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魏書生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篇一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從教育是發(fā)展學生個性來說,,教學就是要通過審美理解和運用技能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范疇,,是較為復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yǎng)習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睆乃榻B的經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的自學已習慣初步養(yǎng)成,。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持久性,。
魏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wěn),、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第二,,逐漸加速,。經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后,大家都轉動起來后,,適當加快動的速度,。第三,系統(tǒng)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系。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fā)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范圍。班里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第五,,進入軌道,。經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tǒng)的計劃,,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執(zhí)行計劃的時空環(huán)境。
研究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兩點:
(一)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采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guī)律出發(fā)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yōu)楸容^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發(fā)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yǎng)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動搖或反復,。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采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yǎng)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放松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教師的無數經驗和教訓所證明,。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說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后天養(yǎng)成是個性發(fā)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而且,,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說:“習成而性成也?!苯虒W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學生多少技能,、教學生認識多少知識,而是要使學生在后天的學習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說,,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確實探到了教學中的真諦。
魏書生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篇二
魏書生,,一個教育上的傳奇人物,,即使我們坐在會議室看他在錄像上作報告,我們心里都對他產生種種懷疑,,例如他從教那么多年,,竟然沒改過一篇作文,而學生作文水平又那么高,,例如他所帶的班級,,班主任常常不在,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紀律……我們之所以心生懷疑,,不是懷疑他的真實性,,而是在強烈的對比下產生一種自然的懷疑——我們多少老師嘔心瀝血,、日以繼夜伏案批改作業(yè),,多少班主任怎樣想方設法,竭盡所能按學校的要求時時到,,刻刻到,,可是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還是存在那么多問題,,那是什么道理?
假如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斟酌研究魏書生提出來的“五分鐘”,那么我們就會由懷疑轉為佩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1,、每天做一分鐘家務;2、每天寫一分鐘日記;3,、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4,、每天唱一分鐘軍歌或校歌;5、一分鐘記憶力或注意力比賽,。這些要求真的很簡單,,誰都可以做,可是堅持下去,,學生所到的就不僅僅是這五件事情了,。
先說一分鐘的家務,對現(xiàn)時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無大小,,都有人照顧的舒舒服服。他們除了讀書什么都不用干,,可是很多學生書沒讀好,,厭學現(xiàn)象也頗為嚴重,為數不少的學生覺得是為家長而讀書,,學習沒動力,,升學沒考好,覺得父母掏幾萬快擇校費理所當然,,進校后也無心讀書,。小孩能做做家務,學會幫家人分擔責任,,他才會明白父母為他付出的心血,,學會珍惜美好的生活,一個知道父母親生活不易的小孩,,一個懂得體恤家人的小孩,,如果在家都能承擔責任,他也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那在學校也絕不會是一個問題學生,。
第二是每天一分鐘日記。我想每天能寫一分鐘日記的小孩,他提高的不僅僅是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觀察能力,,他能每日一省,必定會反省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的得與失,,無形中也是一種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這種做法可謂一箭雙雕,,寫作水平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提高了。
第三是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按魏老師的話來說,,他要讓學生從腳下、從現(xiàn)在做起,,認識一分鐘的價值?,F(xiàn)在的學生都被升學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下了課走在走廊上,,看到除了一些調皮的學生追追打打的,,那些勤奮讀書的立馬抓住下課的幾分鐘,趴在桌子上睡覺,,即使是做操,,學生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如果我們細心留意,,十個學生當中也找不到四五個腰身挺拔的,,駝背聳肩的不少??偟膩碚f,,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太差。所以我想,,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可以讓學生身體挺拔起來,精神振作起來,。一個人處于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下,,身心健康,學習效率高,。另外還能通過集體的力量感染激發(fā)彼此的斗志,。
第四是每天唱軍歌校歌一分鐘,讓學生生活在音樂聲中,。人需要夢想,,需要激勵,,需要熱情,,尤其是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假如說第三個五分鐘給學生帶來的是外在的精神動力,那么唱軍歌校歌就是熏陶學生的內心世界,。曾幾何時我們聽著軍歌熱血沸騰,,曾幾何時聽著校歌激情澎湃。也到教室去看看現(xiàn)在的學生在課余時間聽的是什么歌,,有《等你等到我心碎》,,有《你為什么不在我身邊》,有《老鼠愛大米》……這些流行歌曲不是不健康,,而作為校園文化是否太低俗?校歌軍歌?只有在全校大合唱比賽時才響起,,那更不必說什么世界名曲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工作,,她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天唱一分鐘的軍歌校歌,,就是很好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氛圍是由每一個學生去營造,是相互影響,,而非臨時或應景張貼一些海報所起的作用能比擬的,。每天一分鐘的歌聲,它的意義已超出歌聲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持久有效的,。
第五是每天一分鐘記憶力注意力的比賽。我們都知道,,記憶力,、注意力對一個學生的成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這樣說,,一個學生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專注程度,,幼兒時期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訓練他們,而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很難單獨培養(yǎng)了,。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你爭我趕的氛圍下,學生才能夠全神投入,,他們會集中注意力抄寫課文,、背書,在培養(yǎng)注意力的同時,,記憶力也得到鍛煉提高,。除此以外,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鐘的珍貴,一分鐘可抄寫三四十個字,,可以讀一百多到三百的字,,依此類推,十分鐘,,一節(jié)課,,一天,我們能做多少事情?從而更懂得珍惜時間,。
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看起來簡簡單單,他關注學生的細節(jié),,注意從小事抓起,,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勞動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他要學生做的遠遠比這些事情的本身有意義,,好習慣養(yǎng)成了,能力也提高了,。
魏書生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篇三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要是從以下幾點入手,,效果就會好一些。
一,、引導孩子少說空話,,多做實事。
應把空想,、說空話的時間用在做實事上,。一次行動抵得上一打綱領,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
二、首次慢動,。
開動大腦機器也像開車一樣,,起動時,車速一定要慢,。第一次行動要慢,,動量要小。如培養(yǎng)孩子寫日記的習慣,,第一次切莫要求過高,,只寫一句話就行。培養(yǎng)孩子學英語的習慣,,第一次只記一兩個單詞即可,。培養(yǎng)孩子長跑的習慣,,第一次跑200米就不錯。凡事不要一開始就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這樣孩子便覺得難而又難,從而失去了做事的興趣,。
三,、逐漸加速,。
有了首次慢動,,尊重了大腦的始動原則,運轉起來了,,慢慢地像汽車一樣開了幾十米,,這時就可逐漸加速了。日記長到了每篇寫兩三句話,,英語單詞每天背會兩個,,跑步長到每天300米。孩子覺得在慢動的基礎上,,增加這點運動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覺之間,,大腦這部汽車比前幾天運轉快了,。
四、不怕慢,,只怕站,。
遇到特殊情況,如意外的任務啦,,身體有點小病啦,,有不順心的事心情不好啦,也鼓勵孩子不輕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別趴下,只要還能行動就別停下,。寫日記心情不好,,寫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斷日記,,可以隨隨便便地東一句西一句記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可以少寫,也不要停下來,。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得盡善盡美的想法;建立行動就比空想強,,只要做,就比不做強的觀念,。許多人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都跟想盡善盡美有關。
五,、控制時空,,制訂計劃。
有了一點行動,,逐漸增加了行動的速度,,孩子會品嘗到一點做事的快樂。進一步培養(yǎng)習慣,,就要制訂比較全面的計劃,,增強孩子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的控制能力。從時間上,,和孩子商定從早到晚的行動計劃,,什么時間跑步、鍛煉,、上學,、唱歌、看課外書,,各項活動,,各用多少分鐘,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時間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從空間上,使孩子處于能夠把握自己的環(huán)境,,什么歌廳,、舞廳、游戲廳,、臺球室這些地方,,一旦進去,孩子便容易失去自控,,不由自主地放棄好習慣,。注意訂計劃的時候,任務指標不要訂得過高,,使孩子覺得稍加努力便可達到,,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來。
六,、進入軌道,。
孩子按計劃行動起來了,逐漸提高了學習效率,,每天定時定量地鍛煉,、預習、做題,、背單詞,、寫日記、唱歌,,到了某段時間就做某事,,遇到特殊情況少做一點,,做慢一點兒,,但不停下。按照這樣的計劃不停地做實事,,慣性就越來越大,,就像列車在軌道上行駛,甚至像衛(wèi)星進入了軌道,,就再也不會走走停停了,。
進入軌道之后,當然也需要檢修,。需要防止的,,一是外部干擾,二是內部故障,,對外界不良人的引誘要及時切斷,。對付內部故障,如情緒不佳,、舊病復發(fā),、猶豫拖拉等的最好方法,不是批評,,不是訓斥,,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引導到做當時力所能及的實事小事上來。人一旦開始做實事,,負責憂慮猶豫等不良工作的腦細胞就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