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確定,。教案要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接下來是一些經(jīng)典的教案案例,,包含了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大家可以參考借鑒,。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一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2.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在掌握的計算方法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來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筆算,。
87×66×4567×79987×3254×6。
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在現(xiàn)有的地磚和要用的地磚這兩個數(shù)量中,,哪個數(shù)量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鋪地磚時的損耗問題,,但是為了減少解題難度,我們在這里把地磚的損耗省略不計,。下面需要同學們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方法來計算,是選擇口算呢,?還是選擇筆算或估算,?說一說你的理由。
你準備怎樣估算?
用估算出的結果與已有的地磚數(shù)量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這次你選擇了什么計算方法?
這次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認為誰選得對,?
請兩個同學分別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或筆算的。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學練習五第6題。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條件與哪個條件是有聯(lián)系的,,
(2)學生獨立解答,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選擇什么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并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3)提出新的問題:這輛車如果剛好滿員,一共可以運送多少旅客,?
(4)指導學生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8題第1問。
2.和學生一起討論第8題第2問,。
四,、課堂小結。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二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小棒,,卡片。
指名發(fā)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三
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一)。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與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2.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在掌握的'計算方法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來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筆算。
87×66×4567×79987×3254×6,。
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在現(xiàn)有的地磚和要用的地磚這兩個數(shù)量中,,哪個數(shù)量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鋪地磚時的損耗問題,,但是為了減少解題難度,我們在這里把地磚的損耗省略不計,。下面需要同學們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方法來計算,是選擇口算呢,?還是選擇筆算或估算,?說一說你的理由。
你準備怎樣估算,?
用估算出的結果與已有的地磚數(shù)量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這次你選擇了什么計算方法,?
這次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認為誰選得對?
請兩個同學分別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或筆算的,。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學練習五第6題,。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條件與哪個條件是有聯(lián)系的,
(2)學生獨立解答,,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選擇什么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并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3)提出新的問題:這輛車如果剛好滿員,,一共可以運送多少旅客,?
(5)指導學生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8題第1問,。
2.和學生一起討論第8題第2問,。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四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北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六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滲透學習方法,。
練習小篇子,。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nèi)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80×5=(注意0的個數(shù))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shù))。
2.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jù)問題和數(shù)據(jù)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shù)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shù),。
(3)根據(jù)規(guī)律填數(shù):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fā)現(xiàn)了第一行的數(shù)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shù),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shù)學找規(guī)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七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nèi)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shù)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shù)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nèi)說一說
總數(shù)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tǒng)計
[4]說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jù)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八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nèi)€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xiàn)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fā)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nèi)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屬于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qū)(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jié)課中多媒體的出現(xiàn)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shù)學的效果。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九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數(shù),。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shù)”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shù),。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shù),,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shù)是個虛的數(shù)。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shù)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shù)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shù)不是一個實在的數(shù),,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十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練習二十三第4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十一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鐘面,,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整5分的),,知道1時=60分。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
3,、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鬧鐘,。
教學過程:
師:對,,鐘表,有了鐘表,,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時間,。
師:同學們,一年級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整時,,誰能舉手說說鐘面上的時間,,(投影逐個出示9時,11時)(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小朋友真能干。
2,、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時間,,(邊說邊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讀一遍課題,。二,、自主探索,認識幾時幾分。師:孩子們,,請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鐘面,。)師:下面請你們仔細觀察鐘面,,和同桌說說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學生觀察后匯報。)(時針,、分針,、數(shù)字等)。
師: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提問三人),,你觀察得真到位,。
2、認識時針的運行,。
師: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我們把連續(xù)的兩個數(shù)字之間叫一大格,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面馬上數(shù)一數(shù),,鐘面上一共有幾大格?(生:12大格,,請2至3名學生說)是嗎?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時針走2個大格,,是幾時?時針走一圈又是走了幾時?3、認識分針的運行,。
生:5小格,。
師:兩大格呢?(10小格)。
師:那整個鐘面一共有幾個小格呢?請小朋友再數(shù)數(shù),,和同桌交流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數(shù)完了嗎?(提問2人)你是怎么數(shù)的?
師:下面跟老師數(shù)一數(shù),。(優(yōu)化5格5格數(shù)的方法)并和學生一起演示一遍,。
師:如果分針從12走到3,是幾分?分針從12走到6,,是幾分?
師:對,當分針從12走到6,,是30分,。我們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時,因為這個時分針剛好走了半圈,,所以我們叫它半小時,。師:下面老師再來考考大家,分針從12走到9,,又是幾分?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90頁,,完成鐘表的鐘表的填空。
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填得對不對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里填幾...(課件顯示答案),。
4,、探究時分的關系。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1分,。那分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60分)師:分針走1圈有的認為是60分,有的認為是1時,,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觀察“分針走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師:現(xiàn)在時針和分針都指著12,睜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課件:學生觀察并思考)。
誰再來說一說?師:看來孩子們都發(fā)現(xiàn)了“分針走1圈的同時,,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所以1時=60分,反過來:1時=60分,。(板書:1時=60分)師:請同學們現(xiàn)在把課本合上,,再來讀一遍1時=60分。
5,、讀寫時間,。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時5分,。我的方法是:時針走過4就是4時,,分針指著1就是5分,所以是4時5分,。師:這位同學說得很棒,,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師:我們除了會讀時間,,還要會寫時間,。同學們還記得一年級學的兩種方法嗎?一種是普通計時法(板書),一種是電子計時法,(邊板書邊說)是幾時就在左邊寫上幾時,,中間寫2個小圓點,,是幾分就在右邊寫上幾分,特別要注意,,如果分不夠10,,就要在這兩個小圓點后面加上一個0,然后再寫分,。
(電腦出示4:30,,4:45鐘面)。
師:下面再來考考大家,??吹竭@兩個鐘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用兩種方法來表示這2個時刻,,1,、2組寫左邊的時間,三,、四組寫右邊的時間,,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巡堂)從一,、二組找一個代表,,從三、四組找一個代表上黑板書寫,。之后教師評講,。
師:一、二組同意你們代表的這個答案嗎?三四組呢?
師:這位同學寫4時30分,,除了這種寫法,,同學們還有其它寫法嗎?
生:4時半。
師:為什么?
生:因為分針這時候剛好走了半圈,。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師:同學們再來看看這三個時間,注意到它們的時針了嗎?4:05的時針只是剛剛走過了4一點點,,4:30的時針則是在4和5的中間,4:45,時針非常的接近5,,但還沒有走過5,,所以不是5:45分。
師:撥完了老師所說的時間,,接下來同學們再拔一個你們喜歡的時刻,,并和同桌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時間。
師:好了,,同學們,,撥鐘時間結束,請同學們把手中的鐘面放好,。
轉載自 sevw.cn
三,、生活中的時間。
向學生展示升旗和動車票,,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四、提高題,。
課本95頁第8題,。讓學生寫時間,并能根據(jù)規(guī)律畫出時針和分針,。
五,、總結:時間總是匆匆走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到了時間的哪些知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的寶貴,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認真學習,。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推薦篇十三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體會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必然聯(lián)系。
課件,。
一,、知識再現(xiàn),。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shù)除以()沒有余數(shù)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shù)是整百數(shù)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shù)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jié)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nèi)Τ鰜怼?/p>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jù)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jié)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shù)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shù),,說說這3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
得出:三個數(shù)的和是中間數(shù)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shù),,說說這3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
得出:三個數(shù)的和是中間數(shù)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shù)?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nèi)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qū)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