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全詩是描寫作者遠涉邊塞,路中碰見回京使者,,托其幫忙給京中父母帶口信的事,,以此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逢入京使教學設計優(yōu)秀 逢入京使優(yōu)秀教案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的誦讀,,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
過程與方法:讀通讀懂詩歌內容,,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品味詩中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
二、重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
難點:結合背景,,理解邊塞詩的風格
三,、教學策略及輔助工具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知人論世
1.導入:唐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見了一個返京的使者,,兩人立馬而談,,互敘寒溫。詩人知道對方還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時就描寫了這一場景。
2.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qū)) 人,,唐代詩人,。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與高適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這篇寄托了岑參復雜情感的邊塞詩——《逢入京使》,。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務:先自由誦讀,再請同學個人讀,。
(通過誦讀讓孩子們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鋪墊。)
2.反饋指導:
(1)初讀,,讀準字音,。
岑參(cén) 袖(xiù) 憑(píng) 傳語(chuán)
(2)再讀,讀出節(jié)奏,。
《逢入京使》是一篇七言絕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jié)奏來進行劃分,請同學們試著來劃分節(jié)奏,,再讀詩歌,。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課件出示)
(3)范讀,,示范朗讀,。(配樂)
(4)齊讀,鞏固強化,。(師生共讀)
(三)梳理文意,,掌握內容
1.導語:通過剛才多遍的誦讀,我們已經掌握了讀音,、節(jié)奏等方面的內容,,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對文章的梳理,,進一步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
2.解題:逢:遇到。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這首詩歌是寫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3.出示任務:以小組的方式,,分工梳理文章內容(按照“讀-重點字詞-翻譯”順序,準備做展示,,梳理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標注出來。)
4.選取兩個小組,,先后進行小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學隨時質疑,,補充,。黑板上展示的內容要隨時進行確認。)
需要重點強調的字詞:
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故園 (指詩人在長安的家)
漫漫 (路途遙遠的樣子)
龍鐘(淚流縱橫的樣子)
憑 (請求,,煩勞)
傳語 (捎口信)
(課件一句句出示譯文重點內容)
通過剛才同學們小組間的合作,,我們一起掌握了這篇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對于詩歌內容我們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下面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這些內容,,看看作者通過這篇詩歌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
1.全詩分析
詩中表現(xiàn)詩人強烈感情的句子是: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1)故園東望路漫漫
譯文:回頭向東看自己的故鄉(xiāng),,路途遙遠
【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長安的家;“路漫漫”三字,給人茫然的感覺,,說明離家之遠,。】
2)雙袖龍鐘淚不干
譯文:滿面淚水沾濕了衣袖,,擦都擦不干
【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之情,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鋪墊,?!?/p>
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的句子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途中與君邂逅,,想要寫封信卻沒有紙和筆,,煩勞您給我的家人捎個口信,就說我一切安好,。
【這兩句寫遇到返京使者時想要捎書信給家人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色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
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通過描寫的是詩人在遠赴邊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帶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場景,抒發(fā)了詩人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感情,。
五、課堂檢測
1.解釋詞語:
故園: 漫漫:
龍鐘: 憑: 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