是頗見匠心的。全篇是寫“落日悵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前云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xiāng)“念”,繼而是夕陽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顯示出情緒的發(fā)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詩句稍顛倒次序可作:“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寫法,,但顯得稍平,沒有上述那種層層遞進,、曲達其意的好處,。而“宿鳥歸飛急”引起歸心似箭,緊接“辭家久未還”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時)與遲(久留滯)對比,所以是“起得超脫,,接得渾勁”(見《瀛奎律髓》紀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則又失去這層好處,。
煉字潛詞形象傳神,,“孤云”“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托著作者的傷感之情,?!盁弊值氖褂茫庆o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xiàn)。
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指出:“詩有情有景,,且以律詩淺言之,,四句兩聯(lián),必須情景互換,,方不復(fù)沓,。”他所說的“情景互換”,,就是“情景分寫”,。當然,這種分寫絕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獨立而又互相映襯,,共同構(gòu)成詩的永不凋敝的美。馬戴這一首望鄉(xiāng)之曲就是這樣,,它的`樂音越過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遙遙傳來,,至今仍然能挑響讀者心中的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