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島版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一
公頃和平方千米是較大的面積單位,,主要是用來測量土地面積,,在生活當中不常使用,所以學生比較生疏,。但我還是打算試一試,,本學期就開這節(jié)課,幾周前我就開始琢磨這課該如何上,,怎么才能讓孩子的腦中建立起正確的概念和表象,,這是一個單元難點,該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還是認為應該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才能真正建立這一概念,,才能準確地去應用。
上課開始,,我讓學生復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幾個面積單位,,(這幾個單位在學生的頭腦中已有了表象)從這幾個面積單位再導入到讓學生自己設計更大的面積單位,,學生紛紛設計出邊長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單位,,進而認識到了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舊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設計新的面積單位這個環(huán)節(jié)著實很吸引學生的注意迸發(fā)學生的思維,。
通過觀看航拍故宮視頻,視覺沖擊進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設計了“快樂的二選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從今天學習的兩個面積單位中二選一來填,,這樣不僅鞏固了本課時的學習內容,也讓學生放松心情,,在游戲中學習成長。
總體來說,,對于《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上課的效果,,我是很滿意的。看似簡單的設計,其實中間包含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深入淺出的學習,厚積薄發(fā)的教學設計,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新課標精神,,以生為本,,引導學生,,讓孩子們樂于學習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讓本應抽象乏味的概念課變成了生動活潑的探討課,,我覺得本課我上得很成功,。
青島版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二
《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千米這一度量單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難點是將千米這一概念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形成正確的認知觀,。
1,、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
我們的教學樓到校門口一個來回剛好100米的距離,,我就讓每一個學生從教學樓走到校門口再走回來,,體驗100米有多遠,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個100米那么遠,。學生聽說要走路,,高興的都舉起了小手,生怕老師把自己遺忘,,當得知每個人都要體驗時,,有學生條件反射性的一躍而起,看到學生們笑容燦爛的面孔,,我知道我這樣安排是正確的,。學生只有對這件事真正的感興趣了,才會用心的去學習它,。()走路這個環(huán)節(jié)取得了成功,,學生把自己走的步數記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從而建立起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用“搶做小老師”的游戲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這節(jié)課在學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這個單位換算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練習,,為了不讓學生機械地做題,,我們全班一起來做“搶做小老師”的游戲,。(到黑板上做題的同學,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其他同學就可以主動來搶改,。)一經公布,下面立刻沸騰起來,,每個人都想做小老師來給別人修改錯誤,,被點到做題的學生也憋著一股勁,我就是不讓你們來改錯,。這樣一來,,課堂就很活躍,學生也在游戲中鞏固了“1千米=1000米”這個單位換算,。
青島版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三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個片斷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學反思。
目前,,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放得很開”,,目的是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然而,,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時間難控,,拖堂屢屢;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位教師讓學生猜想1千米有多長,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因此,,教師應該在這里著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長度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校園的長度大約是120米,,1千米是校園長度的8倍多一點。學生家里的承包田長度大約是80米,,1千米是承包田長度的12倍多,。等第,。條件許可,,還可以帶學生實地去“體念”一下,。可惜的是,,教師在這里“匆匆而收”,,學生在這里沒有真正感受到“計量較長長度時應使用‘千米’”,以下還影響到“進率的認識”,,因此,,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出現了“哈爾濱——北京——昆明”的路程計算中使用“米”的錯誤,并且不是個別學生,。
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常常發(fā)現,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得相當理想,,但在實施過程中常常事與愿違,,設計中的“活”演變成授課時的“死”,甚至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一是備課時考慮不全,沒有充分估計到課堂教學時師生交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情況,;二是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偏弱,,即“教育機智”欠缺。如這位教師在一學生對嘗試題的說理過程中,,由于學生沒有按教師設計的要求回答(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嘗試題1,,學生卻回答嘗試題2,可能是教師交代不明,,也可能是學生領會不清),,教師急急打斷學生回答,強制學生回答嘗試題1,,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敗筆”,。如果教師不存在上述兩點“思考”中的問題,那么他就會順著學生的思路,,允許學生任選一題說理,,把課上“活”。
青島版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篇四
《千米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礎上學習的。但是“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它不象之前學習的那些長度單位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較困難,往往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讓學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練習。其實,,正因為這部分知識對三年級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就成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就是老師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體驗的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如何把千米的認識真正建立在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基礎上呢?我主要分成了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段來達成目標的,。
課前,我?guī)е鴮W生來到操場,,首先告訴學生從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幾步,看看需要幾分鐘,,記下你走的情況,。然后要求學生沿著學校操場跑道走5圈(一圈200米),讓學生記下走完后的感覺,。
課中,,告訴學生昨天我們沿著操場跑道走了5圈,跑道一圈是200米,,算一算你一共跑了多少米?學生列式200×5=1000米,。告訴學生就是1千米。然后讓學生說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初步體驗到1千米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思考“如果跑道一圈是250米、400米,,那么分別要走多少圈才是1千米,。再讓學生回憶昨天出走100米的情況,讓學生思考幾個100米是1千米,,根據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數和時間來推算走1千米需要幾步,、花多長時間。這一系列的活動意在讓學生在課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礎上,,再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等豐富的活動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長度。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應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橋的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課后,,我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到書本或網絡上去查找一些資料,,如馬拉松長跑比賽的全程,、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時速、磁懸浮列車的時速,、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的千米數,、世界上最長的三條河流的長度。通過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深入生活,,感受到長度單位“千米“的廣泛使用,。
但教學中,學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卻是從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所以我另外布置了兩項作業(yè):一是放學時請家長帶著孩子回家時,,感受從學校門口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二是從家門口到學校門口大約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長時間,豐富學生的切身體驗,。
青島版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五
看著眼前的這份教案,,很容易發(fā)現它與其他教案的不同,因為修改的痕跡特別多,,也寫得特別詳細,。的確,當知道有人來聽課時,,準備得會更充分,。這種無形的壓力,會迫使自己對課做深入的思考,。
《認識千米》這一課的知識目標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并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這也是我在備課時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在課前,,我了解到學校最里圈的跑道正好是100米,,所以帶著學生在操場上走一圈,對1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學生認識1千米作一個鋪墊,。為了知道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是1千米,我利用數步子和計時間兩種方法實際走一走,,從中我也體會一下1千米的長度究竟有多長,。此外,我在電子地圖上找到學校周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了解它們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說明:在試上時,,有孩子猜測學校到某一地方是1千米,,由于我也不知道有多遠,不好判斷,。后來有老師提醒我,,可以在電子地圖上量距離,這讓我豁然開朗,。)
上課的流程分為四個部分:一,、復習導入。復習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二,、初步感知1千米。在交流和觀察有關“千米”的圖片時,,讓學生體會在計量路程或鐵路,、公路、河流等比較長的長度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三、認識1千米,。先了解100米有多長,,再了解1千米有多長,并知道估計1千米長度的方法,;四,、鞏固練習。以書上的練習為主,,補充了一些判斷題,。最后介紹了一些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整節(jié)課上得還算順暢,只是最后有關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沒有來得急介紹,。
1,、要適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出示有關“千米”的圖片時,,要指導孩子去觀察圖中關鍵的信息,。因為一幅圖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比較多的,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適當的提示,,可以讓孩子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并進行分析。
2,、學會引領學生的思維,。在讓學生猜測從學校門口出發(fā)走到哪里是1千米時,有孩子說從校門口到南京圖書館大約是1千米(實際上只有400米左右),。當時,,我否定了他的猜測,再請別的孩子猜,。后來幾個孩子都沒猜出來,,最后由我揭曉了答案。其實,,當第一個孩子猜完之后,,可以接著他的話,繼續(xù)問:“到南京圖書館大約是400米,,還要往前走600米,,那會到哪兒?”這樣一說,,會給后面猜測的同學提供了一些線索,,更容易猜出來了。并且,,這樣問,,更能激發(fā)他們去思考,他們的體會也會更深刻,。
3,、盡可能增加體驗的過程。在介紹估計1千米的方法時,,由于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所以對20xx步有多長沒有概念??梢栽谡n上請一個孩子實際跨一步,,估計有多長,,再實際量一量。然后再讓他走10步,,看看有多長,。經過這些活動,再去想象20xx步有多長可能會好一些,。
4,、多給孩子一些說的機會。當孩子說得不夠好時,,我總是急于幫他補充,,或者干脆自己示范,其實可以再請其他孩子補充的,。當補充得差不多了或出現困難時,,再講也不遲??偨Y之后,,再請一些孩子說一說,從而滿足不同認知水平的孩子的認知需要,。
5,、加強對孩子的激勵,。在整節(jié)課中,,對孩子的激勵還嫌少。還要多鼓勵孩子,,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整節(jié)課上完,感覺自己教的痕跡比較重,,因為在上課得時候,,腦子里會總想著教案,希望孩子能按著自己設計得思路走下去,,覺得這樣上得會比較塌實,。如果按著學生的思路走下去,很怕自己會收不回來,,或者出現無法應付的情況,。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在這方面會做得好一些吧,。
青島版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篇六
《千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的道外區(qū)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后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借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后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地名,,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自己身邊一些地方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
教師能發(fā)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
有了以前學習米的經驗,,這節(jié)課我十分注重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前,先帶學生饒著學校操場走了5圈,,用了20分鐘左右,,學生感覺走1000米有點累,初步體驗了1000米這個路程比較長,。在課堂上又舉了很多用千米做單位的例子,,如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汽車行駛,、飛機飛行的速度等等,使學生對千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fā)現加強實踐訓練后,,學生在作業(yè)中錯誤較少。
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學生親自實驗并拍下視頻,,自己感受走多少米要用多長時間,對路程與時間也有了一些感觸,?;剡^頭來再上課的時候,學生的興趣更濃,,覺得很貼近自己的生活,,這樣一來學生愿意去聽,、去了解、去學習,。
我覺得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課前所做的準備,,以及大量的貼近生活的實例。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本節(jié)課抽象的知識,,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有具體的體驗,我覺得還是應該走進生活不斷的實踐,,這里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情況,,這里也充分的說明數學是離不開生活實際的。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盡可能的聯系生活實際,,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充分體現出高效課堂這一宗旨,,充分利用好每節(jié)課,讓學生收獲滿滿,,也讓自己感到充實,。